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思考(5篇)

时间:2019-05-14 03:4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思考》。

第一篇: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思考

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思考

2006年省局组织的食品调研报告评比中获二等奖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提要本

文从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矛盾出发,分析产生原因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关键控制点,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四条思考性建议。

按照___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安排,我局对全市食品安全和监管现状进行了调研。在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理清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三者的关系对开拓监管思路,促进产业发展和保障人民饮食安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内在联系

本文所称食品监管是指行政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监督和检查,对应政府层面;食品产业是指食品的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对应经济层面;食品安全是指公众消费食品没有危害,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对应消费层面。监管层通过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达到消费安全的目的,同时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流向和规模;食品产业的规范化程度等决定着食品安全,而食品安全反作用于食品监管的方式、方法和程度。三者间相互约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食品监管与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是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关系。食品监管是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提升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监管层对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拥有监督权和检查权。食品监管在宏观上规范食品产业发展行为,督促其符合行政标准要求,保证产业的合法性和正规性;在微观上监管消费安全,保证人民群众饮食消费的多样性和健康性。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同时也作用于食品监管,为监管层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行政决策预见性、选择性和主观性特点服务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机制。食品产业规范化发展和食品安全保障度提高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后,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行调控。食品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安全度高,则政府监管成分少;食品经济发展水平低,消费安全度低,则政府监管成分多,形成食品监管与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之间动态平衡的经济监管规律。

(二)食品产业与食品安全是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关系。食品产业发展的目的是食品消费,食品产业规范化和现代化将保证食品质量,食品质量决定食品消费安全。因此,规范的食品产业行为将保证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提高又刺激食品产业向更能满足食品消费的层次发展。食品产业与食品安全的和谐,最终形成食品产业与食品安全的良性循环。

二、目前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三者中主要存在食品监管体制不明确性,食品产业发展不先进性,食品安全状况不稳定性的矛盾。

(一)食品监管体制不明确性

现行食品监管职能的重复在国发〔2004〕23号文件中,并没有得到实际解决或解决效果不理想。国发〔2004〕23号文件仅从宏观上划分了食品监管职能,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文件中提到的“几项重要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导致现在依然是“群雄逐鹿”的监管模式。

食品监管体制的多头性,产生了“监管博弈”,出现群监群管、监而不管、不监而管、不监不管等现象。没有达到监管层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解决社会矛盾的目的。因而产生监管模式与产业发展、安全保障间的不相适应。

食品监管体制上的不明确性导致监管矛盾,制约食品产业发展和影响食品消费安全。

(二)食品产业发展不先进性

据调查,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约6200余家,其中大规模生产经营企业约20家,中等规模企业约180家,其余为小作坊、小食品店和小餐饮店。“三小”门店占到96.8,这其中还不包括无证无照的生产经营户。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行为在城郊结合部,尤其是在农村较为突出,占到62.5。我市大中型生产经营企业主要以规模为主,缺乏产品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经济中抵抗风险能力较差。

现代食品产业的重点是生产行为,但在生产中主要存在:食品标准不统一或缺失,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量高,加工食品中使用劣质原料,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化学添加物等问题,对如何走上科技含量高,工艺水平强,生产环境优,安全系数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产业化道路提出了严峻条挑战。同时,生产经营者素质低,自律性差,在遇到政府监管部门出现监管漏洞或管理松弛时就会造假、售假,做出违法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存在的大量小作坊、小食品店和小餐饮店是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的主要生产地和倾销地。

食品产业发展的不先进性加重了食品监管负担,影响食品消费安全

(三)食品安全现状不稳定性

主要表症为,消费者实际消费能力低于理论消费能力。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能力购买相对安全食品的消费者仅占总消费群体的20。在购买食品时,城镇消费者多考虑食品质量,农村和边远山区消费者多考虑食品价格。生产经营企业在经过各种标准认证后,会把生产运行费用增加到产品成本中(是否真的增加了

