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食品安全网络化监管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城关街道推进食品安全
网络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街道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网络化监管工作,根据《昌乐县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实施方案》(食安办„2012‟15号)网络化监管精神,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权责明确,上下联动,运转协调,管理规范”监管网络化工作模式,健全执法责任制,落实奖惩和责任追究制,着力构建“无缝覆盖、职责明晰、分级管理、高效运转”的街道、村(居)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实现全街道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整体上台阶。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建立食品安全网络。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原则上划分为。其中:村(居)作为一级网络;街道所辖街道域为二级网络。村(居)要成立食品安全监督领导小组。街道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食品安全网络化监管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及网络化监管的日常工作。
(二)层层落实食品安全网络监管职责。一级网络中,各村(居)要明确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各一名。村(居)可根据所辖街道域,再次分格,定人、定岗、定责。二级网络中,街道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和宣传员赵延刚
同时兼任食品安全管理员和联络员;街道农业办、安监、工商、卫生、商务、城市管理处、公安等部门食品安全联合执法人员担任食品安全监管员,原则上每个部门明确一名食品安全监管员,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直接责任人,接受街道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网络中,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承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完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网络化监管的运行机制。一级网络的工作任务主要是由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承担,其职责是:(1)熟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2)积极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3)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本村(居)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和餐饮企业的管理,收集报告食品市场动态信息;(4)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等违法行为,协助相关部门对食品违法案件调查取证;(5)传递相关部门有关食品监管的信息,了解掌握本村(居)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反映本村(居)群众、法人和其他组织对食品监管的意见和建议;(6)协助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7)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知识等培训教育;(8)协助做好维护本村(居)群众食品安全的其他工作。
二级网络的职责由街道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承担,其职责是:(1)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出本街道域具体实施意见和工作规划、规章制度。(2)依据接受委托的权限,负责辖街道内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3)负责街道域食品安全网络化监管日常工作。(4)按照网络化
监管要求,建立并不断更新、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基本信息库。(5)组织、协调开展本街道域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重点时段、重要活动、节假日联合执法活动,并建立巡查、督查日志。(6)承办本街道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协调跨部门食品安全重要事项;组织本街道食品安全各类会议。(7)受理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举报、投诉。(8)组织参加上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业务培训,负责对食品安全监管员、信息员的工作指导、业务培训。(9)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10)承办上级交办的食品安全事项。
网络的工作任务是由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的,各监管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职责,并对二级、一级网络的建设、运行、规范、完善等进行指导和考评。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9月1日-9月5日)按照全县食品安全工作部署,结合我街道实际,迅速召开动员大会,印发食品安全网络化监管实施方案,组建班子,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召开专题会议的会议记录)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9月6日-9月20日)
1、建网络。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抓总,搭建网络,规范制度标准,引领示范,督促指导一、二级网络建设。
2、定人员。各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完善相关组织架构,确定网络化监管体系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宣传员、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做到五员到位,网络成型。
3、抓培训。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培训,编印材料,分层次组织对监管员、信息员开展培训。
4、立制度。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整理汇编网络化监管人员信息、相关职责、制度、流程等,以《监管员信息员工作日志》、《网络化监管应急手册》的形式,发放到网络所有工作人员手中。
5、摸底数。以一级网络为基础,全面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单位摸底、登记、造册,分街道、分环节(行业)建立电子数据库,并逐级汇总到街道和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实现资源共享。
6、试运行。全面启动一级、二级和网络运行,组织重点检查,增加检查频次,检验运行效果,并及时补充完善,使之迅速进入常态化。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9月21日-9月30日)
1.总结食品安全网络化监管工作经验。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成工作总结材料,认真总结并及时整改,经常性运用网络化监管的手段来检验和评估实际运行状况,为完善全街道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网络化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2.健全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网络化监管长效机制。要逐步建立切合实际的食品安全网络化监管长效工作机制,重点健全日常巡查、执法力度、人员培训管理考核等方面的制度。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食品安全网络化监管工作的领导,城关街道成立食品安全网络化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街道主任担任组长,街道文体卫生负责人为副
