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著作的变化

时间:2019-05-14 04:5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高等教育著作的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高等教育著作的变化》。

第一篇:美国高等教育著作的变化

美国高等教育著作的变化

(美)卡梅伦•芬彻著,赵炬明译

摘要本文是C.芬彻为《美国高等教育经典著作百种》一书写的介绍文章。文中介绍了选书的目的、原则、方法,以及这100本著作的主题、领域和作者的情况。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100本美国高等教育名著。

Abstract

This introductive article is about “100 Classic Books about Higher Education” by Cameron Fincher who initiated the project.In which, Fincher introduced the purpose and procedures of the book selection, and also the themes, coverage and author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books.译者序C.芬彻(Cameron Fincher)是乔治亚大学高等教育与心理学教授,《美国高等教育经典著作百种》一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本文是他为该书所写的一篇介绍文章。其中不仅介绍了他们选注美国高等教育经典著作的目的,还详尽地介绍了这些著作所涉及的主题、领域,以及作者的情况。这对深入了解这一百本美国高等教育著作会有所帮助。但正如芬彻所说,最好了解这些经典著作的办法是读原著。而且,“读书的收获将值得读书所花的时间和精力。”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囫囵吞枣,但有少数书需要咀嚼消化。弗朗西斯•培根《论学习》

从1946年上大学起,我就多次听到读到培根这句名言。书,在我生活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而且我从未怀疑过培根这句名言所包含的智慧。然而 1964年当我应邀加入乔治亚大学而使我的学术事业发生转变时,我所有的高等教育方面的专业书籍只有四本:R.霍夫斯达特和W.梅茨格的《美国学术自由的发展》、N.桑福德的《美国学院》、J.布鲁贝克和W.鲁迪的《美国高等教育史》、以及T.卡普娄和R.麦吉的《学术市场》。而我的心理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却有好几百本。而后的34年里,这4本书就一直放在我办公室椅子背后的书架上,以便随时取用。我不断地查阅、参考、重读这几本著作,还经常向他人推荐。由于在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我后来又得到了许多高等教育方面的好书。有些书我仅仅是翻一下,但对其中许多,我是仔细咀嚼消化了的。我们这个经典著作百种书目的优点是,它牢固地建立在我们自己作为高等教育文献热心读者的经验之上,也贯穿在我们不断地筛选、分类、打电话、送传真、审阅、评注的过程之中,而目的是希望为对高等教育感兴趣者推荐一些可读之书。我相信读者对书目中的每一本书都会感兴趣,读书的收获将值得读书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我和其他三位合作者共同从事这项工作,主要是因为我一直致力于把高等教育建设成一个博士教育的专门领域,也由于我越来越担心20世纪最后这些年晦暗不明的学术氛围。我希望未来高等教育的课程和培养方案别象过去那样,总是临时拼凑出来的。1968年乔治亚大学高教所需要建立一个高等教育的博士点。那时我们书单上的绝大部分书都还没有出版,因此很难找到适合的教材。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用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大约每月一本的报告来满足教学需要。成立于1967年的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在其高产的五年里发表了大量的技术报告、批判文章、委托研究和委员会报告,还有大量的政策建议。其他当时可以得到文献还有大学目标与管理评议会、高等教育与劳动研究组、人力资源与高等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发表的报告(例如J.福格、H.阿兰和A.拜尔为该委员会撰写的研究报告就收进了我们的经典著作书目)。卡

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对1972年教育修正案的影响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性成就。如果那时高等教育课程有时缺少实质内容,人们不应责备这些全国性委员会和专题机构。20世纪70年代后来被证明是为高等教育研究发展储备潜力的十年。《教育研究与发展》杂志(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1973年为高等教育出了一个专刊,称高等教育是应国家改革需要而“诞生”的一个“新学科”。在其中的一篇主要文章中,伯内特(Collins Burnett)发现,那时高等教育的专业文献相当不错。因为那些年里,高等教育领域的许多教授都是从其它专业转行过来的,高等教育文献中有相当部分是从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角度对大学和学院的研究。我是那期刊物的编辑。我相信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可以为高等教育研究生课程提供跨学科的角度,因此我在我的文章里强调了这个观点。确实,行为科学充满希望的未来为当时组建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研究所提供了条件。伯克利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密西根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所都建立了培养研究人员的博士点。乔治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则把自己的使命确定为在教学、研究与服务之间从事跨学科的工作。伯内特还指出,那时至少有36种专业杂志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文章。美国教育研究信息中心(ERIC)的文献中至少有1330个高等教育方面的文献。1973年还出版了关于初级社区学院和文理学院学习氛围的两本文献索引。然而那期杂志撰稿人所引用的文献多是杂志文章、会议文集、基金会报告、以及其他编辑出版的材料,由知名学者撰写并由著名出版社发行的专著很少。因此到1973年,虽然高等教育的专业文献已经形成,但把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学术性学科或者一个专业领域来研究的著作并不多见。

