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领导学复习资料一
行政领导学复习资料一
一、社会分工对领导学产生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
社会分工是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社会分工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横向分工;二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纵向分工,包括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决策与咨询的分工以及决策与监督的分工。
横向分工通过推动生产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扩展了领导活动的领域和内容,为领导学的产生构建了更为广阔的实践性平台;纵向分工,特别是决策与执行的分工直接导致了领导与管理的分离,成为领导学产生的客观基础。
二、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方法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领导学的研究借鉴了很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得到补充、更新和完善。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1、辩证研究方法;
2、实证研究方法;
3、历史研究方法;
4、比较研究方法;
5、案例研究方法;6系统研究方法。
三、领导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与研究领导学,并使之逐步走向科学化与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1、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需要;
3、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提升领导者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
四、什么是领导?它包括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制动和致变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领导这一定义包括的要素主要有五种,即领导主体、领导客体、领导手段、领导目标与领导环境。这五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就是领导活动,我们只有深刻地认识每个要素的客观特征,并在其相互结合中寻求规律,才能发现领导的本质并提高领导的绩效。
五、什么是领导主体?
领导主体是领导的构成要素之一。领导活动的主体是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它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
六、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主要体现为:
(1)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就领导活动自身发展的历史而言,决策与执行的分离、领导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是领导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变革,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同样证明了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
(2)领导和管理无论是在社会活动的实践方面,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主要有:
(1)领导具有战略性。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事的统御,强调通过与下属的沟通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强调下属的服从和组织控制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效益。
(2)领导具有超脱性。领导重在决策,管理重在执行。工作重点的不同,使领导不需要处理具体、琐碎的具体事务,主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组织活动。管理则必须投身于人、事、财、物、信息、时间等具体问题的调控与配臵,通过事无巨细的工作实现管理目标。
七、领导的属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他们的关系如何?
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1、领导的自然属性产生于社会整体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由人们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其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它是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权力是领导的重要标志,权力和服从是领导关系的永恒属性。
2、领导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即领导的社会属性。
3、领导的双重属性是指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单一属性的领导。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八、认识和理解行政领导双重属性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领导的双重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是指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单一属性的领导。只要认真分析,才能把握特定社会的领导关系。一方面,如果看不到领导的自然属性,就无法考察领导活动的一般特点与规律,就会否认一切领导关系的共同之处,导致忽视或者拒绝吸收以往社会中积累下来的优秀领导经验。另一方面,如果看不到领导的社会属性,则容易将各种性质不同的领导活动混为一谈,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和区别,从而很难立足实际来发展自己的特色。
九、领导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领导是人类社会中最早产生和最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相比,领导具有的特点表现在三方面:
1、系统性和互动性;
2、强制性与权威性;
3、战略性与前瞻性。
十、按照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领导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以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标准划分,可以划分出五种领导类型:
1、自然式领导;
2、专制式领导;
3、民主式领导;
4、专家式领导,也称专家辅佐式领导;
5、专家集团式领导。
十一、按照领导的工作性质和对象为标准,领导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以领导工作的性质和对象为标准,可以划分出四种基本类型:
1、政治领导;
2、行政领导;
3、业务领导;
4、学术领导。
十二、以领导关系为标准,领导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
以领导关系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五种主要的领导类型:
1、层次式领导;
2、单线式领导;
3、星式领导;
4、轮式领导;
5、网络式领导。
第二篇:行政领导学复习资料二
行政领导学复习资料二
一、领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领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他们分别是:
1、引导功能。领导从根本上规定了组织发展目标,规范了组织前进的方向。
2、组织功能。组织功能是指按照目标合理地设置结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调配资源等。
3、指挥功能。指挥是领导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确保决策得以执行的重要条件。指挥功能有两种主要的实现形式:(1)命令;(2)合理授权。
4、控制功能。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决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只有授权而没有控制,是很难达成目标的。领导的控制功能是从外部对组织战略与规划的执行过程进行宏观把握,以保证组织相对的稳定和有序发展,防止组织的失控或瓦解。
5、协调功能。协调是为了实现领导战略目标而对领导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所做的调整过程。领导协调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包括:领导系统与环境的协调,领导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领导系统内外人际关系的协调、领导活动中不同功能、目标、利益的协调,等等。
6、激励功能。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1)提高被领导者接受并执行组织目标的积极性与自觉性;(2)通过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的营造,提高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
7、教育功能。教育成为获取、保持、发展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必然要求,成为反映时代需求的一项重要领导功能。
二、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主要有:
1、儒家。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
2、道家。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然”,认为从“道”的观点来看,万物一体,无是无非。
3、法家。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道。其核心是以力服人,依靠严刑峻法。
4、兵家。兵家以谋略著称。
三、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哪些?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有:
1、民本思想:即以民为邦本,正确看待民众的地位与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执政者与民众、国家与民众的关系。儒家的“君以民为本”,“民贵君轻论”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民本思想包括的内容主要有:(1)信民。要求执政者信任民众,更要取信于民;(2)富民。民众既然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使民众富裕起来就是执政者的主要职责;(3)教民。儒家认为,有无教化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准,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希望通过良好的教化改善执政者与民众的关系,并赢得民心。
2、谋断分离的思想。我国古代有关谋的思想与实践,及谋、断分离的意识是对管理思想和领导思想的一大贡献。其主要内容包括:(1)重视谋的作用;(2)重视纳谏;(3)提倡民谋。
3、人本思想。重视人才,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古代领导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古代的人本思想包括一系列用人的原理、原则和方式,主要表现为:(1)提倡为政在人;(2)重视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在宏观全局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照搬别国模式,走中国式的革命和发展道路。
2、在具体的领导思想与实践方面,主要的贡献有:(1)决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2)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
五、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指的是什么?
