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6月 (期末考试)复习 资料领导学原理
《领导学原理》 名词解释5个、简答4个、辨析5个、论述2个
一、名词解释
1、参与型领导p72: 领导者邀请员工提供有关决策的输入,并且在最终决策中使用他们的建议。即领导者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下属的建议。
2、成就取向型的领导p72: 领导者为员工设立较高的期望;员工在实现挑战性目标时,与员工对能力的自信进行沟通并且努力塑造意愿行为,即领导者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并期望下属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3、放任型的领导方式p119: 这是一种回避权力和责任的领导方式。放任型领导者主要通过让下属来建立自己的目标并解决问题。
4、战略决策p198: 是关系到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主要表现为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发展规模。
5、领导者的权力观p260:(1)民本权力观;(2)代理权力观;
(3)责任权力观;(4)积极权力观。
6、领导用人的境界p252:(1)克服个人感情好恶;(2)使员工和下属接受远景目标;(3)使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4)选用比自己更强的人来为自己工作;(5)让每一位下属感觉到自己是最重要的。
7、领导环境p296: 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展开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组合,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要素影响领导行为模式的社会氛围和外在条件。
8、全球领导者p321:(一个有效的全球领导者至少要具有以下三
个主要的特征)(1)有效的全球领导者是变革型领导者;(2)有效的全球领导者是一种情景式的领导者;(3)有效的全球领导者是魅力型的领导者。
9、领导绩效p358: 是对领导过程和领导结果的双重评价。它包含目标成就、内部协调性、外部适应性三个要素。
10、目标考评法p362: 又称目标对照法,就是按照领导活动中预定的目标项目指标,检查其完成情况,从而评定被考核者的工作成效。
二、简答
1、领导概念的层次p13:(1)个人层次;(2)二元层次;(3)团体层次;(4)组织层次;(5)社会—政治层次。
2、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p22:(1)权威基础不同;(2)存在空间不同;(3)精力投向和思维方式不同;(4)目标态度不同;
(5)对待下属和他人的态度不同;(6)自我意识不同;(7)生活方式的抉择不同。
3、领导的的四个维度p31:(1)道德维度;(2)发展维度;(3)关怀维度;(4)结构维度。
4、领导伦理p44:(1)尊重;(2)服务;(3)正义;(4)诚实;(5)责任;(6)修养;(7)共同体。
5、领导体制的内容p96:(1)领导的组织结构;(2)领导层次与领导跨度;(3)领导权限和责任的划分;(4)领导体制的构成要素。
6、非正式领导者的职能p149:(1)帮助员工解决私人问题;(2)协调和仲裁员工之间的关系;(3)替员工承担某种责任;(4)引导员
工的思想、信仰及其价值判断;(5)员工利益的民间代言人;(6)非正义问题的批判者。
7、有效追随者的内涵是什么p168:(1)具有自我领导与自我管理能力;(2)具有较强的目标承诺感;(3)凭借自身的能力充分实现目标;(4)具有诚实、勇气和值得信赖的道德品质。
8、激励的原则p250:(1)连续激励原则;(2)分层激励原则;(3)适用激励原则;(4)及时激励原则。
三、辨析题
1、学习领导学的两个前提p4:(1)领导活动的普遍性;(2)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的想通性。
2、领导现象产生的根源p7:(1)个体优势;(2)大众缺陷;(3)社会组织。
3、领导的本质在于净化人的心灵,呈现人的生命价值,它把人视为目的,而不是把人视为手段。P404、决定一个人会成为领导者的要素p141:(1)先天性要素;(2)经验性要素;(3)修炼性要素。
5、女性如何成为高层领导者?P152
阶段一:改变政治幼稚的现象; 阶段二:建立可信度;
阶段三:确定领导方式。女性领导者应该通过授权和建立团队进 行领导,依靠坚韧的品质克服障碍,使自己更坚强并富有指挥能力,同时还要运用个人影响。
阶段四:承担责任。
6、权变原则要求领导者必须因事择人,视能授权。授权并没有特定的法规和规章可以遵循,完全是凭借领导者对被授权人的认识和判断而展开的一种领导艺术,因此要将权力授予何人,必须要有所选择和权衡。P2667、领导者失败的原因p164:(1)体制的失败;(2)能力的失败;
(3)方式的失败;(4)性格的失败;(5)人生的失败。
8、运筹的要素p282:(1)人;(2)财、物;(3)时间;(4)信息。
9、构成领导环境的变量p298:(1)自然变量;(2)政治—法律变量;(3)教育变量;(4)社会—文化变量。
10、国际领导的要素p351:(1)威望;(2)实力;(3)权威。
四、论述
1、魅力领导者的关键特点p78:
(1)自信:魅力领导者对他们的判断能力充满自信。
(2)远见:他们有理想的目标,认为未来定会比现状更美好。理想目标与现状相差越大,下属越有可能认为领导者有远见卓识。
(3)清楚表达目标的能力:他们能够明确地陈述目标,使其他人都能明白。
(4)对目标的坚定信念:他们认为具有强烈奉献精神,愿意从事高冒险性的工作,承受高代价。为了实现目标能够自我牺牲。
(5)不循规蹈矩的行为:他们的行为被认为是新颖、反传统、反规范的。当获得成功时,这些行为令下属们惊诧而崇敬。
(6)作为变革的代言人出现:他们被认为是激进变革的代言人而不
是传统现状的卫道士。
(7)环境的敏感性:他们能够对需要变革的环境加以限制和对资源进行切实可行的评估。
2、塑造高绩效团队p107:
(1)清楚的、不断发展的目标;(2)结果导向的结构;(3)挑选技能优秀的团队成员;(4)整体责任;(5)合作性的氛围;(6)追求卓越的标准;(7)外部认同与支持;(8)原则性的领导。
3、有效决策的障碍p206:
(1)事前假设偏见;(2)代表性偏见;(3)控制错觉;(4)递增承诺;(5)集体决策所包含的危险。
做出决策:
(1)决策的需要:弄清问题的关键;(2)确定参与决策的人选;(3)与决策相关的要素分析;(4)新想法与创造性思维:确定备选方案;
(5)信息收集与评估备选方案;(6)预测决策后果;(7)作出最终决策和寻求支持。
4、领导者的责任p49:
(1)职位责任:1)确定组织方向,规划远景目标;2)阐明领导立场,传达组织目标;3)处理各种关系,为组织目标的实现结盟、组织和配备人员;4)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为组织注入连续性的动力,保证领导活动的连续性;5)控制和解决各种突发性的重大问题,化解组织面临的危机;6)推动组织的变革,改变组织的面貌。
(2)非职位责任:1)为员工提供一种希望;2)通过自己人格的力量
培养一种组织精神;3)处理各种非工作关系,满足下属和员工工作之外的需求;4)创建领导文化,培养新一代的领导者,为那些年轻有为的下属提供面对挑战的机会。
第二篇:领导学复习资料
领导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领导的基本要素:领导主体、领导客体、领导手段、领导目标、领导环境
2、领导学产生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
3、领导学产生的过程
(1)领导特质论阶段(20世纪30-40年代)(2)行为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3)权威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4)权变论阶段(20世纪60-90年代)
现代社会纵向分工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领导学的产生。
领导学是对丰富的领导实践与朴素的领导思想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理论化。1983年5月,我国第一本领导学理论专著《领导科学基础》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我国领导学的诞生。
4、领导的属性
(1)自然属性(一般属性,共同特征)
领导的自然属性的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它是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2)社会属性(特殊性或具体属性)
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
5、权力起源有关学说
(1)权力起源概说,代表观点——神权、德仁、智慧、暴力、契约、资源、接受。
神权:权力来源于上帝,“神权论”
德仁:权力是一种来自道德教化的影响力
智慧:权力应该来源于知识,“哲学王”学说
暴力:权力应以法律、军队等暴力工具为依托
契约: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的权力则是天赋的 资源:权力来源于对组织资源的拥有与控制
接受:从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度来考察权力(2)权力起源的因素——人以劳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人的欲望具有无限性。
6、不同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
(1)传统社会: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职能明显地交织在一起; 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法权力等血缘关系权力有根深蒂固的联系; 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经济权力有相当直接的关系。(2)现代社会:现代社会领导权力的自主性非常明显,社会管理职能日益突出; 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不仅实现了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其内部功能的分化也日益发达;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3)社会转型期:在转型期社会,行政领导权力的现代性特征与传统性特征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
7、领导体制的内容
领导体制是指为实现领导意图和职能的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组织系统中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的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规则体系。
领导体制的核心内容是用制度化的形式规定组织系统内的领导权限、领导机构、领导关系及领导活动方式。
领导体制的特征:根本性、系统性、规范性、稳定性。所谓领导组织结构,包括领导机构系统及领导班子内部两方面各因素之间的一定关系。它是领导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领导组织的结构有两种基本的关系,一是纵的关系,即隶属的领导关系;二是横的关系,即平行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其形式有:(1)直线式领导(线性)结构;(2)职能式领导结构;(3)混合式领导结构;(4)矩阵式结构(“规划一目标”结构)。
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1)一长(首长)制和委员会制;(2)层级制和职能制;(3)完整制和分离制;(4)集权制和分权制。
8、领导素质
领导者的素养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学习而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
9、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领导者的创新能力:(1)洞察力;(2)预见力;(3)决断力;(4)推动力;(5)应变力;(6)辨才力。领导者的综合能力:(1)信息获取能力;(2)知识综合能力;(3)利益整合能力;(4)组织协调能力
