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中学生家长的素质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2 03:2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社会中学生家长的素质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社会中学生家长的素质问题研究》。

第一篇:当代社会中学生家长的素质问题研究

当代社会中学生家长的素质问题研究

[摘要]

【关键词:】中学生家庭教育家长素质问题研究

引言

教育是古老的话题,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也是一直比较关心的问题,教育并不是学校的单方面教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有机整合。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在时空上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基本方面,或者说,这三个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青少年的整个生活。由于青少年是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自我监控能力,父母和教师在法律上都是他们的监护人。如果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断裂,更为严重的是会由于某个环节中出项的空白或失误成为社会上不良影响、不健康的东西趁虚而入的突破口,严重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搞好三中教育的协调与配合,是整体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第一批教育者是家长。家庭的生活环境和家长的言行举止,从小就对孩子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正是从家庭教育因素中学会了思考和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流,懂得区分是非美丑,辨别善恶荣辱,形成最初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也是青少年接受后续教育的过滤器。总之,家庭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家长的素质。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几个实例,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实例一:2008年某校学生张某某、李某某等经常在一起玩耍是好朋友,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到校途中与同年级的好友李某某等在街上的饭馆吃饭,饭后几人建议喝啤酒,其中还有几个女生,之后喝的酩酊大醉到校上晚自习,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进行思想教育后将这些同学的家长请到学校。将所有情况与家长说明,但家长的回答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不就喝了几杯酒吗,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家里我们也经常让孩子喝的”家长是这样回答学校的。

实例二:张某某,父亲是小学教师,在学校经常与其他同学大家斗殴,经学校多次教育,拒不悔改。无奈之下将家长请到学校,在与家长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该学生根本对家长的话不予理睬,并且家长的教育只是停留在口头随便说说,并没有和孩子真正面对面的深入交谈过。

实例三:在我十一年的教学经历中曾今遇到过这样的一位学生,刚到初中上学的时候学习等多方面都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到了初二的时候,学习一落千丈,并且平时很少说话,脾气也越来越坏,时不时就与其他同学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经过多次与该生的接触逐渐了解到一些情况:家里有个多病的爷爷,近来由于年老体衰一病不起,为此爸爸妈妈经常因为爷爷而吵闹,甚至后来发展到打架,妈妈还经常骂爷爷为什么还不死。他因为这些情况在心里产生了很多阴影,学习失去了信心,脾气也变得很暴躁。

从上面的实例中不难看出,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说过:“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当父母有当父母的学问。”的确如此,父母生下一个孩子就等于给自己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终身回答的问题:大至教育目标的确定,小到教育方式方法的策划„„家长答好教育孩子这张答卷,没有过硬的功夫是不行的。家长的自身基本素质如何,对子女的成人成才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往往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说过:“染于益则益,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这说明了父母对孩子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无数事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岳飞之所以能成为精忠报国的民族英

雄而流芳百世,是与“岳母刺字”的影响分不开的;童年时期被认为是愚笨者的爱迪生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也与他母亲的教育和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然,我们家长自身的不良习惯和作风同样会影响孩子。如果家长不文明、不礼貌,甚至道德败坏、腐化堕落,也会传给孩子,使孩子受害不浅,甚至走上歧途。正如鲁迅先生曾说过的:“许多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也可以传给子孙”,这“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

当前家长素质的现状

青春期孩子一个明显的心理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逆反思想,从而使得这个时期的孩子行为取向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易与成人尤其是父母形成对立、冲突。作为父母,如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或掌握不好教育的分寸,都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终身的负面的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父母教育管理方式不当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仗着家长的威严,轻则讽刺挖苦、辱骂,重则殴打、不准吃饭、甚至断绝关系等等,这简单粗暴的方式大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不免对父母产生反抗情绪。

第二、当学生学业有问题或没长进时,家长不积极向善疏导,反而大骂他们猪脑壳、愚木疙瘩,总用东家或西家的孩子作比,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其实求知欲和好奇心是青少年成长的两大法定,是他们勤于学习、追求真理的内趋力。如果父母对孩子采取“封锁”“禁锢”“愚昧”式的教育,很容易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

第三、父母缺乏心理学知识,遇事总是婆婆妈妈的,没完没了,甚至说过火话都易引发与孩子的矛盾。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了解孩子心里所思所想,对他们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总是摆长辈架子,孩子一旦做错事情就全面否定,甚至清算旧帐揭老底。这样矛盾就会加剧。

