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市场研究
1、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
证券公司是专门从事各种有价证券经营及其相关业务的金融企业。证券公司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参加者和中介机构。主要业务:
(1)承销业务(代理证券发行业务):证券公司承销证券发行人的有价证券。
(2)代理买卖业务:证券公司作为客户的代理人,代行买卖有价证券的业务。
(3)自营买卖业务:证券公司为了谋求利润,自己作为投资者买卖有价证券,并自行承担风险的业务。
(4)投资咨询业务:证券公司充当客户的投资顾问,并向客户提供各种证券交易的情况、市场信息、以及其他业务有关资料等方面的服务,对客户提出具体的投资意见。
2、投资银行的定义及主要业务定义:
由于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投资银行的界定也大相径庭。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国际上对投资银行的定义主要有四种:
(1)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
(2)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
(3)把从事证券承销和企业并购的金融机构称为投资银行。
(4)仅把在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和二级市场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称为投资银行专门对工
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主要业务:以资本领域为核心的,其主要业务包括了上市公司的辅导、上市公司的重组、兼并、收购,投资顾问、中介、项目融资、风险投资等。
3、沪深300指数
沪深300指数是由沪深市场中选取300只股票构成样本空间的指数,指数样本来自于沪深两个证券市场,因此定名为沪深300指数。
沪深300指数的优势:
其一,沪深证券交易所在指数编制和发布方面拥有丰富的历史经验,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推出了国内市场上最早的指数。沪深300指数是在进一步借鉴国际指数编制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
其二,沪深证券交易所拥有关于上市公司及市场交易主体第一手的监管信息,在样本选取上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严格筛选股票,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样本股票的风险。
其三,沪深300指数通过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的卫星行情系统进行实时发布,这是交易所以外的其它指数编制机构无法获得的技术条件。
此外,交易所积极支持利用沪深300指数进行的指数产品创新,以形成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创新产品。
4、股指期货的特点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是指以股票指数为交易标的期货合约。它是以股票市场的股价指数为交易标的物的期货,是由交易双入订立的、约定在未来其一特定时间按成交时约定好的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合约。和其他期货品种相比,股指期货品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股票指数期货的标的物是股票指数。
其次,股指期货报价单位以指数“点”计,股指期货合约的价值以标的指数的“点”与 1
预先规定的货币金额乘积来表示。
最后,股指期货的交割采用现金交割。采用现金结算而不是实物交割是其又一大特点。
5、金融衍生产品的共有风险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其总体风险带有明显的金融衍生品风险持征。
(1)市场风险又称为价格风险,它通常指由于基础资产价格的变动所导致的衍生品价格或价值变动的风险。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为对手风险,它是交易对手不履行合约而造成的风险,故又被称为违约风险(DEFAULT RISK)。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包括两类风险,一种是市场流动性风险,另一类是资金流动性风险。
(4)结算风险:结算风险是指无法按期收到交易对手支付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5)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信息系统或内控机制系统不完善所造成的意外风险,这种风险一般由人为因素所致:如电脑系统故障,操作程序错误,系统失灵或内部控制失效等等。
(6)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交易合约及其内容与相关法律制度(如税制、破产制度)发生冲突致使合约无法正常履行或无法获取所期待的经济收益所致的风险:法律风险不仅包括合约文件的签署是否只有法律效应的问题,而且还包括能否将自己的法律和监管责任以恰当的方式转移给交易对手的问题
6、行业周期理论
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过程称为行业的生命周期。幼稚期:在这一阶段,由于新行业刚刚诞生或初建不久,因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创业公司投资于这个新兴的行业。
成长期:在这一时期,拥有一定市场营销和财务力量的企业逐渐主导市场,这些企业往往是较大的企业,其资本结构比较稳定,因而它们开始定期支付股利并扩大经营。
成熟期:行业的成熟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这一时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少数大厂商垄断了整个行业的市场,每个厂商都占有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
衰退期:这一时期出现在较长的稳定期后。由于新产品和大量替代品的出现,原行业的市场需求开始减少,产品的销售量也开始下降,某些厂商开始向其他更有利可图的行业转移资金。
7、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特点:(1)建立了较完善的货币市场(2)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发展(3)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4)外汇市场迅速发展
问题:机构投资者队伍不够壮大,扰乱市场秩序的人群还有很多,监管力度还不够,融资功能有待挖掘,投资功能更加不能显现,中小投资者回报率低下
8、我国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市场在融资方式和证券品种上存在两方面结构性问题:
一是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发展缓慢。从国内金融市场整体融资结构来看,2004年国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约为3万亿元,占整个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总量的83%,而同
期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新增规模只占融资总量的17%。所以,我们以后应着重增加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的融资规模
二是在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于股票市场发展,在债券市场内部的直接融资中,政府债券以及准政府债券发展较快,比重过高,政府支配了过多的资源,而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明显滞后。在十余年来的多数年份中,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都没有超过500亿元人民币,企业债券余额在全部债券余额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3%左右。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加大企业债券的份额,改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9、如何理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反映出来:
⑴ 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
⑵ 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⑶ 金融创新方兴未艾,货币形式正在发生变化;
