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材料供方评价验证
关键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工作汇报网点击数:265更新时间:2008-5-1
1《关键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是一篇关于“ 关键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 ”的文章。本文由儿童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如本篇文章不符合您的要求,您也可以查看网站左侧的与本文相关的文章。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检验或验证程序目的为明确验证的条件、方法和要求,确保未经检验的采购物资能满足使用要求,特制定本制度。范围
适用于采购物资如原材料、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外协件等的验证。职责
3.1 品质部、生产部、资材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采购物资的验证。程序
4.1 采用验证方式的条件:
a)公司没有相应的检验手段或方法。
b)公司没有相应的检验设备或采用检验的方法不经济。
c)没有检验的必要(如零星采购的辅助物资)。
4.2 验证的方法
4.2.1 公司允许采用的验证方法有:
a)试装或试用。
b)验证供方出厂检验记录。
c)验证供方的合格证、质保书或质保协议。
d)验证产品的外观、包装。
e)验证产品的商标或品牌。
4.2.2 采购物资类别与验证方法的对应:
a)对于重要物资采用:试装或试用,验证供方出厂检验记录。
b)对于一般物资允许采用:只验证产品的商标或品牌。
c)对于辅助物资允许采用;任意一种验证方法。
注:采购物资的分类,公司的采购物资分为如下三类。
--重要物资: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投诉的物资。
--一般物资:不影响使用性能或即使稍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弥补的物资。--辅助物资:包装配件及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物资,4.3 验证的执行和记录要求
4.3.1 重要物资的验证由品质部进行,需要填写《进货验证记录》,采用试装或试用的方法时,在试制产品的检验记录表中需注明:“某采购物资验证合格”,采用验证供方出厂检验记录的方法时,需要对事先规定的技术参数或性能指标进行验证,逐一记录在《进货验证记录》中。
4.3.2 一般物资的验证由品质部或资材部进行,需填写《进货验证记录》.
4.3.3 辅助物资的验证由仓库进行,可填写《进货验证记录》或直接在入库单据中签名以示验证合格。
4.3.4 品质部负责编制《检验规程》,明确各类物资的验证方法,授权验证部门和记录要求。
4.4 验证方法补充说明
4.4.1 化工原材料的试用
4.4.1.1 本工厂不能直接进行理化检验的化工原材料,可采用小批量试用(试验)的方法予以验证。
4.4.1.2 需要进行小批量试验的原材料必须在正确的配方、正确的工艺条件下制成工厂可以检验的(半)成品(试验品),在正确的检验条件、方法下对相应的试验品进行检验,通过试验品的检验结论,验证化工原材料是否合格。
4.4.1.3 由品质部以书面形式明确需试验的原材料制成何种(半)成品、选择何种配方、工艺条件和检验方法以及原材料所需用量。
4.4.1.4 化验室组织生产经营部门按照已选定的配方,工艺条件制成预定的(半)成品,并按照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试验品检验合格的,则可以判定对应的原材料验证合格,试验品检验不合格的,则考虑重新试验或直接判定对应的原材料验证不合格。5 相关文件
5.1 Q/AP-QP07-2003《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质量记录
6.1 Q/AP-QR06-01进货验证记录
原材料及包装材料采购验证管理制度
(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合格的证明文件。
(二)对购入的材料,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首次购入该种材料时索验。
(三)购入原材料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具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销售凭证应当记明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货日期等内容。
(四)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种类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原材料采购查验记录制度
(一)每次购入原材料,如实记录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莲山课~件 >
(二)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原材料进货台账应当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该种物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三)管理人员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材料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材料,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变质、质量不合格等,应当立即停止使用,进行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第二篇:方法学验证(精选)