第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压力越大、要求越严,孩子的反抗情绪就越剧烈。青少年正值身心发育期,老师和父母都应该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不能从身体和精神上给他们重压,更不能当孩子不遂我愿时,就大发雷霆甚至打骂他们。

除上述四个方面外,家境情况也是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诱因,如家庭的贫富,家庭中亲人间的不团结,单亲家庭等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由此可见,父母自身的基本素质对孩子影响极大,所有的父母亲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扎扎实实地搞好家庭教育,把子女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之材。

那么,家长的基本素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1、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做父母的,要自觉担负起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义务,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孩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立志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从小培养他们具有崇高的品德。高尔基曾说过一句值得父母们记取的话。他说,要使我们的子女“不是父母的金钱房屋和家具的继承者,而是真实强大的珍品——由父母所创造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继承者”。

作为学生,青少年的模仿力极强,而最初的模仿对象往往就是家长。家长的模范言行对子女有巨大的积极影响,父母品行高尚,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熏陶,一生受益匪浅;当然,家风不正,就会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而自己却在那里搞不正之风,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有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艰苦朴素,而自己却从不节约,大吃大喝,讲究排场;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勤奋好学,而自己在家里从不读书看报;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要团结、讲礼貌,而自己不是与邻居大吵大闹,就是与同事闹矛盾,回到家里也非常粗鲁、野蛮;有的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诚实勇敢,而自己却爱说假话、大话,而且胆小怕事„„像这样的父母怎么能使孩子正常发展?在青少年犯罪案例中,发现一些青少年之所以走上歧途,与他从家庭中,特别是父母身上沾染的恶习有密切的关系。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歪斜塌下来”。我们说,教育孩子要从完善自身做起。我们家长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端其行正其身,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

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都感到新鲜,他们常常会向父母提出许许多多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些问题包含着孩子的求知欲,孕育着聪明和智慧。爱因斯坦说过:“我的思想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也与他童年时代的“为什么”分不开。如果我们家长能在孩子提问后给予正确的解答,并因势利导加以启发,对促进孩子智力发展作用非常大。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提问“一问三不知”,只好打马虎眼,蒙混过关,甚至不懂装懂,作了错误的回答,这必将对孩子带来很坏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多读些书,多掌握点知识,这不仅仅是为了回答孩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和学习精神,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我国宋代的苏轼、苏辙,在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晋代的王献之能成为有名的书法家,与他们的父亲苏洵、王羲之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许多青年报名参加高考,而被录取的人中,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比例最高。这些都说明了父母的文化素质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极大。

当然,文化素质还包括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修养。家长要求孩子全面发展,自己也必须是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孩子,作为家长应该初步具备这些艺术和体育方面的知识,至少应有这方面的兴趣。不少家长跟着孩子在培训班从头学起。有些家长还做到不耻下问、虚心求教。这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是很有好处的。我们家长应该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素质和艺术修养,并教育诱导孩子,使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多个方面,一个好的家长主要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素质:

(1)要有健康的情感。一个合格的家长应保持稳定、含蓄、深沉的情感,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如果我们家长不用理智驾驭情感,在外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拿孩子作为“出气筒”,这样非常有害。因为这样,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心灵的创伤,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悲剧。另一方面,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无限度地表现出自己的“爱”,或者无休止地赞扬夸奖孩子,甚至夸大其辞,这样则会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妄自尊大。

(2)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一个人干任何有益的事情,都应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困难。作为家长更应具备这种意志品质。因为:其一,家长良好的意志品质本身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影响,有可能使孩子同样具备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其二,教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父母教育孩子要有恒心,有耐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应当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分析能力。一个好家长还应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子女的一言一行,善于捕捉各种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努力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等多方面的知识,家长掌握一些教育科学知识,对于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正确地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要提高孩子的素质,首先要提高父母与教师的素质。父母、教师的素质,其实就是“前素质教育”。这种前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个素质教育的成败。一个人从他(她)做了父亲或母亲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素质,即教育孩子所需要的观念、方法和能力。这些观念、方法、能力,就构成了父母的教育素质。我们经常会在报纸电视上痛心地看到,某位教师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某位博士生导师的子女竟然要留级,某位律师的女儿染上了吸毒恶习,某位校长的女儿专偷同学的物品„„为什么很多高学历的人却教子失败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可见,教育子女也是一门学问,并非学历高就一定是好父母。相反,有的父母大字不识几个,却教育出了优秀的子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可以看出,教育子女的水平与学历并不完全成正比。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命题:高学历的家长未必是高水平的家长。只有那些具备家长教育素质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父母。

因此,我们每个身为父母、渴望子女成功的人,都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否具备父母教育素质?

