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论年轻领干部形象问题
文章标题:小论年轻领干部形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在全党大力推行干部年轻化,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干部年轻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人关注的重要“演员”。作为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如何把握自我,不负组织厚望、人民重托,当一个优秀的“演员”,唱出时代的“名
曲”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本文仅就树形象问题,谈点粗浅的感悟。
一、要树立同心、同力、同向团结共事的形象
对于一个班子、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团结是第一位的事情。不团结形不成合力、凝聚力、战斗力,就会一事无成。古人云: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团结的道理。许多人把团结说成是铁、是钢,团结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出人才。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首先要过这一关。要尽快完成从一般干部到领导干部的转换,要明确职责,找准坐标,工作到位不越位,不断强化配合意识、基石意识,做到工作上超前一步,干在前面争得主动,上镜头时后退一步,少表现自我。注重整体形象,谨言慎行,把握好当“主角”与“配角”的度,正确处理与正职、同级副职、分管单位等诸多方面的关系,大度、礼让、谦虚。既要讲原则,更要讲风格,多讲共性,少讲个性,竭诚配合,同舟共济,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孙子兵法上有句话:“上下同欲者胜”。人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疑,工作的局面就打开了,业绩也就创造出来了。否则,你打我不敲,相互掣肘,搞窝里斗,就会全盘皆输。年轻领导干部切不可气盛、任性,甚至“臭班子”。一旦在团结上失了分,很难再找回来,在这方面交沉重学费者枚不胜举。
二、要树立实在、实际、实干令人信赖的形象
领导学研究的成果表明,人格和信誉是领导者实施领导的基础保证。同等能力又处在同一职位上,由于人格和信誉的差异,其实施领导的成效则不一样。好的人格、信誉七分的权力能运用到十分,差的人格、信誉十分的权力只能用到七分。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对年轻干部仍存有“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信不过”等偏见。面对世俗陈旧观念,年轻领导干部要站稳脚跟,创一番业绩,树立良好的人格和信誉形象极为重要,尤其要注重塑造一个实在、实际、实干令人信赖的形象。
一是要实在。主要指为人处事,诚实守信,不玩弄权术,让人一池清水看到底。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大都有这样的感受:非常乐意与实在的同志交朋友。组织部门常讲,没有一流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一流的人品首先要诚实守信,实实在在。自毁其誉,就难以继续工作下去。年轻领导干部的路很长,在为人实在这一点上,必须时刻注意,不断强化自身的修养。
二是要实际。事业心比较强,是年轻领导干部的共性。想干好工作,想多做些事这无可非议,但出发点和落脚点决不能脱离实际,要尊重客观,尊重规律,工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不从实际出发,超越现实就会争功近利,竭泽而渔,就会出现假、大、空,造成半拉子工程,或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年轻领导干部必须培养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
三是要实干。实干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领导干部既要善于出主意,会用人,又要身体力行;既要当裁判员,又要当运动员;既要有唱功,更要有做功。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的威信,不是上级封出来的,也不是下级捧出来的,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实干涵盖的内容很广,做具体工作,处理棘手问题是实干,出思路,抓督导是实干,调研协调也是实干。实干,还必须有全局观念。“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只要为人实在,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讲究实际,不搞假、大、空,又真抓实干,长此下去,令人信赖的形象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三、要树立勤政、廉政、公正的正统形象
勿庸讳言,领导干部人人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要使权力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勤政、廉政、公正是个基础,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要勤政。现时的干部政策表明,一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当走向一定的领导岗位,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好时光更是短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时间观念,树立只争朝夕的精神,不虚度每一寸光阴,抓住有限的时间为党和人民做尽可能多的事情。勤政,要善于想事。多出思路,心中有数,眼里有“活”;勤政,要善于谋事。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棘手的问题,有“招数”,有措施;勤政,要善于干事。咬住目标,聚精会神抓落实,把美好的愿望变成一件件百姓受益的实事好事。是否真正意义上的勤政,不能单单看付出的时间,关键要看业绩、看效果。
二要廉政。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廉政是领导干部必须过的又一关口,对年轻领导干部的考验更为严峻。在这方面,必须警钟长鸣,宁愿得罪人,不能得罪“法”。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
