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论文

时间:2019-05-14 03:2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档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档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论文》。

第一篇:文档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论文

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论 文题 目: 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作 者: 学 号:院、系:专业班级:指导教师: 二○一二 年 月日 摘 要 本文首先对领导者素质的内涵、特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阐述了当代领导者素质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领导的素质的基本途径。加强领导者素质研究,合理改善领导者素质结构,使领导者更好参与领导活动,更好地为组织服务。关键词:领导者素质 基本途径 素质结构 领导活动 I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d the basic overview of the leadership qualities andleadership qualities.Contemporary leadership qua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organizationand management the disease has raised the basic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leadership.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qualities and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leadershipqualities reasonable and leaders to better participate in leadership activities andbetter for the organization.Key Words:leadership qualities Basic approach Quality structureLeadership activities II 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引 言 1第一章 领导者素质概述 2 1.1 领导者素质的内涵 2 1.2 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2 1.3 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 3 1.3.1 能力素质 3 1.3.2 道德素质 4 1.3.3 知识素质 4 1.3.4 法律素质 5 1.3.5 身心素质 5第二章 领导者素质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6 2.1 领导者素质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 6 2.2 领导者素质是领导力的基础 6 2.3 领导者素质决定着领导者绩效的高低 7 2.4 领导者素质关系到组织的兴衰存亡 7 2.5 领导者素质对组织成员与组织文化的影响 7第三章 提高和培养领导者素质的基本途径 8 3.1 注重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8 3.2 重视实践,在社会实践中磨练 8 3.3 自我反省,在总结反省中完善 8 3.4 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 9 3.5 不断强化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 9结 语 10参考文献 11致 谢 12 引 言 进入 21 世纪以后,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要求领导者应该具备相适应的领导素质能力。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组织的命运,事关生死存亡,唯有提升领导者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领导者也才能够在组织长期生存下去,并适应组织发展,促进组织进步。领导者的活动涉及组织、协调、控制、指挥和决策、用人、沟通、监督、激励等方面,这就要求领导者的素质也应是多种素质的集合,其综合性极强。领导者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领导者素质并随着组织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领导者的自我完善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素质条件并非一成不变。对不同层次不同工作性质的领导者,其素质要求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其特殊的一面,领导者应通过正确的途径使自己的素质结构趋于合理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参与领导活动,也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促进组织健康快速发展。1 第一章 领导者素质概述 领导者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角色。领导者担负着决策、用人、组织、协调、监督、激励等重要职责,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胜任领导角色,成为有效的领导者。1.1 领导者素质的内涵 素质就是一个事物固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就是一定的行为主体进行某种活动所依凭的内在条件,即基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能力。黄强、彭向刚在《领导科学》中谈及领导者素质就是领导主体在履行领导职能、发挥领导作用的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能力,是基于人的一般素质、又符合领导者角色特点而形成的胜任领导工作的各种主观条件和特质1。韩晓然在《浅析领导者素质》中也指出领导者素质是领导者在一定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生作用的本质要素2。在我看来,领导者素质就是领导者的一切内在构成,是领导者履行领导职责借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能力,是各种主观条件的总和。1.2 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一般人的素质具有稳定性、潜在性、基础性等特点,领导者素质除了具有这些特点之外,还具有更加突出的综合性、动态性、层次性、自致性等特点。

1、综合性。领导活动是涉及组织、协调、控制、指挥和决策、用人、沟通、监督、激励等诸多环节和方面的复杂过程,综合性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党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3。这都表明领导者的素质是多种素质有机结合的整体。

2、动态性。领导者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以及领导者的自我完善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领导者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没有天生的领导者,也没 2有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素质条件。同时,随着组织结构的调整、领导职位的升迁以及领导者自身的变化,领导者素质也会发生变化。

3、层次性。对不同层次不同工作性质的领导者,其素质要求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其特殊的一面。美国学者凯茨在 1955 年提出领导者必须具备三大领导技能:技术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协调技能(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分析决断能力)。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对这三种技能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基层领导者对这三种技能的需求结构比例是 47:35:18;中层领导者对这三种技能的需求结构比例 27:42:31;高层领导着对这三种技能的需求结构比例是 18:35:47。尽管在现实生活中,领导技能需求的比例没有完全而准确的量化,但这种研究分析意义重大,它说明在层次不同的领导岗位上,领导者素质结构应该有不同的倾向性。

4、自致性。自致性是指领导者素质的自我养成。领导者素质是在与生俱来的先天遗传禀赋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锻炼和努力奋斗所获得的胜任领导角色的主观条件。1.3 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 领导者素质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能力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法律素质、身心素质等。1.3.1 能力素质 领导者的能力素质是领导者履行职责、实施有效领导、建立威望的基础。领导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一个组织的兴衰成败。决策贯穿领导的全过程,没有决策就没有领导,甚至可以说,没有决策能力就没有领导能力。决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领导者素质高低、领导艺术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标准。

1、激励能力 激励可以使人兴奋起来并保持积极状态,从而推动人们的行为朝向预期的目标。采取激励的措施,对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作用。领导者激励下属的能力,是实现组织目标、培养人才、提高领导绩效的重要保证。

2、沟通能力 沟通既是领导的重要职能,也是履行领导职能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沟通是组织的生命线,传递组织的发展方向、期望、过程、产物和态度”4。离开了沟通,领导活动 3中的决策、用人、授权、监督、协调和激励等都无法顺利进行。对领导者来说,沟通是一项基本能力。领导者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力,更好地协调复杂关系和优化组织的生存环境,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和实现组织目标。