在孩子人格形成的过程中,父母始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新时期,我们家长应具备以下素质.1.思想品德方面,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勤奋工作,敬业进取,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能正确处理家庭,亲友,邻里关系,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2.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素养,除一般文化科学知识外,还要学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懂得一些儿童保健常识,以利于指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3.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热爱孩子,尊重孩子人格,根据年龄特点因势利导,对孩子的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4.要有豁达乐观的情绪,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努力成为孩子克服一切困难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5.家长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勤奋学习,合理作息,整洁文明,讲究卫生等.6.夫妻要互敬互爱,互相信任,要使孩子感到家庭温馨,心理上感到安逸,放松,愉快.7.要勇于克服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为孩子正确对待错误作出榜样.

8.家长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2康斌浅议当代社会中学生家长素质问题定西日报第三版2009年6月24日 3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素质研究

当代大学生素质研究

当大学不再是精英教育,当大学文凭不再是铁饭碗的象征,我们当代大学生拥有什么样的素质来面对社会,接受挑战呢?是高分低能,是眼高手低,抑或是思维独特,勇于创新?

现在让我们就以下几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进行研究:

一、人格素质

当代大学生在人格素质上的优势是追求自由、平等,法治意识强,但是独立性不强。当代大学生多生于80后,这时,国家法制体系日趋完善,公民法制意识增强,在这种社会底蕴的熏陶下,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较为强烈业不足为奇。由于大学生一直是新思想的引领者,追求自由平等的这种与世界接轨的精神在大学生身上也就自然体现出来了。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的现今,这是当代大学生在塑造自身素质中的优势,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一定的劣势。那就是作为家中至宝,父母处处呵护,久而久之,依赖心理较强,从而使得自身缺乏独立性。

二、精神素质

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下,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涉世未深,理性思维不够完善。在社会的熏陶下,当代大学生竞争意识较强,但是自省意识较弱。由于生活优越,当代大学生大多意志品质不够坚定。

三、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

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

四、科学文化素质

当代大学生科学虽然卷面成绩依然不错,但是主动学习意识明显减弱,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难以在一毕业就适应工作需要。虽说现在已不应提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在大学中大好扎实基础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五、审美素质

虽然时代在改变,人们对美的认识也在改变,但是,健康之美,道德之美是永远不应被否定的。当代大学生在审美方面有时偏离社会,一味的追求新潮,这不仅扭曲了美的意义,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以上谈到很多当代大学生的素质问题,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这些素质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社会因素。