这100本经典著作告诉我们什么

在和凯勒、博格、西林一起选书做注的那几个月里,我一直想怎样才能使这个书目对从事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和指导博士生的同行们有所帮助。当然很多高校董事、校长、副校长、院长、系主任、政府官员、州立法委员等也可以从较好的高等教育知识中获益。我所关心的是,这100本书的实质内容怎样能较好地反映过去一百年来高等教育的扩大与发展,高等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专门领域的发展,以及这个领域的学术研究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每本书都是它所属时代和地方的标志,因此我们选注的每本书的视角和观点都是历史的、比较的和发展的。每本书都包含着作者从过去的历史、运动与变化趋势中选出来的他认为值得记录的能使读者受益的事件、以及值得注意的线索和细节。选注的书要能反映美国高校、高校的课程与服务、及高校成员变化的历史发展。因此,所选注的书中,有大约25本著作可以归类为历史,是这类或那类问题的历史;有20余本是关于学术管理、校长领导或政策问题;至少有18本专门讨论大学的使命、目标、目的;有11本讨论课程问题,还有11本讨论教师责任与教学;七本关于学生,入学问题与入学平等问题;还各有两本是关于技术、校园设计、学校生活、学校运动队的;一本关于社区学院。这些著作所体现的历史的、比较的、发展的角度证明了一个我早在选书以前很多年就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全面地理解美国高等学校,就要学习它们成长成熟的各个阶段的历史。哥伦比亚大学的兰德尔(John Herman Randall Jr.)曾经写道:“要理解任何信仰、任何思想、任何习俗、任何制度,我们就必须考察它逐渐从最开始时变成现在这个形态的过程。„时间和历史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那些想了解美国大学发展的人,应当先读韦斯的《美国大学的出现》,然后是斯罗森的《伟大的美国大学》,再读盖格的《发展知识:美国研究性大学的成长,1900-1940》,然后跟随其线索经过战后时期进入九十年代。几乎以同样的方式读L•威尔逊关于大学教师的两本书,读者将会大为获益。一本是威尔逊在1930年代作为一位年轻社会学家所写的书,1942年发表;另一本于1964年发表,那时作者已经是德克萨斯大学的前校长,而后又任美国教育评议会主席。科森的书也描绘了1960和1975年两个时期学术管理的情况。米利特的书则分别

讨论了1960年代以前的学术共同体,以及1980年代围绕学校社会责任,学校当局和公众要求所发生的冲突。A.阿斯廷1993年改写了他1977年书,改写后的书对学生在信仰、态度、知识方面发生的变化提出了深刻见解。关于出版时间,有九本著作出版于1932年罗斯福当政以前;七本出版于大萧条和二战期间(1938-1948),有略多于一半的著作(53本)出版于1948年至1980年间。在这些年,美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冷战、高校扩张、学生抗议、经费增加和减少。有18本1980年代出版和13本1990年代出版的著作被认为是经典而收入书目。这些都清楚地表明,高等教育是一个成长中的领域。有兴趣的是,1910年至1997年间出版优秀高等教育著作的出版社多种多样。商业出版社出版了其中的大部分著作(65本),然后是大学出版社(28本)。Jossey-Bass出了18本;然后是Harper & Brothers(后改名为Harper &Row, HarperCollins),出了11本;McGraw-Hill出了八本;牛津大学出版社出了五本;Holt & Macmillan各出了三本。首版书出得最多的大学出版社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四本);耶鲁大学出版社和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各出了三本。其他出首版书的机构包括一些基金会、联邦政府机构,以及七家商业出版社。各种出版社已经重印了这100本书中的21种,Jossey-Bass重印了四种,Transaction Publishers重印最多,共计六种。

