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髙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经典读后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首先,在研读这本书前,我就深深的被其书名所吸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七个习惯?是哪些?有了这些习惯,真的能成为高效能之士吗?自己具备又具备了那些习惯呢?等等这些问题一一在我的脑海里徘徊,带着这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我用心的开始阅读它了.作者简介中, 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又激起了我心中的涟漪.我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常常会去想为什么他能成功,为什么他的事业一般?他身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先看看作者的成就吧, 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柯维博士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服务与产品遍布全球,在全球38个国家设有44个分支机构。这些一个个显赫的成绩更增强了我对本书的兴趣.本书的背景是在17世纪,且17世纪的美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土地,是一个投入勤劳和智慧就能产出财富的土地。一批又一批的人登陆美国去寻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为美国成今日的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在美国,这本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圣经》的影响力是全世界的人都能够理解的,而能够与此相提并论的我尚未耳闻。这句广告语也深深的吸引着我.在阅读此书的同时,不断让我想起一个个能人志士的那种激情与拼搏精神。《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带有美国精神的书籍,字里行间透露着美国人的那种改变命运的决心,当然还有他们特有的美国式的幽默与思维。随着中国的不断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规则逐渐建立,民众的不断渴望成功的意念,国人大有一扫先人儒雅之风的倾向。随着80后,90后的不断成长与崛起,属于新新人类自己的那种拼搏精神的建立,此书在中国的风靡热销也是不难揣测的。
读完此书之后,我关注到的地方有:
(一)品德魅力>个人魅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改变了。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personality ethic),即成功与否取决于个性、社会形象.各种关于个人魅力的速成书籍成了主流。《个人成功的五十条魅力》,《你该这么说话》,《个人魅力大集合》......仿佛只要掌握了人际领域的各种技巧,你就是战无不胜的。巧舌如簧也成了褒义词。也毫不避讳地鼓励玩弄手段、欺骗他人。例如运用技巧以赢得好感,伪装自己以套取情报,或虚张声势,甚至以威胁手段达到目标。
你也许可以运用手段,让他人对你产生好感,对你百依百顺,为你赴汤蹈火,彼此同仇敌忾,但是只要品德有问题,有缺陷,尤其是言不由衷,虚情假意,看人下菜碟,卖弄虚荣,终究成不了大器,因为真相总会水落石出,日久见人心,所有的事情积压到一起,终会被人怀疑,终会被人背叛, 到时一切的所作所为都会被视为别有用心,不管有没有真心所做,如果不能真正的得到信任,那么作再多也是徒为,成功也会经不起考验的.“强调个人魅力既不切实际,又会误导人心。一步登天就如同身在芝加哥,手上拿的却是底特律的地图,欲速则不达。”
(二)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第三章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是七个习惯中的第一个,也是贯穿于七个习惯的重要因素。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交往都要积极主动。工作中,具有了积极主动地心态就有了完成工作的信心,进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王进喜说的好“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先主观后客观,主动可改变条件。
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不仅能消极选择反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厌或具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人们所有的行动都是基于“自我思维”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可以当作反映自己行为的哈哈镜,仅仅是哈哈镜,而不是平常的镜子。因为别人对你的看法也是基于他自身出发,并不是和客观的角度,所以,“那些支离破碎的言语不见得代表你本身,充其量不过反映说话者自身的想法与缺点而已。” “弗兰克尔运用难得的自我意识天赋,发掘人性最可贵的一面,那就是人有“选择的自由”(freedom to choose)。这种自由来自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除自我意识外,我们还拥有“想象力”(imagination),能超出现实之外;有“良知”(conscience),能明辨是非善恶;更有“独立意志”(independent will),能够不受外力影响,自行其是。”
也许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在各种各样的情形下,我们的行为可能受制于别人,但是我们拥有独立思维,独立意识,不管我们身处何种困境,我们的大脑都只属于我们自己,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可以为我们自己的将来,为以后的事业去考虑,去打算。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不仅仅是在行为上,更是在脑海深处,无论你在哪里,身处何种职位,若想要生命的产能与产出平衡,进而追求圆满人生,主动精神实在是不可或缺的。
面对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自主程度的高低,把人生的问题可分为三类:个人可直接控制(与自身行为有关);个人可间接控制(与他人行为有关);无法控制(已成过去或客观环境使然)。然后逐一去思考去处理解决,而不是在遇到一系列问题后,就怨天尤人,抱怨社会的不公,带着消极的思想去解决。那样只会使自己身心疲惫,无心再去处理,当然效率也是最低的。