10、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
领导群体结构,是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导群体的各种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领导群体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素质结构五个方面的亚结构。
11、战略
系统结构优化是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系统论管理学是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预测分析是进行战略研究的前提。
预测研究的一般原则:惯性原则、类推原则
常用的预测方法:(1)回归分析法;(2)时间序列分析法;
(3)模型法;(4)直观预测法。
预测活动的类型:社会预测、经济预测、科学预测、技术预测、军事预测。
战略目标确定的一般步骤:调查目标、拟定目标、论证目标、确定目标。
12、领导战略的特征: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稳定性。
13、领导决策的要素
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目标、决策控制、决策后果
14、决策类型
(1)按照决策本身的地位来分,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两种类型。(2)从决策的方式和过程来说,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两种类型。
(3)根据决策者数量的多少,可以将决策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两种类型。(4)单项决策也称静态决策,它处理的是某一时间阶段或某一时点条件下,某问题应达到的可能状态或结果。系列决策亦叫动态决策,它是处理一串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同时又是相互联系,呈串联结构状态的问题的决策。
其他参考分类:
(5)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可分成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6)按决策的层级分类,可分成宏观决策、中观决策和微观决策。
(7)按决策本身所依据的条件分类,可分成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8)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分类,可分成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9)按决策目标的多少分类,可分成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15、领导选才的相关内容
领导选才方法:(1)竞争考试法;(2)竞争上岗法;(3)绩效考核法;(4)荐举法;(5)群众评议法;(6)领导亲自考察法;(7)信息网络法。
人才的类型:
(1)依据工作性质――理论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2)自身素质的不同――发现型人才和再现型人才。(3)发挥作用的不同――组织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 人才的标准:(1)道德标准;(2)知识标准;(3)业绩标准.人才的四种类型:道德高,才能高;道德低,才能高;
道德高,才能低;道德低,才能低。
人才选拔原则:
(1)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
(2)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3)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4)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16、有效沟通的条件
下列属于沟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A、传递信息的一定手段
B、沟通目的 C、沟通对象
D、沟通主题
二、名词解释
1、领导
领导是在社会活动中,由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领导权力
所谓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3、领导班子结构(参考)
领导班子是指由组织中的若干领导成员按照组织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而成的集体。(来自课件)
领导班子结构指一个领导班子在年龄、知识、专业、智能、素质等方面的布局和搭配情况,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结合体。(来自百度百科)
书本P79-80:
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是指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构成状况。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是指领导班子的知识构成状况。领导班子的智能结构,就是领导班子的智能构成状况。
领导班子的气质结构,是指其成员在气质类型方面的构成情况。
4、领导环境
领导环境,是指与领导活动及领导过程直接关联的各种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传统、习俗等因素。(来自中山大学《领导科学》讲义:第四章 领导:概念分析)
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开展的各类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组合,是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学技术和自然要素,影响领导行为模式的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气氛与条件。(来自百度百科)
5、领导文化
领导文化是领导成员在领导活动中产生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形成的反映领导实践的观念意识,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包括领导意识、领导观念、领导魅力、领导价值观、领导合法性和领导行为模式等。(来自《领导科学》第十四章 领导文化:良好的领导生态环境)
当一定数量的领导成员形成一定规模的体系时,领导体系中的领导成员就会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一种为领导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即领导文化。(来自论文《领导文化的概念、功能、特征及现代化》)
6、领导决策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为了达到某种领导目的,而选择一种最佳途径或方案的行为过程。(来自《领导学基础》第七章)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 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完善和修正,以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来自百度百科)
7、渐进决策模型(林德布洛姆)
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8、领导思维
领导思维是领导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与领导存在相适应的一种思维格局,是领导活动诸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
9、领导理念
领导理念,是指领导者(个人或团体)对领导活动的规律和本质的理解和把握,及其以此指导领导活动形成的理论和观念。
10、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一定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运用领导原则和方法的才能。
三、简答题
1、领导体制类型、特征
领导体制是指为实现领导意图和职能的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
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
(1)按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人的人数划分,可分为一长(首长)制和委员会制。(2)按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职责权限性质与范围不同划分,可分为分层级制和职能制。
(3)按下级所对应上级的数目来划分,可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4)按权力的集中程度划分,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领导体制的特征:
第一,根本性。作为领导活动的制度框架和组织平台,决定着权限划分、领导者选举、领导行为规范、领导价值取向等。
第二,系统性。纵向层级节制,横向职能协作,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第三,规范性。体制的本身是一套行为规范体系。
第四,稳定性。机制、人员变化快,但领导体制相对变化小。
2、领导素质的要素
一是“ 高”,就是站得高、水平高。领导理论水平要高,要有高于被领导者的思想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理论修养,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强,体现出先进性、表率性。
二是“ 长”,就是有专长、有本事。一个优秀的领导应该有智慧,是人才,学有所长、业有专长,是其所在部门、所在领域、所在层次的优秀人物。三是“ 宽”,就是心胸宽、视野宽。领导者要有宽阔的胸襟,有包容心,对下属、对人才的过失善于包容,能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四是“ 新”,就是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创新是领导者优良素质最集中的体现。
五是“ 实”,就是干实事、创实绩。领导干部要求真务实。
附注:
如果问题问的是领导者素质(素养)的基本内容,则可从以下几点作答:(1)政治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知识素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3)能力素养:领导者的创新能力;领导者的综合能力。
(4)心理素养:敢于决断的气质;竞争开放型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意志。
3、领导文化的功能(1)内化功能
第一,为个体行为提供理性支持,提供判断和选择行为方式的内在依据。第二,决定个体活动的动机和热情。(2)规范功能
领导文化的规范功能不同于法律制度硬性的、强制性的约束规范,它是一种软性的、非强制性的约束规范。
(3)导向功能
领导活动必然要受到领导成员观念意识的指导和影响。领导文化作为领导领域的主要意识范畴,无疑具有导向作用。(4)调适功能
领导文化可以在领导活动实践中发挥重要的调适功能,它能够帮助个体或组织控制失范或减弱失范带来的不良影响。
4、领导选拔人才
选才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
(1)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带头者和推动者。(2)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3)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将起着关键作用。
