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全

时间:2019-05-14 03:3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全》。

第一篇: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全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企业缺少必要的问责制、考核制及其相应的奖惩制度匮乏,缺少风险责任追究

摘要:对于我国企业而言,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监管部门和独立审计行业外在要求,更应该体现为企业自身的需求。站在我国企业的角度,指出其所面临的风险管理的问题,并提出对我国企业建立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经营风险;控制机制;监督机制

一、加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企业风险管理已经普及到大中小企业,在各企业均建立有风险管理机构,设立专门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顾问等,由他们专门负责企业各种风险的志别、测定和处理等方面的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风险管理机构已经成为企业中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它与企业的计划、财务、审计等部门一样,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换言之,风险管理的地位已经不容忽视。

实施企业的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最佳组合:①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促使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安全稳定的企业环境,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②通过系统的处置和控制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使企业的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③为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工作环境,积极的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

二、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本身的风险的意志淡薄,忽视对企业未来风险的预测

在对风险管理的认志过程中,既存在过去计划体制下的完全漠视风险,又有目前强化风险管理和问责制度下过度规避风险,两种倾向并存,使得管理层不能正确地对待风险,疏忽了风险管理预测,其中包括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风险预警机制和人员的培训等。企业预警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发生前的预防,而非发生后的处理,由此可见,缺少风险预警机制的中国企业在经营中只会举步维艰。实际上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对企业是灾难还是机会,不在于风险本身,而在于企业对其的了解和掌控能力,在成本与报酬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就企业内部原因来说,由于管理者素质低下,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内部管理效率不高,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预算成本,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

实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而风险管理制度则是风险管理的基石,管理层应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目前关于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是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主,缺乏对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制度的完善;在操作过程中某些制度过于原则化,使得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同时员工的素质及其风险意志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企业本身的风险管理制度与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为准则以及相关惯例等外部规则的结合出现问题,使得内部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能确保各项业务操作与管理制度符合规则的要求;另一方面缺乏对现行管理制度的清理、修改、补充和废止,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企业在经历了风险冲击之后,由于缺少内部责任追究制度,不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内部人员的行为,弱化和模糊责任,恶化企业管理;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全员风险管理意志,缺乏考核制度,使得企业员工应对风险的能力滞后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没有相应的奖罚标准,会使员工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正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去完善必要的问责制、考核制及其相应的奖惩制,以至于事态严重,企业无法良性运转

三、完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职能机构建设,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1.增加机构设置,组建管理小组。管理小组应熟知企业和本行业内外部环境,组内成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风险志别的能力,反应灵敏,严谨细致。鉴于以往的经验,应增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企业风险管理师的培训和认证的机会,通过专业而系统的学习提高管理层的素质,树立充分的企业风险管理意志。企业高层有了系统的风险管理理念,才能进一步做出企业风险管理的战略战术规划,为企业有序的开展具体工作提供企业条件。

2.加大开展企业员工的风险教育和培训。鉴于一些国有企业经营人员合同法律意志淡薄、业务素质不高的现状,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增强全员风险意志。

3.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机制,构筑防范风险的屏障。建立灵敏准确的外部环境监测系统。企业必须加大对外部环境监测系统的投入,密切关注企业的具体状况及变化趋势。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首先要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状态。此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密切注意与本企业相关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目标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变化发展趋势,从因素变化的动态中分析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因此必须增加对环境、技术、目标和制度等风险志别和分析的成本。

(二)增加企业风险管理的控制机制,控制风险

1.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的完善。一方面,以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框架为准绳,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对现行管理制度的清理、修改、补充和废止,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2.加强常规性的调查分析。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总会在不同阶段和领域表现出一些征兆,应从消费领域、本行业相关企业的生产领域及企业内部各部门投入资金进行调查,收集有用的显性和隐性的风险信息,对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开列清单,预先予以警示。

3.增加风险管理的模拟训练。定期确定风险主题,进行风险处理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还可以监测已拟定的管理计划是否切实可行。

(三)增加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减少风险

通过增加健全合规的问责制、考核制和奖惩制的投入,来制定违规的内部责任追

究制度,落实合规责任。重点是明确管理者的责任,真正落实“合规从高层做起”的理念,也只有加大监督成本,才能真正提高全员的责任意志;同时也需要在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上投入资金来提高员工对风险的处理能力。

对于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若干建议来帮助企业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障碍。经营风险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个复杂的问题,面临各种各样不同的风险,主要有企业内部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外部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这些不同的风险构成了企业需要面对的复杂的风险系统。各种不同的风险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企业。例如当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增大时,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有增大的趋势,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全面分析各种不同的风险产生原因,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混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将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同起来,常常产生这样的误解:内部控制可保证企业成功并使其财务报告绝对合法;内部控制可以防止企业决策的失误;建立了内部控制就等于实施了科学管理等。两者混淆的关键原因,是没有看到内部控制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本质要求。2.过分关注内部控制细节而忽视企业风险管理。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所有细小的、微不足道的控制上,如有些企业差旅费报销的规定长达数十页,极其繁琐,表面上控制得很好,但浪费了许多管理资源,还会使企业重大风险被忽视。

