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金融市场研究综述文献综述样板一
中国金融市场研究综述
具体研究文献回顾和综述
(一)资本市场的特征研究
1、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市场有效性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是金融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Fama)1965年发表的《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一文中正式提出。该假说认为,在:(1)大量投资者力图利用充分、独立并随机出现的信息进行交易并获利;(2)所有投资者是风险厌恶型的理性经济人;(3)无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等市场摩擦,市场能迅速反馈有价值信息这三个前提下,金融资产在资产价格形成中能充分并准确地反映全部相关信息。即在一个资本市场中,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则市场是有效的。
根据金融资产价格所反映的信息集合内涵不同,市场有效性可分为弱态有效性(Weak Form EMH)、半强态有效性(Semi-strong Form EMH)和强态有效性(Strong Form EMH)三类。在弱态有效市场中,价格所反映的信息集合限于历史交易数据(交易价格、成交量及回报率等),金融资产价格变动无时间序列自相关性;半强态有效市场中,信息集合内涵扩展至全部能够影响金融资产回报率的公共信息(宏观经济动态,市场信息和财务数据等);而强态有效市场中,所有公开与非公开信息将会为市场交易者充分利用,修正其投资策略并完全反映在价格中。
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的提出,引发四十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会计与理财领域大量实证研究。沃金(Working, 1934)、考尔斯和琼斯
(Cowles & Jones, 1937)、肯代尔(Kendall,1953)、罗拔茨和奥斯本(Roberts & Osborne, 1959)、库特勒(Cootner)、萨缪尔森(Samuelson)和曼得布洛特(Mandelbrot)通过研究近代证券市场价格变化,提出并发展随机漫步理论,为有效性假说提供有力支持。基于市场收益随机正态分布特性,马克维茨(Markowitz(1959),夏普(Sharpe(1964))以及林默(Linmer(1965))等人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而罗斯Ross(1976)则根据理性投资者套利行为提出资本套利模型(APT)。
然而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行为经济学、市场分形理论等新兴学派的发展,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受到了学术界和投资界的广泛质疑。第一,其三项基本假设均建立在“完美”的完全信息市场理论基础上,而真实资本市场中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不可忽略、投资者意见分歧且并非全部理性、市场套利者力量有限而投机者羊群效应明显等问题否定了其基本前提;第二,国外众多对企业内部信息人士(股东和企业高管层)和基金经理们超额回报率的研究,虽然难以得出其持续获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盈利回报的证据,但从基本可以否定强态有效假说,而在我国相对低效、投资气氛浓重的资本市场中,这一假说更难以成立。故针对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弱态和半强态有效性上。
国内研究证券市场弱态有效性的文献最多,但是由于存在联合检验问题,弱态有效性检验也是争议最大的。施农屋(1993)运用序列相关性检验模型对深圳证券市场进行实证分析,测试每种股票前后期之间,以及每种股票价格与深圳证券价格指数之间是否存在统计上的显著相关性,其结论是深圳市场未能通过弱态有效检验。俞乔(1994)对沪市1990~1994和深市1990~1994的综合股价指数进行了研究,作者使用误差项序列自相关检验、游程检验和柯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检验的研究方法,得出中国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弱态有效性的结论。韩德宗(1995)通过对沪市56只股票和深市17只股票1992~1994的收益率为样本,使用序列自相关系数和游程检验研究方法,对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文章得出中国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弱态有效性的结论。邓学军(1995)在自相关检验和连续性检验之外,使甩了过滤检验方法。分析了股价对历史信息的吸收,结论是中国股市还未达到弱态效率。胡波、宋文力、张宇光(2002)利用随机游动模型,采用1996年2月12日至2001年7月9日的统一指数数据,使用DF与KPSS两种互补的检验方法,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目前还未达到弱态有效。孙碧波,方健雯(2004)把技术分析的获利能力与市场的弱态有效性联系起来,通过断定在中国证券股票市场上某些技术规则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 进而得到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弱态有效性的结论。吴世农(1996)对深沪两市20种股票所做的自相关分析,也表明它们的收益率不存在显著的系统性变动趋势,但他认为不能简单定论我国股市已达弱型效率。然而宋颂兴和金伟根(1995)对沪市1992年底以前上市的29只股票进行了检验,他们将样本区间分成1991年到1992年和1993年到1995年,结论是从1993年到1995年沪市弱态有效性成立。魏刚(1998)在对1997年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我国股市能区分不同的分配信息并作出反应,但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或不足或过度,弱式有效市场的特征并不明显。
针对期货市场,王益(2005)选取了从1999年1月到2004年5月沪铜期货3月期收盘价的月度数据用随机游走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证明沪铜期货市场没有达到弱态市场有效性。
对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呈现弱态有效性学术界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由于对中国股市是否达到弱态有效还没有形成令人信服的结论,观点的不统一反而使人们更乐于接受市场没有达到弱态有效的结论,而且技术分析方法的普及,也使人们相信市场还没有达到弱态有效的结论。
关于半强态有效性,吴世农、黄志功(1997)选择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30家公司为样本,采用“累计超常收益分析法”得出我国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市场。靳云汇、李学(2000)以1996年以来的94家“买壳”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买壳”公告前后股价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股市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市场并未达到半强式有效性。叶龙.,谢建汀(2000)采用CAR分析法对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选出的144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观察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年度赢余公告的反应,得到我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半强态有效的结论。杨朝军等(1997)通过分析股价对公司分红方案和财务报表等信息的反应速度,认为沪市已经能够较快速地反映送配股信息。他同时表示,并不能由此断定沪市已达到中强效率,因为沪市投资者对分红配股信息并不十分看重。张人骥等(1998)以沪市48家上市公司722个交易的收益率数据,检验了上海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检验结果表示拒绝接受沪市存在过度反应的假设,但没有为是否存在过度投机作出结论,也没有明确说明沪市是否达到了中强型有效。赵宇龙(1998)分析了沪市123家上市公司4年的会计盈余数据,认为沪市对预期的好消息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而对预期坏消息则反应不足。叶青等(1999)的检验却表明沪市存在过度反应现象。以上研究发现也说明我国股市也没有达到中强型有效。
