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农学院 食品质量与管理大纲-暂定在职
七、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目标
第一章食品质量与食品管理
第一节食品质量与食品卫生
第二节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重点:食品质量、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的关系;食品质量保障体系包括的六个方面。
第二章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则
重点:食品企业的环境、厂房、设备、卫生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章 标准卫生操作规范
重点:SSOP的八个方面、标准卫生操作规范的八个方面。
第四章 食品质量控制及检验
第一节 食品质量控制
第二节 食品质量与卫生检验
重点:食品质量控制的方法;食品质量与卫生检验方法。
第五章 主要产品及体系认证
第一节 产品相关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QS认证);
第二节 食品安全控制体系(ISO22000,ISO9000)
重点:各产品认证的程序;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立的过程、食品危害分析案例有及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审核程序。
第六章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第一节 欧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第二节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重点:对比各国的质量安全主要监管体系与措施。
第七章 转基因食品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 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安全管理
第二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重点: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生物安全国际立法。
第八章 食品安全性评估与食品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食品安全性评价
第二节 食品风险分析
重点:食品风险分析的内容(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情况交流)。
第二篇:北京农学院 食品系毕业实习大纲
北京农学院食品系毕业实习大纲总则 食品系学生毕业前的毕业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教育,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所必须的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食品工业,熟悉生产环节,掌握生产技术,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一、毕业实习内容
毕业实习包括下厂实习,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市场调研,以及到快餐业,卫检部门,营销部门,科研部门实习等多种形式,其中以下厂实习为主。
(一)下厂实习
下厂实习是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求详细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工厂概况
(1)工厂历史及发展过程
(2)工厂现有的规模:包括人员,厂房设备,资金,总体布局,生产品种,生产能力等。
(3)生产及经营管理:管理模式及方法;人员素质,各部门人员安排,各项技术指标的考核方法及完成情况;各项经济指标的考核方法和完成情况及在同类企业中的水平。
(4)市场情况:供销方式及渠道,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人员及资金周转,目前形式的判断及对未来的设想和规划。
(5)原料基地情况:原料指标,收购价格,贮藏方式,供给渠道等。
2.生产工艺方面
了解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要点,工艺指标与工艺参数,熟悉各生产环节,掌握及生产操作规程及其操作原理,掌握生产技术。
3.生产设备方面
了解各生产车间的平面布局,设备配置,主要设备和有关仪器仪表的型号,性能,技术特征、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以及使用方法和运转情况,掌握设计及设备选型情况。
4.生产工艺辅助系统
(1)蒸汽供给系统:了解锅炉规格及供给蒸汽的压力、耗汽量、耗煤量、蒸汽输送途径。
(2)供电系统:基本装置及有关参数,耗电量。
(3)供水系统:供水及水处理装置、动力、管路、耗水量。
(4)清洗系统:清洗设备及清洗方法。
(5)空气净化系统:净化装置、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净化指标、净化效果。
(6)制冷系统:制冷系统所包括的内容,制冷设备及工作原理、制冷方法、制冷量以及制冷效果。
5.质量控制方面
了解产品质量评价方法及卫生标准、有关卫生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情况,质检卫检的检测(包括感官鉴定和仪器检测)方法及程序。
6.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了解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要求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开动脑筋,积极观察思考,以发现目前工厂中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设想或建议。
(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市场调研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市场调研是一种可能性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市场变化规律,为企业的产品更新、技术改进、发展规划等提供依据,调研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实际、开展全面仔细的调查研究工作,并经过科学的处理分析、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市场调研的步骤内容主要有:
1.确定调查项目: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编写出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对象、调查方式等),设计相应表格。
2.深入生产第一线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等情况,确定开发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进而调查了解相关厂家的同类产品的生产情况。
3.市场调查,选择适当的调查点和调查方法,对市场上相关产品的研究、生产、销售动态进行调查,并经过科学分析,明确市场变化的前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市场方面的依据。
4.分析和结论,在对企业生产和市场变化两个调查的基础上,对新掌握的资料信息进行科学地加工处理,最终确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必要时还可提出工艺思路。
(三)餐业的实习
到快餐业的实习的同学要根据快餐业的特点,重点了解下列情况:
1.企业概况:包括企业的历史(本部及子企业)现状、规模、所在企业的营业额(日、周、月、年)
2.生产情况:包括:设备、产品的生产过程、原材料的供应、生产成本、技术关键等。
3.管理情况:包括各各项企业标准及实施情况、企业的部门设置及经营宗旨。
4.卫生法实施情况。
5.人员素质要求及培训方式。
(四)到卫检部门的实习
1.实习单位的概况
2.主要的业务范围及检测标准、检测项目及检测的方法、手段、(包括取样和分析的方法,对工厂环境的检验与检测等)。
3.仪器设备情况(包括设备的种类、型号、用途、使用效果等)。
4.实际的检测结果的大致情况。可按不同的品种或行业、时间分别进行归纳。
5.检测分析中存在和有待改进的问题,包括技术性问题、政策性问题及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等。
(五)到营销部门的实习
1.2.3.4.5.企业的基本情况。原材料的标准及验收进货概况。销售方式、手段、销售中货架期方面的情况和问题。营销策略及制度、产品质量控制及售后服务情况。对经济法规的执行情况。
(六)到科研部门的实习
1.2.3.4.5.单位概况、包括规模、人员、上属单位、地点与交通等情况。科研课题的来源、研究范围、水平及成果状况。仪器设备情况 科研体制及管理情况。直接参与科研项目的有关情况及本人的工作情况包括从事的具体工作、工作成绩与结果等。
二、实习的管理与考核
1.毕业实习管理
