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问题的研究(定稿)
开题报告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问题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事幸福?在物质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为何人们却难以感受心灵的幸福?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幸福的含义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它不是由外在的物资条件或者所处环境决定的,它更加强调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和满足。幸福的标准既不能用尺来量,也不能用秤来称,它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着的。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所持的根本态度和观念体系。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群体可能形成不同的幸福观。在现实中,幸福观主要体现在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人生经验,选择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对追求实现幸福途径的认识,构成幸福观。
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其幸福观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到未来中国的兴衰。人们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自我至上等观念对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幸福观认知现状、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对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国内对这个问题研究的现状
2010年,“幸福”二字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提升幸福感”逐渐取代GDP成为各级政府反复强调的热词。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是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吉林大学《对大学生幸福观认知情况的调查和思考》课题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同学对于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等问题都有明确的认识,从人生观的角度讲是积极的。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幸福有较高的追求和奋斗目标,基本符合社会主义幸福观所要求的物质与精神的同意,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融入对幸福的追求之中,正确处理个人幸福与他人和这回的关系,并脚踏实地地追求幸福。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的态势。但由于市场经济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严峻的考研,高校教育必须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举措,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的幸福观。
三、存在问题是什么
由于受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机制观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幸福观、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似有抬头倾向。在什么事幸福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就会生活的很幸福“的观点,认为金钱是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把金钱看得越来越重要,把追求物质享受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获取幸福的方式上,这些大学生认为机遇在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和周围的人一样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幸福。”这些观点否认了幸福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和创造来获取,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努力拼搏的过程。
四、解决方案
(1).形成各部门高度重视的运行保障机制;
(2).构建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教育内容体系;
(3).开辟多种多样的幸福观教育实现途径。
五.研究计划(包括:课题名称、大纲、人员分工及进度等情况)
1.课题名称: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问题的研究
2.研究大纲:
(1)确定选题,制定计划和进行调查准备。
(2)展开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
(3)完成开题报告:问题提出、了解目前国内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确定人员分工等。
(4)完成调研报告。
(6)修改报告,最终陈文。
人员:李星男
第二篇: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习惯
论文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仅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也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和超前化的特点。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和高校的德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愈加受到广泛的关注。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消费行为极其多样化;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独立,消费受到很大制约,这一矛盾时刻困扰着当代大学生。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1 大学生消费现状和行为特征