作者与学科

谈到作者,我们应当感谢其他相关领域学者与研究者对高等教育领域持续不断的影响,但没有任何一个学科能够宣称其对“形成中的”高等教育学科有绝对的影响。在这百本经典著作的作者中,有11位历史学家、11位社会学家,还有10位可以算作是教育研究人员。高等教育显然受惠于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因为作者中有11位社会学家、七位政治学家、五位经济学家、六位心理学家,一共是29位。还应感谢人文学科所做的贡献,因为有四本书是哲学家写的,三本出自文学家之手。这七本书的九位作者中,有五位曾经任大学校长。还应当指出,有七八位作者,他们在自己领域中的学术成就使得他们对高等教育的贡献相形见绌。高等教育领域中有如此之多其他学科的学者,不仅对形成多学科的高等教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一个补益,也是把高等教育和美国的经济、技术与文化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因素。百本经典作者群中至少有18位的个人成就无论用何种标准衡量都是辉煌的。他们对全国性的高等教育讨论和对高等教育思想的贡献使得高等教育变成这个国家的宝贵资源。桑福德1962年出版的开创性著作《美国学院》被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是“对一个为尚未被开拓的领域的探险”。所有学习高等教育的学生都会欣赏这本著作至今仍然十分显然的优点。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初学者来说,桑福德的著作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起点。随着桑福德的拓荒,许多人继续留在这个新领域中耕耘,并把高等教育变成了一个学术领域。在这些闪光的名字中,贾斯帕斯、奥特加和怀德海是作为哲学家而闻名于世的;巴松、海特、范多伦则是另一些领域的著名学者。在美国多数大学校园里,A.弗莱克斯那、D.贝尔、W.布克利、J.马奇、C.P.斯诺的名字更是无人不晓。还有J.加德纳,他是《我们能兼顾平等与卓越吗?》和《自我更新》两本著作的作者,这两本著作把美国、国际社会和每个学校所面临的挑战直接摆到了读者面前。任何对高等教育史的深入讨论,都迟早会提到著名历史学家R.霍夫斯达特。在高等教育的研究队伍中,考雷、米利特、博文、德雷斯和梅休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C.科尔被认为是美国最著名的校长,是促成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和卡内基政策研究评议会众多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的“那只看得见的手”,也是目前关于美国大学校长最深入研究著作《大学校长的多重生活》的合著者。D.雷斯曼是我们书目中唯一的两本著作的合著者(《永恒之梦》和《学术革命》)。他的名字将会被刻在所有美国大学校园里。关于美国大学的教育与服务,A.阿斯廷、B.克拉克、E.埃迪、P.雅克布、C.佩斯因其关于教学、入学、考试与评分、学生保持与毕业方面的著作而闻名。他们的著作已经影响了许多撰写同

类著作与论文的作者。A.阿斯廷可能是被引用最多的作者之一。他的夫人H.阿斯廷也是一本入选著作的合著者。他们是我们书目中唯一的一对夫妇作者。以上罗列了那么多著名作者,也许有人会认为我们是根据作者知名度选书,或者把作者知名度作为选书的条件。其实正好相反,我们四位选书者一致同意,书的实质内容要比书的代表性重要的多。没有一本书是因为它最好地代表这个或哪个领域、这种或那种思想、这种或那种趋势而入选。事实上我们从未为某一类书是否应当入选而发生争论。如果在我们的选书中有什么偏见的话,当然是肯定有的,那就是我们希望每一本书都仅仅因为它的质量、历史价值、以及它对我们学术兴趣和学术经验的吸引力而入选。我们力求根据书自身的价值来选书,因此我们四人都感到,从最后书目中剔除一本书要比添加一本书困难得多。简单地说,添加一本书只需要我们中的一人说服另一人,或有两票同意即可;而删除则需要讨论和说服,要有一人能说服大家,剔除一本书比保留这本书更好。因此如果最初推荐书目时我们是理想主义者的话,那么在把书目压缩到最后整整100本时,我们就变成现实主义者了。

主题、趋势与问题

在审阅最后选定的书目时,我确信我们把这一百本书称为高等教育“经典著作”不会对任何人造成损害。一方面我惊奇这100本书居然涉及了这么多领域与问题,另一方面我在想它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高等教育的专业文献,其总体覆盖面究竟有多大。我也在想,从这些书中,我们究竟能学到多少关于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学科或作为一个博士教育专业的进展情况。仔细阅读这个书目会发现,这100本书讨论的是在科学、技术、教育明显成为国家、社会、乃至西方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时,教育事业中迅速增长扩大的高等教育部分的情况。

有相当部分书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写的。1910年斯罗森在《伟大的美国大学》中指出,高等学校只是最近才成为国家文化事业的一部分。韦斯1965年在《美国大学的出现》中叙述了早期的殖民地学校、教会学校和州立学院怎样演变成大学的。另一些著作(如H.哈斯金斯、C.F.瑟文、G.P.施米特、T.韦伯林的著作)告诉我们大学的内部及外部困难。后来的一些作者(R.盖格、R.赫钦斯、K.奥尔森、R.霍夫斯达特)讲述的是20世纪中期高等教育成长成熟的精彩故事。1960年代至1980年代从事研究的作者告诉了我们在这30年里高等教育所获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与成就。1990年代的作者则一方面继续分析和解释以前的历史,一方面提醒我们要继续改革,不断更新。从发展的视角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授、教师、学生、毕业生、以及大学的其他成员,由于这些作者关心的是在迅速变化中公众的需求、感受和期望。从比较的视角我们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历史感,只要认识到我们的高校、它们的目标与功能、教育与服务已经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而且在全球化环境和由技术革新推动的跨国经济条件下,它们还在继续变化。

我们所选的优秀著作没一本会出现在其他的20世纪畅销书书单上。虽然没有一本书是传奇故事、戏剧、或英雄史诗,但每本书都在讲述它自己时代的故事。无论是把它们当作整体,或者精心选取一本为代表,这些书都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20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贯穿所有著作的主题是作为智力的、功用的和社会文化制度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尽管这种变化的稳定性被过分渲染了,但它确有明显的连续性;虽然这个变化受许多传统、习

