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一、风险管理现状
美国花旗银行前总裁沃特•瑞斯顿曾指出:“银行家的任务就是风险管理,简言之,这也是银行的全部业务。” 由此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是以承担风险、管理风险来盈利的。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逐步建立风险管理的体系。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从而限制了银行风险管理系统在揭示和控制方面的作用,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首先,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科学的风险管理存在差距。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很多企业的融资都是间接的。因此,银行的运作空间比较狭小。而且,我国银行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风险是一触即发。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过分追求经营的规模,看重短期目标,把风险控制看成是业务员创造利润的碍脚石。
其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构架还不完善。我国很多商业没有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风险管理规划,各银行设臵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也不能尽其所能,风险管理系统仅在某个业务部门有所表现,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它是零散的,缺乏统一管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程序,首先是要风险识别,然后是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应对计划,最后是对监察风险。但是在我国很多商业银行中却不是这样操作的。以信贷为例,当客户提出信贷申请时,信贷部经理首先会调查客户,收集客户的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查。信贷经理认可后,收集的资料会送到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评估和控制风险,并将研究后的资料返还给信贷部,由信贷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这里只有审查和审批两个环节,从风险管理的程序看,只有识别风险和评定风险两个步骤,它没有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也没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察。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评估风险、量化风险的技术还比较落后、简单。风险被识别后,接着就是要量化风险,以便制定应对风险的计划。我国商业银行量化风险的技术还停留在风险量化的最初阶段,而关键的一些参数和计量模型,因为成本、技术等原因,还没有被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还是制度与资金计划层面的,比如资产负债指标、头寸管理等。
第四,缺乏风险对冲的工具。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可以促进金融的创新。但是,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证券市场目前还不成熟,它们不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对冲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向现代化迈进的脚步。
第五,我国的商业银行缺少风险管理的文化。风险是企业战略中不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将风险融合到企业文化和价值中是风险管理重要方面之一。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能否把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决定
了企业是否能进行成功的风险管理。如果银行的员工都没有意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这种疲软的风险文化会像管理风险妥协,而这也许是致命的。
2010年,中小商业银行将特色化、差异化作为经营方向和发展目标,培养国际化竞争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步伐,审慎拓展业务范围,目前已形成一批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样板。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竞争性、高度重视目标市场的互补性、客观评价自身经验的可复制性和风险管控的可行性,审 慎开展跨区域经营,并科学合理制定分支机构布局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逐步培养审慎稳健的发展文化。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审慎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将业务范围扩展至证券、保险、租赁等领域。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开办节能减排信贷业务,发展绿色信贷,支持低碳经济,在加快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加大了支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力度。
二、银监会2010年报风险分析
2011年中国经济率先回归平稳增长轨道,为银行业发展提供难得历史机遇,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银行业仍存在诸多风险挑战。
——贷款科学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2009年、2010年我国分别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7.95万亿元。年报指出,近两年贷款规模和业务量在短期内的快速增长,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粗放、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多有发生。同时,贷款中长期化趋势日益明显,部分中长期贷款行业集中度高、整借整还风险突出。
——融资平台贷款后续风险防控不可放松。2010年,平台贷款的清理规范得以初步推进,但由于平台贷款总额高、涉及面广、结构复杂,清理和化解任务艰巨。而且,新一轮投资冲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值得关注。
——房地产市场非理性因素依然存在。国家已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调控,但由于深层次原因,推动房地产市场泡沫积聚的因素还在增加。土地储备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是银行业风险防控的关键领域。
——部分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意识弱化。2010年底,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出现反弹。齐鲁银行案件等多数案件发生在基层网点和所谓低风险业务领域,且多为内部人员作案,这反映出部分银行内在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经验欠缺,尤其是面对货币政策转变、利率市场化和汇率体制改革的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管理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
——国内市场流动性逐步收缩,部分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2010年,央行6次上调准备金率,2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逐步回落,银行间市场利率波动性不断加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上升。高息揽储、高价交易存款等违规行为可能出现。