3、创新能力 领导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创造力是领导者应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如果领导者没有进行制度化创新的能力和雄心,那么组织压力很快就会将新的思路淹没。而对抗压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创新和冒险”5。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就是及时发现新问题、善于提出新思想、敢于采用新方法、有效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创造性地 6执行政策,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1.3.2 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在领导活动中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是领导者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在手段,是领导者影响力的主要源泉。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领导者缺乏正直的道德,那么,无论他是多么有知识、有才华、有成就,也会造成重大损失——因为他破坏了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人,破坏组织的精神,破坏工作成就。”领导者应忠诚于组织与集体,对于领导者来说具有基础性意义,这既是领导者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一切领导素质的基础。这是因为“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7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领导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这样有利于提高领导绩效,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增强领导者的威信,也有利于净化集体风气,促进组织精神文明建设。领导者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领导者基本的为人之道。领导者要有奉献和牺牲精神,要有宽容大度之心,责己恕人,以身作则,对下属和同事平易近人,宽容大度。领导者应在工作和学习方面,还有思想和生活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是领导者胜任领导工作、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内在动力。1.3.3 知识素质 知识素质是指领导者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及其合理的知识结构。领导者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辅助知识。

1、基础知识是领导者知识结构的基础部分,是领导者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社会 4科学理论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现代科学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是领导者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知识。

2、专业知识,是领导者知识结构的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领域人才知识结构的主要标志。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 8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领导者虽然并不一定要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但是至少应当对自己所领导的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较多的的了解,这样才能符合岗位的要求。

3、辅助知识是领导者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领导工作相关的知识。辅助知识的内容极为丰富,领导者应学习和掌握政治学、经济学、哲学、逻辑学、演讲学、心理学、社会学、国际关系、新学科知识等基本常识。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慧,算数使人周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1.3.4 法律素质 领导者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做到懂法、知法、守法,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不做违反法律、法规的事。领导者要身体力行,严格守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法律的权威。领导者要从自身做起,并带领组织成员一道为建设和谐的组织环境而不懈努力,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1.3.5 身心素质 领导者的良好身心素质主要包括: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身体素质是领导者完成工作任务,有效实施领导活动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没有精力完成工作,也就无法提高工作绩效。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领导者实施正确领导活动的重要保障,领导者应具备崇高的人格、开放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从容的面对,临危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在领导活动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领导者应积极丰富自身领导素质内容,努力提高领导素质质量,并使结构合理化,为今后更好参与领导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为组织更好的发展壮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5 第二章 领导者素质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领导者是组织的核心、旗帜和象征,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其素质状况关乎组织的生 9存与发展。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者素质是决定着领导行为和领导结果的特别能动的因素,是开展领导活动的前提、基础,是领导者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内在条件。领导者素质在推进组织健康快速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2.1 领导者素质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 组织目标的确立、战略的规划、决策的制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员工的激励等,都要以领导者素质为基础和前提,领导者素质成为领导者进行有效领导的基础性因素。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国际竞争激烈化等,对领导者素质提出了严峻考验,也对领导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者要为了组织的发展准确制定今后的发展空间,引导组织积极开展组织战略活动,积极支持并引导组织其他成员充分发挥其战略能力,提出具体方案,并深入组织实际开展调查,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方案。还要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重点战略能够实现。要善于将组织的资源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调整,来适应组织 10发展的需要。2.2 领导者素质是领导力的基础 领导力就是领导者通过履行领导职能,发挥影响力所能实现领导目标的程度和能力。领导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厚积而薄发;要提高自身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能力;还要培养自身正确的领导风格,找到适合自身的领导模式,并有目的地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这是有效提高领导力的方法和途径。领导者的素质高低与领导力的大小具有直接相关性,领导者素质是领导力的基础。领导者只有具备并发挥领导力,才能有效引导和激励员工,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也才能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62.3 领导者素质决定着领导者绩效的高低 领导者素质就是领导主体开展领导活动的最重要的内在条件,它影响着组织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影响着组织的整体绩效,它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活动绩效的高低。领导者素质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内在因素,是提高领导艺术、创新领导方法的基础,是进行正确决策、选才用人以及有效激励的基础;它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成败得失,决定着领导绩效的高低。2.4 领导者素质关系到组织的兴衰存亡 不同的领导者素质产生不同的领导行为,产生不同的现实结果,使领导者自身、群体和组织乃至社会及其成员都直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领导者素质不仅对于领导主体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也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命运,制约着自身事业的成败;而且对于组织和集体来说也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因素。2.5 领导者素质对组织成员与组织文化的影响 在组织文化的创建过程中,领导者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沟通能力,进而能够处理好业务关系以及上、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在组织 11管理中领导者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实现,承认人的尊严,并做到团结同事,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与交流,使其对组织产生归属感,这样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而更好的为组织服务。领导者应从组织机构、实施过程中加强组织文化的建设,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提高组织文化的水平与质量。对组织来说,领导者素质不好,严重影响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威信,影响领导者与组织其他成员的工作联系,组织的政策方针落不到实处,影响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影响组织的工作效率与绩效。相反,领导者素质的好、水平高,可以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促进领导活动有序进行,也可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带领组织成员把组织推向更高层次。7 第三章 提高和培养领导者素质的基本途径 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领导者在先天的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和自我完善而形成和提高的。领导者先天的生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只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物质基础,决