综上所述,大多数经验检验结果倾向于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中强效率。但对于是否达到弱型效率则存在较大分歧,未能达到共识。那么,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应如何认识呢?一般地讲,股价表现出随机游走的特性则说明股票市场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有效,目前许多关于市场是否有效地检验方法都是以此为依据的。然而应该注意的是,以此为基础的检验结果未必可信,尤其对我国这样的新兴股市而言。随机游走还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基于信息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随机性,是市场实现一定程度效率基础上的随机性,而另一种随机性则是无信息基础的,股价往往受某些外在的或者人为的因素决定,实际上是一种极端无效情况下的随机性,是一种疯狂式的随机性,这主要是由于法规的不健全及人为操纵引起。可以推测,我国股票市场在早期所表现出来的股价的随机性很可能不是有效市场的表现,相反地,却是一种极端无效情况下的随机性,我国股票市场也是极端无效的。除此以外,时间序列长度是限制我国股市有效性实证检验的主要因素。西方学者在股票市场实证研究中往往要选取几十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就是因为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很多,股价运行中含有大量的“噪音”成分,为了得出可信的结论就必须靠较长的时间序列来消除噪音。一般地讲,一个完整地经济周期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一个股票市场的运行周期也需要41个月的时间[2]。在我国却有大量的实证研究的时间序列长度还不足一个股票运行周期,其结论自然是值得怀疑的。最后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和隐瞒重大信息不报等情况相当普遍,这也会对市场有效性研究的结果产生偏差。
总之,研究市场有效性需要充足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为依托,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市场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和中国证
券市场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深入认识和理解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第二篇:中国金融市场
新中国第一支股票:小飞乐,是1984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支股票。
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
深圳证券交易所,1991年7月3 日正式成立
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中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深、沪证券交易所),只不过投资者在境外或在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2001年我国开放境内个人居民可以投资B股。
H股也称国企股,指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H股为实物股票,实行“T+0”交割制度,无涨跌幅限制
股票交易制度:T+1,只能买涨,资金比例1:1,股票买入最少为1手(100股)
股票交易时间:周一到周五,早上9点30到11点30,下午1点到3点。
期货:期货一般指期货合约,就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的标准化合约。
期货分为两大类:商品期货: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上海商品期货交易所。(农产品,金属,能源,)
金融期货: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
期货上市时间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属商品交易所开业;
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
1992年9月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标志中国期货市场中断了40多年后重新在中国恢复。
1993年2月2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交易所成立。
2010年4月16日中国推出国内第一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
2011年4月15日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世界上首个焦炭期货合约。
涨跌停:天然橡胶的涨跌停板是3%,农产品是5%,金属是6%,棉花4%
杠杆比例1:10
期货交易实行多空双向交易制度。
期货交易实行T+0交易制度。
期货交易是一种差额保证金交易。
期货交易时间:周一到周五
上午:9:00-11:30
下午:13:30-15:00
2010年4月16日中国推出国内第一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
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
合约标的:沪深300指数
合约乘数:每点300元
报价单位:指数点
最小变动价位:0.2点
合约月份:当月、下月及随后两个季月
交易时间:上午:9:15-11:30,下午:13:00-15:15
最后交易日交易时间:上午:9:15-11:30 下午:13:00-15:00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上一个交易日 结算价的±10%
最低交易保证金:合约价值的12%
最后交易日:合约到期月份的第三个周五 遇法定假日顺延
交割日期:同最后交易日
交割方式:现金交割
交易代码:IF
上海黄金交易所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
2005年7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交易正式向个人开放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
2010年1月;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正式开放个人业务,保证金杠杆最高(12.5倍)
中国外汇市场: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是没有外汇保证金的交易公司的。中国也没有外汇交易的监管机构。一般投资者选择的是银行的外汇理财业务,这类的投资理财,是1:1的操作,而且手续费超高,没有百八十万动不了。
外汇市场的品种以主流货币为主,像欧元,英镑,日元,澳元等等。
