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舒婷诗中的自我形象
论舒婷诗中的自我形象
路亚宁
【内容摘要】:舒婷是我国“朦胧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位突出人物,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80年代的诗坛,呈现出了一个崭新的自我,使“现代派”诗达到一个巅盛时期。舒婷的成就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因而她的诗作必然具有张扬着自己独特个性的方面,即一个特殊时代的一位女作家对世事的洞察和对待文学的感悟。她对艺术进行多方面的探索,采用多种手法,大胆革新,直插个体灵魂的深处,令整个诗坛耳目一新。本文力图从舒婷创作“朦胧诗”的时代背景探寻她对诗文学创作转折的原因,经过对其作品的分析从中演绎出她的自我形象、艺术形式和抒情形式的变化,进而探寻她及其朦胧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自我形象 艺术形式 抒情形式
舒婷,作为80年代初诗坛上升起的一颗新星,与其他“朦胧诗”的成员一起,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一种“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由大时代的歌颂转向了自我的吟唱。“他们不屑于做时代精神的号筒”,“有屑于表现自我情感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回避„„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的劳动场景;”“不是直接去赞美生活,而是追求生活理解在心灵中的秘密。”“诗中出现的‘自卫’”。【1】对人的关注继“五四”之后有一次被提出来。在我们看来,舒婷的诗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实在是一种生命情感的原型。人不再是群体,而成为个体。对自我的认同和对个性价值的尊重,是舒婷的核心。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反抗。一代青年的形象出现在诗中,有理想,有追求,怀疑过去,展望未来,对爱情的礼赞,是舒婷早期诗中最突出的内容。1982年以后舒婷转向了理性的思考,更加显得成熟。
一、诗中的自我形象
不同时期,以“自我”为核心构成了鲜明的抒情形象。在舒婷等一代新人的诗作中,开始从外在描述转向内在体验的倾诉。“中国的诗人们不仅开始对诗进行
【2】政治上的思考,也开始对自身规律进行认真的回想”。徐敬亚这样断定,诗歌转向了自身,更多的转换为对个体的关注。他的诗作中,强调人的独立,肯定自我的创造精神。
1、早期诗中“反叛者”的形象。面对复杂变化莫测的生活,“一代人”的理 1 想的幻灭,对欺骗他们的社会进行控诉,对以往的一切进行大胆的否定,态度决绝,情感强烈,饱含着悲痛和力量,对未来怀着坚定的信念,这是舒婷早期诗作中营造的“自我”。如诗作:“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身?∕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理想的被欺骗,失去的岁月不在,诗人更多的是谴责,而不是温情。个人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而不是被强迫。《人心的法则》可以看作是诗人的“自白”,“为一朵花而死去∕是值得的∕冷漠的车轮∕粗暴的靴底∕使春天的虹彩∕在所有眸子里黯然失色∕既不能阻挡∕又无处诉说∕那么,为抗议而死去∕是值得的”。这是最强烈的反抗,大胆的喊出。写于1979年8月的《遗产》中以“我”象征祖国,对自己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谴责自己,进行反思。“给我你留下了仇恨∕并非要你∕恨一切东西。不要恨那因我的血∕颜色变深了的土地;∕不要恨无知觉的弹头;∕甚至那在枪托下∕簌簌发抖的手臂。∕恨皂白不分的黑暗吧!正因为它,才有一个天真的青年∕朝着哺乳过他的胸口,扣响罪恶的扳机。”舒婷对“文革”的反思,很明确,将责任归于那个时代,而不是整个国家。情感浓烈,直接抒发,很少遮掩。舒婷营造的自我更多的不是控诉,而是对未来的希冀,使我们看到一个对未来充满坚定信念的诗人。诗中这样说,“孩子,不要忘记,∕我留下了∕比恨百倍强烈、千倍珍贵的东西,∕那是爱情,不变质的爱情,而且真诚无比。∕爱给你肤色和语言的国土,尽管他暂时这么冷淡贫瘠;∕爱给你信念是你向上的阶梯∕可能她表面好想把你抛弃;∕爱阳光;爱欢笑;∕也爱每一声∕发自肺腑的叹息。∕孩子们,同时珍爱你自己:是灵魂如洗,心真如玉。”生活的磨练,更是她看到了希望,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制度,新的观念,诗人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对未来满怀信心的“自我”。
诗人之所以会有如此坚定决绝的反抗,这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面对生活的打击,一代人理想的破灭,充满各种矛盾。在面对大海的遐想中,看到的是,“有过咒骂,有过悲伤,∕有过赞美,有过荣光。∕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致大海》对变幻莫测的生活作了形象的阐述“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刚刚过去的阴影,诗人和其他许多诗人一样,有的是悲愤,有的是痛心。在1975 年,“文革”还未结束,《初春》像一只报春的燕子,预报了那“还有寒意”,但“那最美好的一刻,∕许会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写于1976年的《当你从我窗下走过》,明显地可以感受到诗所传递的寒冷的信息。诗内的诗境与诗外的社会环境相 2 吻合,与诗人坎坷的身世和心境相吻合。“父亲错划为右派后忍痛与母亲离异,母亲忧伤过度早逝,诗人多年插队生活的忧郁以及返城后多年待业的苦恼,诗人的小屋,是‘狂风推进的一叶小舟’”。小屋里的灯是“城市的夜话里‘一点漂流的渔火’”。“感受着明里暗里的夜色”。【3】现实中的诗人,经历了**,失望而走向苏醒,诗人迸发出了坚实的低吟:“但我并没有沉沦——”,《船》是对生活的宣言书,开始重新面对生活。
早期诗中,“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个人在时代中,自我情感冲突与对立,“从海岸到巉岩,∕多么寂寞我的影;∕从黄昏倒夜阑,∕多么骄傲我的心。”个人与祖国一样,大梦初醒,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但是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伤心的使命感又是诗人把个人的悲喜与视觉的感知结合起来,在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寻求和确定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土地情诗》、《在诗歌的十字架上》全以个人浓烈的情感灌注。诗人与祖国大地融为一体,在其《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会唱歌的鸢尾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迷惘的我,沉思的我,沸腾的我”,《群雕》与同时代的人一起期盼现代化的到来。时代给了大家太多的苦难,但在苦难中寻求新生,与顾城的《一代人》一样,“痛苦使理想光辉”,代表了舒婷的个性。
舒婷与所有受过“文革”迫害的青年一起大胆地、坚定而执着地反抗过去。《这也是一切》用十三个“不是一切”否定过去,而且指出未来与现在的关系“一切的现在都在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与它的昨天。”《一代人的呼声》喊出了所有青年的心声:“我要求真理!”过去可以饶恕,今天绝不允许历史的重复。青年们是“寂寞”的,“令人气闷”的诗得不到理解。《献给我的同代人》做了明确的回答,“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走入禁区,也许——∕就在那里牺牲∕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给后来者∕签署通行证”。
八、九十年代,他对自我和生命有了不少更加深刻的发现,这一切无疑在他个人创作历程上标志着新的高度。
2、爱情诗中的自我形象。舒婷历来最为人称道的是她的爱情诗。爱情诗展示给我们的新一代女性的爱情观,保持个人独立的地位,不再是对男性的依赖,爱有条件,男女必须旗鼓相当,值得去爱,而一旦确定对方值的去爱,便全身心地投入,这就是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心中的理想爱情模式。代表作《致橡树》可以看作是女性追求自我呼声的宣言诗,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我如果爱你”五个字大胆喊出,表达很直接。爱情在女性的眼里,不再是盲目、感性、无条件的了,而是走向理性,走向成熟。这五个字贯穿着浓厚的自我意识。在爱情中男女 3 双方应当是彼此独立的,女性不再是一种附庸,而应当保持独立的人格。诗人用木棉与橡树对立的意象,包含了丰富的寓意。女性不仅在男女双方应当永远分离的状况下,应当是一棵独立向天的大树,即使在男女双方终身相依的精神领域里,也应当保持自我精神世界的独立完整性,诗人不仅在爱情中提出了自我意识,还以自我意识提出了理想爱情的模式,即:男女双方应是平等的。男性有男性橡树般的刚强、勇猛、锐利,“像刀,像剑,也像戟”;女性便应当有女性木棉般的热烈、柔韧、厚重,“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只有双方具备了相匹配的能力,才能互相支持,分担苦难,共享人生。“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在爱情中追求平等,可以说唤醒了一大批人,这也是许多青年女子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追求的,能正确给男女在爱情中定位,大胆地追求社会进步。
纵观千百年来的爱情悲剧,究其根本原因,几乎都是女性在爱情中迷失了自我,才导致的。舒婷对爱情在自由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内容:平等。“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题目中用“致”是一方对一方的倾诉,不仅表达了对爱的坚定和炽热的追求,更表达了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舒婷的诗不同于以前的爱情诗(除民歌外),都写得含蓄、优美、充满忧伤。也不同于“湖畔诗派”的一味浅吟低唱,而是直接呼唤,“文革”过后,是舒婷第一个大胆地欢呼着爱情,敢于背叛几千年的传统,赋予爱情新的含义。她的爱情诗中,体现了新一代的女性形象,大胆地追求爱情,说出“我爱你”。这带给人们的是震惊,毫不遮掩,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最美好的情感奉献给心上人。《雨别》诗中运用口语,直接抒情,“我真想甩开车门,向你奔去,∕在你的宽肩上失声痛哭:‘我忍不住,我真忍不住!’”浅显明白,满含深情,一个痴情女子的形象已跃然纸上。《无题(1)》虽运用无题,但题旨很明显,与《自画像》一道,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情而又活泼可爱的姑娘,小鸟依人,“她是他的小阴谋家”,传达出的不是满含泪水,痛定思痛的形象,而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生活中的自我对爱情的真实感受“招之不来,挥之不去,∕似近非近,欲罢难罢。∕有时像冰山;∕有时像火海;∕有时像一支无字的歌,∕聆听时不知是真是假,∕回味时莫辨是甜是辣”。