人才选拔原则:
(1)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
(2)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3)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4)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选拔人才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1)正确处理资历与能力的关系,反对论资排辈,大胆选拔新秀。(2)正确处理知识分子和人才的关系,既不能把知识分子与人才等同起来,又要克服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种种偏见。
(3)正确处理学历和水平,领导经验与文化程度的关系,既要反对以学历论人才,也要反对以经验论人才。
人才使用原则:
1、因事设人,量才任职
2、扬长避短,各尽所能
3、明责授权,用人不疑
4、爱护人才,用养并重
5、事业为重,举才荐贤
5、领导思维与理念 例:领导者为官理念 答:常怀“三心”,慎微笃行:
(1)常怀进取之心,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进取之心是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干事、成事的精神动力。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为人民谋幸福的工作中(2)常怀敬畏之心,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
只有常怀畏权之心,才能慎待权力不迷失,才能尽心为官不懈怠;只有常怀畏民之心,才能执政为民不轻民,才能为民谋利不营私;只有常怀畏法之心,才能发扬民主不独断,严于自律不乱为。
(3)常怀公正之心,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常怀公正之心,做人就有底气,做事就会硬气,做官就有正气。树公正之心、行公正之举、求公正之效
6、领导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决策者遵循科学的原则、程序,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的决策活动。
科学决策的主要特点:
(1)强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特别注意依靠各种智囊组织,注重各种专家的横向联系。
(2)强调将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科学决策的基本衡量标准: 第一,要有准确的决策目标。准确的决策目标有两重要求:一是正确,二是明确。第二,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所以,检验一项决策是否符合科学的决策的标准就是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否实现确定的目标。第三,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小。第四,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少。
四、论述题
一、领导决策机制问题(例: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措施和途径)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措施和途径:
1、推进决策与执行的适度分离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即是决策的制定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权力滥用,部门职责不清。实际上决策与执行是公共决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职能,应相对分开,决策者的主要职责是决断而不是执行,着重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方案、选定方案;执行者的主要职责着重于把经过确定的方案即政策法规具体化并付诸实施。
决策与执行作为管理过程的两个基本环节,既相互连结又相互独立,两者在运作方式的管理方法上存在明显区别。在政府内部,可以尝试让一部分人专门研究和制定政策,另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政策执行,直接为公众服务。这样,决策和执行都趋向专业化,对于解决决策与执行在部门内部高度统一所带来的部门利益固定化、执行效率不高问题和实现决策科学化都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分离不是绝对分离,在分离中必须保持决策环节和执行环节的有效沟通。
2、加强专家在决策咨询中的作用
一是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智囊机构。尤其是大力发展相对独立的民间决策咨询机构,并正确处理好“谋”与“断”的相对分离;
二是决策中枢系统要真正重视发挥决策咨询机构的作用,坚决杜绝“独断专行”、“长官意志”,在法律上保证其地位,提高其权威性。
三是加大党和政府咨询机构自身建设力度,提高咨询人员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使其在规模数量上更加精干,在运作方式上更加开放。
四是淡化系统内辅助决策机构的行政化倾向,提高决策研究过程的开放度,充分利用决策系统之外的决策咨询机构所具有的更大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形成优势互补,建立起一种交互式的决策研究模式和开放性的决策成果评价体系。
3、建立有效的决策回应载体
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其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为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
电子化政府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革政府,从而实现一个更加开放、有回应力、负责任和有效率的政府。由于决策回应载体的发展变化,网络使信息的沟通和传递省去了诸多中间环节,使决策主体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直接、更加方便。
4、建立、健全公共决策机制
公共决策承诺制。公共决策承诺是决策主体回应公众的一个基本途径,它可以保证公众的要求、愿望和诉求得到尊重及重视。承诺的内容通常是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的最终解决时间和方案。
公共决策复议制。公共决策复议制是决策主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向社会公开表明自己的职责范围、决策目标、决策程序和惩戒方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公共决策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公正、合法地实现公共管理职能,主动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决策机制。实行公共决策复议有利于避免决策错误,更好地体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重大决策听证制。决策主体进行重大的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的决策时,进行听证,让社会各方面公众代表参与进来,直接听取公众意见,能够使决策主体的各 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并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公众的需要。
实行重大决策听证会,是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
决策法规回应制度。决策法规回应制度是指决策主体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对不适应社会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对需要规范的新事物进行立法的创制、修改和监督,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加强对决策主体自身行为的立法监督,尤其是在决策者决策行为的决策过程、决策执行等等进行制度化建设,这也是决策主体对于保障公民回应权利进行法律与制度的保证。
二、领导权力行使与制约(例: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制约)
(1)领导权力的行使即领导权力主体立足于有序的组织结构,遵循特定的原则与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对领导权力客体施加控制与影响从而使领导权力客体按照领导权力主体意愿采取行动,进而共同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①合理划分与配置权力:宏观(服从国家政治制度:政体、多党、司法;公民权利;社会经济结构;民族传统文化)、微观(组织职能、组织载体、组织人员)②领导权力行使的原则:正当、可行、民主、效益、权变
③领导权力行使的方法与艺术:授权(内部分配、分派任务、权责统一)(2)领导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对权力的限制与约束。(要重视制度建设)
要求:独立、公开、对等、强制、协调
功能:导向、保障、防范、矫正、惩戒、调整
制约机制:权力制约——法定监督、道德制约——学习、教育、权利制约——公民权利
三、领导素养
领导者的素养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学习而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
领导者素养的重要性:(1)素质修养是领导者自我完善的需要
(2)提高领导者的素质修养是有效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保证(3)提高领导者素质修养是加强领导影响力的客观要求(4)加强领导者素质修养是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基础
领导者素养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素养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知识素养
1、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
2、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
3、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三)能力素养
1、领导者的创新能力:(1)洞察力;(2)预见力;(3)决断力;(4)推动力;(5)应变力;(6)辨才力。
2、领导者的综合能力:
(1)信息获取能力;(2)知识综合能力;(3)利益整合能力;(4)组织协调能力。
(四)心理素养
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一)素质培养的途径: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
(二)素质培养的方法:
1、要善于搜索书籍和快速阅读。
2、要与有知识的人交朋友。
3、要善于“以人为镜”,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4、要自觉地做思想总结和工作总结。
5、要以革命导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
五、案例分析