组长,街道宣传部、街道统计站、安监所、财政站、食药监管站、农业办、工商所、质监分站、城管处、公安分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街道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和落实。各社区、各部门要严格对照分工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同时将食品安全网络化建设及运行工作纳入年度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将食品安全网络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保障,统一配置办公设备,街道食品安全监督办公室的建设和管理实行“四统一”(统一制度、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工作台账、统一档案专柜)、“四有”(有办公室、有组织机构、有举报电话、有宣传专栏)、“四上墙”(组织网络上墙、工作制度上墙、维权方式上墙、应急程序上墙)。
(三)加强协调,注重配合。各级网络和有关部门要围绕目标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基层街道域优势和部门职能优势,加强配合协调,整合监管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四)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在实施网络化监管工作期间,要利用各种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加大食品安全网络化监管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篇: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
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政„2012‟71号)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暨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会议精神,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食品安全区域监管网格化工作模式,健全执法责任制,落实奖惩和责任追究制,着力构建“无缝覆盖、职责明晰、分级管理、高效运转”的区、镇街园、村(居)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格体系,实现全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整体上台阶。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建立食品安全三级网格。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原则上划分为三级。其中:村(居)作为一级网格;镇街园所辖区域为二级网格;区行政区域管辖范围为三级网格。各级网格要相应成立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督领导小组并设立工作机构。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作为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食品安全三级网格建设及网格化监管的日常工作。
(二)层层落实食品安全网格监管职责。一级网格中,各村(居)要明确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各一名。村(居)可根据所辖区域,再次分格,定人、定岗、定责。二级网格中,各镇街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和宣传员同时兼任食品安全管理员和联络员;区农林水务、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商务、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食品安全联合执法人员担任食品安全监管员,原则上每个部门在每个镇街园明确一名食品安全监管员,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直接责任人,接受各镇街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三级网格中,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承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完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的运行机制。一级网格的工作任务主要是由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承担,其职责是:(1)熟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2)积极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3)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本村(居)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和餐饮企业的管理,收集报告食品市场动态信息;(4)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等违法行为,协助相关部门对食品违法案件调查取证;(5)传递相关部门有关食品监管的信息,了解掌握本村(居)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反映本村(居)群众、法人和其他组织对食品监管的意见和建议;(6)协助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7)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知识等培训教育;(8)协助做好维护本村(居)群众食品安全的其他工作。
二级网格的职责由镇街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承担,其职责是:(1)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出本区域具体实施意见和工作规划、规章制度。(2)依据接受委托的权限,负责辖区内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3)负责区域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日常工作。(4)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建立并不断更新、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基本信息库。(5)组织、协调开展本区域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重点时段、重要活动、节假日联合执法活动,并建立巡查、督查日志。(6)承办本镇街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协调跨部门食品安全重要事项;组织本镇街园食品安全各类会议。(7)受理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举报、投诉。(8)组织参加上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业务培训,负责对食品安全监管员、信息员的工作指导、业务培训。(9)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10)承办上级交办的食品安全事项。
三级网格的工作任务是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的,各监管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职责,并对二级、一级网格的建设、运行、规范、完善等进行指导和考评。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5月12日-6月10日)按照全市食品安全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实际,迅速召开动员大会,印发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组建班子,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6月11日-7月31日)