“文革”以前的当代文学,受政治的影响,侧重于将个人融于群体当中,即便是爱情也带上了政治色彩,较少对个体的关注。爱情在文学作品中则成为政治的附庸,但随着“文革”后思想的解放,个体生命的关注,爱情在文学作品中才 4 有了独特的地位。“一些中青年诗开始主张写”,“是有现代特点的我”,“我们轻视古典诗中那些慷慨激昂的‘献身宗教的美’”。他们坚持“人的权利,人的意旨,【4】人的一切正常的要求,主张诗人首先是人”。“自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个体生命的正常欲求得到了理解,才有了舒婷的爱情观。《礁石与灯标》是对爱人一声声真切的嘱咐,诗中运用了四个“亲爱的”,祝福爱人。《神女峰》与《奔月》是对自欺欺人千古以来贞节牌坊的叫板,对五千年来贞节观的反叛,人都有爱的权利,何必如此看重名节。“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户头痛苦一晚。”这是千百年来女性发出的最强音:对爱情、对生命应有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舒婷的诗歌已被作为歌曲演唱出来,也正是对他的诗歌的一种肯定,肯定其对社会的价值,有激励人的作用。
二、艺术上的革新
“朦胧诗”一开始就“令人气闷”,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舒婷的诗歌也不例外,采用了新的手法,令诗坛耳目一新。
1、“朦胧”多义的诗歌新艺术。
作为“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的对立物,“朦胧诗”一开始便运用了许多现代派的手法,进入到个体灵魂内部。舒婷在诗中运用了以象征为中心的多种艺术手法。“象征手法由于它的暗指性,适于表达多层主题和复杂感情,适于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在使用中与其它手法交错起来,构成了诗的朦胧美。” 【5】象征手法的运用,带来诗人们抒情角度的转移。
舒婷的诗打破了真实描写与直抒胸臆的传统方法。如《船》中运用象征的手法,开始描写一只船的残破与寂寞,“一只小船∕不知什么缘故∕倾斜地搁浅在∕荒凉的礁岸上∕油漆还没褪尽∕风帆已经折断∕既没有绿树垂荫∕连青草也不肯生长,”但最后却转入了对爱情的歌颂,“隔着永恒的距离∕他们怅然相望∕爱情穿过生死的界限∕世纪的空间∕交织着万古常新的目光∕难道真挚的爱∕将随着船板一起腐烂∕难道飞翔的灵魂∕将终身监禁在自由的门槛”难道仅仅是爱情吗,也可以指自我与理想的关系,或其他的意义。象征手法的运用是舒婷营造了一个朦胧多义的“自我”。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在《往事二三》中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只是传达一种情绪了。“一只打翻的酒盅∕石路在月光下浮动∕青草压倒的地方∕遗落一只映山红”变换视角,以意识 5 切割回忆,被描写对象呈零零碎碎的并列展现,“蒙太奇”的使用,情感已经变成了意象的交迭,很少大段的抒发。“桉树林旋转起来∕繁星拼成了万花筒∕生锈的铁锚上∕眼睛倒映出晕眩的天空∕以竖起的书本挡住烛光∕手指轻轻衔在口中∕在脆薄的寂静里∕做半明半昧的梦”。在空间上打破了固有的顺序,使“桉树林旋转”,“ 繁星拼成了万花筒”,“ 石路在月光下浮动”,将诗人感觉外化出来,改变了对事物原有状态的摹写,呈现出的是感觉及意识的原始状态。表现幻觉、错觉,如《路遇》中,“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是一瞬间直觉与错觉的交杂。
2、跳跃性的情绪节奏及多层次的空间结构
诗的结构很随意,之间的跨越性很大,改变了过去的“情节性结构”。如《脱轨》中不相关的几个场面,但却放在了一起。“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相撞∕眩目的毁灭近在眼前∕却始终未曾发生”“一扇门∕开了,又关上∕如此而已∕如此而已吗”这两节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运用了意识流的方法。“诗中出现的往往不是连贯的【6】线,而是断断续续的点,诗中的空白明显增多。”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思维的复杂。
3、新诗建筑上的自由化尝试
诗的形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对原先的四行一节及其变体进行了突破,寻找新的汉语尝试。章节之间、诗行之间的长短都不同,标点符号被忽视。也移植外国的新手法,如《破碎万花筒》中就采用了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诗行:
一顶 直筒 布帽
静静坐在舞台中央 灯光转暗 他 不 回 家
“诗,作为感情流动后的文学定型,建筑结构要依存于诗的内在情绪,即遵从于诗人的内心节奏。”【7】艺术手法的革新,传达出复杂的意蕴,更助于表达个人丰富的情感。面对当时许多人对“朦胧诗”的质疑,《献给我的同代人》回答着世人异样的眼光,“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走入禁区,也许——∕ 就在那里牺 6 牲∕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给后来者∕签署通行证”这首诗写于1980年,正是“朦胧诗”大讨论的时代,舒婷代表一代人向时代发出了内心深处的话,勇于探索,即使失败也绝不动摇。
诗歌的创作就应该有创新意识,它是对生活的浓缩,也是对语言和艺术的浓缩。“现代派”诗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后又重新出现与读者面前。
三、前后期抒情形式的变化
以1982年为期,到1985年,这段时间舒婷诗歌的创作出现了间歇,而前后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前期的诗歌抒情方式是倾泻式的,直接抒发,体现出一个“沸腾”的我,“对假恶丑的彻底背叛与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多用排比的手法,一气呵成,情感激荡。如《这也是一切——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这是反抗“文革”的典型之作,对日常生活的现象做了相反的解释。“不是一切大树∕都被风暴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全诗用了15个“不是一切”否定现实。与郭沫若的抒情方式近似,可以说,舒婷早期的诗作在抒情方式上受到了郭沫若的影响。但她却不同于郭沫若的理想主义的高度张扬,而是带着劫难之后的忧伤和沉重,有着坚韧的反抗。在她的对新生活赞美的作品中也有这样恣肆的抒情方式,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天狗》颇为相像,诗中的“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贫困,我是悲哀。”这样抒情,也导致情感的泛滥,形式的单一。这也是探索期所难免的。舒婷作为一个女性诗人,其情感是敏感而细腻的,有着女性关照世界的独特方式,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舒婷一部分诗中对生命的普遍关注,可以看出他坚强后面的另一面。她以诗人特有的丰富情感关注逝去的人,无论是对罹难者,还是亲人、白天鹅,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一个人道主义者的影子。写于1976年的《悼》是纪念一位被迫害致死的老诗人,面对时代的错误,他坚信真理,准备继续奋斗,“请你把没走完的路,指给我∕让我从你的终点出发”为诗人们唱着骄傲的歌:“诗因你崇高的生命而不朽∕生命因你不朽的诗而伟大”化悲痛为勇气,踏着烈士的鲜血前进。舒婷的母亲是在“文革”中迫害致死的人,但对母亲的怀念中,矗立起来的是坚毅的“我”,“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呻吟。”生活的遭遇是她感悟颇深,她热爱 7 生命,珍惜生命,认为生命就是活着,想更好的实现活着的意义。我们不难看出,舒婷有着对生命的深切理解,并有自己独特的阐释。
“80年代头两年之后,有关‘朦胧诗’的论争还在激动人心地进行。但是,新诗潮的第一个势头实际上已经过去。”“而朦胧诗的影响扩大。北岛、舒婷、顾城等的诗作,被许多诗歌爱好者模仿,在大量的复制中,原来的那种真诚的生命已变得淡薄,而蜕化为形式。”【8】随着80年代初,对西方“现代派”的各种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如象征派、表现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的介绍,使中国人惊叹不已,也引起了中国作家探索的欲望。二三十年代的诗派如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等的重新发现和界定。这时期文化环境的开放,宽松、诗人们开始了多极的探索,舒婷也不例外。作为诗歌,应该有更深的意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体现其文学精华之处。
