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监管体制的调查与研究 葛华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监管体制的调查与研究
制药81101葛华110021112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研究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对食品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为了解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及其现状,我们要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对我国各主要地区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现行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存在许多缺陷。
在体制方面,存在法律依据不足、打击不力、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明、多头管理、配合不力等问题。在机制方面则存在人员不足、缺乏统一调配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了食品安全执法效率低,效果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弥补食品安全卫生监管体制、机制的缺陷是解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主要任务,是保障食品卫生安全与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的关键。
那什么是食品呢?食品,说的普通一点就是人们每天吃的和喝的。具体指的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那什么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安全的食品成为“问题食品”。
现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那么食品安全中,到底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呢?它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物理的,一方面是化学的,还有一方面是生物的,物理的因素,它有两方面,杂质,杂质有很多,有本来我的生产过程里面它带进去的,沙子,一些树枝,甚至一些排泄物,这些属于杂质,有人为加进去的,为了掺假,我加点铁钉子进去,增重,我在里面注水,等等,这都是一些杂质,这些是由于杂质的一些因素,那么还有放射性的,放射性的就是我们环境里面它有一些放射性的污染物,那么分地区,分地域,这些东西如果是在这里种了庄稼了,或者养了动物了,或者你有生产的厂子,那么你有可能从环境里面就转移到食品中来了,这也是一个污染因素。还有就是添加剂,我们这食品要改变它的风味,要让它保存期延长,我们要使它食品做出来这品质要好,比如说饼干,要蓬松,要疏松等等都要加添加剂,但是这个添加剂加多了,对人体也是有害的,这个也是一个化学的因素,还有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就是
我们平时比如说我们的泡菜,我们的其他一些酸菜制品,腌制品这个里面产生很多亚硝酸盐,这些化合物它是致癌的。所以使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是在食品安全方面出现问题又该找谁呢? 食品安全中出现问题,人们都会首先想到出售商和制造商。是的,追求利益是企业的天职,但他们不能丢失了人性;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竞争的是价格,但是他们不能向猪肉中注水;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民众之间有时会利益分配扭曲,但是他们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来负担。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向来都是人民生活的根本,国家稳定的基础,社会发展的前提。而最近接二连三爆出的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搀有苏丹红的咸鸭蛋,含有孔雀绿的多宝鱼,加农药的金华火腿,三鹿奶粉事件等着一连串的食品质量问题的曝光,却大大增加了我们对这一国之根本的关注和担忧。
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对于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真正解决当前问题。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水果、大米、婴幼儿配方乳粉、水产品、饮料、蔬菜、鲜肉、发酵性豆制品、膨化食品、葡萄酒等10种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食品进行检测中发现,不合格率接近10%。导致食品不合格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直接威胁到我国的食品安全。
1.食品添加剂不符合标准规定。发酵性食品违规添加防腐剂苯甲酸的情况较多,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防止产品变质,延长产品的变质期,不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导致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也有的企业由于采购的原料中含有防腐剂,造成产品防腐剂含量不符合标准。
2.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少数奶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掺入大量的代用品,经过极为简单的加工、调味、膨化等工艺过程配制而成,有些甚至根本没有牛奶成分,蛋白质含量严重不足,低于3%,实质上已不是奶粉,危害极大,以致出现“大头娃娃”怪相。更有甚者,为了提高牛奶中蛋白质含量值,大量添加能致人死亡的三聚氰安等化工原料。
3.卫生指标不合格。在有些食品中,绝大多数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不合格,严重危及消费者的人身健康。食品制作工艺不严谨,原料处理不规范,外包装不严密均有可能造成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
4.包装类食品标签不规范。一些食品标志不清、不齐,包装外观比较粗糙,食品标志上配料表标注不全,食品没有标注食品名称、厂名、厂址,没有生产日期或保质期。食品添加了防腐剂,但在标志中没有注明。这些情况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水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比较严重。水产品的问题集中在重金属超标。这是因为水产品需经过保藏、运输、保鲜,如果控制不严,会造成新鲜度指标不合格,为保证水产品的新鲜度,经营者往往使用重金属超标的营养液。另外,由于近年来海水污染日益严重,亦反映到海产品中,重金属“镉”超标是环境污染带来的结果。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既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又有政府监管中的问题,也有消费监督中的问题。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暴露,我国《食品卫生法》也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第一,《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食品卫生法》
第四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都必须遵守本法。”从此条可以看出,《食品卫生法》的“食品”概念是狭义的,并没有包括种植、养殖、储存等环节中的食品以及与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或者使用。而食品安全问题本身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法律应当反映出食品在这个过程中的整个生物链条,仅对食品生产经营阶段中发生的食品安全法律关系进行调整使得该法出现了较大的法律监管盲区,从而造成了政府部门对饲料中加入瘦肉精、农药大量残留、滥用抗生素、食品储存污染等诸多问题的监管滞后和监管不力。
第二,《食品卫生法》确定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根据该法第三条的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而1998年机构改革之
后,我国食品监管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关总署等多个部委共同按职能分段监管,已形成了食品安全多部门的监管体制。2004年9月1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再次对有关部委的职责分工加以调整和明确。《食品卫生法》关于执法主体职责的内容应当顺应现实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三,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薄,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所导致的食品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多尚未涉及。和经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相比,我国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例如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等。同时,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食品安全”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义。