第二篇:银行会计风险现状分析
意义:中南林业科技人学硕丨:学位论文
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研究与实证分析.风险总量的约束,减少经济资本占用,从而在满足外部监管最低资本充足率的前
提下,节约资本成本,释放出更多的经济资本,通过资本节约、资源集约式发展
提升银行价值创造能力。
夯实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银行内控管理的合规性,提高资产质量。一般情况下,操作风险引致的损失可以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
失和极端损失。相应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措施需要针对不同的损失
类型进行预防和弥补。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可以一定程度上为会计业务防范、化解风险,减少或避免风险损失,最终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整体目标的实现。
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银行柜面操作的工作效
率。首先,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营造安全稳定的运营环境,可以使
员工集中精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可以明确
会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使会计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最终提
高工作效率。
加大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有助于商业银行节约经济资本、提高
投入产出。通过持续监督与纠正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实现对风险总量的约束,释放更高的经济资本,通过资本节约、资源集约式发展创造价值。一是降低银行 的违规成本及管理成本,有效规避监管处罚以及重大财务损失;二是降低管理粗
放与管理过度并存而导致的资本斩影与成本增加,从而减少拨备计提,增加银行
价值。传统的以经营利润为核心的经营目标体系往往通过盲目地扩张忽视了资本
约束与风险管控,使银行积累了大量未被覆盖的风险,形成隐患。通过有效的操
作风险管理,加强对风险管理流程的内控监督以及对部门人员的精致评价,持续
监测与纠正实施过程中的偏差,有效控制风险的预期损失及非预期损失,实现对
1、理论意义: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成分,如何有效实施会计内部控制是
保障银行业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目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发展已较为成熟,而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还处在不断探索、完善阶段,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 部控制建设的研究,丰富了内部控制的理论领域。
2、实践意义:近些年我国金融类案件频繁爆发,究其原因之一源于会计内部控制
不到位。论文以烟台银行巨额汇票贴现案为例,从内部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中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有 助于促进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关注一直集中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上,对操作
风险的关注较低,相应的操作风险历史数据收集起来较为困难,加上在信息披露
方面普遍较低,很多有价值的案件无法从公JT?渠道获得,而给我们的研究人员研
究带来了很多困难。但国内研究学者也从其他渠道收集了相关统计数据:2004
年,苏州大学张新扬收集到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共174例,均来源于媒体的
报道以及法律案件,这为我国的操作风险事件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通过对这
174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涉及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的案例占到了
95.25%[“],这也说明我国现行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主要发生在会计业务部门。
从损失事件类型来看(图3.1),损失事件主要集中在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占比分别为56.3%、19.6%左右。内部欺诈造成的金额损失达到2/3。国际活跃银
行其损失事件体现在外部欺诈,占比42.39%;执行、交割以及流程管理占比
35.07%,而内部欺诈占比只有3.31%,损失金额占比7.23%[56]。因此,国内银行
操作风险的成因与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我国商业银
行的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还不够严格。这在中国信用体 系尚不充善的情况下,也颇具中国特色。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会计案件频发的现状已严重影响了各项改革的进程。如 2005 年 1 月 25 日,中国银行爆出惊天大案——黑龙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分理处主任高山携至少 6 亿元人民币潜逃境外!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高山为何能够在出逃前将数亿元资金轻松转 出?如在最后的作案时间里,他竟然能够轻松地在大庆农行支取现金 1500 万元!高山作 案手段并不高明,为何屡屡得手并且作案时间长达3年之久?在总结此案教训时,银监会 特别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要将加强会计风险及内控管理列为风险管理的重心。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的高负债、高风险的企业。每一笔经营业务的运作,无不 需要通过会计最终实现。因而会计部位必然成了银行经营活动的高风险区域。尤其是基层 行处的会计部位,近年来更是案件频发,涉案金额、涉案人员数量急剧上升。据某市国有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内部统计资料显示,1994—2004 年间,该行共发生案件 15 起,其中会 计案件10起,占比66.7% ,涉案金额占比更高达88.6%。因此,如何对会计风险进行分解、规避与防范,是摆在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乃至总行行长们面前的重大难题。可见,研究 国有银行二级分行如何加强会计系统的风险防范,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水平与 盈利能力,以迎接2006年金融业全面开放后与外资银行的挑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12 年 2 月 2 日发生了震惊业界的金融案件。烟台银行胜利路支行行长刘维宁,自 2011 年 4 月到 2012 年 1 月,将该行的库存承兑汇票分多次取走进行帐外贴现,总数高 达 276 笔,总金额高达 4.36 亿元人民币。
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烟台银行胜利路支行 业绩发展一直较落后,且近两年呈现急速下滑趋势,存款增长几乎停滞。鉴于持续性经 营不善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于是总行实行末位淘汰制,刘伟宁被迫进行支行行长工作 交接。在对其此前经手所有款项重新进行审核时,发现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同时,有关部门发现刘维宁并非烟台银行票据贴现账外经营的第一人。在 2004 年
至 2006 年间,前烟台银行烟台山支行张群利曾分别给不同公司放款 5000-8000 万元等 不等,总计高达 5 亿元,进行票据贴现账外经营,在票据承兑贴现后收回账外利息 5000 多万元不入账。
国内部分研究人员从其他一些渠道取得了部分统计数据,如苏州大