1.GDP,即国内生产总值。该指标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2.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针。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3.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消费者
物价指数一样,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4.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范围的状况。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
5.IFO:经济景气指数(德国),是由德国IFO研究机构所编制,为观察德国经济状况的重要领先指标(参考性较高)
6.非农数据,非农数据通常指美国非农就业率,非农业就业人数与失业率(Unemployment)一同公布,公布时间通常为每月第一个周五北京时间(冬令时:11月--3月)21:30,(夏令时:4月--10月)20:30。非农就业人数
非农就业人数,它能反映出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其增长,数字减少便代表企业减低生产,经济步入萧条。当社会经济较快时,消费自然随之而增加,消费性以及服务性行业的职位也就增多。当非农业就业数字大幅增加时,表明了一个健康的经济状况,理论上对汇率应当有利,并可能预示着更高的利率,而潜在的高利率促使外汇市场更多地推动该国货币价值,反之亦然因此,该数据是观察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程度和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非农业就业人数为就业报告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主要统计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位变化情形。
7.耐用品订单:若该数据增长,则表示制造业情况有所改善,利好该国货币.
第三篇:中国金融市场2012
2011年,国际航运市场萧条,国际航运金融市场重现低迷。中国银行(601988)业金融机构加大了船舶融资产品创新和航运金融服务创新力度,金融租赁在船舶融资中的作用日渐扩大,出口信贷成为出口船舶融资重要支柱,航运融资逆势增长;航运保险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发展取得突破,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国际航运金融市场再陷低谷 2011年以来,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步伐放缓;新兴市场国家在高通胀背景下经济增速趋于降低,通胀压力持续处于高位。受制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船舶价格处于低位,航运租金增长乏力。从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BDI)看,2011年航运市场一直萎靡不振。2011年上半年,从融资总量看,国际船舶融资市场环境略有改善。世界银团贷款有所回升,达到284亿美元。世界银团贷款融资结构出现重要变化——两个“集中”:一是贷款资金明显向大企业集中,平均每笔贷款的规模从2010年的1.7亿美元大幅上升至3亿美元。二是融资急剧向海洋工程等高端船舶制造领域集聚。2011年上半年,海洋工程设备银团贷款规模在世界航运银团贷款中占比达到约三分之一。上述变化是金融机构对世界航运市场前景没有信心、规避风险的自然反应。从船舶融资贷款的条件看,虽然2011年上半年的利率水平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但欧洲主要金融机构贷款比例基本控制在60~70%,股东自筹资金的压力仍很大;贷款期限严格控制在7~8年以内。金融机构严控船舶融资风险的状况基本没有改变。2011年下半年,美国和欧洲主权债务危
第四篇:金融市场研究
1、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
证券公司是专门从事各种有价证券经营及其相关业务的金融企业。证券公司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参加者和中介机构。主要业务:
(1)承销业务(代理证券发行业务):证券公司承销证券发行人的有价证券。
(2)代理买卖业务:证券公司作为客户的代理人,代行买卖有价证券的业务。
(3)自营买卖业务:证券公司为了谋求利润,自己作为投资者买卖有价证券,并自行承担风险的业务。
(4)投资咨询业务:证券公司充当客户的投资顾问,并向客户提供各种证券交易的情况、市场信息、以及其他业务有关资料等方面的服务,对客户提出具体的投资意见。
2、投资银行的定义及主要业务定义:
由于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投资银行的界定也大相径庭。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国际上对投资银行的定义主要有四种:
(1)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
(2)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
(3)把从事证券承销和企业并购的金融机构称为投资银行。
(4)仅把在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和二级市场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称为投资银行专门对工
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主要业务:以资本领域为核心的,其主要业务包括了上市公司的辅导、上市公司的重组、兼并、收购,投资顾问、中介、项目融资、风险投资等。
3、沪深300指数
沪深300指数是由沪深市场中选取300只股票构成样本空间的指数,指数样本来自于沪深两个证券市场,因此定名为沪深300指数。
沪深300指数的优势:
其一,沪深证券交易所在指数编制和发布方面拥有丰富的历史经验,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推出了国内市场上最早的指数。沪深300指数是在进一步借鉴国际指数编制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
其二,沪深证券交易所拥有关于上市公司及市场交易主体第一手的监管信息,在样本选取上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严格筛选股票,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样本股票的风险。
其三,沪深300指数通过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的卫星行情系统进行实时发布,这是交易所以外的其它指数编制机构无法获得的技术条件。
此外,交易所积极支持利用沪深300指数进行的指数产品创新,以形成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创新产品。
4、股指期货的特点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是指以股票指数为交易标的期货合约。它是以股票市场的股价指数为交易标的物的期货,是由交易双入订立的、约定在未来其一特定时间按成交时约定好的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合约。和其他期货品种相比,股指期货品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股票指数期货的标的物是股票指数。
其次,股指期货报价单位以指数“点”计,股指期货合约的价值以标的指数的“点”与 1
预先规定的货币金额乘积来表示。
最后,股指期货的交割采用现金交割。采用现金结算而不是实物交割是其又一大特点。
5、金融衍生产品的共有风险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其总体风险带有明显的金融衍生品风险持征。