公生明、廉生威”。必须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超脱意识,无论是管钱、管物还是管人,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三要公正。公正也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对人对事,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不厚此薄彼,不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做到泾渭分明,惩恶扬善。当领导干部就是戏台上的演员,时刻不要忘记千百双眼在盯着你,一言一行均逃脱不
了党和群众的监督,必须大公无私,尤其在对待人的升迁、去留等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公正。
四、要树立吃苦、吃气、吃亏的大度容人形象
年轻领导干部一般经历比较单纯,也很少经过艰苦环境的锻炼、复杂局面的考验、曲折逆境的磨难,成长的道路大都比较“顺”,因而,吃苦、吃气、吃亏的内功比较“浅”。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交织在一起,当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也要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
首先,要吃苦。要耐得住寂寞之苦、清贫之苦、劳累之苦,多些“亲自”,少些“安排”、“部署”,包括文字材料的起草、交通工具的使用、办公条件、招待标准等,除工作必需的外,少提要求,决不搞特殊。领导干部便利的物质条件、人员条件能不用的坚决不用,以此来磨炼自己的意志。
二是吃气。领导活动是一种群体活动。领导干部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工作中往往会蒙受“不白之冤”,包括来自上级的。同级和下级的。有些事解释一下有必要,而有些事越解释越说不清楚,有些事也无须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心胸开阔,尤其是年轻领导干部不能“火气太旺”,沾风就是雨,钉钉铆铆,斤斤计较,要有气度,能容人,既能容人之长,更能容人之短,能吃上级的气、同级的气,也能吃下级的气。俗话说,将军头上跑开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说的心胸气量问题。让时间去消除误解,让实践去验证事实。
三要吃亏。年轻领导干部具有进取心强、不服输的突出特点。无疑,这是对的,应该坚持和发扬,但必须淡泊名利。在名、权、利的问题上,要保持平静的心态,能吃经济的亏、荣誉的亏,能让则让,非原则问题得理也得让人。做到以宽广的胸怀对待他人,以恬淡的心境对待名利,豁达、洒脱。
五、要树立自重、自警、自律的严谨形象
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年轻领导干部更需要给人以老诚、严谨的形象,自重、自警、自律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当领导干部不怕管不好别人,就怕管不好自己。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切忌“官升脾气长”,盛气凌人。在人生的长河中,做人是长久的,做官是短暂的,要自觉走出做“官”后不认识自己,退下来之后又认识自己的认识误区。拥有权力,勿忘责任;运用权力,勿忘监督。切实使用好自己的脑、嘴、手、脚。不该想的不想,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朱子家训有句话: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很富有哲理性。年轻领导干部要“吾日三省吾身”。
六、要树立爱民、为民、富民的公仆形象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之一,就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搞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人民群众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个地位关系没有丝毫改变。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更要注意倾听民声,体察民意,通晓民情,把问计于群众、求知于实践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眼睛总是向上的人,吃亏常在脚下,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定决策、抓落实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关心的事坚决抓好,群众盼望的事坚决办好,群众反对的事坚决纠正。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爱民、为民的热情用在带领群众致富发展生产力上,真正做到“为官一任、致富一方、造福一方”,当一名人民满意的公仆。人心是杆秤,只要我们为人民群众付出了,党和人民定会决出公正的评判。
年轻领导干部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远不止以上六点,这是一个渐进的逐步全面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强化形象意识,而且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时间愈长收获愈丰。
《小论年轻领干部形象问题》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小论年轻领干部形象问题。
第二篇:干部形象
领导干部树形象:勇于对人民负责 能够对人民负责
为政之要,在于惠民。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形象,首先必须在全市干部队伍中进一步强化为民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自觉转化为勇于对人民负责、能够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行动。
因为,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各项事业走向成功的精神之本、力量之源。
曾几何时,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曾暗流涌动。某些干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漠视民利,与民争利,损害民利。这些背离宗旨的思想和言行,既败坏了作风,损害了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市跨越式发展的持续深入推进。
