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感受5篇

时间:2019-05-14 04:2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感受》。

第一篇: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感受

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感受

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赵国浩 马克思主义,相信很多国人无论是党员还是普通百姓或多或少的都了解一点或者都听过,而作为一名党员,马克思主义都是必须要学习的。毛泽东主席说过:“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可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要性!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于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解释。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又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国的先辈们就是坚定不移的依靠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地与侵略者斗争,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建立后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完全的适应了中国的国情,不仅在中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还发展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列宁同志依靠马克思主义结束了俄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苏联国家得到了蓬勃发展,其国力之强大,使美国都感到忌惮。特别在二战

结束后,依靠马克思主义建国的苏联建立了强大的海陆空军部队,誓与美国一较高低。新中国建国后发展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全军和各民族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力,先后经历朝鲜战争、中印战争、越南战争,最终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建立新中国之前的那段动荡时期,伟大的中国人民就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怎样才能救中国于水火。寄希望于封建主义,结果维新变法失败,寄希望于资本主义,于是有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人们刚刚看到希望,又被袁世凯窃取,然后称王称帝,又失败了。先辈们又不断的摸索不断地尝试,终于在马克思主义上看到了希望,可是过程是多么的漫长,八年抗战打跑了小鬼子,又迎来了3年的内战,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人们看不多光明,可是先辈们坚定不移的依靠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在黑暗中为中国人们带来了光明。

1999年9月,英国的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前风云人物的评选中,马克思名列榜首,被评为过去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西方媒体认为,马克思主义“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当代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拓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通过学习,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更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与时间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之初150多年来之所以至今还保持

着无尽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我们所出的时代正在飞速发展和变迁,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不断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正在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马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要求我们紧紧地团结在党的领导人身边,正确御用马克思治愈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但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全面掌握国情、民情、和党情,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创的局面,取得新的胜利!

第二篇: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感受[范文]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感受

学号:1153821 姓名:顾晨晖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门课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学校之所以安排这门课也不过是想让我们混个学分走走形式罢了,以前我总是只看到社会中的一些阴暗面,觉得共产党这不好,那不好,贪污受贿腐败现象严重,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不如溜须拍马走后门的混得好,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一个空想而已,根本不可能建成,甚至觉得学习再好也没用,“学的好不如娶得好﹑嫁得好”,“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自己也没有本事改变这个现状,所以刚来到大学的时候就打算把大学四年混过去算了。可是学习完这门课后,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同时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提高了我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辨能力。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坚定了为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信念。我又重新振作起来,变得像高中一样踏踏实实,勤奋刻苦。因为我充分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人类也必然会走进共产主义社会,目前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终究无法阻挡社会前进的步伐。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机器生产提高了社会化的程度,使得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不断的激化,是创立新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为科学地提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奠定了社会历史前提。进入19世纪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以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的性质,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前提和条件。而其理论来源主要是西方哲学史上积极成果的继承和发扬和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推动。理解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自有人类以来,思维和存在就是两类最基本的现象。两者的关系是人和世界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任何哲学问题都无法回避,首先要回答;在哲学上,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解释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从而也决定了全部哲学的方向、性质、进而成为一切哲学争论的基础,是划分基本哲学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世界生活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解决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还有就是懂得了什么是实践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主体在神经中枢发出的命令指挥下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行为,是主体生活的担保和根据,是主体的一种可靠的生活方式。实践反映了主体的生存需要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表明了主体在面对生存挑战时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实践是主体对客体对自己的作用、刺激和影响做出的反作用。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人们去从事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使认识不断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提供认识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第一、实践提供了解决认识新课题的经验材料;第二、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生产实践还为科学认识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和工具。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的分析和综合的抽象能力从根本上讲是来自实践的。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分析和综合的活动。人的推理能力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有目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推理是“行动的推理”。正是只有行动的推理才有逻辑的推理是先有实践的逻辑才升华为思维的逻辑。总的来说,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知与行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

同自然界的运动发展一样,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等一系列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而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弥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社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所以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另外,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用尽了各种办法来尽量地剥削工人,而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主要依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来提高剥削程度。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和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斗争力量的增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作用就日益突出了。所以生产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而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是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原因有: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运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适应新科技发展要求的巨大工程。

除了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也构想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扬言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的历史性的飞跃。过程中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既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又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但我们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人类也必然会走进共产主义。

