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社信贷风险管理对策探讨

时间:2019-05-14 03:3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信社信贷风险管理对策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信社信贷风险管理对策探讨》。

第一篇:农村信社信贷风险管理对策探讨

摘要: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在满足农民资金需求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风险与利益是并存的,在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其存在的风险也将直接影响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经营成果、乃至生存发展。为推动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针对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小额信贷 风险补偿 风险管理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现状及存在的风险

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起步较晚,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贷款难的问题,在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农业结构调整及发展农村经济发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农民经济基础薄弱,小额贷款投向结构单一等问题,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在发展过程还面临着多种风险。

1.借款人风险

借款人风险是信贷经营中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风险,是贷款在使用环节上面临的风险,由于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力度不够深入,使得部分农户认识模糊,信用意识比较淡薄,法律观念不强,容易发生道德风险,且农民容易相互攀比,若有人有拖欠的行为,就很有可能被其他人效仿,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发生恶意逃废债行为,从而导致违约率大幅增加。

2.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自身在办理贷款业务时,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而引起贷款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农村信用社的部分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可能因为对信贷资产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经验不足、一时疏忽、制度不健全、分析判断不准等原因而使信贷资金蒙受损失。

3.经营环境风险

经营环境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或借款人经营状况都没有问题,但借款人经营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风险。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是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户,农业生产效益是农户偿债能力的重要保障,但是农业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市场因素等诸多环节影响的弱势产业,贷款投向结构单一,加上农民对市场的把握不准,信息不灵,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脆弱,一旦

农业受灾,农业减产,产品销售受阻,将直接导致农民减产,还贷能力减弱,甚至使部分小额信贷难以收回。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在近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发展,其风险也日益凸显,在风险管理方面面临着信用环境较差、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小额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发展。

1.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未能与时俱进

信贷人员过分地、片面地追求业务的发展,不注重资产的质量与盈利水平的匹配,忽视信贷风险的管理,在经营管理的全流程中贯彻信贷风险管理的意识还不够充分,片面的信贷风险管理意识可能会造成逃避承担风险,降低了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不利于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长期健康发展。

2.动态监测不力,疏于贷后管理

贷款发放后未及时进行有效的跟踪检查,贷款档案不全,对于一些诸如个人品质、经济收入、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内容、经营能力等重要的资信内容基本没有记录,不能全面反映农户真实的情况借款户的基本情况、贷款真实用途不能及时掌握,农村信用社对农户的信息变化情况不能及时进行更新,造成信用档案记录与农户信息的不对称,形成隐性风险。

3.风险补偿机制不够完善

风险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但并不能消除,风险管理的意义就在于将风险控制在金融机构所能接受的范围内,获取最大的利润,风险补偿机制是信贷机构承担风险并能维持正常经营的最后保障。我国农村信用社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呆账准备金提取不足、呆坏账不能得到及时的核销以及资本金补充渠道不畅、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等是我国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健康发展。因此,提高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十分必要,在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信贷文化建设和法制宣传

信贷风险文化具有导向、激励、约束、凝聚、纽带和辐射功能,以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是建立风险管理体制的基础。为此,一方面,要全面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法规意识,从主观上引导信贷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信贷人员要精通信贷业务、熟识贷款操作规程,防范操作性风险,此外,还要树立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贯穿于各项管理工作,渗透到具体的工作之中,激励信贷人员加强学习、提高信贷管理与服务水平,主动营销、自我约束、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加强农村金融法制建设,为农村小额贷款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减小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2.注重贷后管理,建立全程化的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过程全程化,就是要将风险管理要贯穿小额信贷业务的全过程,每个环节均要设置监控点,不留盲点,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要充分发挥审计稽核、信贷管理、财务会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同时注重贷后检查,贷后检查是降低贷款风险的关键,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户贷款贷后管理责任制,强化贷款的跟踪监督检查,将贷后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农户贷款的管理和回收管理目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贷后要深入贷款农户进行贷款复查,对贷款农户的项目执行进行跟踪控制和管理,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保证贷款风险的全程监管。

3.建立和完善农户资信评价信息系统,实施差别化管理

不同地域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农村信用社应根据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方法,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户资信评价信息系统,将小额信贷纳入个人征信体系,实行农户信用档案及经营咨询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让农户个人信用得到规范,及时、准确、真实地搜集农户信息,根据不同农户的资信状况、还款能力等实施不同的风险管理对策。