产品成本,还需要进一步论证,这里按企业通常做法理解),形成生产经营合格食品与消费者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市场的需求导致不合格和不完全合格食品的大量存在。不合格食品对消费者的危害或潜在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技术上的先进性与经济上的可行性的统一才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食品安全现状的不稳定性也增加食品监管负担,阻碍食品产业发展。

三、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协调思考

在逐渐规范的市场经济中,如何保持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动态平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初步探讨三者内在关系和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思考性建议。

(一)加强食品监管综合领导能力。在现行体制下,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代表政府管理食品安全工作,因此要加强食安委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职能,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配合到位,形成监管合力。着重构建六项工作机制:一是以食安委及食安委办为平台的领导协调机制;二是以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载体的综合监管机制;三是以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为保证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四是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遵纪守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信用机制;五是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为依据的应急处理机制;六是以专项督查和重大节日检查为手段的联合执法机制。通过以上六项机制的建立,强化食安委行政效能,保证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有效运行。

(二)加大对食品安全的评价力度。一是国家加大对各省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力度,省政府加大对各地市政府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力度,市政府加大对各县政府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力度。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委托食品检验检测中介机构对各省市食品进行抽检,评价该地区食品实际安全情况。形成一层评价一层,层层落实责任,由上而下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的政府食品安全行政效能综合评价机制。

(三)政府调控产业发展导向。采取“扶头托腹去尾”的方式,具体是扶持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促使企业发展自主创新技术,创建名优品牌,增强对市场的主导权;鼓励中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经营行为能力,努力向大型企业方向发展;整合家庭小作坊、小食品店,这些小店往往生产经营的食品工艺简单、成分单一,但人民群众依据生活习惯会经常性消费,如豆腐、馒头等,简单的打击整治将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建议以聚集地划分,尽量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特色产业生产区域和特色产业经营网点,对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作用。

(四)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重在持之以恒,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这里主要谈两方面,一是对潜在消费群体的宣传教育。我市武乡分局在全县中小学开设食品药品安全教育课程和大连市编制并免费发放《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消费指导手册》,这两种方式都是很好的宣传模式,值得借鉴。二是结合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开展“食品安全万里行”、“食品安全宣传月”等宣传活动,深入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使人民群众增强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和学会最基本消费食品优劣的鉴别方法。

第二篇: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思考

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思考

2006年省局组织的食品调研报告评比中获二等奖

提 要 本文从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矛盾出发,分析产生原因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关键控制点,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四条思考性建议。

按照___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安排,我局对全市食品安全和监管现状进行了调研。在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理清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三者的关系对开拓监管思路,促进产业发展和保障人民饮食安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内在联系

本文所称食品监管是指行政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监督和检查,对应政府层面;食品产业是指食品的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对应经济层面;食品安全是指公众消费食品没有危害,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对应消费层面。监管层通过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达到消费安全的目的,同时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流向和规模;食品产业的规范化程度。

或解决效果不理想。国发〔2004〕23号文件仅从宏观上划分了食品监管职能,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文件中提到的“几项重要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导致现在依然是“群雄逐鹿”的监管模式。

食品监管体制的多头性,产生了“监管博弈”,出现群监群管、监而不管、不监而管、不监不管等现象。没有达到监管层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解决社会矛盾的目的。因而产生监管模式与产业发展、安全保障间的不相适应。

食品监管体制上的不明确性导致监管矛盾,制约食品产业发展和影响食品消费安全。

(二)食品产业发展不先进性

据调查,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约6200余家,其中大规模生产经营企业约20家,中等规模企业约180家,其余为小作坊、小食品店和小餐饮店。“三小”门店占到96.8%,这其中还不包括无证无照的生产经营户。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行为在城郊结合部,尤其是在农村较为突出,占到62.5%。我市大中型生产经营企业主要以规模为主,缺乏产品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经济中抵抗风险能力较差。

现代食品产业的重点是生产行为,但在生产中主要存在:食品标准不统一或缺失,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量高,加工食品中使用劣质原料,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化学添加物等问题,对如何走上科技含量高,工艺水平强,生产环境优,安全系数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产业化道路提出了严峻条挑战。同时,生产经营者素质低,自律性差,在遇到政府监管部门出现监管漏洞或管理松弛时就会造假、售假,做出违法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存在的大量小作坊、小食品店和小餐饮店是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的主要生产地和倾销地。