以上是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些理解,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现在虽然结束了对这门课的学习,但我仍会在课下抽出时间继续深入学习。因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确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让从浑浑噩噩的大学生活中重新振作起来,从今以后我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听课感受

马克思主义听课感受

马克思主义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感受。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存在文化体系上的差异。但是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愈发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包括不同地域的人民所创造的文化。东西方文化脉络的走向虽不同,但就本质而言,它们是一致的即人的文明,人的哲学。它们既存在斗争性,又存在统一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融合也可以相互转化。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屡见不鲜。

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借鉴了古老中国的儒道思想,历史恰若一场轮回,如今的中国结合自身实际学习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东西方哲学都有着天然的指导力,从中略感知一二,已觉为大幸。

因道而行,方得始终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道是什么?道有何用?我对中国古老哲学并没有太多研究,但就我肤浅的认知中,“道”并非是伸手可抓,睁眼可见的实物,而是一种思想法则。后世常以“消极无为”来评价道家思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道家的无为非完全的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看似消极实则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正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学习的“尊重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老师曾经讲过一个名叫安金磊的农民的事迹。安金磊曾经是河北衡水市枣强县某国营农场的农业技术员。在工作期间因为看到常规农作方法对土地造成很大的伤害,便开始自己研究学习可持续的农业道路。安金磊认为,土地本是一个天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和微生物等等。这个系统越丰富就越稳定。草是庄稼的好邻居,它既能使农田丰收却减少 劳动之苦,而且还能解除植物的多种疾病。用农药是图一时之快,虽然把害虫除掉了,但同时也把一些对庄稼有益的虫子杀死了。说实话,刚开始看视频的时候,我只觉得这个人很怪,甚至觉得他是不是精神不太正常。但是,随着对他一些做法的深入了解,我发现不正常的不是他,而是我们这些自认为高端的智慧的外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古人早就告诉过我们与自然相处的真理,然而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还有多少人遵循?还有多少人保留着那份对土地的挚爱之感?**济公有言:“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句话用在安金磊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吧。纵然我们不能说他的价值观以及他的行为是绝对正确,但至少我们需要认识到他身上所保留的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之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自然孕育了天地万物,给与了我们生生世世得以繁衍存活的环境,如若连一点敬畏之心和保护之意都没有,我们又怎能奢求它给予我们更多?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甚至妄想成为大自然的主宰者。物极必反,不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激进式的主观能动性带给我们的是一场又一场的灾难。我不禁想起了如今的环境问题,就拿我们随处可见的雾霾为例吧。我想生活在郑州的人们都会深有感受。一年365天,空气质量为量的天数只有50 多天,其余的时间不是中度污染就是重度污染,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就在前几天大早上一出门,大家就惊呆了,白茫茫的一片,可见度不足十米。大家纷纷发朋友圈吐槽这严重的雾霾,纷纷称自己如同置身仙境。可悲可叹更可恨啊!如果我们都能有向安金磊那样尊重自然,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意识,又怎么会遭此灾难?唯有因道而行,方得始终啊!要想走得更远更长,我们就不得不转变之前的发展方式,改变我们对大自然的态度。

尽力无悔,万事随缘

我对老师之前讲的“浙大病”这个事情印象特别深刻,一方面是这个问题与我们学生相关性特别强,另外一方面是我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烦恼。所谓的“浙大病”,是前不久由一位浙大“幸福课”的老师提出来的概念,相比起那句调侃意味十足的“考败来浙”,这个概念显得不那么轻松,它是一种“名校学生症”,也同时弥漫在整个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他们优秀,努力,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但却无时不刻不处于一种挫败感中。他们通常非常的优秀,但他们却觉得周围充满了比他们优秀的人,而且这些优秀的人离他并不遥远。这是一种金字塔尖端的焦虑,是那种欲登顶而不得的怅惘。而这种焦虑正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无论是处于社会的底端、中层的布尔乔亚和上层的精英,都处于“欲得而不可得”、“已得仍欲得”或者“已得而恐失去”的忧虑中。虽然我不是浙大人,但我却有着“浙大病”,我相信和我一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从小到大,我就一直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会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拼命努力。我的父母并没有给予我太多压力,但我就像是生来带有着压迫感似的生活,又或者有一些我并未意识到的压力在压迫着我。我要求自己不管什么都要做的很优秀,当别人做的比我好的时候,我会有强烈的不甘。然后把他们当成我的敌人,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战胜他们。我害怕失去,害怕悠闲,更害怕平庸。上了大学后,这种感觉有增无减,因为我见到了更多优秀的人,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而日渐自卑起来,曾一度的忧虑焦躁,无法安心学习。我想和我有类似情况的同学不在少数吧,过于追求,盲目比较已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学习。

