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

时间:2019-05-14 03:0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

第一篇: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

一、当前的现状

1、综合预算还没有真正实现。虽然在199x年我县就开始进行综合财政改革,但没有将预算内、外资金等所有收支编入了预算,预算外收入并没有形成政府的统筹财力。基于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有资金”的习惯理念,预外资金虽然进入了财政专户管理,只是对部分单位的预外资金进行一定比例的政府统筹,绝大部分预外资金最终还是返还给单位,学校等单位的预外资金还是分毫不差地返给单位。

2、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了财政支出的管理。但是,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还有,公用经费、项目支出运用“零基预算”分配模式难度较大。特别是农业、教育、科技及卫生等项支出,由于上级提出了年度增长幅度或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法定要求,实质上就是“基数加增长”,与“零基预算”有矛盾。

二、对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改革实施的总体设想

1、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在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对部门单位的行政事业费和其他预算外资金收入不仅要统管,而且要做到统筹,按照统一的标准,根据部门履行职责需要核定部门预算,切实做到收支脱钩管理,逐步改变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有资金的错误认识,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到政府宏观调控范围之内。

2、逐步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根据财力可能和事业发展情况,合理划分部门单位的类档,既满足部门单位工作需要,又不浪费财政资源。开展调查、分析、测算和论证,对部门实际开支水平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对比,研究特殊部门的特殊支出需求,逐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为实行真正的“零基预算”提供依据。

三、实施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改革的大体安排

由于部门预算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这方面又没有经验,为了稳妥的推进这两项改革,我们准备在时间安排上,200x年先选择有代表性的4-6个单位进行试点,然后再全面辅开。

(一)建立预算编制工作机制,增强预算编制合力。

2、实行“内外有别、两步到位”的预算分配办法,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预算编制主体上,局外以“主管部门”为主体,履行好对所属单位统一平衡、汇总责任,把好初审关;内以“业务股室”为主体,把好分管单位上报预算审核关口。在预算安排上,采取“内外有别、两步到位”的灵活办法,即财政内部由预算股根据预算内、外综合财力情况算大账,财政对外由各业务股室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算细账;在内部资金分配上“分两步走”,先确定下达初始额(基本支出及常规性项目支出),再根据财力确定法定支出增量及必保的专项支出项目,分两次切块。除必保支出项目外,业务股室根据分管部门特点和收支实际,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统筹安排支出,有效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构建预算内外资金运筹机制,深化综合预算改革

2、用部门预算的方法核定单位支出盘子,用财力包干的办法强化管理。现在单位类型复杂,财政负担很重。如何合理界定县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补助范围、方式,是编制好县级部门预算首要解决的问题。从这几年的财政改革实践看,我们应按照综合预算的要求,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出发,对单位经费补助方式进行了不断改进。(1)对部分有条件的单位,试行财政补助“零增长”或“负增长”,逐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2)对预外收入资金较多的部门试行“细化算账、包干补助、节约留用、超支不补”的办法;对一般事业单位,实行“按要素核定收支,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补助方式。(3)对自行组织收入较多、经费自给能力较强的事业单位,在核定单位收支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财政补助总额包干”,减人不减资,增人不增资,优化分配结构。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办事”,推动“事业”变“产业”。通过改革,节减财政开支,调动主管部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发展。

(三)构建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基本支出管理

1、构建了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在对预算单位人员、资产、收支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预算、决算、审计监督、人事部门等不同资料来源的基础信息库,并初步实现动态管理,为规范人员支出,维护基本支出预算的真实准确提供了有效保障。

2、建立分类分档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按照力求统一规范、公平合理的原则,根据单位特点和预算管理形式,分别采取定额法、定额控制法和非定额法测算其基本支出。对纳入定额法的的行政单位实行综合定额,实行“人员支出按实际、公用支出按定额、项目支出按可能”的预算安排方式;事业单位制定了基本支出开支审核标准,实行财政补助定额。对行政事业单位划类分档,分别确定标准定额。为统一规范单位支出标准,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均衡单位供给水平,合理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奠定了基础。

3、适当增加部门机动经费。考虑到受预算编制时间提前等影响,各部门难以准确预计所有的收支增减因素,为确保预算顺利执行,允许各主管部门在部门预算中预留部分不可预见经费,规模控制在本部门日常公用支出5%以内,主要用于单位不可预见开支。但这部分资金原则上由主管部门在下半年动用,开支项目报财政局备案。