定性的因素还是后天的努力、培养与锻炼。3.1 注重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学习一直是领导者获取知识和智慧、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领导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领导岗位的要求,有选择性的学习。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领导者不但要加强学习使自己成为具有广博知识的人,而且要以较强的超前意识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知识急剧增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的要求12。3.2 重视实践,在社会实践中磨练 领导者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诚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领导者一定要深入基层生活,注重实践锻炼,磨炼意志,积累经验,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更好的服务于组织,并使自己能够在组织中站稳脚跟,长期生存下去。3.3 自我反省,在总结反省中完善 恩格斯曾经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 13从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领导者在进行经验总结时,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其内在的各种联系,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8 在日常管理中,领导者应善于抓住主要问题,要善于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应实事求是地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出深层次的原因。还要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正如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在不断的反省过程进步与提高。3.4 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 组织要建立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长效机制,把提高领导者素质纳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通过制度的规范和管理,提供改善领导者素质的外在压力,促使领导者产生并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这方面制度包括:岗位培训制度(包括岗前培训和在岗、轮岗培训)、选拔任用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和监督制度等。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领导者,让他们处于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在制度规范中不断进步。3.5 不断强化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 领导者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强烈愿望与要求从根本上影响着领导者素质能力提高或降低。如果一个领导者完全没有提高其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那肯定就没有提高自己素质能力的行动与结果。领导者个人有提高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就会付诸行动。而这种愿望越强烈,付出的努力就会越多。而付出的努力越多,探索就越多,效果就越明显,领导者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较大、较快的提高。此外,领导者可以和其他优秀的领导者一起学习探讨。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汲取其管理之精华,取长补短,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领导者还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念,有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积极的面对各种挑战,强化自身心理素质。还应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不能因循守旧、思维僵硬,要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领导者唯有不断加强学习,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知识能力,才能持续增强自身素质。而只有经常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领导力,才能更好地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组织事业的发展。9 结 语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领导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领导绩效的高低,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成败。领导者素质也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命运,制约着自身事业的成败;而且对于组织集体来说也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因素。组织应建立健全相关领导选拔、任用、培训制度,致力于提升领导者的整体素质。领导者应该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素质研究

当代大学生素质研究

当大学不再是精英教育,当大学文凭不再是铁饭碗的象征,我们当代大学生拥有什么样的素质来面对社会,接受挑战呢?是高分低能,是眼高手低,抑或是思维独特,勇于创新?

现在让我们就以下几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进行研究:

一、人格素质

当代大学生在人格素质上的优势是追求自由、平等,法治意识强,但是独立性不强。当代大学生多生于80后,这时,国家法制体系日趋完善,公民法制意识增强,在这种社会底蕴的熏陶下,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较为强烈业不足为奇。由于大学生一直是新思想的引领者,追求自由平等的这种与世界接轨的精神在大学生身上也就自然体现出来了。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的现今,这是当代大学生在塑造自身素质中的优势,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一定的劣势。那就是作为家中至宝,父母处处呵护,久而久之,依赖心理较强,从而使得自身缺乏独立性。

二、精神素质

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下,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涉世未深,理性思维不够完善。在社会的熏陶下,当代大学生竞争意识较强,但是自省意识较弱。由于生活优越,当代大学生大多意志品质不够坚定。

三、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

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

四、科学文化素质

当代大学生科学虽然卷面成绩依然不错,但是主动学习意识明显减弱,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难以在一毕业就适应工作需要。虽说现在已不应提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在大学中大好扎实基础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五、审美素质

虽然时代在改变,人们对美的认识也在改变,但是,健康之美,道德之美是永远不应被否定的。当代大学生在审美方面有时偏离社会,一味的追求新潮,这不仅扭曲了美的意义,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以上谈到很多当代大学生的素质问题,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这些素质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社会因素。

一)、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

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

虽然当代大学生身上有着种种不足,但总体来说大学生依旧是社会的先进力量,在大学生新思想的带动下社会也在进步,在发展。

第三篇:领导学论文__如何提高领导者素质

如何提高领导者素质

摘要:领导者的素质高低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原因,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在工作、生活中都具备过硬的素质。正所谓“愚”将手下无强兵,“智”将手下无弱兵。领导者的素质也关系着员工的素质,更加关系到企业的效益。领导者既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又要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管理。要注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带动企业员工改进工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关键词:提升领导者素质

正文:

一名成功的领导者要有争取的管理方式,能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并且与员工打成一片,员工才会全力以赴地工作。优秀的企业需要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管理者是成功企业发展的基础。下面我就几点简单谈论一下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质。

一、要提高自身修养以及个人魅力。

作为一个出类拔萃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较高的领导魅力。领导魅力影响着领导能力的发挥。领导魅力有助于团结、影响下属,有助于增强领导效果。要提高领导魅力,就要注重自身修养。,一个有志向的领导者,应该不断加强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人格魅力三方面的修养。在工作和学习中要严于律己、宽容待人。领导者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他如何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如何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是否善于认识所犯的错误并决心进行自我批评。如果领导者不隐瞒缺点,而且采取措施改正并消除它们,那么他多半经受得住职务要求的考验。但是,当他出于自尊心、对威信的错误理解和其他想法,把任何意见都看作企图侵犯他的特权并与自我批评格格不入时,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是他必然面临停止不前的危险。

领导能力不是一个人、一个职位或一个项目,而是管理者与追随者相联系是所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即活动范围。” 【1】所以,领导者必须与追随者建立起密切的良好的工作关系。如果下属了解领导者、理解领导者、信任领导者,就会心甘情愿地支持领导者、追随领导者。良好的团队气氛可以提高组织的有效 性。通常情况下,上司往往会指示部署应该如何做。但是松下公司,把事情交给下属处理是一条重要原则。在更多的时候,领导者的作用在于启发下属。要