一)、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

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

虽然当代大学生身上有着种种不足,但总体来说大学生依旧是社会的先进力量,在大学生新思想的带动下社会也在进步,在发展。

第三篇:文档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论文

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论 文题 目: 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作 者: 学 号:院、系:专业班级:指导教师: 二○一二 年 月日 摘 要 本文首先对领导者素质的内涵、特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阐述了当代领导者素质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领导的素质的基本途径。加强领导者素质研究,合理改善领导者素质结构,使领导者更好参与领导活动,更好地为组织服务。关键词:领导者素质 基本途径 素质结构 领导活动 I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d the basic overview of the leadership qualities andleadership qualities.Contemporary leadership qua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organizationand management the disease has raised the basic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leadership.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qualities and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leadershipqualities reasonable and leaders to better participate in leadership activities andbetter for the organization.Key Words:leadership qualities Basic approach Quality structureLeadership activities II 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引 言 1第一章 领导者素质概述 2 1.1 领导者素质的内涵 2 1.2 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2 1.3 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 3 1.3.1 能力素质 3 1.3.2 道德素质 4 1.3.3 知识素质 4 1.3.4 法律素质 5 1.3.5 身心素质 5第二章 领导者素质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6 2.1 领导者素质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 6 2.2 领导者素质是领导力的基础 6 2.3 领导者素质决定着领导者绩效的高低 7 2.4 领导者素质关系到组织的兴衰存亡 7 2.5 领导者素质对组织成员与组织文化的影响 7第三章 提高和培养领导者素质的基本途径 8 3.1 注重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8 3.2 重视实践,在社会实践中磨练 8 3.3 自我反省,在总结反省中完善 8 3.4 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 9 3.5 不断强化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 9结 语 10参考文献 11致 谢 12 引 言 进入 21 世纪以后,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要求领导者应该具备相适应的领导素质能力。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组织的命运,事关生死存亡,唯有提升领导者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领导者也才能够在组织长期生存下去,并适应组织发展,促进组织进步。领导者的活动涉及组织、协调、控制、指挥和决策、用人、沟通、监督、激励等方面,这就要求领导者的素质也应是多种素质的集合,其综合性极强。领导者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领导者素质并随着组织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领导者的自我完善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素质条件并非一成不变。对不同层次不同工作性质的领导者,其素质要求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其特殊的一面,领导者应通过正确的途径使自己的素质结构趋于合理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参与领导活动,也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促进组织健康快速发展。1 第一章 领导者素质概述 领导者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角色。领导者担负着决策、用人、组织、协调、监督、激励等重要职责,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胜任领导角色,成为有效的领导者。1.1 领导者素质的内涵 素质就是一个事物固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就是一定的行为主体进行某种活动所依凭的内在条件,即基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能力。黄强、彭向刚在《领导科学》中谈及领导者素质就是领导主体在履行领导职能、发挥领导作用的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能力,是基于人的一般素质、又符合领导者角色特点而形成的胜任领导工作的各种主观条件和特质1。韩晓然在《浅析领导者素质》中也指出领导者素质是领导者在一定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生作用的本质要素2。在我看来,领导者素质就是领导者的一切内在构成,是领导者履行领导职责借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能力,是各种主观条件的总和。1.2 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一般人的素质具有稳定性、潜在性、基础性等特点,领导者素质除了具有这些特点之外,还具有更加突出的综合性、动态性、层次性、自致性等特点。

1、综合性。领导活动是涉及组织、协调、控制、指挥和决策、用人、沟通、监督、激励等诸多环节和方面的复杂过程,综合性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党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3。这都表明领导者的素质是多种素质有机结合的整体。

2、动态性。领导者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以及领导者的自我完善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领导者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没有天生的领导者,也没 2有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素质条件。同时,随着组织结构的调整、领导职位的升迁以及领导者自身的变化,领导者素质也会发生变化。

3、层次性。对不同层次不同工作性质的领导者,其素质要求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其特殊的一面。美国学者凯茨在 1955 年提出领导者必须具备三大领导技能:技术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协调技能(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分析决断能力)。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对这三种技能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基层领导者对这三种技能的需求结构比例是 47:35:18;中层领导者对这三种技能的需求结构比例 27:42:31;高层领导着对这三种技能的需求结构比例是 18:35:47。尽管在现实生活中,领导技能需求的比例没有完全而准确的量化,但这种研究分析意义重大,它说明在层次不同的领导岗位上,领导者素质结构应该有不同的倾向性。

4、自致性。自致性是指领导者素质的自我养成。领导者素质是在与生俱来的先天遗传禀赋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锻炼和努力奋斗所获得的胜任领导角色的主观条件。1.3 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 领导者素质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能力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法律素质、身心素质等。1.3.1 能力素质 领导者的能力素质是领导者履行职责、实施有效领导、建立威望的基础。领导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一个组织的兴衰成败。决策贯穿领导的全过程,没有决策就没有领导,甚至可以说,没有决策能力就没有领导能力。决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领导者素质高低、领导艺术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标准。

1、激励能力 激励可以使人兴奋起来并保持积极状态,从而推动人们的行为朝向预期的目标。采取激励的措施,对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作用。领导者激励下属的能力,是实现组织目标、培养人才、提高领导绩效的重要保证。

2、沟通能力 沟通既是领导的重要职能,也是履行领导职能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沟通是组织的生命线,传递组织的发展方向、期望、过程、产物和态度”4。离开了沟通,领导活动 3中的决策、用人、授权、监督、协调和激励等都无法顺利进行。对领导者来说,沟通是一项基本能力。领导者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力,更好地协调复杂关系和优化组织的生存环境,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和实现组织目标。