第四,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规定不严、衔接不顺、内容不全。以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为例,对违反该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卫生许可证。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对违反卫生规定的当予重罚。
第五,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尚欠缺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的落实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
法律的尊严是执行出来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无论多严密、多完善的法律,还必须经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施行,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食品安全的强大规范作用。如果行政执法部门不严格执法或者出于各种原因错误地理解和适
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那么就算这些法律法规再完善,也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在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中,执法不力的问题不容回避。从我们了解并研究的一些案例看,有不少食品安全事故是由于失职或渎职等执法不力造成的,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执法中的一个顽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强、碍于情面和各方压力办“人情案”以及部分执法人员以权谋私、地方保护等等。要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须注重对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制订严密的工作纪律和内部审批程序、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大案要案领导集体决定制度,不断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督,使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所以我国应该加强立法发面的建设,首先: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其次是要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再次是要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第二篇: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研究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研究
一、立项依据于研究内容
(一)研究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的发展,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全球性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广大人民群众最重要、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乃至上升为政治问题。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广大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 国外:
1、单部门监管模式
⑴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了提高效率,减少部门职能重叠,降低联邦开支,加拿大于1996年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重组,将加拿大卫生、农业、渔业和海洋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合并,成立加拿大食品监督署(CFIA),于1997年4月开始工作。
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重组后,取得了3个方面的成效:①节省财政预算支出,1997-1998年财政的支出减少了10%;②减少机构监管的重叠,避免了不同部门开展同样监督检查的现象;③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减少了政府监管的“盲区”。
⑵英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1999年,经议会通过,英国女王颁布法律,成立独立的食品标准局,成立食品安全局的法律于2000年4月1日正式生效。
在食品安全体系改革之前,英国的食品安全职能由几个中央政府部门分担,如农业、渔业、食品部,卫生部,以及地方政府。1999年,为解决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如疯牛病等),议会通过了《食品标准法》,建立独立的食品标准局(FSA),作为国家食品安全的领导机构。FSA负有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但没有促进农业或食品发展的责任。
独立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和12名成员组成,代表公众利益对食品标准局进行管理。委员会主席决定食品政策,公开召集政策问题的讨论。
2.多部门监管模式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由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部门组成。在联邦政府层面上,有12个部门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即: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监督局(FSIS);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局;美国农业部动植物监督局;美国农业部粮食、包装、储存管理局;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商贸局;美国财政关税局;美国财政部烟、酒、火炮局;美国环保署;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然而,美国联邦政府主要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是美国农业部的FSIS和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的FDA。
美国农业部的FSIS负责肉、禽及蛋制品的食品安全监管,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的FDA负责农业部监管之外的食品的安全监管。据此,FSIS和FDA被称作美国的两大食品安全系统(America s Two Food Safety System)。由此可见,美国实行的是多个部门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这种体制在职责和工作范围上似乎界定得很清楚,但实际上仍存在缺陷:①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重叠。②重复监督检查。③食品监管的权限不一致。
鉴于上述问题,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关注欧盟和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并着手美国食品安全体制改革的研究。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GAO)于2004年建议国会考虑:①制定综合性的、统一的、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法律;②建立单一的、独立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国内: 我国中央一级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和商务部共同负责,向国务院报告工作。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典型的多部门管理模式.按照生产、流通、消费的环节进行分段监管。根据相关文献.归纳出各部门职责及管理环六部门均有权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这种分阶段监管模式本是为了分权制衡,并实现对食品的全方位监管。但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食品卫生的层次.未能上升到食品安全层面。在历次打击“假冒伪劣”的行动中.牵头者多为工商行政部门,打击重心也多是小作坊、黑作坊等“假冒伪劣”产品.对正规生产商家生产的“劣” 产品关注不多。2o08年席卷全国的“三鹿事件”充分暴露了这一特点