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领导者,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发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作风。大胆探索,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密切干群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团结一致做好工作。

二、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员工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古人早已注意到了领导者自身形象对组织成员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一个好的领导者要以自己的企业为荣,满腔热忱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以自己的热情带动员工,引导他们全身心投,激发员工的活力。工作必须雷厉风行,想好的事要立即付诸实践。不要过分的思前顾后,否则往往得不偿失。对于每件事都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发展企业。领导者的工作态度,能辐射到周围的人身上,使其他人也纷纷效仿。领导不应高高在上,而应深入组织成员,为每一个人服务、做组织成员的公仆。“每一个人都需要服务,然后,他才希望得到引导;当人们得到一个人服务和引导时,他们转而会服务、引导更多的人。”【2】一个最受爱戴的领导者、最有益于组织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领导者,首先必须是一位诚心诚意为他人服务的公仆。领导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念之害,常怀律己之心”。【3】领导者要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以此来取得组织成员的信任、支持与追随。

领导者一定要尊重组织成员的人格尊严,关心、爱护组织成员,给组织成员以学习、工作、发展的机会。要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而且要促进组织成员的发展与进步。要密切关注组织成员的兴趣、需要和他们所关心的事情,用信任、培养来营造让组织成员受到支持的环境。领导者应该始终是一位工作上的导师,生活中的益友,是一个永远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领导者要始终把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让组织成员感受到目标与事业的推动力。激励组织成员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用目标、事业来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要始终让组织成员坚信,个人的利益与组织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获得

事业的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领导者要不断激发起组织成员对工作的持久热情与不竭动力。

三、要重视管理,学会管理。

虽然领导不同于管理,但是他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实际上,很多时候领导者就是管理者。管理是领导者对组织内的群体与个体施加领导力的主要渠道,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领导者素质的体现。设定企业目标,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是领导者的重要任务。有目标和战略就有奋斗的动力,是事业发展的依据和企业凝聚力的保障。首先,目标设定要符合组织与组织成员的根本利益。在设定目标时,要始终从组织事业发展需要和组织成员利益的统一上着眼,引导组织成员认识到事业发展与自身利益的内在一致性。让组织成员意识到,自身利益将在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保障和提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而自觉地为目标的实现而奋斗。其次,目标设定要合理。要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准确把握现状,科学预测未来,目标应该既有前瞻性,也有可行性,是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果实。最后,实现目标要走群众路线。任何一个奋斗目标,都是靠广大组织成员的艰苦努力完成的。被组织成员认可的目标,组织成员才会全心全意地为之而奋斗。领导者应该让组织成员参与目标的讨论与制定,要善于动员、教育和引导组织成员认识、理解、掌握、接受既定目标,并团结带领组织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奋斗。

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领导者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要广泛听取组织成员意见,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度,力求把真正的贤人、能人选拔出来,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要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监督与考评。领导者自身也要主动接受大家的监督,看起来领导者受下属监督,而实际效果却有助于领导者影响力的提高。领导者要加强自身的思想作风建设,以身示范,这样才有说服力、教育力,才能更好地对下属施加影响、成为下属的学习榜样,才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西门子强调,管

理者首先关注并倾情于与下属建立融洽的关系,必须不断开发下属以及本人的能力。他们通过员工能力评估系统选拔出领导者的候选队伍,有组织的进行培训开发,对确认合格的人大胆加以任命,使其在管理工作中得到足够的锻炼与培养。这种管理机制,也大大促进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领导者是企业和组织的大脑,是员工们的“领头羊”、排头兵。企业组织各项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各项工作能否得到落实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水平,所以要加强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才能正确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学习不仅可以增长才干,还可以提高道德修养。作为领导者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还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理论上清醒、坚定,政治上才能清醒、坚定,从而保证自身影响力的正确导向。平时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用发展的马列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是自己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俱进。根据工作的需要,广泛学习现代经济、管理、教育、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广泛的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创新思维,增强科学决策和指导实践的能力。要树立把学习当做一种责任的理念,因为领导者学习不管是为了完善自己,更是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壮大企业组织。

总而言之,要提高领导者素质要脚踏实地、内外兼修。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把企业组织做得更强更大。

注释:

1、《顶尖管理能力》,比斯盖特·舒尔茨 著 地震出版社2002年版

2、《仆从领导》,万君宝

第四篇:领导者素质

就我国目前行政领导素质的讨论

建国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带领下不断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和我们领导阶层的正确决策密不可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我国的行政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也从侧面考验着我们的领导能力和领导素质的时候。对于今天这样一个机遇和危机并存的时代,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间商店的生存都要依靠其领路人的能力、素质和智慧。尤其在全球化的大势所趋下,一个国家的行政领导层的决策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是强盛还是衰败。

那么,我国目前的领导素质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存在哪里些问题,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在当前的世界格局和全球一体化、多元化的浪潮下,我们的行政领导层又要靠怎样的能力来抓住发展的机遇和避开隐藏的危机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行政领导的素质。

何为领导素质?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是统帅,是灵魂。” 江泽民同志在交通大学百年校庆前夕接见四校领导时也指出:“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所有的高校领导干部都要增强政治意识、维护大局,在政治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思想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核心素质。领导干部必须德才兼备,其中,德是第一位的。同时,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这就一语中的地讲清了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内涵。

领导者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及其从事领导实践的能力,都与其自身的知识素质密切相关。而领导者应具有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综合性知识——扎实的文化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做一名合格的政治领导者,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都要学,特别要注重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