第二篇: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

一、当前的现状

1、综合预算还没有真正实现。虽然在199x年我县就开始进行综合财政改革,但没有将预算内、外资金等所有收支编入了预算,预算外收入并没有形成政府的统筹财力。基于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有资金”的习惯理念,预外资金虽然进入了财政专户管理,只是对部分单位的预外资金进行一定比例的政府统筹,绝大部分预外资金最终还是返还给单位,学校等单位的预外资金还是分毫不差地返给单位。

2、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了财政支出的管理。但是,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还有,公用经费、项目支出运用“零基预算”分配模式难度较大。特别是农业、教育、科技及卫生等项支出,由于上级提出了增长幅度或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法定要求,实质上就是“基数加增长”,与“零基预算”有矛盾。

3、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难。(1)项目支出预算数额大、可行性研究时间紧,难以保证其科学性。(2)项目支出管理具有较大的弹性和伸缩性,为部门提供了一个与财政讨价还价的余地。(3)项目支出要求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及部门工作等重点工作来编制,具有前瞻性,但是长期以来只是在既定的收支之间安排资金,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工作,没有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经济预测结合起来。(4)编制下的预算时,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及部门工作计划尚未出台,许多专项支出难以细化准确,导致执行中追加追减的情况经常发生。

二、对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改革实施的总体设想

1、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在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对部门单位的行政事业费和其他预算外资金收入不仅要统管,而且要做到统筹,按照统一的标准,根据部门履行职责需要核定部门预算,切实做到收支脱钩管理,逐步改变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有资金的错误认识,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到政府宏观调控范围之内。

2、逐步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根据财力可能和事业发展情况,合理划分部门单位的类档,既满足部门单位工作需要,又不浪费财政资源。开展调查、分析、测算和论证,对部门实际开支水平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对比,研究特殊部门的特殊支出需求,逐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为实行真正的“零基预算”提供依据。

3、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1)及早开展项目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建立项目数据库评审制度。由于部门预算编制时间相对较紧,一些项目又具有专业性,需要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才能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因此,必须建立项目数据库专家评审制度。(2)部门报送的项目支出预算要附有可研性报告。今后编制部门项目预算支出时,做好可研性报告,需要说明要干哪些事,怎样干,能够取得什么效果以及项目资金预算等,都要在可研性报告中详细说明。(3)部门报送的项目支出预算,要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紧密配合,否则财政不予安排,以改变部门、单位套取财政资金、把难题推向政府的问题。(4)要建立预算追加审查制度,以强化预算约束力,切实减少预算追加。

三、实施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改革的大体安排

由于部门预算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这方面又没有经验,为了稳妥的推进这两项改革,我们准备在时间安排上,200x年先选择有代表性的4-6个单位进行试点,然后再全面辅开。

(一)建立预算编制工作机制,增强预算编制合力。

1、建立链条式管理机制,理顺各环节工作关系。初步建立了一个以部门为依托,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评价一脉贯通、相互促进、层次分明的“链条式”预算管理机制。在试点的时间安排上,今年10月前制定改革试点方案,设计规划实施步骤并统一部署,11月份对单位的收支和成本费用情况进行摸底,并完成“一上”,12月底基本确定预算盘子,明年1月份按规定程序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明年2、3月份报县人大审议通过后批复执行。工作实施中,预算股和有关股室、单位共同协作,密切配合,推进部门预算和财政综合预算改革顺利进行。

2、实行“内外有别、两步到位”的预算分配办法,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预算编制主体上,局外以“主管部门”为主体,履行好对所属单位统一平衡、汇总责任,把好初审关;内以“业务股室”为主体,把好分管单位上报预算审核关口。在预算安排上,采取“内外有别、两步到位”的灵活办法,即财政内部由预算股根据预算内、外综合财力情况算大账,财政对外由各业务股室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算细账;在内部资金分配上“分两步走”,先确定下达初始额(基本支出及常规性项目支出),再根据财力确定法定支出增量及必保的专项支出项目,分两次切块。除必保支出项目外,业务股室根据分管部门特点和收支实际,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统筹安排支出,有效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构建预算内外资金运筹机制,深化综合预算改革

1、对县级预算外收入进行政府统筹调剂。在报经县政府确定后,争取在200x年对单位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除国家明文规定不得调剂的项目外,统一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集中调剂,打入预算财力,由财政统筹安排支出。