在本项研究中,笔者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在校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所用方法为随机抽样,样本从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分布比较均匀,男女比例适中。在调查中,将大学生消费分为食物消费,学习用品消费,手机话费消费,上网消费,服装和化妆品消费,数码产品消费,娱乐消费和其他消费八大类。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8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8%,通过筛选剔除一些不合格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88份。在问卷调查的同时,与部分同学进行访谈,最合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因此,本项研究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行为特征,对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消费依附性很高。大学生自身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给。在消费收入调查中,90.9%的大学生选择父母供给,3.4%选择奖学金,3.4%选择勤工助学,另外2.3%的同学选择了其他途径。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的依附性很高,这种依附性一方面表现在消费水平会受家庭条件制约,另一方面表现为消费行为受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
(2)趋同性与两级分化并存。在月消费额调查中,54.5%的月消费额在600元-1000元,28.5%在400-600元,12.5%在1000元以上,4人的月消费额在400元以下,占总人数的4.5%。因此大学生消费水平比较接近,83%的大学生月消费额都集中在400元-1000元的中间水平,具有很高的趋同性。但也存在两级分化现象,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月消费可达1000元以上,而家庭条件较差的甚至低于400元。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娱乐、数码产品及服装和化妆品的消费上。
(3)传统消费逐渐减少,时尚消费成为潮流。随着电脑、电子词典和其他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学生在传统学习用品上的消费逐渐减少。55%的大学生月消费在50元以下,32%在50元——100元,13%在100元——200元。同时与上世纪相比,食物已经不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体,消费金额也不大。调查发现,17%的月食物消费在200元以下,36%在200元——350元,28%在350元——550元,另外17人的月消费额在550元以上,占总人数的19%。然而服装和化妆品消费却在上升,41%的月消费额在100元以上。另外数码产品和消费娱乐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有着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然而有些方面思想尚未成熟,消费过程中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1)消费无计划。多数家长按月给孩子汇生活费,但很多大学生并不是按计划
消费,花钱时也不考虑生活费能不能坚持到月底。当问及理财状况时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不能合理地规划每月消费,因此大学生中出现了很多“月光族”,一到月底生活费就没了,有的甚至没到月底就将生活费花光,只好向周围同学借钱。另外,大学生储蓄率很低,只有23.9%的同学会在每个月存点钱,大部分学生的储蓄意识十分淡薄。
(2)从众消费。从众性是指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足、缺乏判断力,容易“随大流”,形成“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他们在形成自己的消费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不同程度地与班级、宿舍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就拿我们宿舍来说,大家日常饮食和服装就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当其中一个同学吃什么或穿什么时,其他同学也会相应的跟着去做。
3)攀比和炫耀消费较为普遍。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十分重视自己的形象,在消费上也比较注意商品的样式与档次。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月消费额应该在800元以上,16%则希望月消费额在1000元以上。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水平偏低,这主要是同学间相互攀比和炫耀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好而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更想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通过物质上的优越来填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4)超前消费日渐明显。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敏锐地把握时尚潮流,希望用新异的形象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与激情。他们是新商品、新的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他们喜欢拥有独特风格的商品,引领着青年消费潮流。受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惜代价,利用借记卡进行超前消费,这个月就把后几个月的生活费花完了。然而超前消费与大学生自身条件是极不相符的,不仅会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也会形成精神压力,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合理化建议
解决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攀比消费和无计划消费等突出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不仅与大学生自身的认识和修养有关,与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有关,更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密不可分。
(1)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当代大学生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每月的消费金额逐渐增多。然而多数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很低,不知道怎样合理地规划自己每月的消费,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开设专门课程如证券投资,财务管理等。一方面提倡大学生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节俭消费;另一方面向大学生传播现代的消费理念,增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更要以身作则,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教育引导,使大学生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树立节约、合理的消费观念,养成有计划消费的良好习惯。