总之,正如书中所说,先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积极主动的精神,全力专注于影响圈的事物,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非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不要只顾批评;解决问题,不要制造问题。
(三)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第五章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原则,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
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要事第一是通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重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有效的自我管理。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自己总会感觉有时特别闲,而有时却时间不够用;如果有好多事都没做的时候,又觉得特别烦,不知如何做起。但在读完这一章节之后,自己就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是事情安排的不够合理,总是想着明天还有时间,现在想来,其实,人应该由规划,都要为自己每一阶段设定目标,即使觉得没有事情做,也要想着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掌握更多的技能;而当有好多事情的时候,可以先花一点时间去规划,按照他们的紧要程度去排序,然后再去处理,这样的话就能使自己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就授权这一问题来说,它也是高效能的秘诀之一。何为授权?授权就是领导者通过与下属和员工通过共享相关信息,并让其控制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给员工和下属更多自主权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领导者通过情况将某些方面的权力和责任授权给下属。但是授权也是一门艺术,需要领导者很好的把握分寸,否则很容易产生误区,带来更多的问题,如不充分授权,制约授权等。
那么应如何有效的授权呢?(1)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帮助下属制定大阵方针,提出工作规划,而是要准确把握下属的工作进程,及时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条件的支持。并及时予以引导,指点和协助,必要时要追加授权。坚持请示汇报制度,及时检察监督。(2)遵循四大原则:适度原则,带责原则,可控原则和逐级授权原则。
通过有效的授权,领导者将强大的组织目标,轻松的分解到不同人身上,同时将责任过渡给更多的人承担,让团队每一个职员都更加有目标,更负责任感,更加投入,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企业减少了控制,摆脱了依从,领导者能从权利的烦恼中走出来,被授权者则能增加自主性,提高工作能动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授权,的确是领导者必须的素质,作为合格的领导者,更要有合格的授权能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自己也 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彼岸。
读完本书后也让我对领导力及其有效性有了新的认识,领导者力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 1.权力因素:包括传统因素(人们对领导传统的观念,属于非完全强制因素)、职位因素(强制性因素)、资历因素(非完全强制性因素); 2.非权力因素:包括品格、能力、知识、情感等因素(完全非强制因素)。其中,情感因素——这是非权利性因素产生的重要纽带。领导人深入基层,平易近人,时时体贴关心下属,和下属同甘共苦,与下属建立良好的情感,就容易使下属对其产生亲切感,下属的意见也容易反映到领导处,从而在领导做决策时可以根据群众的工作情况和思想状况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
非权力的因素在领导力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个人的情商,所以,身为领导者,更应该注意到自己及员工的情感,以及品格,能力,知识的影响力。
此外,除了本书中所讲的七个习惯之外,我觉得领导者还应该努力培养这些习惯:
(一)始终表现出对公司及公司产品的兴趣和热爱
领导者在任何时候都应表现出对公司及其产品的兴趣和热爱,不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下班后;不论是对公司员工,还是对客户及朋友。当领导者向别人传播对公司的兴趣和热爱时,别人也会从领导者身上体会到他的自信及对公司的信心。没有人喜欢与悲观厌世的人打交道,同样,公司也不愿让对公司的发展悲观失望或无动于衷的人担任领导工作。
(二)自愿承担艰巨的任务
公司的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部门及岗位职责,但总有一些突发事件无法明确划分到部门或个人,而这些事情往往还都是比较紧急或重要的。如果领导者是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就应该从维护公司利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去处理这些事情。面对艰巨的任务,领导者更应该主动去承担。不论事情成败与否,这种知难而上的精神也会让大家对领导者产生认同。另外,承担艰巨的任务是锻炼领导者能力的难得机会,长此以往,领导者的能力和经验会迅速提升。当然在完成这些艰巨任务的过程中,领导者有时也会感到很痛苦,但痛苦会让领导者成熟。
(三)在工作时间避免闲谈
可能领导者的工作效率很高,可能领导者现在很累,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工作时间闲谈。在公司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领导者当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率,所以闲谈只能让人感觉领导者很懒散或很不重视工作。另外,闲谈也会影响他人的工作,引起别人的反感。领导者也不要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听音乐、看报纸等等。如果领导者没有事做,可以看看本专业的相关书籍,查找一下最新专业资料等等。总之,领导者必须让人感觉他在工作时间的每一分钟都是充实和高效的。
(四)向公司领导提出部门或公司管理问题及建议
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始终以领导者的眼光观察部门和公司所发生的事情,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向公司领导提出管理建议。当然领导者的上级可能不会安排领导者做这些事情,但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却是上级考核领导者的重要内容。领导者必须让别人感觉到,他始终关心着公司的发展。除向上级提出管理建议之外,一些小的管理方法可以直接在部门内部实施。只要这些方法行之有效,提高了部门的工作效率,领导者的工作就会被肯定。