4.健全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化解机制

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主要用于农业领域,而农业生产容易受自然资源、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加大了小额信贷的风险,为此,可以通过有效的风险化解机制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从而降

低风险、减少损失:一是通过向社会保险机构转嫁风险,即借款人申请小额贷款得到批准后,由保险公司按照贷款金额、期限和农户的信用等级,按照不同的保率向借款人收取一定的保费,并承担归还到期贷款与逾期贷款的责任,从而保证小额贷款资金的安全,使小额贷款的风险通过投保转嫁给了保险公司;二是鉴于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项目兼顾扶持“三农”和商业性经营的双重功能,建立全新的风险补偿机制,一方面,可以建立小额贷款补偿基金,用于解决政策性目标与营利性目标不完全兼容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防止贷款风险对业务经营中的冲击,促进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篇:论信社信贷风险管理

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防范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现状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农村信用社部分信贷人员政治、业务素质良莠不齐,发放贷款时未严格执行信贷操作程序,贷款发放把关不严,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当前有部分贷款操作程序采取自上而下,先取得上级贷款意向,再向下逐级办理,致使基层信用社信贷人员错误认为既然上级已经有贷款意向,我们就遵照办理。这种与商业银行自下而上实行贷款营销的逆程序操作使相当一部分信贷管理人员淡薄了风险意识,造成第一手调查材料就不深入,为以后的信贷风险埋下隐患。

(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主要反映在: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贷前调查缺乏科学全面的调查论证,信贷人员有时单凭贷款人口头陈述就草率做出决定,贷时审查,有的其实就是社领导一人说了算,审批成为其它人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贷后检查则是走马观花,伏而不入,有的贷款放了以后,就再无人过问。二是贷款担保抵押徒有虚名,近年来,信用社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对一些贷款实行担保、抵押,但在贷款发放上,只注重对贷款方资信的审查,却疏于对担保方资格的审查,造成担保不实,对抵押贷款,有些抵押品一不经评估,二不登记,且变现能力差,造成多头重复抵押,形成不应有的贷款风险。

(三)贷款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乏力。一是贷时审查与贷款审批有待加强,部分信用社、县联社信贷岗位人员既是贷款审查岗,又是贷款审批岗,而参与贷审会人员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所知甚少,难免会造成决策失误,存在未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的现象。二是疏于贷后管理,重放轻收轻管理思想严重。农村信用社由于贷款笔数多,金额少,信贷员未实行客户经理制,有些大额贷款发放后根本无人问津,对借款人的经营、资金使用情况不了解,一旦贷款形成风险,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预防。

(四)信贷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到位。一方面,信贷管理人员力量薄弱,大部分基层信用社仅有2-4名专职人员管理信贷,人员缺少,业务量大,信贷管理失控,致使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文化业务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大部分信用社利用代办员管理和发放贷款,主观随意性强,贷款违规问题较多。

(五)市场定位不准。由于信贷管理人员对服务“三农”、发放小额农户贷款认识不到位,在核发“小额贷款证”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去搞好农户调查和等级评定,失去了推行小额农户贷款证的实际意义,致使小额农户贷款市场占有份额较少,偏离了农信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

(六)信贷资产质量反映不够真实。未及时调整贷款占用形态,即使已经形成不良贷款却仍旧在正常贷款科目反映,如个别农村信用社按贷款五级分类反映不良贷款余额占比高达70%以上,而按四级分类反映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仅在30%以下,依此看来,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隐患较为突出;贷款到期转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

(七)企业改制破产影响严重。由于企业认识和动机的偏离,加之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企业改制和破产给信用社信贷资金造成了巨大风险,逃债、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大量信贷资金被吞食、流失。