2、用部门预算的方法核定单位支出盘子,用财力包干的办法强化管理。现在单位类型复杂,财政负担很重。如何合理界定县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补助范围、方式,是编制好县级部门预算首要解决的问题。从这几年的财政改革实践看,我们应按照综合预算的要求,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出发,对单位经费补助方式进行了不断改进。(1)对部分有条件的单位,试行财政补助“零增长”或“负增长”,逐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2)对预外收入资金较多的部门试行“细化算账、包干补助、节约留用、超支不补”的办法;对一般事业单位,实行“按要素核定收支,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补助方式。(3)对自行组织收入较多、经费自给能力较强的事业单位,在核定单位收支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财政补助总额包干”,减人不减资,增人不增资,优化分配结构。变

“以钱养人”为“以钱办事”,推动“事业”变“产业”。通过改革,节减财政开支,调动主管部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发展。

(三)构建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基本支出管理

1、构建了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在对预算单位人员、资产、收支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预算、决算、审计监督、人事部门等不同资料来源的基础信息库,并初步实现动态管理,为规范人员支出,维护基本支出预算的真实准确提供了有效保障。

2、建立分类分档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按照力求统一规范、公平合理的原则,根据单位特点和预算管理形式,分别采取定额法、定额控制法和非定额法测算其基本支出。对纳入定额法的的行政单位实行综合定额,实行“人员支出按实际、公用支出按定额、项目支出按可能”的预算安排方式;事业单位制定了基本支出开支审核标准,实行财政补助定额。对行政事业单位划类分档,分别确定标准定额。为统一规范单位支出标准,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均衡单位供给水平,合理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奠定了基础。

3、适当增加部门机动经费。考虑到受预算编制时间提前等影响,各部门难以准确预计所有的收支增减因素,为确保预算顺利执行,允许各主管部门在部门预算中预留部分不可预见经费,规模控制在本部门日常公用支出5%以内,主要用于单位不可预见开支。但这部分资金原则上由主管部门在下半年动用,开支项目报财政局备案。

第三篇:地方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

地方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遵循部门预算改革基本原则的同时,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做法和经验。

(一)参照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办法,规范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

为贯彻“一是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发展”的方针,各地按照建立公共财政要求,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清理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人员工资、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预算编制上,着力规范部门预算中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对维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保证其职能正常发挥而安排必要经费支出,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以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对部门预算中的大型修缮、购置、会议等行政事业性专项支出以及基本建设、科技三项费用等建设性专项支出,采取项目管理方式,编制项目支出预算。

由于对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的范围理解不同,各地实际操作中确定两类预算的界限不一,有些地方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例如,河北省将部门预算支出结构分为人员经费、正常公用经费、专项公用经费、专项项目支出几个部分分别编制预算。

为编制好项目支出预算,各地正在探索建立支出项目库。主要做法是:预算单位根据本单位需求的轻重缓急,将项目排序后纳入项目备选库;财政内部各业务主管单位根据资金情况和投放重点,对单位报送项目进行筛选,纳入财政项目预算库。项目预算一年一定,上年延续项目实行滚动预算。

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已有23个实行了支出项目库滚动管理。

(二)改变预算编制内容,实行综合预算

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收支,推行综合财政预算,是地方财政部门预算改革的基本内容。各地努力做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将单位所有收入如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上年结余,以及单位各项支出,全面、完整地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在预算之外不再保留收支项目。2002年,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精神,将公安、法院等5个系统的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按需求核定支出,取消了预算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批准留用政策,进一步加大综合预算管理力度。

云南省研究出台了《省级罚没收入和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规定》,对省级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收缴和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逐步用“非税收入”概念取代“预算外资金”概念,“非税收入”不仅仅作为政 1

府财政收入,更是作为政府可用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用于各项公共支出。为了防止收支脱钩后部门单位出现应收不收、应罚不罚的情况,还相应建立了必要的奖惩机制,对组织收入好、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的部门单位给予奖励。同时,通过科学合理地设定支出标准,在部门预算支出安排中,保障了各职能部门执法办案的经费供给和收费部门的成本性开支,确保部门单位各项社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截至2006年底,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均已在省级部门中推行综合预算。

(三)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实行定额管理

各地打破传统“基数加增长”的预算方法,根据部门职能任务以及现有公共资源的配置情况,将各预算单位进行分类分档,分别确定支出定额,在此基础上逐项重新确定支出需求,按照有保有压、确保重点的原则,分别轻重缓急,统筹安排。

为编好部门预算,各地普遍对实行部门预算的所有预算单位开展了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工作,即对部门现有资源、收支状况、所属单位情况和人员编制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为编制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编制提供真实依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提供准确数据。江苏省还专门开发研制了部门预算资源调查软件,促进了资源调查摸底工作的顺利完成。