如果我是一个领导者,如何才能成功有效的去带领一个团队。我认为,首先,作为管理者,成员的协调、安排、部署起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其次,就是成员的素质拓展培训、定期不定期的思想情操陶冶及思想、技术交流。
不仅要使领导者自己本身做到高效率的领导,而且也要让被领导者融入团队,所以我觉的仅有那七个习惯是不够的,不能只做一个有着高效能的领导者而员工却是一盘散沙,各自觉得与己无关,所以要带领员工不断的进行学习交流,开展一些活
动,增进员工与企业间的凝聚力;并且要与不同部门进行多种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
资源共享是成功释放团队成员潜能的良好机制。了解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资源,实际上也能使得员工不得不或者说是主动承担起应负的,甚至更大的责任。一位理智的团队成员会做到资源共享,这样可以让自己更清楚团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认清团队工作的目标,从而促进自己工作的积极性,并开创出一片新气象。
领导者自身做到最优,并成功地将员工们的自身技能、智慧和头脑风暴纳入公司资源,使每一位团队成员都享受到了充分的资源支持,使他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彼此切磋、彼此学习,从而使得公司效益不断上升,这样的领导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且有效的领导者。
第二篇: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后感
以终为始,做自己的领导者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佑圣展开编程张利强
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经过依赖期到独立期,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去实现这个过渡期,这是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详细的阐述了实现这个跨越,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做事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从而实现我们个人领域的成功。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主要包括三个处事哲学,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前段时间经过学习了积极主动之后,迎来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习惯二以始为终的学习,以始为终是实现依赖期到独立期的一个很重要的习惯,认真学习对我们实现这个跨越有很大的帮助。读了“以始为终”这个习惯之后,我对高效能人士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下我就《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习惯二“以始为终”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一,制定目标,两次创造原则
英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这句话强有力的证明了目标的重要性,既是天才如果没有树立目标,也会在路途中南辕北辙,徒劳无功。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树立目标,认清方向,事先想好想做什么,如何才能做好,经过一番思考,揣摩,洞察力将会大大改善,然后才好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行为与目标才能一致。“以终为始”里表明:任何事都是两次創造而成,也就是先从脑中构思,运量,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从脑海中拟定目标和愿景,主动地,有意识的,凭借自己独特的天赋,认知和想象去审视各种第一次的创造,事先做到尽善尽美,以免亡羊补牢。
二,做自己的领导者
有些人自我意识薄弱,不愿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活,结果就让影像圈外的人或事控制了自己。以终为始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自我领导,领导必须先于管理。皮得。德鲁克和华伦。贝尼斯说过:“管理是正确的做事,领导则是坐正确的事。”我们做人就要做自己生活中的领导者。明确自己在人生剧本中扮演的领导地位,不要被外来不合宜的价值观与其他制约,由此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与方向,并用此来扮演自己的家长角色或其他角色。“以终为始”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用此来表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即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并以此来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准,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源泉,他既是做出任何关键抉择的基础,也是在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情绪下做出日常决策的基础。制定此宣言必须以影响圈的核心开始,利用想象力制定我们渴求的人生目标,确定奋斗方向和目的,利用我们独特的聪明才智和贡献手段为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营造源泉。确立了个人使命宣言后,我们就能随即应变,不必带着成见或偏见来对事态妄加推断,让我们能够据此高效能的利用时间,精力和才能。
三,以原则为中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为人父母,妻子,丈夫,主管,职员,亲友,同时也担付不同的责任。人人都有生活的中心,有以配偶为中心的人,有以工作为中心的人,有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也有以享乐为中心的人等等,有些人往往在这方面顾此失彼。比如说,以工作为中心的人只知埋头苦干,即使牺牲健康,婚姻,家庭与人际关系也在所不惜,一旦无法工作,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他们的人生方向取决于工作的需要,而智慧与力量也只限于工作领域,无益于其他生活领域。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在诸多角色中给人以安全感与力量,在渴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怎样才能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原则为生活中心,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迷新的。一个人的思维定式能决定他的态度和行为,以原则为中心的人会保持冷静和客观,不受情绪和其他因素的干扰,终观全局,深思熟虑后作出正确的选择。遵从原则,就能建立高效能的思维定式,也就能正确审视所有其他的生活中心。