老师讲这个案例后问了我们学习不好有什么好处以及学习好有什么坏处,我才忽然间意识到一直以来我都太偏执了,太强求了。我总以为学习好才是好的,优秀才是对的前进方向。但是却忽视了万物各有利弊,可以相互转化。一旦过度了,我们就会反受其害。况且,什么才是“优秀”,什么是“完美”。这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答案,真正的答案在人心。不同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世俗意义上的认知只是千万种认知里的一种,而不是唯一。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不存在绝对的事物。更别说虚无缥缈的个人成绩或是名利地位了。我们总会扮演上、中、下三种角色,没有一颗平常心,我们就无法正确面对这种落差。道家主张,我们应该有水一般的心态。流动的水看似没有自己的形状,但它却可以倒进杯子里成为杯子的形状,流进大海里成为大海的形状,它可以适应一切。不强求,随缘了。何必对自己要求太多,用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得失,不为得失所困,我们反而能够远离更多烦恼。其实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说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我们所处的环境、所遭遇的一切。不把逆境看成绝对的逆境,也不把顺境看作是绝对的顺境。

习劳知恩,兼善天下

曹德旺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他是不行贿的企业家,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他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6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2009年5月,曹德旺登顶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他是首位华人获得者,被称为是“中国首善”。在诺大的中国,“善人”并不少见,很多人出手阔绰,捐钱助力。可曹德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善人心态”,“慈善是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应该经营的事业,我希望我的捐款,能真正帮到灾区群众,哪怕只是一点。” 在捐赠仪式上,曹德旺发表了真挚朴实的讲话。他说:“我是改革开放第一代的受益者,我挣了钱也要回报社会。”在他看来,慈善不是被迫的,而是出自于本心的;慈善不在于钱数多少或者力量大小,而在于你的行善的出发点是什么。当今的中国不缺乏慈善家,但缺乏真正的慈善家,大多数的慈善家只是为了企业利益或者公司形象,被迫或者有目的地去做慈善。这其实是一种伪慈善啊!马克思主义老师课下在做一个“爱心粥”的公益项目,免费送粥给需要的人。老师说这与其说是一种物质公益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公益,一群人每天起大早做粥施粥,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就如今的社会状态而言,大部分人是不缺一碗粥喝的,想要做公益做慈善也完全可以选择一种更省心省力的方式。但爱心粥项目走的是心灵公益路线,更多的是一种慈善启蒙,让社会公众看到,慈善也有很多形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在《道德经》中如此说道。人活一辈子,可以独立于人群,但无法脱离人群。或多或少,总需要他人的帮助,因此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拥有一颗善心,一颗感恩的心。尽己之力,兼善天下。就像那水一样,润物无声却默默含情。我会看到路边的流浪汉后给他买些吃的,我会扶起摔倒的老人,我会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尽管这些都是小事,但我不觉得我比那些一出手就捐几千万的企业家差到哪去?因为从本质上说,我们都是在知恩行善!

所谓人活一场,活在苦中,活在乐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烦恼。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世间万物,自有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只需要认识到这简单的一点,便可以从万千烦恼中解脱,既活在红尘里,却也活在红尘外。潇潇洒洒地走过,以仁心、道义、哲理度生。

除此之外,我的感受还有很多,包括为人处世的态度、对爱的理解、如何建立好人缘等等。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更多的是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对我们现在生活的指导意义,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妙之处。我会努力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不求成为“智者”,但也不为“愚人”。

第四篇:思想感受

思想感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镇)就业。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青年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现实表明,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我国城市化的结果,而务工青年问题的解决对于三农问题和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大影响。因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但现实中,进城务工青年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培训就业、生活居住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经济、政治、文化等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存在及其衍生的社会问题,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发展还是从加强社会管理的角度讲,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进城务工青年的心理状况分析