(2)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消费上追求时髦和高档次商品,过分的注重享受生活。一些商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份额,请当红的影视明星进行广告宣传,诱导大学生不理性消费。而且大学生往往得到不公平待遇,一些销售商人为地提高商品价格或者以次充好,特别是价格相对昂贵的数码产品,如果大学生对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很容易受商家蒙骗。因此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外部环境,商家和媒体要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态度,加强健康消费和合理消费宣传,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误导大学生。
(3)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信用卡在大学生中已经比较普遍,一些商业银行纷纷前往各大高校进行宣传推广,派发各种各样的信
用卡,然而信用卡的相关管理制度却不够完善。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一时的消费需求,利用信用卡借钱进行超前消费,养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的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大学生信用卡管理,对大学生使用频率和金额做出相应的规定,帮助大学生理性消费。
[1]马永耀.浅谈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3):138-139.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思想理论教育,2002,(11):42-45.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97-300.方翰青.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2006,(10):87-90.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
【摘要】:“问世问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古人用简短的诗句道出了爱情在人类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其性意识逐步觉醒,向往和追求爱情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恋爱也成了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具有浪漫、公开、盲目等特点,然而也存在些许问题。积极探索和树立学生良好的恋爱观,加强大学生恋爱教育和引导,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特点、问题
大学是青年男女聚集的地方,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白色象牙塔内,成双成对出入校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大学生恋爱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往往被心中萌动的情感撩拨,激荡、甚至为之痴迷。面对爱情的到来,有的人能从中获得全新的自我,有的却从中迷失、彷徨痛苦。大学生恋爱的普遍性也给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了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分析他们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恋爱教育和引导,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恋爱过程简单化。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过程是简单的、快速的。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简单化,从思想上没有了以前固有的“审时度势”,恋爱观简单了起来。男生们已经不喜欢欲言又止,欲进又退的恋爱花招,他们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嘴上不明说,行为却很直接,遇到心仪的女孩,他们就会很快表示自己的爱意,追求的手段也由以前的“飞鸽传书”到现在的电话、短信、网络。女孩子们也没有了以前的“矜持”,当感觉还可以,不怎么讨厌的时候,便开始了恋情。
2、恋爱中片面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比较片面,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如何让彼此的感情得到升华,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往往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在一时的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有的同学则认为学习不紧张、空闲时间多,找个伴玩玩;有的大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则羡慕不已,自己也要寻求一份爱情,但想法都是片面的,都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做事不计较后果的心态。
3、恋爱中浪漫化。当代大学生恋爱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追求现实的快乐感,在两个人交往期间,往往把每个节日排成了时刻表,互相送礼物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男生跪拜在女友的前边,红色的鲜花数量及求爱的方式让人触目惊心,在情人节及恋人生日的时候则是劳师动众的大摆宴席、精心准备让对方感觉到惊喜。但在浪漫的同时,恋人对爱情的成功却并不看重,甚至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
4、恋爱中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心里总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在思想上表现出理想化。在恋爱上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寻找对象,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进行交往,如果有一点与自己的模式不想符合,恋爱就即将失败。但往往在交往和寻求对象的过程中,有许多实际的因素。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不成熟,过于理想化,而忽视了实际的现实情况,最终导致不符合实际的恋爱。
二、大学生恋爱现状
1.心理成熟,两情相悦型。这类虽然不多.但是还是存在的。从高中转入大学,没有了压力,开始向心理成熟发展,注意自己喜欢的人,开始有激情和冲动,他们渴望两情相悦的爱情,并开始追求这样的爱情。很多人都有这样美好的憧憬,他们轻易的许下海誓山盟,出双入对,甚至在外租房同居,认为这是最幸福的,但这样的恋爱大多都是不会长久的,因相互了解的加深,而发现了对方的美中不足而分手。
2.为了物质的满足或者以后的去向的功利。这个类型的恋爱,多数是女大学生。她们为了物质享受,而将对方的门第、名誉、处所地位、职业和社交能力等作为恋爱的前提。她们多数考虑自己在校期间可以享受到好的物质生活,可以用华服彩裳引来羡慕的目光,有的甚至被包为二奶。