1、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一定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运用领导原则和方法的才能。领导艺术的特点:创造性、科学性、灵活性、实践性。
领导艺术:
(1)用人的艺术
(2)用权的艺术
(3)思维的艺术:反向、多向、侧向、模糊、系统、直觉思维法
(4)处理关系的艺术(5)沟通的艺术
(6)处理矛盾的艺术(7)批评的艺术
2、领导决策与用人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一、根据时代需要确定组织目标
二、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领域
三、坚持按科学标准选才
四、优化激励,形成尊重人才的风气
第三篇:领导学复习资料整理
领导学
第一章
1、领导力的内涵①领导力是指从事领导行为的能力,包括吸引注意的能力、管理意义的能力、管理信任的能力、管理自我的能力。②领导力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与追随者之间互动的能力。
2、领导力的影响因素: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组织内外环境特征
3、非正式组织的负面作用:(1)抗拒变革(2)角色冲突(3)传布谣言(4)一致性危害
4、领导风格:是指以为领导者指导、、执行计划,以及激励他人的路径和方式。
5、领导风格的情景参考
(1)采用专制或独裁领导风格的情境:见习期的新员工;领导具备良好的胜任力;员工渴望学习新的技能;对员工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2)采用参与或民主领导风格的情境:熟悉自己工作的团队成员;领导了解问题,但不拥有全部的信息;员工了解他们的工作,并希望成为团队的一员。
(3)采用委托或自由领导风格的情境:比领导者更了解工作情况的员工;领导可以去做其他事情。
6、通常情况下,影响领导者风格选择的因素包括领导者自身、下属和情境三方面因素。
7、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领导与管理都是完整的行为体系,而不是属于对方的一部分。(2)管理关注短期、微观,领导则关注长期、宏观。(3)领导带来变革,管理维持秩序。
(4)管理是通过他人做好工作,领导则是赢得追随者去完成领导认为有价值的事业。第二章
1、麦克利兰的素质冰山模型、第三章
1、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力在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影响和改变对方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2、个人权力:领导者的性格特点、领导风格会产生非职位权力,我们将之称为个人权力。包括三种类型:专家权力、参考权力、威望权力
3、授权的五要素:意义、胜任力、自主、影响、内在承诺
4、授权的技巧:a强化下属的主动性和责任感b将下属的工作与组织发展目标联系起来c提供充足的信息d鼓励自我领导e确定授权的边界f持续引导。
5、授权控制时应注意的问题:a帮助下属界定问题b明确汇报的范围c时间评价事务处理的结果
第四章----第六章
1.(名词)权变理论: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方法,领导者应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随机应变。
2.(多)菲德勒权变模型的指导意义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领导者通过了解自己的领导风格和与之适合的情境,可以预测自己的工作效率。②与下属相处融洽对领导者的管理非常重要,可以你不领导者权力不足的劣势。③领导者应该不断改变情境以适合自己的领导风格,而不是试图改变自己。④领导者可以通过培训和经验来弥补工作的不确定性。
3.情境领导模式理论:在领导和管理公司或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来改变领导和管理的方式。4.战略:在一般管理领域,战略就是组织的总目标,它涉及一个时期内带动全局发展的方针、政策与任务。
第七章
1、决策五要素:辨明问题特性、明确决策底线、描绘决策标杆、决策转换行为、决策印证。
2、“公共地”悲剧:在一个公共的草场中,每一位放牧者都会尽其所能地增加自己的牲畜喂养数量。是一种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资源分配有所冲突的社会陷阱。对个体或部分有益的决策,可能会给整体带来灾难。
3、领导用人误区:失去贤能和忠诚的平衡、上任之后先“动人”、陷入心理误区、陷入“彼得误区”
4、激励的基本理论: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求:争取成功,希望做到最好
权力需求: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
亲和需求:建立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4)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核心观点是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比例的主要比较感受。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的效用=期望值*效价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否存在不足:第一,该理论建立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只有在这样的绩效评估体制下,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第二,完成一项工作可以得到多项满足。第三,每种满足对于被激励者的重要程度不同,由此可见,一个人做某项工作努力程度的大小取决于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而且还取决于实现目标对其满足程度的各个方面及其重要性。
6、案例分析:p189
第十章 1.(多选)领导者周围的沟通对象主要有三类:下属员工、上级领导、同级领导 2.与下属沟通的艺术:
①要了解下属性情,实施个性化管理。领导者要理解下属,理解下属采取不同的行为选择,某种程度上是其天生的本性使然,需要对之实施个性化管理,而不是采用打压的方式进行管理。
②要做到公平处事,维护领导者形象。只有在下属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时,领导者的沟通才能得到下属的认可和尊重。
一。单选题
1.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是什么时期?
原始社会 多选
采用参与和民主的领导风格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影响领导风格选择的因素? 二。名词解释 1.领导
领导是指运用个体、群体、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有效地影响他人实现战略目标的行为艺术与过程。
2.管理战略:是指管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力量来达到目标的行为。3.权变理论 4.公共地悲剧
5.彼得误区:是指每个职位终将由不能尽责的不胜任的员工所占据
6.形象激励:是指领导者的个人形象对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能够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三。判断说明
1.领导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
错× 2.领导就是通才
3。智囊团的任务就是认证领导者观点的正确性。(×)
答:错。(1分)
(1)智囊团与领导者的关系是“谋与断”的关系。(1分)
(2)智囊团必须有相对独立性。它的任务是为领导者决策者提供方案和依据。(2分)
(3)领导者也不要为智囊团所左右。
案例分析
1.在欧洲有一种诙谐的说法,很富有哲理:什么是天堂——天堂就是,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当厨师,意大利人谈情说爱,而由德国人来组织一切。
什么是地狱——地域就是法国人当警察,英国人当厨师,德国人谈情说爱,而由意大利人来组织一切。
请根据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1)本案巧妙的说明了人才使用的重要性。
(2)人才使用的原则有: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合理搭配、整体效益的原则、五湖四海、宽以荣才的原则、合理流动、适才适所的原则、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原则及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
(3)本案中的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于是否将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了合理的搭配,并使其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形成了人才最佳效能,而无论这些人才来自哪里,坚持任人唯贤的人才路线,广纳贤才,只要有德有才便用。
2.县委常委在讨论一名副县长候选人。摆在常委面前的是以下两个人的基本情况:
(一)王某,48岁,初中文化程度,在本县工作已27年。现任经委主任,曾分别在地委胡副书记、地委宣传部长手下工作过,很受两位领导的器重。为人比较灵活,善于协调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经济上,曾有人反映,他在营建私房中向基层单位索要了大批原材料,还有人向组织、纪检部门揭发他有作风问题,但未查实。
(二)李某,41岁,大学肄业,工程师,1975年从外地调回本县工作,曾任县乳品厂厂长,任职期间,大搞技术改造,使该厂全脂奶粉两次获部优、省优产品奖。此后,被提拔为商业局副局长,县财贸委副主任。因曾同前妻离婚,受到了一些非议。工作方面,曾有人反映他在乳品厂期间,虚报浮夸,骗取荣誉,但也未查实。请根据上述案例,结合领导科学的有关内容加以评述。
答:(1)选择任用领导干部需要注重领导者的素质,因为领导者素质是领导活动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2分)
(2)从两位候选人的情况看,论文化知识素质,显然李某强些,他大学毕业,工程师,并在实际工作中作出过重大成绩,而这方面王某显得有些逊色,从这个角度看,李某是合适人选。(3分)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在用人的时候应避短,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材料中反映的某些未经证实的问题,不应成为影响用人的因素。
(3分)
(4)分析深刻,有创见,逻辑性强等。(2分)
第四篇:领导学原理 答疑
领导学原理 答疑(供参考)
一,题型名词解释5*6分=30分简单4*10分=40分论述2*15=30分
名词解释
1.领导的封闭性和开放性定义
封闭性定义——理性
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
开放性定义——感性
领导是为别人创造理想和有能力把理想变成现实并使之持续下去的过程。
2.领导哲学和领导价值
领导哲学关注的是“领导应该是什么、领导者应该做什么”等问题,而不是“领导是什么、领导者做了什么”等问题。
领导价值是一个双重概念,在现实中通常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方面,领导价值是由促使领导得以发生的利益目标、领导意识、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群体价值定位等组成的观念性动力整体。另一方面,领导价值是上述观念性动力整体的现实呈现,是通过领导过程转变成倍现实结果的上述观念性动力整体。
3.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它是指组织内部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和规范。
4.非正式结构
非正式结构是一种基于内在制度而形成的交往空间。它强调的是领导者与下属如何在沟通的过程中达成理解,为实现共享目标提供保障。
5.何谓领导集体(领导班子)?