学张新扬(2004)从法院案例和媒体公开报道收集了174个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 风险案例,为我们的操作风险研究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张新扬所搜集的案例进 行分析,发现这174个案例中,有164个与商业银行的会计运营有关,占比达
到94.25%。因此张新扬的统计结果基本上能够代表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 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表4一1)。
从表4一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例中内部欺诈行为 占比非常高,达到了56.3%,是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次外部 欺诈也占到了很高的比例,达到了16.1%,这反映出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够完 善。
近年来,国内关于银行业的重大案件层出不穷,从2001年我国审计报告
揭露的“金融机构利用票据市场管理漏洞将大量商业银行资金投向股市”,到 2002年的“房地产开发商虚假按揭骗取银行资金”,再到2003年的“内外勾 结骗取银行资金”,2004年的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支行姚康达7141万个人住 房贷款案,交通银行2.21亿元不良贷款核销案,2005年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 街支行涉及10亿元票据诈骗的“高山案件”,中国建设银行吉林分行3.2亿 元存款蒸发案等,这些案件造成的损失之大、影响之恶劣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对于银行会计部位的风险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另外,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对 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对于外资银行的业务限制正逐步放开,银行业 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刚刚过去的金融海啸造成的重创,银行潜在的风险己经 不容小觑,而我国商业银行因其自身制度和监管模式尚不完善,更容易遭受 风险的挑战
2000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发生的经济案件其数字是历年来少有的,涉及
金额也是触目`惊心的。这些案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监督 管理与会计控制的弱化,由此导致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
2000年,国家审计署在对中国农业银行总行、9个省级分行、97个地市, 级分行及其526个县级支行的1999资产负债及损益进行审计的过程中, 发现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33起,涉案金额达143.8亿元。2001年,审计署 审计中国银行总行、省级分行及其分支机构,查出大案要案22起,涉案人员 35人,涉案金额27亿元。2002年,审计署对中国建设银行20个一级分行和 直属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其2000多个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共查出涉嫌 经济犯罪案件线索51起,涉案人员74人,涉案金额22.74亿元。2003年审 计署披露在对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及其分行审计中发现各类案件线索30起,涉 案金额69亿元。2004年的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支行姚康达7141万个人住房 贷款案,交通银行2.21亿元不、良贷款核销案,中国建设银行吉林分行3.2亿 元存款蒸发案,2005年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高山案件”10亿元票据 诈骗。银监会将该案定性为“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情节十分恶劣,损失比较 严重,暴露出部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松弛、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处罚不严 等诸多问题”。
2008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金融机构,揭露和查处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 罪线索20件,涉案金额大体在60亿左右,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 银行这三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大概占了一半。
以上这些案件充分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控 制等方面的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而案件造成的损失之大、影响之恶劣更是 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银行会计部位的风险防控理应受到广泛的关注。
1.1 研究背景
从20世纪末开始,西方和亚洲等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开始不断向着综合性功能的银行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国际领域对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石,商业银行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和社会需要的一种金融企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金融需求的也在向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发展和进步以满足社会民众多样化的需求,如今商业银行已成为金融行业的主体,是金融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加快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的进程,再加上中国不断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在社会中融资、信用中介等作用越发突出,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的影响力。同时银行会计是银行的基础性工作,银行会计及会计制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银行业务不断呈多样性、多层次、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银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在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中也日益突出,金融案件层出不穷,案件性质各不相同,但是究其原因大部分还是与银行的会计制度执行力度不强、会计监督不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因此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金融需求的也在向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发展和进步以满足社会民众多样化的需求,如今商业银行已成为金融行业的主体,是金融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银行业务不断呈多样性、多层次、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银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在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中也日益突出,金融案件层出不穷,因为银行的每一笔业务都必须通过银行会计来处理,因此银行会计成为银行的高风险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案件的发生频率已经影响到了银行业的改革。