回望历史,总能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和力量。我党九十年的辉煌历程、郑州数十年来的发展经验都已一再证明:只有心系百姓、为民负责,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才能一路凯歌;只有民生改善、百姓幸福,我们的经济社会航船才能顺风顺水、动力强劲。
今天,站在新起点上的郑州,承载着全市人民美好期愿的“十二五”发展已经火热开局,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征程已经铿锵迈步。发展蓝图昭示我们,历史重任要求我们,必须把勇于对人民负责看得更重一些,必须把能够对人民负责做得更实一些,充分尊重、维护、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唯此,我们才能全面动员、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同心绘蓝图,齐力促发展。
勇于对人民负责,能够对人民负责,需要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共同强化一种意识,升华一种感情,明确一份责任,拥有一份担当,付出更大行动,展现更多智慧,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要强化一种意识,自己永远是人民的一员。有些领导干部形象不好,究其根本是脱离了人民,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因此,领导干部须先从思想深处纠正偏差,少一些“官气”,多一些“民情”,主动融入人民群众,察民生之多艰;第一时间到达突发事件现场,解百姓之忧难。我市近期大力推行的机关干部进社区、驻乡村、下企业、分包拥堵路口,就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领导干部的群众意识。
要升华一种感情,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养育了我们,也给了我们智慧和力量,领导干部理当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主动贴近百姓、善待百姓、回报百姓。只有当感情回归到百姓之中,我们的领导干部才会主动体察百姓甘苦,才会真情面对百姓疾苦,才会对百姓疾苦感同身受、全力排解。
要明确一份责任,切不可混同于普通百姓。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又是人民群-1-
众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群众信不信你、听不听你、愿不愿意跟着你干,关键是看你的责任心有多重,关键是看你能否切实对群众负责。面对群众利益时不明哲保身、不推诿塞责、不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百姓,主动而为,尽心而为,也是树立为民负责形象的必修课。在这方面,我市力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已经产生了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感的积极作用。
要拥有一份担当,民赋之权必须用之于民。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用于为人民谋福祉。党和人民信任你,把权力交给你,是希望你用好手中的权力,服务发展和民生,增加群众幸福感,维护和提升党的形象,否则,党和人民就会收回这种权力。领导干部只有将权力用于加快发展、为民谋利,组织才会更信任,人民才会更拥戴,自己才会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共同进步。
要付出更大行动,用办实事诠释为民负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百姓的生活好不好,他们的心情爽不爽,关键是看领导干部给大家办的实事好事多不多。百姓的收入、居住、购物、就业、就学、就医等切身利益,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机构尤其是领导干部来筹划、维护和实现。尽管我市近期已经启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倍增、优质医疗资源倍增、保障性安居等民生建设工程,但这些浩大工程如何从蓝图变为福祉,还需要各方面协同行动,多办实事。
要展现更多智慧,雪中送炭尽心为民谋利。为民办实事,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当局部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冲突,当弱势人群面临艰难困苦,当普通百姓一筹莫展急需帮助,领导干部能够挺身而出,为民谋利,就体现了大智慧,就展示了好形象。去年秋天以来,我市投入巨资大力实施蔬菜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早餐便民店和蔬菜便利店进社区,及时出台楼市限购令,有效稳定菜价、房价,就是为民负责、雪中送炭的成功实践。
春光里,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向全省干部发出的“把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的号召言犹在耳,市领导“常为深爱含泪水,唯恐蹉跎误苍生”的新春感喟催人奋进。这些声音的背后,这种情怀的深处,包容着许多责任,蕴含着许多深情,理当化为全市领导干部的思想共识,进而转化为各级干部勇于对人民负责、能够对人民负责的共同行动。
第三篇:干部形象
纪检监察工作是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和形象如何,直接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在全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今天,作为处于反腐败斗争前沿的纪检监察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呢?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20字要求,正是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应当树立的形象的全部内涵。具体来讲,笔者认为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应有的形象是:纪检监察干部要勤于学习、严于律己、敢于负责、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止于至善。