3.临时玩伴空虚型。这类的多是缺乏自信的大学生。他们多数来自贫困的农村,大学以前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书本上了,是纯粹的为了高考而高考的。
4.亦步亦趋的攀比从众型。在大学校园里,恋爱是一种时尚。有人在同学都有了异性朋友的时侯,就会变得很敏感。认为自己没有异性朋友,会被别人看不起,这样就会为了“恋爱”而恋爱。其中不乏有人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有魅力,而谈一场“公开式的”恋爱。
三、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 就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来说,他们大多数是心理不成熟的。据调查显示,有90%的大学生恋爱是不考虑婚姻的。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标志着她们还是一群生理成熟而心理却相对滞后的群体。有首歌唱得好“相爱虽然简单,相处太难”。他们大多数都是欠谨慎的选择恋爱,却没有择一个终身伴侣的意识。他们也不清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上的特殊性。他们的生活都是暂时的,以后的毕业去向和就业方向都是个未知数。他们清楚的知道,即便是自己很幸运的找到了真爱也不一定能够获得真爱,毕业后的天各一方是恋爱最大的杀手。心理的不成熟导致他们的恋爱观不正确,据调查显示,有80%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只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他们觉得恋爱没必要让人知道,更有很多大学牛认为父母的观念都太传统,因循守旧,不需要听取。因此,多数大学牛的恋爱是自主化的。因为他们不成熟恋爱心理,导致他们的恋爱缺乏父母的意见和老师的正确引导,这样恋爱观就会出现错位,引发功利型、盲目从众型和空虚的临时玩伴型恋爱。
(二)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
1、对爱情的错误认识
爱情自古以来一直都没有区别,我们也许会偶尔思索爱情到底是什么。在中国古典的爱情小说里,爱情所讲究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从梁祝到孔雀东南飞,所强调的都是痴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爱情逐步被人为地加入了很多的影响因素,一代又一代地误导下去。现在的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如情爱和性爱、爱情与激情的理解,以及恋爱的动机也存在多元化,如攀比跟风、功利心理、感情寄托等。而大多数大学生恋爱的目的还是为未来建立家庭,这类恋爱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
2、对爱情挫折处理的能力较差 大学生常遇的恋爱挫折主要表现为失恋、暗恋、多角恋等。他们中的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一直在宠爱中长大,所遇到的挫折微乎其微,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恋爱的挫折相对属于较大的挫折。而一些调查显示,大学生从恋爱到结婚的成功率相对较小,大多数均以失败而告终。刘志翔调查比较了2004年与2009年恋爱挫折的主次原因发现,“感情欺骗”成为当前大学生恋爱挫折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一些真心付出而得不到相同结果的学生,其心理和感情上都是难以接受。
3、无法平衡爱情与学业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大学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而处于这一时期的部分大学生们在爱情和学业面前犯了难。有些大学生能够将爱情和学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不仅不会因为爱情而影响学业,反而可以促进学习,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在学业上更能取得成功。而部分大学生则无法平衡爱情与学业,整天沉迷于缠绵之中,直到毕业才发现自己在大学时期什么也没学到,错过了人生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佳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恋爱的因素越来越多元化。班主任要积极发现学生在恋爱中出现的新情况,以便及时作出妥善的处理。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以便形成正确的恋爱观,提高对感情挫折的处理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恋爱
1.正确的心理引导,让大学生的心里成熟起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恋爱观和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让他们懂得爱情既不是人生的全部,也不是人生的主题;帮助他们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挡折与失败,认识到爱情的美好是因为包涵;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在校期间,学业仍然是第一位的,还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不断丰富自己,让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强大起来,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2.引导大学生的恋爱文明。培养大学生,让他们懂得,恋爱虽然是自己的事,也的代表着一种文明。在文明的国度中,要讲究文明恋爱,恋爱要有良好表现方式,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对方,同时也要尊重他人。让他们懂得没有道德的护佑,爱情也不会长久。
结束语:学生在校期间的恋爱,虽然大多数是美好的,但也有的少数大学生存有功利心理,谈的是功利型的恋爱,或者是只是为了排解空虚而找到一个临时的玩伴儿等。这些不正确的恋爱观,导致了有些大学生不正确的人生观。为了使他们在毕业以后能有美好的生活,大学不仅仅要教育学生学到将来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教育他们做人的本领。所谓先做人,后做事就是这个道理。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以及恋爱观,让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能够尽快的适应社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才是高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李艳文,费伟.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32):644—647.
[2]张芝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9.32:224—225.
[3]刘志翔,毛丹.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的新变化及预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192):37~39.
[4]郭坤,王焕玲.大学生恋爱的常见问题与教育对策[J].世纪桥,2009。7:105.