一条基本线索是指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价值中立是指: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认为是领导者,不论这个人物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是进步与非进步。非价值中立则是指:领导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更应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在道德上的提高与升华,并强调领导者与权力滥用者和暴君是不相容的。这种在研究过程中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的发展,说明西方的领导理论研究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经历了一个日益丰富化与科学化的过程。
六、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两个研究方向分别是什么?
西方领导理论,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两个研究方向是:
1、从研究领导者(leader)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
2、从研究领导活动(lead)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总的来看,研究领导者的时间长,学者多,成果多,影响大;对领导活动的研究则起步较晚,是近20年来逐渐兴起的。
七、西方领导理论主要涉及的研究领域有哪些?
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主要涉及的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
1、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素质与行为的研究。
2、企业领导领域。这一领域的领导理论可谓声势浩大,成果繁多,影响也更为广泛。西方的一些经济管理学家普遍认为领导是管理的一部分,他们的领导学著作也往往冠以管理学的专业用语。
3、军事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对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究。
八、在80年代之前,西方领导理论大体上经过哪几个发展阶段?
在80年代之前,西方领导理论大体上经过四个发展阶段:
1、领导特质论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2、行为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
3、权威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
4、权变论阶段(20世纪60~90年代)。
九、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它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领导权变理论就是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去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动态性行为过程,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一理论认为领导的成效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环境条件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即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的函数,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上。
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化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标准。
十、什么是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它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执
行性为主要特点。其职责包括:推行政治领导和业务领导的决策,负责社会公共事务、劳动人事等。
十一、什么是内隐领导理论?
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的内容,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内容;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Sternberg,1985)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十二、什么是柔性领导和柔性领导理论?
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柔性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活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思想与动机上的互动的过程,组织和社会的发展是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推动的,而不是主要由领导者推动的。因此,现代领导者要善于通过沟通、协调、激励等方法,依靠其非权力影响力实现下属内心的服从和认同,实现平等、理解、尊重基础上的心灵感召和互动。
第三篇:行政领导学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行政领导学
1、行政领导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法等。[了解]
答:从一般意义上说,行政领导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领导活动特有的矛盾、特点与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 :
一是行政领导活动的主体,也就是指各级各类行政领导者。
二是行政领导活动的结构,包括行政领导活动赖以展开的体制与组织形式,行政领导环境与文化,行政领导关系。
三是行政领导活动的过程,行政领导决策,行政领导选才用人,行政领导权力,行政领导方法与艺术。
四是行政领导未来发展的趋势性研究,包括行政领导效能与发展,行政领导与电子政务。
研究行政领导学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生理研究方法,心理研究方法,行为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等。
2、行政领导权力的作用。[掌握]
答:从行政领导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巩固政治统治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始终是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因此,政府的任何行政领导权力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二是政府的任何行政领导权力都是从统治阶级或全体人民的“政治意志”转换而来的。
(二)调节政府职能的平衡
政府不仅是阶级统治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社会职能分工的体现。政府的行政领导权力除了具有政治统治的作用外,还具有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和平衡社会职能的作用。而调节政府职能平衡,始终是政府行政权力其他作用赖以存在的基础。
(三)优化行政领导权力本身结构
也就是政府运用行政领导权力对其自身的权力结构进行优先配置。
(四)解决治理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政府解决和治理社会问题,是基于它管理社会的职能,而这一职能的实现,是通过行政权力的行使来保证的,它为稳定社会的需要所决定。在当代社会中,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人的素质发展,在上述每一方面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3、领导权力的制约。[掌握]
答:行政领导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对行政领导权力的限制与约束。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权力制约关系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力才能形成,单独的权力无法形成制约。其次,权力制约关系是横向的,各种权力的地位是平等的或同层次的,而不存在隶属关系。最后,权力制约的关系是双向的,各种权力之间的限制与约束是双向的。行政领导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主要体现在:权力制约主体活动的独立性;权力制约对象活动的公开性;权力制约关系的对等性;权力制约手段的强制性;权力制约机构的协调性。领导权力制约的基本功能是对权力正常运行的肯定和保护,是对权力偏离轨道的防范与矫正,是对权力的补充与完善。它具体体现为权力制约的导向功能、保障功能、防范功能、矫正功能、惩戒功能、调整功能。要对行政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主要体现为三种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权力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道德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