食品产业发展的不先进性加重了食品监管负担,影响食品消费安全。

(三)食品安全现状不稳定性

主要表症为,消费者实际消费能力低于理论消费能力。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能力购买相对安全食品的消费者仅占总消费群体的20%。在购买食品时,城镇消费者多考虑食品质量,农村和边远山区消费者多考虑食品价格。生产经营企业在经过各种标准认证后,会把生产运行费用增加到产品成本中(是否真的增加了产品成本,还需要进一步论证,这里按企业通常做法理解),形成生产经营合格食品与消费者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市场的需求导致不合格和不完全合格食品的大量存在。不合格食品对消费者的危害或潜在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技术上的先进性与经济上的可行性的统一才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食品安全现状的不稳定性也增加食品监管负担,阻碍食品产业发展。

三、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协调思考

在逐渐规范的市场经济中,如何保持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动态平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初步探讨三者内在关系和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思考性建议。

(一)加强食品监管综合领导能力。在现行体制下,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代表政府管理食品安全工作,因此要加强食安委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职能,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配合到位,形成监管合力。

第三篇:食品监管

干洲工商分局食品监管问题研究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工作大局。但是,在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凸显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监管体系中存在弊端。就我工商分局而言,尽管食品生产企业较少,也未出现过食品安全事故,但通过调研和日常巡查,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食品经营状况

目前,干洲管辖的区域内有两个镇和两个场,分别是干洲镇、澡下镇、农牧渔种场、干垦分场。其中干洲镇面积为172.5平方公里,人口有33824人,有19个行政村,食品经营户76户;澡下镇面积150.8平方公里,有9个行政村,人口有12000人,食品经营户19户;农牧渔种场有四个分场,总面积20平方公里,有4个行政村,人口有1523人,食品经营户7户;干垦分场面积25平方公里,有4个行政村,人口2200人,食品经营户9户。其中农村及边远地区食品经营户49户,前店后厂经营户9户。

二:目前食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及边远地区消费者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在购买食品时,缺乏查看所购食品的生产日期、合格证的意识。一些食品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偏低。虽然工商部门不断颁布各种法律法规,但得不到彻底执行。不少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既使签定了承诺书,在利润的驱动下,依然说一套做一套,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二)食品安全在工商、质监、卫生等多部门的监管之下,且食品经营主体点多面广,难以有效的实施监管。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出现了前店后厂的食品生产经营户,这部分食品经营户规模

小、投资少,经营场所和生活区没有明确区分。尤其小作坊生产的产品,占有一定市场,因为小作坊规模小、设备简陋,成本较低,所以价格低廉,而且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大多数小作坊在日常监管和巡查时,赶紧搞卫生,记台帐,偶尔抽查时就会发现,卫生条件不好、台帐记不全、要求的索证索票等都不完善等现象。针对小作坊而言,明确是属质监部门监管,但工商也分管一部分,职责不明确,像这类个体工商户由于申请不到《卫生许可证》而导致营业执照过期无效的现象很多,针对前店后厂的现象我分局都已做好市场巡查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三)基层监管部门的检测设备相对落后,效率比较低下,很难随机实施检测。在日常监管中,监管人员仅凭肉眼对外观和标识进行检查。检测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对化验知识一知半解,只按操作方法机械操作,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都给检测水平的提高带来很大困难,对产品质量提高造成无形隐患。

三:加强食品监管的对策

一是要大力宣传好的典型,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工作氛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履行好职能范围内责任。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各经营网点签定质量承诺书,教育各经营网点诚实守信经营,强化责任意识,把好食品质量关。三是指导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台帐,做到采购源头可查,销售流向可查。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的安全可靠。四是小作坊、食品摊贩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而且具有季节性、流动性等特点,单凭工商部门监管很难面面俱到,仅靠法律、行政等手段监管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小作坊、食品摊贩业主的自律意识与觉悟,注重小作坊、食品摊贩的质量引导和培训。