⑷ 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发生转移;
⑸ 金融调控已经成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
⑹ 金融深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
第二篇:金融市场会计信息研究论文
【摘 要】金融市场会计信息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真实性、可靠性及相关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但目前会计信息质量低劣实在令人堪忧,本文通过对失真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首先建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其次从制度上保证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再次加快有关规章制度建设。
【关键词】金融市场;会计信息;信息失真;财务报表
一、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在会计文献中,对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解释和定义。笔者认为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企业的会计资料及财务报告不能如实地反映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客观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照这种解释,我们可以将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分为模糊、错误和造假三种形态。
模糊是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使现有的会计规范和会计制度无法如实反映形成的信息失真。按照规范会计理论的解释,模糊是实践见诸理论的选择性失真。这种失真不是企业主观上造成的,可以说模糊是不可避免的,目前的理论只能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来保证金融市场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错误是实务工作中会计处理对经济活动客观实际情况无意识的背离。比如对会计资料的计算和抄写错误,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以及对会计政策的理解偏差等。在实务工作中,错误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在其核算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类错误。只要财会人员经手足够数量的业务,就可能产生一定比例和一定数量的错误,尽管熟练人员的出错比例可能较小,但不会是零,即使再有经验的财会人员也不例外。
造假,即假账真算与真账假算,也就是财务虚假。这是企业有意识的错报金融市场会计信息,是主观动机驱使的结果,是有预谋的舞弊行为的产物。如《经济参考报》一篇文章《郑百文:“龙头老大”跌落的背后》报道:“郑百文财务部一位经理杨东回忆说,郑百文其实根本不具备上市的资格。”
二、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在会计领域,假账、假发票、假报表、假审计报告等已像假烟、假药一样,已成普遍之事。在相当多的大中型企业中,都存在着会计秩序紊乱,不严格遵守法律和制度规定的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经济晴雨表”的上市公司,其信息披露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主要表现在文字叙述失真和数字不真实,存在有意歪曲经济业务内容的现象。曾经是股市里面一个神话的“银广夏”被一些人形容为一匹黑马,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从此踏上发迹的征途。1999年以后银广夏股价一路飙升,从13.97元飞涨到35.83元,2000年天津广夏再立新功,当年实现出口1.8亿马克,并且与德国诚信公司续签出口合同60亿元,使银广夏的业绩和股价成为深沪两市“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银广夏因媒体一份质疑,露出了造假的破绽,经中国证监会一个月的稽查,结果表明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据此,银广夏风光多时的业绩神话破灭了,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浮出水面。
2、金融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一些公司对其应披露的信息未作全面披露,通常都采用避重就轻的做法,故意夸大或隐瞒部分事实,误导投资者。这些重大的违法、违规事件在被查处之前有关公司根本没有通过任何方式予以披露。
3、金融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按照相关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中不少于两次向公众提供定期报告,中期报告应于每个会计的前6个月结束后60日内编制完成,报告应在每个会计结束后120日内(即四个月)完成,并刊登在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指定的全国性期刊上。如此之长的期间,为那些知道内幕信息的人士提供了充分的机会,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充其量也只剩下反馈价值了。
三、上市公司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经营者的本位主义和腐败
所有者缺位现象自然而然导致了经营者行为放纵,经营者不再考虑所有者权益和自身受托经管责任而是只关注企业利益和自己的物质享受。《中国资产新闻》于2005年5月刊登的中国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在国有企业中,首先关注国家出资者利益方面的经营者只占34.1%,有57.6%的人认为经营者的无能和腐败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对于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息现象,真正归因于会计人员自身的为数不多,危害很小,决大多数是经营者以满足企业利益和自身贪欲为目的,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而形成,因此经营者的本位主义和腐败是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2、会计监督不力
按我国会计界一般理解,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控制,以保障各项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由于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包括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活动,会计监督自然也包括对经营者的监督,这一点在法律上也予以确认,《会计法》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对企业负责人违法行为应进行抵制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后,由于所有者缺位致使经营者权力急剧膨胀,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受制于这些为所欲为的经营者,另一方面却又要监督经营者行为,处境十分尴尬,产生了“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现象,相当数量的会计人员迫于压力屈从于经营者的命令大肆造假,形成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
3、内部审计不力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是将内部审计当作国家审计的延伸,甚至是整个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的。全面恢复政府审计制度时,面临如何实现对当时数以十万计的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监督的问题,而最终实行了以内部审计为基础作为国家审计一种辅助手段的做法,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部门或企业管理当局和国家审计机关双重领导制,在职能方面,内部审计又被要求监督管理当局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财经法纪执行等情况。这种制度上的矛盾使得内部审计受到了企业排斥,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至今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与会计监督下的会计人员境遇相同,无法行使其监督职能。