一、勤于学习
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成为学习型干部。一要加强业务学习。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纪检监察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当今时代,违法违纪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化,过去那种依靠“一支笔、一张嘴、两条腿”的办案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难以肩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特殊使命,纪检监察干部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二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这是提高思想理论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目前,大多数纪检监察干部比较年轻,文化层次较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特长,但对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作风的学习还不够深入。纪检监察干部只有用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纪检监察干部要努力成为“终身学习”的模范。要牢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训,不断更新学习态度、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坚定地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融入生活,融入工作。面对“不变则滞、不学则汰”的新时代,要时时处处加强学习,学会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以用促学,以学促用,努力步入“学习抓得越紧,素质就越好,工作能力就越强,工作质量就越高,就更抓紧学习”这一种良性循环。
二、严于律己
严于律己是对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纪检监察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纪检监察干部更应懂得自律的重要,更须带头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树立起群众满意、群众拥戴、群众信赖的形象。
纪检监察干部严于律己,一要恪尽职守,时刻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安心本职工作,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制约,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正确行使权力;二要公正清廉,秉公执纪,做到“五不”即不打招呼,不批条子,不开口子,不循私情,不谋私利,坚决杜绝以权谋私,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带头履行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准则;三要自我监督,不断检查、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管束和监督,做到任何情况下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把得住嘴巴,抗得住诱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生活上的清白人。
三、敢于负责
对工作是否有敢于负责的精神,既是对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素质的检验,也是能否干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前提。敢于负责是纪检监察工作的职业要求,是纪检监察干部党性觉悟的表现。
敢于负责就是要坚持“三不”:一不考虑个人得失,敢于丢掉私心杂念。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尤其是查办案件是一项十分艰苦、艰难、艰巨的工作,有时会影响自己的生活情趣、政治前途、甚至危及自己的身家性命,这是纪检监察干部经常会遇到的现实问题。大家唯有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勇于牺牲个人感情、个人利益,才能真正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二不怕丢乌纱帽,敢讲真话。在讨论问题、汇报工作、研究案子时,纪检监察干部都要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不一味适合上级,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消除顾虑,排除干扰,冲破阻力,敢讲真话,这是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更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
三不怕得罪人,敢于坚持原则。要纠正腐败现象、惩处腐败分子,难免得罪一部分人,但为了维护党的原则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有一种不怕得罪人的精神,在是非面前,敢于坚持原则,敢碰硬,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感到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
四、勇于创新
创新是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纪检监察干部只有以创新精神做好工作,才能够拓宽视野,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和所肩负任务的需要。
首先,观念要创新。思想观念的优劣,决定着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及效果的优劣。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用与时代发展变化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工作中,积极寻找新的更好的解决途径。