四:建立食品台帐制度。对辖区内的所有食品经营户,我分局都分发了相关台帐,以明确食品来源及流向,对购销货食品进行分项、分类登记台帐,及时发现和处理进销中出现的食品质量问题。五是做好农村及边远地区食品经营户的日常巡查工作,鉴于分局人员和执法车辆的实际情况建议一季度巡查一次。

干洲工商分局

二0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第四篇: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

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人数已跃居世界第一。网络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国人的消费观也发生了改变,“网购”这个词已走进我们的生活,现在通过网络平台即使你足不出户都能买到各式各样你日常需要的商品,其中近年来较受网民欢迎和青睐的是“网购食品”。可由于立法的空白,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不可靠性,导致目前网购食品安全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如何加强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也就成为我们工商部门不能回避的责任,也是现在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尽管网络食品交易问题多、隐患多,但对于这种新兴的食品交易模式,我们不能一下子完全否定它,而应积极地去规范和引导,促进网络食品交易良性发展。鉴于目前网络食品交易安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真空”,本着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原则,工商部门理应积极参与监管,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

(一)、明确网络食品安全违法处罚依据以及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监管分工

由于《食品安全法》没有明确的网络食品交易监管的相关规定及行政部门的监管分工,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建议由地方政府

出面,建立一个网络食品监管平台,工商部门与各行政部门共同协调好监管分工与配合,以工商执法人员适用的法律法规为主体,以其他部门的技术力量为依托,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完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加强对网络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

教育消费者在谨慎进行网购食品的同时,还需掌握一些网购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工商部门应当利用“12315”消费举报平台和消费维权联络点做好有关网购食品安全方面的消费提示和宣传工作,建议消费者到具有经营资格、信誉好的商场或连锁店购买自己熟悉或大家熟知的品牌,留意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是否标有食品安全认证“QS”标记、绿色食品认证标识,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

(三)、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监管

网络食品交易都是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完成交易的,加强对其平台的监管能有效杜绝网购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明确网络食品销售平台及食品销售信息发布论坛为第一责任人,建议其网络平台禁止卖家通过网络向消费者出售自制、未经许可的食品,积极引导行业自律。

(四)、加强网络食品经营户实名制管理

由于网络食品经营户都无固定经营场所,监管起来相对困难,因此要求规范网络食品经营户实名制是最好的监管方式之一。

(五)、建立网络食品经营户信用评级制度

依托第三方支付平台,对网络食品经营户建立网络食品经营户信用评级制度,动员网民参与网络食品经营户信用评级。对于信用级别低、信誉度差的商户进行技术屏蔽。

网络食品交易安全监管,是我们工商部门面临的新课题,工商部门要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不断总结出好的监管办法,我们工商部门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对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调研和思考

文章标题:对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调研和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的普遍关注,各级各部门都把食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件大事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近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我市已经初步构建立起了食品安全体系、监管体系、标准

体系和检测体系,从田间到餐桌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消费提供了保障。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多、小、散、乱、差的食品生产企业还依旧存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的一些设备落后、厂房简陋、技术水平差、人员素质底的小作坊式生产企业还随处可见。近日我们对广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查,全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161家,其中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肉制品、罐头食品、乳制品、饮料、冷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膨化食品、速冻面米食品、调味品等15类企业925家;糖果制品、茶叶、酒类等13类企业12家;其他食品企业224家。1161家企业中,具备生产条件的有140家,占总企业数的12,不具备生产条件的1021家,占总企业数的88。有出厂检验能力的85家,占总企业数的7,无出厂检验能力的1076家,占总企业数的9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不具备生产条件或不具备检验能力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还普遍存在。如何规范这些企业的生产行为,提高食品质量,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认为,要解决目前作坊式食品安全生产现状,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以企业规范企业,以大带小