后期的诗歌抒情方式是平静的,开始“向内转”,转向了多极的思考,思维变得复杂化,情感呈内敛的趋势。后期诗中的情感浪漫而感伤,但明显的少了过去的激情,陷入了理性的思考,由“沸腾的我”变成了一个“沉思的我”,“寂寞的我”。《水杉》的叙述很平静,“水意很凉∕静静∕让错乱的云踪霞迹∕沉卧于∕冰清玉洁∕落日∥廓出斑驳的音阶∕向浓荫幽暗的湾水∕逆光隐去的∕是能够次第弹响的那一只手吗∕秋随心淡下浓来∕与天 与水∕各行其是却又百回千解”语言已经没有了早期的激情与火热,变得平淡。“我”变得寂寞、孤独。《旅馆之夜》少了以前的明朗色彩,呈现黑色,只有“沉寂”。从她用象征性的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看出意识的混乱,已和外国现代主义诗歌几无差别。舒婷于1982年后逐渐少了以前诗中的激情,开始深沉的思考,对人、对一切都开始了新的质疑。后期的诗歌变得难于理解,越来越注重艺术效果。如《脱轨》开始描写了一个火车相持的瞬间画面,但中间写了一扇门的开关,最后又转向了另外的思考,思维的跳跃性很大,诗人将这化作了具体的场面。《水仙》中,“女人是水性杨花∕俚曲中一阕古老的叠句∕放逐了无数瓣火焰的心∕让她们自我漂泊∕说女人是清水做成的∕那怡红公子去充了和尚∕后人替他重梦红楼”由花与女人的特殊关系,想到洛神,湘妃,“女人的爱”,想到都市文明与古老传统的关系,“洛神是水∕湘妃是水∕现在姑娘否认她们的根须浸过传统∕但是∕临水为镜的女人每每愈加柔软”。她后期的思考已经向历史中寻找文化意蕴,转向了对生命内涵的关注,不是以前的个体,而是更为普遍的生命。写于1993年的《破碎的万花筒》对生命有了新的诠释,“美丽生命仅是脆弱的冰花∕生存于他 8 人是黑暗地狱∕于自己∕却是一场旷日持久∕左手与右手的厮杀”。生命是充满矛盾的,活着是痛苦,生命已经很抽象,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后期对生命有了理性的理解。她也是思考过“世外之人”,面对滴水观音,舒婷有了新的发现。“人间几度苍痍∕为何你总是眼鼻观心∕莫非∕裸足已将大悲大喜踩定”,“既没有∕永恒的疑问传去∕也没有∕永恒的沉默回答”,生命很平淡的,这也是舒婷后期对人生的理解。《始祖鸟》中“没有自传 也∕不再感想”,《圆寂》中“你悠扬的微笑∕一百年后仍有人∕谛听”,《原色》中,“你可以∕再一次征服天空∕但∕仍然要回到人们脚下”都是从传统中寻找着生命的真谛,引发的只有无尽的思索。舒婷后期的诗作对生命作了不同角度的思考,由“激情”型诗人向“沉思”型诗人过度,但不是苦吟,而是以更深的思想内容作为诗的生命。可以说,丰富的情感塑造了舒婷的自我。不拘一格的形式使丰富的情感有了合适的表达方式,使诗坛的面貌焕然一新。
舒婷的诗出现在诗坛,展现了一个新的自我抒情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女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随着诗人阅历的丰富,对世界的感受方式也变得复杂,对生命有新的理解,开拓了新式的领域。
【注释】
【1】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长江文艺出版社,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史料选》(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638页
【2】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史料选》(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693页
【3】《新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第926页
【4】、【5】、【6】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史料选》(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703-704页
【7】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史料选》(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708页
【8】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303-304页
【参考文献】:
1、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年3月版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史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3、徐敬亚《崛起的诗群》长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版
4、《新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5、《朦胧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11月版
6、《舒婷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版
第二篇: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爱情诗更是体现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犹如原野中一股清新的风,令人心旷神怡,更如一株带露的春草,蓬勃鲜亮。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拥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魅力。《诗经》中爱情诗的女性形象美的色彩是促成《诗经》爱情诗千古不衰的重要原因,历代评论家对此都有深刻的见解。《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它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对女性美的关注,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
《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经》是我国女性文学史的第一页,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对女性的关注。我们从这些篇章中可以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对待情感、婚姻、生活的基本态度,了解夫权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与情感奴役、地位低下的真实境况,进而理解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争取平等与自由所做出的奋争与牺牲。后来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逐渐确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些,在诗经作品丰富的女性形象演变中具体体现了出来。
一、《诗经》产生的时代背景
《诗经》产生于我国由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我国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人类生活和社会风貌。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规范社会等级关系的封建礼教正在形成并逐渐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时期,各种野蛮的婚俗还大量存在,男女之大防还不甚严,但周天子为维护统治,推行宗法制度,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出现了礼的萌芽,社会风气也从开放转变到“男女授受不亲”的保守,这些深深地影响了那一时期女性形象的变化。《诗经》中对于女性的描写真实自然,孔子 “思 无邪”的形容恰如其分。《诗经》情诗中的众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迥异不同,大多通过着墨于她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对爱情、婚姻的理想追求展示出来。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要想分析《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我们首先要明确《诗经》中的爱情诗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内容:(1)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2)坚贞不渝的爱情(3)难耐的相思之苦(4)求嫁女子的心声(5)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6)觉醒的妇女形象
三、诗经中具体女性形象类型分析
(1)纯真烂漫、大胆热情的女性形象
《召南·摽有梅》中“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歌者渴望爱情,就坦率表白,就主动地追求幸福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主动追求是发乎于内心爱的萌动,将歌者急于嫁人的迫切心情和诚挚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悉性自然,合乎人性的自然发展,无需遮遮掩掩:“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她们不是柔情蜜意地与情郎悄声倾诉“恩爱相尔汝”,更无少女的矜持与羞涩:“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女孩向她的情人隔河喊出这番话,看上去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但却非常艺术地表现了女孩辣而不憨,爽直中颇显心计。她的话看似玩笑,实则真情流露,让恋人用“褰裳”涉水这一行动来证实爱情的真诚,坦率中带着一点逛野之美,其实这种试探中也包含着对恋人主动、大胆的追求。这些少女总爱用戏谑嘲笑的口吻来开情人的玩笑,一会儿嘲弄他们为“狂童之狂”,一会儿揶揄他们为“狡童”,在自己的恋人面前,她们是那样的野蛮任性,又是那样的无拘无束,发自纯真的灵性。她们与情人相处的时候,总是占据着主动而为,泼辣中带有粗犷,诙谐中含有任性,而她们的爱也像其性格一样,热烈中渗透着野蛮劲。
据《周礼》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子是时也,相奔不禁。”又云:“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虽未备,年期既满,则不待礼,会而行之,所以蕃育民人也。”由此可见,周代民间存在一种“会男女”的风俗。由于男女“年期即满”,即使“礼虽未备”,仍“会而行之”。这正是为时过晚的未婚男女,促成婚配的一种习俗。《摽有梅》的歌者早已过了出嫁的年龄,尚未找到对象。在歌唱之中,倾吐她时不我待、急于 嫁人的迫切心情和诚挚愿望,希望男子及时向她求婚,即所谓择婿之辞。女孩向她的情人隔河喊出这番话,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但又辣而不憨,爽直中颇有心计。她的话既是玩笑,又是真情,让恋人用“褰裳”涉水这一行动来证实爱情的真诚,坦率中带着一点野味儿,其实这种试探中也包含着对恋人主动、大胆的追求。
(2)热情泼辣的女性形象
