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董事会决策面临五大挑战

时间:2019-05-14 03:3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董事会决策面临五大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董事会决策面临五大挑战》。

第一篇: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董事会决策面临五大挑战

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董事会决策面临五大挑战

2011年10月10日 9点2分来源:中国保险报作者:谢柳

相关标签:风险管理

日前,达信(Marsh)保险经纪公司发布最新报告《风险管理登上董事会议程》称,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态度和实施情况在过去3-5年中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一年里,董事会面临的风险管理挑战主要为:政治风险和新兴经济体的作用、供应链风险和业务应变能力、资本投资和项目风险、网络风险以及合规与监管风险。

达信的报告指出,中东和北非地区发生大规模政局动荡等事件清楚表明政治风险的存在。另外,各界普遍预测,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四国”经济体将崛起,成为未来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这些都意味着政治风险状况和西方势力政治影响力将发生永久性变化。如果上升到风险管理则更为复杂,针对国内外政府的游说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不利后果,这对于致力于进行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而言极为重要。

政治风险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不法经济”的兴盛发展。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11年全球风险报告》(第六版)就指出,非法贸易目前已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7%-10%。在供应链风险和业务应变能力方面,达信报告指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使得供应商层数激增,供应链日趋国际化和复杂化,通常缺乏应变能力。特别是今年早些时候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将企业面临的供应链风险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经济形势和海啸、火山灰等事件暴露出供应链抗压能力脆弱的缺点,各公司已开始认识到供应链中断可能带来极为严峻的财务风险,意识到过去20年中发展起来的外包和海外运营趋势,很大程度上依赖供应商,因此一些公司正在寻求“回归”,以增强对供应链和相关风险的控制。

资本投资和相关风险并不是新型风险,但是对于进行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而言,准确的风险信息有助于区分那些回报相似但风险迥异的项目。达信认为,一个项目的预期资本回报应根据其面临的风险进行衡量,例如,国家/主权风险、交易服务商风险、道德/人权对公司声誉的影响。对于“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近期开始被重新采用的现象,不难看出:风险管理应作为资本投资决策时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

网络风险成为热门话题,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各方对IT系统的广泛依赖,现在网络相关风险对企业来讲尤为突出,也受到各公司的密切关注。在涉及网络盗窃、网络间谍、网络战争以及网络恐怖主义在内的网络风险之中,数据存储的安全是一项急需应对的重大挑战,达信认为,企业应将“网络风险”纳入自身的风险管理流程。社交媒体/网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威胁领域,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普通审计管理会议近期进行的一项民意测试显示,38%的公司根本没有社交媒体政策,71%的公司则没有任何正式的培训或者促使员工了解相关政策。达信建议,企业应制定社交媒体政策并积极推动培训,确保社交媒体融入危机公关计划和业务影响情景。

随着新的公司治理时代的来临,董事会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需要确保其公司遵守新的监管制度。随着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强,监管活动日益全球化,公司问题也给董事带来严峻的个人责任风险。在美国多起状告企业的证券集体诉讼案中,个人董事被列为被告。《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多德-弗兰克法案》都要求企业高管亲自保证公司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如果一旦证明有误,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将被责令返还与公司盈利和股价有关的薪酬所得。在英国,新的贿赂和环境责任法严格要求公司对腐败和环境污染负责。如果企业高管坐视不管,将被起诉。

达信称,在这种环境下,确保企业的董责险能否跟上监管变化的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达信还提醒,除了重点关注上述的五大关键风险外,董事会还需要考虑大量“新兴”风险,例如:资源安全(水、食品和能源)、新技术威胁和长期的人口变化等。

第二篇: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一、xxxx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1.重大风险情况

xxxx公司对重大风险管理采取提前预防、重点控制、专人监控、专项处理的管理策略。公司对风险控制措施得当,运行有效,未发生风险事件。对于重大风险的应对方案,公司采取演练重大风险发生,寻找处理过程中的不足,对应对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加强风险知识学习与经验交流,树立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提前做好重大风险的预防工作。