3.只重视内部控制设计而疏于其执行效果,使企业承担巨大风险。任何一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内部控制,否则,企业无法正常运行。企业把大量精力放在设计内部控制上,而在如何保证制度实施方面,则缺乏应有的措施;在具体控制活动和监督等方面存在缺陷,所以很难保证已设计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执行。如果企业用这样一纸空文来管理,势必会带来巨大风险。

4.对风险管理缺乏足够重视。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除了我国的金融、保险等高风险行业非常重视风险管理外,大部分企业尚未足够重视,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过分强调增长和效益,没有处理好增长、效益和风险之间的平衡,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与国际领先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缺乏如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那样的权威框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指导。由于有的风险是可以计量的,因此,部分企业应重视采取大量复杂的技术来管理这些风险。此外,一些定性的风险也被忽视,如声誉风险、管制风险、遵循风险、安全风险和政治风险等,企业缺乏系统和全面的风险管理。

浅析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实现路径

提要:在国际国内企业频频出现风险管 理问题的背景下,首先阐述内部控制的内涵范畴,然后介绍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以及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组成,最后分析如何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框架思路.关键词:内部控制;路径;风险管理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着名企业相继爆出丑闻,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我国企业也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缺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国内着名企业中发生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破产倒闭事件以及中行、农行、兴业、浦发等银行巨额虚假贷款、大额资金失踪等舞弊案频频曝光。究其原因,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的重要原因。在对这些财务舞弊和经营管理失败案例进 行反思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有控则强、失控 则弱、无控则乱”的道理,控制失灵难以使事业持久、基业常青。建立完善的且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人们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到动态、从以制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一种逻辑演绎,体现了人们对内部控制认识的逐渐深化,加深了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进一步理解,从而使人们对内部控制这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更能贴近事物的本原。所谓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建立的,通过约束和激励等手段,以保障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能够按契约的要求进行,并能够促使契约自我优化的一种系 统化的机制,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二、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美国的内部控制经历了从内部牵制到二要素法、三要素法到五要素法,日趋完整和深入,最终发展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模式.1、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是内部牵制,内部牵制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内部牵制机制在减少错 误和舞弊行为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二要素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大,人们发现内部牵制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大型企业需要,因此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越发深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于1958年10月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n第29号》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控制划分为二要素形式.3、三要素法。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 55号》,该公告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 控制制度”,具体包括三个要素: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4、五要素法。199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全面接受COSO报告的内容,新准则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

果和效率以及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该准则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种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5、全面风险管理框架。2003年7月美国 COSO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讨论稿,并于2004年4月颁布正式稿。将企业风险 管理的构成分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各要素贯穿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之中.三、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诸要素构成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其 他构成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约束和结构。它影响着战略和目标的制定、经营活动的 组织以及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它还影响着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体系以及监控措施的 设计与运行。内部环境受企业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包含许多要素,包括风险管理理念、风险容量、董事会监督、主体中人员的诚信、道德价值 观和胜任能力以及管理者分配权力和职责、组织员工的方式.所有这些要素都很重要,但对每个要素的 强调程度会因企业而异。然而,董事会是内部环境的一个关键部分,它对其他的内部环境要 素有重大影响。因为董事会对管理者独立性、经验、才干、敬业等方面的监督与审查,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要想使内部环境有效,董事会中的独立外部董事必须至少占多数.内部环境的另一关键要素是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一个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是一整套 共同的信念和态度,它决定着该企业在做任何事情(从战略制定和执行到日常经营活动)时如何考虑风险.2、目标设定。企业在既定的任务和背景下,制定战略目标、选择战略,并制定相关目标,将其细分至企业的方方面面,与战略保持一致并相联系。企业必须先有目标,管理者才能识别影响它们实现的潜在事项。企业风险管理确保管理当局采取恰当的程序去设定目标,确保所设定的目标支持和切合该企业的使命,并与它的风险容量或风险容限一致.3、事件识别。管理当局必须识别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潜在事项具有负面的或正面的影响,或两者兼而有之。具有潜在负面影响的代表风险,管理者要对之进行评估和做出反应。相应地,风险被定义为事项发生并对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具有潜在正面影响的事项代表机会。代表机会的事项引导管理者制定战略和相关目标,以便采取行动抓住机会.4、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使企业考虑潜在事项如何影响目标的实现。管理当局应从两个角 度对事项进行评估:可能性和影响,并且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不要求定量化的地方,或者在定量评估所需的可靠数据无法取得或获取和分析数据不具有成本效益时,管理者通常采用定性评估技术。定量技术精确度更高,通常应用在更加复杂的活动中,以对定性技术进行补充。评估风险时既要考虑固有风险,也要考虑剩余风险。固有风险是管理当 局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改变风险的可能性或 影响的情况下,一个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剩余风险是在管理当局应对风险后所残余的风险.5、风险应对。在评估相关风险以后,管理者就要确定如何应对风险。风险应对有四种类型:回避,即退出会产生风险的活动;降低,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或者同时降低二者;分担,即通过转移的方式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或者分担一部分风险,如购买保险产品、外包一项业务活动;承受,即不采取任何措施去改变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6、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帮助管理当局实 施风险应对方案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组织,遍及各个层级和各个职能机构.它们包括一系列不同的活动,例如批准、授权、验证、调节、经营业绩评价、资产安全以及职责分离。控制活动一般包括两个要素:确定应该 做什么样的政策,以及如何执行政策的程序.此外,由于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和报告及合规目标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重要的系 统进行控制。对重要的信息系统的控制主要有两类活动: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7、信息与沟通。组织中的各个层级都需要信息,以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信息可以来自内部,也可以来自外部;可以以定量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定性的形式出现。可以是财务的,也可以是非财务的。管理者面临的一项挑战便是处理和提炼大量的数据以形成可参考的信息。这项挑战可以通过建立一套信息系统来解决;另一项挑战是信息的质量问题,例如内容是否恰当、信息是否及时、是否准确等。这可以 通过建立整个企业范围的数据管理程序(包括对相关信息的获取、维护和分配)来解决.信息是需要沟通传递的,沟通包括企业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有效的内部沟通会出现在组织中向下、平行和向上的流动。例如,全部员工从高层管理者那里收到一个清楚的信息:必须认真担负起企业风险管理的责任。他们了解自己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以及个人的活动与其他员工工作间的关系。同时,他们也必须具有同级间沟通和向上沟通重要信息的有效方式。除了内部沟通,企业还需要外部沟通.例如,通过有效的外部沟通,客户和供应商能够提供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和质量有关的重要信息,从而使企业能够不断关注客户需求或 偏好的变化.8、监控。企业风险管理的监控是指随时对其构成要素的存在和运行进行评估,必要时加以修正。企业曾经适当的风险应对可能会变得不适用;控制活动可能会变得不太有效,或者 不再被执行;企业的目标也可能发生变化。面对这些变化,管理当局就需要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运行是否持续有效,他们所依赖的措施便是监控.监控可以以持续监控活动或者个别评价 两种方式进行。持续监控建立在企业正常的、重复发生的活动之上,一般由直线式的经营管 理人员或职能式的辅助管理人员来执行;个别评价的范围和频率主要取决于对风险的评估 和持续监控程序的有效程度。此外,监控包括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两方面,企业要将他们所 评价出的企业风险管理缺陷和提供的有关风 险管理的重要信息向上报告,严重的问题还需报告给高层管理人员和董事会.四、企业风险整合框架实现路径分析