(1)市场风险又称为价格风险,它通常指由于基础资产价格的变动所导致的衍生品价格或价值变动的风险。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为对手风险,它是交易对手不履行合约而造成的风险,故又被称为违约风险(DEFAULT RISK)。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包括两类风险,一种是市场流动性风险,另一类是资金流动性风险。
(4)结算风险:结算风险是指无法按期收到交易对手支付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5)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信息系统或内控机制系统不完善所造成的意外风险,这种风险一般由人为因素所致:如电脑系统故障,操作程序错误,系统失灵或内部控制失效等等。
(6)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交易合约及其内容与相关法律制度(如税制、破产制度)发生冲突致使合约无法正常履行或无法获取所期待的经济收益所致的风险:法律风险不仅包括合约文件的签署是否只有法律效应的问题,而且还包括能否将自己的法律和监管责任以恰当的方式转移给交易对手的问题
6、行业周期理论
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过程称为行业的生命周期。幼稚期:在这一阶段,由于新行业刚刚诞生或初建不久,因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创业公司投资于这个新兴的行业。
成长期:在这一时期,拥有一定市场营销和财务力量的企业逐渐主导市场,这些企业往往是较大的企业,其资本结构比较稳定,因而它们开始定期支付股利并扩大经营。
成熟期:行业的成熟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这一时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少数大厂商垄断了整个行业的市场,每个厂商都占有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
衰退期:这一时期出现在较长的稳定期后。由于新产品和大量替代品的出现,原行业的市场需求开始减少,产品的销售量也开始下降,某些厂商开始向其他更有利可图的行业转移资金。
7、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特点:(1)建立了较完善的货币市场(2)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发展(3)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4)外汇市场迅速发展
问题:机构投资者队伍不够壮大,扰乱市场秩序的人群还有很多,监管力度还不够,融资功能有待挖掘,投资功能更加不能显现,中小投资者回报率低下
8、我国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市场在融资方式和证券品种上存在两方面结构性问题:
一是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发展缓慢。从国内金融市场整体融资结构来看,2004年国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约为3万亿元,占整个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总量的83%,而同
期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新增规模只占融资总量的17%。所以,我们以后应着重增加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的融资规模
二是在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于股票市场发展,在债券市场内部的直接融资中,政府债券以及准政府债券发展较快,比重过高,政府支配了过多的资源,而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明显滞后。在十余年来的多数年份中,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都没有超过500亿元人民币,企业债券余额在全部债券余额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3%左右。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加大企业债券的份额,改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9、如何理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反映出来:
⑴ 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
⑵ 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⑶ 金融创新方兴未艾,货币形式正在发生变化;
⑷ 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发生转移;
⑸ 金融调控已经成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
⑹ 金融深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
第五篇: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文献综述
工商0801
康家健
08201110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
2004年初,《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性。而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以,农村金融制度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作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成为农村经济改革中的一个焦点。2005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将“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作为农村金融工作的主题。目前,在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研究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献,无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争论依然很多,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的许多方面仍然处于试点和摸索阶段,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仍需时间检验。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自己深刻的认识该问题。【正文】
1.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历史与现状
贵州贵阳学院的曾汝林教授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3 年)农村金融体系恢复发展阶段
1986 年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将邮政储蓄业务法定为邮政企业的业务之一,从而使邮政储蓄遍布全国,成为在农村中开展储蓄业务的一支重要力量;放开了对民间信用的管制,允许民间 工商0801
康家健
08201110 自由借贷,允许成立民间合作金融组织,同时允许成立的还有一些农业企业的财务公司,企业集资异常活跃;允许多种融资方式并存,包括了存款、贷款、债券、股票、基金、票据贴现、信托、租赁等多种信用手段。
第二阶段(1994—1996 年)建立系统性农村金融体系阶段