主要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含量方法学 首先肯定要有系统适用性、溶液稳定性、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或中间精密度)、线性、耐用性、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
一般一个项目从小试开始、中试、放大 放大最少是三批作为验证批 验证批一般内容一般有工艺验证、清洁验证、成品检验、然后开始稳定性的考察、到稳定性第六个月就可以申报到省局 这个时候就要写申报资料 质量这块主要负责10、11、14号资料(以前版本)现在一般是CTD资料 主要负责3.2.s部分。省局受理后一般一个月后来现考,主要检查所有的检验记录、仪器使用台账、对照品使用台账。通过后有动态批送检,合格就送到国家局 等批件,这就要很久了 稳定性考察还要继续进行一般长期到36个月 上面是一个项目的主要流程、制剂还要进行处方筛选,一般在小试、中试是进行、方法学也在这个时候进行(主要含量、有关物质)固体还有释放度,原料有残留溶剂、其他已知杂质都要有方法学的支持 针剂也要有处方的筛选、临床稀释液相容性、管道相容性固体分速释、缓释、口崩、混悬等这些都不同、从工艺到方法学都不同
实验室的所有仪器都必须通过验证、校准才能用、外教一般是华南计量所的每隔一年一次
(液相两年一次)这中间、每半年应该有一次内部校准、每一年又一次验证(做了验证可不做内角)
紫外、红外也一样
第三篇:色谱方法学验证
色谱方法学验证
所谓方法验证(validation,又叫认证)就是要证明所开发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实用性一般指所用仪器配置是否全部可作为商品购得(实验室自己制造的仪器部件就欠实用),样品处理方法是否简单易操作,分析时间是否合理,分析成本是否可被同行接受等。可靠性则包括定量的线性范围、检测限、方法回收率、重复性、重现性和准确度等。下面就简单讨论这几个可靠性参数。
1.方法的线性范围
即检测器响应值与样品量(浓度)成正比的线性范围,它主要由检测器的特性所决定。原则上。这一线性范围应覆盖样品组分浓度整个变化范围。线性范围的确定通常是采用一系列(多于3个)不同浓度的样品进行分析,以峰面积(或峰高)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当相关系数大于0.99时,就可认为足线性的,小于0.99时,就超出了线性范围。一个好的GC定量方法,其线性范围(以FID检测器为例)可达10;,线性相关系数等于或大于0.9999。
2.方法的检测限
检测限(DL)是指方法可检测到的最小样品量(浓度)。一般的原则是按照3倍信噪比计算,即气样品组分的响应值等于基线噪声的3倍时,该样品的浓度就被作为最小检测限,与此对应的该组分的进样量就叫做最小检测量-此外。忆验证定量方法时,还将10倍信噪比所对应的样品浓度叫做最小定量限,当用于法规分析时,这一数据应等于或低于法规方法所要求的实际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最低允许浓度。
检测限的测定可用一个接近检测限浓度的样品进行分析,据所得色谱峰的峰高来计算。设此时浓度为c、相应的峰高为h(信号强度单位)、基线噪声为N(与h的单位相同),则检测限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c/h=DL/3N;即DL=3Nc/h 噪声的大小与仪器的性能,特别是检测器及其电子电路的稳定性直接相关,也与载气的纯度、色谱柱的性能及操作条件有关。噪声的测定是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仪器稳定时,将信号放大(降低衰减或放大纵坐标)来测量,一般是测定样品出峰前后1min的基线噪声。
作为分析方法,检测限无疑是越低越好。为此,应选择灵敏度高的检测器,使用高纯度的载气和辅助气,同时要定期维护仪器,保持进样口和检测器的清洁,保持色谱柱的性能。此外,仔细优化分离条件、适当加大进样量(如采用大体积进样技术)也是降低检测限的常用方法。
3.方法回收率
即方法测得的样品组分浓度与原来样品中实有浓度的比率。如果样品未经任何预处理,则回收率一般可不考虑。只有当某些样品组分被仪器系统不可逆吸附时,回收率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样品经过了预处理,如萃取工艺,那就必须考虑整个方法的回收率。一般要求回收串大于60%,越接近100%越好。
回收率可用下述简单方法测定:配置一定浓度的标准样品,将其两等分,其中一份按方法步骤进行预处理,然后用GC分析。另一份则不经颈处理而直接用GC分析。两份样品所得待测组分峰面积的比率乘以100即是该组分的回收率。有时实际样品很复杂,特别是样品基质对预处理的回收率影响较大时,就必须用空白样品基质(确信不含待测物)制备标准样品,比如测定废水中有机农药残留量时,就要采用不含农药的水作空白基质,在其中加入已知量的农药标准品,然后进行处理和分析。处理后测得的组分含量与处理前加入量的比率乘以100就得到了回收率。
很显然,回收率太低时会影响方法的检测限。当样品处理过程较复杂时,应分步测定回收率,最后针对回收率最低的步骤进行方法改进,以期提高整个方法的回收率。
4.方法重复性和重现性
重现性(reproducibility)足指同一方法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型号仪器、不同操作人员使用寸所得结果的一致性。与此近似的另一个术语是重复性(repeatability),常指同一个人在同一台仪器上重复进样所得结果的一致性。事实上,文献中二者常常混用,多数人不做严格区分。但大多数欧洲学者会严格区分二者的不同。我们认为对现代仪器来说,分析重复性是容易实现的,而重现性则是更重要的,也是方法验证所必须考察的。重现性和重复性都用多次分析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表示。
方法的重现性应包括多次连续进样分析的重复性、不同时间(天与天之间)分析的重复性、不同型号仪器之间的重现性和不同实验室之间的重现性。作为方法开发人员,首先应测定重复性,即在相同条件下连续进样5—10次,统汁待测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或峰高)的RSD,一般要求保留时间的RSD不大于1%,峰面积的RSD不大于5%。文献报道的最佳重复性数据为保留时间的RSD小于0.1%,峰面积的RSD小于1%。
如果样品要经过预处理,还应测定同一样品多次处理的重复性。即同一样品取3—5份做平行处理,看最后测定结果的重复性。这一RSD值应不大于5%。当然,有些工业分析要求不大于10%即可。至于天与天之间的重现性也不应大于10%、当上述重复性满足要求后,说明该方法在你的实验室是可靠的。要将此方法作为标准方法推广使用,还必须测定不同仪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重现性。当这些重现性(RSD)都能满足要求时。这一方法的可靠性就得到了较为满意的验证。