《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中的静女很具代表性。善良、美丽的静女,原本和情郎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但调皮的她一到约会地点就先藏了起来捉弄一下情郎,使痴情的小伙子焦急万分地“搔首踟蹰”。那种焦急万分,左顾右盼、不知如何好情景描述得活灵活现,现实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在这情形之下,“静女”再也难忍心“俟”下去了,就突然地出现于情郎面前,多情地“贻我彤管”。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就栩栩如生低呈现在大家面前。再看子仲家中的大姑娘“不绩其麻,市也娑”,撂下手中的针线活,跟着情郎到闹市跳舞去了,更是把“握椒”赠给心爱的人。这些带着少女特有的心性姑娘,热情地追逐着爱情的幸福,尽享爱之甜美。她们一个“彤管”,一把“握椒”,一枝“勺药”,用她们原始的纯朴的方式表达着真挚的情思,女子的多情表露无遗。
子仲家里大姑娘,丢下手中针线活儿,跟着男友跑到闹市跳舞去了。“不绩其麻,市也娑。”又把“握椒”赠给心爱的人。她们时而邀请小伙子一起去玩:“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言于乐!’”并与小伙子“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些姑娘,带着少女特有的天真烂漫,热情地追逐着爱情的幸福,尽情地享受着爱情的甜美。
(3)畏缩痴情的女性形象
《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少女心系邻家帅小伙,“其室则迩”,但有不甘主动接近示好,“其人甚远”,只在心中默默慨叹:“岂不尔思?子不我即!”即使她们获得了男子的爱,尽管内心的爱炽烈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绝不肯亲自去找他,让一颗灼热的心在痛苦的相思中煎熬着:“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少女深沉矜持与扭捏的性格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这一形象群的妇女即使与 男子一见钟情,有心相许,却也要说“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兮,无使也吠”。寥寥数语,道破了少女微妙的心理,使得一个个可爱娇羞的妇女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既欣喜激动、又羞怯紧张,既愿意顺从男子、又矜持、忸怩的妇女群体,在《诗经》全部情诗中所占的比例是极小的,不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妇女形象。
(4)刚烈果敢的女性形象
这一形象群体的女性对情爱非常指着痴迷,更对强加于自己的婚姻予以坚决的反抗,表现了对爱情、婚姻的理想追求。“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虽速我讼,亦不女从”!这是一位坚毅大胆的女性对已有妻室而欲欺骗她、以打官司要挟成婚的男子的严词拒绝。她不畏强暴,不惧舆论,坚决拒绝了自己不爱的男子的无理求婚,即使打官司、上公堂、坐牢房,誓不嫁你强暴郎!少女面对“父母之命”毫不畏惧,她坚决反抗并且发誓:“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她为了真挚的爱情,誓死也不改变主张,更对爹娘不体谅女儿的心情深感痛惜与无奈。不肯屈从还只是这一形象群女子反抗的开始,为了获得幸福爱情,她们冲破世俗的束缚,与情人双宿双飞的所表现出来的刚烈果敢,让一些男子也只能自叹不如。《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々,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在自由乱爱得不到家庭、社会的认可与祝福情况下,是她首先向情郎提出私奔,“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更是以指天誓日表示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来打消情郎的犹豫与胆怯:“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为了能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合,她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于“拿生命孤注一掷”:活着不能同房宿,死后也愿同圹埋。这样坚定的爱情追求,这样大胆的爱的宣言,今人读来,仍使人不免为之动容
(5)哀婉悲戚的女性形象
《氓》则自诉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虐待、遗弃的经过情景。诗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具有代表性,揭示出了古代妇女所遭受到的欺压和凌辱,反映了男尊女卑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不合理的现实。《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这位少女热恋着那个特立独行的男子,但惧于礼教的束缚,难以 相亲相爱,可是姑娘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残酷的礼教桎梏着纯洁善良少女心中的爱,将她的幸福毁于一旦,也将她那活泼开朗的天性泯灭了,使她们变得胆怯忧郁,充满哀怨。而在“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诗中妇女怀疑自己被丈夫遗弃,她那种忧伤、哀怨、欲爱不能的辛酸、迷茫的感情和焦急无措,叫人不能不为她深表同情?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光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既土!”则入木三分地描写了弃妇的哀怨:你有新人多快乐,拿我旧妻挡困穷,与今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控诉有异曲同工之妙。粗声恶气打又骂,还要逼我做苦工。不念昔日情绵绵,你我恩爱一场空。勤劳、善良与贤惠换不回昔日的恩爱,痛诉唤不醒变心丈夫的良知。此类诗歌对始乱终弃、忘恩负义之徒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对女性的那种哀婉悲戚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而反映一位妇女诉说无端为夫所弃的《谷风》,使人们看到了在礼教压迫下,古代妇女所遭受到的痛苦经历和悲惨命运。(6)彷徨疑惧的女性形象
由于受到礼制的束缚和压制,在受到阻挠和破坏面前,相爱的恋人们或者矢志相爱、或忍痛辞绝,欲爱不能。《将仲子》、《柏舟》更是此类诗歌的代表作。《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中的少女心仪“仲子”,由于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而当“仲子”翻墙进园前来看她时,少女不敢与他接近:“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极爱而不敢爱,怕爹娘责骂,怕兄长责骂,怕人多舌杂„„姑娘的心被苦苦地折磨着。既不想让家人失望,更不想被恋人误解,小心翼翼地婉拒;既怕失去恋人,又怕耽误恋人的幸福。一位聪明善良我见尤怜的好姑娘跃然纸上。《柏舟》描写的是一个自选配偶的少女,恋爱受到父母的干涉之后,勇敢发出的矢志相爱的反抗呼声。
(7)情深意长的女性形象
《葛生》是一首妇女悼念亡夫的诗。诗中先以“葛”之依附于“楚”,贴切巧妙地暗喻男女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葛生蒙楚”“蔹蔓于野”,则烘托了一种悲凉的 意境和凄惨的气氛。“谁与?独处!”、“谁与?独息!”、“谁与?独旦!”等简洁的问答,则一览无余地展现了爱人去世后,女主人翁的内心的孤独与伤痛。而“角枕”“锦衾”的绚丽生辉、光彩夺目,但枕上衾下却是一具尸骨,光彩与死亡相衬,组合了一幅让人强烈震撼的画面,令人心酸!“夏之日、冬之夜”“冬之夜、夏之日”的回环修辞方式,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死者的深深思念,只能是“此情可待成追忆”了!字字血、声声泪,哀婉凄怆、痛切心肺悼亡诗的《葛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死者的思念是何等情重绵长!
四、《诗经》中女性形象体现出的当时女性的评价标准
探讨和深入研究古代历史人物形象,应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从人们思想观念变迁的高度和社会审美价值的标准来分析、考量。诗经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周代社会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这些诗歌不仅真实自然的表现了周代社会男女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等等,而且在以这种以叙述为主又夹杂着议论的诗歌中既朴实又强烈的体现出男女爱情的轰烈,渗透、显现出周代社会对女性的欣赏,从而形成了当时对女性形象的理想取舍与评价标准。在礼制初成的周代,对女性形象的要求不仅是外在的审美需要之外,还包括对女性品德、品格的要求。
(一)外在形貌美和神情美
《诗经》描写女性的美,既有形态的描写,也有神态的描写,而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更是惟妙惟肖。如《卫风•硕人》通过“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段对齐国美人庄姜美貌的描写,历来被誉为“美人赋”。此段鬼斧神工的人物外貌描写,比喻接二连
三、生动传神,让人浮想联翩,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对美人的连续外貌描写始终是为了服务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人传神。这让当时西方同期作品较注重人物单纯的外形美是不能相媲美的。
外在形态与内在神态相结合的描写方式成为中国历代文学所共同遵循的创作手法,《诗经》中对女性人物形象描写也同样如此。但在西方文学宝库里,也有一段颇为类似的描写。
古希伯来民族的婚歌《雅歌》四章的一至四节写道:“面纱掩映着那温柔如鸽的眸子。你的秀发一似跃下基列山冈的羊群。你的皓齿白如新剪洗净的羊毛,排列整齐,毫 无遗缺。你的薄唇好象朱红的线,你的嘴儿嫣红欲滴。你的桃腮在云鬓间艳似石榴。你的粉颈轩秀,宛如饰似无数英雄锦盾的大卫楼塔。”两者相同的是,都描写了“眼”、“齿”和“粉颈”的美,而且都运用的一连串比喻修辞方式。所不同的是,《雅歌》所描绘的美人光彩照人,缺乏动态之感,没有显示出人物整体的神态之美。《卫风•硕人》所描绘的美人,色彩素净清雅,在用了五个比喻以后,巧妙地用画龙点睛的手法,以甜美的微笑,顾盼神飞的秋波,充分显示了庄姜动态之美、神态之美,具有形神兼备的优点。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曾讲过美的三个标准:服饰、外表、行为中最能体现美的真正含义的首先是行为。而这在我国历史的古典《诗经》中,诸如《硕人》,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内在人格品质美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自古以来就比较注重美与善的结合。在具有浓厚农业社会的色彩的我国古代,人们的生存发展与土地紧密相依,从描述情人幽会 “桑中”(《鄘风•桑中》),思妇看到“鸡栖于埘”的景象而思念远去的征夫(《王风•君子于役》),深刻地体现出比较贫瘠的黄河流域,长期的、固定的、相当艰苦的农业劳动,形成了勤劳朴实又较为内向的民族性格,因此,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来讲,探讨《诗经》爱情诗中女性人物的内在之美,更是韵味深远。