1、内部控制环境方面。控制环境的定义是 五个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控制环境确定了管理层的基调,并影响人们的控制意识。这是所有其他内控要素的基础,提供了规则和结构.其基本原则包括:(1)健全的道德观和诚信的文化。组织应具有明确的价值观,监

控各项活动,并采取措施;(2)有效而独立的董事会。应建立独立而有效的监督机制。独立而有效的监督,可以是来自于公司外部的机构或个人,也可能来自于公司的拥有者;(3)管理层的运行方式促进良好的控制。管理层应设定目标,并为各项活动设定一个基调;(4)权限和责任的分配与财务报表的目标是一致的。权限和责任的分配是从董事会和财务总监开始的;(5)人力资源政策和规程支持有效控制。应考虑激励因素、招聘、培训和其他活动.2、内部监督。监控的目的,是通过识别控制的缺陷和漏洞并持续改进以创造效率。从工商资料看,三鹿集团2007年底总资产为16.19亿元,总负债为3.95亿元,净资产为12.24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24%;加之该公司系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和第四大液态奶生产企业,2006年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更是以8.64亿元的现金获得其43%的股权等等一系列的光环,三鹿集团成为各家银行竞相追逐放贷的优质客户。据《联合早报》转自《大公报》的报道,石家庄当地有七八家银行对三鹿集团放有贷款,其中一家股份制银行对三鹿集团的贷款更是高达两亿元。三鹿之前,看似一夜之间轰然倒下的品牌企业还有很多,如三株、秦池、德隆、监控 是指内控系统应该被有效监控,它是评估内控系统在一段时期内有效性的流程。这将通过持 续的监控活动和独立评估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另外,内控的缺陷应向上级汇报,重大事件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汇报。持续的监控、独立评估和缺陷报告构成监控三要素.3、信息沟通。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 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利用信息技术 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4、控制活动。企业应该参考《基本规范应 用指引》,确定各种业务和事项的控制目标并 设计控制活动,结合各自业务流程,将控制活 动整合在各项业务循环中,常用的控制活动包 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财产保护、预算、运营分析、绩效考核等,在每一项经营业务的流程中,必须根据业务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控制活动,这样才能达到合适的 控制目标.5、风险评估。首先需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以确定风险承受度,识别内部、外部风险,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分析和 排序,这种机制不是一年一度的填表流程,而应该是每个部门定下的工作原则,在每个项目 的开始阶段必须执行的工作流程;然后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并且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要让风险评估成为日常工作的标准流程,首先必须在制度中明确规定;另外,必须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每个岗位的员工应 当知晓本职工作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从三鹿简析企业风险评估

当一场看似突如其来的风暴来临,曾经的行业龙头、优质客户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面临着破产的危机。据《财经网》报道,目前三鹿集团的流动资金已全部用来支付奶粉退赔款,其可能面临的巨额赔偿或将接近整个集团现有净资产。