生命只有一次,选择有多次,如何才能在茫茫大海中去寻找正确的目标与方向,我们需要在脑海里深思熟虑后,以不变应万变的准则来领导自己。
第三篇:更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做高效能的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书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史蒂芬·柯维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译者:高新勇 出版时间:2013—02—01 阅读时间:2015—04
著作及作者介绍
本书以“七个习惯”主题框架,每一个章节增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含量,汇集了作者10多年来对世界变化的新思考。史蒂芬·柯维博士他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25个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现代商管教育及管理畅销书都或多或少受到过其思想的影响。
作者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影响人类思想的新智慧学家,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史蒂芬·柯维博士是国际上广受尊敬的领导工作权威、家庭专家、管理顾问。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
2002年,福布斯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首席执行官》杂志的调查结果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评为20世纪两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类书籍之一。
图书摘要及个人感受
在阅读后最大的感触就是这本书要比想象中精彩得多,要比书的名字精彩得多。在国内所谓的“成功学”书籍泛滥成灾的情况下,这个名字的确有让人望而却步的想法,但是它会是一本不会让你失望的书。书的内容与日常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连,也就不得不探讨所谓“成功”的话题了。Stephen在书中定义的自我成长模式是从依赖他人到自我独立,最终达到互助双赢的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个高于功利性质的“成功”。或者更确切的说,成长的定义,在我看来还是有相当的思想高度的。
简单地说,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阐述的思想是由内而外,强调思想和高尚人格的重要性。后半部分主要阐述的则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大致的思想看上去比较简单,而书中却也做了较为细致和深入的阐述,精彩之处让人读之也颇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本书的前言中,也很精当的归纳了“七个习惯”的定义,并且全书也是以这七大习惯展开的: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主动积极即采取行动,为自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来环境下决定。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是人类的四大天赋,也是职场人士天然具备的重要资源。但是,只有通过运用高效能的思维框架(例如区分关注圈与影响圈),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人的效能受情绪、心境、刺激和外在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在我看来积极健康的心态会促使人采取积极正面的行动,即是把别人的批评、责骂、指出不足、建议等,看成是善意的,看成“关爱、帮助和造就”,以感恩和学习的心态,虚心听取,思考,分析,反省,从中吸收有利于自己进步成长的营养,促进自己进步成长。在面对工作、问题、困难、挫折、挑战和责任,从正面去想,从积极的一面去想,从可能成功的一面去想,积极采取行动,努力去做。也就是可能性思维、积极思维、肯定性思维。积极心态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态度,对任何事都有足够的控制能力,反映了一个人胸襟、魄力。积极的心态会感染人,给人以力量。所以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采取行动,做自己的管理者,努力提高自身效能。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以终为始是一个人应有的职业习惯。以终为始的基础是想象力——设想的能力、看到愿景的能力、用自己的头脑创造目前无法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能力。以终为始意味着,每天、每个任务、每个项目开始之前,你都要对自己的方向和目的有一个清晰的构思(即愿景),然后再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去实现它。任何机构和单位都需要具有“以终为始”素质的职业人。机构愿景或者企业愿景有赖于具有个人愿景的人去落实。本讲帮助学员建立个人愿景和制作个人使命宣言的技巧。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应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入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摆在第二。为了生活更加平衡,有些事情不做也是可以的。必要时也可以拒绝。人们普遍的习惯是急事先做。但是书中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在多数情况下,愈是重要的事偏偏不紧迫。”
目前在培训市场上流行的时间管理课程,属于传统的第三代时间管理理念。传统时间管理的理论,以时间、规划、控制、效率为重点,讲求事半功倍,属于一种强调效率和控制的思维。七个习惯课程讲授的有关时间管理的全新思维方法,是一套讲求关系建立,不注重行事日程的思维方法,它属于第四代时间管理理念。
对于时间的管理上,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努力。当我们从本质上认清了时间的特质,我想我们应该对时间做到真正的去珍惜,充分的去利用,有效的管理好我们所拥有的宝贵时间。