《周南•樛木》一诗从女攀男的角度赞美了“君子”由室家和谐而“福禄绥之”。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称此诗:“以葛藟萦绕乔木喻女子依附丈夫,并祝男子由此而终身幸福,是女方贺贵族新婚之诗。”能忠实家室、和谐家室、家庭兴旺,由此诗可见,这是当时社会对女性评价的标准之一。
作为中华文化源头之一的《诗经》所表现出了这种对女性价值评价和心理取向的形成和延续,对后世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
五、《诗经》中女性形象的历史影响(1)对早期文学审美价值的影响
在中国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受《诗经》的影响很大。在早期的文学典型代表屈原的《楚辞》以及汉末著名民歌《孔雀东南飞》中就有体现。
《楚辞》中楚人称美女为“姱女”。而在屈辞中“姱女”至少出现了十次左右,这种秀美与《诗经》中的以壮硕为美的审美标准是一致的。而刘兰芝的形象更加地体现了《诗 经》中对女性的刻画,“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对《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勤、俭、敬、孝”的特征有了一个传承。
(2)对封建社会时期价值取向的影响
在以儒家礼制为主要思想文化特征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经学家常以封建礼教为标尺,或对这些情诗进行曲解,或否认它们是歌唱自由的爱情。作为封建理学代表性人物的朱熹,对封建礼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发展。朱熹的许多主张都是通过对包括《诗经》在内的儒学经典的再解读中体现的。在《集传》里,朱熹对《诗经》中描写男女爱情的或者表现女性形象的诗句,都进行了刻意曲解,诋毁男女之间正常的爱情。
在《集传》中,以朱熹为代表的封建经学家认为《柏舟》是“共姜作此以自誓”,即是说:共伯早死,死时其(未婚)妻尚未嫁过门去,父母逼她改嫁,因而应是贞女守义的自誓之词。但此说与史实却不相符。据《史记•卫世家》记载:“釐侯卒,太子共伯余立为君。共伯弟和袭攻共伯于墓上,共伯入釐侯羡自杀。卫人因葬之釐侯旁,谥曰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意思是说:共伯不能算是早死,而且其妻也已经嫁过门了,父母逼她改嫁,所以可以理解为是寡妇守节的自誓之词。近代文人闻一多先生在《诗经通义》中认为“此女子失恋之诗”。用今人的眼光来看,这首诗的主题还是理解为少女要求婚姻自主为宜。
(3)对当今社会爱情观的影响
当今社会,爱情自由已得到解放,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认真审视《诗经》中所塑造的女性的爱情观,力求概括出其思想与艺术上的成就,充分地认识到《诗经》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试图从诗歌本身的规律,特别是从情诗的风格出发,将它们放到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分析、考察,从而更为深入地区认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格和人们审美意向的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使爱情诗得到应有的重视。
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诗经》中的情诗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没有世俗的偏见的健康的爱情观。不仅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求,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性爱问题的严肃态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忠诚老实的本质、健康的感情、谆朴善良的面貌和崇高的道德水平,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纯正健康的爱情观,反对庸俗腐朽的颓废思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会有一定积极向上的指向作用,我们理应对这些传统中的精神予以继承和发扬,繁荣我国的诗歌创作。
第三篇:论秘书如何实现形象自我净化
论秘书如何实现形象的自我净化 学生:周少婷 指导老师:金建新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秘书的需求日益增加,秘书工作也越来越普遍,秘书从业者越来越多。然而,社会公众对秘书工作的职业特性和职业角色认知不足,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其负面影响较大。秘书应从自身出发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引导人们走出秘书角色的认知误区,实现秘书形象的自我净化。
[关键词]秘书;秘书角色认知;净化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管理工作的复杂化,秘书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秘书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已日益成为现代决策体制和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社会公众对秘书角色认知的准确程度与秘书行业的快速发展却不成正比,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严重影响秘书行业的发展,消除这些误区显得越来越必要和迫切了。
一、秘书以及秘书工作的真正含义
(一)秘书的含义
我国当代秘书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秘书的认识和界定也与此同时展开。各种论文、著作和工具书对秘书的界定,基本上都是从秘书的位置、性质、职能、工作范围等方面予以强调,他们或者把秘书看做一种职业,或者把秘书当做一种职务,或者认为秘书是一种职位。在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这一点上,各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在对秘书内涵的确定上,各家观点则各有所侧重。综合各家观点,根据世界范围内秘书发展的状况,并结合我国秘书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秘书下了这样的定义“秘书是指身处领导机构或领导者身边,以处理信息和综合服务的方式辅助领导者实施管理的工作人员。”①
(二)秘书工作的含义
秘书工作是个含义很广的概念。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极为发达,国家的内政、外交、军务、商务、建设和生产等等工作都极为繁杂和忙碌,因而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的秘书工作也愈分愈细。在大一点的机关常常有专管起草文件的,有专管综合材料处理信息的,有专管办理文件的,有专管接待来访和办信的,有专管会务和社会活动的等等。这些总起来都是秘书工作。②
二、社会对秘书角色认知的几个误区
(一)秘书是领导人身边的“花瓶”
有人把秘书当成了专门陪同上司应酬的人员,甚至将其戏称为“酒保”(男秘书)或“花瓶”、“小蜜”(女秘书)。把有些领导违反规定私自配备的异性秘书视为“花瓶”,置秘书与秘书工作于一种不公正的舆论环境中。
(二)秘书是领导的“代言人”
有人认为秘书备受领导宠信,掌握实权,办事方便,秘书就是单位的“二领导”、“接班人”,其一言一行完全代表领导。③
(三)秘书是打杂的
由于对秘书工作的主动性缺乏认识,人们一般认为秘书是打杂的,只要干些上传下达,收收发发,写写报报,接传电话的事务性的辅助工作即可。秘书对工作的辅助性、服从性不切实际地强调,对领导产生一种身心与工作的全面性依附,这样做的直接危害是秘书在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成为一名独立于工作的“闲人”,只接触简单、一般性的工作,这样就使自己成为“打杂的”。
(四)秘书是伺候人的
由于秘书工作通常纷繁复杂,并且与领导者息息相关。很多人都将秘书看作是伺候人的工作,他们认为秘书所从事的工作是毫无意义和技术可言的,只要围绕着领导,将领导的生活安排好就行了。
三、这些认知误区造成的危害
(一)影响秘书队伍的建设
心理学认为“职业角色是现代人获取物质利益和精神满足的肯定性形式,而职业角色的丧失,则会导致人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失落”。④社会公众对秘书角色的错误认知会无形中大大贬低秘书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使人们在择业时把秘书视为不得已而为之的职业,而身在秘书其位的人员也难以树立秘书职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更难以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潜能。凡此种种,终将造成秘书队伍后继乏人,人心涣散,乃至职业道德水准低下的严重局面。
(二)影响秘书职业化发展,恶化秘书职业社会环境
社会认知偏差恶化了秘书职业在社会系统中的生存环境,违背了秘书职业化发展规律,阻止了优秀人才进入秘书行业,而职业化人才的缺失,则使得整体秘书服务水平下降。领导因享受不到专业的秘书服务,无法真正认识秘书的价值,就不会重视秘书的作用,以致无法给予秘书应有的薪资、地位、尊重,对秘书从业者的要求也逐渐降低,较低的准入门槛又使得越来越多的非职业化人士进入这一行业。如此恶性循环,必将制约中国秘书职业化发展,增加职业化发展难度。
四、秘书如何引导人们走出这些认知误区,实现形象的自我净化
(一)秘书人员应该掌握和运用各种礼仪,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秘书人员个人礼仪指的是秘书人员在公务活动各种场合和日常工作各种情境中的仪容、姿态、行为举止。它包括个人的发式、面容、衣着、饰物;表情、站、坐姿;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等。