领导集体不是由若干个领导成员简单松散拼凑而成的,而是若干领导成员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度科学地排列组织起来的,相互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具有高度组织性和能动性的有机整体。
6.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决策者遵循科学的原则、程序,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的决策活动。
7.决策树法
决策树是决策过程的一种有序的概率的图解表示,由决策结点、方案分枝、状态结点、概率分枝、结果点五个要素组成。
8.领导用人艺术的含义
领导用人艺术是领导者在掌握和运用科学领导用人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情况灵活运用领导用人方法和用人技巧。
9.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归纳为五大基本需要,并按其重要性和发生先后次序排列成一个五级阶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什么是领导授权
1、授权是领导者在组织中进行分配权力的一种方式。
2、授权是领导者通过与下属和员工共享相关信息,给员工和下属提供更多自主权以提高其绩效的过程。
3、授权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两个要素:一是通过赋予下属或员工以自我决定权;二是下属或员工行使权力的目的必须是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完成。
11.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是在领导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对下属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12.领导环境
• 领导环境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领导环境是指与领导行为直接相互作用的组织内部的小环境。从广义上讲,领导环境是指制约或推动领导活动展开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组合。
简答
1.领导哲学视野下的“领导”
一、领导是第二生产力
二、领导是富有挑战性的行动
三、领导是超越时空、穿越组织边界的行动
四、领导是引发变革的行动
五、领导是提供希望的行动
六、领导是展示崇高道德的行动
2.领导行为理论的优点
• 第一,领导行为理论标志着对领导学研究的着重点的一个重要转移; 第二,对领导者行为的广泛研究为行为理论的基本原则提供了效度和信度; 第三,领导行为基本上由两种主要行为组成-任务行为与关系行为,关键是看领导者如何平衡这两种行为; 第四,领导行为理论带有启发性,在我们试图去理解其复杂性的同时值得去运用它。
领导行为理论的不足
领导行为理论未能发现一个几乎在所有情境下都有效的、普遍的领导行为,换言之其未能确定与有效领导相关联的普遍行为。此外,对高任务-高关系这种领导行为是否最受欢迎仍然不清楚。
3.西方领导体制的发展变迁
3.1、家长制行政领导
它是封建社会几年前流传的领导体制,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它的本质特征是,领导凭借自己的地位、权力和经验从事领导和管理。
3.2、“硬专家”转行领导:经理层的兴起
工业革命后,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开始分离,有专门拿薪水的职业经理人来领导和管理企业。
3.3、职业“软专家”领导
20世纪20年代后,出现具有专门管理知识和专长的职业“软专家”担任企业的领导,这种领导体制的特征是,个体领导者按照领导和管理的一般规律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
3.4、专家集团领导
二战以后尤其是近20年来,在大企业最高层出现了集体领导的趋势。专家集团领导的主要特征是,群体领导者按照领导和管理的一般规律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目的是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领导水平。
4.领导集体的素质结构
4.1梯形的年龄结构:领导班子的最佳年龄结构是根据不同领导层次,由老年、中年和青年干部按照合理比例构成的综合体。
4.2合理的知识结构:领导集体的最佳知识结构,是指将具有不同的知识特长和不同专长的领导者组成合理的立体知识结构。
4.3.互补的智能结构:智能主要包括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领导集体的最佳智能结构,是指由不同的智能类型的领导者个体,按照与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比例构成的多功能的智能综合体。
4.4协调的气质结构:领导集体的最佳气质结构,是指具有不同气质的领导成员协调配合,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6.简述追随者的类型
•追随者是领导活动中执行决策方案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者。像领导者一样,追随者也分为个体追随者和群体追随者。
1、异端型追随者:喜欢揭人伤疤,往往成为敢于指出组织目标、决策与程序上不恰当之处的斗士。一个组织大约有20%-30%的人属于此类型。
2、顺服型追随者:习惯于服从命令,不带任何怨言积极地去执行命令。一个组织大约有25%-30%的人属于此类型。
3、实用型追随者:对组织目标负责但不喜欢兴风作浪的人。一个组织大约有25%-35%的人属于此类型。
4、被动型追随者:看领导者脸色行事,如果没有鼓动不会主动去完成某项任务。一个组织大约有5%-10%的人属于此类型。
5、榜样型追随者:与他人保持密切联系的自我领导者和合作者。
7.请简述领导者的权力观
一、民本权力观
• 领导者树立民本权力观,是领导者能够在职权面前保持清醒冷静的基础。权力不会为某人、某一家族永久性地占有,领导者仅仅作为一种代理者从事着一种崇高的实践活动。代理权力观可以使领导者把自己
摆到一个正确的位置上。
三、责任权力观
• 责任感是一个人能够成为领导的关键要素。领导者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与职位合为一体的,即认同于领导者权威的根源在于对其人格和能力的承认和赞赏。只有个人权力和
职位权力实现完美的结合,才能使领导者释放出一种积极的力量。
8.影响领导者选择领导方式的变量
一、组织的类型与性质
• 组织的类型与性质直接决定领导者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由于不同组织中领导者的权威基础是有差异的,因此不同组织中的领导者
所采取的领导方式也是有差异的。
二、下属数量的多少与成熟度的高低
• 一般来说下属数量少,领导者在关怀维度上采取民主型领导方式;下属数量多,在结构维度上采取集权式、专制型领导方式。领导者是否给予下属足够的信任和信心,取决于被领导者是否能够完全投入到工作之中。
四、积极权力观
二、代理权力观
三、工作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需求程度
• 有些工作具有典型的结构化特点,领导者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来解决;有些工作缺乏大家一致认同的规则,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领导
者和下属都有充分的发言权。
四、与个人利益相关性和与组织
利益相关性的对比
• 如果一件事与员工利益相关性远远大于与组织利益相关性,参与型、民主型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反之,则专制型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五、工作专业化程度高低与
领导者个人素质的联系
9.简述领导方法的运用准则
一、因人而异
•就是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领导者必须对下属的思想、心态、工作乃至生活情况详细了解,心中有数,各种方法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成效明显。因时而异需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要放眼时代发展,顺应历史潮流。因时而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更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敢冒风险、开拓进取的精神。就是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因事而异首先要善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矛盾。就是环境地点变了,方法也要变。因地而异要善于做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信息情报及各种有关资料,对不同环境和地点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相同因素和不同之处,分别对待,各个解决。领导者应该牢记,在现代领导活动中,有许多专业化问题是领导者难以处理的,这要求领导者必须从中解脱出来,通过授权或放任,发挥下属的专业才能。
二、因时而异
三、因事而异
四、因地而异
论述题
第一题 现代决策体制的结构
• 现代决策体制是由承担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是决策活动得以进行的组织机构形式。现代决策体制的特点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决策中“多谋”与“善断”的相对分工;第二,决策的制定与执行的相对分工。
一、信息系统
1、信息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
• 决策信息系统是整个领导决策大系统中的一个基础子系统。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是控制决策实施的依据,又是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尺
度。
2、决策对信息的要求
• 信息必须是及时的 信息必须是准确的 信息必须是适用的3、决策信息的生成一般要经历以下几
个环节:
• 其一,信息收集;其二,信息加工;其三,信息传递;其四,信息贮存;其五,信息输出;其六,信息反馈。当原有决策方案实施后,因为主客观情况的突然变化,使原有的决策目标无法实现,就要对原决策方案进行根本性的修正,这被称为追踪决策。它是一次崭新的决策。追踪决策的主要特征有: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以及心理效应。决策支持系统是以支持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过程为特征的计算机交互式的软件系统。其主要特点:主要用于辅助半结构化决策;计算机只能辅助不能代替决策者作出决策;半结构化问题本质不稳定所以系统必须随机调
适以保证决策富有成效。
三、智囊系统
决策智囊系统,即所谓的“智囊团”、“头脑公司”、“思想库”,是一种专门为决策机构或决策者服务的高层咨询性质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 智囊系统的功能:
1、决策咨询功能
2、综合认识功能
3、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功能
4、宣传和传播功能
• 智囊系统的特点:
1、集体性
2、科学性
3、相对独立性
四、决策系统(中枢系统)
•决策系统又称中枢系统,是由拥有决策权的领导集体和个人所构成的,是现代决策体制的核心。决策系统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权威性;二是主导性。在决策活动中,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第一,考虑决策目标的确立;第二,组织决策方案的制定;第三,负责决策方案的选择;第四,领导决策方案的实施
二、支持系统
第二题 领导用人的境界 请举例说明用人单位如何选人
一、克服个人感情好恶
二、使员工和下属接受远景目标
三、使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
四、选用比自己更强的人来为自己工作
五、让每一位下属感觉到自己是最重要的 态度第一
积极、主动
做事脚踏实地
反思与改进
软性实力第二
计划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
表达能力
沟通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能力
团队领导、组织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专业能力第三
专业领域的学识
兴趣、爱好
逻辑思考、分析判断能力
第三题 影响领导者授权的障碍 请举例说明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1、领导者事必躬亲的领导风格。
2、担心员工负担过重。
3、经验不足。
4、失去对任务的控制权。
5、忧虑。
6、不安全感。
7、怀疑员工。
8、过于忙碌。
9、缺乏信任。
5(可以选择其中几个展开说明)
第五篇:领导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领导学
名词解释:
1、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署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2、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运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娴熟的方式和方法。
3、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利,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4、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5、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盼。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概括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6、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利影响力,采取非强制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行动的领导行为。
7、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富裕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利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8、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将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
9、领导层次:是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机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
10、直线式组织结构:又称层次制、分级制、金字塔制或传统式组织结构。它是将一个领导系统或单位,在纵向垂直划分为若干层次(从最高的指挥中心到最低的基层单位),形成一个逐级扩散、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11、职能式组织结构:称分职制,它是一种为了完成某一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或特定的领导功能而成立的某些专门机构。
12、委员会制:又称之为会议制或者合议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利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
13、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对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和沉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
14、领导者: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
15、领导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
16、领导群体结构:是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导群体的各种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
17、领导关系: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之间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即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组织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关系的总和。
18、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19、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由于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关系、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
20、头脑风暴法:又称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逻辑思维对决策对象为了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判断的方法。
21、首因效应:指对人的看法过多地依赖于第一印象,因此往往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
22、戴维现象:美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订书匠法拉第在化学上的潜能,并将其精心培育成才,使法拉第名声大振。但此后戴维却开始贬低法拉第。伯乐由识别和培养千里马,转而处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一现象被叫做“戴维现象”。
23、思维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差异。
24、强制性影响力:又称权利性影响力,为领导者所独有,它是由社会、组织所赋予的,带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的影响力。
25、领导协调:就是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调整、控制,使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6、领导方法:是指领导者为达到一定的领导目的,按照领导活动的规律而采取的各种方式、办法、手段、措施、步骤等的总和。
27、电子政务:就是以构建一个高效、精简、弹性、有强大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政府内部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以及由此方式而产生的政府领导观念与管理体制的变革。
28、弹性授权:又称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任务复杂、上级对下属的能力和水平无充分把握、环境和条件处于多变状态的情况。
29、领导体制: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
30、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它与领导者、被领导者共同构成了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
31、权力距离:用来表示人们对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情况的接受程度。
32、自然性影响力:也称非权力性影响力,它源自个人自身的特点,通过潜移默化的自然过程,转化为某种动机的形式而发生作用。
简答题:
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思想与领导实践方面的主要贡献。
答:(1)决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2)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
(3)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
2、简述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两个研究方向。
答:(1)一条基本线索:即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
(2)两个研究方向:一是从研究者(leader)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lead)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
3、领导权利与权威是截然不同的。(辨析)
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权威:是指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或是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事务。权利与权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
4、简述行使领导权利需要遵循的原则。
答:(1)正当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5)权变性原则。
3.简述领导授权需要遵循的原则。
答:(1)适当原则,即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通过一定程序进行的一定限度内的授权;
(2)责任原则,即授权的同时要明确下属的责任,也就是带责授权;
(3)可控原则,即授权不仅要适当,还要可控;
(4)信任原则,即“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5)考绩原则,即领导者授权后,就要定期对下属进行考核,对下属的用权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并与下属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6、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
答:(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中央集权式的领导和管理。
7、领导环境发展过程依次为适应环境、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辨析)
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三个方面。
这三个过程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缺一不可,具有时间上的相继性和逻辑上的继承性。在实现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疏漏或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环境发展的受阻、停滞甚至倒退。
8、简述领导群体的基本功能。
答:(1)群体感应功能;(2)群体互补功能;(3)群体功率放大功能;
(4)群体自调节与自组织功能。
9、领导群体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利相称。(辨析)
答: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符合群体领导结构优化的职权分明标准。
在领导群体内部,要明确划分和规定各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各有职,职有专司。每个领导成员对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情,要独立负责,创造性的完成。
在领导群体内部,任何一个领导都不要干涉其他成员职权范围内的事,要各守其职。
对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个人不能任意干预,否则可能造成内部摩擦,影响领导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10、冲突等同于竞争。(辨析)
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冲突不同于竞争,它的特殊性质在于目标的不相容性。
也就是说,冲突双方都认为对方的目标是已方达到目标的障碍,双方的目标是不可调和的。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在竞争中,参与的各方都具有相同的目标,都必须在相同的规则下采取行动,任何一方都不能以阻碍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二者的区别只是在于,一方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另一方目标的实现。
5.简述领导体制的特征。答:(1)系统性
(2)根本性
(3)全局性
(4)稳定性
11、非正式群体不是因为完成组织任务而是自发产生的,所以领导者不应该承认非正式群体。(辨析)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非正式群体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群体类型。
在领导活动中,作为领导行为主体的领导者不但要对正式群体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有效的领导,而且要对正式群体中大量存在的非正式群体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对待非正式群体,领导者首先的和根本的就是要承认其客观存在的普遍性,承认其作用和能量对工作的影响,并将其列入管理范围,绝不能视而不见或放任自流。
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因此对非正式群体的无知或鸵鸟政策是极其有害的。