② 领导学知识——领导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知识。

③ 专业知识——每位领导者都要努力成为所领导领域的内行(专业干部也要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习(读书、实践,学以致用)。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说过:“人们掌握知识,就犹如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为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识越多,圆圈越大,圆周自然也越长,这样它的边沿与外界空间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就显得更多了。”江泽民同志也曾谈到:“我们党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这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一个重要保证。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危险。全党同志首先是党的干部,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加强学习。”

以理念为本的领导方式,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学习,以使领导核心的理念,变成大家的共同理念。领导者要学习政策、研究政策,准确熟练地解释和运用政策,可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当前,严重的问题在于对学习的不重视,一些同志总是借口工作忙,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各单位、部门要用“学习型单位,服务型部门,研究型管理”的标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要做“官”,首先必须会做“人”,而做人必须以“德”为本。“正人先正己”,领导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影响群众、动员群众,从而增强领导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谓道德,是指成文和不成文的非法律公共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在个人内心形成的约束机制和个人信守的行为准则。

领导者的道德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出处:华夏免费论文网)

① 正直诚实。一方面,要公正坦率,忠诚老实:办事出于公心,坚持正义,坦诚布公;为人光明正大,不阳奉阴违、吹拍逢迎。另一方面,要求真务实,讲求诚信: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当老实人,做老实事,不弄虚作假;无论对内、对外、对上、对下,都能以诚相待、表里如一,讲真话,办实事。有的人在上级面前说空话、大话、假话,迟早要暴露;也有的人在下级面前为笼络人心、怕得罪人,就不坚持原则,乱许愿、乱承诺,最终不会有好结果。

② 严于律己。《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江泽民同志曾经代表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领导干部严于律己,还包括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如:刘少奇召开家庭会议,要求其亲属不要搞特殊;周恩来为其亲属制定“十条家规”等)。领导者与其家属同在一个单位的,更应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

③ 廉洁奉公。领导者要奉公守法,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公而忘私。正如陶铸同志所讲“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作为一名领导者,应当做到“心存天下事,荣辱臵度外”,“德在人先,利居人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领导干部要牢记:“廉为正本,贪为祸根”。要像吉鸿昌那样,把“做官即不许发财”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要自觉抵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争权夺利、奢侈浪费等消极腐败现象。总之,领导者做人要堂堂正正,做“官”也要清清白白。

④ 谦虚谨慎。作为领导者,要能正确认识自己、估价自己,能虚心向别人学习(包括向下级、向群众学习),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要从谏如流,取长补短(尤要善于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要懂得尊重他人(包括尊重自己的同事和下属),平等待人,礼貌待人,要善于理解人、关心人、团结人。领导者自受命之日始,即应谨慎从事,慎用自己的权力,切勿疏忽职守。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曾说:“任重者,责亦重”。亦即,职务越重要,责任也越重大,决不可掉以轻心。《诗经•小雅•小旻》里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诗句,也是规劝领导者处事要谨慎的。

⑤ 豁达大度。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顾大局,不计个人恩怨、得失,经得起误会、委屈、冤枉的考验,自觉抛弃个人间无原则的纠纷、瓜葛,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要胸怀坦荡,有宽容精神,善于团结他人一道工作,特别要能够团结那些曾经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同志一道工作(如: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期间,毛泽东提议把几位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包括王明,选进中央委员会)。

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还要做到善待前任。明代余自强所著《治谱》中,专门谈到如何善待前任的问题:“前官行事,即有一二不当人心处,我辈当隐恶扬善”,“前官果有美政,地方愿为立碑建祠,我辈当怂恿其成。”后任领导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前任领导的工作,要尊重、关心前任领导,不搞“人走茶凉”。后任领导是否善待前任,从一个侧面反映其人品和道德素质。

4、身体和心理素质

领导者往往要承担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若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难以胜任的。身体素质通常包括体力素质和智力素质。心理素质包括普通心理素质(普通人须具备的精神机能)和职业心理素质(作为领导者须具备的特定心理素质)。

那么,在现阶段,我们的领导又面临着那些问题呢?这个问题不应该从大局角度出发,而是从基层入手。在我国,由国务院领导的高层行政决策层有着对国家发展方向正确的把握,但是,我们地方的一些中层领导干部,甚至基层领导干部却并非那么称职。这点从我们身边所体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就可以看得出来。

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城管执法行为的抱怨,抵制,甚至于反抗,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了我们在中低层行政工作中的问题。今年来,就城管拆迁纠纷不断被报道出来,这就充分说明了在这一层次上,领导者们的工作已经不再是为了群众的了。城管暴力执法,领导知法犯法等现在已经被人们司空见惯了,这是多么可怕的问题!

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让我们回过头看看我们的领导们的素质吧。在前一阶段全国严查酒后驾车行动中,顶风犯案的个地方干部占据了大多数。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情,却很能反映出现在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参差不齐的自身素质。这种素质上的低下和缺失正是导致上述行为普遍发生的根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扩大化,对于领导人才的选拔和使用量上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保证领导干部的素质就成了工作成败的关键。而这就涉及到了我们的行政领导的选拔任用上,这才是提高行政领导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控制方法。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我国现在的教育问题,早在上个世界八十年代,各位专家学者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不断地寻求一个解决教育落后的方法。多少年过去了,我国的教育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根本的问题却被表面的发展所掩盖了。从全国各大中小学,直到高校在内,各校的校领导有多少是行政管理类专业出身的,又有多少是真正从事管理事业的?在教育界,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这种逻辑也直接导致教育管理的失衡,出现种种问题也就见怪不怪了。