俗、甚至学究式愚蠢的限制,人们还是欣然接受这种变化,甚至还曾认为它是“进步的”。

即使其他人可能发现种种缺点,这些书确实代表着一批重要文献,一批值得美国高校各类人士了解的文献。简单阅读注释会造成种种误解,不成熟的学生常会仅靠浏览注释而不读原著就得出肤浅结论。但在许多情况下,如果没有进一步的阅读,仅靠仔细阅读书目注释确实可以成为了解原著的第一步,并能激起进一步的思考。

此外,编辑带注释的书目还可能是划定学科研究领域的一个好方法。即使在最好的教育学院也可能遗漏某些关于大学管理、治理、财务、工作、生产力的研究角度和观点;即使在最开放的大学校园里,也一定会有些僻静角落。教授们在那里做实验、写书和教学,但却对能影响他们学校及其未来的公共政策问题一无所知。

最后应再次强调书的优点。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选书而不选学术期刊、杂志、或其他刊物?”最好的回答可能是,因为书似乎是最能够保存和传递我们所思、所论、所著的精华,至少在西方学术传统中是如此。期刊文章以及其他出版物各有其科学、学术或方便的优点;其他传媒也在资料、信息、知识获取方面作各种济世承诺。但就象复印机静悄悄向我们证明的那样,没有人仅靠拥有一堆期刊文章、复印资料或书籍来获取知识。要学习,我们大多数人就得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反思。在可见的将来,在学习最重要事物时,书将仍然是真正有用的工具。

有位聪明绝顶但持怀疑主义态度的学者曾经说过,任何一个助理教授都可以就大学的目标与功能开个讲座,但就是没有其他教师愿意去听这类讲座。确实,无论是绝顶智慧还是怀疑主义,都能不容忍教授们去撰写出版关于大学的目标、教育、服务、以及高等教育的益处的著作。

最后让我回到前面的培根引文。隔了两句之后,培根接着写到:“阅读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很少写作,他就得有很好的记忆;如果他很少交谈,他就必须有敏捷的机智;如果他很少阅读的话,他就得有非凡的狡黠之才,方可以强不知以为知。”让读者去用“学者”一词取代“人”吧,无论培根在何处使用“人”这个词。然后读者自己决定是否同意培根的看法。无论何种结果,读者总能从这本很久以前写的书中学到点什么。

第二篇:美国高等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

谈起美国高等教育,我们都会想到哈佛、麻省理工这样的世界名校,想到现在愈演愈烈的赴美留学热。毫无疑问,美国高等教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多方面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美国高等教育是一个典型的五层金字塔型。自下而上依次为:

社区学院及高等专门院校,包括2年制的普及学院和技术专科学院, 招收高中毕业生中成绩较低和同等学历的学生,毕业时授予协士(副学士)学位。1995年全美有1462所(其中私立415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40%,在校人数549.3万,占高校总数的38.5%,社区学院的任务除为社会各行业对口培养专业熟练劳动技工与职员外(在美国当工人求职也要专业文凭), 还为那些想继续升入本科大学的学生架起一道桥梁,可考入本科大学三年级续读。社区学院是一种普及型的高等教育。

普通四年制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在美国大概有500多所。

综合型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在美国大概有600多所。

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大概有400多所。

研究型大学,大概有100多所,可授予博士后学位。以基础性, 学术性研究著称,其中最著名的有哈佛, 普林斯顿, 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霍普金斯,加州伯克利,康乃尔等20多所。在这些大学的周围, 形成一个个集教学、科研、开发和新兴工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如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剑桥-128公路中心, 西部的“硅谷”中心,南部的航天中心等, 密切了教学与生产的联系。教学与生产互相渗透, 互相融通, 形成合力,使创新思维-科研成果-新产业新产品三者的转换链迅速畅通,高效转化为高经济效益,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产业经济结构的更新换代。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高等教育院校结构与我国有一定的差异,而其本身也有以下特点:地方统管:凡本宪法未规定而又非各州所禁止的事权,皆归属各州或人民;大学自主: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社会监督:评估考核机制。那么我们又能从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学到什么呢?首先,在对其五层金字塔院校结构的阐述中,重点放在了社区学院及高等专门院校和研究大学上,而这两者在我看来恰恰是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所欠缺的、做的不够完善的两块儿。美国的社区学院及高等专门院校就相当于我们的中专、大专、职高,现在我国的中大专以及职高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但普遍是质量不高,学校盲目开设专业与课程,没有针对性与各自的特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各自的立校之本。另外,越来越多的中大专及职高学校不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所想,而是为了学校的利益或者是学校领导层某些人的利益。我们经常可以从新闻中听到学校在学历方面欺骗学生,乱收费等消息,对于学生的实习也是越来越不负责。我的表姐在一所中专上学,今年学校要求他们去指定的实习单位实习,结果她去了之后发现单位工作环境恶劣,对待实习学生近乎苛刻。近年来中大专及职高院校暴露的种种问题提醒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整治规范教育市场与就业市场。