根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和清产核资核实的各事业单位性质、经费管理方式,各地按照公共财政原则,重新界定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和预算管理方式,传统预算中长期存在的“越位”与“缺位”并存的局面有所改进。黑龙江省将不应由财政供养的自收自支单位、已经转制且有稳定收入的50多个单位剔除出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对一些有创收能力的差额拨款单位,实行定额或定向补助;对各部门的培训中心、机关服务中心和物资供应站等服务性单位,实行定额管理并限期退出财政供养范围。

在资源调查和清理财政供养范围的基础上,各地根据部门单位工作性质、职能特点、工作量大小以及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向等实际情况,对各部门单位实行分类分档预算管理。江苏省将行政类分为六档,公检法类分为三档,事业类按不同行业分为教育事业类、省属学校类(七档)、农林事业类、社会保障事业类、医疗卫生类(两档)、文化事业类、体育事业类、科研广电和新闻出版类、其他事业类、垂直管理部门类(四档)。黑龙江省将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分成行政类、政法类、教育类、医疗卫生类等14类,每类又划分二至六档,共计52档。

地方财政支出定额工作有了一定进展。大部分地区在对各类单位和人员近几年来人均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财力水平,确定各类各档人员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同类同档单位支出预算定额标准的统一,为进一步公开、公平、公正地编制部门预算提供了有力保障。安徽、云南、山西等省在以前所有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日常公用经费分类分档综合定额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了交通费、高校生均定额标准,努力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

(四)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

目前,各地部门预算基本上细化到了基层预算单位;预算科目细化到了类、款、项、目;项目支出细化到了具体事项。按此编制的部门预算能够全面反映人员支出、公用支出、项目支出的详细情况,清晰地归集部门所有收支项目,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度,也便于人大对部门预算的监督审查。

福建省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管好用好部门结余资金,省财政要求各部门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加大结余资金的统筹安排力度。新增的项目支出,有结余资金的原则上要优先使用结余资金。对部门连续结转两年以上且无须保留的项目资金,省财政予以收回,重点用于该部门的新增项目支出。

(五)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实行标准周期预算

传统的预算编制周期一般是3—4个月,地方财政部门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全面详细地对预算进行全过程的审核和调整,预算编制过粗,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为此,各地大都比照中央部门预算改革办法,提前着手编制预算,部分地方已实施了标准周期预算。

天津市财政局在2006年继续实行标准周期预算制度。一个预算周期为30个月,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预算编制阶段”,期限为12个月,主要任务是对上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绩效评价,结合本预算执行情况,编制下一预算。二是“预算执行与调整阶段”,期限为12个月,主要任务是组织本预算执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办理预算调整、变更和预算核销手续。三是“决算阶段”,期限为6个月,主要任务是组织编制决算草案,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绩效评价。标准周期预算制度涵盖了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强化预算编制,为规范预算管理创造条件,有效实现对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增强预算的前瞻性、连续性和可控性。

各地普遍将过去预算部门、业务部门和预算单位分别编制预算的办法改为由预算部门、业务部门和预算单位通过“两上两下”程序共同编制,部门预算从基层预算单位逐级编制,一般经过部门按照要求上报预算建议、财政审核后下达预算控制限额、部门在限额内细化编报预算、财政批复部门预算等四个阶段。根据预算管理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上”与“下”的具体流程,明确预算编制各阶段的具体任务和有关方面的职责分工,合理延长部门预算编制时间,逐步推行标准周期预算制度,实现预算编制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预算管理

为了保障部门预算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法规,对部门预算编制的程序、格式、方法、内容、支出标准等都作了

详细的规定。

江苏省财政厅先后制定了《省级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办法》、《省级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省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申报办法》、《省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省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跟踪管理办法》、《省级部门项目支出滚动计划编制办法(试行)》、《省级部门收入预算管理办法》、《省级部门预算基础信息库管理办法》和《省级部门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部门的收入和支出预算的程序、内容、方法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从政策制度和操作办法上为进一步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年初预算的到位率、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等,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此外,河北、云南、青岛等地制定了追加预算支出审批制度,规定了省级财政追加预算支出的范围、申报和审批流程,明确了各类追加预算支出的办理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对追加预算支出事项的管理,有力地促进追加预算支出事项的合理安排,确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需要,提高财政增量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拓展向人大报送预算的覆盖面,提高向人大报送预算的完整性,主动接受监督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稳步推进,各地逐步将省级各部门预算报送人大审查,同时开始向人大报送包括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明细项目情况在内的综合预算。