3、创新能力 领导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创造力是领导者应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如果领导者没有进行制度化创新的能力和雄心,那么组织压力很快就会将新的思路淹没。而对抗压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创新和冒险”5。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就是及时发现新问题、善于提出新思想、敢于采用新方法、有效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创造性地 6执行政策,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1.3.2 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在领导活动中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是领导者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在手段,是领导者影响力的主要源泉。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领导者缺乏正直的道德,那么,无论他是多么有知识、有才华、有成就,也会造成重大损失——因为他破坏了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人,破坏组织的精神,破坏工作成就。”领导者应忠诚于组织与集体,对于领导者来说具有基础性意义,这既是领导者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一切领导素质的基础。这是因为“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7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领导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这样有利于提高领导绩效,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增强领导者的威信,也有利于净化集体风气,促进组织精神文明建设。领导者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领导者基本的为人之道。领导者要有奉献和牺牲精神,要有宽容大度之心,责己恕人,以身作则,对下属和同事平易近人,宽容大度。领导者应在工作和学习方面,还有思想和生活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是领导者胜任领导工作、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内在动力。1.3.3 知识素质 知识素质是指领导者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及其合理的知识结构。领导者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辅助知识。

1、基础知识是领导者知识结构的基础部分,是领导者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社会 4科学理论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现代科学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是领导者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知识。

2、专业知识,是领导者知识结构的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领域人才知识结构的主要标志。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 8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领导者虽然并不一定要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但是至少应当对自己所领导的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较多的的了解,这样才能符合岗位的要求。

3、辅助知识是领导者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领导工作相关的知识。辅助知识的内容极为丰富,领导者应学习和掌握政治学、经济学、哲学、逻辑学、演讲学、心理学、社会学、国际关系、新学科知识等基本常识。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慧,算数使人周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1.3.4 法律素质 领导者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做到懂法、知法、守法,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不做违反法律、法规的事。领导者要身体力行,严格守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法律的权威。领导者要从自身做起,并带领组织成员一道为建设和谐的组织环境而不懈努力,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1.3.5 身心素质 领导者的良好身心素质主要包括: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身体素质是领导者完成工作任务,有效实施领导活动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没有精力完成工作,也就无法提高工作绩效。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领导者实施正确领导活动的重要保障,领导者应具备崇高的人格、开放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从容的面对,临危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在领导活动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领导者应积极丰富自身领导素质内容,努力提高领导素质质量,并使结构合理化,为今后更好参与领导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为组织更好的发展壮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5 第二章 领导者素质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领导者是组织的核心、旗帜和象征,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其素质状况关乎组织的生 9存与发展。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者素质是决定着领导行为和领导结果的特别能动的因素,是开展领导活动的前提、基础,是领导者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内在条件。领导者素质在推进组织健康快速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2.1 领导者素质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 组织目标的确立、战略的规划、决策的制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员工的激励等,都要以领导者素质为基础和前提,领导者素质成为领导者进行有效领导的基础性因素。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国际竞争激烈化等,对领导者素质提出了严峻考验,也对领导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者要为了组织的发展准确制定今后的发展空间,引导组织积极开展组织战略活动,积极支持并引导组织其他成员充分发挥其战略能力,提出具体方案,并深入组织实际开展调查,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方案。还要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重点战略能够实现。要善于将组织的资源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调整,来适应组织 10发展的需要。2.2 领导者素质是领导力的基础 领导力就是领导者通过履行领导职能,发挥影响力所能实现领导目标的程度和能力。领导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厚积而薄发;要提高自身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能力;还要培养自身正确的领导风格,找到适合自身的领导模式,并有目的地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这是有效提高领导力的方法和途径。领导者的素质高低与领导力的大小具有直接相关性,领导者素质是领导力的基础。领导者只有具备并发挥领导力,才能有效引导和激励员工,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也才能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62.3 领导者素质决定着领导者绩效的高低 领导者素质就是领导主体开展领导活动的最重要的内在条件,它影响着组织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影响着组织的整体绩效,它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活动绩效的高低。领导者素质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内在因素,是提高领导艺术、创新领导方法的基础,是进行正确决策、选才用人以及有效激励的基础;它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成败得失,决定着领导绩效的高低。2.4 领导者素质关系到组织的兴衰存亡 不同的领导者素质产生不同的领导行为,产生不同的现实结果,使领导者自身、群体和组织乃至社会及其成员都直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领导者素质不仅对于领导主体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也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命运,制约着自身事业的成败;而且对于组织和集体来说也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因素。2.5 领导者素质对组织成员与组织文化的影响 在组织文化的创建过程中,领导者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沟通能力,进而能够处理好业务关系以及上、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在组织 11管理中领导者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实现,承认人的尊严,并做到团结同事,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与交流,使其对组织产生归属感,这样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而更好的为组织服务。领导者应从组织机构、实施过程中加强组织文化的建设,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提高组织文化的水平与质量。对组织来说,领导者素质不好,严重影响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威信,影响领导者与组织其他成员的工作联系,组织的政策方针落不到实处,影响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影响组织的工作效率与绩效。相反,领导者素质的好、水平高,可以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促进领导活动有序进行,也可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带领组织成员把组织推向更高层次。7 第三章 提高和培养领导者素质的基本途径 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领导者在先天的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和自我完善而形成和提高的。领导者先天的生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只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物质基础,决