而对于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正如钱学森的疑问一样,中国何时才能出一个诺贝尔奖?为什么中国大学体制下的学生不能拿诺贝尔奖?这是一个困扰国人很多年的问题。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周围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开发和新兴工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而这在中国是不怎么常见的,即使相对普遍,研究力度与层次也不及美国;其次在大学课程教学上也并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了疏于思考,懒于创新的习惯;另外,中国大学与美国大学最大的不同在我看来是:美国是宽进严出,玩命学习,而中国则是严进宽出,玩命地玩。在美国,大学生的毕业率只有57.3(2009-2010),学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必须疯狂学习,学习的不光是书本知识,还有人际交流、职场等方面。大部分美国大学生会打工,培养独立的性格。学校以学生至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与意见,因此才有了那些“目无尊长”的学生,但恰恰可能是未来的成功人士或诺奖获得者。我们应该从中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式,既然我们的教育体制在近年来不能发生较大的变革,那我们要从小处、细节入手,不断完善我们在教育方面的漏洞和不足,我想着不仅仅是教育部的事,大学、校长、教师、以及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1663

第三篇:美国高等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小结

人生总是充满惊喜。美国高等教育这门课对我来说是一个纯正的意外。但是,也正是这个意外,让我对选修课以及我的学习习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第一节课,我是作为一个旁听者来听的课。从来没有认真听过选修课的我,却彻底的被这门课所包含的学问深深的吸引住了。因此,在一门选修课上,我没有逃过一次课。

从进入山东大学的那一刻起,去美国的强烈愿望就已经在我的心底深深的扎下了根。但是,对于美国的陌生,却让我增加了些许恐惧感,还有不确定感。而这门课让我重新且深刻的认识了美国,让我站在一个冷静的角度去计划我的未来。

每节课,我看到的都是一个全新的美国。每节课,都带给我太多的惊喜。弗吉尼亚大学,“常青藤”,加利福尼亚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自己强悍的专业。这跟我们中国的大学完全不一样。同时,我也明白了,大杂烩的大学总是不会走在最前端的,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特色。这也便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失败之处。同样的,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独特的一面。

以前总是感觉,外国的大学生是如何如何的轻松,国外的大学是如何如何的好上。但是,直到上了这门课我才清楚的认识到,那只是我或者说我们的错觉。尤其是,听到老师讲到自己儿子在加拿大的求学经历时,提及那困难的两个学分时,我的观念彻底转变了。原来,国外的大学不是不看重成绩,而是他们的考试方式更能够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一面,而不是利用所谓的应试考试来考察学生的水平。如果想在国际上立足,中国的学生更要注重全面的发展,全面的提高。

就像前边所说的,我很早以前就有要去美国留学的想法,并且是热切的希望。老师所讲的俄罗斯的大学,新加坡的大学,以及加拿大的大学,让我对留学这条路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并不是美国才有适合自己的大学,也并不是美国才有那么多的机会。要留学,首先我要做的就是广泛的收集信息,了解存在的那么多的出国的机会。

最让我受益匪浅的其实是您讲的您的那些研究生或者同事把握住机遇的方法。像听讲座要勇于发言,留心教授的论文方向,联系方式,主动与教授聊一些趣味相投的话题之类的。这些课对我来说不只是简单的讲授知识,而更像是一场场人生的讲座,让我深化了要敢于表现,把握机遇的信心。就像那句话所说的:你不表现,别人怎么知道你怎么样,怎么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又怎么会得到机遇。所以,我以后会更加积极的表现自己!

除了,了解到了国外的各个大学的各种专业,文化之类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讲到的异国的一些风俗,文化,现状。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刚到俄罗斯上学,对于自身的安全要非常的谨慎;美国有一个赌城叫拉斯维加斯;在美国的赫尔希,巧克力是可以用来当饭吃的;在美国开车从东部往西部行驶,基本上是不收钱的······通过这些简单的现象,让我看到了巨大的文化差异,体会到了美国这个大国的可爱和有趣。同时,老师讲到的到一些美国的小细节(诚实签证之类的),也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不只是上课讲的内容,您上课的方式也让我看到了美国的影子,可以说是亲身体会美国教育。从关灯拉窗帘,到上课时不能有外来人员的干扰,以及讲课后的鼓励发言,都让我深深体会到,您是让我们用亲身经历来体会美国的教育,让我们这些从小在中国长大,接受中国教育的孩子,能够转变一下自己的学习观,学习方法。说实话,从高中起我们班上就很少有主动发言的同学,就连我这样比较热爱发言的都不再表现的那么积极,因为太积极会被视为另类。这门课,让我重拾了曾经的激情,所以,每次我都把我想问的毫无顾忌的说出来,把我想了解的告诉您,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最好的上课效果。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书中提到过这个类似的思想: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在我看来,选修课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一些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让我们思考。而您的这门课很好的诠释了这个理念。您和某位同学的小插曲让我端正了上选修课的态度:我应该充分的利用选修课来提升自己,不是知识方面的,而是内心的升华。所以,不论三年之后,我是在国内读研,还是在国外留学,这门选修课的影响都是不会消失的。

最后,要谢谢您,让我在大一的时候就有了这么清醒的认识。谢谢!