(二)企业重大风险管理情况。

做好了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公司风险管理小组对已确立的风险事件进行监控,定期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当估值达到预警指标值时启动预警机制,根据预警机制对风险事件因素进行处理,防范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本企业在2012无重大风险情况。

(三)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情况。

1、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公司经营班子设置总经办,下设综合管理部,生产部、

第三篇: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决策挑战范文

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决策挑战

现在的企业管理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决策挑战。我认为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两个因素:

1、外部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顾客偏好的多样性和捉摸不定,还有就是IT技术的飞速发展。

2、越来越需要平衡股东、顾客、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以确保企业的持续经营与发展。

第一、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对企业经营来说就要进行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以前福特汽车就生产一种T型车,这种车一个型号,一个颜色,而现在一款汽车可能就有好几个颜色、好几种配置,因此一款汽车可能有十几甚至几十个品种。我记得第一次买手机的时候,摩托罗拉、西门子和爱立信都只有一款手机,而且都是黑色的。IT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就不用再举例了。一个企业如果可以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一连生产几年都不带换的,只要把机器一开,眼睛闭着都能经营,那么他当然不需要什么决策。而一个企业如果每年要推出几十种产品,而且每年都要淘汰一半产品,那么他的决策量就会大大增加。

第二、以前西方企业管理者满脑子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这本身没有什么错。后来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他们又懂得了要让顾客满意企业才能挣钱的道理,所以才有了顾客是上帝的说法。后来他们又发现要让顾客满意就要让员工满意,特别是基层员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西方国家的服务业越来越发达,比如在美国,服务业的产值占到GDP的70%。服务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基层员工与顾客有很多互动,他们就是产品的一部分。因此,一个工人在装配手机的时候有没有微笑,你不会在乎;但是一个餐厅服务员、一个空姐有没有微笑你在乎。如果他们不满意,他们是笑不出来的,他们笑不出来,顾客就不满意。还有就是供应商,企业发现供应商越来越重要。如果供应商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不能提升,那么自己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也不能提升。与其粗暴地逼供应商,还不如大家坐下来一起寻找机会。

这些因素正在使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应对这种挑战的一个重要武器就是管理会计。而CMA培训助您轻松步入管理会计时代。

据了解,2009年11月18日,IMA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中文CMA项目在中国的发展。管理会计CMA培训侧重的是预算预测、内部控制、决策分析、风险管理等高级财务管理内容,培育的是管理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广度,使其能预测商业的需求及参与策略决策制定,取得CMA资格不仅代表其具备完整会计及财务相关领域知识,也表现了具备着高度专业标准与能力来分析企业内部财务报表,协助管理当局掌握状况,参与财务管理与拟定未来策略及执行。

华领国际作为国资委CMA班唯一指定的师资提供单位和后续教务服务单位,凭借一流的师资阵容、国际领先的管家式教学服务、国内顶尖的教学研发团队以及独特的共享服务中心,成为CMA培训行业标杆,在国内享有盛誉,并以“0学员投诉、0教学事故、0违约行为”被外专局培训中心评为“CMA优秀培训机构”。

第四篇:管理会计面临挑战

管理会计面临挑战

引言

2006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IMA)组成研究组,对中国12个制造企业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做了两次“访谈之旅”,历时一个半月。其间,IMA的研究部主任Raef Lawson教授曾在武汉和北京做过此行观感的报告。报告中提到管理会计在美国确有“衰落”的迹象,人们往往认为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重要,在学术界中尤其如此。但从企业界的调查结果来看,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应该说是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在两次旅途中我们经常交谈,许多看法是一致的。现把Lawson博士两个报告的提纲和我们交谈的一部分内容整理在一起,草成此文。由于语言阻隔,不可能全部译出请他过目,所以本文虽然代表我们两个人的意见,但错误之处应由笔者杨继良负责。

管理会计衰落的迹象

提到管理会计,大家都会说,这是西方定义的会计学两大学科中的一项,是现代会计学的一项新发展、意义重大等。另一方面,又会立刻想到这门学科目前的处境不佳,学术界中许多过去从事这门学科的人,不少弃之而去,给人以日益衰落的感觉。这种情况并不只存在于美国,在中国也是如此。也许可以说,这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