定性的因素还是后天的努力、培养与锻炼。3.1 注重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学习一直是领导者获取知识和智慧、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领导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领导岗位的要求,有选择性的学习。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领导者不但要加强学习使自己成为具有广博知识的人,而且要以较强的超前意识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知识急剧增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的要求12。3.2 重视实践,在社会实践中磨练 领导者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诚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领导者一定要深入基层生活,注重实践锻炼,磨炼意志,积累经验,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更好的服务于组织,并使自己能够在组织中站稳脚跟,长期生存下去。3.3 自我反省,在总结反省中完善 恩格斯曾经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 13从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领导者在进行经验总结时,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其内在的各种联系,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8 在日常管理中,领导者应善于抓住主要问题,要善于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应实事求是地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出深层次的原因。还要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正如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在不断的反省过程进步与提高。3.4 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 组织要建立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长效机制,把提高领导者素质纳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通过制度的规范和管理,提供改善领导者素质的外在压力,促使领导者产生并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这方面制度包括:岗位培训制度(包括岗前培训和在岗、轮岗培训)、选拔任用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和监督制度等。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领导者,让他们处于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在制度规范中不断进步。3.5 不断强化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 领导者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强烈愿望与要求从根本上影响着领导者素质能力提高或降低。如果一个领导者完全没有提高其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那肯定就没有提高自己素质能力的行动与结果。领导者个人有提高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就会付诸行动。而这种愿望越强烈,付出的努力就会越多。而付出的努力越多,探索就越多,效果就越明显,领导者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较大、较快的提高。此外,领导者可以和其他优秀的领导者一起学习探讨。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汲取其管理之精华,取长补短,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领导者还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念,有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积极的面对各种挑战,强化自身心理素质。还应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不能因循守旧、思维僵硬,要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领导者唯有不断加强学习,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知识能力,才能持续增强自身素质。而只有经常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领导力,才能更好地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组织事业的发展。9 结 语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领导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领导绩效的高低,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成败。领导者素质也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命运,制约着自身事业的成败;而且对于组织集体来说也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因素。组织应建立健全相关领导选拔、任用、培训制度,致力于提升领导者的整体素质。领导者应该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第四篇:团队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研究

《团队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研究》

摘 要::市场经济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在为大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氛围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团队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一个人要想在竞争中无往不胜,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必不可少。当前,大学生喜欢我行我素,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习惯于自我奋斗,不大会主动与他人合作。对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大学生团队与团队精神内涵的探讨与研究,以创业与就业为导向,开展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关键词:大学生、团队、团队精神、素质教育团队及团队精神的定义

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社会群体。团队凝聚力强、合作程度高、成员贡献意识强,团队工作效率比一般群体高,在团队中人们的心情也比较愉快。

所谓团队精神,就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和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的统一。所有成员自觉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团队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培育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长效有序地发展:

2.1 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2、2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之间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2、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EDS(电子资讯系统)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John W.Egan(约翰-宜根)先生在江西先锋软件学院作的《从EDS的发展看IT服务的未来》演讲中建议大学生在学好软件的同时,必须掌握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他说在IT这个行业,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3、如何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3、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两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团队精神的培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良好的团队精神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受到潜移默化,而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因此,如何在进行教学、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由较低的认知水平提高为较强的行为表现,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3、2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益处并提高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与人共事时团结协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团队精神建设对成员个性化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要求。