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都市,进城务工青年的内心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不平衡心理:在工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与一般城市居民的差异上,进城务工青年很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如觉得待遇不公,分配不公。

迷茫心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进城务工青年对于未来感到比较迷茫。特别是在很明显的对比之下,心理方面的落差就更加严重。自卑心理:因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而易产生自卑心理。在与城里人交流时,经常会由于所知文化较少,往往与城里人话不投机。感觉很自卑。思乡情绪:在异乡的孤寂使得进城务工青年的思乡情绪普遍存在。

高压心理:感觉压力大也普遍存在于进城务工青年当中。没有高学历,高技能,只能靠出卖体力来赚取每月的工资,除去各种开销,还要往家里寄钱,每月所剩无几。随着物价的上涨,这种压力就更显突出。

要建立政府牵头、社会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参与的务工青年的培训体系,将务工青年的培训纳入社会教育体系之中。通过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就业咨询部、图书馆及在务工青年的入出两地之间牵桥搭线,直接为他们就业提供定向服务。同时要继续做好优秀务工青年的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引导务工青年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建功立业。

各种媒体应进一步加强对务工青年的报导,加大报道务工青年中的先进分子,使社会各界更加地了解他们,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他们,在城乡人民之间形成相互平等对待、相互和平共处的社会氛围。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首先是要使务工青年学法、懂法,使其能够知法守法,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建立相关维权机构,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开通法律服务热线电话,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务工青年维权举报投诉机制,努力做好务工青年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务工青年的权利。

第五篇:读马克思主义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具体实际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基本原理的根本要求。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一定要从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出发解决好对发展问题的科学认识。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又不是事物的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向前,向上,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前进运动;是由小到大,由旧到新,由落后到先进,不断地推陈出新的创新运动。发展就是事物辩证的运动过程。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复,甚至倒退的运动都不是发展。当然,发展作为事物运动的状态也有快,有慢;有单一的,有全方位的;有不平衡的,有均衡的;有不协调的,有协调的;有一时的,也有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追求的是正常的、健康的、协调的、全面的、合理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发展应该是辩证的发展,辩证的发展是不断解决矛盾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说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的第一个方面,是历史决定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东西、经济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所决定的。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首先要解决好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第二个方面是强调历史辩证法。首先,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把经济、生产力归结为发展的惟一因素,要讲政治、文化、思想各方面因素在整体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次,既重视人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又重视自然因素对社会与人发展的制约性。人是社会发展的积极的能动的主体,而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依赖于自然的发展,自然的发展制约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一定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后,强调人是发展的目的、发展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发展的手段。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现实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理论。正是从这样一个历史观出发,马克思主义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必须以人为本,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尊重规律的发展观。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照规律办事。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正是建立在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之上的。世界上千差万别的食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规律可以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而科学发展观就典型地符合了社会规律的特征。我们人正是利用这种思想并加以实践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食物、能量和信息的过场,使最后的结果有利于我们人类的变化和保持人类的稳定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暖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2007年,中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探测器,划破云霄,飞入太空,奔向月球。2008年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中国进一步融入了经济国际化进程。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的30年。

这恰恰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领导性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意义。

下载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感受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感受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马克思主义有感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政治公共课读书报告社会主义的“斗争” ——读《共产党宣言》、《彭德怀自传》有感学号:2012803070 姓名:花小雪 专业:环境工程(专硕)社会主义的“斗争”......

    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

    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感受

    通过这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我从中了解到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该如何培养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协调沟通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摆明政治立场,端正工......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感我们都喜欢用情感来支配自己,所有的职业都闪着光,会激发虚荣心,虚荣心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我们自认为是热情的东西.所以在最初选择职业时,会因为这份......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感 近日研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本书,颇有小感,使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在学业上给了我很好的帮助,同时对我的科学观,人生观,价值观定位......

    读马克思主义有感(最终5篇)

    读马克思主义有感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迎来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在看了不少关于马克思个人的传记以及书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阐述,令我再次对马克思先生竖起了浓浓的敬意。 马克......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41305118 吴晓慧 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和很多人一样,对于马克思主义这类东西很是不以为然,因为从小到大,接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来源班级: 10级金融2班 姓名:马婷婷 学号:JD1006078【题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来源 【关键词】:价值、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和空想主义。 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