4、外部审计不力
外部审计指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国家审计和独立审计,他们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根据《审计法》要求,对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接受财政补贴较多、亏损数额较大的国有企业,审计机关应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审计,而对一般的国有企业逐步委托独立审计进行查证。
由此可见独立审计已成为我国企业审计队伍的主要力量,但独立审计执业状况却令人担忧。在机构设置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大多挂靠于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或社会团体,这一方面导致这些部门滥用行政权力,为地区、部门利益插手审计业务,搞区域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使得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丧失独立审计所必需的独立立场和精神,受上级干预,对本系统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视而不见并出具无保留意见。另外,由于职业道德和行业监管的落后,事务所和会计师为拉拢客户与企业经营者合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证券市场上恶性违规事件暴露后几乎都有会计师受到牵连和被追究责任也反面证明了这一点,独立审计在较大程度上已失去其“watch dog”的作用。
四、对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治理对策
1、完善所有权制度、建立专门经营管理机构
转变政府职能,使之真正能代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首先必须区分社会行政管理者和作为资产所有者的不同职能;同时把原来由各部门行使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分离出来,由专职的所有权机构按照市场经济对所有者的一般正常要求进行责任化管理,使之能像一个真正的所有者那样有热情和动力关注其管辖资产的安全和增值;其次是要强化政府的所有权职能,坚持政府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主体地位,原来分别由各部门分散行使的所有权职能应集中由政府所有权专职管理部门行使,这个专职部门以盈利为唯一目标,不承担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其具体职责有以下几项:负责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负责制定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等。
2、改革会计监督、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有效的会计监督不仅仅是会计部门自己的事,而要求于企业内所有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制约,因此会计监督首先要以有利于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的完善为基础,这要求做到:(1)恰当的职责分工,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明确部门之间、岗位职员之间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权限。(2)保持部门组织上的独立性。主要部门负责人应直属于总经理(厂长),具有相同的级别,以保证管理上互相独立,业务上相互牵制,这也有利于客观考核和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和经营效果。(3)明确各部门的资产安全责任。在规划组织机构、设置岗位时必须明确资产保管责任,包括在规定用途内使用资产、经营或使用资产必须经过授权并限于指定人员等等。
3、加快准则、制度建设
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国家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等一方面是会计审计人员执业必须遵守的标准和程序,另一方面是人们衡量其工作,确定和解脱法律责任的准绳,应加快建设和完善。
治理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使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以确保金融市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金融市场国际化研究论文
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过去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突飞猛进,急速发展。可兑换货币间的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张,到1998年4月底,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持续上升到1.49万亿美元,比1986年上升了8倍,数额相当于所有国家外汇储备的87.4%。在1984到1998的十五年间,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累计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34%,远远超过全球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3.37%和国际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速度6.34%。
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外汇市场率先实现单一市场形态的运作,其显著标志是全球外汇市场价格的日益单一化,主要货币的交叉汇率与直接兑换的汇率差距明显缩小。
在资本市场,资金开始大范围地跨过边界自由流动,各类债券和股票的国际发行与交易数额快速上升,整个9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的企业在国际上发行的股票增长了近6倍。1975年,主要发达国家债券与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间,1998年,给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国由4%上升到230%,德国由5%上升到334%,各国该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几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与此同时,国际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获得了蓬勃发展。债券市场信息传递渠道、风险和收益评估方式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差异逐渐减小,以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对冲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以复杂的财务管理技巧,在不同货币计值的不同债券之间,根据其信用、流动性、预付款风险等的差异,进行大量?quot;结构性交易“,导致各国债券价格互动性放大,价格水平日趋一致。
海外证券衍生交易的市场规模有了突破性提高。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在进行大量的海外资产衍生证券交住T谛录悠律唐方灰姿瓤梢源邮氯站?25种期货合约的交易,也有部分马来西亚的衍生证券交易;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对象,更是包括了布雷迪债券和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和印尼盾等多种货币计值的证券和衍生产品。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市场一体化潮流中,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国际化进程加速。
在银行领域,1979年起,外资银行开始在我国设立代表处、分行、合资银行、独资银行、财务公司,到今年年初,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168家外国银行在我国25个城市设立了252家代表处,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87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19个城市设立了182个营业性机构,其中,有32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到今年6月底,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达323亿美元,其中贷款208亿美元。