安徽省在2001年将省农委、省教育厅等8个部门的预算报送省人大审查,2002年扩大到25个部门,2003年扩大到31个部门,2004年扩大到62个部门,2006年已实现所有省直一级部门预算全部报送省人大审查。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半数省级部门向省级人大报送部门预算,其中河北、黑龙江、江苏、宁波、安徽、福建、厦门、广西、宁夏、新疆等地已经向同级人大报送省级全部部门预算;同时,除少数几个省外,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已经开始向同级人大报送包括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明细项目情况的综合预算。此外,在向人大报送审查的预算中,30多个省本级已经把超收安排情况、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情况、中央专款情况和预算调整情况列入报送内容。

(八)重视信息化建设,改善预算编制手段

随着“金财工程”建设和“E财”软件的推广,地方财政系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提升了预算编制效率,拓展了部门预算的覆盖面,为预算执行的审查监督和追踪评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江苏省为编制好部门预算,对部门现有资源、收支状况、所属单位和人员编制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建立了省级各主管部门、预算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基础信息库,并实行了滚动管理。云南省结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研制开发了预算编制管理系统,并对原有基础信息和项目支出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整合为完整的部门预算编审系统,解决了原基础数据平台不一致的问题,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并将改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应用到新软件中,大大提高了预算编制的质量

和效率。

截至2006年底,全国36个省本级已经全部使用部门预算编制软件编制预算,各地、县两级推广部门预算编制软件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九)循序渐进,多种手段综合推进县级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在大力实施“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等政策的基础上,县级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改革的条件日趋成熟。为提高县级财政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规范基层预算管理,各地区统一要求、统一规划,积极推进县级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强化县级政府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观念。

广东、江苏、湖北、云南、山东等省根据县级部门预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以信息化建设和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等手段,积极有序地推进县级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对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改革的县区,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以探索实物定额、强化项目库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收付等其它配套改革为重点,提升部门预算改革成效。对试点或尚未推广的县区,通过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部门预算改革成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和测算转移支付资金等工作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各级财政积极性。同时,不断加大县区之间经验交流和工作力度,推动改革,加快步伐。各省结合“金财工程”的实施,大力加强县级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信息化建设,通过推广统一的预算编审软件,提升和完善预算管理手段,实现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并以此为依托,向预算管理全过程延伸,提升了基层财政部门公共服务能力。

据统计,目前已有2227个县(区、市)已经推行部门预算,其中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的县(区、市)1804个。

第四篇:在全县乡镇和部门工作汇报会上的发言(范文)

在全县乡镇和部门工作汇报会上的发言

云雾土家族乡党委、政府

根据县考核组的安排,我就云雾乡2009年的工作向大会作简要汇报。

一、经济快速增长。2009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保”目标,狠抓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社会稳控、民生保障、党的建设,取得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成效。全乡国民生产总值2827万元,人均纯收入374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16.2%,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二、烟叶成为立得起稳得住的支柱产业。全乡种烟3637亩,收购119.5万斤,产值973万元。全乡烟叶收入人均达到2249元,户均达到9796元,烟农户均达到31086元。新建成现代育苗工厂和收购点,全面推进了“五烟”建设,全乡对发展烟叶生产的信心坚定,被确定为2010年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整乡推进乡镇。

三、结束奉节县建制乡镇不通油路或硬化路的历史。完成乡道硬化8公里,村道改造16.7公里,新修11公里,基本形成了出境通畅、村落通达的交通格局。投资278万元,建成标准化水厂一座。全面完成户表改造和网改任务,实现了同网同价。硬化街道560米,建设民族风情街一条。

四、社会稳控“三无乡镇”。全方位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了月全面排查、周专项排查的隐患排查机制,重视安全生产投入,深入开展了“四大专项行动”,全年无安全事故。

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大接访、大走访”和送温暖活动,所排查出的积案都得到了全面解决。在做好“国庆送温暖”活动的同时,乡政府自筹资金对全乡所有复退军人和退职村干部开展了送温暖活动,全乡无上访。重视社会秩序维护工作,全年无刑事案件。

五、社会民生事业受群众好评。偿债30万元,换得农商行在云雾的重新开门营业。积极组织全民参加合作医疗,2010年的参合率达到99.2%。学校排危250m2,新征土地7亩,深入开展了“个十百千万”素质教育活动。与人保公司签订“保险乡”建设协议,打造群众“自己的银行”。