4、行政领导文化的功能。[掌握]
答:行政领导文化的功能:①内化功能,a、为个体行为提供理性支持,提供判断和选择行为方式的内在依据;b、决定个体行政活动的动机和热情。②维持功能,有助于建立和保持稳定、有序的领导环境,对于保证领导活动的健康运转和行政组织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③调适功能:a、在领导活动中调节个体行为;b、在领导活动中催发个体行为;c、在领导活动中帮助个体克服挫折。
5、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熟悉]
答: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集权制与分权制,根据行政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将行政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2)一长制与委员会制,根据行政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行政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和委员会制。(3)完整制与分离制,根据上级行政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行政领导体制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4)层级制与职能制,根据行政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行政领导体制划分为层级制与职能制。
6、中国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结合现实情况论述中国领导
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掌握]答: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1)权力过分集中。(2)组织结构的设置不科学。(3)行政领导法规的缺失。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1)行政领导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2)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3)效能与效率原则。(4)统一原则。(5)精简原则。(6)权责相称原则。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1)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转变政府管理模式,理清政府职能。(2)按照统一、精简的原则构建政府的组织结构,精简机构。(3)按照权责相称原则确定职权体系,理顺职权关系。(4)按照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原则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建议:(1)实现行政领导权力划分的科学化。(2)建立合理的政府组织机构,实现行政领导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法制化及其运行活动的程序化。(3)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政府公务员队伍。(4)实现行政领导行为方式、方法及手段的现代化。(5)努力树立良好的政府领导形象。(34-36页)
7、行政领导关系中领导者角色的特征。[熟悉]
答:领导角色的特征:
1、导向性,领导角色的主要特征是率领和引导下属朝着一定目标前进,即发挥导向性作用;
2、服务性,领导角色的服务性特征,不仅要求领导者全心全意为本群体成员服务,而且要求领导者通过为下属完成任务创造有利条件来实施领导;
3、感染性,领导者的领导效力,不仅取决于权力的运用、才智的发挥,而且领导者的一些习惯、嗜好也会在群众中产生很大影响。领导角色的感染特征,一方面要求领导者必须敏于行、镇于行、善于行;另一方面也要求领导者时时努力提高自己的索质,借以形成自己的人格凝聚力、渗透力、组合力和向心力。
4、非我性,领导者要想胜任领导角色,必须首先完成自我的超越。领导角色要求他在才能、气质、作风等方面,都必须超过以往的“自我”,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对领导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做出科学的反应。
5、多重性,领导角色的本身,是一个“角色丛”:当他与下属成员发生联系时,他的角色是“领导”;当他与其他社会成员发生联系时,他的角色是“公民”;当他与上级发生联系时,他又成为“被领导者”。每种角色对领导者都有着为社会心理所接受的独特的规范要求。
10、行政领导关系与行政领导体制的关系。
8、行政领导关系与行政领导体制的关系[掌握]
答:行政领导关系与行政领导体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行政领导关系不受行政领导体制的影响而在各种体制下普遍存在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行政领导关系又常常在成熟的行政领导体制下受到基本的框定,反过来,行政领导体制也受到行政领导关系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说,行政领导关系是行政领导体制的源头行政领导体制是行政领导关系的权威表现形式。行政领导关系是解决很多领导问题的根本所在。
9、行政领导个体素质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熟悉]
答:行政领导个体素质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
1、政治理论;
2、政治知识;
3、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
4、政治理想与政治信念;
5、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
6、政治作风;
7、法律修养;
8、政治阅历和政治经验;
9、政治技能与艺术。
二、道德素质。主要包括:
1、事业心和使命感;
2、进取心;
3、胸怀宽阔;
4、公正;
5、自身廉洁。
三、能力素质。主要包括:
1、政治能力;
2、科学决策能力;
3、选才用人能力。;
4、计划规划能力;
5、组织协调能力;
6、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
7、控制与自控能力。;
8、应变与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
9、开拓与创新能力;
10、学习能力。
四、知识素质。主要包括:
1、宽广的知识面;
2、熟悉现代管理知识;
3、一般的科学知识;
4、本职专业知识;
5、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
五、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
1、乐观的情绪;
2、坚强的意志;
3、广泛的兴趣;
4、开朗的性格。
行政领导个体素质的作用:
1、行政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二十一世纪竞争空前激烈,而各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更是领导人才的竞争,领导人才的素质高低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以及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2、行政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领导力。领导力是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影响被领导者所产生的作用和结果的叠加。而要达成既定目标,优化并提高领导力,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优秀的领导素质,如树立先进正确的价值观,具备渊博的学识,以及娴熟的领导艺术等。
3、行政领导素质是形成优化高效领导班子的基础。集体领导是现代领导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规律,任何领导集体都是由若干领导者个人组成的,只有个体的领导素质达到良好状态并在个体之间形成优化组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领导集体的整体优化高效。
10、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掌握]
答: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
1、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1)年龄结构,是指一个行政领导群体中不同年龄成员的比例构成及相互关系。(2)知识结构,是指在一个行政领导群体中,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状态。(3)智能结构,是指一个行政领导群体中,不同智能优势的人才个体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2、心理素质结构,主要是指一个行政领导群体中,不同气氛、性格的成员的构成比例及相互关系。(1)气质,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是人在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关于速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的心理综合特征。(2)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也就是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行政领导群体的心理素质结构应当是成员在气质和性格上能够互补的合理结构群体。