12、危机就是突发事故。(辨析)
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一说道危机,人们很容易就把它与突发事故或紧急事故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它们并不完全是一回事。那些能够预防的“危机”都只能称之为问题,只有那些无法预知的、被忽视的、具有颠覆力的意外事故,才算得上真正的危机。而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人们的疏忽而酿成的悲剧。危机是威胁决策者的核心价值或根本利益的,迫使决策者在信息不充分和事态发展高度不确定情况下,需要迅速决策的不利情势的集合。
13、危机就是机会。(辨析)
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比较绝对的观点,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就危机而言,危机并不是绝对的坏事,危机同样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在汉语中,“危机”是“危”与“机”这两个不同词义的组合,“危”具有困难、危险的含义,泛指事件来的突然,事件的发展达到了一个临界值和既定的阈值,给人已很大压力。“机”具有机会、时机、契机的含义,指事情变化的枢纽与重要关系的环节。危机具有双重性,只有抓住时机,危机才是机会。
14、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思想。
答:(1)单纯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这些生产要素的投入,无法解释现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
(2)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其成长过程需要消耗各种稀缺的资源,也就是说,需要消耗资本投资;
(3)人力投资的结果是将货币资本或财富转换为人的知识和能力形态,使人力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了价值和使用价值;
(4)人力投资的目的是要获得投资收益。
15、简述人力资源的特征。
答:(1)能动性;(2)增值性;(3)开发性;(4)时效性;(5)消耗性。
16、简述现代思维方法的三个主要特征。
答:(1)系统性(2)创新性(3)思维方法的定量性
9.领导环境发展的原则有哪些? 答:(1)科学性原则
(2)层级性原则
(3)超前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
17、列举思维创新的两个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1)新颖性。思维创新贵在一个“新”字。创新性的思维活动一般都具有鲜明的开拓性和首创性;
(2)独立性。要实现思维的创新,就必须避免重复,具有鲜明的独立性;
(3)艺术性。作为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创新型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创新思维已经超越于一般的思维形式,是对思维方法和技巧的最高层次的把握,成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思维活动。
(4)综合性。思维创新的综合性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任何思维创新都是在总和利用已有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新的进展与新的突破; 二是思维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劳动,成功的思维创新,取决于多种思维方法、思维技巧、思维品质的综合运用。
18、良好的沟通有那些作用。
答:(1)沟通有利于消除误会,确立互信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2)沟通有利于协调组织成员的步伐和行动,确保组织计划和目标的顺利完成;
(3)沟通有利于领导者准确、迅速、完整地了解组织及部属的动态,获取高质量的信息,有助于提高领导工作的效率;
(4)沟通有利于加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及能力的交换,保证组织与环境协调一致;
(5)沟通有利于激励下属的斗志,激发整体创新智慧,增强组织的持续发展动力。
19、准确评价领导效能必须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的评价和衡量,而不是一次测评就能完成的。(辨析)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领导效能作为一个复杂的、广泛的综合性体系,具有动态变化性的特点。一方面领导群体或个体的绩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行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因而,领导者在不同的时间其工作效能是有差异的。
因此要准确评价一个领导者的效能,不能一次就完成,必须对他在一段时间内的效能进行多次的评价和衡量,并且要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而改变效能评价的次数。
20、简述领导发展与培训的原则。
答:(1)领导发展与培训要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位的要求来进行;
(2)领导发展与培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究实效的原则;(3)领导发展与培训应根据对象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领导者进行不同内容与方式的培训;
(4)领导发展与培训应建立正规化的专业机构,由国家各级党校、各级行政学院以及高校的相关院系承担领导者发展和培训的任务;
(5)领导发展与培训必须与领导者的使用相结合,要与领导者的职务晋升等相挂钩。
1. 与其他社会活动相比,领导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1)系统性和互动性;(2)强制性与权威性;(3)战略性与前瞻性
21、简述电子政务的作用。
答:(1)有利于优化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4.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要通过领导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来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制约: 答:
(一)权力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其核心是分权,同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或相互监督的关系。
(二)道德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权力。它侧重于事先的预防,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法使社会或统治阶级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
(三)权利制约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通过恰当地配置权利,以使它能够起到一种限制、阻遏权利滥用的作用。
(四)权力制约的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中将三种制约机制协调配和发挥功效。
6.简述领导体制的类型。答:(1)集权制与分权制
(2)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3)完整制与分离制
(4)层级制与职能制
7.简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影响与作用。
答: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
(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对下属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给予认可,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领导者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下属的需求并对下属的需求予以适当的满足;领导者通过经常有效的沟通,与下属分享信息,帮助下属了解组织对员工的要求、明确工作的努力方向。
(2)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的决策效能有赖于被领导者执行与实施的程度;领导者权威的大小取决于被领导者心理认同的程度;被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者的命运。
8.简述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
答:领导环境的发展过程依次为: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1)正确认识环境是开展领导工作和改善、发展领导环境的前提。(2)适应环境是领导者在认识和熟悉领导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3)改造环境就是领导者在认识环境、适应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环境条件向有利于实现领导目标的方向转化,最终实现领导环境优化与创新。
(4)领导环境发展的上述三个过程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缺一不可,具有时间上的相继性和逻辑上的继承性。在实现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地疏漏与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环境发展的受阻、停滞及至倒退。
13.简述领导角色的主要特性。
(1)导向性
(2)服务性
(3)感染性
(4)非我性
(5)多重性
10.简述领导智能结构与领导的知识结构的区别。142 答:(1)领导群体智能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智能优势的人才个体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2)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是指在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状态。
(3)领导者不但要有知识,而且还要会运用知识,这就是智能的问题。智能是知识、技能、能力诸方面的综合体,反映人类知识和实践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11.试论领导个体素质提高的途径。答:提高领导素质,既要领导者自觉努力,也要靠领导组织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可以说,它是领导者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交互作用的过程。具体来说,提高领导者素质的基本途径有三条:
(1)教育。共有六种基本方式:一是系统正规的学校教育;二是有组织的社会教育,也就是权威的社会教化;三是自由的社会熏陶,即自然发生的教育性影响;四是有期待的家庭教育;五是有意识的自我教育;六是补充性的大众化教育,亦即培训。
(2)实践锻炼。领导者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
(3)修持。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高的修炼过程,是在自我要求、自我推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进行的品格锻炼、精神锤炼和才干提高的综合性过程。领导者要敢于将自己置于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之下,善于了解和接受来自外界的批评和评价,善于自我批评。
12.试论述性格对领导行为的影响。答:(1)领导者的性格与政治品德的形成有直接联系;
(2)领导者良好的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改造不良的气质,使之服从领导工作的需要;
(3)领导者的性格对能力素质的形成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4)领导者的性格直接影响着领导者的领导方式。
14.结合实际论述领导关系的作用与影响。
领导关系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
正面效应就是积极、友好、和谐的领导关系,它有助于调动领导集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领导集体的团结和活力,促进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领导效能的提高。
负面效应就是消极、庸俗、内耗的领导关系,它严重干扰领导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领导集体内耗丛生,降低了领导效能。