六、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全乡政令畅通,执行有力,班子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完成三个村的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办公、电教设施齐全。扎实开展了“三进三同”、“三项制度”等活动,实行了村财乡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特别是召开了一个团结务实的民主生活会和各项主题活动,深受督查组好评。

云雾乡2009年的工作成绩是在各级各部门领导关心支持下取得的,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云雾,奉节之颠,因山高而云,因峡深而雾,是一个充满神秘和灵气的地方,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云雾检查指导,一攀云上之山,一探雾中之峡。

第五篇:在共青团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共青团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7年4月 日)

尊敬的XXX,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XX镇团委书记XXX,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深有感触,现结合我镇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当前镇村、团工作存在的困难及2017年共青团改革主要任务谈谈我个人的看法。由于我担任镇团委书记时间不长,还是一名新兵,说得不对的地方,还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多包涵。

一、当前基层团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是村级团支部团员流动性大,且团干部多数是村两委干部兼任,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导致最基层的村级共青团组织形同虚设。以XX镇为例,全镇共下辖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全镇总人口3.8万人,由于缺少支柱产业支撑,经济建设滞后,80%以上青壮年劳力以外出打工为主,在家的绝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为此,农村团支部大部分空壳化,凝聚力弱,出现了有组织无人的现象。

二是镇级团委工作对象主要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在校初中学生,大部分团干部身兼多职,岗位变动快,且精力主要集中在部门工作上,导致团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以我镇为例,镇团委领导仅2人,团委书记兼任规划建设办副主任,团委副书记兼任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窗口接待人员,所兼任的部门工作繁多,上级检查也多,有时可以说是分身乏术,管理教育团员的任务主要落在学校及各单位。在管理服务方式上,大部分是针对在校学生团 员的一般性需求,无能力满足大部分青年的需求;在服务重心上,团组织仅局限于上级组织临时性的、突击性的活动,没有探索适合本镇实际的有效载体。

三是基层团组织经费来源渠道不多,团费收取难度大,导致工作经费短缺。一直以来,无经费或经费短缺是基层团组织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镇、村团组织经费主要靠上级拨款,很多镇、村没有将团的经费列入支出预算,团工作的开展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

二、对2017年共青团改革主要任务的意见建议

我市2017年共青团改革主要任务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落实好全市共青团改革主要任务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镇、村共青团工作的现状,我提三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团组织建设方面。镇级团委要配备两名以上年轻、充满活力的专职团干部,村级也应选配一名年轻的村干部兼任团干部;并大力整顿好村级团支部,每镇在外出人员集中的珠三角设立外出团员服务中心,不断发展壮大团员队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和一定数量的团员队伍。

二是经费保障方面。确保基层团组织正常活动的开展,不断加大对基层的支持力度,将优势项目向基层转移、工作经费向基层倾斜。

三是在团工作开展方式和团员管理服务方面。要充分考虑乡镇工作的特性,创新活动形式,切实加强市区和基层共青团的活动联系,形成城市与农村的互动。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下载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相关部门职责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相关部门职责一、计划生育部门 (一)改革管理机制 本地户籍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由过去的户籍地管理为主改为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户籍地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现居......

    在全县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会上的主持词

    在全县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会上的主持词 (2015年4月10日) 同志们: 按照县政府的安排,今天,我们召开全县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修订的预算法......

    科技局在部门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

    围绕大局开拓进取 为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 的科技支撑阿左旗科技局 XXXX (2011年月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就科技局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在全市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xxxx年 xx月xx日) xxx 同志们: 今年9 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在佛山召开推广顺德南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近日,阳江市委、阳江市政府在......

    在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表态发言

    在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表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参观了XX的现场,听了典型经验介绍和兄弟单位的发言,深受启迪,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改革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领导干部在医疗卫生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大全]

    领导干部在医疗卫生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医疗卫生改革座谈会,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

    在公司改革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合集)

    综合部既是综合管理部门,又是具体的办事机构,既要协调方方面面,又要服务上下左右,工作关系千丝万缕、错综复杂,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对外交往和后勤服务等繁琐工作,处于协调......

    殡葬改革会上领导发言

    同志们: 今年,是我县推行殡葬改革工作关键的一年。为了确保完成年市政府下达的三年殡改总目标任务,6月下旬,市政府在广宁召开了全市殡葬改革工作现场会,要求全市,特别是四个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