1.言谈
秘书人员在言谈中应该做到:有礼有理有利;口齿清晰,声音适宜;注意说话时的交流。
2.举止
举止同样是修养的表现,秘书应该养成文明优雅的举止习惯做到:坐立有相;行礼有节;颦笑有度。
3.仪容
仪容即指秘书人员的仪表姿容,秘书人员应做到:昂首健康;和谐自然;卫生日常。
4.服饰
服饰包括服装、饰品、领带、围巾、帽子、手表、包袋、眼镜等,对秘书人员服饰的基本要求是:呈现个性;扬长避短;名族特色;简洁为美。⑤
(二)秘书人员应该建立起适应秘书工作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在其头脑中的构成情况和组合方式。它包括各种知识的相互比例、相互协调与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知识的整体功能。每一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都有其不同的结构,秘书工作也不例外。为了胜任秘书工作,秘书人员必须根据职业的需要建立起适应秘书工作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更新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秘书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1.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指在秘书知识结构中起基础性作用的那部分知识,是构建秘书知识结构的前提条件。现代秘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这类知识相当于高中水平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外语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这类知识是从事秘书工作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文化知识,高中水平是从事秘书工作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文化程度。
(2)政治经济理论基础知识
这类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有关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秘书工作的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秘
书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有关政治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才能很好地开展秘书工作。
(3)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这类知识包括: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各种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等。这是从事秘书工作的重要依据。秘书人员如果没有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修养,在秘书工作中就会出现原则性错误,轻者会为领导帮倒忙,重者甚至会触犯法律。所以,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是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之一。
2.专业知识
秘书的专业知识是指从事秘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门知识,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秘书的职业知识,二是指秘书所在部门的业务知识。这两类知识是秘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和主干部分,是各级各类秘书人员都必须具备的知识。
(1)秘书职业知识
秘书的职业知识泛指从事秘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是秘书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这些知识是秘书人员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主动适应并做好秘书工作的至关重要的条件。这些知识具体包括:秘书学、文书学、公文写作学、档案管理学、信访学、会议学以及现代通讯和办公自动化知识。
(2)秘书所在部门的业务知识
秘书所在部门的业务知识即秘书所在行业的行业知识,这些知识同样是秘书开展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没有职业知识,进入不了职业角色;没有行业知识,则无法开展具体的秘书工作。一个秘书人员不可能对社会的各行各业都熟悉,行业知识就是秘书由外行变为内行的前提条件,任何部门的秘书人员都要熟悉本行业的业务知识。秘书应该掌握的行业知识包括:所在行业的具体知识结构和知识门类;所在部门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工作中使用频率较多的行业知识等。
3.相关知识
秘书的相关知识是指与秘书职业、岗位要求有一定关联的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不是秘书知识结构的重心,但对秘书开展工作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性作用,因而掌握这些知识对秘书人员来说也是必要的。
(1)管理学知识
秘书的首要职能就是辅助领导实施管理,所以学习和掌握管理学知识,有助于秘书人员更好地发挥辅助管理职能。管理学有很多分支学科,秘书人员除了掌握普通管理学知识外,还应该根据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自己所属专业相关的管理学知识。
(2)心理学知识
秘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秘书人员需要经常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秘书人员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和效
果。心理学知识十分丰富,秘书人员除了掌握普通心理学知识外,还应了解一些诸如管理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交际心理学以及秘书心理学等知识。
(3)公共关系学知识
秘书工作在许多方面都带有公共关系性质,比如接待客人、参与判断、协调关系等。因此,掌握一定的公共关系学知识,有助于秘书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4)经济学知识
作为领导助手的秘书人员如果不懂经济学知识,就无法很好的辅助领导进行经济建设,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经济学知识内容涉及面很广泛,秘书人员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会计、证券、金融、市场、外贸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
(5)其他相关知识
除上述知识外,与秘书工作相关的知识还包括:决策学、咨询学、统计学、社会学、伦理学、新闻学、传播学以及文学、美术等方面的知识。
(三)秘书人员应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结构
能力,是指一个人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观条件。秘书的能力结构就是指秘书人员能够顺利完成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组合方式。概括地说,秘书的能力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
1.基础能力(1)观察能力
秘书处于社会组织的枢纽地位,担负着辅助领导、搜集和反馈信息的重大责任,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
(2)注意能力
秘书良好的注意力,有助于秘书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尤其是有助于秘书集中时间和精力去抓主要矛盾,更好的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和繁难问题,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3)记忆能力
秘书工作千头万绪,既要参与政务,又要管理事务。在工作过程中,秘书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因此,对秘书人员来说,良好的记忆能力是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
(4)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在秘书的基础能力结构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会思维,就无法正确地认识、判断事物,更不能透过现象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预测事物,解决问题。所以秘书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
(5)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对秘书人员开展工作尤其是创造性工作有很大意义。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帮助秘书人员发挥创造性,从已知走向未知,预计事物发展前景,扶植新生事物,思维活跃,不断创新。
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秘书人员从事秘书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是秘书能力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能力是完成秘书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秘书区别于其他职业人员的重要方面。秘书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能力