(八)不良资产的处置滞后,贷款责任追究不力。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由于平时预警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待处理时比较棘手,收贷费用成本过高,尽管资产保全部门通过多渠道努力盘活清收,结果多是本息难以清偿。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一)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全面加强信贷管理。要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员工素质是关键,特别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信贷人员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防范信贷管理人员道德风险的目的。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二)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理念。首先是健全贷款责任制。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信贷业务和管理中,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信贷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风险意识。二是实施授信管理,优化贷款结构。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市场发展前景、非财务因素、信用支持程度和在信用社结算业务量以及从其业务中获得的收益等因素后核定。确定授信额度,减少信用风险。三是完善信贷内控制度,要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从加强管理,防范内部风险出发,建立一整套的信贷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授信程序,强化监督机制,不断地进行检查、辅导、整改和考核,逐步达到制定制度无漏洞,执行制度无弹性

(三)对贷款必须严格审核,建立档案微机管理。在发放贷款前,必须认真做到市场考察、现场调查、论证和分析其资金实力(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抵押物权证的有效性,严格区分公司贷款和公司以个人名义办理的贷款,利用微机管理避免一人多贷情况的发生,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对信贷信息的综合加工处理,分析预测风险,提出防范对策。

(四)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除小额农户贷款外全面实行信贷项目责任制办法,分信贷经营主责任人和信贷经营岗位责任人对每笔贷款的发放及收回整个环节进行责任划分,该责任不受本人调离岗位的影响,为终身责任制,如果形成信贷风险按此责任划分后实行责任追究。

(五)坚持市场定位、立足服务“三农”。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投向上要始终坚持以“三农”为主,以小额贷款为主,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支农服务水平,占领和巩固农村阵地。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与生俱来就与三农发展息息相关。在不断深化的改革进程中,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应做到“三贴近”。

(六)真实反映贷款占用形态、建立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在贷款按四级分类管理下,大多数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九十年代的管理模式一样,对贷款占用形态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来执行。管理层在管理中难免有点缺乏章法和条理,经常顾此失彼,导致信贷资产低效率,随着业务发展需要信贷风险管理越来越讲究动态化、系统化和数量化。

(七)依法打击企业、单位、个人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行为。对企业(含个体、私营、联营企业)、单位在破产转制、重组过程中,要本着优先受偿原则,帮助信用社落实债权债务,防止贷款造成损失。对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交由公安、司法部门依法清收。对长期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赖债户”、“钉子户”也要坚决依法打击,并协调当地金融机构统一采取制裁措施,同时要将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八)加大对不良信贷资产的处置和责任追究力度。对已经出现预警信号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风险管理部门或信贷部门将不良资产基本情况移交资产保全部门,由资产保全部门牵头,稽核、纪检监督部门,人力资源部门派员配合成立小组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调查,按责任进行认定。

总之,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防范来说,坚持稳健审慎经营是前提,构筑以人为本体制是保证,明确业务市场定位是方向,调整信贷资产结构是手段,增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实力是目的。

第三篇:农村信贷风险(范文)

浅谈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

2008年11月28日 10点48分来源:中国农村金融网作者:陈保平查贵琴

关键词:

【本文摘要】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多年以来各种矛盾积累结果,它既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问题,但也有内部管理上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贷款虽面向“三农”,但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农户贷款不仅用于农业生产方面,有很大一部分贷款用于自办小企业,发展服务业,经济发达地区有的用于外出经商。信贷业务的发展对农信社贷款风险防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防范化解不良贷款,降低信贷风险,是确保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的关键。现就农信社贷款风险防范的措施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以下论述。

一、健全内控制度提高管理人素质 强化信贷管理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多年以来各种矛盾积累结果,它既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问题,但也有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要提高农村信用社风险贷款的防范能力,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在确保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和事后监督协调运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抑制内部违规行为,要在已构筑的风险防范监控防线上再加强一线信贷人员在信贷投放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要不断强化信贷员和信贷会计及事后监督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作用,完善信贷操作的合规合法情况,把信贷风险控制在原始的萌芽之中。信用社的高级管理人员是信用社的灵魂。只有业务精良的高级管理人员,才会发挥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号召力,督促下属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提高农信社风险贷款的防范化解能力。

二、强化风险管理,切实落实贷款的“三性”,即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强调贷款的安全性