在保险领域,到去年底,我国共有外资保险公司15家,对外开放城市由上海扩大到广州、深圳等地。
在证券领域,1992年,我国允许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使用外汇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关管理部门对于B股市场的总交易额实行额度限制,超过300万美元的B股交易,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1993年起,我国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到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即H股。部分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称为N股。境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设外汇帐户,筹集的外汇必须存入外汇指定银行。进入2000年后,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NASDAQ上市筹集资金,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债券市场,我国对于构成对外债务的国际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由经过授权的10个国际商业信贷窗口机构和财政部、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融资,其他部门可以委托10个窗口单位代为发行债券,或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特别批准后自行发债。债券发行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国外发行债券所筹集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批准开设外汇帐户,存入指定银行。
三、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前景
随着加入WTO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准备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将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银行领域,我国将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等方面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逐步允许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和居民开办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加入WTO之初,外资银行可向外国客户提供所有外汇业务。加入WTO一年后,外国银行可向中国客户提供外汇业务,中外合资的银行将可获准经营,外国独资银行将在5年内获准经营,外资银行在二年内将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在5年内经营金融零售业务。
在保险业领域,加入WTO后,人寿保险公司中外资持股比例可高达50%,加入一年后,提高至51%。非人寿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将获准在合资保险公司中持有51%的股份,并可在二年内成立全资的分支机构。
在证券市场,中国将允许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享受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当国内证券商业务范围扩大时,中外合资证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证券商将可承销国内证券发行,承销并交易以外币计价的有价证券。
显然,随着金融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将逐步走向全面的国际化。
这种全面的国际化含义是:以资金来源计,国外资本以允许的形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国内资本则可以参与国外有关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以市场筹资主体计,非居民机构可以在国内金融市场筹融资,国内机构则可以在国外金融市场筹融资;国外交易及中介机构参与我国金融市场的经营及相关活动,国内有关交易及中介机构获得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经营及相关活动的资格和权力。
四、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利益
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降低新兴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延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系统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会计和公开性要求,改进交易制度,增加衍生产品的品种,完善清算及结算系统等。
海外金融资本的进入,尤其是外国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迫使资本流入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采用更为先进的报价系统,加强市场监督和调控,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加市场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采用国际会计标准,改进信息质量和信息的可获得性,改善交易的公开性。交易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而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的金融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衍生产品的出现及发展。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清算和结算系统,对于有效控制风险、保持该市场对外国证券资本的吸引力、五、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风险表现
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仍然蕴涵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加入WTO后,我国金融风险可能有如下表现:
1.市场规模扩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风险。
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在增加金融市场深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在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这种扩张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源。
此外,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体系不成熟,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资本流入导致其金融体系规模的快速扩张,而资本流入的突然逆转,则使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的风险
对于规模狭小、流动性比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来说,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成为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由于新兴市场缺乏完善的金融经济基础设施,在会计标准、公开性、交易机制、票据交换、以及结算和清算系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承受资本大量流入的冲击,导致价格波动性的上升。新兴金融市场股票价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动性突然丧失的危险,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场波动。