3、3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团队精神应该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品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目标。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必须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因此,在对大学生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团队精神的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养成团队精神。

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讲座或专题教育。在相关课程中加强或增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来学校进行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分析现阶

段大学毕业生在团队精神方面的不足,向大学生传递团队精神相关信息,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有利的渠道,结合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3.4 增强团队凝聚力

人们的心理凝聚力是团队精神集中表现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有了强凝聚力的群体,就有了团队。因此要全面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协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融洽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关系,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3.5 营造和谐的环境

人才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要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团队内的冲突,把个人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建立团队与高校其他组织的有效联系,妥善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增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横向沟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运用团队的智慧,增进团队思维的敏感度。

3.6 开展好团队的活动3、6、1开展大型团队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比如,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组织团队外出调研、为商家促销、承办学院和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3、6、2加强班级建设,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学生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能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树立自信。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3、6、3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强化团队意识。大学的社团组织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这些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社团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3、6、4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沃特杯三人篮球对抗赛、乒乓球联赛、羽毛球联赛、校园长跑及环湖长跑比赛,打字比赛、英语理事会的朗读、演讲及经典老歌大赛、软件开发比赛、硬件装机培训、DIY攒机大赛、网页设计大赛、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电脑维修服务、书画展等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专业比赛活动,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没有那方面特长的学生,也要参加,当拉拉队,为参加的同学比赛出谋划策,以增加全班的凝聚力。

总之,无论各班要围绕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以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开展以适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发展协作能力为导向,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领会、理解、相互尊重、爱护、支持、学会宽容、学会妥协、学会“双赢”等团队精神的素质内涵。

第五篇:关于农民素质问题的研究

钟某人

关于农民素质问题的研究

1992年我出生在了农村,2012年我了解到社会对农村的一些问题仍然备受关注,尤其是农民素质问题。很多人都说农民素质低下,随地吐痰,破坏公物,横穿马路等等不文明的行为都被加在了这些农民身上,可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素质低,不是所有的农民都不文明,不是所有的农民都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不堪!因此,农民素质问题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那到底什么是农民素质呢?农民素质,是指农民这一特定范畴的各种属性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它分为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农民素质的基本内容是指农民行为过程中所具备的智能、技能、体能、思维方式、道德水准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等。从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行为特征出发,农民素质可概括为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我们都知道,农民素质问题己成为我国党和政府及各个阶层高度关注的议题,其重要性已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战略布局。随着知识经济大潮的来临,对改变中国农村经济面貌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比较客观地论述“中国农民素质”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提出提高农民素质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中国农业实现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全球化战略的需要;提高农民素质不仅要提高认识,还要实行“综合性全面提高”战略,在教育、科技推广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综合治理,有效地推进中国农民素质的提高。

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又是怎样呢?通过多年来大规模的农民教育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求知求乐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农民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科学意识明显增强,崇尚科学成为农民群众生活的主流意识;民主意识逐步加强,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当家作主的观念不断得到增强;团结互助、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勤劳朴实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弘扬。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相对于我们要进行的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新农村的建设,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党历来重视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致力于农村社会文明的进步。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培养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强调要在农村大力提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精神,倡导移风易俗。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专门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广大城乡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再次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干问题的决议》,强调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奔小康为目标,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培育新型农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那么,农民素质对我国社会有哪些影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阻碍着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推进。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规模养殖和种植项目的选择确定,农业科技的操作运用,都对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现代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我县今年确定的紧紧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农业 “423”工程和农业产业化“434”工程,而相当多的农民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适应的。结果导致农业产业化步履缓慢,农业经济效益整体不高。