管理会计“日益衰落”,当我们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对比时,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在美国,当提到会计这个学科时,人们联想到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而不是管理会计;提到会计专业考试时,往往指的是注册会计师(CPA)的考试,而不是执证管理会计师(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有译为“注册管理会计师”的,实际上只是通过了IMA组织的考试,由IMA发给证件,并没有向政府“注册”的意思。实际上CPA也同样是“执证”而不是“注册”。美国的CPA协会(AICPA)与IMA同样都是民间机构。中国的情况不完全相同,故称CPA为注册会计师,此处按中国习惯译CPA为“注册会计师”)考试。我们这次访问的中国企业,半数是具相当规模的大型企业。和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交谈,和几所大学会计学院的青年老师和研究生座谈,给我们的印象是,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会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如果还没有取得CPA资格,第一件事就是要通过CPA考试。有一位刚参加工作的会计硕士说,CPA资格对就业有决定性作用;通过一些外国的会计资格考试,只能帮助取得面试的机会而已。相比之下,成本太高划不来。CPA资格是在会计事务所工作所必需。在美国,在会计事务所就业的会计人员只占5%—10%,其余90%以上的会计人员是在企业内部工作。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会认为只有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取得执业资格,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会计师呢?分析其原因,美国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是经济环境起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证券市场和资本运作来融资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这一趋势在安然事件(2001年初)以后更加明显。人们把注意力从管理会计转移到财务会计上。

中国的许多企业盼望上市,需要熟知CPA业务的会计人员。政府正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推出了一整套会计准则,使企业财务会计在2007年时做到与国际全面接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与财务会计方面的新规定更为关注,也是容易理解的。从报刊发表的文章和报道、从等待就业的学子的观点来看,人们对财务会计的关注超过管理会计,在美国和中国都是如此,这似乎成了一种国际趋势。

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却显出管理会计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极为重要;在管理会计的方法上亟待充实提高。近年进行的两项大规模调查(一项是IMA与安永会计公司合作的调查,另一项是IBM公司对其全球900家分公司CFO的调查)都得出同样的结论。

IMA与安永会计公司合作的调查

从报刊杂志所登载的文章看,对管理会计态度趋于淡漠的现象最迟应该是在2001年便被注意到了。作为美国管理会计师团体的IMA,深感对于管理会计当前竞争力的问题需要一个有说服力的调查,遂于2002年下半年与“四大”国际会计公司之一的安永合作,做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调查通过网络通讯进行,共发出23034份问卷,回收2000份,约占9%,响应率与类似的调查相似。答卷者所在公司平均职工1750 人,年销售收入 3亿美元,40%属于制造业。答卷者中31%是带有“总(C)”字头衔的,在报告书中称之为“决策者”,其余称为“决策参与者”。36%的答卷来自大企业,具有10亿美元年销售额,相当于《财富》1000强的规模。

报告书开头第一句话是:“管理会计正处在关键时刻(critical juncture)”。竞争和经营条件的不稳定性加剧,促使出现许多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术。那么,究竟哪些是在实务中被应用的呢?这次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调查结果有6项发现:

1.成本管理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关键的信息来源。81%的答卷者认为,成本管理对他的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其原因首先是当前经济滞缓,促使对成本管理和成本透明度的需要增加(75%)。其次,管理会计师更多地被看作是合伙人,56%的答卷者认为管理会计师关心的核心是战略性问题。可见,管理会计师仍然是决策者的战略参与者。

2.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都认为,最重要的是:(1)获得可以据以采取行动的成本信息(占答卷者的82%),(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占70%以上)。

3.有一些因素使成本的“能见度(visibility)”受到损害,即存在障碍。98%的答卷者认为存在扭曲成本的因素;38%认为有些因素甚至引起重大扭曲。扭曲的原因:30%认为是间接费用的分配,20%认为是共享服务的分配,19%认为是产品的多样化造成的。间接费用分配之所以成为首要问题,是因为从各行业总体来看,经营性的间接费用和销售与一般行政管理费占了营业成本的34% 到42%,这部分成本的分配出了偏差,所以造成比较大的扭曲。