[5]陈衷,佳帆.大学时期要做的50件事[M].哈尔滨出版社.2005(10). [6]陈智.心理咨询技巧及心理个案分析[M].四川出版社,2004(12). [7]马福全.大学生恋爱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M].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第四篇:大学生幸福观
大学生幸福观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从改革开放前的粗茶淡饭到现在的小康社会,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活在改善。虽然也有些地区仍然贫困但是我国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了。按照这个说法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是很幸福的。作为八零九零后的我们被称为是是蜜罐里泡大的,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顺风顺水,未经坎坷。可是经过调查我发现结果并不是这样的。很多大学生却都感觉自己不幸福,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好好地面对一下自己的幸福观,才能更好的树立一个正确的幸福观。幸福是什么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时下最流行的《裸婚时代》中刘易阳的“我没车,没钱,没房,没钻戒,但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还是《非诚勿扰》上那句“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作为当今时代骄子的大学生的我们究竟要树立什么养的幸福观呢?《新华字典》中幸福的解释是这样的:“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认为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和创造。”也许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见解,毕竟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意见不同也是必然的。但是每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类型的情感来诠释幸福。幸福的疑问早已遍布了整个国度,也早已在这个时代代上印上它特有的符号。诚然,人生路漫长,而且每个人的路途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难免
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但是我们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魄力去面对它,我们就能够披荆斩棘开拓出一片属于我们的天地。其实幸福一直在我们的身旁陪伴着我们,只要我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诚心诚意的对待身边的人,幸福就会拥抱你。我们要不断地去追寻、去感受、去创造幸福。换言之就是我们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积极地、科学的幸福观。这是极其重要的。
暑假中经过对身边大学生一番问卷调查我发现了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主要有:就业压力、学业问题(涉及考研、公务员等一系列问题)、金钱与物质享受问题以及感情问题。
首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当前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越演越烈,不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毕就等于失业”这句换让人听起来不寒而栗,我们寒窗苦读,每天早起晚睡,兢兢业业,好不容易从高考独木桥上挤进了大学的门槛,而这样的结果又有几个愿意承受呢?同时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反而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不幸福感的产生说到底都是来自于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不和谐。一方面,就业压力来自于社会,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上了大学就理应找一分体面和舒服的工作,因此形成了大学生找工作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高校教育者应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转变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认
清形势,认识自我,平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和谐的心理状态,从心理上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接着呢就是我们的学业问题了,已进入大学业的门槛似乎学哥学姐们就好心相劝:一定要多学点东西,多考考证件,想什么驾照啊是必须的,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会计证等等数不胜数,其实培养自己成为多方面的人才固然是好,可是究竟考那么多干什么,这我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就造成了“考证热”。可是一些学生为了考证“身在课堂,心系证书”;还有一些本来专业思想就不牢固,见到热门证书然后移情别恋,最后导致自己专业课,亮起了红灯。所以盲目的考证,给广大学子带来了烦恼。考证固然不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选择正确的方向,不可荒废专业课,毕竟那才是我们培养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如果抛开专业只想着追热门,知识结构就会不够合理,甚至造成畸形。所以我们应正确的对待,把考证当作是我们弥补知识短缺的被动调试。同时除了考证热外还有考研,许多同学都在为考研发愁,因为不知道如何抉择。是选择就业好呢还是选择继续考研深造,这是困扰我们的难题。但是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然后为之努力相信也就不会觉得学习压力大了,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然后就是我们的金钱与物质享受问题。一些大学生认为:“有钱就有一切、金钱就是幸福。”不可否认,幸福是建立在一定物资生活基础之上的,幸福生活的产生和维系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财富、生活资料,但是,物质财富与幸福生活是否必然成正比?我们的大学生应该
如何处理金钱、物资享受和幸福的关系呢?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难道我们的美好生活就一定要有充足的物质来填充吗?如果是这样那就真的太可悲了点吧。我们不就变成了金钱的奴隶,物质的傀儡?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幸福吗?不,不是这样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有我们是有思想的青年应该去矫正我们那偏离了方向的幸福观,重新迎接幸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做到独善其身,才能够得到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幸福。
最后就是感情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一般都是成年人了。感情问题也开始困扰我们。美好的大学爱情也是令人向往的,曾几何时我们也都曾有过那种情怀:在大学的校园里,牵着心爱的人走在操场上,漫步在大学的校园里;抑或是一场浪漫的邂逅,一个突然的相遇。然而进入大学后才会发现这只不过是自己虚无飘渺的幻想而已。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情感方面存在很大的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大学生作为生理上成熟的成年人,其各种情感本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但毕竟他们还是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许多大学生的心理还处于未成熟阶段,一旦感情出现问题他们就会感到失落、迷茫、自卑,不仅仅影响学习,有甚者还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许多大学现在都把失恋后的心理调适作为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心理辅导使得很大一部分存在情感困惑的同学走出困惑,重新建立自信,并且能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情感的关系。
根据以上的问题我得到了很多的体会,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着幸福的脚步,但是却始终不能够与其同行的原因究竟是因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也许是我们要求的太多,也许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随追寻的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困惑,所以我们迷茫,所以我们找不到幸福的方向。我想这也就是这篇报告的意义了,因为通过对身边大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幸福观的概念,所以首先我们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观,我们需要去培养大学生的幸福观。
作为大学生去培养幸福观需要我们要首先提高自身素质,从多方面培养自己做一个复合型人才,这样等到毕业时就不用害怕什么“毕业就是失业”了,然后对于自己的人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不能没有目标。因为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目标就好比一座航行的小船失去了灯塔的指引,最后葬身大海。其实大学的校园好比一个小社会,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就会知道如何在这个社会中立足了。而对于大学生追求物质与金钱享受这是另千千万万家长寒心的啊。试想一下自己的父母含辛茹苦的再为你打工争取学费,而你作为暂时的寄生虫又有什么资格去追求享受呢?