(2)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众多,且职能交错,难形成合力.易出现“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现象。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权力多集中在两至三个部门.易组织“联合执法”行动.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权力过于分散.“联合执法”具有天然的劣势。且过多的监管环节也易滋生“权力寻租”.不利于守法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现有实际资料,学习借鉴已有的研究,加以深化。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国内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情况的调查研究,确定本课题的作用的实际效果。
3、案例研究法:对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西安等地了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模式。
4、通过实证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思路和建议。
(二)调研方案
1、课题设计 ⑴人员组成:
崔玉凤 西安市政府研究室 主任
白湘林 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局长 万学军 西安市政府研究室 副处长 靳雷利 西安市政府研究室 副处长 王景红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 副教授 涂兴中 市农委办公室 副主任 党建伟 农村处 主任科员 孙 杰 农村处 副主任科员
⑵、人员分工
执笔:崔玉凤、万学军、靳雷利、王景红、涂兴中、党建伟、孙杰
材料收集:靳雷利、党建伟、孙杰 调研联系、安排:万学军、党建伟、孙杰 座谈接洽组织:万学军、靳雷利、孙杰 ⑶、准备工作:
收集整理资料,加深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深入食品一线实地调研。
⑷、材料分工: 第一部分 党建伟 孙杰 第二部分 党建伟 孙杰
第三部分 靳雷利 王景红 党建伟 第四部分 万学军 王景红 涂兴中 第五部分 万学军 靳雷利 涂兴中
3、进度安排
2011年9月,确定课题研究人员,明确人员分工,组织搜集课题相关资料,对框架提纲进行讨论。
按提纲分块进行调研并搜集相关的实际数据和理论研究成果,完成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的撰写任务。课题小组进行一次交流,对课题提纲进行完善补充,对主要观点进行一次研讨。
2011年11月,课题小组成员按照任务要求进行调研,中期组织骨干人员到外地实地考察,拿出初稿。
2012年1月:小组人员修改课题,经过再次交流,进行统稿,确保课题研究质量。
2012年2月总结评估阶段:期间课题小组要进行三次交流,对撰写的内容相互完善补充,讨论定稿,送有关专家征求意见进行修改,送分管主任审示后进行讨论修改,最后申请结题。
4、课题成果取向:
⑴、服务国家与政府领导决策
⑵、服务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和商务部等部门经济工作
⑶、服务地方政府和基层一线
四、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从理论上进行再认识、认识上的再提高,进一步丰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内涵,进一步明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丰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理论研究内容,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理论研究的深化,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形成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发展新格局。本课题在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情进行研究,在操作平面上更具切实可行的指导性,为政府统筹发展和决策提供依据,使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能够顺利进行并创出独特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让老百姓享受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带来的实惠,促进我国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第三篇: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中国的银行业监管取得了较大进展,在防范银行业风险、促进银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注意的是,中国当前的银行业风险仍然十分突出,银行业的监管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市场日益开放,如何通过健全银行业法规体系,改进监管理念、方式和手段来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对于促进金融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一、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足,市场约束机制不够。
我国银行缺乏准确和及时地公开披露信息的激励。出于对银行风险状况的担心等原因,我国政府和监管当局对银行公开披露信息的强制性监管规定和法律制裁措施的力度不足,导致银行缺乏准确、及时地公开披露信息的激励。
另外,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落后,难以提供公正、客观的评级信息。我国评级机构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受资金规模、法律支持、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它对被评级对象还存在一定的利益依赖关系,没有成为真正独立的信息提供机构。
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市场参与者无法判断银行经营状况的良莠,缺乏实施市场约束的决策依据,尤其是虚假、非充分性财务信息还会误导市场参与者的判断力,导致逆向选择行为。
(二)监管方式单一,过于依赖外部监管
在市场经济下,金银行监管的方式大致有三种:即金融当局的外部监管、金融机构的自我管理以及社会监督;所采取的手段也主要有三种:即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然而,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外部监管,自我管理虽有,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不完善;行业自律组织很少,而且还没有发挥大的作用。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督机构对银行业只是偶尔进行检查,没有形成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体制缺陷。从监管手段上来说,监管应是依法进行,而现实情况却是法规不健全、实施细则缺乏,造成在具体的监管操作中时常出现无法可依、执法困难、约束力不强、操作随意性大等现象,使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另外,还没有多少监管的经济手段。
(三)监管法律滞后,相关监管法规不完善
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尚待健全。我国现有的银行业监管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在现已出台的银监法中,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法规。有些法律法规条文的可操作性不强。如对不遵守审慎经营规则的银行业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发现银行经营有问题不能进行接管。另外,法律法规出台的速度落后于金融创新的速度,往往是新的金融产品出现以后才开始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银行的经营行为,这个矛盾在混业经营日趋发展、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表现得尤为突出。
(四)监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效性的银行监管,最关键的步骤是发现和评价银行存在的风险,这对监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外一些监管当局非常注重监管人员的专业结构配置及培训,如OCC拥有法律、计算机、会计、信贷、反洗钱等各项领域的专家队伍,对监管人员安排了系统全面持续的培训计划。我国在监管人员专业化培养方面较落后,主要表现在:
一是没有建立结构合理的专业化监管人员队伍。风险性监管要求监管人员不仅要熟悉被监管对象的产品结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模型、内控机制、计算机系统,还要具备良好的金融、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从而能对风险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及各项业务的合规性及风险程度进行评判和检查。这些监管内容不是某一个监管人员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监管人员队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我国目前严重缺乏这样的专业监管人员队伍,监管人员的专业结构配置不合理。