4.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并不是一件需要优先考虑的事。答卷者不论其所在公司属于什么行业、多大规模,都持这种看法。他们的理由是,企业已经拥有了各种新创的方法和工具,其中最普及(占23%-24%)的是ERP、新的编制预算和编制报表的软件。但一些一度相当普及的软件现在仍然被认为是重要方法的已降低到15%-16%,如作业成本法(ABC)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当一个公司考虑采用新的成本管理工具时,72%的答卷者(来自大企业的)称他们要使用本公司自己开发的电脑系统;其余28%打算采用已经成名的系统或ERP。因此,调查的组织者认为,虽然现行成本制度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够正确,但企业并不乐意采用新的管理会计技术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限制条件在于经济现状和内部资源不足。

5.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仍被广泛采用。76%的答卷者采用定量技术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全部吸收成本法);其次为编制经营预算占75%、基本上按直接人工分配间接费用的做法占70%。愿意采用比较新的成本管理技术的不多:目标成本法占26%;增值管理占25%;约束论分析占22%。这些新的方法可谓尚在挣扎、谋求采用。

6.一些被认为能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之所以不被采用,其限制因素包括缺少适当的技术、缺少企业内部的支持、缺少领导层的支持。这三者伯仲相当,在作肯定回答的人中占84%-86%。但在做负面回答的人中,认为领导层支持不够的占40%,这是就大企业而言的;在小企业中,缺少技术成了最重大的限制条件。这个问题值得注意,因为近来常有议论,说领导重视是关键所在。

因此,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需要较好信息和现实限制之间搭起桥梁。对这个问题有多种说法:

1.采用某一种最佳软件并不是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万灵药”,他们只愿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较好的方法。用户需要更适合自己特殊情况的软件,不只是现成的通用软件。

2.在目前价格昂贵的软件并不一定适用的情况下,传统的制表软件也可以适用于新的计算需要。

3.目前经济状况低迷,在不能明确认定某种建议有清楚的成本节约价值之前,企业领导不会愿意花钱购买新的管理软件。

尽管一般都认为成本扭曲普遍(“是常态而非例外”),各公司仍不愿意改变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已经部分地(暂时地)回复到比较常规的管理会计方法。这说明,决策者必须充分了解企业的关键需要和目前的系统现状,对症下药,不宜盲目求新求变。IBM公司的调查结果

IBM公司2006年在全球范围内对各地分公司任CFO之职的900位高级经理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从1999年到预计的2009年这10年中,CFO需要在处理日常事务——即料理账务和报表中花费的时间正急剧减少:从1999年的65%减少到2006年的48%,预计2009年将进一步减少到35%;从事控制管理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从20%提高到26%—27%;而向领导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花费的时间已有大幅度的增加,从1999年的15%提高到2006年的27%,预计2009年将进一步提高到40%!详见图1

在同一个调查中,这些CFO还认为,就其所从事的各项工作而言,重要性比较低的是“满足规章制度的要求”(57%),然后依次为“从财务角度加强内部控制”(59%)、“不断改进业务的经营”(61%)、“配合本公司的领导确定发展规划并加以实施”(61%)、和“衡量和监督业绩的完成情况”(69%)。

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CFO正处于急剧的“角色转变”过程中。也可以说,企业财会人员整体处于角色转变过程之中。满足规章制度的要求,属于财务会计的内容,仍然是重要、不可缺少的。但加强内部控制、参与实施业绩考核和向领导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属于管理会计的范围,其在企业财会人员的职责中已压倒了算账、记账的职责。

学术界的困惑和对学生的误导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美国会计学术界的状况。

美国会计博士近年来匮乏的现象随处可见。与过去相比,近来每年获得会计博士的人数大约只有10年前的一半。2006年夏,美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每一位寻求职位的新科会计博士有3—4个现成的空缺等待着他申请。这种短缺现象必然引起这个学科能够开的课程和研究都有所减少。财务会计涉及会计领域以外的课程较少,而管理会计却涉及许多与会计没有直接联系的课程。换句话说,大学的会计系在课程的设置上,侧重于财务会计,其原因与教师缺乏有关。