首先我们要把时间与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与爱好兴趣紧密结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与兴趣,我们都会非常自觉的投入,时常出现废寝忘食的情况,这种状态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可能只要用50%的时间就可能达到100%的成效。当然在工作中,事情不会因你的兴趣爱好而改变,而要高效的利用时间去完成工作内容,除了要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一种执着的信念。
第二是要制定工作计划。在工作中我们的工作计划都是以时间为轴线进行部署的,养成做计划的好习惯也就是主动有意识的去管理支配我们的工作,管理我们的时间,提高我们的效率。而不做计划的人只是消极地应付工作,他将处于受摆布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认为在行动之前没必要做过多考虑,计划与事实之间很难一致,对计划没信心不重视,抱着走一步算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态度行事。如果在工作中出现意外,需要应急抢险,我们该怎么办?没有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不知道该如何组织,也不清楚处理方法步骤,毫无头绪的乱作一团,怎么可能化解险情,降低损失?
第三要清楚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管我们做了什么,都会将其用完,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有必要清楚自己都将时间做了些什么。找一段时间对每天所做的事情进行分类统计,例如:写材料、看书、聊天、安排人员等等。这样就能知道在哪一方面用的时间多,哪一方面用的时间不够,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知道自己使用时间的效率如何,能不能更有效的安排利用时间。
第四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后次序。我们在工作中都是以目标的实现为导向,那么在一系列以实现目标为依据的待办事项中,到底哪些应该先着手处理,哪些可以拖后处理,哪些甚至不予处理?一般认为是按照事情的紧急程度来判断。假如愈是紧迫的事,其重要性愈高,愈不紧迫的事,其重要性愈低,则依循上面的判断规则。可是在多数情况下,愈是重要的事偏偏不紧迫。例如参加管理培训、向上级提出改进工作方案的建议等等。如果我们按事情的“缓急程度”办事的话,不但使重要的事情的履行遥遥无期,而且经常使自己处于危机或紧急状态之下,最大的恶果是原本重要不紧急的事必然会转化为重要又紧急的事。举个例子来说,公司报表是一件重要的事,但若现在距离上交各类工作报表的时间尚有半个月的话,则一般人大概不会把它视为“今天应该做的事”,更不会把它视为“今天必须做的事”,既然今天可以不做这件事,那么就可以不断地拖延下去。直到截止日期的数几天,他们才如临大敌般地处理“紧急事件”,结果不是迟交了报表,就是草率应付了事。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他们可能会信誓旦旦地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将业务报告提前准备好!但是除非能够彻底地改变按“缓急程度”办事的习惯,否则到了下一次而极有可能重蹈覆辙。因此,在考虑行事的先后顺序时,应先考虑事情的“轻重”,再考虑事情的“缓急”。
最后要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时间安排。工作在忙也不能忽略了家人,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亲人是我们奋斗路上的坚强后盾,可以说家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意义所在之一,有了家庭的安稳与幸福我们才能更好更专心的去工作去奋斗。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是在一切人际交往活动中不断寻求互利的一种思维模式。怎样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互信关系?同事之间是否真心乐于分享?跨部门之间的协作是否以利人利己为目标?这些都是每个类型的组织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双赢品格是双赢人际关系的基础。双赢品格特征是: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任何有成就的组织,都焕发双赢品格的光芒。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的关系。对方获得了解之后,会觉得受到尊重和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另一方面,自传式回应是每个人都有的弱点,也是组织机构缺乏执行力的主要原因。在组织中应该帮助学员建立“以寻求理解为宗旨去聆听别人的习惯”。通过学习,学员还将了解到,聆听的目的不是为了“回应”而是为了“理解”对方。
习惯六:综合统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综合统效即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也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超过个人之见的办法。这是,创造式合作。协作增效又称统合综效。
协作增效是建设性合作的习惯,意味着你能与他人共同创造一些个人单干时达不到的业绩。协作增效的实质是重视差异、尊重差异、建立优势并弥补弱点。人们一旦经历了真正的统合综效,他们就不再放弃。在你能充分利用他人的优势之前,你首先要承认并尊重他们的差异。通过测试学员对待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态度——排斥、容忍„„还是尊重,或赞美?判断每一种态度都将对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珍视差异并不代表全盘接受或认同。我们可以理解“有分歧才有收获”的道理,通过向学员传授创造性的利用彼此差异、寻找第三替代方案的“解题模型”。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个人的不断学习和更新不管在企业中还是生活中都是非常必要的,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新鲜事物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不断的更新和发展自己,才能保证不被社会和组织所淘汰。