农村信用社要加强风险管理,在各种风险中应始终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安全经营,提高资产质量。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信用社资产质量有较大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贷款投向多元化,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出口型企业的经营状况。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从严的货币政策,使大量小企业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生产难以继为,甚至面临倒闭。农村信用社对此类小企业贷款同样面临难以收回的地步,信贷资产风险增大。因此在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拓展中,应注重风险管理,首先是贷款投向上应该分散风险,行业上不能过于集中,“鸡蛋”永远不能放在一个篮子上;其次在借款个体上,贷款不能垒大户,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借名(户)贷款,累加了信贷风险;再次要根据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同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发展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把资金投向特色农业、林业及个体经济发展中去,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在小额贷款、短期贷款方面做足文章,发挥农信社小银行的作用。

三、规范贷款操作程序与会计处理完善档案管理 从源头防范风险

贷款操作程序是指贷款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各项环节,是保证贷款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合规合法性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建立信贷关系、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贷后检查监督、贷款收回、贷款展期、逾期处理、信贷制裁等环节。在信用社实际工作中,建立信贷关系十分重要,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为农户发放“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就是建立信贷关系的体现,然而农户以外的贷款,农村信用社却往往忽略了建立信贷关系的环节,有时误认为建立信贷关系就是接受了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其实建立信贷关系是指对贷款对象的初步资格审查,并根据初步的资格审查确定信贷关系的确定、变更或中止,是黄金客户建立的基础。在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等环节中,则应注意各种书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合法性。在贷后检查监督环节,农村信用社也很少重视和使用这一重要风险防范措施,认为贷款发放了,只要借款人按时结息还款就行,对怎么用、如何经营管理缺乏有效检查监督,如果借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企业在陷入困境前信用社不能及时发现,必将会给信用社造成部分或全部损失,给贷款风险埋下极大的隐患。农信社信贷员要特别重视和遵循贷款操作程序,加强贷后管理,以确保贷款安全,从源头防范贷款风险。信贷人员与信贷会计要在帐务处理上达成共识,密切配合,堵塞一切可能产生风险的漏洞。

四、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合格的信贷队伍

人才是金融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信贷业务中,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队伍建设,要培养人才又要引进人才。加强信贷人员对各种国家经济法规的学习,尤其是对《合同法》和《担保法》的学习。加强职业教育,要培养其运用金融、会计、法律等综合知识能力,更主要是强化其职业道德。一个农信社的信贷资产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信贷人员素质高低,由于信贷人员的失职,造成贷款难以收回,形成贷款呆帐、死账,导致信用社经营困难的事例在农信社中时有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信贷人员应该抵制各种诱惑,视信用社的资金是自有资金,对不该、不能发放的贷款,杜绝发放。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担保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这样从贷款的始点彻底杜绝信贷资产发生风险。

五、加强新增贷款的管理增强信贷员风险责任

首先加强信贷人员管理,强化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法规意识。信贷员要严格要求贷款户提供真实完整的信贷档案。完整的信贷档案有助于农信社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管理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助于保障信用社资金安全,防范风险的产生。信贷档案包括:借款申请书、借款人担保人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法人委托书、担保人书面担保书、贷前调查报告、借款合同、贷款审批报告、抵质押物凭证和清单、信贷员承诺书、贷后检查报告、展期申请书、展期协议及担保人同意展期证明、贷款催收通知书等资料。贷款档案的真实、完整、合规、有效性也是保证贷款安全和防范风险形成的有效措施。

其次建立贷款管理与风险防范奖惩机制。对贷款营销额大,且贷款到期收回率达到100%的信贷员可按一定比例的贷款营销额进行奖励,对到期贷款回收率低于95%的信贷

员,按逾期贷款的一定比例进行处罚,增强防范风险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降低信贷风险,需要农信社健全信贷制度,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注重借款人资信状况及偿还能力。更主要是建立健全合格的信贷队伍,“严贷、重管”是农信社信贷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四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

【摘要】在当前经济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授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风险。信贷风险的成因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本文通过对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识别,找出存在哪些风险,最后从信用管理方面的对策、管理制度方面的对策两个方面来有效防范贷款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信贷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近几年,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萎缩,企业经营困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出现了区域性风险加剧、行业性风险突出并蔓延、房地产市场分化潜在系统性风险增加的情况,各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个人信贷风险已成为信贷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大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各大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并且在金融体系不稳定因素增加,GDP增速放缓和个人人均收入同比增速放慢的形势下,个人信贷业务的预期风险只会进一步增大,对银行个人信贷结构和资产资量将形成持续性的严峻考验。因此,结合银行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成因并探讨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一)个人信贷风险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指的是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这一特征所引发的贷款收益的波动性或者不确定性。具体地说,个人信贷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具有风险的资产业务。在个人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银行向个人借款人投放一定数额的借款的预期效果是获得预期的收益,但是因为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预期收益减少或者本金损失的实际效果。具体表现为银行信贷资金不能按时全额收回。