1、建网格。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抓总,搭建三级网格,规范制度标准,引领示范,督促指导一、二级网格建设。
2、定人员。各镇街园、相关职能部门完善相关组织架构,确定网格化监管体系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宣传员、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做到五员到位,网络成型。
3、抓培训。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培训,编印材料,分层次组织对监管员、信息员开展培训。
4、立制度。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整理汇编网格化监管人员信息、相关职责、制度、流程等,以《监管员信息员工作日志》、《网格化监管应急手册》的形式,发放到三级网格所有工作人员手中。
5、摸底数。以一级网格为基础,全面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单位摸底、登记、造册,分镇街园、分环节(行业)建立电子数据库,并逐级汇总到镇街园和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实现资源共享。
6、试运行。全面启动一级、二级和三级网格运行,组织重点检查,增加检查频次,检验运行效果,并及时补充完善,使之迅速进入常态化。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8月)
1.总结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经验。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成工作总结材料,认真总结并及时整改,经常性运用网格化监管的手段来检验和评估实际运行状况,为完善全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2.健全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长效机制。要逐步建立切合实际的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长效工作机制,重点健全日常巡查、执法力度、人员培训管理考核等方面的制度。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担任组长,区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发统局、监察局、财政局、卫生局(食药监管局)、农林水务局、环保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商务局、城管局、教体局、住建局、公安分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食药监管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和落实。各街镇园和区直有关部门要严格对照分工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同时将食品安全网格化建设及运行工作纳入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将食品安全网格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保障,统一配置办公设备,镇街园食品安全监督办公室的建设和管理实行“四统一”(统一制度、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工作台账、统一档案专柜)、“四有”(有办公室、有组织机构、有举报电话、有宣传专栏)、“四上墙”(组织网络上墙、工作制度上墙、维权方式上墙、应急程序上墙)。
(三)加强协调,注重配合。各级网格和有关部门要围绕目标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区域优势和部门职能优势,加强配合协调,整合监管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四)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在实施网格化监管工作期间,要利用各种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加大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三篇: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
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政„2012‟71号)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暨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会议精神,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食品安全区域监管网格化工作模式,健全执法责任制,落实奖惩和责任追究制,着力构建“无缝覆盖、职责明晰、分级管理、高效运转”的区、镇街园、村(居)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格体系,实现全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整体上台阶。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建立食品安全三级网格。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原则上划分为三级。其中:村(居)作为一级网格;镇街园所辖区域为二级网格;区行政区域管辖范围为三级网格。各级网格要相应成立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督领导小组并设立工作机构。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作为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食品安全三级网格建设及网格化监管的日常工作。
(二)层层落实食品安全网格监管职责。一级网格中,各村(居)要明确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各一名。村(居)可根据所辖区域,再次分格,定人、定岗、定责。二级网格
中,各镇街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和宣传员同时兼任食品安全管理员和联络员;区农林水务、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商务、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食品安全联合执法人员担任食品安全监管员,原则上每个部门在每个镇街园明确一名食品安全监管员,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直接责任人,接受各镇街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三级网格中,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承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完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的运行机制。一级网格的工作任务主要是由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承担,其职责是:(1)熟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2)积极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3)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本村(居)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和餐饮企业的管理,收集报告食品市场动态信息;(4)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等违法行为,协助相关部门对食品违法案件调查取证;(5)传递相关部门有关食品监管的信息,了解掌握本村(居)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反映本村(居)群众、法人和其他组织对食品监管的意见和建议;(6)协助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7)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知识等培训教育;(8)协助做好维护本村(居)群众食品安全的其他工作。