(1)严格遵守实习厂的厂规、厂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杜绝工伤事故。
(2)尊重实习厂的指导教师和工人,服从工厂指导教师的安排,塌实肯干,热情虚心。
(3)严格考勤制度,每天必须填写实习日记,记录实习地点,起止时间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收获等,并随时接受指导教师检查批阅。
(4)在实习过程中,要勤观察、勤学习、勤记录。
(5)实习结束时,每人必须上交毕业实习日志、毕业实习回执(单位章)、毕业实习情
况调查表(单位章)和一份毕业实习报告,作为学生毕业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第三篇:食品质量与安全调查实习大纲
《食品质量与安全调查》课程实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实习课程中文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调查
实习课程英文名称:Investigating practice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实习周数:0.5周学分:0.5学分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该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领导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加深本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心理和能力的准备。
三、课程教学目标
1、调查的目的是加深对食品行业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和熟悉市场上食品的质量状况,强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深入实际、注重调查分析的优良作风,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
2、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调查的方法。
3、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对社会的影响及重要性。
四、实习教学内容及安排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分散调查与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各项内容。采用现场调查、调查表、直接面谈、定点统计调查等方法,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特点,结合我国食品行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内容,以及一些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选题,对某类产品质量、安全性、市场需求等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调查,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由此进一步探讨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提交调查报告。
由学生独立确定调查主题、调查对象。要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和便利性,选择老百姓日常接触和使用的食品种类和材料,避开低发生率或消费者陌生的产品或服务,如可选择学生、老师、校园周边居民等为调查对象,学校周围的商场、超市、食堂、饭店为目标的项目。
时间安排:第一天进行调查方案设计,然后用半天时间进行调查,再用一天进行分析总结并完成报告。
五、实习报告撰写的要求
1、按要求撰写调查报告,包括封面、目的、意义、方法、内容、结果与分析、讨论或改进方案等。
2、实习态度正确、数据可靠、分析正确、建议合理、文字通顺。
3、排版美观,封面统一格式,报告不少于3000字。
六、课程考核方式
按提交的调查报告进行综合评定。
本大纲撰写人:傅海庆讲师
第四篇: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论文
金陵科技学院
有机食品的安全管理 金陵科技学院 13园艺1班 210038 朱堂莉
[摘 要]: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我国的食品生产也得到迅速的发展,食品供给类型、数量和方式逐渐繁,人们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关系到食品产业的进出口,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随着近年来发展的有机食品作为目前国家最安全的食品,是未来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是人们消费的主要趋势,其生产与质量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食品行业的质量安全,对所有食品品质保证起到关键作用。有机食品的生产发展和安全对增强我国的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和地位十分重要,是当前乃至今后中国食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点。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有机食品;有机食品安全管理;发展状况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法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物质资源的不断充裕,人们越来越注意生活和饮食的质量。食品作为人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安全性关系到食品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都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人们对饮食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适合人们消费需求的食品需要不断被开发,并要加强已有食品的安全管理。近年来有机大米、水果、蔬菜、饮料、茶叶、奶粉等有机食品不断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要,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有机食品将在我国食品行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大的发展空间,是提高我国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未来食品工业发展的方向。我国有机食品的现状
1.1 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有机农业迅速发展.到20世纪末,全世界194个国家中有141个国家发展了有机农业生产。同时全世界有机农业的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全世界有机食品贸易额与生产量也达到迅速增长。欧洲是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较快的地区。与国外有机食品产业的蓬勃态势相比, 我国有机食品生产起步较晚, 规模较小。1990 年浙江有机茶叶出口到西欧,1994 年辽宁有机大豆出口到日本。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国内外有机食品贸易机构的推动下, 我国开始有少
金陵科技学院
量地区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1]。目前国内权威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有两家,一家是1994 年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立的“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另一家是农业部批准建立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2002 年建立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 负责全国有机食品的审查、颁证和有机农业的研究、咨询等工作, 有利地推动了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粮食、蔬菜、油料、肉类、蛋类、奶制品、饮料、酒类、咖啡、可可、茶叶、草药、调味品等等100多个品种, 其中很多产品还畅销国外。现阶段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1.2 我国有机食品生产管理的问题