方法的线性关系及检测限
准确称取 7种目标物的标准品, 用甲醇稀释配制成 7种目标物的标准溶液, 根据需要用甲醇分别稀释配制成 5级标准工作溶液, 浓度范围如表 3所示,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分析。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作回归方程,结果见表 3 , 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 R2均大于 0.9999,线性关系良好。以最低浓度标样重复进样 5次, 取其 3倍标准偏差为检测限, 10倍标准偏差为定量限, 根据样品处理过程将结果换算为ug /g , 得到该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
方法的回收率和重复性
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取一种已知目标物含量的样品(7 #),加入与其含量相当的混合标
准溶液,重复 5次,测定其加标回收率和重复性, 结果如表 5所示。5次重复实验的 RSD范围为 1.3 % ~3.1 %, 回收率范围为 97.0 % ~ 99.6 %, 可以满足定量需要。
——引自《RP-HPLC法测定烟用香精香料中的7种防腐剂》
内标法方法学注意事项(引自网页论坛)
选一与欲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离的组分做内标物(当然是样品中没有的组分),然后配制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混合标准溶液,进样得相对校正因子。再将内标物加入欲测组分的样品中,进样后测得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定量参数。用内标法公式计算即可。
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比及其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选择内标物有4个要求:1.内标物应是该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2.它必须完全溶于试样中,并与试样中各组分的色谱峰能完全分离;3.加入内标物的量应接近于被测组分;4.色谱峰的位置应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的位置相近,或在几个被测组分色谱峰中间。内标法的优点是测定的结果较为准确,由于通过测量内标物及被测组分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操作条件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误差。内标法的缺点是操作程序较为麻烦,每次分析时内标物和试样都要准确称量,有时寻找合适的内标物也有困难。外标法简便,但进样量要求十分准确,要严格控制在与标准物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进行,否则造成分析误差,得不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那么内标法的方法学研究就是将过测量内标物及被测组分的峰面积的相对值,也就是一个比值,来进行一些精密度、准确度、线性之类的研究。
具体就是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记录样品和内标峰面积,计算样品/内标峰面积比值R样品/内标,利用样品浓度C对比值R样品/内标作直线回归,得回归方程,作为标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也如此。
首先你要了解何为内标法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
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
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检测器和积分装置饱和。如果认为方法比较可靠,而色谱固看来也是正常的话,应着重检查积分装置和设置、斜率和峰宽定位。对积分装置发生怀疑的最有力的证据是:面积比可变,而峰高比保持相对恒定,在用内标法做色谱定量分析时,先配制一定重量比的被测组分和内标样品的混合物做色谱分析,测量峰面积,做重量比和面积比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即为标准曲线。在实际样品分析时所采用的色谱条件应尽可能与制作标准曲线时所用的条件一致,因此,在制作标准曲线时,不仅要注明色谱条件(如固定相、柱温、载气流速等),还应注明进样体积和内标物浓度。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各点并不完全落在直线上,此时应求出面积比和重量比的比值与其平均位的标准偏差,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单点校正,若所得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小于2,曲线仍可使用,若大于2,则应重作曲线,如果曲线在铰短时期内即产生变动,则不宜使用内标法定量。
所以,当你确定应用内标法之后,就不需要进行这些实验的。因为你在加内标时它就是一个已知浓度了。做方法学的时候,内标和待测物标准品(比如你的白三烯待测物)要分别单独进样,然后再做标液的色谱图(含有内标和样品),然后再是提取或者回收后的样品(如血浆或者一些细胞,组织提取物等等),最后比较两者的封面积。
如果内标选择用来做方法回收率的,在样品前处理前进行添加。如果你在做标准曲线时候则上机前添加,添加量不管外标是否为梯度内标量是固定的。你看到有人做实际样品时候只是在上机前添加内标,他这时候的内标不能指示回收率,只能用于校正仪器信号偏差,通俗的说这种内标叫上机内标。而前处理时候加入的内标叫替代内标。(我这是个人称呼,不是官方称呼哈)。添加内标的量,一般要是样品含量的两倍,这个,其实很难把握吧,样品含量我们也不知道,所以就大胆的去加就行了。嘿嘿,纯个人观点哈!