3.本国金融市场受到海外主要金融市场动荡的波及、市场波动脱离本国经济基础的风险。
外国资本的流入和外国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大量参与,潜在地加强了资本流入国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导致二者相关性的明显上升。
从国内金融市场与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波动的相关性来看,近年来,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对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上升。国外研究表明,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韩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间高达12%,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泰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间高达29.6%,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墨西哥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间高达32.4%。
这种溢出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在市场稳定发展时期,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波动接受主要工业国的正向传导,表现为二者波动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场波动显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时,二者波动出现背离,甚至呈反向关系。
从日本和韩国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看,从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数的相关系数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间,该相关系数达89.09%。从92年7月到98年5月,该相关系数下降到44.86%,此后,该系数再度提高到80.65%。
4.本国金融市场与周边新兴金融市场波动呈现同步性,遭受”金融危机传染“侵袭的风险。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资流入周期及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场表现具有很强的同步性。
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股票市场相关系数显著增大,韩国和印尼股市的相关系数由43%上升到73%,印尼和泰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15%上升到78%,泰国和韩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55%上升到63%。显然,在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投资者把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同时从上述市场撤出资金,导致其同时崩盘。
此外,由于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资本流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其行为特征表现出很强的”羊群效应“,其对新兴市场的进入和撤出也具有”一窝蜂“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加强了新兴市场表现之间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在金融危机时期表现为危机传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或”龙舌兰酒"效应。
5.银行体系脆弱性上升的风险
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现代化的压力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可能大幅度上升。
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加深后,外资可能大量流入该国银行体系,促使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快速扩张,尤其是银行的对外负债增长更为显著。在一些国家,以银行对外负债形式流入的资金绝大多数投资于国内市场,导致银行体系外币净负债上升。特别是当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时,大规模资本流入使银行的流动性出现大幅度摆动,银行贷款膨胀和收缩时期交替出现,引起影响全局的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由于负债和流动性的快速上升领先于经济规模的增长,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有限的经济增长速度,无法为新增巨额贷款提供足够的投资机会,可供投资并提供高额回报的行业有限,银行的新增贷款往往集中于少数行业,如在泰国,大量资本流入后,银行信用发放给建筑和不动产的份额从1980年的8%增长到1990年的16%。大部分新增贷款用于不动产交易。
此外,由于大多数信用等级比较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直接发行股票和债券获得资金,国内银行只能向次级层次风险较高的客户贷款,因此,银行对于借款企业和借款个人的利润和信用等级要求相应下调。在外资持续流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这样的信贷投放策略通常能够得以维持,但是经济形势突然逆转及外资无以为继时,这种循环将被迫中断,一些行业出现周期性逆转,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例如,在泰国,1988到1990年的资本净流入与资产价值的上升显著相关,即使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土地抵押值超过贷款很多,而房地产价格下降,仍然使银行资产负债的获利能力受到很大打击。
由于银行体系保持巨额对外净负债,面临着很大的汇率风险,可能遭受本币意外贬值引起的损失。
中央银行针对外资流入实行的冲销性市场干预政策,往往导致市场利率的突然上升,从而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而在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某一个汇率水平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情况下,短期利率可能上升到一个非理性的水平,这样将削弱银行盈利能力甚至危及银行的稳定。因此,货币危机往往是银行体系危机的前奏。
在金融市场开放导致银行体系稳定性下降的过程中,银行道德风险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中,克鲁格曼教授认为,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导致了泡沫经济的产生,而泡沫经济的破灭则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显然,严重的银行道德风险会使人们对经济产生过于乐观的预期,导致外资的过渡流入,资本流入国可能出现过度借贷综合症。事实上,泡沫经济和过渡借贷不仅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会危及银行体系的安全。
总之,从全球角度看,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不可逆转的阶段。但是,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这个过程利弊兼具:利用得当,国际化不断加深的金融市场可以为其提供低成本便利的资金来源,加速其经济发展,相反,如果该过程失控,则可能对其金融体系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成败关键在于国际化过程节奏的掌握和市场监管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稳定能力的提高。
第四篇:金融市场
问题:请根据本学期《金融市场学》课程中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财务管理”相关专业内容,选择以下一题进行论述。
(1)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对于未来企业投融资渠道与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员,该如何善用这些新兴工具?