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改变目前的领导用人制度,让真正从事管理和领导工作的人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由别人来充当。提高中低层领导自身素质也是重中之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呢?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五点出发:

一、加强学习,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求才之长者,必困其根本;欲远者,必浚其家源。学习是固本之举,是源头活水。注重学习,也是提高自己、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要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切实把学习提上重要位臵。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认真研究重要理论著作,努力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其涵、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效,认真思考新形势下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组织、法律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形成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习,以学习推动工作的良好风气。

二、注重方法,在提升领导能力上下功夫。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善于总揽全局。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首先要有全局观念,增强大局意识,善于总揽全局。古今中外杰出的领导人都是战略家,他们的重要精力都集中在战略运筹即决策上。毛泽东同志说:“任何一位首长,都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其他问题和运作上,而不应放在其他问题或运作上。”其次要致力于改进领导方法。根据领导科学原理,任何组织系统都是有层次的。组织系统层次理论要求领导者在实施决策、进行指挥时,必须分清层次。一般情况,一把手是对下一层次的部署进行指挥,而不得超越层次,越俎代,甚至“一杆子到底”。否则,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加重了自己的负担,也遏制了下层的积极性。再次要突出工作重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很多,一把手事必,必然会手忙脚乱,只有抓好组织实施,才能真正把工作搞好。同时,一把手还必须大胆放手让副开展工作,充分调动班子其他成员的积极性。该由一把手拍板的要果断作出决策,敢于负起责任,决策作出之后,具体操作问题应该由班子成员分工抓落实。

三是增进团结,在增强班子合力上下功夫。能否团结一班人一道工作,反映出一把手的领导能力和水平。搞好团结,关键是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第一,要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既要讲民主,又要讲集中。一把手要自觉克服“家长制”作风,防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等现象发生。第二,要正确处理正职与副职的关系。一个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强不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副职之间配合是否默契。一把手要有宽广的胸怀,既要有用人之长的胆略,又要有容人之短的气度,摆正位臵,当好“班长”,与副职同心协力抓工作。第三,要正确处理讲原则与讲感情的关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把手必须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感情,在坚持原则中体现感情,在体现感情中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树正气、顺人心,推动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务求实干,在创造民心政绩上下功夫。人民群众评价一把手的功过时,最采重的往往是他干不干实事。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只有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富一地百姓、建一处文明、保一方平安、创一晋业绩。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一把手履行职责的动力源泉。一把手这个岗位,是党的岗位,是关键的岗位,这个岗位说到底就意味着责任。其次,要有科学果断的决策能力。要与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去向保持一对敌。立足全局,着眼未来,注重思考战略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善于发现和解决制约全局的薄弱环节,善于从复杂多变的形势中科学地预测未来,全面领会上级政策和掌握本单位实情,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很好地统一起来。再次,要有熟稔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一班人的整体功能,明确职权,落实责任,使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后,要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没有大胆的探索,不敢冒一定的风险,就不可能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有错误的斗志仍然是斗志,没错误的人还是人。同时,要坚持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获得智慧,并把联系群众与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五、廉洁自律。在筑牢思想防线上下功夫,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实践“三个代表”,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一把手要自觉做到清静、清醒、清廉,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然明,廉生威”。古今中外,概莫结外。一把手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权力不等于权威。领导者的权威,取决于群众的认可拓展,说到底取决于一把手的人格魅力。一把手要做清正之官,最重要的是想问题。作决策、办实情都要坚决立党为公,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这就是党性原则,也是做人的准则。一把手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忍得住清贫、保得住清白,自觉作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提高行政领导的自身素质,是一件关乎于国家发展和未来走向的大事情,也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对于领导干部的管理更应该从严要求,从重对待,才能在机遇和危机重重的今天不断取得一个有一个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

如何树立权威

提高个人素质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较高的领导魅力。领导魅力影响着领导能力的发挥。领导魅力有助于团结、影响下属,有助于增强领导效果。要提高领导魅力,就要具有三方面的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人格魅力。这三方面素质必须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高领导者的整体素质和领导魅力。因此,一个有志向的领导者,应该不断加强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人格魅力三方面的修养。在现实生活、工作中,领导者要认真学习,勤于思考,严于律己;要言而信,行而果。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到:

1、不惟我独尊。领导者不要摆领导的架子,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和下属平等交往。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支持与追随,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导者。否则,就会上下离心离德,即使领导者其他方面的品质再优秀,也很难获得众人的支持与追随。

2、领导者要与追随者建立良好关系。“领导能力不是一个人、一个职位或一个项目,而是管理者与追随者相联系是所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即活动范围。” ⑤所以,领导者必须与追随者建立起密切的良好的工作关系。如果下属了解领导者、理解领导者、信任领导者,就会心甘情愿地支持领导者、追随领导者。反之,如果管理者与追随者的关系疏远,相互怀疑、猜忌,甚至相互敌视,下属就会与领导者渐行渐远,离心离德、貌合神离。

3、要有远见卓识。远见卓识是一个卓越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领导者的远见卓识与尚未被人涉足的、未知的事业与行动相联系。领导者能敏锐地觉察到发展的方向与气息,能够觉察到稍纵即逝的机会,能够结合社会发展趋势,高瞻远瞩地确定组织与个人的发展方向,为组织与个人指明前进的目标。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更能获得下属的支持、爱戴与拥护。