第四篇: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定量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适合于相应分析要求,在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学研究或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验证内容有: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重现性)、检测限、定量限和耐用性等。
一,线性
线性是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质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制备一系列供试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五份供试样品;以测得的响应信号对被测物浓度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越接近于 1,表明线性关系越好。
用 UV 法测定时,以对照品配制一定浓度范围的对照品系列溶液,吸光度 A 一般在 0.3 ~ 0.7,浓度点 n = 5,用浓度 C 对 A 作线性回归,得一直线方程,方程的截距应接近于零,相关系数 r 应大于 0.9999。
用 HPLC 法测定时,以对照品配制一定浓度范围的对照品系列溶液,浓度点 n = 5 ~ 7,用浓度 C 对峰高 h 或峰面积 A 或被测物与内标物的响应值之比进行线性回归或非线性拟合(如 HPLC-ELSD),建立方程,方程的截距应趋于零,相关系数 r 应大于 0.999。
线性关系的数据包括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和线性图。
二,范围
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及要求确定。对于有毒的、具特殊功效或药理作用的成分,其范围应大于被限定含量的区间。
三,精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需做准确度验证。
1.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做加样回收率测定,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已知纯度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在加样回率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入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加入的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回收率 % = [(C-A)/B]*100%
式中,A 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 B 为加入对照品量; C 为实测值。
2.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的供试品,用 6 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 3 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 3 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 9 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含量之比控制在 l ∶ 1 左右,其他两个浓度分别约为供试品含量的 80% 和 120%。应报告供试品取样量、供试品中含有量、对照品加入量、测定结果和回收率(%)计算值,以及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或可信限。
四,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接近的程度。
1.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对同一供试液进行至少五次以上的测定;精密度一般用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表示: RSD= 标准偏差 /平均值 ′ 100 %
精密度报告的数据应包括平均值、可信限及相对标准偏差。
一般在一天之内进行的精密度考察称为日内精密度(inter-day variability);在三天之内进行的精密度考察称为日间精密度(intra-day variability)。
有时为了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还需设计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变动因素包括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和不同设备。
2.重复性(repeatability)
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批样品,从样品供试品液制备开始,制备至少六份以上供试品溶液(即 n>6), 或设计 3 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 3 份供试溶液,进行测定,计算其含量的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RSD)。RSD 一般应根据样品含量高低、含量测定方法和繁简进行制订,如含量很低一般不大于 5 %;如含量较高,则应从严要求。
3.重现性(reproducibility)
是指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应进行重现性试验。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协同检验得出重现性结果,协同检验及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应注意重现性试验样品本身的质量均匀性和储存运输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
五,检测限
检测限是指试样中被测物质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检测限是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即反映方法与仪器的灵敏度和噪音的大小,也表明样品经处理后空白(本底)值的高低。它无需定量测定,只要指出高于或低于该规定的浓度或量即可。根据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检测限。
当用 GC 和 HPLC 法时,可用已知低浓度样品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 S / N = 2 或 S / N = 3 时的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检测限的报告数据应附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检测限结果。
六,定量限
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质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常用信噪比法测定定量限。一般以 S / N = 10 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
七,耐用性
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使方法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样品提取次数、时间等。液相色谱法中典型的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的组成比例或 pH 值,不同厂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柱温,流速及检测波长等。气相色谱法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不同类型的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薄层色谱的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的薄层板,点样方式及薄层展开时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变化等。
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通过设计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保方法有效。
第五篇:检验能力验证结果评价报告
检验能力验证结果评价报告
1.目的
通过本制度的建立达到什么目的 2.参加人员
哪些人员参加哪些项目 3.开展验证工作时间 4.验证方法
一种方法还是多种方法 5.验证项目
一个指标还是多个指标 6.结果分析
设定符合性判定值
7.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