二是制约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有些乡镇企业特别是一些资源型乡镇企业逐步萎缩。原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景象,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到位,市场秩序的规范便成为昨日黄花。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许多乡镇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运作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业作坊时代,无法融入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我县近几年实施“工业立县”的要求,加快经济开发区、天宇科技园、子牙环保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强5个中心镇的工业集中区建设,形成以县级园区为片,以乡镇集中区为点的网状格局,加快工业化进程,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做强主导产品,实施名牌战略等,对农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阻碍着城市化的进程。根据现代化的规律,现代化就是城市化的演进。对于一些现代化中等城市,城市化的主体——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农民无法达到的,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许多有知识的农民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工人或经商的市民,而每年“民工潮”中成千上万的农民进城只能出卖原始劳动力,既不可能成为市民,也不可能成为产业工人,更有甚者在城市违法乱纪,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依靠城市化带动现代农业,走农村城市化的路子,不失为途径之一,但是,首先是花大力气,全方位、多层次地解决农民的素质问题。

四是影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靠科技支撑的,是同国际国内大市场相联接的,是现代经济的一部分,需要现代素质的人来操作、来推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需要劳动者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素质。科学技术一旦与劳动者结合,就会产生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一道理已被人们所认识。农业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产品在名、特,优上下功夫,经营组织向规模化,专业化迈进;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向现代化方向发展,门类繁多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所有这些,都需要更多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和科学技术人才去实践。总之,当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是大批量、高素质、全方位的,因此,必须把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切实搞好这项规模宏大的人才系统工程。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农民素质的提高。而我国农民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整体素质较低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它反映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方面。其次,公共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缺少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再次,由于放松了对农民的教育,长期“一手软,一手硬”,其结果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发展也是短期行为,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等等。尽快提高农民素质,使之适应新农村建设,要做的工作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充分认识提高农民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农村工作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体现,我们应当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该工作的长期性。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不可能突击性地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在短期内只能增加投入,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收到经济效益。必须自觉摒弃短期行为,树立长远观念,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力争用几年的时间,使我县农民的素质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2.要以加大教育。培养新型农民要从教育入手,首先要抓好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目前,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很多地区师资力量不足;因经济原因辍学者增多,给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带来困难;而流动中的农民工子女就学难,是尤其应当重视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党中央对困难家庭学生的优惠政策,确保每一个农民的孩子,包括农民工子女,都充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坚决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农民为目标,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使这些未来的新农村建设者成为知识型的新农民。其次,加快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家培养的主要是工业化人才,大学毕业生很少走向农村,服务农村,加之农村职业教育相对落后,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奇缺。加快培养和造就农村实用人才,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保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形成多层次、多形式成人教育体系,让每个农民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

3.要以加大物质投入为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群众求知、求乐、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但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文化需求极其不适应,最突出地表现为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为农村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提高农民素质,应强化农村人文环境的硬件建设。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搞好村镇规划,改善村镇面貌,重视村镇卫生环境、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提高农民素质创造物质条件。其次,要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积极开发助学工程、电视进万家工程、万村书库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积极开发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市场,吸引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文化建设,创作更多适应农村和农民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努力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良好的环境能塑造人,良好的氛围能感染人。要注重发挥这种长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坚持高标准、大投入,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地占领农村阵地。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提高农民素质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一定要加强农村的生产力建设,以农民增收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一定要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促进和谐农村的建设。当农村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之时,也就是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之时。

农民素质问题很值得研究,不仅仅是这几年,在未来的十几年内,这个问题始终都会在社会中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对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很有意义,所以我认为目前国家能做到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农民的素质也就自然会提高,国家的发展会更好更快,社会也会更加和谐,我敢肯定,我一定能够看到那美好的一天。

下载当代社会中学生家长的素质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社会中学生家长的素质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习惯 论文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仅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也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和超前化的特点。大学生消费......

    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 【摘要】:“问世问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古人用简短的诗句道出了爱情在人类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

    马克思哲学研究“当代性”问题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在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在它的激励下,无论直接从当代问题出发,还是从理论的科学性出发,我们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

    马克思哲学研究“当代性”问题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在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在它的激励下,无论直接从当代问题出发,还是从理论的科学性出发,我们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问题的研究(定稿)

    开题报告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问题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事幸福?在物质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为何人们却难以感受心灵的幸福?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幸福的含义是使人心情舒......

    当代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现状和提升研究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刘菲菲 职称 助教 院别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专业 酒店管理 题目 当代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现状和提升研究 任务与要求......

    关于农民素质问题的研究(5篇)

    关于我国农民素质问题的研究学号:20101774姓名:刘健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关键阶段,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到今天,其瓶颈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研究及教育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研究及教育随着社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壮大,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科学专业素质也不断提升。但是受错位价值观念、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