爱多、巨人等;在国外也有安然、八佰伴、百富勤、世通等。他们的倒下,让相关银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是三鹿正在面临的致命打击,或者是雷曼突如其来的猝死,一个不容易忽略的事实在于,风险发生之前,企业的底子已经呈现亚健康状态,并且同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如何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呢?我们可以借鉴风险导向的方法从以下方面对企业进行分析:

一、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及其他外部因素

我国乳制品行业主要采用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部分企业采取的策略是“要市场不要牧场”,精力主要放在产业链的销售等下游环节,如2007年蒙牛的销售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15.5%(2006年为14.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牧场建设投入则少得多,目前蒙牛对牧场的最高持股比例仅为30%,而且仅能提供其10%的奶源,另外90%的奶源主要靠农户提供。由此导致企业对产业链上端的养殖环节难以控制,奶制品安全风险激增。另一方面,在谈判中生产企业较奶农更为强势,收奶价偏低,奶农尤其是衍生的奶贩子具有造假的利益冲动。

在蒙牛、伊利等标杆企业的竞争压力之下,奶源建设曾经是全国样板的三鹿集团近几年大量收购地方加工厂、增资扩产,其奶源建设已经远远跟不上生产的步伐,最终奶源失控导致“毒奶粉事件”的爆发。

在了解行业状况及其他外部因素中,我们应当考虑企业所在行业的业务性质或监管程度是否可能导致特定的重大风险,必要时还应向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外部人士进行咨询。

二、企业的性质

按照风险导向的分析方法,我们应从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及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六个方面了解企业性质。

以治理结构为例,良好的治理结构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和财务运作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降低企业风险。从表面看,三鹿集团具有形成良好治理结构的所有权结构:2002年三鹿集团成功改制,政府全身而退,其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2006年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以8.64亿元的现金获得43%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但是,由于以田文华为代表的强势管理层的存在使得三鹿集团的治理结构变得苍白无力。当恒天然集团得知三鹿集团奶源受污染后,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恰当应对,但三鹿集团管理层对此置若罔闻;之后恒天然又向石家庄市反映情况无果,最后不得已通过新西兰总理克拉克直接向中国政府反映情况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如果三鹿集团治理结构得到有效的运行,并迫使其管理层及时采取了恰当行动,则后果并不会如此惨烈。所以,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并得到有效运行,将会有效的防止风险进一步恶化,从而也降低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

三、企业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

目标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针。战略是企业管理层为实现经营目标采用的总体层面的策略和方法。经营风险源于对企业实现目标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

面对极速扩张的市场和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志存高远的三鹿集团于2004年制定了积极扩张的企业发展战略:

到2007年,奶粉产销量13万吨,液态奶产销量180万吨,销售收入160亿元;2007年奶粉产销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酸牛奶和系列高附加值保健食品力争全国第一,液态奶位居全国前三名,同时进一步开拓外国品牌长期占据优势的高档奶粉市场。(据:中国食品产业网)

为达成这一战略,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三鹿集团近几年大量收购地方加工厂、增资扩产,甚而还召集散兵游勇,大肆进行贴牌生产,而奶源的卫生安全管理上多处于盲点状态,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大大降低。如此病相不由得让人想起11年前的秦池,同样处于表象上的健康状态,却被一个行业内已不是秘密的潜规则击倒。当年的秦池在“川酒入鲁”的真相前,颓然而倒。三鹿也一样来不及喊冤,已经被抓做行业的标靶树在风口浪尖上。不同的是,三鹿将企业的急速扩张与利润追求建立在道德风险之下,相伴而生的经营风险经过不断累积,最终形成压倒企业的致命一击,原本光鲜的财务报表猛然变脸,企业濒于破产,银行遭受坏账损失。

四、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

如果说三鹿之殇在于面临市场压力的道德感降低,同时段已经死在华尔街的雷曼兄弟则是另一种启示。当第二财季亏损成为雷曼公司14年来首亏之后,公司CEO

富尔德曾将原因归结为它以前所做出的“糟糕选择”。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或许才是真正祸首。

富尔德促进员工协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提供极具诱惑力的物质激励。他在雷曼实行员工持股制,给员工们的报酬中,有相当比例以公司股票和期权支付,而且锁定期比其他同行要长,“富翁效应”自然有其副作用。如果缺乏完善的制约机制,巨大的物质诱惑就有可能成为“诱致犯罪”的诱源。强大的财富激励因此更为富尔德的积极冒险政策推波助澜。

除去市场高压与高利润诱惑,长江商学院滕斌圣教授认为,伴随做大市场的壮志雄心,急速扩张带来的管理厚度拉薄,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滕斌圣分析,光明曾经出现的郑州回奶事件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之一。事后王佳芬在谈到管理上的缺失时曾经坦言,光明从上海走向全国,但还没有完全按照全国公司来管理、发展,任何一种公司的治理结构,都不能替代管理。治理结构再好,与管理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会因为你有股权就自然而然地好。管理就是管理,治理结构会让你的管理更加有序,但是再好的治理结构也不能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系统。对质量意识的提高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所幸回奶事件最终不过演化成一个**,此后的光明依然全速发展。相形之下,曾经盛极一时的爱多、巨人集团等企业大多倒在急速扩张的门槛上,面对市场机会,企业规模不断膨胀,内部管理无法与之同步。一旦遭遇外部环境恶化,遭遇死亡危险便不足为奇。