二是没有建立实用有效的监管人员培训机制。银行业监管人员不仅要有较全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系统的检查方法和技巧;同时金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大量新知识、新的管理技术和新产品,对此监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银行业的发展和实施有效监管,因此学习也应成为监管人员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我国尚没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监管人员制定全员的系统全面持续的培训计划,也没有建立分等级的监管人员资格考核标准,相当部分监管人员的知识难以跟上市场发展的需要,这对实施有效的银行业风险监管形成巨大障碍。
二、我国银行业实施有效监管的对策
(一)强化信息披露,健全市场约束机制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市场奖惩并未在我商业银行中切实发挥作用。其原因之一在于信息披露的不健全,市场参与者以及时获得诸如银行财务状况、经营战略、风险管理能力、收益等方面的可靠信息,无法将更多的资本配置到风险低的银行,或者要求风险高的银行提供高的收益率。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引发的问题是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甚至浪费了大量的金融资源。我国应在信息披露制度多方面进行进一步改进:在及时性方面,可以增加季报、月报和重大事件及时报告的形式,报告的准备期限也应该适当的缩短;在有效性方面,需要对市场参与者利益最相关的风险暴露和资本充足状况的加强披露,披露结果同时要提供形成原因和过程;在真实性方面,对于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中的误差,需要通过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规范的方式改进;在可比性方面,在会计规则和评估程序等方面应该达到标准、统一和国际化,便于市场参与者收集和整理来进行对比。
(二)建立多层次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
1、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的基础性、根本性制度,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前提。各国的监管经验表明,金融监管当局的外部监管手段只是作为金融机构内控不足的补充,控制风险的根本措施还要靠内控制度。事实上,国际商业信贷银行案、巴林银行的倒闭、日本多起银行案以及其它金融案例中,如果银行制定并执行了严格的内控制度,危机或许可以避免,某些银行或种不致倒闭,即使是由其它原因引发的金融动荡,也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化解。对于我国来说同样如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既有政策性、行政干预、市场变化等原因,也有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的原因。据有关方面的抽样调查显示,银行因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形成的不良资产约占40%以上,说明自身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是形成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因此,金融机构应对自身内部各分支机构、各职能部门以及经营决策者加强约束,使金融机构内部导致的风险得到控制并降低到最低限度。
2、加强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管理。
金融行业自律,是金融业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一种民间管理方式。它可以提高行业内部的管理,有效地避免各主体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规范其行为,促进彼此的协作,与官方金融监管机构一起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因此,行业自律也是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美国,除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商协会分别负责对场内和场外的证券商进行充分的监管外,还有证券交易所工会、美国投资银行家协会、投资公司协会、投资顾问协会等组织,它们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对证券商进行不同角度的规范和引导,以促进会员业务的健康发展。法国1984年(银行法)使强制要求所有信贷机构都应从属于某一专业团体或隶属于法国信贷机构协会的中央组织机构。香港则以1981年《银行公会法案》确立了银行同业组织——银行公会的法定地位,并要求所有持牌银行均须加入。因此,加快我国行业自律组织(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及中国保险业协会)的发展和完善,使其在金融监管领域发
挥应有的作用,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3、强化社会独立审计体系和其它社会监督的作用。由于金融监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很难完全由监管当局自身承担,所以应该加强纪检、审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工商、财税等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社会性监管,增强金融机构在资金营运、财务管理、业务开展和信用评级等方面的透明度,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要通过新闻媒体的力量,监督各金融机构认真执行国家金融纪律、方针、政策,监督其遵守相关的金融法规。另外,通过加强金融法规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宣传,设立全回监管公开举报电话,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建立畅通的信访渠道等,形成广泛的群众监督。
(三)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的法规体系。
完善调整金融市场主体关系的主导性法律制度。首当其冲的即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这些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银行业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剥离不良资产,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风险控制、财务管理、薪酬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由于进行市场主体制度设计过程中主要按照政府意志展开改革,而未按照司法原理明确主体权利与义务,导致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改革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未来几年,法律需要在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出资人制度、股东权利与义务、股东行为约束、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在深刻理清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作出科学明晰的规定, 对已出台的金融法规,要抓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以增强现行金融法规的可操作性.真正解决当前金融监管中有法难依的问题。同时尽快建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特点,因而在关闭中遇到了诸多的法律问题。因此,应当研究制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框架,如《金融机构破产条例》、《金融机构撤销办法》和《金融机构合并办法》等。其次,是加入WTO后,需要对我国金融政策和金融立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凡与WTO基本原则相矛盾的法规和政策都应及时废止或修改。最后,是尽快制定网络银行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
(四)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一个国家金融监管人员的水平决定监管的水平,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使我们的监管人员能够不断扩大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同时还要严格约束监管人员的行为,防止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现象,树立清正廉洁、秉公办事的形象和作风。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1、对现有人员加强培训。通过培训,优化现有监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之逐渐符合现代金融监管的需要,这是一条主要途径。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商业银行和其他部门引进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充实到金融监管的队伍中,促进监管人员监管水平的提高,达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