其次,工作方法要创新。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是开拓创新、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一要善于总结过去,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式,形成新的更为完善的工作思路、措施和方法;二要在惩腐查案工作中,要突破单位界限实行联合办案,集中优势力量携手打击腐败行为;三要改变坐等群众上门举报的工作方式,运用执法监察、效能监察、明查暗访等形式,主动出击;四要在工作部署上,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内容来确定工作重心,抓出新意和物色。最后,制度要创新。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但制度创新不可能一劳永逸,它会不断增添新的内容,需要我们大胆的实验,巧妙的借鉴,适时的推广和不断的创新。纪检监察干部要善于通过查办案件,发现腐败发生发展的规律,找到“源头”。
五、乐于奉献
乐于奉献是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同样需要奉献精神。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乐于奉献,安心本职工作,克服以下两种不良思想倾向:一是失衡心态作乱。认为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付出多,回报少,得不偿失;二是政治立场不稳。认为政治上没奔头,交流难,提不快,于是政治上放松警惕,行动上降低标准,工作上放之任之。
纪检监察干部安心本职,一定要牢记三句话:第一,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大家应该为从事这一工作而感到光荣和自豪;第二,这是一项必不可缺的经常性工作,今后纪检监察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第三,这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它需要很高的业务水平和很强的奉献精神,不是任何人都能承担的。
纪检监察干部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要求大家做艰苦奋斗的表率,在反腐蚀的第一线巍然不动,耐得住清苦,抗得住诱惑;“特别能战斗”,要求大家无私无畏,秉公执纪,“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特别能攻关”,要求大家与时俱进,决不安于现状;“特别能奉献”,要求大家无私奉献,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心耿耿,做合格的“忠诚卫士”。
六、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工作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目标。纪检监察干部要勇于为自己订下高标准、高要求,争取树一流目标,做一流干部,创一流实绩。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止于至善,笔者认为,一定要认真进行“三查”,开展“三个讨论”,做到“三个不让”。“三查”:即查思想,看正确的权力观树得牢不牢;查纪律,看遵纪守法和执行规章制度严不严;查作风,看工作作风实不实。“四大讨论”即讨论“我在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上还有什么欠缺?”“我为优化发展环境还能作些什么?”“我在执纪执法中还存在什么差距?”“我在纪检监察工作中怎样争先创优献一策?”“三个不让”即一不让事情在我手里延误,二不让差错在我手里发生,三不让机关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只要每个纪检监察干部增强“人人代表纪委形象,人人树立纪委形象”的意识,只有下决心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政治上更加坚定,工作上更加务实,作风上更加深入,执纪执法水平和政治理论素质有明显提高,才能真正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才能更好完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任务。
第四篇:领题调研: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建议
领题调研: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建议
按照xxx组织部的相关要求,局xx科积极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在充分调查、科学分析、对标先进、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干部队伍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基本了解,对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对下一步如何加强xxxx局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建议与对策。
一、干部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
局内设X个股室,分别为:。同时下辖XX个事业单位,分别为:。
(二)人员情况
全局目前共有编制XX名,其中行政编制XX名,事业编制XX名,在编在岗干部职工XX人,其中男XX人,女XX人。
干部学历情况:研究生学历XX人,本科XX人,大专XX人,中专以下1XX人。
(三)队伍突出特点和建设总体成效。
一是整体素质日趋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二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能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统计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干部作风总体向好。能够求真务实,勤政廉政,没有出现重大违纪、违规和违法行为的发生。二、机构设置及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xxx工作政策性强,xxx、xxx、xxxx、等工作联系紧密,内容复杂,致使xxx局在机构设置及队伍建设方面仍有一些问题,距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至3月底,市场局××名职工中,40岁以下的××人,占13.3%;40-50岁××人,占66.7%;50岁以上××人,占20%,平均年龄为×××周岁。因xxx工作的专业性和繁琐性,近两年,通过公务员招聘、调入等方式招入×××名比较年轻的人员,但是相对统计业务不够熟悉,暂时不能成为xxx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力量,至目前已出现年龄老化现象、青黄不接的问题已日趋严重。(二)干部素质参差不齐。