11、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熟悉]
答:这是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提出的一种领导方式理论,又称俄亥俄模式。他们从两个维度即“关心人”(关怀维度)和“关心组织”(结构维度)研究领导行为。
1、“关心人”的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注重与下属建立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尊重下属的意见,鼓励和支持下属的工作,关心下属的生活等等。
2、“抓组织”的领导方式,就是以工作为中心,指领导者注重工作的组织和计划,明确规定员工的工作职责,建立明确的组织形态、信息沟通渠道、工作目标以及工作程序方法等等。
关心人和关心组织虽然是互相独立的两种领导行为维度,但领导功能的两个维度并不互相排斥,它们可以任意搭配。
12、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渐进理性决策模型。[掌握]87-89页
答:理性决策模型受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人”的假设的影响,认为决策者应该具备绝对的理性,拥有完备的知识和掌握充分的决策信息,能够设计所以的备选方案并预测所有的决策后果从而求得最优方案。它的基本内容是:
1、决策者面临一个既定的问题;
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并且按重要性排序;
3、决策者能,寻找到所有的决策方案;决策者能准确预测每个方案的后果并按优劣排序;
4、决策者能正确地选择最优方案,从理想的角度来看,理性决策模型的确很科学,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由于受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理性决策模型并不能确保以纯理性的方式来进行决策,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限制决策的主要障碍,帮助决策者更为清晰地回应决策环境的限制。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在对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型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模型。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是界于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是多元性的,由于每一项决策的制定,都要受到决策者主观条件和特定的客观条件的影响与限制,因此经常处于变动状态而且表现出冲突特征。西蒙认为,决策不可能达到一种理想化的模式,而只能在现实中追求有限理性,他提出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佳原则,并认为决策研究不仅应注重结果,更应往重过程,并提出决策过程可分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四个阶段。
渐进决策模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针对传统理性决策模型的缺陷,建立了一套有特色的渐进决策模型,其特点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渐进主义,积小变为大变,稳中求变。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是:现实政治是渐进的,很难有大的变革;技术上的困难及现行政策的巨额成本决定决策是渐进的。林德布洛姆认为政府决策目标是逐渐明确的,是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决策过程中,把现有的方案同以往的政策进行比较,然后不断地对决策进行补充和修改。渐进决策的过程实际是不断地摸索和实验、不断地学习和反馈、不断地协调和调节的一个稳健的连续决策过程。渐进模型要求政府在制订政策的时候不要好大喜功,在决策目标尚未明确之前,先制定和实施与现实政策能够连续的大致方案,然后在摸索前进的实施过程中逐渐明确目标。这一模型一方面具有灵活性和现实可行性,但同时又失之于保守性,不适应剧烈变革的社会。
13、现代行政领导决策的程序及主要方法。[掌握] 答:现代行政领导决策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发现问题。(2)确立目标。(3)拟定方案。(4)分析、评估与优选。(5)决策的实施与反馈。现代行政领导决策的主要方法有:
1、头脑风暴法:在会上可以自由畅想随心所欲地发言,不受限制;无批评原则,对他人的任何发言、见解和意见不做反驳和否定的判断;欢迎与会者杨所欲言,多提意见或建议,多多益善;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广开言路,以便集思广益;与会人员地位相同不分尊卑,有同等的发言权;禁止会上私下交谈,以防止受他人的意见相左,破坏个人独立性。
2、德尔斐法:有如下特点,(1)意见具有独立性。(2)匿名性。(3)多轮反馈沟通。(4)预测结果的量化特征。
3、鱼缸法:鱼缸法是一种通过领导者宏观智能结构效应的发挥来进行决策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时,所有决策人员围成一个圆圈,通过某个中心人物同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进行决策。因其形似鱼缸,故得名“鱼缸法”。
4、模拟决策法:模拟决策法是人们为取得对某种客观事物的准确认识,通过建立一个与所番要研究和领导的关系系统的结构、功能相似的模型,即同态模型,然后运行该模型,并对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模拟运行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和优选,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决策树法:“决策树”法就是把决策过程用树状图来表示。树状图一般由决策点(常用方块表示)、方案枝(常用细线表示,一个方案枝代表一个方案)、状态结点(常用圆点表示)、概率枝(常用细线表示,每条概率枝代表丫~种自然状态)、结果点(收益值或损失值)几个关键部分组成。决策树分析步骤为:(1)绘制决策树图;(2)计算收益期待值;(3)修枝。
14、领导用人的心理误区。[掌握]
答:
1、晕轮效应、投射效应:(1)晕轮效应也叫感认上的印象概推,指人们在判断别人时,容易产生一种倾向,首先把人分成“好的”和“不好的”两部分。(2)投射效应是指人们往往有一个强烈的倾向:当他不知道别人的情况时,就常常认为别人具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
2、相互回报心理、嫉妒心理:(1)想回回报心理,是指社会上的人往往有一种倾向:即喜欢那些他自认为喜欢他的人,讨厌那些自认为讨厌他的人。(2)嫉妒心理是人们在相互类比中产生出的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即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3、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偏见效应:
(1)首因效应,指对人的看法过多地依赖第一印象,因此往往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2)近因效应,指过多地依赖最近的表现对人做出评价,而不考虑他的全部历史和一贯表现的一种现象。(3)偏见效应,指从某种错误的观念和偏见出发,纯主观的做出对人的判断的一种现象。
4、马太效应、戴维现象:(1)马太效应,是指对己有相当知名度的人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尚未出名的人则往往忽视他们的成绩,或不承认或贬低其价值这样一种常见的不合理现象。(2)戴维现象,是伯乐由识别和培养千里马,转而处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15、现代行政领导的行为方式。[掌握]
答:按照权力的控制程度来分:
1、集权式。显著特点是:一切权力集中干领导集体或个体手中,下属没有任何权力。按照这种领导的行为方式,领导者必然事无大小,事必躬亲。必然使下属的工作陷于请示汇报之中,同时下属的积极性、创造性、责任感无法发挥。
2、分权式。其特点是:按照各个部门和岗位职责,把行政权力下放给各个部门和岗位,领导者只决定重大事情。按照这种领导的行为方式,领导者有精力考虑一些全局性、战略性的}司题,各个工作部门和人员由于做到了权责一致,易于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3、均权式。其特点是:领导者掌握一些重大的权力,把一些处理事务的权力分权于下属,领导者与其下属都有明确的职责权限的划分。这种领导的行为方式,下属能够独立负责地处理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而涉及到一些重大间题的处理,则必须集中于领导层口这种行为方式,既可以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又使重大问题的处理权得到有效控制。
按照领导者所管理的重点来分:
1、重事式:其特点是:以事为中心进行领导,领导者关心的是组织的目标,工作的任务和工作效率及质量。这种理论的间题在于,把人看成是天生懒惰,认为经济利益的需求才是人工作的唯一动力显然是片面的。
2、重人式:其特点是:以人为中心进行领导活动,领导者关心的是如何建立和发展人际间的关系,如何给人们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持这种领导方式的领导者强调奖励手段,不主张轻易惩罚,这种领导方式的优点是,能够给人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和谐协调。