(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

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风险控制。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么前,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信贷风险识别首先要感知风险,其次对感知到的风险进行分析。

2.风险计量。通过有效的风险计量,有利于商业银行对银行资本进行有效的监管、对经济资本进行有效的配置,从而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根据贷款的品种、时间、金额大小等,来设定风险的系数,从而对不同的信贷业务进行风险的计量,从而通过商业银斤该笔业务收益来覆盖对应的风险。

3.风险监测。风险监测主要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的过程中,对信贷业务风险的发展和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的监督,从而为风险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风险监测的指标有:不良贷款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不良贷款拨各率等等。通过在线监控、现场检查、贷后检查等手段,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监测。

4.风险控制。通过风险监测,对监测出的风险进行计量、分析,从而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化解,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主要包括内部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客户贷款风险控制、第二还款来源风险控制等。

二、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识别

(一)借款人信用风险增加

受经济形势总体恶化影响,银行信贷投放减少授信准入条件愈加严格、居民融资需求增加,加之一些科技手段的进步和网络不良思想的传播,借款人骗贷的情况加剧,手段也更为多样化。例如:王某计划以自己名下某处房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但因王某既往的征信记录不符合银行授信条件被拒。王某遂找来朋友张某,构造一个二手房交易,将房产卖给张某,让张某申请二手房按揭贷款,期间将交易价格尽量做高。若银行无法识别正常放款,王某相当于以该房产抵押从银行获得的高额长期低息贷款。这种构造二手房交易的骗贷行为较为常见。还有使用新型技术产品,在进行某客户放款操作时,因合同上留有合同签署时示意客户签字位置的铅笔印记,放款人员进行擦拭,发现客户名字的签字笔笔迹居然变淡,在进一步加大力度擦拭,笔迹完全消失。虽然和客户沟通时,客户强调使用的是普通签字笔,但可以用橡皮擦拭掉的奇异的签字笔印记后期是否会消失等等都无法确定,合同作为银行主张债权的重要法律文本,若客户签字有问题将会产生巨大风险。

(二)弱担保贷款风险加剧

弱担保贷款就是以非抵质押的担保方式发放的贷款,此类贷款在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中占比较高。因为对借款人家庭及企业名下的资产没有抵质押权,所以在贷款发生风险时,银行要尽快进行资产保全,以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弱担保贷款一般对借款人家庭及其控制企业的净资产有较高要求,以联互保的小微贷款为例,家庭及企业净资产要超过200万元,足以覆盖贷款本息,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却不尽理想。

首先,资产保全时借款人家庭及企业名下没资产。这一般有几种情况:一种是贷款时虚增了借款人家庭及企业的净资产,例如:虚增存货价值,虚增房产价值(不抵押不用评估),甚至有企业用临时存放的货物冒充企业库存等。另一种是借款人家庭及企业名下资产在贷款存续期间转移,例如:出售、或者以物抵债等。

其次,借款人家庭及企业名下有资产,若为房产车产也没有被抵押,但涉及其他债务关系,已被其他债权人申请保全。此时银行只能按照受偿顺位,在前面一位或几位债权人的债务清偿后,看是否还有剩余资产归还银行的贷款本息,而一般来说清收效果都不理想。

最后,弱担保贷款资产保全效果差更导致了银行与客户针对贷款归还问题协商谈判缺少主动权,催收工作、重整工作也很难开展。

三、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信用管理方面的对策

商业银行应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手段,优化个人信用评级系统。针对我国缺少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而借款人的信用意识又比较单薄,咸阳地区总体信用环境不理想的情况,商业银行首先应建立分行内部客户信用档案。除现有的个人贷款系统外,再设计一个数据库将拒贷业务的核心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借款人及配偶姓名、抵押物信息、企业信息、拒贷原因等)、贷后检查记录、监测记录、催清收记录等信息录入,与个贷系统的信息合并形成客户信用档案。通过这个信用档案,可以获知贷款从申请我行贷款到贷款结清或者到查询时点的全部痕迹信息,用以综合评判客户信用,及时形成风险预警,及时调整授信方案;还可以通过信用档案发现该经营主体和抵押房产是否曾经以其他借款主体申请过贷款被拒以及被拒原因,规避高风险客户借名申请借款。