幸福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房里的笑声有多甜;幸福不是你能开多豪华的车,而是你开着车能平安到家;幸福不是爱人多漂亮,而是爱人的笑容多灿烂;幸福不是在成功时喝彩多热烈,而是失意时会不会有个声音对你说——朋友别倒下;幸福不是听过多少甜言蜜语,而是在
你伤心时能有人对你说:没事有我在„.(.3042个字)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研究及教育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研究及教育
随着社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壮大,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科学专业素质也不断提升。但是受错位价值观念、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功利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却停滞不前。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思想道德教育在我国一直被放在首位,它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事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诸多的思想道德问题,有待于我们解决。
一 造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状态消极
缺乏人生目标,缺乏政治热情和正义感,缺乏诚信,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的通病。生活始终处于一种无所事事、无所适从的茫然之中,游戏人生,爱国爱民被被认为是落后的思想,对祖国的荣辱兴衰漠不关心,对不正之风无动于衷。短短几年大学生活,除了无聊,便是无奈。
(二)自我认知、约束能力差
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思想泛滥,道德意识弱化;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基础文明素质较差,公德意识不强。
二 造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的消极影响
由于经济发展过快,社会上很多人都开始只注重利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错误的认为是人生存、发展乃至获得利益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通过各种途径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及人生价值观念,导致很多大学生拜金思想严重,生活奢侈。
(二)高校道德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各校长期将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及科技素质的作为工作重点,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在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上,往往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不去进行实践,使道德教育过于简单抽象,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些容易引起高校大学生的反感、使其产生抵触情绪,也就无法认同接受。部分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师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最有影响力和感染力,是学生们的榜样,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但是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原则的负面影响下,有些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倾斜,功利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注重眼前的个人利益而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说话做事不负责任,忽略自身修养,师德形象不佳,对学生也产生不良影响。
三 如何改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一)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安排道德课程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组织对社会一些不道德的现象进行辩论,设置道德实践的模拟环境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体会到思想道德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学校要全面发挥作用
学校应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通过校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使重视道德深入学生内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发挥教职员工在道德教育中的表率作用。培育有德之人,需要有德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人格品质对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以学术和人格的双重魅力,给大学生做好品德高尚的榜样;高校管理人员也要以诚信的道德为原则,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广大师生, 处处守信用、时时重承诺,积极带动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这样才能为大学生重视品德形成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建立校园道德制度体系
学校规章制度与奖惩措施要添加道德指标。明确道德评价的要素和道德评价的标准,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作为评价的基本要素,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等多种方式,综合测评学生的诚信度,使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形成科学的导向,充分体现道德价值的重要性。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评奖学金评优、入党、就业推荐挂钩,从制度上使大学生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确保大学生的道德底线。同时对一些大学生不道德的行为要批评,严重的可以给与取消评选奖学金资格、扣学分等处罚,以此提高学生不讲道德的风险成本。这样才能减少大学生不讲道德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的现象,重塑大学生在社会上的道德形象。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一样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他需要学校细心的营造及长期的坚持。重视道德是一个思想认知过程,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文化熏陶和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培育良好的道德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建立健全诚信道德约束机制,才能培养出具有道德意识的高素质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加速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