3、人事并重式。其特点是:既要重视人,也要重视工作,两者不可偏废。人事并重式领导行为方式是应该提倡的,只有关心人,才能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只有关心工作,才可能使每个人有明确的责任和工作目标。
按照领导者的领导作风来分:
1、专断式。这种领导方式强调指挥与服从,完全个人说了算,主要依靠其个人的能力、经验和判断来指挥组织的活动,领导者将诀策权高度集中,独自做出诀策,部属只奉命执行。这种专断独行的领导作风,只会导致下属,唯命是从、唯唯诺诺,逐渐失去了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严重制约了整体力量的发挥和利用,不适合现代组织的管理和领导。
2、民主式。这种领导方式注重下属的参与,强调民主作风,领导者在诀策过程中吸收被领导者参加,诀策的执行采取分权的方式进行。对执行过程和执行者的监督,主要依靠享有一定自主权的不同部门互相制约和执行者之间的工作竟赛来实现。这种组织以平等和相互尊重为基础,表现出较强的团体合作气氛,能够极大地调动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成员的“主人翁”精神,是为现代组织所推崇的一种领导方式。3,放任式。这种领导方式注重无为而治,即领导者不把持诀策权,对诀策的执行过程及对工作人员的检查和监督,也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领导者只是执行例行公务。只有当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矛盾,或者出现重大问题时才出面协调解决。这种组织缺芝团队凝聚力,成员的行动松散缺乏统一的步伐,但形成了比较轻松的工作气氛。这种领导方式一
般只适合一些性质比较特殊的团体,如科研单位、文艺团体等。
16、行政领导用人中的激励理论和方法。(4个比如公平理论。)[掌握] 答:所谓激励,就是组织的领导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设置一定的外部环境,对组织成员施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信息反馈,引起其内部的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使之产生领导者所预期的行为反应,以期正确、高效、持续地达到组织预定的目标。激励理论包括:
1、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理论基本内容:假设每个人内在地存在着5种层次的需要,从低到高一次表现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2、行为改造型理论:挫折论、归因论;
3、过程中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理论主要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其实质是探讨个体投入劳动与所收获报酬的比值概念,即个人所作的投入贡献与他取得的报酬之间的平衡关系。)、强化理论(理论认为可以通过对人们工作环境的专门设计,并对他们的业绩加以赞扬,而对成绩差的加以惩罚,来产生相反的结果,使人们受到激励)、目标激励理论(把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结合起来,能激励起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发现自身的价值,从工作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同时组织的目标也因得以实现)激励方法:
1、总体的激励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外在的激励方法,包括:福利、晋升、授衔、表扬、嘉奖、认可等;二是内在的激励方法,包括:学习新知识的新技能、责任感、光荣感、胜任感、成就感等。
2、目标激励法、荣誉激励法(主要方法是表扬、奖励、经验介绍等)、自我价值实现激励法;
3、尊重激励法、情感激励法、公平激励法、宣泄激励法;
4、危机激励法、领导行为激励法,正强化激励法、全方位激励法。
17、现代行政领导决策的程序及主要方法。答:现代行政领导决策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发现问题。(2)确立目标。(3)拟定方案。(4)分析、评估与优选。(5)决策的实施与反馈。现代行政领导决策的主要方法有:
1、头脑风暴法:在会上可以自由畅想随心所欲地发言,不受限制;无批评原则,对他人的任何发言、见解和意见不做反驳和否定的判断;欢迎与会者杨所欲言,多提意见或建议,多多益善;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广开言路,以便集思广益;与会人员地位相同不分尊卑,有同等的发言权;禁止会上私下交谈,以防止受他人的意见相左,破坏个人独立性。
2、德尔斐法:有如下特点,(1)意见具有独立性。(2)匿名性。(3)多轮反馈沟通。(4)预测结果的量化特征。
3、鱼缸法:鱼缸法是一种通过领导者宏观智能结构效应的发挥来进行决策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时,所有决策人员围成一个圆圈,通过某个中心人物同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进行决策。因其形似鱼缸,故得名“鱼缸法”。
4、模拟决策法:模拟决策法是人们为取得对某种客观事物的准确认识,通过建立一个与所番要研究和领导的关系系统的结构、功能相似的模型,即同态模型,然后运行该模型,并对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模拟运行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和优选,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决策树法:“决策树”法就是把决策过程用树状图来表示。树状图一般由决策点(常用方块表示)、方案枝(常用细线表示,一个方案枝代表一个方案)、状态结点(常用圆点表示)、概率枝(常用细线表示,每条概率枝代表丫~种自然状态)、结果点(收益值或损失值)几个关键部分组成。决策树分析步骤为:(1)绘制决策树图;(2)计算收益期待值;(3)修枝。
第四篇:领导学复习资料
领导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领导的基本要素:领导主体、领导客体、领导手段、领导目标、领导环境
2、领导学产生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
3、领导学产生的过程
(1)领导特质论阶段(20世纪30-40年代)(2)行为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3)权威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4)权变论阶段(20世纪60-90年代)
现代社会纵向分工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领导学的产生。
领导学是对丰富的领导实践与朴素的领导思想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理论化。1983年5月,我国第一本领导学理论专著《领导科学基础》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我国领导学的诞生。
4、领导的属性
(1)自然属性(一般属性,共同特征)
领导的自然属性的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它是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2)社会属性(特殊性或具体属性)
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
5、权力起源有关学说
(1)权力起源概说,代表观点——神权、德仁、智慧、暴力、契约、资源、接受。
神权:权力来源于上帝,“神权论”
德仁:权力是一种来自道德教化的影响力
智慧:权力应该来源于知识,“哲学王”学说
暴力:权力应以法律、军队等暴力工具为依托
契约: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的权力则是天赋的 资源:权力来源于对组织资源的拥有与控制
接受:从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度来考察权力(2)权力起源的因素——人以劳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人的欲望具有无限性。
6、不同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
(1)传统社会: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职能明显地交织在一起; 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法权力等血缘关系权力有根深蒂固的联系; 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经济权力有相当直接的关系。(2)现代社会:现代社会领导权力的自主性非常明显,社会管理职能日益突出; 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不仅实现了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其内部功能的分化也日益发达;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3)社会转型期:在转型期社会,行政领导权力的现代性特征与传统性特征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
7、领导体制的内容