课程设置也受政府干预的影响。在美国,虽然各大学在组织教学中都享有自主权,但实际上在确定本科生的课程时,还得接受政府部门的意见。例如,州政府的教育部门对大学的资格认证有重大影响。而这些部门都会要求把对外会计(财务会计)所需要的内容包括在课程之中,忽略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其结果是大学本科课程往往以财务会计内容为导向。教授们也把最好、最聪明的学生向财务会计方向引导。有志于以会计为终生职业的学生,也往往相信他们的前程在于当一个注册会计师,不会选择其他方向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

教师的研究方向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学术界人士中,选定管理会计为其研究方向的往往处境维艰。照说,案例研究是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方法。20年多前,卡普兰号召学术界人士走出“象牙塔”,多从事这一类研究。他自己也确实身体力行,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然而,反响并不很热烈,大部分学术界人士仍然只推崇实证研究,常常看低案例研究。这是一种偏见。事实上,由IMA资助所作的一项案例研究,在2006年的AAA年会上获得“卓越会计文献”奖。可见,案例研究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当然从事案例研究是很难的,“成本”很高,学术界人士视为畏途进而贬低它的价值,在美国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在中国所见

对于从未来过中国的美国人,中国似乎是天文学上的“黑洞”:承认其客观存在,却不知其内容究竟是些什么东西。于是,有各种错误的猜测也是免不了的。我(Raef Lawson)今年两次来中国,访问了12家企业,历时一个半月。从所花费的时间和访谈的范围来看,也许算是美国会计学术界中对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最多的人。

访谈中,涉及最多的是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这是一堂很好的课,我(Raef)的意外收获,用一句话来总括,是“想不到有一些在美国认为是了不起的管理会计方面的新创举,在中国早就存在。”虽然还有待完善,有的还只是一个雏形,但不能不说中国企业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而且是很有创见的。下面是对美国提出的一些成本计算和控制方法,与我们在中国企业所见的做法作的比较,见表1。

值得专门一提的是,在中国企业中,内部利润/成本考核制度始于上世纪50年代。然而西方会计学者却往往把他们近年在中国所见说成是在中国推行了西方责任会计方法的结果。2000年在一本“顶尖”会计杂志《管理会计研究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上,就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中国企业所做,“是西方管理会计实务(在中国的)一种应用。”类似的说法,屡见不鲜。笔者自己在20年前也有过这样的作为。我们在访谈中,曾经向这些中国企业的总会计师或财会部门负责人询及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这些方法的。例如,与西方的“标准成本”几乎相同的“计划成本(有的企业也改称为“标准成本”),他们的回答是“一向如此”,已经经历了几代人了!最有意思的是,美国管理会计界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平衡记分卡制度,提倡多指标评估业绩。然而我们所到的具规模的中国企业都有类似的做法。这些企业不但实施多指标考核,还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最基层,而且有一套中国称为“原始记录”的统计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各企业还设有专门的职能机构(通常称为技术部或生产技术部)来管理这些技术经济指标的实现和考核。当被(杨继良)问及难道美国企业里没有这样的制度,以至于平衡记分卡提出多指标考核时,会被看作一种“创见”时,Raef的回答是,多数美国公司热衷于追求近期的利润,往往单纯以利润为目标,这也许是美国经济制度的局限性使然吧。

在对中国企业进行访谈时,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会计电算化已经相当普遍。有些大企业采用了整套的SAP管理软件,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重点不再是记账、算账了。对成本、资金的控制管理和业绩考核是财会部门的工作重点,这和上文提到的IBM公司的调查结果相同。中国企业看来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成本方法,这并不能说他们在管理会计上是落后了,这与上文提到的IMA与安永公司合作对美国大企业的调查结果,也是吻合的。企业的CFO是不是参与了最高管理当局的决策,事关企业的机密,我们不便多问,但从中国政府最近对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地位的再次确认来看,中国企业管理也是在向这个方向迈进。

因此,从企业实务的角度看,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并没有衰落。

结束语

围绕管理会计呈现衰落迹象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如何分界,是不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线?这门学科如何走向全球化?IMA近年着力介绍德国的成本方法,并且提出“与会计保持距离”、奢谈管理理论的方向不完全正确,这些做法是不是有普遍的参考意义?我们有太多的基础性问题,需要把全球对管理会计有兴趣的同行组织起来,共同商讨、共同努力。这是一项真正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第五篇:2015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2015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模板)