我国有机食品生产起步较晚, 规模较小,生产发展技术较落后。管理部门和经验较少,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相应的依据,在有机食品的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1.2.1 我国有机食品认证和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是一个法制制度较强的国家,很多事的进行都必须依照相应的法律。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发展相对一些发达国家较晚,法律等各方面的制度还较少,缺陷较多,体质制度不健全。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没有一部直接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对经质量认证的农产品的监管更是无法可依。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中心(OFDC)是我国目前负责有机食品认证的主要机构,但其认证并未获得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认可,知名度也并不高。为进一步确立有机食品在中国的合法地位, 中国政府出台了《中国国家有机产品标准》,遵照国家认证认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也于2005年通过)执行。该标准确定了中国有机产品的标准、范围和认证规则。在中国销售的所有标记“有机”和/或“有机转化”的产品必须符合《中国国家有机产品标准》的规定, 并经由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人员共同认证,从而减慢了中国有机食品认证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如德国专门成立了有机农业组织联合体。“有机农业工作组”(AGO)负责制定德国有机农业实施细则,建立自己的有机农业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目前德国执行《2092/91 条例》的有机农业认证机构共有59 家。
1.2.2 国际合作交流较少,国家政策支持不够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德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德国专门成立了有机农业组织联合体。“有机农业工作组”(AGO)负责制定德国有机农业实施细则,建立自己的有机农业标准体系,明确有机农业生产中允许的投入,怎样对生产、加工、营销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以及从非欧盟国家进口有机食品的要求。而我国则没有相应专业性的负责有机食品生产管理的组织或机构,尤其在许多食品的发展中与欧盟要求的差距较大。
由于有机食品的生产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转换期,在此期间,生产基地用于土壤改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所需要的前期资金投入很高,在一些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的发展,政府都给予高度支持和帮助,从生产制造开发过程中都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及技术的帮助,如美国为了进一步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和保护环境,联邦政府根据情况对部分有机食品生产者认证给予资金补贴,受益的每
金陵科技学院
个农场主甚至可以获得高达75%认证补助费,但补助金额绝对值每户一般不超过750 美元[2]。我国政府鼓励性政策还停留在政府文件中,只有少数地区对实行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或企业给予了资金补助,但力度不大,还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即使是制定了鼓励性政策的地区,资金扶持也是以现金奖励为主,部分企业为了奖励而认证,致使部分地区对于有机农业生产的投入虽大,但效果差。1.2.3 有机食品的管理及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有机食品的管理体系缺乏规划和行政管理职能,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关系不协调。在中国有机食品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违规操作、多部门管理、重复认证等现象,看似管理较全,但出现问题后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脱不管,加大了对获证企业的监管难度。1.2.4 有机食品产业化优势不明显
我国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有充裕的物质资源,有机农业的发展迅速,加快了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有机食品的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等仍较小,并且品种较单
一、生产技术较落后,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化的优势并未显现出来,我国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并且产品的附加值不是很高。并且企业资金不足,运转不够灵活,不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缺乏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和组织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较短,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1.2.5 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诸多优点,如更为健康、含有较少化学物质、味道更好等。但是,有机食品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发展才十几年,目前总量占我国食品总量的比例太小,普通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了解还很缺乏。对健康饮食还不够重视,同时对国家相应的制度和政策缺乏相应的了解,也阻碍了有机食品发展的和消费信心。因此使有机食品的知名度和知识及国家相关政策不断向消费者传达和转化,引起广大消费者的了解和购买需求,培育出有机食品的需求市场。加强我国有机食品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法律制度、健全有机食品认证体系
国家应该加强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相应标准的制定,建立我国专有的“有机食品负责工作组”直接负责我国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管理、及其市场和销售等等相关工作。同时对相关工作和各部门明确责任职责,避免违规操作、多部门管理、重复认证和相互推诿现象,充分行使各部门的职能,对没有达到标准或违规的生产经营者,一经查实,依法予以严厉处罚。
其次加强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使用比较规范和统一的标准,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如原料生产环境要素对土质、气候、温度、水质、种植方法等等,其次对卫生指标的要求应该达到统一的结果。
要形成以“国家有机食品负责工作组”和现有的“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中心
金陵科技学院
(OFDC)”为中心的质量认证体系,同时加强私人和非盈利性机构的认证,通过国家认证中心授权发展其他认证机构且统一认证程序,以此来促进认证体系制度的发展,并且加强标签使用的管理。为了确保认证过程能够有力地支持有机食品的生产方式,有机认证需遵循以下三项原则:制定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标准的框架;确保这些标准得到执行;批准生产者或加工者和允许符合标准的指定产品使用有机标签的有机许可。
2.2 加强国际交流
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相对较晚,经验较少,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强国际合作非常迫切,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我国有机农业认证机构的国际地位,与国际规范化的认证形式接轨。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参与签订有关卫生措施的双边或多边协定,减少不必要的贸易阻碍;加强与各国在食品安全科技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风险评价能力;加强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处理有关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健全我国有机食品的管理办法和法规体系,在我国建立认证体系,使我国的认证既符合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主要产品进口国家的要求,又符合其他国家的要求,最终让中国的认证在世界各地畅通无阻,从而降低认证成本,以利于大规模地组织生产。同时要发展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先进可行性的技术。