例如在2005年1月25日,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河松街支行分理处高山携高达6亿元人民币潜逃;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发生上海外高桥支行姚康达7141万个人住房贷款不良核销案;2015年2月22日中国建设银行吉林分行发生3.2亿元存款无故蒸发案。而且根据各类调查,均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面临的现状较为严峻。据某市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的调查,在1994—2004 年间,该行发生案件总数就有15起,其中会计案件就有10起,在其的比重已占到66.7% ;2001年,审计署对中国银行及其全国范围的分支行进行审计调查,在此调查中查出22起大案要案,有35人涉案人员,涉案金额多达27亿元;2008年国家审计署通过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审计,揭露了我国金融机构重大违法违规并且找出及其有价值的的经济犯罪线索多达20件,涉案金额总额高达60亿人民币。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这三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占据比重较大。通过以上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会计结算、会计监督等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由此给银行的带来的损失,都让我们不得不关注银行会计风险这个问题,为银行加强会计风险的防范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会计案件频发的现状已严重影响了各项改革的进程。如 2005 年 1 月 25 日,中国银行爆出惊天大案——黑龙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分理处主任高山携至少 6 亿元人民币潜逃境外!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高山为何能够在出逃前将数亿元资金轻松转 出?如在最后的作案时间里,他竟然能够轻松地在大庆农行支取现金 1500 万元!高山作 案手段并不高明,为何屡屡得手并且作案时间长达3年之久?在总结此案教训时,银监会 特别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要将加强会计风险及内控管理列为风险管理的重心。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的高负债、高风险的企业。每一笔经营业务的运作,无不 需要通过会计最终实现。因而会计部位必然成了银行经营活动的高风险区域。尤其是基层 行处的会计部位,近年来更是案件频发,涉案金额、涉案人员数量急剧上升。据某市国有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内部统计资料显示,1994—2004 年间,该行共发生案件 15 起,其中会 计案件10起,占比66.7% ,涉案金额占比更高达88.6%。因此,如何对会计风险进行分解、规避与防范,是摆在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乃至总行行长们面前的重大难题。可见,研究 国有银行二级分行如何加强会计系统的风险防范,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水平与 盈利能力,以迎接2006年金融业全面开放后与外资银行的挑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00年,国家审计署在对中国农业银行总行、9个省级分行、97个地市, 级分行及其526个县级支行的1999资产负债及损益进行审计的过程中, 发现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33起,涉案金额达143.8亿元。2001年,审计署 审计中国银行总行、省级分行及其分支机构,查出大案要案22起,涉案人员 35人,涉案金额27亿元。2002年,审计署对中国建设银行20个一级分行和 直属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其2000多个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共查出涉嫌 经济犯罪案件线索51起,涉案人员74人,涉案金额22.74亿元。2003年审 计署披露在对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及其分行审计中发现各类案件线索30起,涉 案金额69亿元。2004年的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支行姚康达7141万个人住房 贷款案,交通银行2.21亿元不、良贷款核销案,中国建设银行吉林分行3.2亿 元存款蒸发案,2005年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高山案件”10亿元票据 诈骗。银监会将该案定性为“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情节十分恶劣,损失比较 严重,暴露出部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松弛、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处罚不严 等诸多问题”。
2008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金融机构,揭露和查处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 罪线索20件,涉案金额大体在60亿左右,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 银行这三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大概占了一半。
以上这些案件充分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控 制等方面的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而案件造成的损失之大、影响之恶劣更是 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银行会计部位的风险防控理应受到广泛的关注。
第三篇:银行运营管理风险分析
目前会计一线,风险监管日趋重视,自律监管及各项检查重复、频繁,检查频率过高,浪费人力、财力、物力,牵涉基层精力,人为增加基层压力,且检查效果不够显著,不少还是走过场。笔者以为,防范风险不在于检查次数多少,关键是在于检查质量、纠错效果、违规、违纪的威慑力度、风险控制能力。现阶段,我行拟强化临柜业务风险管理,结合农行股份制改造,再造会计监管工作流程。
(一)强化会计主管、会计监管员、事后监督员的队伍建设。要提高三支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关键在于改变目前会计主管不加培训,应急上岗;事后监督员人员老化,业务素质偏低;会计监管员重检查、轻辅导,忙应付(ARMS系统核销)、少总结的现状。新提拔使用的会计主管、会计监管员、事后监督员,上岗前拟进行资格考试及培训,会计主管、会计监管员除有一定的业务技能外,还要考察个人的政治思想品德、业务素质,首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其次还要有一定的业务理论基础和写作技能,善于总结经验,调研风险性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全行推广。
(二)理顺监管顺序,重划会计主管、会计监管员、事后监督员三道防线的职能界限。会计主管受市分行或县支行向所辖基层营业机构的委派,代表委派行行使监督、服务、指导和协调工作,管理受派机构严格执行各项会计规章制度及会计操作规程,正确组织会计核算,防范操作风险。会计主管即是会计核算的组织管理者,又是现场风险控制的监管员,负责受派机构的会计自律监管工作。会计主管作为自律监管者要转变思路,摆脱日常繁琐事务的纠缠,变操作型会计主管为管理型会计主管,重点放在受派机构的风险控制上,除处理日常业务授权、审批外,会计主管每季拟安排一次常规自律监管检查,检查内容参照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会计监管工作手册》除会计主管履职以外的流程;会计监管员是市分行一级从事检查、监督、辅导辖属营业机构(包括非营业会计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中国农业银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办法,以及检查监督营业机构岗位设置、劳动组合合理性,内部控制有效性和业务操作规范性、安全性等情况,并对营业机构会计主管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的工作人员,是会计内控建设的第二道防线,是制度执行与维护、风险防范与执法的监督者;事后监督员的工作是对柜面业务实时监督基础上的补充,是对临柜业务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业务票据的合法性,会计核算的正确性,业务操作过程规范性的一个全面检查、监督与评估的过程。事后监督工作实行集中式监督机制,拟建立在县支行或市分行一级,事后监督中心场所拟配套监控设施,对辖内网点进行全面监控,其监督范围除临柜业务外,拟增加对ARMS系统预警信息的核销,省分行、总行科技部门拟抓紧开发事后监督新系统,改变现有“翻翻传票、查查漏缺、勾勾流水”的原始手工操作模式。