领导体制是指为实现领导意图和职能的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组织系统中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的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规则体系。
领导体制的核心内容是用制度化的形式规定组织系统内的领导权限、领导机构、领导关系及领导活动方式。
领导体制的特征:根本性、系统性、规范性、稳定性。所谓领导组织结构,包括领导机构系统及领导班子内部两方面各因素之间的一定关系。它是领导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领导组织的结构有两种基本的关系,一是纵的关系,即隶属的领导关系;二是横的关系,即平行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其形式有:(1)直线式领导(线性)结构;(2)职能式领导结构;(3)混合式领导结构;(4)矩阵式结构(“规划一目标”结构)。
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1)一长(首长)制和委员会制;(2)层级制和职能制;(3)完整制和分离制;(4)集权制和分权制。
8、领导素质
领导者的素养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学习而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
9、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领导者的创新能力:(1)洞察力;(2)预见力;(3)决断力;(4)推动力;(5)应变力;(6)辨才力。领导者的综合能力:(1)信息获取能力;(2)知识综合能力;(3)利益整合能力;(4)组织协调能力
10、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
领导群体结构,是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导群体的各种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领导群体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素质结构五个方面的亚结构。
11、战略
系统结构优化是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系统论管理学是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预测分析是进行战略研究的前提。
预测研究的一般原则:惯性原则、类推原则
常用的预测方法:(1)回归分析法;(2)时间序列分析法;
(3)模型法;(4)直观预测法。
预测活动的类型:社会预测、经济预测、科学预测、技术预测、军事预测。
战略目标确定的一般步骤:调查目标、拟定目标、论证目标、确定目标。
12、领导战略的特征: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稳定性。
13、领导决策的要素
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目标、决策控制、决策后果
14、决策类型
(1)按照决策本身的地位来分,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两种类型。(2)从决策的方式和过程来说,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两种类型。
(3)根据决策者数量的多少,可以将决策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两种类型。(4)单项决策也称静态决策,它处理的是某一时间阶段或某一时点条件下,某问题应达到的可能状态或结果。系列决策亦叫动态决策,它是处理一串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同时又是相互联系,呈串联结构状态的问题的决策。
其他参考分类:
(5)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可分成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6)按决策的层级分类,可分成宏观决策、中观决策和微观决策。
(7)按决策本身所依据的条件分类,可分成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8)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分类,可分成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9)按决策目标的多少分类,可分成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15、领导选才的相关内容
领导选才方法:(1)竞争考试法;(2)竞争上岗法;(3)绩效考核法;(4)荐举法;(5)群众评议法;(6)领导亲自考察法;(7)信息网络法。
人才的类型:
(1)依据工作性质――理论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2)自身素质的不同――发现型人才和再现型人才。(3)发挥作用的不同――组织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 人才的标准:(1)道德标准;(2)知识标准;(3)业绩标准.人才的四种类型:道德高,才能高;道德低,才能高;
道德高,才能低;道德低,才能低。
人才选拔原则:
(1)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
(2)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3)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4)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16、有效沟通的条件
下列属于沟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A、传递信息的一定手段
B、沟通目的 C、沟通对象
D、沟通主题
二、名词解释
1、领导
领导是在社会活动中,由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领导权力
所谓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3、领导班子结构(参考)
领导班子是指由组织中的若干领导成员按照组织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而成的集体。(来自课件)
领导班子结构指一个领导班子在年龄、知识、专业、智能、素质等方面的布局和搭配情况,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结合体。(来自百度百科)
书本P79-80:
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是指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构成状况。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是指领导班子的知识构成状况。领导班子的智能结构,就是领导班子的智能构成状况。
领导班子的气质结构,是指其成员在气质类型方面的构成情况。
4、领导环境
领导环境,是指与领导活动及领导过程直接关联的各种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传统、习俗等因素。(来自中山大学《领导科学》讲义:第四章 领导:概念分析)
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开展的各类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组合,是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学技术和自然要素,影响领导行为模式的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气氛与条件。(来自百度百科)
5、领导文化
领导文化是领导成员在领导活动中产生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形成的反映领导实践的观念意识,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包括领导意识、领导观念、领导魅力、领导价值观、领导合法性和领导行为模式等。(来自《领导科学》第十四章 领导文化:良好的领导生态环境)
当一定数量的领导成员形成一定规模的体系时,领导体系中的领导成员就会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一种为领导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即领导文化。(来自论文《领导文化的概念、功能、特征及现代化》)
6、领导决策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为了达到某种领导目的,而选择一种最佳途径或方案的行为过程。(来自《领导学基础》第七章)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 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完善和修正,以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来自百度百科)
7、渐进决策模型(林德布洛姆)
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8、领导思维
领导思维是领导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与领导存在相适应的一种思维格局,是领导活动诸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
9、领导理念
领导理念,是指领导者(个人或团体)对领导活动的规律和本质的理解和把握,及其以此指导领导活动形成的理论和观念。