除上述四方面之外,还应从以下两方面评估企业的潜在风险:一是通过了解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评估财务数据的合法性、公允性;二是了解企业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以考虑管理层是否面临着实现某些关键财务业绩指标的压力,从而操纵财务报表。

第二篇: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成本管理要求全面系统、科学合理地对企业所发生的各种成本项目进行管控,它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成本耗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面对的将会使一个更加多元化的世界市场,成本管理将会突显出更多的作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方面对企业更好地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来剔除一些提高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的有益建议。

关键词:成本管理;经济发展;企业效益

一、当前成本管理的面临的新形势

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的进步使成本管理面临以下事实:一是成本管理的顺利进行必然需要获取拥有竞争有利条件的成本信息。二是传统成本管理会计本身的弊端会显现无疑,要改善这些缺陷,那就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我们可以把企业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与此同时,引入管理理念于成本管理中,使得成本管理的功能扩展,最终成为战略层面的成本管理。

二、我国现阶段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实中成本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导致了成本管理这项工作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取得更好的效果。我认为成本管理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观念意识上的缺陷

企业不仅仅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还要看中自身的营运能力,所以成本管理也要考虑到生产和营运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许多公司非常重视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支出,却一直忽视非生产部门的成本支出。企业管理者也应站在宏观角度去探所,进行成本管理活动,比如要关注人力费用、服务费用等。员工的角色是产品的生产者或是服务的提供者,他们往往会认为成本管理是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是由企业的领导负责的,成本管理与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致使员工的成本观念很淡薄,会造成企业材料和资金的额外支出,造成成本的增加。

(二)从企业成本管理涉及的内容分析

由于对成本管理概念认识的不充足,企业管理者在实施成本管理的方案中,他们只是注重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成本管理活动,而没有从产品生产循环周期的角度出发,开展成本管控。成本预测与决策缺乏有效体系进行规范,成本计划缺少科学性,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认识和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利益,只是考虑到眼前的短期利益,虽然也强调控制成本,但是内容局限于狭隘的生产成本,只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进行成本管理控制。成本管理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变化情况,在如今的市场发展情况下,产能过剩普遍存在,供过于求,流通中的成本在增加。

(三)偏重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缺乏全局性和长远性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只是考虑企业内部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经营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之间各方面的联系也变得更为频繁,产业链之间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与业务关联企业的交易成本比例也逐渐增大,因此,企业也应将外部发生的成本按照合理一致的原则考虑到自身日常成本管理中,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控制和管理,以便更好的控制企业总成本。

三、改善成本管理的措施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如果想要真正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制度,就必须要完善成本管理,这是能够促进企业长期稳定、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内在因素。

(一)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意识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推动下,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就企业需要把单方面的成本管理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上,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应该以成本效益为原则。这就要求企业不能仅仅是关注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更需要重点关注外部因素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在内外环境结合的条件下进行全面宏观的成本管理。同时从市场竞争的角度重新看待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例如:企业自身的规模与拥有的市场份额是否相匹配;生产设备的效率性和使用性;生产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和节约性。生产布局是否合理;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等等这些因素都将是影响企业成本费用发生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在成本管理中居于统领和引导的地位,企业成本管理的制度、方法、政策甚至是实施都由管理者引导进行,可以说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认识程度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企业员工对待成本管理的态度,所以说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有助于带动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程度,有助于在企业内容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另一方面管理者在制定成本管理的经营策略时,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使得这种政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就导致了他们自己和员工在进行成本管理活动时受到既定策略的限制,不能取得更好的成本管理效益,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可以使管理者制定更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的经营策略,对于提升管理工作开质量十分有益。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

在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在企业管理层的组织规划下,应该把各个部门带动起来由财务部带头,把成本管理当作一个全面的企业管理规划,在多个生产阶段和负责机构中对成本的形成、流转进行控制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统计、核算、分析,与此同时还要与管理者进行沟通,因为成本管理是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多个方面,企业管理者也需要关注成本管理的进程和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这项管理工作有了管理者的支持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三)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往的成本会计方法在一些方面都难以适应企业改革创新的需求,那么在成本考核与管控上就要探索新的方法,如此才能适合于企业改革创新、寻求新的发展道路的宗旨,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中,作业成本法就孕育而生了。作业成本法是采取对日常作业活动进行分作业项目分配,核算作业绩效和材料人力等使用效率的方法,作业成本法在从开始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端活动,通过跟踪动态反射活动,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在决策中的作用,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作业成本计算法还是达到成本核算与管控相融合的全方面成本管理制度。

四、结语

成本管理构成了现代企业管理,它通过一系列的管控措施来实现管理的目标,进行成本核算,能够发现企业在发展和与同行业竞争中的问题,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在如今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成本管理越发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企业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就更加需要改革自身,加强成本管控,建立战略成本制度,不断改革管理模式,适应发展的需要。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国家及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远规划,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层面的深刻地改革,其将会持续的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广、改革的程度之深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产生深远的革命性影响,企业的发展要牢牢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势,转变企业发展理念,把握市场机遇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在制定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后,除了要紧紧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大潮外,还要在企业能力与资源的基础上,把企业的内部能力与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战略竞争力,避免战略与运营系统脱节,实现战略落地。(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英洁,浅析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报,2014,1:44-44.[2]卢逸人,浅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4:168-169.[3]于婷,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合作,2012,10:197.[4]黄显文,浅谈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2,4:41-42.[5]贾燕妮,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

[6]Moore,Wayne D.Cost Challenges[J].NFPA Journal,2014,1081.