4、要有良好的作风。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领导者,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发扬扎实深入的工作作风,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发扬开拓进取的作风。大胆探索,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树立好的作风,必须切实远离那些不说实话、不干实事、不求实效的不良风气。要密切干群关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团结一致做好工作。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比较多,更需要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古人早已注意到了领导者自身形象对组织成员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以这样的形象展示在组织成员面前:

1、勇于开拓的创业者形象。“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句话非常贴切地揭示了领导者和组织成员的关系;尽管职务有高低,分工有不同,但联系他们最重要的纽带是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领导者要始终把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让组织成员感受到目标与事业的推动力。给每一个组织成员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让组织成员感受到个人在组织中的意义与价值。激励组织成员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用目标、事业来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要始终让组织成员坚信,个人的利益与组织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获得事业的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领导者要不断激发起组织成员对工作的持久热情与不竭动力。不断强化组织成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事业发展和工作责任汇聚人心,努力发扬创业精神,积极思考、谋划工作目标、方法,竭尽全力完成工作任务,进而获取事业成功的喜悦,激发更高涨的创业激情与工作热情。

2、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优秀的领导,首先应是一位仆从。领导不应高高在上,而应深入组织成员,为每一个人服务、做组织成员的公仆。“每一个人都需要服务,然后,他才希望得到引导;当人们得到一个人服务和引导时,他们转而会服务、引导更多的人。”⑥一个最受爱戴的领导者、最有益于组织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领导者,首先必须是一位诚心诚意为他人服务的公仆。在领导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领导者务必要牢牢树立公仆意识,以孺子牛的姿态服务组织成员,始终保持勤恳踏实的作风和清正廉洁的本色。;领导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念之害,常怀律己之心”⑦。领导者要时刻把组织成员的利益放在心上,要挡得住各种诱惑,切忌营私舞弊,钱权交易,要力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工作依靠组织成员,成绩归于组织成员。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以此来取得组织成员的信任、支持与追随。

3、亲善随和的师长形象。领导者一定要尊重组织成员的人格尊严,关心、爱护组织成员,给组织成员以学习、工作、发展的机会。要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而且要促进组织成员的发展与进步。要密切关注组织成员的兴趣、需要和他们所关心的事情,用信任、培养来营造让组织成员受到支持的环境。切不可居高临下,目中无人,摆架子,显威风,以发号施令、盛气凌人的“官”自居。更不能片面认为“距离”产生权威,人为地设臵感情屏障。在组织成员的心中,领导者应该始终是一位工作上的导师,生活中的益友,是一个永远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

第五篇:当代社会问题研究论文

对于当代社会的问题,大家有着什么样的想法以及思考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当代社会问题研究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当代社会问题研究论文一

摘要:

本文阐述了留守儿童的定义;指出了留守儿童的特征;剖析了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意义。

关键词:

留守儿童;定义;特征;意义。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日益加速,中国出现了规模愈来愈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2009 年 10 月 1 日零时,全国流动人口估算数为 2.11亿人,“80 后”正逐步成为主体。当前,人口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随着流动民工队伍的持续扩大,流动人口子女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子女群体中,有一些不能跟随父母进城,留守在家乡,和父母一方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或独自生活的儿童,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他们的数量是巨大的,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 5800 万人。近些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政府、社会、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一、留守儿童的定义。

什么是儿童?儿童,“系指 18 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 岁。”这是依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权利公约》由联合国 1989 年 11 月20 日大会通过,是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阐述了应赋予所有儿童的基本****;生存的权利;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保护他们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权利;以及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

中国政府于 1992 年批准了《儿童权利公约》,并与各人民团体、国际组织、新闻媒体以及个人共同努力,把本公约规定的义务从单纯意向角度上的宣言转变成为改善所有中国儿童的生活的具体行动方案。《儿童权利公约》于 1992 年 4 月 1 日开始在我国正式生效。

什么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被很多研究者称为留守学生、留守子女、留守孩等等,很多研究者对留守儿童有不同的理解。大部分研究者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辈、亲戚、老师或朋友等其他的监护人养育的儿童。但是有些研究者没有将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儿童归为留守儿童,例如:留守儿童即是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独自留守在家的幼儿(林宏,2003 ;彭金兰,2Q04;王东宇,2005;王丽芬,2002)。这部分儿童与单亲尤其是母亲共同留守也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对留守儿童的界定也是应该将这部分儿童加入其中的。另外,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不一。有人认为,留守孩是 16 周岁以下的儿童;也有人认为留守孩是 14 周岁以下的儿童;还有的界定为 18 岁(叶敬忠,2005);除了吴霓的课题组(2004)对留守孩的年龄的下限作了界定外(6 一 16 岁)大多数研究者都没有对其进行说明。但是,留守现象并不仅是从 6 岁开始,研究和调查表明,许多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留守经历,而且儿童年龄愈小,留守经历对其的影响就愈大。所以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应该只关注 6 岁以上儿童,更应该关注 6岁以下儿童甚至是幼儿的状况。

笔者查阅大量资料,遵照《儿童权利公约》,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因务工原因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年龄18 周岁以下所有儿童。

二、留守儿童的特征。

1、留守儿童是一个未成年的社会群体,他们处在初级社会化进程中:他们不是成人,没有完全的行为能力。

2、家庭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父母是最重要的教育者。

3、留守儿童作为儿童,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儿童期的教育和环境决定他们的未来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秩序的构建。