3、切实履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责任制》(暂行),努力做到监管行为的客观、公正,监管人员尽职尽责。
第四篇:浅谈深化我国乡镇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研究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农学院
综合实践环节档案
教 学 点 名 称:_太旗电大工作站_
学
员
姓
名:
鲍金才______
学
号:__14***
专
业:
农村行政管理____
入
学
时
间:__2014春_______
指
导
教
师:_
__________
毕业作业的写作要求、格式及评价标准
一、毕业作业的写作要求与格式
毕业作业的定稿一律用A4纸打印,用统一封面装订,采用左侧装订。
(一)毕业作业的写作格式 标题:黑体3号居中;
[摘要]:“摘要”两字用黑体4号,具体内容用宋体4号;
[关键词]:“关键词”三个字用黑体4号,具体内容用宋体4号; 正文:宋体小4号;
一级标题:黑体3号居中;
二级标题:黑体4号;
三级标题:黑体小4号;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个字用黑体4号,作者、著作名、出版社、时间等均为宋体小4号。
(二)毕业作业的写作要求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各专业的毕业作业要求完成调查报告,其他专业的毕业作业可以是调查报告形式,也可以是论文形式。作为调查报告,正文应包括三部分:前言、主体、结束语。前言是说明调查的背景意义和时间地点;主体是说明调查的方式、内容、调查过程,发现的问题,以及分析思考和论证的步骤和结果;结束语时说明调查的结论、效果和体会。最后要有落款,用以说明完成调查报告的时间、地点和调查人等。作为毕业论文,应查阅文献资料,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说明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
二、毕业作业的成绩评价标准
作业成绩评定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具体要求如下:
优:
1、所研究问题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创造性;
2、原始资料齐全,分析方法科学;
3、对当地的生产及管理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4、论据充分,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良:
1、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2、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对生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结构完整,数据基本可靠,层次比较分明,文句通顺。
及格:
1、有一定的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
2、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字尚通顺。
不及格:
1、原始资料残缺不全,加工整理差;
2、问题分析有严重错误,层次混淆不清;
3、基本内容属抄袭他人作品。
三、有关内容的填写要求
除了毕业作业的定稿一律用A4纸打印外,其他要求学生和指导教师及实习点负责人等填写的内容一律用兰、黑钢笔或碳素笔填写。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 毕业作业
作业题目_浅谈深化我国乡镇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研究__
教 学 点 名 称:_太旗电大工作站_
学 员 姓 名:
鲍金才______
学
号:__14***
专
业:
农村行政管理____
入 学
时
间:__2014春_______
指 导 教 师:_
__________
姓名
鲍金才 学号
14*** 性别 男 照片 出生年月 1976.8.28 民族 汉
工作单位
太仆寺旗经济和信息化局
通讯地址及 邮编
宝昌镇 指导教师姓名
不填 工作年限 不填
职称(职务)
不填
工作单位及 联系方式 不填
毕业作业简要介绍
一、毕业作业内容摘要: 要深化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并取得实效,乡镇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定位必须科学,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必须到位,乡镇政府的机构编制和财税管理必须完善。要把握根本,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抓住重点,进一步精简和整合乡镇机构和人员;突破难点,创新乡镇人员分流的观念和方法;加强支点,充分依靠和发挥各种社会服务组织和村级组织的作用。
二、毕业作业写作提纲:
一、我国乡镇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二、继续深化我国乡镇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的理论探讨。
(一)乡镇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定位要科学
(二)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要到位
(三)乡镇政府的机构编制和财税管理要完善
三、继续深化我国乡镇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把握根本,进一步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
(二)抓住重点,进一步精简、整合机构和人员
(三)加强支点,充分依靠和发挥各种社会服务组织和村级组织的作用
三、毕业作业参考文献: [1] 寇凤超.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集团经济研究, 2006,(8): 8.[2] 吴雁俊.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研究.贵州发展研究, 2006,(5): 19-22.[3] 左然.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需创新.瞭望新闻周刊, 2006.毕业作业指导记录(该表学员不填)
第一次指导时间__________ 指导内容及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 第二次指导时间__________ 指导内容及意见:
毕业作业评语:
年
教学点初审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
毕业作业成绩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名
__________ 月
日
签名
(加盖公章)
****年**月**日
盟市电大复审意见
内蒙电大验收意见: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各专业生产实习鉴定表
教学点:太旗电大工作站
姓名 专业 入学时间
实习单位(基地)实习具体时间 实习内容 实习态度
签名(加盖公章)年
月
日
签名
(加盖公章)
****年**月**日
实习点负责人 鲍金才
农村行政管理
2014春
宝昌镇
3.5-4.15 选材
良好
4.257.20 定稿
良好
实习单位意见:(加盖公章)
成绩
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
教学点初 审意见
年
月 年
月
日
日
审核人(签章)
****年**月**日 盟市电大 复审意见
审核人(签章)
****年**月**日
内蒙古电大 验收意见
审核人(签章)
****年**月**日
浅谈深化我国乡镇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研究
摘要:要深化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并取得实效,乡镇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定位必须科学,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必须到位,乡镇政府的机构编制和财税管理必须完善。要把握根本,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抓住重点,进一步精简和整合乡镇机构和人员;突破难点,创新乡镇人员分流的观念和方法;加强支点,充分依靠和发挥各种社会服务组织和村级组织的作用。
关键词:乡镇 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 理论探讨 具体建议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共和国政权大厦的基石,它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乡镇贯彻落实,事关全局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之休戚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前三次机构改革对于乡镇一级的行政体制和机构设置等并没有大的实质性的触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方面的问题变得反而更加突出起来。
一、我国乡镇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其一,不少乡镇的人员精简和分流还只是停留在方案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其二,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并未完全到位。干预农民和经济组织生产经营自主权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尊重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权利的情况还经常发生。其三,对机构、人员精简和整合仍然不够,且重新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其四,事业机构行政化现象比较普遍。在这次改革中,虽然各地在乡镇机构设置中明确划分了行政机构和事业机构,但在实际运行当中,许多事业机构并没有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仍然以管理者自居,把自己混同于政府行政机构,或者干脆就与政府行政机构一道以政府机构的名义开展工作,表现出明显的行政化现象。其五,人员分流渠道不畅。