第三篇:浅析我国资源型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资源型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资源消费量日趋上升,自然资源日趋枯竭,我国资源型企业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何谓资源型企业?资源型企业是相对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而言的。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源型企业涉及了所有的自然资源领域(主要是地下的矿产资源和地上的动植物资源)的企业,狭义的资源型企业仅指在作为自然资源重要类型的矿产资源领域运作的企业。结合上述广义和狭义资源型企业的定义,本为认为资源型企业主要是指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初级原材料产品为最终产品,在产品成本结构中,自然资源占据主体地位的,依靠资源的消耗来实现企业的增长,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类型。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口径,结合定义,“资源型企业”涉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华诚金属网 www.xiexiebang.com)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皮革皮毛羽毛(绒)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力口工业及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

资源型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资源进行过多的掠夺式开采,使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加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求,我国资源型企业出现了一些困难,也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资源型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源逐步枯竭

长期以来,企业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过度开采,导致资源逐步枯竭。现在大多数资源型企业仍然采取的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通过不断增加能源消耗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在客观上加剧了资源的消耗速度。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型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必然会受到资源缺失的制约。

二、企业内部体制制约明显存在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矿产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是国有性质的。并且由于我国多数资源型企业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因此,我国的资源型企业大部分属于国有企业,其发展模式直到现在依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在作为企业履行其企业职能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政府的职责,即“大而全”、“小而全” 的发展模式。企业要办学校、医院、建筑队、老年活动中心等这些附属机构对企业都是沉重的负担。其次,资源型企业税务沉重。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型企业税收与制造业同等,且存在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政策上的不合理,导致我国资源型企业很大一部分利润上交政府,这就导致企业资金短缺,企业正常运营比较困难。再次,企业管理体制落后。受各种条件制约,资源型企业大多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资源的禀赋及分布状况决定了资源型企业的区位分布,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现状结合,全国大部分资源型企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众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中西部较东部沿海经济落后,管理理念陈旧,企业领导者的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都比较薄弱。这些落后的旧体制都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产资源损失浪费严重

资源型企业以自然资源开采为依托,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矿山的开采活动形成的露天采矿坑、尾矿库、废石场,首先破坏了植被、占用了大量土地,还有一些采空区、陷落区等严重破坏了公路和建筑,带来了极大的环境破坏,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危害。其次地质结构和地质条件的变化、开采程度的加深,产生很多伴随性的灾害,如水位下降等。最后,矿产回采率偏低是各类资源型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既破坏了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损失浪费。有些企业片面追求高效率,采富弃贫,只开采一些富集矿,对一些贫矿以及一些开采难度大的矿产直接划出开采范围。还有一些企业只开采伴生矿中的一种,开采后的矿产当废料弃之不用。据统计,我国资源型企业对共伴生矿产进行较好开发的矿山只占1/3,全国固体矿产采选每年产生的尾矿废弃物约5亿吨,尾矿资源潜在价值巨大,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0%和35%左右,比国外先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大中型矿山中,几乎没有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占43%。

四、采矿权分散,非国有部分规模较小

我国矿产资源(华诚金属网 www.xiexiebang.com)的采矿权分布是比较分散的。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很多地方的大部分探矿权和采矿权都掌握在非国有企业手中,有些地方的非国有企业占有采矿权的比重甚至超过了50%。与采矿权分散相对应的是,非国有企业的规模都较小,特别是分布在县域和小乡镇,小规模经营构成了地方矿产资源开采的突出问题。小规模企业资金实力和设计、开发技术都十分有限,矿井布局不合理,设备简陋陈旧,技改资金投入不到位,回采率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型企业的规模优势。并且由于小规模矿产开采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占有较大市场分额,所以在抵御市场风险、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以及缺少在谈判中的竞争力,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

为了应对我国资源型企业面对的严峻形势,提出适合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对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可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对策建议包括以下四点。

1、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

资源型企业要得到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可以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消除外部性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意味着政府放手价格管制,让市场主导价格的变化,使政府则从行政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首先,政府应当根据资源型企业的特点,制定适合资源型企业的政策,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其次是改变政府不合理的政绩观。政府不能再单纯地以企业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唯一指标,而应加入绿色GDP、资源综合回收率等衡量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而且,政府应对绿色GDP、资源综合回收率的计算方法有个统一的标准,以便进行对比;政府还可设立一个最低标准,对达到这个标准的煤炭企业进行奖励,而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则要公告批评或罚款,以促进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2、改变我国资源型企业粗放型生产方式,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由于大部分自然资源是稀缺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型企业又是我国国名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具有典型的行业特征。但是我国某些自然资源已逐渐接近枯竭。因此必须改变我国“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克服各种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必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例如,目前我国对自然资源征收的矿区使用费、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税等,并且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3、对我国的企业旧体制进行改革,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满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客观要求,即要满足包括股东、债权人、顾客、竞争对手、社会、环境等个人或团体的需求。而我国旧有的资源型企业一般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领导者一般来说只执行上级行政命令。因此,首先必须改变企业的旧体制,建立起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实施不同的考评细则,实行有效的激励制度。最后是不断创新,制定一系列鼓励创新的制度。对资源型企业而言,创新在于寻找新的替代产品,以代替枯竭的自然资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将创新制度与薪酬制度挂钩,融入到企业制度的各个方面,从而激励企业员工不断追求创新。