(三)结合农行股份制改革,缩短会计监管链条,提高会计监管层次,再造会计监管流程。
1、强化会计主管的自律监管职能,提高会计主管的风险监管能力。营业机构要根据业务量的大小,配足会计副主管,承担和处理一般性的日常事务,协助会计主管工作。会计主管作为代表委派机构行使监督、服务、指导、协调和管理受派机构执行各项会计规章制度及会计操作规程,组织会计核算,防范操作风险的管理者,同时也是控制现场风险的实时监管员,兼负着风险监控的重任。会计主管要转变观念,调整角色,改变目前的被动等待状态,即由主要依靠上级行的来人监管辅导、帮助查找问题,转化为会计主管主动自找风险隐患、承担风险监管的角色,负责做好本机构每个季度日常自律监管的事项。同时《会计主管日志》拟增设会计主管自律监管内容,增设会计主管季度自律监管检查报告,报告一式三份,一份网点留底,一份上报委派行,另一份报送市分行监管中心。
2、缩短会计监管链条,提高会计监管层次。由于营业机构常规自律监管工作已由会计主管承担,且每季要求全面自查一次,会计监管员拟上收到市分行一级,县级支行不设会计监管员岗位,设想每个市分行成立会计监管中心,会计监管中心实现主任负责制。每个中心,设立若干检查组,由组长负责日常监管事项,对会计监管中心主任负责。会计监管中心检查频率以每半年一次为宜,会计监管人员配备按20-24个营业机构配备一名会计监管员的比例,同时配套相应的管理岗职级,减少监管链条,在不削弱风险防范能力的基础上,减少检查频率,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监管质量。为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力,会计监管员不再承担一、二级及三、四级ARMS系统预警信息的核销工作,ARMS系统预警信息的核销工作拟由事后监督中心负责,对ARMS预警信息系统的管理督促和检查,拟列入会计监管员的常规或专项检查内容,结合会计监控系统,推进内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3、提高事后监督员的队伍素质,强化事后监督工作的风险监控能力。事后监督中心除要有一定的业务技能外,关键是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业务素质不在于精,但至少要全面,改变目前部分事后监督人员年龄偏大且业务单一,素质偏低的现状,当然人老与否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业务是否全面、是否精湛。设想开发出事后监督业务流程的新系统,结合OCR光学识别技术和风险预警功能,实现凭证影像录入识别和流水数据双线碰对,监督临柜业务流程,增设ARMS预警信息系统的核销工作,承担原由会计监管员核销的一、二级预警信息及现有全部三、四级的ARMS预警信息系统核销工作。
4、结合股份制改造,强化临柜业务风险管理,再造会计监管工作流程。市分行一级作为会计监管工作的中心,要强化职能,充实人员,增强其风险监控的能力。县支行级会计监管员队伍拟上收,市分行一级会计监管中心的会计监管员作为会计内控建设的第二道防线,制度执行与维护、风险防范与执法的监督者,人员的选择除工作责任心、业务技能、写作技巧之外,关键在于监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市分行成立会计监管中心后,承担全市所有辖属营业机构(包括非营业会计单位)的检查、监督、辅导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落实中国农业银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办法,检查监督营业机构岗位设置、劳动组合、内部控制、规范操作等情况,并对营业机构的会计主管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市分行的检查以突击检查为主,以增强会计监管对违规、违纪事项的威慑力度,其中常规监管的检查半年一次,但检查面要达到100%,专项检查按每个县级支行抽查20%的比例掌握。市分行会计监管中心拟实施“监管集中,分片负责,职责到位,责任到人”的模式,以片为单位下设若干检查小组,由组长负责检查监管工作的具体事项,监管程序、监管内容、要求参照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会计监管工作手册》流程,其中《会计监管工作记录》的常规部分拟重新设计,统一格式。设想将会计主管履职、金库出纳业务管理(含现金箱及限额管理、现金调拨、假币收缴情况、全面检查现金箱、凭证箱、代保管抵押物品、权证、质押存单等)、授权管理(每个机构抽查2个柜员,柜员及会计主管授权最少各抽2笔)、碰箱管理(“一日三碰箱”及换人监督盘点制度执行情况、双人开关钱箱及钥匙存放情况、凭证清点情况)、银企对账签约率、收回率情况、系统往来账核对、特殊业务处理、科目使用、账户开户及管理、有关账账、账薄、账卡余额的核对、各项登记簿的记载、重点风险预警信息抽查、《事后监督情况报告表》中发现问题的核实、上期监管检查问题的整改等情况,可表式化,提高监管检查的工作效力。
5、以查促改,以检查通报为平台,按照《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的规定,加大对员工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提升监管威慑力,充分发挥会计监管的威慑作用,有效地降低和化解会计操作风险。
当然,会计监管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一以贯之,长期坚持。随着农行股份制的实施,新的会计制度,新的会计核算办法和操作规程的不断推出,会计监管工作必将面临新的考验。科学的管理是防范风险的钥匙,只有强化会计主管、会计监管员、事后监督员的三道防线,再造会计监管流程,做到每一项细节都“举轻若重”,才能达到“举重若轻”的境
第四篇:巴林银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一)巴林银行的历史
巴林银行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于1762年由法兰西斯·巴林爵士所创立,至1995年已有233年的历史,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19世纪初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100多年,巴林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
1993年,巴林银行的资产有59亿英镑,负债56亿英镑,资本金加储备4.5亿英镑,海内外职员4000人,盈利1.05亿英镑;1994年,巴林银行税前利润高达1.5亿英镑,管理300亿英镑的基金资产,15亿英镑的非银行存款和10亿英镑的银行存款,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二)巴林银行的倒闭
就是这样一个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里森之手。里森未经授权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X)从事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失败,致使巴林银行亏损6亿英镑,这远远超出了该行的资本总额(3.5亿英镑)。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这意味着巴林银行的彻底倒闭,但荷兰国际集团以“巴林银行”的名字继续经营。
(三)巴林银行的破产过程
1992年,28岁的尼克·里森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从1994年底开始,里森觉得日本股市将上扬,未经批准就做风险极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期望利用不同地区交易市场上的差价获利。在已购进价值70亿美元的日本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后,里森又在日本债券和短期利率合同期货市场上作价值约200亿美元的空头交易。不辛的是,日经指数一路下跌,并于1995年1月跌至18500点以下,在此点位下,每下降一点,便损失200万美元。里森又试图通过大量买进的方法促使日经指数上升,但失败了。随着日经指数的进一步下跌,里森越亏越多,眼睁睁地看着10亿美元化为乌有,而当时整个巴林银行的资本和储备金只有8.6亿美元。
尽管英格兰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拯救措施,但都以失败告终。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3月5日,荷兰国际集团以1英镑的象征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