(二)管理制度方面的对策

商业银行需采用唯一的标准化的全面化的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个人信贷业务涉及多个环节,制度框架中包括授信管理办法、放款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办法、印章管理办法、征信管理办法、呆账核销管理办法、重整操作指引还有配套的调整通知等等。随着业务的发展制度文件越来越多,有的新制度出台原制度废止、有的新制度对原制度做了修订、有的在总制度下针对细化业务出台单独的管理制度等等。应要求业务规划部门对其梳理,列出废止制度,整理在行制度,对原制度出台较早,又通过“优化……通知”“调整……通知”等形式调整多次的制度,直接整合出台新制度,实现制度的唯一性。个人信贷业务的操作指引和操作手册,比照柜台业务细化标准化的编写,达到所有业务都有操作依据。针对部分因目前国内没有针对信贷业务的法律、微观信贷法律制度不健全,司法解释和法律修订欠完善,易发生个人信贷业务法律纠纷的环节,直接在制度文件中加以规范。例如:针对争议度极高的“婚姻法24条”,为有效避免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问题,保障银行的债权,可以通过法律合规部和个人信贷管理部分的共同研究,在制度中约定需要追加配偶为共同借款人的情况,约定必须要配偶签字证明其对配偶举债知情权的法律文书等等。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信贷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中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个人信贷业务正如同其他所有的资产业务一样潜在的风险逐步暴露出来。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但商业银行完全可以?用科学、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策略来控制和化解风险。

参考文献

[1]左仁陆.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5(30).[2]刘志传.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之道[J].中国农村金融.2015(09).[3]陈铭豪.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32).[4]葛建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与有效管理做法阐释[J].经营管理者.2017(02).[5]陈锎.信贷风险管理分析与建议[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6(03).

第五篇: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与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营销产生越来越大的挑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市场营销模式是建立在顾客满意基础之上的,农村商业银行在以往经验上积累的信贷市场营销理念将受到巨大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研究新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发展情况,掌握顾客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忠诚度以及意见,从而为农业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不足,调整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一、农村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一)市场营销模式单一,营销策略不到位

在市场营销方面,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还习惯于坐等用户上门,没有将银行产品或者服务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报道、宣传和说明以便引起客户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客户办理信贷业务等。许多农村客户习惯接受柜台服务,或者更习惯于传统的贷款方式,很少愿意涉及新的信贷业务,尤其是中老年客户对新出现的信贷业务营销方式的接受程度较低。

在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所在的地区,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有限,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有限,网上银行、电子业务等成立的时间短等原因,人们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信贷资本状况缺乏相应的了解,认可程度还较低,造成吸收存款困难,这里仍有部分的居民,只在农行办理存取款业务。分行的工作人员的观念也仍停留在以往那种单一的经营模式之中,客观上制约了分行网上银行的发展。

(二)信贷管理和营销理念还有待提高

传统信贷营销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调查较为简单,大部分是根据统计结果中出现频数最高的需求将服务推向当地市场。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管理员信贷管理和营销理念不够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真正从信贷风险防范的角度更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理念,对资本“吸收意外损失”的作用也只存在表面上的认识。在日常的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中对资本充足率对信用社信贷风险的能力关注的也比较少,缺乏必需的信贷管理的紧迫感,依然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三)农村信贷营销市场的开拓难度大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农村商业银行若想将资产质量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一般只能依靠增量带动和存量活化。但是,我们也看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主要是“三农”,当机构设置在贫困山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等地的时候,其发展速度就必然要受到当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对信贷发放管理的风险责任制的实施较为严格,这使得较多的分支机构普遍保守、被动,很难放开手脚进行信贷业务的拓展。当地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将政策争取给农村商业银行,但很明显这有点杯水车薪。越是不敢发展,就要不断强化风险机制,其束缚就越大。这就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农村信贷营销市场的开拓。