三、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意义。

1、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儿童是早上 8、9 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是明天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然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不只是中国部分农民的家事,也实实在在是国家的大事。在这期间,要好好解决留守儿童身上的教育、心理、道德、安全等问题,否则会直接影响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进而影响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2011 年末人口乡村人口为 65656 万人,农村是留守儿童的聚居地。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社会安。可见,留守儿童是广大农民工父母的一块心病,如果解决了广大农民工父母的后顾之忧,那么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人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2、构建和谐与稳定的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然而,中国社会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分配不公等各种不和谐现象越来越突出,是当前留守儿童出现的一个重要诱因,是不和谐的因素重要体现。因此,关注留守儿童,能够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着改善,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文化建设开创出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等等。但是,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很多。

因此,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这些问题,继续认真加以解决。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就业,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民工潮。在劳动力大量的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体制等原因形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否解决好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影响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就是解决了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党和国家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实际上也是“三农”问题的一个表现。其根源在于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国情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这两个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是无法化解的。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什么时候“三农”问题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相对解决了。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希望,关系到众多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当代社会问题研究论文二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变化巨大。与此同此,各类民生问题也随之凸显,尤其表现在教育卫生、劳动就业、居民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问题都关涉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问题,理应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民生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民生问题解决不好,极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

【关键词】

民生;保障体系;制度改革

一、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均发生着重要变化,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不断加剧,民生问题已然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业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尤其在十八大之后,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毫无疑问,要想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在当前社会必须妥善解决好新出现的民生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了:教育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

首先,从教育方面来说,教育不平等、不公平问题日趋严重,城乡之间,各阶层之间的差异日趋加大,先天因素在教育资源获得上发挥很大作用。而且优质资源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十分短缺。高考移民的现象广泛存在,究其原因,是不同地区的教育不公问题,另外从困难群体的角度来说,他们子女的平等教育机会很难得到保障。从就业问题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从供给关系上来看,劳动力的供给大大高于需求,毕业生难就业在所难免,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尽管毕业生会陷入找工作难的困难境地,但是也有部分企业陷入了招工难,如何打破市场的这种不平衡和盲目性,需要政府加以正确的引导。住房问题上,尽管政府出台了控制房价的相关政策,房价依然居高不下,甚至在部分城市,房价的上升速度持续居高不下,高额的房价成为压在人们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房价上涨幅度大大高于人们收入增加的速度,城市地区生活成本高。在社会保障问题上,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阻隔,造成了城乡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公正,在城市地区,居民广泛享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然而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却还未实现全覆盖,而且从保障的范围来看,区别也很大。另外,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事业单位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健全而其他社会群体的保险制度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二、我国民生问题形成的原因

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在社会转型期,我国民生问题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国情因素不可忽视,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人口基数庞大,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生产力水平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依然很低,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效率优先的原则深入人心,人们的利益诉求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就慢慢凸显出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观念开始显现出来。第三,体制和结构的转换又是形成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国家将更多的资源放到有关经济发展的领域而忽视公共事业和公共保障方面。城乡二元的体制的长期存在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最后,社会焦虑心理也有很大的示范效应。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速度日益加快,下岗和暴富可能就在一夜之间,人们的焦虑情绪日益滋长,对美好的现实生活充满渴望。

三、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

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应该惠及全体公民,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国家发展的理应义务,应该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改善民生来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根本举措,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只有在蛋糕做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如何分配才能实现公平这一问题。其次,政府应该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政府应当将公共服务的职能提升到更高的位置,应当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政府应当把解决民生问题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实现就业难、教育不公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再次,应当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停留在基本生活保障的水平上,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性的保障。社会保障制度要想切实保障民众的利益,必须要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从政府的资金投入,到相关机构设施的建立,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都必不可少。户籍制度本身的缺陷并不明显,然而从长久以来,我国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都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打破城乡的不平等就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并对配套的制度进行相关改革。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使人民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畅通表达。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从法律上赋予人们表达的权利;其次,要拓展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渠道,把人民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渠道;最后,各级官员要深入实际了解民众疾苦,开展定期的访问,听取民众呼声,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切实把服务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实处。

总之,要想实现发展全民共享,要想国家取得长治久安,就必须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只有这样,政权才能稳固,国家才能繁荣,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

下载文档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档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领导者素质(精选5篇)

    领导者素质领导者品格高 境界高 完善自我,出类拔萃。高瞻远瞩,心胸坦荡。克己奉公,为人师表。扬善弃恶,助优扶弱。----自尊而忘我领导者动力强 欲望强 憧憬未来,拒绝平凡。渴望财......

    浅谈领导者的素质

    浅谈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摘要:领导在当代的社会公共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政府组织里还是在非政府组织中或是企业之中都有领导的存在。领导是一个组织的核......

    行政领导者素质

    行政领导者素质 人类迈进 21 世纪, 全球经济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 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对提高个人素质和推 进社会整体进步发......

    领导者必备素质(转载)(推荐5篇)

    从古自今,只要有群体的地方就会自然地产生了领导者。远古时期的领导者有带领整个部落狩猎,采集食物,维持生计的义务。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高级化,对领导者的要求相应就有所提高了......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最终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摘要:行政领导者是一个组织的核心和旗帜。对行政领导者的研究是新时期适应变革需要的重要课题之一,行政领导者的“组织型”人才的地位决......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摘要:对行政领导的研究是新时期适应变革需要的重要课题之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几乎贯穿了领导科学的全过程。因此在新的形......

    如何提高领导者素质 摘要(模版)

    如何提高领导者素质 摘要:领导者的素质高低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原因,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 摘要 者,必须在工作、生活中都具备过硬的素质。正所谓“愚”将手下无强兵, “智”......

    行政领导者素质和能力

    领导者素质和能力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1.领导者素质的构成现代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内容主要有:(1)政治思想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领导者在政治上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