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暑降温工作的规定(模版)
我国目前现行且约束领域相对宽泛的,唯一一部针对高温酷暑条件下,如何调整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生活或其他社会活动的法规——1960年7月1日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法规。
其他的均为地方性法规,如《深圳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暂行办法》、《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草案)》等
专家认为:当前的“暂行条例”形同虚设,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规章制度多是以相关行政部门的“红头文件”的形式(建设部门的通知即其中一种)存在,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层次性和权威性,也是明显不足的。为了保护职工在高温环境下的权益,必须尽快制定一部“高温法”。
常用的防暑降温药有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广东凉茶、仁丹、风油精、痱子粉等,您可以根据身体体质、药性选用适当的防暑药。
第二篇:防暑降温费管理规定
防暑降温费管理规定
(院政字〔2011〕5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职业健康,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确保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陕人社发[2011] 77号等文件规定,结合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院所属各单位、各部门。省外单位防暑降温费发放期限和标准应参照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室外作业是指不在办公室、房间、厂房形式的露天工作。
第二章 职责
第四条 各单位(部门)负责根据本单位(部门)员工出勤情况编制防暑降温费发放清单,并确保清单准确无误。
第五条 人力资源部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汇总、发放本单位防暑降温费。
第六条 工会和监审部门负责监督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 发放范围、期限与标准
第七条 享受防暑降温费人员范围为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在岗员工。第八条 防暑降温费发放期限:每年6月15日至9月15日。第九条 防暑降温费发放标准:从事室外作业人员每人每天10元,其他人员每人每天6元。
第四章 发放办法与要求
第十条 发放办法
(一)对本单位(部门)在岗人员按照实际考勤结果进行统计,编制防暑降温费发放清单。
(二)每月正常工作考勤时间按22天计算。第十一条 发放时间
防暑降温费按发放期限逐月随工资发放。
第十二条 各单位必须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加班,减少高温时段作业,普及防暑知识,确保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十三条 各单位应积极采取隔热、通风等技术措施。并可根据具体工作环境条件,免费提供给员工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解暑饮料和防暑降温药品等劳动保护物品。
第十四条 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防暑降温费发放政策,不能用发放降温品等实物来替代防暑降温费,必须以现金的形式来发放。第十五条 对虚报冒领防暑降温费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 防暑降温费在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院安委会办公室修订,并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院《关于发放2007防暑降温费的通知》(院政字〔2007〕28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篇:防暑降温费管理规定
防暑降温费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职业健康,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各省市对防暑降温费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范围内各单位。
第三条
各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根据员工出勤情况编制防暑降温费发放清单,并确保清单准确无误。
第四条
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审核防暑降温费发放清单,并进行发放。
第五条
员工转场或离职,其防暑降温费需由工资结算部门进行结清。第六条
各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在开具员工转场工资介绍单时,应将其防暑降温费发放信息注明。
第七条
工会和纪监审计部负责监督本规定的执行情况。第八条
区域划分
按照各省市地域划分为4类区域。
1类(共16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类(共10省市):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江西省、贵州省。
3类(共4省市):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4类(共1省市):海南省。第九条
防暑降温期划分
1类区域防暑降温期为3个月(6月—8月);2类区域防暑降温期为4个月(6月—9月);3类区域防暑降温期为5个月(6月—10月);4类区域防暑降温期为7个月(4月—10月)。第十条
防暑降温费发放标准
现场(包括车间)施工生产人员、现场质量监督检查人员、现场安全监督人员、现场协调人员及现场技术人员等,每人每月200元。其他人员每人每月150元。
第十一条
防暑降温费发放条件:在岗人员按照考勤结果进行防暑降温费发放,不足半月(不含半月)的按半月发放,不足一月的按全月发放。凡待岗、年休假、病假、事假、探亲假、婚假、丧假、产假、看护假等休假人员不享受防暑降温费。第十二条
防暑降温费发放时间
原则上各单位每月统计发放一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发放时间。第十三条
各单位除发放防暑降温费外,还应免费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解暑饮料和防暑降温药品等。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虚报冒领防暑降温费,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建设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修订,并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各单位规定与本规定有冲突的,以本规定为准。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发〔2010〕94号
第四篇:防暑降温工作总结报告