(2)根据本学期所学的“金融市场”方面的知识,谈谈你认为“沪港通”的推进上海乃至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何意义?以其为契机,中国大陆上市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讲获得如何好处?
答:
第五篇: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2.金融资产:指一切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亦称金融工具或证券。
3.金融市场的功能:A:聚敛功能:金融市场具有聚集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的能力。B:配置功能:资源配置,财富再分配,风险的再分配。C:调节功能: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金融市场具有直接调节的作用;金融市场的存在及发展,为政府对宏观经济活动的间接调控创造了条件;D:反映功能: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或“气象台”。
4.资产证券化的原因: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国际债务危机的出现;现代电信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资产
证券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金融全球化的原因:金融管制放松所带来的影响;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金融的全球化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金融创新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上投资主体的变化推动了其进一步的全球化。
6.金融全球化的影响:A.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有利于稀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配置,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也为投
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寻找投资机会、合理配置资源持有结构、利用套期保值技术分散风险创造了条件。一个金融工具丰富的市场也为筹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有利于其获得低成本的资金。B.首先是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上,其次,增加政府在执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方面的难度,此外,涉及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及国际资本的流动问题,往往不是一国政府所能左右,也给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在金融监管及维护金融稳定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7.同业拆借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中央银行检测银根状况、进行金
融调控的重要窗口。
8.公司制证券交易所。是由银行、证券公司、投资信托机构及各类公营、民营公司等共同投资入股建立起来的公司法人。
会员制证券交易所。是以会员协会的形式成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主要由证券商组成。只有会员及享有特许权的经纪人才有资格在交易所中进行证券交易。会员对证券交易所的责任仅以其缴纳的会费为限。通常也都是法人,属于法人团体。
9.交易制度:流动性,指以合理的价格迅速交易的能力,好坏由三个指标衡量:市场深度,市场广度,弹性。
透明度,证券交易信息的透明,包括交易前信息透明,交易后信息透明和参与交易各方的身份确认。其核
心要求是信息在时空分布上的无偏性。
稳定性,证券价格的短期波动程度。信息效应和交易制度效应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效率,信息效率、价格决定效率、交易系统效率安全性,交易技术系统的安全
10.交易制度的类型:做市商交易制度(报价驱动制度)和竞价交易制度(委托驱动制度)。
11.证券交易委托的种类:市价委托、限价委托、停止损失委托、停止损失限价委托
12.投资基金的种类:组织形式:公司型基金(开放性和封闭性)、契约型基金。我国目前为契约
投资目标:收入型、成长型、平衡型地域:国内、国家、区域、国际
投资对象:股票、债券、货币市场、专门、衍生和杠杆、对冲和套利、雨伞、基金中的基金
13.外汇特点:外币性、可偿性、可兑换性
14.资产证券化:核心:可预见现金流
15.技术条件:资产重组技术、风险隔离技术、信用增级技术、信用评级技术
16.资产证券化的参与者:原始债务人、原始债权人、特别目的机构、投资者、专门服务人、信托机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证券承销商
17.到期收益率:来自于某种金融工具的现金流的现值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
18.利率期限结构:是资产定价、金融产品设计、套利保值和风险管理、套利以及投机等的基准
19.效率市场假说:A:投资者是理性的,因而可以理性的评估证券的价值
B:虽然部分投资者是理性的,但他们的交易是随机的,这些交易会相互抵消,因此不会影响价格C:虽然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具有相关性,但理性套利者的套利行为可以消除这些非理性投资和对价格的影响
20.效率市场特征:能快速、准确地对新信息作出反应;证券价格的任何系统性范式只能与随时间改变的利率和风险溢价
有关;任何交易(投资)策略都无法取得超额利润;专业投资者的投资业绩与个人投资者应该是无差异的21.预期假说基本命题:长期利率相当于在该期限内人们预期的所有短期利率的平均数
22.市场分割假说命题:期限不同的债券市场是完全分离的或独立的,每一种债券的利率水平在各自的市场上,由对该债
券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不受其他不同期限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影响
23.流动性偏好假说:长期债权的利率水平等于在整个期限内预计出现的所有短期利率的平均数,再加上由债券供给与需
求决定的期限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