在我看来,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抱着一种初学者的态度去认知事物。何谓初学者?这是一类人的代名词。这类人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愿意去追求知识,这类人具有谦卑的心态和好学的精神,能够放下已经有的身段去虚心求教。保持初学者这种心态,让自己时时刻刻处在学习状态之中,用一句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十分的正确,明确的指明了我们将来工作的一种态度。工作上,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总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古时候有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今的季羡林大师也身体力行着学习到风烛残年之时。况且,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总有大量的新知识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倘若不及时做好信息的更新换代,就算我们现在做得再好,也终将被时代所抛弃。就这句话而言,我们的国家要重视学习,清朝的失败早就告诉我们闭门造车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走好改革开放的道路,向国外学习,努力缩短和国外的距离。我们自身也要重视学习,不能再停留在过去的知识上停滞不前,而是应该抓紧机会全面学习。国家是学习型的学校,个人是学习型的个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伫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
第四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物流1502 樊道祺 2120152153
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并不是说小孩子也很有心机,而是表明他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大人并不知道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是饿了还是哪里不舒服。同理,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你也需要主动展现自己心中所想,让别人知道你的情况。就算不能与你达成合作,也可能向他人提及。如果孩子不再主动,父母还可能会费劲心思猜测他们心中所想,与你没有多少关系的人才没那个闲工夫去摸透你的心思。
而且,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会给人留下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形象,对你今后的晋升造成影响。同时,也有可能被抓住弱点加以利用,肆意压榨。
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这其实讲的是规划,任何事情都的在脑子里模拟一边,模拟出大致可行的方案在着手开始实施。曾经,我的想法是走一步看一步,“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后来发现总是会有有一种茫然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接下来该怎么做,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结果往往都没能坚持下去,事倍功半。后来渐渐学会了先规划后行动,对于一些不可能是事情能在早期就预见并果断放弃。对于有可能的事,也因为有大纲的存在而方向感十足,进行得有条不紊。
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人的生命是有限是,而一生需要完成的事往往是无限而不可预料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应对无限的任务呢,选择是很重要的。事分轻重缓急,虽然都属于需要完成的范畴,但在这个范畴内也有区别,有的相对重要,有点相对一般,而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有限完成重要的事情才能使的损失降到最低,也可以说是收益最高。所以,我们要树立要事第一的观念,提高办事效率。
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在生活这场游戏中,每个人都想成为游戏的赢家,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与他人竞争,难道只能斗个你死我活才行吗?那倒也未必,这就需要我们具有独特的视角,找到双方利益区域的交集,并以此为核心进行谈判,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就能完成原本仅凭一方力量而无法达成的目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你需要了解自己及他人的能力、需求、性格、能力、心理、背景等,以便于你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对,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达成自己的目的。这种技能大多用在与人谈判时,为了谈判成功,你必须实现搜集好对方的资料,以便摸清他的需求及心中所想,采取针对性措施。
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系统最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局为重了。一项工作的效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满足各种条件的情况下寻找最优解,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某一或某几个指标的高数据。木桶所能储存的水是由它的短板而非长板决定,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系统的均衡。
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为知识的传播插上了翅膀,知识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更新,并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当中。各行各业对知识型员工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也有些行业因新技术的出现而逐渐消亡。生存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为了不被时代所淘汰,我们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定期接受新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不被时代所抛弃,继续为社会以及自己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本书让我收获颇丰,解决了我心中存在的一些疑惑,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也让我树立起效率的意识。更激起了我奋斗的决心!