第四篇: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鲜明特点

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鲜明特点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1101班杨梦颖1130030036

一、大学的运作方式

(一)美国大学的分层结构和资金来源

美国大约有四千所各类大学和学院,其规模和水平良莠不齐,结构类似金字塔形,其顶端有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百余所高校,最下层有只进行教学的二年制的社区学院。以加州为例,有两年制的社区学院系统,有颁发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加州州立学院系统,还有颁发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加州大学系统。从隶属关系分,有公立和私立。美国是实行分权管理的国家,州政府对高等教育承担了主要的责任。公立学校经费主要依靠州政府的投资,而私立学校主要依靠学校的筹措、大财阀的支持、校友的捐赠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美国的前二十名著名高校都是清一色的私立学校。

美国国家联邦对高等教育的拨款采取一般性的拨款和竞争性的科研拨款两种形式。对公立院校而言,联邦资助是对以州政府为主的财政资助的补遗;对私立院校而言,联邦资助是其多样化资金来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以州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下,联邦资助中的一般性拨款对院校发展来说作用有限,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资助。联邦拨款中影响较大的部分是科研拨款,与日常性拨款相比,科研拨款投入范围虽然有限但影响巨大。科研拨款采用竞争性机制获得额度的大小取决于院校的科研实力,所以只有那些位居全国高校金字塔顶端的院校获取的可能性才较大,一般性院校获得的机会和数额都有限。以美国2005年大学的研究发展经费为例,前20所大学的研发经费几乎占所有大学研发经费总和的30%,而前100所大学的研发经费占所有大学研发经费总和的8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研究性大学本身位于院校金字塔的顶端,强劲的科研能力使其不断获取巨额的研究经费,而充足的研究经费又为其不断巩固研究实力提供了保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中研究型大学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二)美国大学的管理方式

美国大学管理制度的特点是学术评议会(Academic Senate,国内又译作“教授会”)制度。美国大学管理有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系统和以评议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系统。大学内的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往往交织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有些学术事务决策后还要通过行政系统去实行,校长成为协调、沟通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的关键角色。因此,校长一般是评议会的职能成员,主持和召开评议会会议。一般而言,评议会负责管理学术事务,但是评议会也任命教师参与一些重要的行政管理委员会,从而保证教师能参与某些重大行政事务的决策。由此可见,在美国大学中虽然有学术权力系统和行政权力系统的划分,但是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管理共享。

评议会制度是西方大学里普遍存在的一项制度,它背后体现的是“民主治校”、“教授治校”的理念。校评议会负责的学术事务主要包括制定全校的学术政策、学科建设和发展、教师的聘用、考核和晋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课程设置、学位事项、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等。学院评议会负责的事务更多,权力更大,几乎包揽了学院的全部事务。一般而言,越往基层,学术事务越集中,评议会的权力和权限就越突出。

美国大学评议会制度的成熟外在表现为评议会在大学治理结构中处在了重要的一级,内在表现为评议会建立了完备的组织制度。评议会普遍拥有章程,如加州大学评议会章程长达340条,另有6个说明附录,具体规定了评议会的人员组成,成员的权力和义务,评议会总体职责,内部组织结构,下属各分支机构的职责、人员、运行方式等等,从而保证评议会活动有章可循。反观中国现有的学术委员会,之所以没能发挥实际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自身组织制度不健全。由于没有章程,没有明确的管理权限和议事规程,因此工作随意性大,缺乏严肃性,最后导致很多该归其负责的事情由党政领导代办。可见,一个管理机构要发挥出管理实效,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套规章制度,明确本机构开展活动的方方面面事项。

二、大学的校园氛围

(一)美国大学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等级观念荡然无存,这就是美国大学师生关系。学生既可称呼老师为先生、夫人、女士、小姐,亦可直呼其名。教师不以官员、长辈、专家自居,学生对老师也没有低下、从属和服从的观念。学生在学业方面固然要尊重教师的指导,教师也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如果教师在制度规定范围之外要占用学生时间,理所当然要付报酬。这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能促进心理平衡,有利于情感交流,而这正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得到保障的前提。只有平等相待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心悦诚服,才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和个性的张扬。笔者亲身经历的事例是,教师从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考试成绩未经学生本人同意其他任何人或机构不能查看,哪怕是学生的父母。这体现了美国大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隐私权,把学生作为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来对待。

(二)美国大学的校园活动

美国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社会联成一气。美国学生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书本知识的补充。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学生每周都要参加这类活动,它已成为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文化活动种类很多,有的是由校方或院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组织的,例如,由校内外艺术团体举办的演出,与地方社区或其他院校师生进行的联欢、交流,由校内外名人学者主持的系列讲座、专题演讲等等。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组学学习、借鉴它们的办学理念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