广安市岳池曲酒厂是四川省名牌企业,也是广安市酒类行业的龙头企业。今年,该酒厂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与广安市的其他部分小酒厂签定了“双赢”的合作协议。协议明确这些小酒厂定点为其提供原酒,但其使用的原料必须经岳池曲酒厂检验把关,并严格按照岳池曲酒厂提供的工艺流程组织生产,产品经岳池曲酒厂检验把关后收购使用。这种经营模式,一方面减轻了岳池曲酒厂的资金投入压力,借鸡生蛋。另一方面解决了小酒厂的生存压力,有效提高了小酒厂的产品质量。从管理角度讲,龙头企业在无意识之中规范了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更有利于行政部门的高效监管。这是一种纯商业行为,但这种模式值得管理部门借鉴和推广。政府管理部门在对其他行业监管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实力雄厚、技术可靠的企业为龙头,整合零散资源,既为大企业锦上添花,又为小企业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一举多得。

二、以制度控制过程,提高门槛

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该制度包括3项具体制度: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从生产条件上保证企业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二是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行强制检验制度,主要采取自检或委检的方式进行。三是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没有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的施行,为作坊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明确了发展的目标,也为政府管理部门实施监管职责提供了一个标准。然而,我们在市场调查中发现,能够达到市场准人条件的企业屈指可数。“一刀切”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对达不到准人要求的企业,要循序渐进,采取“三个一批”进行处理,即“淘汰一批、整合一批、强化一批”。“淘汰一批”就是对基本没有生产能力、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产品基本属假冒伪劣的地下加工作坊坚决予以取缔,不留后路。“整合一批”就是对有一定生产技术和设备、但离准入条件尚远的数家同类生产作坊共同出资,资源共用,建立联合生产企业,达到准入要求。“强化一批”就是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但尚有部分环节或设备不符合准入要求的企业,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

三、以检查敦促效果,把好厂门

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企业自律是基础,行政监管是关键。特别对于作坊式食品生产企业,行政部门的有效监管对提高食品质量显得犹为重要。目前,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方式主要是通过检查、监督检验、委托检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作坊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检查检验,应作到五个到位:一是检查覆盖面到位。由于这些作坊式生产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乡镇,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对检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放松了对其的监管,形成监管真空,就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二是检查过程要到位。在检查过程中,要留意生产加工的每一道环节,用火眼金睛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出改正,而不要走马观花图过场。三是整改到位。对发现的问题和检验出不合格的产品,要提出整改措施和时限,并跟踪整改效果,作到不整改到位决不放过。要消除侥幸心理,认为数量少或影响面窄而放任不管,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产品投放市场带来的破坏力和影响力,造成了人们觉得食品安全形式严

峻的认识。

四、以责任提高意识,强化管理

食品企业监管是否到位,关键在监管人的责任是否落实。要建立食品质量监管“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职责、定责任”的责任机制,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责任,作到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具体到一区一街、一乡一村均有明确的监管责任人。在人力不够充沛的地方,可以推行协

管员制度,通过一定的培训,成为政府食品质量监管部门的眼睛,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基层的食品生产动态。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工作实践中寻找规律、总结经验,才能有效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消费提供可靠保障。

《对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调研和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调研和思考。

下载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监管工作总结

    质监绿园分局食品监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长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绿园分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精神为统领,认真履行部门监管职责,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

    食品监管先进经验

    市食监所组织市民巡访食品生产企业 进一步推广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发布时间:2009-09-23 浏览次数: 10 字体:【大 中 小】 9月16日,市食监所联合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和徐汇区湖南街道......

    食品监管(推荐五篇)

    聚焦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业在经历了2008年的牛奶之觞后,度过了较为平静的一年,但年终岁尾的“问题奶粉”又死灰复燃,可口可乐“雪碧含汞”,“主食转基因”安全问题引起全民激辩,春......

    食品监管工作方案

    食品监管工作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

    食品监管月报

    附件2:填表说明: 1、每月10日前报上月工作情况;2、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按《食品安全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会常委会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中,明确属于质监部门监管范围......

    食品监管工作总结

    2011年XX市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在省局和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市质监局认真履行食品生产监管工作职责,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以服务企业为抓手,强化......

    食品监管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完善监管机制我局按照都江堰市食安办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应急预案和工作计划,成立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