一、2014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简要说明本企业2014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执行情况,以及企业董事会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

(二)企业重大风险管理情况。

逐一简要说明2014本企业重大风险的管理情况。如有重大风险事件发生,要至少就1件事件说明产生原因、事件经过、对本企业目标产生的影响、处理措施及效果,防范类似风险事件再次发生或者降低影响程度的应对措施。

(三)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情况。1.组织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

简要说明本企业(含所属二级单位)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置情况和从事风险管理工作人员情况,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定位、业务内容和工作机制等。

2.常态化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

简要说明本企业定期和不定期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及运行情况,重大事项专项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及运行情况,风险量化分析工具应用情况等。

3.风险管理沟通与报告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简要说明本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重大风险的监控、预警、报告等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情况,重大风险监控预警指标建立情况,风险信息数据库建立情况。

4.专项风险评估和日常风险评估情况。

简要说明本企业开展专项风险管理和日常风险管理情况,包括措施、手段、过程等内容。

5.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简要说明本企业建立并实施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工作情况。

6.风险管理评价或考核工作情况。

简要说明本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评价的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与程序,以及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的有关情况。

7.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情况。

简要说明本企业风险管理政策的宣贯情况,风险管理工作的宣传培训机制,风险管理文化与业务融合情况等。

(四)风险管理信息化有关情况。

简要说明本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覆盖范围、主要功能、运行效果、与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对接情况等。

(五)全面风险管理专项提升工作情况。

将全面风险管理作为管理提升活动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提升的企业,简要说明专项提升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

二、2015企业风险评估情况

(一)结合2015本企业经营目标,简要描述本企业2015年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并就其对经营目标的影响进行总体研判和简要分析。

(二)企业开展2015风险评估的范围、方式及参与人员等有关情况。

(三)按照企业风险分类,列示企业2015风险评估的结果,以及经评估确定的重大风险(以附件形式说明风险评估的方法和重大风险的评判标准)。

(四)按照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后对企业目标的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将企业评估出的2015重大风险绘制成风险坐标图。

(五)企业2015重大风险同2014相比的变动情况及原因。

(六)简要说明企业对重大风险关键成因进行量化分析的情况(包括建立量化分析、预测模型等)。

三、2015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安排

(一)2015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简要说明董事会、党政联席会或工作会议对本企业2015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出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以及落实相关部署和要求的工作计划。

(二)2015重大风险管理工作安排。1.重大风险描述。

从风险类别、风险源(要求具体到产生的单位、项目、业务、管理活动)、风险成因、风险发生后对企业目标的影响等方面,逐一对本企业2015重大风险进行简要描述。

2.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

(1)风险管理策略。简要说明本企业对每项重大风险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及据此确定的风险预警指标等。

(2)风险解决方案。简要说明每项重大风险的管理现状(已有的相关制度、流程、控制措施的设计与执行情况)、责任主体,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应急处理计划等。

3.监督保障机制。简要说明企业对执行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的监督保障机制。

四、有关意见和建议

(一)需要集团股份公司协调解决的有关重大风险问题。

(二)对集团股份公司推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对建立和完善本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设想和计划。

下载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董事会决策面临五大挑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董事会决策面临五大挑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2

    XX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运输部、质量部和销售部,组织结构图如下: 公司领导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公司专门成立了全面风险管理小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直接指导,各部门负责人......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定稿)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挑 战及对策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这种风险会给银行机......

    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面临五大挑战

    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面临五大挑战 2011年06月24日 0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17)【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最新出炉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2012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2012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模本) 一、2011年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简要说明本企业2011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执行情......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 【发布日期】2006-06-06 【生效日期】2006-06-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

    2012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2012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模本)一、2011年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简要说明本企业2011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2014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模本) 一、2013年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简要说明本企业2013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执行情......

    2010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2010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模本) 一、2009年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年度计划完成情况(请按附件1格式填写)。(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