大部分干部的业务技能已不能适应新政策、新环境的需要。现部分工作人员年龄较大,学习接受能力不强、工作责任心有所下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二)干部学习培训不到位。
相关培训学习针对性不强,容易大而化之,陷入形式主义,不能充分结合当前市场监管工作实际,无法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难以起到提升自我的作用。另外,所办培训多为单一业务培训,复合型交叉型培训较少,培训内容也较为简单。工作人员的专业政策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都有所欠缺,难以适应xxx事业发展的需要。三、建议与对策
面对存在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干部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原则,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能力建设,为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把思想建设贯穿干部队伍建设的始终。
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进一步深化学政策、学理论、学业务、学做事、学做人的各项活动。从全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解决对策办法,将具体措施落实到工作中,全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推动各项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二)把能力建设贯穿干部队伍建设的始终。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部署,制定出台符合xxx系统干部队伍发展需要的干部管理制度,提高xxx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力、创造力、发展力和服务力,增强放眼全局、把握全局、服从全局、服务全局的意识和本领。要更注重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为xxx事业全面发展贮备力量,再做新贡献。(三)要把机制建设贯穿干部队伍建设的始终。
按照严格“入口”,畅通“出口”的要求,建立系统内干部交流制度,使我局干部能进能出,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立竞争择优机制,采取平等竞争、严格考察、择优选择的办法,在系统内部实行竞争上岗,创新干部选任方式,从严管理干部。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制度、惩戒制度等制度,形成对干部严格监督的制度保障。第五篇: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特征,大致可分为:命运悲惨的女性、自发反抗的女性、新旧夹缝中的女性三种类型。本文从其作品中撷取了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这几位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的女性一一分析。鲁迅笔下这几个主要女性的悲剧,固有其个人性格的原因,作者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但作品挖掘的最终造成她们的悲剧的根源是压迫人、毒害人的封建制度、封建思想。
关键词: 鲁迅 女性形象 封建 悲剧 反抗
Abstract: Mr.Lu Xun is a famous thinker and writer in modern China.The female image in his novels have different types and features, can be broadly divided into: the tragic fate of women, spontaneous women against women, the old and the new cracks in three type.In this paper, from his works capture the fourth Shan's wife, Xianglin's wife, love regardless, Zijun this several with strong tragic color female one analysis.Lu Xun under the several major female tragedy, its inherent personality, author both sorrow for their unfortunate, nuqibuzheng, but mining works resulting in the root of their tragedy is oppressed, toxic to the feudal system and the feudal ideology.Key words: Lu Xun
female image
against
feudal
tragedy
目 录
一、逃避的反抗:单四嫂„„„„„„„„„„„„„„ 1
二、被迫的反抗:祥林嫂„„„„„„„„„„„„„„ 2
三、主动的反击:爱姑„„„„„„„„„„„„„„„ 3
四、觉醒的反抗:子君„„„„„„„„„„„„„„„ 4
参考文献„„„„„„„„„„„„„„„„„„„„„ 5
鲁迅以妇女为主人公的作品不多,但很有代表性。《明天》、《祝福》中的单四嫂和祥林嫂,都是失子的寡妇,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思想和礼教的毒害,命运悲惨却从没想到要去抗争。《离婚》中的爱姑具有较明显的反抗性,但并没有跳出封建礼教的圈子。《伤逝》中的子君,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敢于冲出封建家庭,与自己的爱人自由结合,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压迫、以及个人的思想局限,同样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悲剧。鲁迅通过这几个悲剧性的女性形象,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批评了她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朽、反动的封建宗法制度,揭示了妇女要获得解放,首先必须取得社会的解放这个深层的含义。