良好的领导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领导格局,使领导集体富有活动和创造力,从而创造出优秀的领导业绩。具体有:
第一,良好的领导关系能使领导集体内部形成优势互补,激发领导活力,增强领导集体整体的适应能力,优化领导格局。
第二,良好的领导关系有利于保证领导活动和领导事业的持续发展。第三,良好的领导关系有助于提高领导效能。
总之,领导关系是对领导活动的总和反映,它产生于领导活动的实践,同时又直接制约着领导行为,直接导致某种现实领导结果和社会结果。正确地把握和处理领导关系并对其加以充分合理的运用,有助于领导职能、职责的履行和领导成功的实现。单项选择题: o
1.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军事领域)。社区 2.领导学的产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1 3.从长远来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领导力)。4.领导活动的归宿是(领导目标)。
5.领导具有双重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社会属性)。
6.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113
7.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答案,国内较大的电大学 8.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人本思想)。9.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27 10.领导者的缓冲器、替代品与放大器理论是由以史蒂文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的具有(权变理论色彩)的领导理论。
11.我国领导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
12.在伯思斯编制的测量超越型领导的问卷MLQ中,超越型领导包括三个子维度,分别是领导魅力、个性化关怀和(智能激发)。电大答案,电视大学教学,电大交流 `'D3t3T)~+D 13.下列关于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神权说)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14.在(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15.(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16.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的。17.领导体制的核心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108 18.一般情况下,领导幅度应以(二八律)为宜。19.领导体制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20.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直线式)组织结构。21.(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22.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我们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110
23.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与委员会制)。111b
24.根据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25.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层次制与职能制)。110 26.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
27.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28.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科学性原则)。9 29.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30.文化本质上是(社会活动的产物)。
31.文化的(非自然指向)主要用来说明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及其历史性成果。32.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物质文化)。
33.在领导生态系统中,领导者、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其中领导活动的基本关系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间的互动关系)。:10 34.对于领导者来说,(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127 35.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90%)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36.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人的(气质)。144 37.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指人的(性格)。:
38.领导者素质在内外环境与矛盾的共同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化,主要走向(正负两种方向)。
39.领导关系的两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主导地位。40.(权力)是领导关系存在的前提。41.(人)是领导关系中的核心。
42.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梅奥)43.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 44.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分析)。45.战略环境分析有(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46.战略研究的主要方法有(预测)。47.战略制定的基本原则是(长期效应原则)。
48.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决策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9 49.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决策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50.按决策目标的数量分类,决策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51.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专门咨询服务的是(智囊系统)。43.不属于领导决策要素的是(决策前景)。44.不属于渐进决策模型的特点有(最佳原则)。45.理性决策模型的特点有(最佳原则)。46.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特点是(满意原则)。47.科学决策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54 47.事物的实际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是(问题)。55 49.为缩小应有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而制定的总体设想是(决策目标)。50.检测决策方案实施的情况与决策目标是否相一致的方法是(决策追踪)。59 51.不属于发挥专家的团体宏观智能结构效应的决策方法是(模拟决策法)。电视大学 52.运用同态模型的原理进行决策的方法是(模拟决策法)。53.有效预防和避免危机事件发生的方法是(危机预警)。54.被公认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舒尔茨)。55.风险决策法有(决策树法)。
55.人力资源区别于物质资源的根本所在是由于它的(能动性)。56.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激励人的内在潜力)。b 57.提出期望理论的是(弗洛伊德)。58.提出公平理论的是(亚当斯)。
59.思维的物质性根源于(思维器官的物质性)。159 60.(思维方法)是思维方式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61.思维方式中最基本、最实质的部分是(思维方法)。
62.思维方式存在的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思维方式的相对稳定性)。63.现代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是(高度辩证的系统思维方法)。64.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创新)。47 65.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是首先提出“创新”概念的学者,他在《经济发展的理论》一书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对“创新”进行了论述。66.激发思维创新的首要因素是(目标)。
67.纵向联想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决定纵向联想能力强弱的因素是(对偶然事件的敏感程度)。
68.在领导者影响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然性影响力)。69.思维创新的逻辑起点是(创新意识)。
70.领导行为模式的本质特征是(领导行为与目标联系的间接性)。
71.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概括了九个有利于创新活动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他认为其中最根本的是(文化手段的便利)。
72.在组织文化中,最基本、最具持久性的因素是(核心价值)。73.曹冲称象和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横向思维)。74.领导艺术美的内核是(品德)。75.领导艺术美的体现方式是(领导技巧)。76.下列属于领导艺术的创造性的有(有效性)。
77.生动活泼的领导艺术形象,一般都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78.以下属于领导艺术审美特征的是(适度性)。
79.要建设一个成功的团队首先要(了解团体方面的理论)。
80.在团体建设中,让每个成员都能做到各尽其才的方法是(合理建构)。81.形成团体文化,需要(设立共同的目标)。
82.领导者把自己的意图按照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给收迅者是(领导沟通)。83.下列属于沟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传递信息的一定手段)。84造成传递障碍的原因是(非语言障碍)。
85.组织内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信息丢失的现象,它属于(信道障碍)。86.组织的公共沟通首先必须(分析相关利益者)。
87.领导者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调整、控制的行为属于(协调艺术)。88.通过指挥渠道来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属于(纵向协调)。
89.按照权力的控制程度来看,一切权力集中于领导集体或个体手中的是(集权式领导)。90.受X理论影响而产生的是(重事式领导)。91.Z理论在领导方式上的表现是(人事并重式)。
92.在《新管理模式》一书中把领导方式归纳为四种基本模式的是(利克特)。93.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以称为(俄核俄模式)。!
94.(领导效能)既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又是领导活动的归宿,是反映领导者能力和领导活动成效的综合性指标。17 95.(领导目标)是取得领导效能的前提,是领导效能的中心线。
96.封建制领导效能理论注重对(领导者个人特质)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97.结构理论认为,领导效能取决于(组织特征)。
98.领导效能测评与测评对象的关系,就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99.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
100.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不同程度上开展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