4、大力推进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从我国的整体利益出发,对国内煤炭、冶金、有色、石化等传统资源型产业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整合重组,把矿产资源吸纳到大型企业手中,通过掌握相当数量的资源,获取价值的话语权,在价格谈判与产业合作中处于主动地位。让小矿主入股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的小股东,有掌握控股权的国有企业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设备标准以及安全和环保标准,实现资源的平稳过渡。用以解决当前我国资源型企业面临的规模小、经营分散、竞争力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弱等问题。以提高我国资源的生产销售的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改变我国一些资源型企业多头管理、分散经营、竞争无序的格局,提高资源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例如,在2009年,山西省煤炭企业进行了较大的整合,提高山西省煤炭企业整体效益,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其它小型资源型企业依然很多,因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兼并和重组。企业的规模化、大型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由于信用卡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长,特别是发卡量从百万张跨越千万张、直至目前的上亿张,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其中必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风险,对此如不引起足够重视,相应的风险累积也可能酿成大的风暴。

一、关于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风险

1、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国适用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1日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已与我国信用卡业务飞速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从防范风险、加强监管以及打击信用卡违法犯罪等角度,缺少可操作性:第一,对信用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如委外发卡、委外催收等目前众多发卡行已实际运用的业务发展模式的监管、规范尚处空白;第二,对信用卡发展中业已存在且日趋严重、危害性较大的问题,如非法套现等,尚没有明确定义和衡量标准,致使银行和执法机关在实际工作都面临着界定难、取证难的问题,给不法分子钻法律漏洞提供了机会,为违法经营活动创造了条件;第三,有关法律法规对信用卡犯罪的打击和威慑作用较突出,但对那些尚不能定罪的信用卡违法行为,惩戒手段和力度却显不足。有关部门对银行信用卡发卡有风险警示,但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并不明晰。

2、个人信用体系亟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严重滞后也是制约信用卡业务进一步良性发展的另一个突出问题。首先,目前已投入使用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数据主要来源各商业银行,在实际运行中尚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信息滞后等问题,难以据此对个人信用状况做完整、准确的判断。其次,由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尚处初建阶段,虽已实行了个人存款实名制,但是因涉及个人隐私、部门利益等原因,至今尚未真正建立对自然人的身份、收入来源、各项金融资产、个人可用于抵押的其它实物资产以及过去的信用状况等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查的制度。再次,目前各银行在调查申请人的资信状况方面缺少可采信的客观依据,存在难度大、成本高且不全面等实际困难,不能有效预防各类信用风险的发生,特别是欺诈、恶意透支等风险有上升趋势。

3、对特约商户的管理缺乏有效制约。特约商户违规操作已成为目前信用卡重要的风险源之一。由于目前特约商户市场竞争激烈,出此考虑,银行往往对特约商户违规造成的损失比较迁就,缺乏有力的制约措施。一些不良商户(特别是夜总会、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还趁机与社会不法分子勾结作案欺诈银行,如安装POS机进行套现,对伪卡、假卡识别不力等,给发卡行或清算银行造成了重大风险和损失。

二、关于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1、规模和效益不对称,制约了发展空间。从国际信用卡市场的发展经验看,信用卡具有“规模经营”的特点,即只有达到一定的发卡量才可能实现盈利。然而,当前我国虽然大

多数发卡行规模已达百万,个别行业龙头如工行、建行、招行还突破了千万张大关,但盈利状况都不尽如意。造成这种规模与效益不对称的主要原因:一是无序竞争、营销过度而带来的严重的资源浪费,导致银行发卡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盲目追求规模效应,致使各银行大打价格战,几乎都放弃了年费这一重要的收入来源;三是量入而出的传统理念依然牢固,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利息收入的快速提高。目前,除招行外,大部分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商户回佣及跨行交易等其它业务收入,而且这些收入也同样受制于持卡人消费能力和已发卡的动卡率不足的客观现实。

2、发卡门槛降低,潜在风险增大。2003至2007年的5年间,中国内地信用卡发卡量从300万张飙升到9000多万张。为了扩展业务,银行信用卡的扩张方式多样化,被动办卡现象日益普遍。与信用卡发展前期办卡手续复杂、申请人综合要求较高的审慎发卡理念相比,现在发卡的门槛可谓是一降再降,办卡手续也极为方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校大学生虽无稳定收入来源,但被各发卡行视作潜在的目标客户,仅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就可申领信用卡。发卡门槛降低、审核把关不严,是目前整个信用卡行业的通病。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以严格把关,多头授信所引发的持卡人信用风险以及诸如套现等各类利用信用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和针对信用卡的各类投诉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不但使各发卡行后期的催收难度增加、追讨成本加大,从而面临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而且会使发卡行面临比资产损失更大的风险,即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和整个商业银行商誉受损的风险。