二、继续深化我国乡镇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的理论探讨
(一)乡镇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定位要科学
目前,理论界在关于乡镇政权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弱化的观点,即认为应取消乡镇政府建制,或者强县弱乡、实行乡镇作为县市派出机构。另一种是强化的观点,即认为应该进一步强化乡镇一级政权组织,以使之在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加全面和重要的作用,因而主张对乡镇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的立足点是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虽然以上两种观点和认识都各有其一定的理由和依据,但我们认为,弱化乡镇一级政权组织,不符合我国国情,既不利于农村的社会政治稳定,也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而过分强调强化乡镇一级政权组织的功能,把乡镇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的立足点定位在充分发展其整体功能,则不利于按照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的要求对乡镇行政体制和机构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因此,乡镇体制改革不是弱化或强化乡镇,而是要合理定位乡镇的职能,改革乡镇的体制。
(二)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要到位
现阶段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还能到位,导致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1)旧的思想观念影响。许多人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过分迷信政府的能力和作用,而不相信市场的自调节能力和社会的自组织能力。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强化的。(2)狭隘利益作怪。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从自身的眼前狭隘利益考虑,总是千方百计地尽力多保留一些政府职能,以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尽可能的大一些。(3)市场自调节能力较低。由于我们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很短,所以市场体系和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人们的市场意识和观念还比较薄弱,各种不讲诚信、不遵守市场规则、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还比较突出。(4)社会自组织能力较弱。由于我们长期实行的是“强国家,弱社会”的治理模式,长期不重视甚至抑制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发展,所以,社会本身的自组织能力还比较弱,许多社会事务社会本身不能自我调节和解决,还得主要依靠各级政府来调节和解决。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使各级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早日到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狠抓思想观念的转变,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政府、市场、社会的能力和作用。(2)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其跳出眼前狭隘利益的局限。要使广大政府工作人员认识到,改革就是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如果政府职能能够转变到位,其所带来的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可以为政府工作人员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带来更多更大的利益。(3)积极培育市场自调节能力,为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创造条件。(4)大力提高社会自组织能力,为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创造条件。
(三)乡镇政府的机构编制和财税管理要完善
如果说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是机构和人员发生反弹的根本原因,那么编制管理和财税管理不完善则是机构和人员反弹的重要原因。虽然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带来了重新增加机构和人员的客观压力,但如果编制管理和财税管理是完善的,就能从严控制机构和人员的增加,且没有编制部门批准的各种超编机构和人员也没有相应的经费。现实中,相当一些机构和人员的增加,既不是政府职能本身真正所需要的,也没有经编制部门批准,又没有正当的经费来源,严格说来,实属无职能、无编制、无经费的“三无”机构和人员。而这部分机构和人员往往占了机构和人员的较大比重,且越是基层这种现象越严重。
编制管理历来是控制政府机构和人员膨胀的第一道闸门。然而,我们这道闸门却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或缝隙。一是有些领导人乱打招呼,私开口子,利用手中的权力压编制部门给自己所主管的部门或领域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二是编制部门本身经不起软磨硬泡,抹不开情面,送出一些并非真正为工作所需要的机构和人员编制。三是执行编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严,对超编增如果说编制管理是控制政府机构和人员膨胀的第一道闸门,则财税管理就是第二道闸门。但财税管理这道闸门同样存在不少漏洞或缝隙。单从导致机构和人员膨胀来说,一是挪用其他款项用于行政经费尤其是用于发放工资和奖金的现象相当普遍,二是通过乱收费、乱罚款用于行政经费尤其是用于发放工资和奖金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就给超编增设机构和人员打开了方便之门。
所以,不改进和完善编制与财税管理,堵住导致机构和人员反弹或膨胀的漏洞,即便政府职能转变到位以后,也难以有效消除机构和人员反弹或膨胀的现象。从理论上讲,一般是政府的职能决定政府的机构和人员,但在实际运作中,机构和人员脱离政府职能而膨胀的现象并不少见。
二、继续深化我国乡镇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把握根本,进一步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
乡镇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只有职能和管理方式真正转变了,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乡镇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总的说,就是要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为,为而有度,并对为的方式即管理方式加以改革和创新。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学会有所不为。凡是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乡镇党委、政府要主动退出。这既可以大大减轻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负荷,又可以避免人为地干扰和破坏市场机制。
2.搞好统筹规划和检查监督,做到有所为,为而有度。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做好全乡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统筹规划和检查监督,要做到有所为,为而有度。
3.由以指挥、控制、命令为主转向以引导、协调、服务为主,实现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乡镇职能的转变,不仅仅是职能内容的转变,职能实现方式即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以指挥、控制、命令为主转向以引导、协调、服务为主,是职能实现方式即管理方式的重要改革和创新,既能调动广大农民和各种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抓住重点,进一步精简、整合机构和人员
目前,乡镇政府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很不规范。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要通过立法明确乡镇机构职能、人员编制和工作程序,明确乡镇政府各项行政人事行为的程序和责任。法治化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在乡镇改革中,要贯彻“小政府,大服务”的方针,保留履行政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机构,压缩甚至撇开履行经济管理职能的机构。对规模过小的乡镇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合并,减少数量,扩大规模。