二级网格的职责由镇街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承担,其职责是:(1)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出本区域具体实施意见和工作规划、规章制度。(2)
依据接受委托的权限,负责辖区内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3)负责区域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日常工作。(4)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建立并不断更新、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基本信息库。(5)组织、协调开展本区域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重点时段、重要活动、节假日联合执法活动,并建立巡查、督查日志。(6)承办本镇街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协调跨部门食品安全重要事项;组织本镇街园食品安全各类会议。(7)受理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举报、投诉。(8)组织参加上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业务培训,负责对食品安全监管员、信息员的工作指导、业务培训。(9)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10)承办上级交办的食品安全事项。
三级网格的工作任务是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的,各监管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职责,并对二级、一级网格的建设、运行、规范、完善等进行指导和考评。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5月12日-6月10日)按照全市食品安全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实际,迅速召开动员大会,印发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组建班子,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6月11日-7月31日)
1、建网格。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抓总,搭建三级网格,规范制度标准,引领示范,督促指导一、二级网格建设。
2、定人员。各镇街园、相关职能部门完善相关组织架
构,确定网格化监管体系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宣传员、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做到五员到位,网络成型。
3、抓培训。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培训,编印材料,分层次组织对监管员、信息员开展培训。
4、立制度。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整理汇编网格化监管人员信息、相关职责、制度、流程等,以《监管员信息员工作日志》、《网格化监管应急手册》的形式,发放到三级网格所有工作人员手中。
5、摸底数。以一级网格为基础,全面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单位摸底、登记、造册,分镇街园、分环节(行业)建立电子数据库,并逐级汇总到镇街园和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实现资源共享。
6、试运行。全面启动一级、二级和三级网格运行,组织重点检查,增加检查频次,检验运行效果,并及时补充完善,使之迅速进入常态化。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8月)
1.总结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经验。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成工作总结材料,认真总结并及时整改,经常性运用网格化监管的手段来检验和评估实际运行状况,为完善全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2.健全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长效机制。要逐步建立切合实际的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长效工作机制,重点健全日常巡查、执法力度、人员培训管理考核等方面的制度。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领导小
组,由分管区长担任组长,区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发统局、监察局、财政局、卫生局(食药监管局)、农林水务局、环保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商务局、城管局、教体局、住建局、公安分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食药监管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和落实。各街镇园和区直有关部门要严格对照分工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同时将食品安全网格化建设及运行工作纳入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将食品安全网格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保障,统一配置办公设备,镇街园食品安全监督办公室的建设和管理实行“四统一”(统一制度、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工作台账、统一档案专柜)、“四有”(有办公室、有组织机构、有举报电话、有宣传专栏)、“四上墙”(组织网络上墙、工作制度上墙、维权方式上墙、应急程序上墙)。
(三)加强协调,注重配合。各级网格和有关部门要围绕目标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区域优势和部门职能优势,加强配合协调,整合监管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四)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在实施网格化监管工作期间,要利用各种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加大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四篇:2011街道食品安全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长青街道办事处食品安全工作具体实施
方案
为做好本街道辖区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根据食品安全相关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健全地方政府对本区域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的监管体系。坚持治理检查与振兴产业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依法检查整制,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总体目标
按定期和平时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使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行业自律显著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三、组织机构
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确保辖区居民饮食安全,特成立长青街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彭望平(常务)副组长:张学书
成 员:苏功斌 周 健 田克安 胡立凯 黄洪军 张仁国 朱可岭 夏发清 李东平庞家辉
四、重点检查任务及主要目标、措施
(一)食品生产环节
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专项检查整治行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取缔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查处企业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重点检查小企业、小作坊,解决行业内影响食品安全的普遍问题。主要目标:
1、对市场销售的“三品”进行检查,依法查处伪造、冒用使用标志等违法行为;开展“三品”质量监督抽检,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和生产企业。
2、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进货验收、加工过程控制和出厂检验等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
3、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区域性和行业性的质量安全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4、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门管理制度,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体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主要措施:
1、开展食品生产企业检查。开展食品生产企业检查,督促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落实产品检验合格出厂制度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采用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和危害分析控制点技术(HACCP)等先进食品安全制度,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2、开展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深入调研,把具有区域性集中性生产物质特点而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的食品加工区作为重点整治地区;加强巡查,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并及时发布相关查处信息;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查处取缔无证照生产加工行为。
3、全面整治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完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制度;开展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调查摸底,建立监管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动态监管,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日常监管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二)食品流通环节
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行为。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行为。重点检查售假问题突出的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和食杂店,重点检查消费者举报多的食品。主要目标:
1、索证索票和进货台帐制度进一步完善。
2、流通环节食品监测工作有效开展。
3、无照经营食品、销售伪劣食品等违法食品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主要措施:
1、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审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许可文件,未获得相关许可文件的,一律不予登记注册,严把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关。按照规定对食品经营主体及时进行特别标注,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户口和信用分类管理力度。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确保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
2、加强日常巡查,下移监管重心,严格落实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属地监管责任制,突出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点销售者,将食品市场巡查与经济户口管理、食品质量监测、食品分类监管与信用分类监管等结合起来,提高日常巡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章行为,依法查处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行为,切实规范食品销售者的经营行为。
3、完善和推进索证索票和进货台帐制度。进一步完善索证索票制度的具体要求和进货台帐制度的具体内容,加强分类指导,提高“两项制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适合不同经营主体和经营场所的电子台帐、纸质台收和票据粘贴台帐,进一步扩大“两项制度”的覆盖面。
4、加强流通环节食品监测。针对流通环节特点和消费者申诉、举报的情况,科学确定食品监测的范围、品种、项目和方式,及时进行消费警示和提示,加大对不合格食品退市的跟踪监管力度。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规范快速检测工作程序,建设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信息平台,加强快速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和综合利用,充分利用监测结果开展市场规范和执法检查工作。
(三)餐饮消费和农村群宴环节
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重点检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管检查力度。主要目标:
1、餐饮单位全面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
2、餐饮单位全面实施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索证索票制度。
3、餐饮单位全面达到《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4、有效防范学校食堂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主要措施:
1、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加强日常监管,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
2、规范餐饮业原料采购索证管理。重点检查学校食堂、工厂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及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售食品等行为。
3、开展餐饮单位餐具消毒的集中整治。对餐饮单位的餐饮具和餐具集中消毒单位配送的餐饮具的消毒情况进行抽样检查。
4、开展熟食卤味、冷菜、盒饭等高风险食品的专项监督检查。
5、严格消费环节肉品进行索证索票和检查验收制度,采取切实措施确保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只使用定点屠宰厂(场)的猪(牛、羊)肉和经检疫检验合格的禽肉产品。
(四)畜禽屠宰
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加大对定点屠宰厂(场)的力度。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害猪(牛、羊)肉和注水猪肉等的行为,规范活禽屠宰,严防未经检疫(验)或检疫(验)不合格畜禽产品流入市场。主要目标:
1、确保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出厂(场)肉品质量100%合格。
2、对私屠滥宰、定点屠宰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率达100%。
3、加大举报管理力度,确保举报查处率达100%。主要措施:
1、打击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大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其他管理薄弱环节的整治力度,严防未经检疫(验)或检疫(验)不合格畜禽产品流入市场。