3、引发道德风险。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业务的特殊高风险行业,道德风险的防范历来是其内控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国内信用卡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发卡行所采用的量化考核办法(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经济体制,各级管理者对上负责,首要任务实完成指标,奖金可以上不封顶,而一旦发生风险,处罚数额最多也就区区几千元,责任认定在绩效考核中风险占比很小),鞭打快牛,上有指标考核,下有奖金刺激,大大弱化了内控管理和合规经营的约束力。

4、监管部门对信用卡风险认识不足。如一些地方银监部门对信贷等业务频频开展大检查,而对信用卡业务却疏于专项检查。

第五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此文章为非原创有所删减 作者 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裴玉,此处内容仅供转载!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为适应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推动金融创新,中间业务已经与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三大主要业务板块,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在市场经济中,收益和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的,中间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潜在风险的急剧累积。风险一旦发生,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客观认识中间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健康稳健发展。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金融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规模发展时间不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对中间业务的监管力度和监管频次不够,严格规范的监管体系尚未形成。从整体上看,我国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相对滞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同程度地潜伏着风险隐患。2.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相对落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化解中间业务风险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我国目前实行的分业经营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商业银行间的恶性竞争,但也使得有些合理的、有助于促进金融市场效率的竞争遭到压制。3.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多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商业银行价格法》,二者均属于较为概要性的法律文件,缺少行之有效的配套实施细则。近年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断推陈出新,新品种、新工具的推广运用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法律问题得不到相应法律法规的明确界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范化管理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和制度支持,经营风险增大。

(二)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间业务内控机制不健全。首先,商业银行整体上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现行管理办法普遍缺乏前瞻性、实用性和全局性。其次,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考核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商业银行难以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风险评估与监控制度,严重影响中间业务健康发展。最后,部分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运作中,业务操作程序随意性大,存在管理不严、透明度不高的问题。例如,有些商业银行办理票据承兑或贴现业务时审查不严,擅自放宽业务条件,甚至内外勾结,弄虚作假,违规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票据到期时无法兑付,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这跟银行的内控机制不健全直接相关。2.中间业务风险披露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的现行财务报表在中间业务信息方面的披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一,现行财务报表主要是历史信息的简单列示,无法较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未来状况的预计;第二,对整体经营状况可能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如衍生金融工具、或有事项等在财务报表中无法予以反映;第三,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中间业务信息披露的约束机制不同,加上各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覆盖内容及业务量计算标准不同,导致中间业务在各家商业银行披露的信息存在较大偏差,中间业务有关信息在各行之间的可比性较差。3.对中间业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风险意识淡薄。目前,在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提到风险,很多员工首先想到的是信贷风险,关注的是到期贷款本息能否顺利回收。对中间业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普遍认为中间业务风险较传统信贷业务来说风险很小。或者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但对其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轻风险的倾向。

二、提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转变金融监管理念,优化金融监管方式 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既要严格监管,又要给予指导,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导向。针对新品种、新业务,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要将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从条块型的专业市场管理转变到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上来,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维护市场公开公平交易,力求实现维护金融安全和提高市场效率的双重目标,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金融信息报告与披露制度,增强信息实用性 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有关数据、指标、范围等,增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状况及财务情况的透明度。以此为前提,监管部门要着力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识别和预警体系,及早发现问题,向商业银行发出风险隐患预警提示,敦促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将风险消除在摇篮之中。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有效的风险控制必须是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有效结合和统一。银行内部控制是基础,外部监管必须辅之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起到风险防控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健全中间业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相关风险。首先,完善中间业务内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各项业务有法可依。其次,细化管理,根据风险类别制定不同措施。中间业务是多元化经营业务,信贷、信息、财务等部门都与中间业务有关,风险触发点较多,要针对不同种类的风险寻找最关键的风险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稽核和监督。对执行制度到位、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规经营、漠视风险防控的员工予以处罚,同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高中间业务风险意识 数事实证明,强化从业人员风险管理理念的极端重要性,不少因风险控制不当而造成银行倒闭的案例中,都是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过于淡薄所致。因此,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合规文化氛围,让遵章办事成为每一位员工的习惯和本能,使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理念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近年来,金融同业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存贷利差逐渐收窄,中间业务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角逐的焦点,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其新的重要利润增长点。但是,风险与收益同在。商业银行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应切实做好防范风险工作,实现商业银行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平衡,最终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

下载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五篇材料)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银行业[论文摘要]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地防范与化解风险,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商业银行的经营......

    毕业论文《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 多个年头,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纷纷得到企业的重视,......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应对措施。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对策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摘要:在日趋激烈的企业竞争与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一种防止......

    浅谈我国企业的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浅谈我国企业的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10秋 工商管理 奚凯(指导老师:王建国)【内容摘要】 :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商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们......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的推进,使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初步建立起了公共财政体制,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但是,“纳税人的钱政府该怎么......

    我国企业创新管理问题

    形成晶体用筛子选原则,找出更好的方案。 信息交合,各轴每素逐个与别轴的相交合; 群体分解 按序列得出要素; 信息交合法的三条原则: Y轴"电"标与X轴"直边"或"弧"相交合,曲......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跨国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1.“走出去”的目的不明确 “走出去”战略,是政府倡导、鼓励的一种企业行为,但是“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身的情况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