(三)加强支点,充分依靠和发挥各种社会服务组织和村级组织的作用
一要积极扶持和发展各种社会化、市场化的社会服务组织。这里所谓的社会化,就是指这些社会服务组织并非官办的,而是由社会自主创办和管理的;这里的所谓市场化,就是这些社会服务组织在向农民和各种经济组织提供各种服务时,是不带任何强制色彩的,完全按照互利互惠的市场规则来进行。
二要加强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作用。加强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有利于农村工作中许多问题的解决。
三要加强对村委会的领导和指导,鼓励和支持村委会独立开展工作。乡镇一级政府转移出来的很多职能除了相当一部分将由市场和社会化、市场化的社会服务组织来承担外,其余的将主要由村委会来承担。所以,乡镇一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对村委会的领导和指导,并鼓励和支持村委会独立开展工作。设机构和人员的部门和单位查处不力。
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务实管用的原则,以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根本目的,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划分乡镇行政职能、合理划分乡镇行政区划、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整合乡镇行政资源、推行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引入市场机制深化乡镇站所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管理决策机制、压缩乡镇财政供养人员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人手,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时期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
参考文献
[1] 寇凤超.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集团经济研究, 2006,(8): 8.[2] 吴雁俊.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研究.贵州发展研究, 2006,(5): 19-22.[3] 左然.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需创新.瞭望新闻周刊, 2006.
第五篇:我国烟花爆竹消防与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烟花爆竹消防与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包任烈 张永丰 胡娆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上海200438)
摘要:我国烟花爆竹火灾爆竹事故的大量发生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对烟花爆竹消防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本文从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烟花爆竹消防与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而归纳出管理部门缺乏协助、违法处置力度不当、消防管理存在疏忽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联席会议、严厉查处打击、加强消防介入等对策,以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烟花爆竹、安全生产 概述
烟花爆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声、光、烟、色和造型等综合效果的产品约500多种,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在丰富人类文化生活的同时,烟花爆竹由于其固有的危险特性,也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危害。烟花爆竹从原料到成品都是易燃易爆物质,摩擦、撞击、高温、火源、受潮、雷电等因素都会造成燃烧和爆炸,具有很大的事故危险性。根据《中国消防年鉴》统计,2001年至2013年,全国因燃放烟花爆竹共发生火灾共发生6.3万余起,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1]。据国家安监总局披露,全国烟花爆竹从业人员死亡率平均为17.3%,仅次于煤矿。
烟花爆竹火灾爆炸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加强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尤其是消防管理已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2]。在消防领域,表现为对各种消防事务进行组织、协调的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团体、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的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消防安全目标[3]。目前,我国在烟花爆竹消防与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法规和措施还不够完善,实际管理工作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这需要对烟花爆竹消防与安全管理方法进行认真研究,从而更有效地维护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消防与安全管理现状
2.1 管理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条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民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两者都体现了“预防为主”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管理主体要把正确的工作方针、原则和要求转化为消防管理对象的实际行动,就必须选择和运用相应的管理方法。我国烟花爆竹消防与安全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两方面,其中法律法规又可分为法律方法和行政方法。
2.2 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以国家制订的法律、法令、条例等强制性手段来处理、调解、制裁一切危害消防安全行为和矛盾的一种方法。我国涉及烟花爆竹消防与安全管理的法律主要有《消防法》、《安全生产法》和《刑法》。
《消防法》是我国指导消防工作的基本大法,与烟花爆竹相关的法律条文包括第十九条至二十三条、第三十九条、第六十一条至六十三条,这些条文主要针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具有火灾、爆竹危险的场所制订,涵盖了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及销毁的各个环节。
《安全生产法》从宏观的层面规定了产品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的措施,对于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 1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4ZR1409400),上海市科委研发平台专项(16DZ2292600)
作者简介:包任烈,男,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公安部消防局上海火灾物证鉴定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火灾物证鉴定、危险货物运输与分级检测,Email: snowworm@126.com。要求也包含在易燃易爆危险品相关规定中,例如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等。
《刑法》对于烟花爆竹是否属于爆炸物存在争议。根据现行司法解释,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炸药、发射药、黑火药达到一千克以上或者烟火药达到三千克以上,可以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由于法律方法有概括性、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它只适宜处理某些共性的问题,而不宜于处理特殊的个别问题。
2.3 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机构和领导者的职权,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按照行政系统来管理的方法。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公布之日起实行。该条例是我国管理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和燃放的主要法律依据。
《条例》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部门负责烟花爆竹的公共安全管理;质量监督检验部门负责烟花爆竹的质量监督和进出口检验。国家对烟花爆竹的生产、经营、运输和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实行许可证制度。(第三条、第四条)