第五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初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时觉得语言有些繁琐,内容略显臃肿,有可能因为是翻译的,所以读起来有些拗口,说实话兴趣不高。但是转念一想,这本书是领导鼎力推荐的,一定有让我们仔细阅读的价值,于是便耐下心来每晚阅读。渐渐地我发现,这本书所讲述的七个习惯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职业人必须具备的七种特质,的确值得仔细研究并且认真学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带有典型的美国精神的书,书中主要是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小故事阐述一个个简单的道理,字里行间都蕴含着积极进取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全书中的重点的7个习惯: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习惯三:要事第一——把要事放在首位的办事原则;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习惯五:知彼解己——将心比心交流的原则;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看完这七个习惯,我便反思自己,这七种习惯我自身具备哪几种呢?认真思考后我觉得自己只有其中两种习惯:习惯一积极主动和习惯七不断更新,其余这五种都是自己所缺乏的。
那么什么是高效能人士呢?我理解就是办事准确有效且效率高的人才。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这样高效能的人呢?我想领导让我们仔细阅读这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通过学习这本书,汲取书中的精华,令自己成为具备这七种习惯的高效能人士。我觉得这本书中所讲的其中习惯都是相辅相成的,有连锁效应的,每一种习惯都是具备后一种习惯的铺垫,后面的习惯就是具备前面习惯的进一步延伸,下面我就说说自己从这本书中学习到的知识:
习惯
一、积极主动:这一点是作为职业酒店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习惯,积极主动的态度是我们工作动力的源泉,我想这一点是我们每个汉庭人都具备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我们能够跟得上汉庭快速发展的脚步;
习惯
二、以终为始: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在想一想在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埋头苦干时,真正了解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吗?还是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为生计而奔波。仔细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体会到成功来临时的成就感。
习惯
三、要事第一:我觉得这一点讲述的主要是自我的时间管理。当我们确立好人生终极目标后,就要为自己制定计划,不仅仅是人生的规划,也包括制定目前所做事情的计划。要事第一就是告诉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要将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放在计划的首位,我们一定要了解什么事是“要事”,紧急的事情未必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清楚地了解这一点才能够制定好计划并且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提高自我工作效率;
习惯
四、双赢思维:具备双赢思维的人需要具有三种品格:正直、成熟、豁达的心胸,我觉得这三种品格和这种习惯是作为领导必须具备的,这种思维是反映一个人领导力的强弱程度最好的标准。但是这一点也是现在的管理者最缺乏的,具备这种思维的人可以很好的处理上下级关系、客户关系、竞争对手关系,是一种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
习惯
五、知彼解己:做到这一点其实就是以诚信为基础进行有效的沟通,用心去聆听对方的心声,善意的回答对方的每一个问题,并且把自己的想法解释给对方,让对方充分了解。在沟通的过程中彼此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习惯
六、统合综效: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将大家的意见综合统一的过程。大家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会发生意见不统一的情况,那么我们通过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的原则,通过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的方式,将大家的意见统合综效,寻求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习惯
七、不断更新: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七个习惯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时刻具备较强的战斗能力。对于“不断更新”这个习惯,我认为是要懂得去学习和自我批评,全面审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与素养就在提高整体,提高前面提到的六个习惯,这一切是相辅相成的。
以上就是我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学习和理解的主要内容。记得我的一位老领导曾经说过一句话:“学历只能代表你的过去,能力只能代表你的现在,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你的将来”,这句话我始终记忆犹新,也正是这句话督促着我自己始终不忘学习,我希望自己是一名具备学习能力的职业人士。学习完这本书使我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怎样使自己成为一名高效能的职业人士,以后我还会再次翻阅这本书,不断地培养自己这七种习惯,是自己真正成为一名高效能的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