2、全面清理和检查定点屠宰企业,重点清理达不到条件、不符合规定(规划)的屠宰厂(场、点),加强屠宰企业资源整合和改造升级,规范屠宰企业管理,从根本上提高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经营水平。有条件的地区,要规范活禽屠宰。
3、加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监管,严格执行进厂(场)检查验收制度、肉品销售台帐管理制度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制度。严厉打击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病死猪、出售病害猪肉的违法行为。
(五)保健食品
打击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行为。查处违规生产经营保健食品和伪造、冒用保健食品标签标识的行为。严查以公益讲座、免费体检、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整治宣传普通食品功能疗效、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功能的行为。主要目标:
1、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从源头上杜绝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的行为。
2、进一步遏制保健食品的违法标识和过度宣传行为。主要措施:
1、配合省、市局推进保健食品GMP工作,从源头上杜绝违法添加药物的行为。
2、加强对重点保健食品的抽验,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开展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和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工作。
4、加强对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形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行为的监管工作。
5、整治宣传普通食品功能疗效、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功能的行为。
五、整体措施
(一)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把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责任延伸到生产经营第一线,落实到生产经营过程的具体环节。企业要确保生产经营的食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原料查验、索证索票和全过程追溯制度;提高检验检测能力,落实食品检验合格出厂制度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在现有监管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协调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分段监管中的空隙和漏洞。从制定规则、监督实施、绩效评价、责任追究四方面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丰富综合监督内容,创新综合监督手段和方式,完善综合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抽查手段,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追踪溯源、排查举报线索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三)加强食品行业自律。加快建立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完善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
(四)加强经费保障和使用监督。各社区、相关企业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整治经费的投入,并加强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整治专项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社区、辖区相关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把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列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相关单位协调配合、齐抓共管、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
(二)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建立协调有序、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街道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强社会监督,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各社区、辖区相关单位要大力宣传食品安全常识和法律知识,切实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四)认真开展督查,确保整顿效果。要根据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开展检查和评估,对整顿工作扎实、效果显著的单位和部门给予鼓励,对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部门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长青街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 2012年3月
第五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福清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福清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年10月11日)
食安办: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政府对食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工作部署,福清市质监局党组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今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372人次,检查企业106家次,发出整改意见书76份,出动抽样人员242人(次),监抽样品385批次,监督不合格后处理案件8起,其中立案6起,罚没款9.641万元,责令整改2起,后处理率达100%。总结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树立守法意识。
组织辖区内的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和五类食品加工单位召开《食品安全法》宣贯会,向各单位分发食品安全宣传材料,把《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福建省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宣传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强化食品企业负责人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
二、加大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获证企业监管力度
我市现有食品加工企业取证101家,其中有效97家,停产4家,食品包材取证16家。但我局的食品监管人员仅2名,日常要应对上级质量认证处、标准化处、计量处、代码办等各项业务工作检查考核,还要高度紧张监管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少与监督面广、任务重、业务知识要求高、监管程序要求严等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福清局党组高度重视这一事实,率先成立食品科,选派3名优秀骨干人员,专人专事负责监管食品安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我 1