10、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一定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运用领导原则和方法的才能。
三、简答题
1、领导体制类型、特征
领导体制是指为实现领导意图和职能的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
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
(1)按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人的人数划分,可分为一长(首长)制和委员会制。(2)按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职责权限性质与范围不同划分,可分为分层级制和职能制。
(3)按下级所对应上级的数目来划分,可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4)按权力的集中程度划分,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领导体制的特征:
第一,根本性。作为领导活动的制度框架和组织平台,决定着权限划分、领导者选举、领导行为规范、领导价值取向等。
第二,系统性。纵向层级节制,横向职能协作,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第三,规范性。体制的本身是一套行为规范体系。
第四,稳定性。机制、人员变化快,但领导体制相对变化小。
2、领导素质的要素
一是“ 高”,就是站得高、水平高。领导理论水平要高,要有高于被领导者的思想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理论修养,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强,体现出先进性、表率性。
二是“ 长”,就是有专长、有本事。一个优秀的领导应该有智慧,是人才,学有所长、业有专长,是其所在部门、所在领域、所在层次的优秀人物。三是“ 宽”,就是心胸宽、视野宽。领导者要有宽阔的胸襟,有包容心,对下属、对人才的过失善于包容,能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四是“ 新”,就是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创新是领导者优良素质最集中的体现。
五是“ 实”,就是干实事、创实绩。领导干部要求真务实。
附注:
如果问题问的是领导者素质(素养)的基本内容,则可从以下几点作答:(1)政治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知识素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3)能力素养:领导者的创新能力;领导者的综合能力。
(4)心理素养:敢于决断的气质;竞争开放型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意志。
3、领导文化的功能(1)内化功能
第一,为个体行为提供理性支持,提供判断和选择行为方式的内在依据。第二,决定个体活动的动机和热情。(2)规范功能
领导文化的规范功能不同于法律制度硬性的、强制性的约束规范,它是一种软性的、非强制性的约束规范。
(3)导向功能
领导活动必然要受到领导成员观念意识的指导和影响。领导文化作为领导领域的主要意识范畴,无疑具有导向作用。(4)调适功能
领导文化可以在领导活动实践中发挥重要的调适功能,它能够帮助个体或组织控制失范或减弱失范带来的不良影响。
4、领导选拔人才
选才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
(1)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带头者和推动者。(2)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3)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将起着关键作用。
人才选拔原则:
(1)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
(2)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3)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4)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选拔人才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1)正确处理资历与能力的关系,反对论资排辈,大胆选拔新秀。(2)正确处理知识分子和人才的关系,既不能把知识分子与人才等同起来,又要克服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种种偏见。
(3)正确处理学历和水平,领导经验与文化程度的关系,既要反对以学历论人才,也要反对以经验论人才。
人才使用原则:
1、因事设人,量才任职
2、扬长避短,各尽所能
3、明责授权,用人不疑
4、爱护人才,用养并重
5、事业为重,举才荐贤
5、领导思维与理念 例:领导者为官理念 答:常怀“三心”,慎微笃行:
(1)常怀进取之心,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进取之心是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干事、成事的精神动力。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为人民谋幸福的工作中(2)常怀敬畏之心,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
只有常怀畏权之心,才能慎待权力不迷失,才能尽心为官不懈怠;只有常怀畏民之心,才能执政为民不轻民,才能为民谋利不营私;只有常怀畏法之心,才能发扬民主不独断,严于自律不乱为。
(3)常怀公正之心,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常怀公正之心,做人就有底气,做事就会硬气,做官就有正气。树公正之心、行公正之举、求公正之效
6、领导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决策者遵循科学的原则、程序,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的决策活动。
科学决策的主要特点:
(1)强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特别注意依靠各种智囊组织,注重各种专家的横向联系。
(2)强调将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科学决策的基本衡量标准: 第一,要有准确的决策目标。准确的决策目标有两重要求:一是正确,二是明确。第二,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所以,检验一项决策是否符合科学的决策的标准就是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否实现确定的目标。第三,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小。第四,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少。
四、论述题
一、领导决策机制问题(例: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措施和途径)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措施和途径:
1、推进决策与执行的适度分离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即是决策的制定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权力滥用,部门职责不清。实际上决策与执行是公共决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职能,应相对分开,决策者的主要职责是决断而不是执行,着重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方案、选定方案;执行者的主要职责着重于把经过确定的方案即政策法规具体化并付诸实施。
决策与执行作为管理过程的两个基本环节,既相互连结又相互独立,两者在运作方式的管理方法上存在明显区别。在政府内部,可以尝试让一部分人专门研究和制定政策,另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政策执行,直接为公众服务。这样,决策和执行都趋向专业化,对于解决决策与执行在部门内部高度统一所带来的部门利益固定化、执行效率不高问题和实现决策科学化都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分离不是绝对分离,在分离中必须保持决策环节和执行环节的有效沟通。
2、加强专家在决策咨询中的作用
一是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智囊机构。尤其是大力发展相对独立的民间决策咨询机构,并正确处理好“谋”与“断”的相对分离;
二是决策中枢系统要真正重视发挥决策咨询机构的作用,坚决杜绝“独断专行”、“长官意志”,在法律上保证其地位,提高其权威性。
三是加大党和政府咨询机构自身建设力度,提高咨询人员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使其在规模数量上更加精干,在运作方式上更加开放。
四是淡化系统内辅助决策机构的行政化倾向,提高决策研究过程的开放度,充分利用决策系统之外的决策咨询机构所具有的更大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形成优势互补,建立起一种交互式的决策研究模式和开放性的决策成果评价体系。
3、建立有效的决策回应载体
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其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为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