2.3 完善有机政策、加强宣传
由于有机食品的生产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转换期,在此期间,生产基地用于土壤改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所需要的前期资金投入很高,一般的生产企业难以接受。为了推动有机食品的发展,国家应加大鼓励性政策,积极提供相应的技术、资金和管理措施的支持,并做好相应的推广工作。加大对有机食品产业化组织的调节力度,对产业化进程进行必要的干预,引导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外资扩大我国的有机食品产业数量和范围。
同时应加强有机食品的宣传力度,对国家优惠政策和相关要求做好宣传。努力提高全民意识,让广大消费者更多的了解有机食品,引导消费者购买需求,创造良好的有机食品发展市场。并让消费者做市场监督的主体,让他们加强有机食品市场的规范化,以此来完善管理体制和监督力量,是有机食品能更好的发展。
2.4 加强有机食品的产业化
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已具有一定的发展,但有机食品的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等仍较小,并且品种较单
一、生产技术较落后,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只有发展自己的优势食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宝贵资源将有机食品产业化,以此来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要提高其产业化需抓好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创造几个比较有优势的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有机食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制定相应的扶持性的贸易与金融政策,正确引导有机食品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引入竞争机制,赋予有机食品的研发企业进出口贸易权;壮大龙头
金陵科技学院
企业,促进有机食品产业化经营,把龙头企业和千家万户的有机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优化全国有机食品产业结构,进而提高有机食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有机食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2.5 做好信息和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社会信息共享和信息透明,加强信息的交流和监管作用,建立比较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为主导向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和加工者提供及时、公开、平等和透明的信息服务,同时也搭建起了很好的网络购销平台,对有机产品生产和贸易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我们还应做好有机食品的科研、生产、服务和贸易一体化,建立有机农业的生产服务体系,并为有机食品创造一个适合国内外的销售服务体系,以促进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加强科技渗透,注重与科研机构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建立合作共同体。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体系,同时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农产品的特点,加强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构建完善的营销体系。构建有机食品现代营销体系。建立健全各种市场营销体系,聚集有机食品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努力实现我国有机食品的安全快速健康发展,加强我国食品行业的国际地位。有机食品发展前景
随着近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的频出,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变得日益严峻,食品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也日趋严谨化和国际化。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及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机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食品质量和安全卫生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 具有发展有机农业的优良条件,有机食品是食品中的最高标准, 它具有无污染、纯天然、高品质的特点,极大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我国发展比较迅速,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增强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也是今后食品发展的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 盛莉.打造循环型有机食品产业[J].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 焦翔穆,建华,刘强.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J].农业质量标准.2009-3.[3] 郭春敏,李显军.国内外有机食品标准法规汇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 谢涛.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食品与机械,2001-5:6-8 [5] 孙璐,姚慧.我国有机食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6] 李正明.国际有机食品市场及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2(6).[7] 桑跃花.中国有机食品与德国有机食品之经济比较性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刊.2007:134-136.[8] 苏利民,王粉莲等.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概况[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7)
第五篇:北京农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实习协议
实习协议
甲方: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乙方:班学生
为了很好完成2012 年 6月 18 日至 2012年8 月 31 日期间有关毕业实习内容,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特就关于实习及其相关内容规定如下。
甲方1、2、乙方1、2、乙方应当合理安排实习期间的日常生活,确保实习按时、按要求完成; 乙方在实习期间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计划内容,实习结束后两周内提交
实习报告;
3、乙方在实习期间应当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对实
习中的问题与困难要及时对实习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或甲方)反映;
4、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解释权归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甲方(章):乙方签字:
2012年 6 月14日家长签字:
年月日
联系电话:010-80799170联系电话: 乙方应当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实习期间对自己出行安全负责; 甲方应当制定明确的实习计划和落实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组织进行总结; 甲方要安排跟踪乙方的实习效果,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