一.逃避的反抗:单四嫂子
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优良品质,勤劳、善良;也具有旧社会农村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她是中国旧社会农村“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妇女形象”。
单四嫂子在“前年”夫死了后,一直靠纺纱来养活自己和她年幼的儿子宝儿。应该说,成了寡妇后,她在精神上是很难顶住封建礼教及社会上的各种压迫的,但是因为宝儿的存在,使她觉得有了“明天”,有了希望,有了精神支柱,也是她能够一个人坚持下来的理由。但是即使是这样的苦日子也不长,宝儿的不幸夭亡,使她唯一的精神支柱没了,她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明天”。这同时,等待她的不止是丧子的不幸,还有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的摧残和压迫,没有一个人来是真正安慰她和关心她的,都是各有所图连她仅有的财物也随宝儿的死一并没了,她的“明天”也彻底的没有了。单四嫂子一直是处在封建礼教的规范里,她已经接受这些规范,这样的生活在她看来是正常的是合理的,面对凄苦的生活,她想到的是她唯一的希望——宝儿。可是丈夫、儿子死后,她还要面对一连串的经济上的敲诈勒索和精神上的伤害和侮辱,可想而知,单四嫂子只得在太大、太静、太空的屋子里赶快在睡梦中去找她的宝儿。她不可能知道去反抗各种压迫,在她看来是必然的,她剩下的就只有逃避了,而且就在当时对她这么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反抗是过分的期待,她只能在顺从、悲哀中惨淡地失去“明天”。最多她想这一切都是因为儿子的死造成的。明天,应该是给人希望的,但是单四嫂子的“明天”确实沉重的的打击和失望。鲁迅先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下层劳动妇女在封建各种压迫中不断受到摧残的境况,她毁灭了宝儿,也毁灭了单四嫂子,但是单四嫂子没有反抗,这给我们心灵以沉重的震撼。鲁迅就是要通过单四嫂子的不反抗,或者说是逃避的反抗,让世人警醒,是妇女争取、反抗的时候了,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多么的希望她能有一点觉醒啊。
二.被迫的反抗:祥林嫂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作品,其中的主人公是祥林嫂,总的说她是一个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牺牲品,她所受的压迫和摧残,不管从精神上还是肉体上,比起单四嫂子,更为悲惨。祥林嫂是一个温顺、善良、无知的普通农村妇女,是在封建伦理包围和影响下土生土长的,一直受到封建政权、皇权、族权、夫权和神权等等的“熏陶”。她对于封建礼教是很认同的,也在按照封建伦理道德在规范自己。因此在她受到压迫的时候,她的反抗是浅层次的,是被动的,当然也是势单力薄的,也不可能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彻底反抗。从祥林嫂身上我们看到了反 抗的身影,虽然是被动,而且结局是失败的,但是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了,让我们看到另外一丝希望的曙光。
祥林嫂的第一次反抗,是她的第一个丈夫刚死后,婆婆要将她像牲畜一样卖掉时,她被迫逃了出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只想过自己平淡的日子,也是为了远离婆家的压迫。这是一次突破,她反抗的是封建族权和婆婆的强大权威,无疑这点是值得肯定的。第二次反抗是祥林嫂被夫家人从鲁镇劫回,卖到贺家,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抬出轿来,几个大男人使劲擒住她也拜不成天地,一不小心,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个大窟窿,鲜血直流”。这“异乎寻常”的反抗是祥林嫂对将她但牲畜般买卖的婚姻制度的反抗。但她还是受封建思想影响太深,最终还是服从了这次婚姻,安心地呆在贺家了。虽然她的反抗最终是屈服了,但是这次的反抗也足足让周围的人感到惊讶了,也使我们从祥林嫂的拼命的反抗中对女性的解放看到了希望。她第三次的反抗,应该是更深入了,但是也使最后的反抗了。她开始质疑封建神权,质疑鬼神的存在与否,对有无地域也产生了质疑,这是从根本上怀疑封建社会所宣扬的思想。这是一次精神层面上的深刻反叛。鲁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受到强烈压迫的妇女悲剧典型形象,给我们揭示了广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及其社会根源,表现了鲁迅对妇女的深切关心,也从这里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三.主动的反抗:爱姑
爱姑是鲁迅笔下最具反抗性的农村妇女形象,但爱姑的思想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钳制,她的反抗是不自觉、不彻底的。她认为自己有理,因她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到了婆家又“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对方没有理由“撇掉”她。她所依据的是自己的婚姻和行为完全合乎传统的“礼”,而不是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当然,爱姑不可能有这样先进的思想,因为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她进行过这种人权思想的启蒙教育,更没有给她创造出离婚还可以自由结婚的条件,事实上所谓离婚就是封建社会的休妻,那是比寡妇还不如的下场。因此,在她面前、在她脑子里没有一条可以独立自主的生活出路,她还不能不依赖丈夫而生存,还不能脱离开这种依附关系。她闹了三年,并不是真的闹离婚,只是为了赌气,为了不被对方“撇掉”而被休回娘家去。她要争的,其实只是一个做男人附庸的地位。所以,从这一点看,她的反封建思想还是很粗浅、很不彻底的,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
爱姑在离婚悲剧中暴露了她的许多弱点。她对封建势力的认识是天真狭隘、幼稚糊涂的,她对封建统治者始终抱有幻想。自己的抗争失败了,还认为自己“误解”了七大人,自己“太放肆”、“太粗鲁了”,于是“非常后悔”,最后“恭恭敬敬地退出去”,竟然连自己的敌人是谁还搞不清楚,真正的可悲!她理直气壮地来,服服贴贴地走,让人们看到封建阶级权威、封建传统观念是怎样根深蒂固的钳制着被压迫者的头脑!