1994 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从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剥离出来;并且农业信用合作社不再受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业务改由县联社负责,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监督管理则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承担。第三阶段(1997—2002 年)清理整顿阶段
1997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各个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以下机构,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逐渐收缩其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打击各种非正规金融活动,对民间金融行为进行压制。第四阶段(2003—2005 年)进一步改革阶段
200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明确提出了县城区域内的各个金融机构应当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再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到当地,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引导一定比例的邮政储蓄资金返还给农村;大力拓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和业务范围。
第五阶段(2006 至今)农村金融体系深化改革阶段
2006 年银监会从政策上首先允许四川、甘肃、吉林、青海、内 工商0801
康家健
08201110 蒙古、湖北6 省(区)的农村地区开展设立村镇银行;2007年春天开始,在四川、吉林等地先后设立了新型的村镇银行和合作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2008 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文,在部分省、市、县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2009 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银监大力推行“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引导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科学完善农村金融分类监管体制和切实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五项措施,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所面临的问题
许多文章都已认识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将其总结概括后浓缩为三大问题:①“三农”贷款问题任重道远。②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③农业农村保险发展滞后。2.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
对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①改革路径分析。②金融服务能力研究。③金融产品创新。① 改革路径分析。
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许桂红在其文章《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路径分析》中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要加快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步伐,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规范民间金融活动。这种观点解决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的路径问题,对政府制定方向性政策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但该种观点没有考虑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没有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战 工商0801
康家健
08201110 术性的指导。
② 金融服务能力研究。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的兰静在《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浅析》中认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要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如扩大农村金融的服务范围,加快农村保险发展进程,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这种观点有助于解决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的问题,具有考价值的。但该种观点没有考虑到农村金融体制本身存在的具体问题,也没有认识到农村金融体制对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影响。③ 金融产品创新。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董晓林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中认为农村需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并给出了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路径和案例。这种观点迎合了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于2008 年10 月15 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但我们必须要在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的过程中注意对新产生的金融产品的审核,对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才可以防范风险。
经过对现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我充分认识到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问题的紧迫性。同时认为今后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应该主要放在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与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制的问题上。这也是日后我对于该问题重点关注的地方。【参考文献】 工商0801
康家健
08201110 [1] 兰静.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浅析[J].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10 年5 月.[2] 许桂红.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路径分析[J].财经视线,2010 年6月.[3] 董晓林.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J].江苏农村经济·月刊,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