三、大学办学理念

(一)自身历史文化:大学办学理念之特色所在大学的历史文化是各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文化的物质性和精神性存在。其主要包括:大学的环境文化,如特色化的校园设计、景观建筑等所蕴含的文化气息;大学的制度文化,如各项管理制度、学生守则、文明公约等;大学行为文化,如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气等;大学观念文化,如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价值追求等。它不仅作为一种结果标志着各大学发展的差异,同时又是进一步再生各大学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办学理念作为大学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需要历经数代的努力和相当长的办学历程积淀而成的,是在自身已有的历史文化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发展的。如麻省理工学院,正是基于这种长期办学实践,以工程教育为特色不断探索培养与工业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以培养学生的仓U新精神为学校追求的培养

目标。正是在这些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麻省理工学院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理念“让海龟们去干活,让人们去思考问题”,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

(二)社会现实丈化:大学办学理念之时代精神所在当前,大学早已突破了“象牙塔”的樊篱,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与整个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是说大学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其所处的整个社会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文化作圳社会经济、政治与大学发生作用的中介,其与大学之间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潜在的、深层次的,更为本质的关系。亦即社会现实文化直接制约大学的发展。大学办学理念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更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文化的影响而存在。这就要求大学的办学理念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

任何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在大学的发展中,社会现实文化环境是大学赖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大学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现实文化环境的要求。但是,这种适应决不是一种简单的适应。大学在对社会现实文化环境的适应中必须保持其固有的区别刊其他社会组织的特性,决不能在适应中丧失了自别的个性。当前,我国正在实现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体制的变革导致了文化的转型,传统文化价值观剐导向作用正在弱化,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的文化价刨观的影响力在逐步扩大。在这种市场经济的文化环境中,我们的很多大学迷失了自我,一味迎合社会的需求,丧失了自身所固有的一些东西,损伤了教育的理念和文化氛围。因此,依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大学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在任何时候都是大学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从整个国际环境来看,伴随各国之间越来越频繁的交流与合作,各种各样的文化观念不断交融、发展、创新,因而可以说整个国际文化环境都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以一种开阔的眼界来认识大学,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来办大学,也就是说大学办学理念要具有一种开放性,不仅要从近处着眼,要放眼于远处,使大学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

第五篇: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温仲端

2003年9月24日至10月14日,中央电大组织财经教学培训团,到美国参观、访问、学习、考察。除了了解美国经济社会现状、学习美国高等财经教育的经验以外,我们还把了解美国高校和行业协会开展远程教育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美国远程高等教育概况

在被访问的5所高校中,有4所开展了远程教育。其中,马里兰大学学院最为成功,波士顿大学也做得不错,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属一般化,哥伦比亚大学则宣告失败。

马里兰大学学院(UniversityofMarylandUniversityCollege)从事远程教育已有30年历史,有11个学院、2300名教职员工,在本地及世界各地设160多个教学点。今年学生数将超过10万。波士顿大学虽然开展远程教育的时间较晚,规模也较小,但稳扎稳打,效果明显,毕业率高达90—95%。

根据专家介绍,美国多数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开展远程教育。例如凤凰城大学,其远程教育的知名度超过马里兰大学学院;美利坚大学采用网上考试的方式招生,报名者可随时在网上应试,还可以多次考试,选最好的成绩由考试中心寄到学校。

美国的一些行业协会也搞远程教育。例如美国注册银行家协会,便是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对会员进行继续教育的,有所谓“半电子手段”(网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全电子手段”(完全在网上进行教学活动)两种模式。前者让学生集中听课、网上完成作业,教师在网上批改、评分、答疑、督促学习;后者让学生自主安排网上阅读、练习、测验的时间。

二、马里兰大学学院等高校远程教育主要经验

1、配备足够的合格师资。马里兰大学学院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上教学,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都严格控制在25人以内。为此,该校在世界范围内招聘教师,以保证师资队伍达相应规模。波士顿大学更加严格,师生比为1:15—20。在满足数量需求的同时,马里兰还十分注重教师资质。学校对新教师提供5周的密集型培训,使他们认识网上教学的特殊性,学会应用该校网上教学软件,提高网上教学质量。

2、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马里兰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面授或者上网学习。全校18个硕士学位、17个本科学位的所有550门课程,都有一一对应的网上学习资料。波士顿大学不但网上教学资源内容丰富,而且注意提高制作技术,以便“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

3、开展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马里兰提出:只要学生上网,24小时提供服务。他们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教材、信息、教学文件、面授辅导、教学设施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利用网络,接受入学申请、审查入学资格、收缴学费、举行毕业典礼、颁发毕业文凭,以及提供选课与课程注册的方便,提供学习技能的培训,提供与系主任和教师的沟通渠道,提供求职咨询等,非常全面、到位。

4、进行学习状况的跟踪调查。马里兰针对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不好、工作忙碌、家庭系累等原因而学不下去的问题,在第三周末、第七周末先后开展作业评估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困难,以便及时提供更切实有效的帮助,使之顺利完成学业。