电子化政府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革政府,从而实现一个更加开放、有回应力、负责任和有效率的政府。由于决策回应载体的发展变化,网络使信息的沟通和传递省去了诸多中间环节,使决策主体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直接、更加方便。
4、建立、健全公共决策机制
公共决策承诺制。公共决策承诺是决策主体回应公众的一个基本途径,它可以保证公众的要求、愿望和诉求得到尊重及重视。承诺的内容通常是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的最终解决时间和方案。
公共决策复议制。公共决策复议制是决策主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向社会公开表明自己的职责范围、决策目标、决策程序和惩戒方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公共决策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公正、合法地实现公共管理职能,主动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决策机制。实行公共决策复议有利于避免决策错误,更好地体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重大决策听证制。决策主体进行重大的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的决策时,进行听证,让社会各方面公众代表参与进来,直接听取公众意见,能够使决策主体的各 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并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公众的需要。
实行重大决策听证会,是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
决策法规回应制度。决策法规回应制度是指决策主体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对不适应社会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对需要规范的新事物进行立法的创制、修改和监督,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加强对决策主体自身行为的立法监督,尤其是在决策者决策行为的决策过程、决策执行等等进行制度化建设,这也是决策主体对于保障公民回应权利进行法律与制度的保证。
二、领导权力行使与制约(例: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制约)
(1)领导权力的行使即领导权力主体立足于有序的组织结构,遵循特定的原则与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对领导权力客体施加控制与影响从而使领导权力客体按照领导权力主体意愿采取行动,进而共同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①合理划分与配置权力:宏观(服从国家政治制度:政体、多党、司法;公民权利;社会经济结构;民族传统文化)、微观(组织职能、组织载体、组织人员)②领导权力行使的原则:正当、可行、民主、效益、权变
③领导权力行使的方法与艺术:授权(内部分配、分派任务、权责统一)(2)领导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对权力的限制与约束。(要重视制度建设)
要求:独立、公开、对等、强制、协调
功能:导向、保障、防范、矫正、惩戒、调整
制约机制:权力制约——法定监督、道德制约——学习、教育、权利制约——公民权利
三、领导素养
领导者的素养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学习而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
领导者素养的重要性:(1)素质修养是领导者自我完善的需要
(2)提高领导者的素质修养是有效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保证(3)提高领导者素质修养是加强领导影响力的客观要求(4)加强领导者素质修养是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基础
领导者素养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素养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知识素养
1、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
2、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
3、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三)能力素养
1、领导者的创新能力:(1)洞察力;(2)预见力;(3)决断力;(4)推动力;(5)应变力;(6)辨才力。
2、领导者的综合能力:
(1)信息获取能力;(2)知识综合能力;(3)利益整合能力;(4)组织协调能力。
(四)心理素养
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一)素质培养的途径: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
(二)素质培养的方法:
1、要善于搜索书籍和快速阅读。
2、要与有知识的人交朋友。
3、要善于“以人为镜”,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4、要自觉地做思想总结和工作总结。
5、要以革命导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
五、案例分析
1、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一定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运用领导原则和方法的才能。领导艺术的特点:创造性、科学性、灵活性、实践性。
领导艺术:
(1)用人的艺术
(2)用权的艺术
(3)思维的艺术:反向、多向、侧向、模糊、系统、直觉思维法
(4)处理关系的艺术(5)沟通的艺术
(6)处理矛盾的艺术(7)批评的艺术
2、领导决策与用人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一、根据时代需要确定组织目标
二、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领域
三、坚持按科学标准选才
四、优化激励,形成尊重人才的风气
第五篇:行政领导学
《行政领导学》
领导体制: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
领导素质: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
领导艺术:
领导效能:就是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的过程中,实现领导活动目标的能力与所获得的领导效率、领导效果、领导效益以及所引起的组织状态、组织环境与组织关系得有效变化的系统综合。电子政务:以构建一个高效、精简、弹性、有强大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政府内部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以及由此方式而产生的政府领导观念与管理体制的变革。
柔性领导: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地行动的领导行为。
不充分授权:也称特定授权过刚性授权,使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矩阵式: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文化生态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他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和生活方式的决定因素。
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指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质。
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由于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关系、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等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
决策树:“决策树”法就是把决策过程用树状图来表示。它的分析步骤是:①绘制决策树图;(4)计算收益期待值。计算各状态结点的收益值,将各分枝的收益值(或损失值)分别乘以各概率枝上的概率,最后将这些值相加,求出状态结点的期待收益值。
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过多地依赖最近的表现对人做出评价,而不考虑他的全部历史和一贯表现的一种现象。
领导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开展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署和领导的部分对象。领导幅度:亦称“领导控制跨度”,是指领导者可直接下达命令发出指示并直接向他汇报、对他负责的人数。
委员会制:又成为会议制或者合议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驶的领导体质。
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