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实施常态化监管。一是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实行日常巡查检查按片区、定人员、定企业,确保每个企业一年至少2次以上的巡查检查,对重点企业、高风险企业,增加巡查检查频次,及时发现并消除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完善现场监督检查记录档案,及时更新食品生产企业电子监管系统的食品安全系统监管数据,实现与省、市局信息共享。二是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数据库管理,督促企业进行添加剂使用报备,做好添加剂使用登记,对报备情况进行现场核实、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使用情况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指定专人定期查验数据库,及时实现系统数据导入,确保数据信息准确。三是针对我市主要加工食品种类,市质计所实验室开展大米、植物油、面制品、肉制品等出厂检验、比对检验等委托检验业务,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适时掌握食品安全状况。
2、同省市局部署的专项整治相结合。今年来我局积极落实省市局的专项整治工作,先后开展食品添加剂、乳制品、塑化剂、黄酒等专项整治,特别对我市食用油、调味品、糕点、饮料、桶装水等质量风险等级高的或消费者关注度高以及节日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无证或超范围生产,是否使用非食用原料或回收食品进行加工;企业是否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企业是否建立并落实进货查验、出厂检验、问题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相关产品及食品添加剂进行抽样送法定检测部门检测。
3、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一是督促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满足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控制要求的管理制度,并结合《福建省加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的贯彻落实,确立了10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示范企业,通过示范企业的模式带动实现整体推进,督促、指导企业落实原辅材料采购、进货查验、仓储管理、添加剂使用、生产投料、出厂检验、产品销售、不合格品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管理要求,建立完善可追溯记录档案。对基础条件差、人员
少、管理不规范的中小型企业指定专人进行指导,督促企业及时改进。二是实行企业关键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目前已参加食品企业质量负责人、品管人员、检验人员以及添加剂配料员考试人员达210人,其中通过考试173人,考试通过率为82.4%。三是强化企业质量安全状况等级评定。按照省质监局《获证企业质量安全状况等级评定办法》,今年完成全市101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的质量安全状况等级检查评定,截止目前已评定A级22家,B级76家,C级3家,并建立健全动态监管档案。
三、开展对小五类食品加工经营单位的监管
为了进一步落实福清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福清市质监局加强辖区内五类经营单位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一是组织各镇街食品安全协管员,对全市五类经营单位逐家进行现场审核,重点检查经营单位“后厂”的生产必备条件、记录台账、生产过程控制、生产加工人员健康证等。根据摸底排查,我市五类经营单位有61家,不符合前店后厂设置要求的有27家,符合要求的有34家。在这34家中,有10家可直接发放开业审查说明,另外24家需经过整改才能取证。二是组织召开五类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辖区内50余家的五类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到会参加。此次会议解读了大家普遍关心的申请开业审查的条件要求,总结通报了福清市小五类摸底排查工作中各经营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各经营单位应做到前店后厂的有效隔离,完善采购材料的索票索证制度,坚决杜绝使用地沟油、无QS标识的食品原辅料及添加剂等。三是组织食品科和市质量计量检测所食品检测室相关人员联合对辖区内五类食品经营单位进行全面巡查监抽,并对五类食品经营单位实行指导帮扶,为经营者取得开业审查说明创造条件。
四、加大重要行政案件查办情况1、3月14日,接群众举报称福清市宏路街道金印村水库旁的废
弃的养猪场在用死猪肉加工腊肠。福清质监局迅速组织执法人员会同食安办、经贸局、农业局、工商局、宏路街道等部门一同前往该加工场。到达现场时,该加工场的两个工人正在给一只死猪过磅,加工猪肉的房间里污水横流,地板上随地堆放着猪肉、猪皮等。执法人员打开冷库,里面堆放着大量的未切割的死猪及猪肉等,现场对死猪肉进行抽样送检,确认为病死猪肉,但并未发现加工好的成品,经过磅病死猪肉5.96吨。因为案情重大,执法人员立即将案件移交公安部门立案查处,同时会同农业局、宏路街道办事处将查获的死猪肉进行无害化深埋处理,此案公安部门对违法经营者刑拘3人。
2、严管PET饮用水桶使用企业。一是动员召集辖区内13家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和品管人员会议,传达省局《关于立即对聚碳酸酯饮用水罐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实施监督检查的通知》,要求企业积极开展自查,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二是对13家桶装饮用水PC桶使用情况建立完备详细的质量档案,逐一督促更换到位。三是依法严查,组织执法人员32人(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面检查PC桶使用情况,检查中发现已有4家产量较大的企业全部换用PC桶,1家企业停止生产,其他8家还不同程度使用PET桶。对此,执法人员现场责令立即停止使用,并依法立案8起罚款4.8万元。
五、当前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
1、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逐年增加,但我局食品科(新成立)人员只有3人监管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日常高度紧张,人员少与监督面广、任务重、业务知识要求高、监管程序要求严等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已增加食品监管人员,但新进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有一定的时间,食品监管形势日益严峻和复杂,短时间内监管力量依然薄弱。
2、食品检验室检验设备不足。近年来,我局不断加大食品实验室资金投入,购买了液相、气相等设备,但目前开展的项目还只停留在常规水平,食品添加剂及农药残留等项目还没有能力检测,更谈不上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监测,急需购置一批专业检测设备,便于更有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在第一时间掌握我市食品企业的质量动态,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小作坊、小五类监管目前还处在“模糊地带”。自《食安法》实施后,取消卫生许可作为办照前置条件,现基本上属无证无照状态,按照省食安委的有关文件要求,小作坊、小五类办证需有工商部门先核准名称,质监部门现场审核通过,出具开业审查证明后工商发照的程序,至今我市只有9家企业到我局递交申请,且大部分现场条件根本无法达到省局的规定要求;对于不符合前店后厂条件的现做现卖(未有效隔离)的五类经营单位,工商部门也未按照福州市[2009]434号会议纪要的要求直接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而是全部推给质监部门。按目前质监部门的监管人员配备以及小作坊、小五类的分布情况,建议归辖区管理。
4、小作坊的管理办法目前还未出台,现在也有不少小作坊到我局来咨询发证的问题,我们还无法答复和处理。
食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也是生命和健康的基础,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福清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促进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实现福清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福清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