四.觉醒的反抗:子君
《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是另一种类型的妇女形象。她不同于祥林嫂、爱姑等无知农村劳动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有知识的女性,子君的反抗和觉醒,是鲁迅在探索女性问题上的另一思考和另一方面的探索发现,而且子君的觉醒有了更深入的表现,更具有主动意识和理论指导,是妇女解放的另一新台阶。
子君生活的时代,仍然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社会。她在家有严厉的父亲,在城里上学又要受到胞叔的严厉管束,就连她去找涓生的路上,也会受到监 视。但子君毕竟是一个知识女性,“五四”前后提倡的新思想、新道德在她身上得到了体现。她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从旧的封建家庭勇敢地走了出来,她“目不斜视地骄傲地”来到会馆,听自己心爱的人“说家庭专制,谈打破就习惯,谈男女平等”,她“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宣布:“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为了争得彻底的恋爱自由,子君还毅然斩断亲情,与涓生在小胡同建立起了小家庭。这是他们取得了小胜利,但悲剧也就开始上演。青年自由恋爱是不能容于那个时代和社会的,在子君与涓生结合之初,他们就被迫斩断各种亲情,子君的叔叔不再认她做侄女,涓生也与原来忠告他的几个朋友决了交,他们在社会上开始孤立了。之后局子里一纸解职令导致涓生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这客观上加剧了他们感情上的破裂。经济上的拮据,使得涓生开始不满子君的把小家庭生活当作全部人生意义,涓生还觉得子君也成为他的拖累,只好被迫分离,而子君在随父回家后不久便凄惨死去。子君开始在走出来时,给我们莫大的希望,她有理想,有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是盲目的斗争,有武装自己的新理论,并知道拿起个性解放,恋爱自由与封建伦理进行坚决斗争。可是,封建势力非常强大,他们先是被社会孤立,然后又被迫失去经济来源,使他们完全被孤立,被一步一步逼向绝路。子君的失败给我们巨大的震撼,也使我们明白,面对封建势力,单个人的反抗最终都会失败以结束。而且,封建思想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就能除掉的,子君自己在走出来后,也受封建女子在家持家务的思想的影响,把小家庭的生活看做自己人生的全部意义。子君的可贵之处是她敢于反抗,并有强烈自我觉醒的意识,积极接受进步思想,敢于朝着自己的理想抗争的精神。
鲁迅先生对旧社会妇女形象的描写是非常深入而且也是很生动真切的,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以震撼和警醒。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妇女的关心和同情,本通过对她们的描写探索女性解放的出路。通过祥林嫂、单四嫂子和爱姑等悲惨命运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对人的精神的摧残和虐杀,揭露和鞭挞了封建宗法制度的野蛮、残忍和虚伪,特别是表现了套在中国劳动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的沉重,使她们无法从根本上走出封建的桎梏。从单四嫂到子君,她们的反抗意识是一步一步增加和强烈,她们的觉醒意识也在悄然出现,她们的反抗值得称赞,也是通过对她们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明天”。
鲁迅笔下这几个主要女性的悲剧,固有其个人性格的原因,作者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但作品挖掘的最终造成她们的悲剧的根源是压迫人、毒害人的封建制度、封建思想。鲁迅剖析的是国民的灵魂,目的就是要改变人们的精神,挽救国民的灵魂;同时,也寓示了社会制度必须要革命,国民的思想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这就是鲁迅深刻的思想,他的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李希凡.《呐喊》 《彷徨》的思想与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 社.1981.[2] 邓志远.《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萃》.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4] 李新宇.《鲁迅的选择》.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5] 史志谨.《鲁迅小说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 张秀枫.《鲁迅小说全编》.[z].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