二、原因分析
(一)巴林集团管理层的失职
在考虑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是否称职时,有一点必须先弄清楚,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没有管理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或任何清算会员的事务的责任。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只是个供清算会员进行交易的交易场所。不过,即使如此,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还是有机会识别并反映其会员有不正当行为的征兆的。
这种机会曾在1994年末和1995年初出现。当时,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发现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交易中存在若干异常,并向巴林集团提出了一些关于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征询。这些原本是可能促成较早发现里森活动的。根据官委清盘人的观点,如果巴林集团的管理层适当检讨并理解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在致该集团的信中所表述的忧虑,那么倒闭是可能挽回的。官委清盘人认为巴林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第二封信的态度尤其该受到严厉指责,该回信向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作出许多毫无基础的错误保证。同样,琼斯对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两封信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问题掉以轻心到了令人无法接受的程度。我们无法理解,琼期作为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财务董事,何以未经独立地详细了解整个事件,就在里森草拟的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征询里森交易活动的复函上签字。
(二)松散的内部控制
从巴林破产的整个过程看,无论是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或国际金融市场都普遍认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而巴林的内部控制却是非常松散的。据报载,在2月26日悲剧发生之前,巴林银行的证券投资已暴露出极大的风险性,但竟末引起该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警惕。1月份第一周,里森持有合约3024份,20天后,即持有合约16852份,短短20天内,合约持有额增长4倍。到2月中旬,里森持有的合约突破20000份,比在同一市场操作的第二大交易商持有头寸多出8倍。这个信号由于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而没有被巴林银行的最高管理当局注意到从而做出应有的反应。
总之,巴林很行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失灵了,预警系统失效,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巴林破产后不久,该银行高级主管人员称对里森在新加坡的所为一无所知,直到里森辞职的那天,即2月23日,公司的风险报告仍出现交易平衡。但是,据新加坡有关当局说,巴林在1995年2月头18天里给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汇去1.28亿美元作垫付维持金之用;据《金融时报》报道,英格兰银行行长埃迪·乔治4月5日对英国公共财政部及内务委员会的国会成员说,巴林在未通知英格兰银行的情况下,擅自给其新加坡分部汇去7.6亿英镑现金。
(三)业务交易部门与行政财务管理部门职责不明
在巴林新加坡分部,里森本人就是制度。他分管交易和结算,这与让一个小学生给自己改作业、打分没什么区别。这种做法给了里森许多自己做决定的机会。作为总经理,他除了负责交易外,还集以下四种权力于一身:监督行政财务管理人员;签发支票;负责把关与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交易活动的对账调节;以及负责把关与银行的对账调节。行政财务管理部门保留各种交易记录并负责付款。虽然公司总部对他的职责非常清楚,尚并未采取任何行动,他们生怕因得罪他而失去了这个“星级交易员”。他既负责前台交易又从事行政财务管理,就像一个人既看管仓库又负责收款。由于工作便利,里森的代号为“88888”的误差账号用了1年多,直到1995年2月23日他辞职时才被发现。
(四)代客交易部门与自营交易部门划分不清
以一个公司的资本作交易叫做公司自营交易,除此之外,公司还可以代客户交易。当然,第二种情况公司会问客户收取一定的佣金或交易费。比如说我们大家熟悉的股票交易,公司一般根据客户的要求做交易,当然有时也提供一些建议。由于公司仅仅按照客户的要求代其行使权利,如有损失客户自己负责。由于所得利润归客户,出现维持金不够的情况也应由客户自己垫付。
里森所做的交易也曾受到巴林新加坡期货部同行们的质询,但是他总是说自己是代客户交易。也有人提出里森在对巴林撒谎,因为代客户垫付期货合同的维持金是非常少有的事。在许多公司里代客户交易与自营交易的混淆也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只有把两者划分清楚,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五)奖金结构与风险参数比例失当
许多公司为鼓励员工辛勤工作,采取发放奖金的办法。一般根据员工的职务、工作经验、工作成绩以及其他诸多因素来确定,各个公司规定不一。当然,表彰工作成绩是一回事,根据交易所得利润支付大笔奖金,而不考虑公司的风险参数或公司的长期策略,则是另一回事。巴林一直将公司50%的毛利作为奖金发给雇员。这个百分数比绝大多数公司的高。巴林1994年的1亿英镑奖金在公司倒闭前几天刚刚宣布分配。几个主要总裁可望拿到100多万英镑。奖金时常是根据一个小组或个人在前一年所赚利润决定的。这种把交易员的收入与他的交易利润挂钩的奖励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刺激了交易员的贪利投机,高额的奖金使得雇员急于赚钱而很少考虑公司所承担的风险。
(六)缺乏全球性的信息沟通与协调
据金融时报报道,英格兰银行行长埃迪·乔治 1995年4月5日曾对公共财政部和内务委员会中的国会成员讲,巴林在未通知英格兰银行的情况下,擅自将 7.6亿英镑的资金汇到新加坡。而1987年英国银行法规定任何银行如需将大于其资产25%的资金汇到海外分支,必须事先通知英格兰银行。至 1995年2月23日,巴林总共汇去了 7.6亿英镑以垫付里森的交易,而这个数将近巴林资本的两倍。
三、风险启示
(一)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 巴林银行已经有200多年的经营历史,理应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如果个别职员在职权范围内违反操作规程是可能发生的。但一名交易员能够违反制度,擅自越权操作,将相当于其母行资本几倍的资金作赌注,而且能够掩藏几周不为监管部门所知晓,可见巴林银行内部的监管漏洞很多。本来巴林银行后线结算部门应该履行监察职责,但是这个警报系统并没有发挥作用,这抑或是里森与结算部门的人同谋,来欺瞒管理层;或许是既让里森负责前台交易又让他掌管后线结算这种做法的严重恶果。
除了巴林银行内部存在的原因外,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新加坡金融监管当局,英国金融监管当局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件也反映了对从事跨国业务的金融机构施以更加严密监管的必要性。
(二)必须建立衍生工具交易的严密的内部监管制度
从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来看,衍生工具一旦脱离了贸易保值的初衷而成为投机手段时,风险是极大的,尤其是当交易员孤注一掷时,可能会招致无法挽回的损失。银行管理层应当建立起严密的风险防范机制,经常审查资产负债表中的表内及表外业务,及早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从巴林银行事件来看,即使是里森用开立虚假户头进行衍生工具交易,以造成代客买卖的假象,但作为巴林银行管理层应该从或有资产的不正常增加中发现问题,这时应该核实该客户的身份、财力等。有鉴于此,金融机构在制定有关从事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的内控制度时,应该考虑自身从事该类交易的目的、对象、合约类别、交易数量等。较完善的内控制度应包含:交易的目标价、交易流程、坐盘限额、权责划分、预立止蚀点、报告制度等。
(三)应加强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