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烟花爆竹生产活动。企业应当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核定的产品种类进行生产,生产工序和生产作业应当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生产烟花爆竹使用的原料,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
烟花爆竹的批发企业、零售经营者,持《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烟花爆竹经营活动。许可证应当载明经营负责人、经营场所地址、经营期限、烟花爆竹种类和限制存放量。(第十九条)
经由铁路、水路、航空运输烟花爆竹的,依照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经由道路运输烟花爆竹的,托运人应当向运达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核发《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申请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主办单位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规定,向有关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核发《焰火燃放许可证》。(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三条)
非法生产、经营、运输烟花爆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没收的非法烟花爆竹以及生产、经营企业弃置的废旧烟花爆竹,应当就地封存,并由公安部门组织销毁、处置。(第三
十六、第四十三条)
这种分段式的管理在实施上具有一定便利,可以调动几个部门的资源,多头并进。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环节监管的连贯性问题,以及某些环节的监管重叠或缺失。
2.4 标准规范
烟花爆竹国家标准的主要归口单位为全国烟花爆竹标准化委员会(SAC/TC 149),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标准提出单位主要包括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等。标准起草单位主要包括国家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烟花爆竹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专业性安全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各地烟花爆竹行业协会等。除国家标准外,各监管部门还在各自的监管范围内制订了一些行业标准。
在我国烟花爆竹标准体系中,GB 10631-2013《烟花爆竹 安全与质量》、GB 11652-2012《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GB 50161-2009 《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和GB 24284-2009《大型焰火燃放安全技术规程》四个标准被称为四大基础标准,其他国家和行业标准均在此基础上衍生。
总体上,我国烟花爆竹标准数量较多,内容庞杂,不同监管部门提出的标准存在一定的重叠和冲突。问题与对策 3.1管理部门缺乏协作、部分环节监管不力,应建立联席会议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涉及安监、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但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由于缺乏协作机制和互动平台,部门协作不力。在烟花爆竹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的四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要产生一次管理部门变更,监管的职责分工、配合协调、牵头负责等问题没有明确,交接过程就容易产生监管漏洞。例如,在《条例》实施之前,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主要力量是公安部门,对违反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行为有着较强的震慑作用;《条例》实施后,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的许可部门是安监部门,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安监部门人员较少,无力对非法烟花爆竹进行有效的收缴和查处,造成一定程度的管理缺失。这些缺陷将随着法规实施的推进变得越来越明显。
针对管理部门缺乏协作和监管不力的问题,应在《条例》框架下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并建立由安监、公安和消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通过联合执法、信息共享、情况通报等方式通力协作,从而真正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
3.2 违法处置力度不当、非法燃放时有发生,应严厉查处打击
根据《条例》规定,违反烟花爆竹生产许可项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烟花爆竹运输许可事项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非法燃放烟花爆竹仅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这种处罚方式同违法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性相比,显然缺乏力度,不足以形成全社会的重视。当公安机关对非法燃放进行查处时,群众往往认为执法机关小题大做而表现出反对态度,一些基层公安机关也基于畏难思想很少查处非法燃放案件。
针对违法处置力度不当和非法燃放的问题,应加强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并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帮助群众提高守法意识。2015年12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规定上海外环线以内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非法储存烟花爆竹违法行为最高可处10万元的罚款。这一法令的出台很快取得显著成效,上海市公安消防部门通过巡防查控、设卡检查、群众举报等方式,已累计收缴了数万箱非法烟花爆竹,城市依法严管水平、市民法治意识和共治理念正在不断提升。
3.3 消防管理存在疏忽、企业消防意识不强,应加强消防介入
《条例》中并未明确消防部门在烟花爆竹监管工作中的职责。实际工作中消防部门除配合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开展行动外,也承担着消防建审和防火监督的重要职责。GB 50161-2009《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规定,烟花爆竹生产项目和经营批发仓库必须设置消防给水设施,1.3级厂房宜按甲类建筑物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易发生燃烧事故的工作间宜设置雨淋灭火系统等。但实际上,有些企业管理人员,甚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都认为烟花爆竹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很难实施救援,只能尽可能撤离人员、避免伤亡,因而对消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造成较为普遍的消防设施缺乏和疏于保养的情况。
针对消防管理存在疏忽和一些管理人员的错误认识,应明确消防部门在烟花爆竹监管中的职能,促使消防部门与安监部门联合开展对烟花爆竹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安全检查,充分发挥消防部门的优势,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结论
(1)我国烟花爆竹消防与安全管理工作由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公安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共同开展,管理方法包括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分段管理的局面导致了各环节监管存在职能重叠、缺失和一些连贯性问题。
(2)我国烟花爆竹消防与安全管理在具体措施层面不够完善,存在管理部门缺乏协作、部分环节监管不力、违法处置力度不当、非法燃放时有发生、消防管理存在疏忽和企业消防意识不强等问题。
(3)针对我国烟花爆竹消防与安全管理现状和问题,应建立由安监、公安和消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严厉查处打击、提高违法成本、提升群众守法意识,明确消防部门的监管职能,从而促进烟花爆竹消防与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消防局, 中国消防年鉴[M].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1~2013.[2] 康娜, 黄飞, 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处置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13(2): 62-65.[3] 公安部消防局, 中国消防手册第二卷 消防管理[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