秘书的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身势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指运用口语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话的本领。秘书在工作中经常要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情况,向群众传达上级指示、命令,在各种会议上讨论发言,在日常接待中与客人交谈等,这就需要秘书人员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熟练运用语言开展工作。秘书人员在口头表达上要做到: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中心突出,目的明确;语气温和,富有感情;说话得体,符合身份。
书面表达能力,就是运用书面文字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能力,即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秘书的看家本领和基本功,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秘书尤其是文字秘书的工作质量就会大受影响。秘书的写作能力要求秘书人员首先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不仅要懂得语法、逻辑、修辞和一般的写作理论,以及常用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和思维能力,以及领会领导意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其次就是要多写,多练习。
身势表达,又称为身体语言或肢体语言,就是运用表情、动作、姿势、声音、服饰和距离等非语言手段表情达意的本领。身势表达是对口头表达的重要补充,能起到强化口头表达的作用。秘书人员应该熟悉有关的身势表达常识,善于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加强练习,掌握使用技巧。
(2)办事能力
秘书人员的许多工作实际上就是办理各种各样的事务,如办文办会、信访接待、日常值班、生活管理等。秘书事务性工作具有繁琐性、重复性、智能性和程序化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秘书人员在锻炼培养自己的办事能力时应该做到:明确职责范围,通晓办事程序。区分轻重缓急,善于社会交往。
(3)协调能力
协调是管理职能之一,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秘书的必备能力之一。秘书要掌握协调的依据和原则,讲究协调方法。
(4)管理能力
秘书作为辅助领导实施管理的人员,其自身也要具备如辅助决策、计划、沟通、协调和控制的管理能力。
(5)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就是面对变化的环境能够沉着应对、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它是秘书其他能力和素质在特殊情况下的综合反映,是对秘书才智经验的全面检验。秘书要善于观察、反应敏捷、从容镇定,能做到随机应变。
(6)社交能力
秘书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秘书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决定了秘书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秘书人员要善于和人打交道,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秘书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技能
在信息社会里,作为信息枢纽中心的秘书部门也日益适应时代的要求,正在迅速改变其办公方式和操作方式。电话、电脑、传真机、复印机、投影仪、打印机、数码摄影机等自动化设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面对这种形势,秘书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与时俱进,做到熟练使用各种办公机器,提高自身基本技能。
1.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技能
在现代信息化管理的背景下,只有使用先进的现代办公设备,秘书才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办公质量,使办公水平从事务级进入管理级,直至辅助决策。因此秘书要学习和掌握打印机、复印机、速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移动办公设备和其他辅助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并较快的适应现代办公设备的不断改进以及现代办公方式革命性的变化。
2.日常办公软件的使用技能
计算机是办公室里最主要的设备,而计算机的运行必须要使用软件。现代秘书必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掌握操作系统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掌握微软办公软件的使用操作技能。
3网络办公技能
秘书网络办公是指秘书应用互联网络技术和资源并基于网络处理各种办公事务。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不仅信息量浩大,而且搜索方便,但是要适时、适地、适人地及时提供信息就需要使用搜索引擎的技能。还有网络即时通信的技能,使用OA网络办公软件的技能等等,这些都需要秘书学习和掌握。
4.文案处理技能
作为秘书人员,经常要从事文字工作,书法、速记、编辑、校对、装订文件等便成了秘书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秘书人员要熟练应用和掌握这些技能。
(五)秘书人员应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秘书的心理品质是秘书的职业特点所要求的,是在秘书工作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从主体因素来看,秘书作为成年人,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主要应通过自我培养,领会社会对秘书的角色期待,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形成信念。秘书本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极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1.进入角色
一个秘书能否经常意识到自己的“秘书”角色,意识到有关各方对自己的角色期待,是能否进入秘书角色的关键。当秘书置身于现实的工作场景中时,这种意识是不难产生的。但当自己处于非工作的场景中时,就会出现与秘书角色不相符的心理状态。一个秘书只有经常保持明晰的角色意识,始终不忘社会、组织、领导及群众对秘书的角色期待,才能逐步实现这种期待,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强化角色意识
秘书的角色意识,不仅包括对职业的意义、价值的认识,对职业要求的行为规范的认识,还包括对职业的苦乐、荣辱、胜败的情绪体验,以及由认知、情感激起的行为动机。秘书对职业的意义、价值、行为规范的认识,尤其是理论上的认识可以从书本、别人的介绍或秘书专业思想教育获得间接的体验。然而对秘书工作真正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对职业的苦乐、荣辱、胜败的情绪体验,只有通过秘书工作的实践。
秘书在工作实践中所得到的不同的信息反馈,可以使秘书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强化或减弱秘书的角色意识。这种反馈可以来自社会、各级领导者、同事、群众,尤其是秘书直接为其服务的领导者。
3.加强自我修养,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及他人之间关系的认识,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自我意识水平反应着一个人的成熟度。作为领导者辅助角色的秘书,由其工作特点决定,应该对自己的长处、短处、优点、缺点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这对在整个秘书职业生涯中增强自觉性、避免盲目性,不断优化工作效果,都十分重要。
4.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心理品质修养
一个秘书工作者,清晰而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只有在秘书工作的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步完成,必须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获得感悟。
首先,领导要在实际工作中给秘书人员交任务,尤其是对一些新进秘书部门工作的人员,要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他们去办,使他们在艰苦磨练中缩短“适应期”,迅速成长,早日成熟。
其次,要有计划的安排秘书人员到基层,深入到工作一线,这对于秘书人员增长感性认识不断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大有益处的。一个人只有在工
作实践中,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只有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技巧。
(六)掌握舆论主动权,积极宣传先进的秘书职业文化
要使社会公众对秘书这一角色有正确的认识,只靠秘书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针对文艺作品对秘书不良形象的渲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秘书行业组织应该掌握舆论主动权,构筑并大力宣传先进的秘书文化。要想构建先进的秘书文化,必须科学地继承中国传统秘书文化,吸收其精华,摈弃“官本位”观念,融入时代精神。弘扬先进的秘书文化,可以向社会展示真实的秘书世界,让社会了解秘书的工作、生活,进而尊重秘书的人格,营造一种有志者、有才者争做秘书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同钦,杨铎:《秘书学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李欣:《秘书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朱丹华:《浅谈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载《秘书之友》,2000年第7期。4.季水河:《秘书心理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陆予圻,郭莉:《秘书礼仪》,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http://www.xiexiebang.com/newsShow.asp?dataID=769