二、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一)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营销项目化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银行传统架构中的等级观念,使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营销上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营销项目确立到项目管理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各个项目管理层的人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合作模式下的“团队精神”。国内农村商业银行多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在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这些银行可以突破本机构现在的职能界限,建立一种更加高效的“矩阵型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特点就是项目人员除了向原职能部门经理负责之外,同时还向市场营销相关的负责人报告,这对部门之间难免会产生的摩擦起到了减少作用,降低了项目运作的成本,有效地利用了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源,拓宽了信贷营销范围,银行内部向心力得到提高。

(二)更新营销服务观念,强化市场营销能力

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化,新的发展形势给传统银行带来的既是严重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在服务和营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更新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涵。要针对农村当地的客户结构状况,统筹规划总体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战略,改变农村商业银行以往较为不合理的服务方式。在营销策略、产品开发、服务形象、信贷服务规范等方面努力达到全国统一的标准,全面树立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地农民朋友和企业单位中的形象。同时,将各种信贷业务品种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统一对客户进行营销,推进与本省、本地区银行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突出基层农行自身的特色,把个人零售业务作为服务营销的重点,同时进一步拓展差别化的经营服务业务,为农民朋友和企业单位提供更加符合他们特点、方便、周到的服务。

(三)提高整体服务层次,建立客户沟通模式

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的负责人要经常与员工沟通、与客户沟通。一般员工也要经常性与客户沟通,并且要相互之间进行内部沟通,这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建立一些有效的沟通平台或沟通渠道。例如,银行可以长期性地通过电话、网络、邮件、留言簿、定期客户交流会以及定期专门回访客户等方式对客户的意见或建议进行有效地收集,达到客户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同时建立整个银行体系内的服务网络和应急管理措施,对客户在使用业务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在回访中收集的建议或意见、客户对服务不满而进行的投诉等,要认真对待,建立一套登记、处理、反馈的应急体制。同时,推出适合农村地区中低收入阶层的信贷服务。可以在寻求合作的基础上,了解农村本地的重点发展农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主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当地重要企业人士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这种良好的客户沟通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服务层次。

(四)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寻找信贷结构新载体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调整信贷和管理结构不只是简单的控制和收缩。这需要农村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规律及时掌握当地经济发展的脉搏,加快信贷业务的发展。不能再采取以往的“坐等上门”方式争取与维持客户资源,更不可以在用以往那种简单审查的方式和“一刀切”的营销管理模式。新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当地的企业、居民家中,做足市场开拓的前期分析和调查,建立健全信贷市场营销的信息资料库,掌握本地信贷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坐标,包括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环境等。然后,冷静分析,果断出击,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三、结论

无论从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或资产结构来讲,农村商业银行当前的经营状况都还不够理想。面对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市场营销模式单一,营销策略不到位;信贷市场开拓难度大,资本监管手段不足等发展现状。政府部门必须创新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监管,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综合风险评价,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

同时,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必须更新服务观念,强化市场营销理念,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寻找信贷结构的新载体,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使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服务需求,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下载农村信社信贷风险管理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信社信贷风险管理对策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发行信贷风险及对策

    如何防控农发行信贷风险及对策农发行林西县支行/于庆云 随着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完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性贷款急剧增加,其信贷风险的形成,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弄清信贷风险产......

    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风险管理培训 信贷质量是金融企业的生命线,如何实现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始终是金融企业的重要课题。对信用社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

    浅议信贷风险管理

    浅议信贷风险管理 农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先后经历了“指标管理”、“期限管理”、“信用等级管理”、“风险度管理”、“授信管理”等不同阶段。授信管理,基本概括了前期几......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

    目录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1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概述 ........................1......

    浅谈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中小......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防范与处置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防范与处置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渐显、商业银行资本新规以及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增长与业务不断提速,经济活动中......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不同的经济形势鳞次栉比的出现。之前,银行仅仅只是有中央银行及投资银行两种形式,而现在,投资者为了......

    信贷风险管理语录

    信贷风险管理语录 (一):理念、文化篇 1.世界上没有一家银行是因谨慎放贷而破产的,只有因过度发放贷款而倒闭。 2.任何一个傻瓜都能把钱放出去,而收回它则需要相当大的本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