新加坡曾被认为是金融监管很完善的国家,但是巴林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新加坡监管体系产生了疑问。现在新加坡期货交易所已将每份合约保证金由62.5万日元提高到135万日元,新加坡还将加强制度方面的监管。有关人士还提出了将交易合约数量与投资者的资金实力相挂钩,虽然这样可能使市场成交量受到影响,但市场的健康发展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四)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
由于里森业务熟练,所以被委以重任,但却疏于对他进行考核管理。甚至问题初露时,管理当局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使事态逐步扩大,最终导致银行倒闭。
我国金融管理机构也应进一步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特别是应重视表外业务的管理,防止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内部的风险管理机制而造成损失,进而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五)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在巴林银行中,最高管理层和日常管理层都没有充分理解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现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何不同,以减少发生业务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不能因为其收入和盈利较高就回避其面临的风险,而应对其适用更严格的避险和内控措施,因为金融业的多次危机证明,盈利收入越高,尤其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往往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领域。
(六)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无论银行的分支机构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机制。所有的管理人员和雇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各个职责之间必须作到不疏不漏。
当银行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时,尤其是当将几个业务性质完全不同合并时,应注意防范利益冲突和权责不清所造成的风险。巴林银行在倒闭前两年就进行了类似的业务结构调整,巴林银行总部允许里森同时负责交易和清算,前台办公和后台稽核等性质完全不同的业务,最终使得新加坡分行的业务完全操控在里森一人手里,为其舞弊交易提供了便利,最终酿成无可收拾的局面。因此,银行在对其组织结构和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时,应注意保持核心业务和监控业务的有效隔离,在交易的各个阶段必须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独立性,避免“一言堂”式的管理模式。
(七)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巴林银行最惨痛的教训在于没有实现“前台职务”和“后台职务”的有效分离。所谓前台职务,主要指交易业务,所谓后台职务,包括清算、稽核和业务准入。尽管后台业务与前台业务往往是并行发生,一一对应,如一笔交易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清算交割和业务稽核,但并不等于说,后台业务是从属于前台业务的,巴林银行显然就混淆了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之间的关系,将后台业务作为前台业务的附属品,这种以交易盈利作为重心的作法必然导致对风险因素和稽查工作的忽视,造成严重的危机隐患。实际上,二者之间应当是互相制约、互为犄角的一种协作关系,一般情况下二者应当严格分离,甚至后台职务不同性质的业务也应实现有效隔离,如此才能实现内控机制的“牵制”作用。就业务性质和地位而言,前台与后台业务没有主次之分,只有业务分工的区别,前台主要服务于银行的盈利性,后台主要服务于银行的安全稳健性,当清算或稽核部门发现前台业务的不正常征兆时,应及时报告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以便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八)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
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巴林银行的里森能够顺利从事越权交易的主要原因。巴林银行案件的一个关键线索是巴林银行伦敦总部向其新加坡分行提供的巨额资金的去向,巴林总部的官员相信这笔钱是应客户要求的付款,而实际上该资金转移是里森用来拆东墙补西墙的伎俩。由于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琐事缠身的总部官员根本没有对这笔资金的去向和用途作审慎审查,不仅没能查出本应查出的错漏,反而加重了巴林银行的损失,导致该银行百年基业的最终坍塌。
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银行的各项业务设定限定风险值。限定风险值反映了各个业务部门所能承担的风险极限。同时,风险管理部门还负责监督业务部门是否遵守限定风险的相关政策,审查收益和损失的帐实相符情况,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等。与传统财务风险部门关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作法不同,风险管理部门应关注所有类型的风险,除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还应关注流动性风险、集中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名誉风险。风险管理部门是专事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它通过对风险因素敏感的察觉和缜密的调查,来及早发现危机隐患,达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效果。
(九)内部审计或稽核部门应当迅速将查悉的内部控制漏洞报告最高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
对于从事多种业务的金融机构而言,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内部审计机构对金融机构整体业务进行监督检查。英格兰银行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有助于将重大事项和业务弱项及时反馈给最高管理层,并有助于金融机构研究和计划在整个集团内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金融机构的规模越大,业务越复杂,地域扩张程度越高,其风险来源就约多,银行遭遇危机的可能性就越高,就越有必要建立强势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业务进行统一的内部审计。在巴林银行倒闭前几月,巴林银行新设了内部审计部门,分别对巴林银行所从事的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执行内部审计职能。这本来是一个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的举措,但由于其内部审计机构是分别设置的,并且内部审计师之间及其与管理层、外部审计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内部审计的效果并不明显。
内部审计功能不应单独存在,而应与外部审计相配套、互沟通,并与管理层之间保持畅通的联络渠道。例如,内部审计负责人应能随时向首席执行官(或总裁)、审计委员会主席等重要管理人员汇报工作,或至少保持不被任意干预的联络渠道。拥有长期自律传统的英国银行监管部门认为,内部审计应成为英国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环节,银行的审计委员会必须对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负全责。