How to Realize the Image of Secretary Purify Yourself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on the secretary of the requirement increasingly, secretary job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 secretary practitioners more and more.However, the social public to the secretary of the work class features and professional role cognition deficiency, there are certain cognitive errors, its negative influence is bigger.The secretary should set out from themselves set up perfect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bility structure,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basic skills, cultivat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Thus in the social public mind set up the good professional image, guides the people out of the secretary role cognition pitfalls.,realize the image of secretary purify yourself.
第四篇: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鉴赏技巧:
(1)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3)注意环境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4)注意细节描写。典型例题:
例: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步骤一),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步骤二),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作者与山相看两不厌,(步骤三),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和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案组织:
(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身份、性格)(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是如何展现的)
(3)指出塑造形象有什么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4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4分)
4.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严光:即严子陵,东汉名士,光武帝多次征召,皆不就,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以清高闻名于世,现富春江畔有严子陵钓台一处名胜。
词中无名渔父是怎样的形象?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参考答案
1、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2分。)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上片是对作者的外貌刻画,结合作者所处时代来看,词人显得与众不同,短发长须、眉毛棱角高突,病容憔悴怪异,这正是作者精神思想的表现,体现了作者的勇气和傲岸的民族气节。尽管此时生活环境恶劣艰苦,但自己的意志就如山上石罅中生长的青藤一样坚韧顽强。
4.词中渔父是一个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的隐士形象。“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借严光不应汉武征召的典故寓意“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卖鱼还生怕走进城门,当然更不会到红尘深处去争名逐利。“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表明渔父的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
5、(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4.(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
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入手,如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 描写、心理描写等。本诗的前三句中,“只知”“逐胜”“忽忘”“小立”“最爱”这几个词从行为和心理方面塑造诗人形象,通过这些描写,很容易概括出诗人的形象。如“只知逐胜”“小立”可见诗人心境悠闲,生活闲适。“忽忘寒”写出了诗人因陶醉而忘我之态。“最爱”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2)“软”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 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东山如银涛涌出的美丽景象。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分析]鉴赏品味语言,如炼字题要注意分析其表达技巧及其对表达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的作用。“软”字以触觉写视觉,属于“通感”修辞,表现出光线、颜色柔和的特点,非常形象。“涌”字描写出诗人在“软红”中,忽然发现记忆中的“青山”消失,陌生银白的山峰突现时的惊喜的感受,作者化静为动,表面上是写“银山”涌现之景,实则表现诗人“最爱”之情。
第五篇: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往往都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感情。
一、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二、鉴赏方法 ① 鉴赏的依据 —— 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② 鉴赏的角度 —— 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 —— 物的神韵、品格 —— 诗人的理想情操
三、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巩固演练 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总结 1: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① 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② 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2:鉴赏物象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记物象的象征意义。(2)鉴赏一般物象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形象的象征意义。(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一、表离别的意象 1.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2、芳草 3、酒 4、长短亭 5、南浦,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6、日暮 特定意象的内涵
二、表音信的意象 特定意象的内涵
1、梅,傲雪而怒放,是高洁、孤傲、坚强不屈的象征。早 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特定意象的内涵
3、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象征端正、孤直、顽强。特定意象的内涵 其他意象的特殊内涵 :(1)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2)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3)桃花:美女的容颜。(4)牡丹:高贵、富贵。(5)扬花:飘零、离散。(6)莲花:高洁 特定意象的内涵(7)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古代有“望帝啼鹃”的传说。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8)猿啼:表现凄厉、哀伤。(9)燕子:春天的象征,表欢快、生机。(10)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11)鹧鸪: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含离别,悲情、盛衰无常之感,爱情、相思之意。特定意象的内涵(12)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13)月: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手法。(14)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15)落花:伤春惜春(16)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