5、注重教与学的交流互动。马里兰建立了这样一个“互动模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利用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其他电子手段进行交流;严控班额,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师生交互动得起来;成立学习小组,使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助成为可能。波士顿大学在网上实现师生频繁互动,每7—10分钟便有一次问答或学习提示等等。而且根据学生在听觉、视觉上的不同爱好,提供不同媒体装载的教学辅助材料,让学生选用,目的也是让师生都动起来。

6、实行学分互通。马里兰允许远程证书教育取得的学分转换为学位教育的学分。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允许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先在本校读两年,另外两年在别校甚至别国读,把学分“带走”。这些灵活政策,无疑是对学生参加远程学习的鼓励。

三、几点体会

1、定位准确才能收到功效。马里兰大学学院是1970年才独立设置的美国二三流学校。该校把目标定在发展成人教育、非全日制教育上,并把目光投向本国和世界各国的在职求学者,在冷战时期为驻外美军提供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跨国远程教育。因此,它能做大做强(其办学规模已列本州第二),除了政府的经费支持以外,可能与它认准自己该做的事,不与名牌大学争高低有很大关系。相反,作为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办学实力绝对优于马里兰,但它投入2500万美元建成一整套远程教育设施和4000课时的MBA网上课程,试图与斯坦福、芝加哥等几个同样是一流的高校及出版商合作搞远程教育,却未能成功,最终发现人们对硕士课程远程教育的需求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这可能既是教育市场预测的失误,也是学校功能定位的偏差。这一点,对于我国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注重质量才能树立品牌。马里兰大学学院十分重视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致力于使网上教学与课堂教学处于相同的水平线上,建立了包括教师的知识面和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的教学互动、教学计划安排、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支持服务、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及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反馈、学业完成情况在内的网上教学与课堂教学比较评估体系,扎扎实实抓教学过程管理,因而质量得到社会的公认。1997年自愿参加网上学习的学生仅占4%(其余15%参加其它形式的远程教育,81%选择面授教学),而到了2002年,网上教育的参加者已占63%(其余形式远程教育学生占3%,面授学生占34%),可见马里兰已树立自己的远程教育品牌。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可以不花钱做广告而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波士顿大学历来以教学质量著称,其网络教育注重维护学术的严肃性,把教学效果好、质量不低于面授、学生满意作为最终目标,因而不仅没有“砸掉”名校的“老招牌”,而且树立了名校远程教育的新品牌,这对我们也是极好的启示。

3、规模适度才能持续发展。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然而,规模必须适度,“急性膨胀”必然导致教学粗放、管理薄弱、质量低劣。马里兰、波士顿两所大学坚决把住师生比这一关,不让教师超负荷,没有那么多人就不干那么多事,增加招生先得增聘教师。这种“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的做法,反映的是规模适度的指导思想。我国有的学校当初开展远程教育搞的是“跑马圈地”,到头来人手紧缺、设施不足,事情没办好,落下坏名声,反而妨碍了自身的发展。这一正一反的经验,值得我们吸取。

4、估价正确才能学有所得。这次赴美培训,我们对美国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考察只是走马观花,来不及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尽管如此,我们觉得还是很有收获的。将所见所闻与我国的现状作一比较,我们发现,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开拓,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硬件建设方面,总体上已趋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主要是在管理方面、政策方面、软件方面、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因此,我们一要增强信心,不必妄自菲薄;二要找到差距,取长补短。

2003年10月21日

下载美国高等教育著作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高等教育著作的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考察报告5篇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考察报告温仲端2003年9月24日至10月14日,中央电大组织财经教学培训团,到美国参观、访问、学习、考察。除了了解美国经济社会现状、学习美国高等财经教育的经......

    美国、加拿大两国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美国、加拿大两国高等教育考察报告2005年6月29日至7月14日,校党委副书记牟思伦带领党办主任甘建青、组织部长姜少华、宣传部长马可、统战部长李恒进、工会副主席兼妇委会主任......

    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精选合集]

    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资料来源: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交流研讨会交流材料)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涵盖多个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评估机制。其中主要的是院校认......

    美国、加拿大两国高等教育考察报告(精选五篇)

    美国、加拿大两国高等教育考察报告2005年6月29日至7月14日,校党委副书记牟思伦带领党办主任甘建青、组织部长姜少华、宣传部长马可、统战部长李恒进、工会副主席兼妇委会主任......

    美国本科通用申请系统变化

    美国本科通用申请系统变化 美国本科通用申请系统5大变化 美国留学申请系统有变化。除了托福拼分以外,新版美国大学通用申请表(Common Application)还有以下5大变化: 1、写作......

    谈谈我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认识(推荐)

    谈谈我对美国高等文化教育的认识 摘要: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无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备受瞩目。其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战略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有益的经验。美......

    参考文献著作格式

    参考文献著作格式一、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 陈绍业, 王凤翥. 图......

    当代文学著作

    阅读材料合集 十七年文学: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 小说以四、五十年代之交的北京城市生活为背景,描写一对革命夫妻进城后由于思想意识上的差异,在生活中不断发生矛盾,由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