防暑降温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根据市总工会的文件精神,为了保障高温季节世博会的正常运行。在总工会和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镇工会加大投入,积极开展深入有效的防暑降温工作。
一、加强宣传,落实工作计划,在镇党政领导办公会议、镇政府工会委员会例会等会议上强调防暑降温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运用公告栏、宣传海报、工会工作网站等宣传渠道,将防暑降温工作精神及时下达,要求各单位、各职能部门尽快制定防暑降温计划,并逐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联合检查,督促整治有力
镇工会非常重视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开展了由镇工会、综治办、经贸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员工代表参与的降温检查活动,认真抓不足点和存在的隐患,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做出了全面有效的整改。
三、完善设施,做好作息安排
今年连续高温日期较多,最高温度曾达到40度。针对奋战在高温前线生产企业,我们通过通知、信函、短信等渠道发布了高温警报及“三要”小贴事。为此,镇工会要求这些企业:一,要注意劳逸结合,安排足够的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二,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增加营养,在外饮食要特别当心;三,要特别重视施工安全,并严格管理施工队伍遵守安全施工条例,合理调整并安排高温期间的室外施工时间段。同时,督促企业为员工发放了毛巾、香皂、风油精和鼻通等防暑降温“小工具”,并附上了温馨精美的慰问信,给高温烈日下工作的员工送去了一份清凉。
四、深入职工,开展高温慰问
高温期间,镇工会把慰问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坚持深入一线慰问员工。镇工会领导多次上门对旧店镇金矿、兆兴陶瓷原料有限公司等户外工作的员工进行高温慰问。同时通过提供健康检查、发放高温津贴、深入一线慰问等方式开展防暑降温工作。据初步统计,今年工会开展劳动保护监督检查X次;组织职工代表安全巡查活动XX次;筹集慰问资金及实物累计达到了约XXX万元;慰问涉及职工XXX多人次。
xx工会
20xx.9.1
第五篇:防暑降温工作管理制度
防暑降温工作管理制度
1.目的
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和上级区域公司的有关规定,为保障公司员工在高温季节能够改善劳动条件,有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XXX公司各部门。3.职责
3.1行政人事处负责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计划、实施、协调全公司的防暑降温工作。
3.2供应处应按行政人事处计划要求做好防暑降温物资的采购和供应工作。3.3财务处应根据当期防暑降温的费用计划,筹措落实资金到位。3.4公司工会、生产安全处负责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4.工作内容和要求
4.1行政人事处对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者,应发放防暑降温的药品,要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保健要求的饮料。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4.2行政人事处依照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书面告知劳动者。4.3行政人事处负责食堂卫生管理,严防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4.4行政人事处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5各部门应在每年夏季来临之前,对所有生产及工作场所门窗进行检查,发现门窗及其附属物件破损短缺,应及时组织工段、部门统一行政人事处报修,安排计划及时修理和配置,以保证门窗完整,能开启能关闭,通风降温效能良好。
4.6生产安全处对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员工,应供给耐燃、坚固、导热系数较小的工作服,其它高温作业可根据实际需要供给手套、鞋罩、围裙、眼镜和隔热面罩等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
4.7对负有高温作业的工段,应合理部署高温车间的热源和改善高温作业场所的通风条件,减少高温部件暴露的时间和面积。高温作业环境要采取通风措施,在自然通风满足不了降温要求的情况下,应全面采取机械通风。
4.8在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4.9在安排生产中,适应夏季高温期间的特殊需要,合理调整劳动组织,适当调整作息时间,筹划轮换休息,避免加班加点。特别高温作业场所,应采取“勤倒班”办法,缩短一次性连续作业时间。
4.10生产安全处负责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救援的演习,并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4.11生产安全处负责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
4.12各部门对各种防暑降温设备(空调、电扇、排风扇等)应有专人管理,除按时检修维护外,机械动力处每年在暑季到来前应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和管理制度。4.13优先采用有利于控制高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或者消除高温危害。对于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消除的高温危害,应当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使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4.14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保证其设计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高温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15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4.16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4.17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4.18劳动者出现中暑症状时,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使其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供给防暑降温饮料,并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病情严重者,应当及时送医疗卫生机构治疗。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5.相关记录
5.1防暑降温药品发放台账 5.2防暑降温饮料发放台账 5.3高温补贴发放台账 5.4防暑降温设备检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