在内部审计机制提出问题之后,管理层必须在一定时限内作出及时反应,如提出补救措施或责令业务部门整改,甚至撤换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舞弊人员等。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还应包括“回访”安排,即由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结束之日起若干日内对被审计单位再进行突击式的现场或非现场检查,以确认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是否已采取了必要的整改措施。如果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将情况报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责令管理层和业务部门进行补救或整改。
第五篇:银行风险管理
银行风险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对外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包括()。
A.将流动性管理权限集中在总部或分散到各分行
B.将最终的监督和控制全球流动性的权力集中在总部或分散到各分行
C.制定各币种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D.制订外汇融资能力受到损害时的流动性应急计划
【您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2.()针对特定时段,计算到期资产和到期负债之间的差额,以判断商业银行
在未来特定时段内的流动性是否充足。
A.流动性比率/指标法
B.现金流分析法
C.缺口分析法
D.久期分析法
【您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3.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
(),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
A.75%,25%
B.75%,15%
C.50%,15%
D.50%,25%
【您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4.操作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内部环境因素不包括()。
A.公司治理结构
B.合规管理文化
C.信息系统建设
D.外部控制体系
【您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5.操作风险中的人员因素不包括()。
A.内部欺诈
B.文件/合同缺陷
C.知识/技能匮乏
D.核心雇员流失
【您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6.按照由表及里的原则,操作风险具体可划分为非流程风险、流程环节风险和
()。
A.控制派生风险
B.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风险
C.系统性风险
D.操作失误风险
【您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7.商业银行面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严重受损以致影响正常业务运行的风险,不可以通过()来进行操作风险缓释。
A.提高电子化水平以取代手工操作
B.制定连续营业方案
C.购买电子保险
D.IT系统灾难备援外包
【您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8.()指标仅适合衡量大型的特别是跨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A.现金头寸指标
B.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比率
C.大额负债依赖度
D.核心存款指标
【您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9.1988年()标志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A.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
B.《巴塞尔资本协议》
C.华尔街第一次数学革命
D.欧式期权定价模型
【您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10.以下哪种不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的方法。()
A.基本指标法
B.高级计量法
C.标准法
D.产量法
【您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
1.声誉风险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哪些步骤()。
A.声誉风险的识别
B.声誉风险的评估
C.监测和报告、内部审计
D.声誉风险的修订
【您的答案】 A, B, C
【正确答案】 ABC
2.良好银行公司治理的特征()。
A.银行内部有效的制衡关系和清晰的职责边界
B.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C.与股东价值相挂钩的有效监督考核机制
D.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BCD
3.下列选项中,属于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控制手段的有()。
A.压力测试
B.交易限额管理
C.风险限额管理
D.止损限额管理
【您的答案】 B, C, D
【正确答案】 BCD
4.下列属于我国商业银行交易账户划分的政策和程序应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A.交易账户划分的目的、适用范围、交易账户的定义
B.列入交易账户的金融工具种类
C.列入交易账户的头寸应符合的条件
D.交易标识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BCD
5.我国商业银行交易账户划分的政策和程序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A.交易账户划分的目的、适用范围、交易账户的定义
B.列入交易账户的头寸应符合的条件
C.列入交易账户的金融工具种类
D.明显不列入交易账户的头寸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BCD
三、判断题
1.战略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整合内部营运流程来实现的,它的核心是协调经营目标、长期战略以及可利用资源。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2.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分析的5Cs系统是指:品德、资本、还款能力、抵押和经营环境。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3.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商业银行通常将核心存款的80%投入流动资产。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4.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规模越大,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弱。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错
5.通常活跃在货币市场的商业银行需要采用较长的流动性缺口分析时间序列。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错
6.商业银行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须全部由商业银行内部人员担任。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7.吸收损失的缓冲器和最终来源是资本金。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8.市场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也是风险管理最根本的动力来源。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资本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也是风险管理最根本的动力来源。
9.风险评估原则是由表及里、自上而下、从已知到未知。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风险评估原则是由表及里、自下而上、从已知到未知。
10.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现场检查,保证声誉风险管理政策的有效执行。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