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技能发展思路的分析和探讨11
高技能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性及其发展思路的分析和探讨
[摘要] 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阻碍了产业升级。
开发高技能人力资源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中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整和资源、联合办学、转变观念、培养实际能力等几个重要方面着手,积极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源开发 职业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必然要求人力资源建设不断的调整和提高,需要由粗放型转变为知识型、技能型。经济全球化可以说是一场生产率的竞争,是决定企业命运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线技术工人和劳动者整体素质的竞争,处于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在这场竞争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开发高技能人力资源,突破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技能人才“瓶颈”,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高技能人才是指工程实践者、工艺创造者,并能改进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加工方法,以及能够把生产决策从组织和技术上落实到操作层面中的综合技术人员。他们除了比普通技术人才具有更丰富的生产操作经验外,还需要掌握关键技术,能够像工程师一样独立解决高难度的技术或工艺问题,能够组织开展技术革新活动,能够对普通工人进行培训等。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开发高技能人力资源,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中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开发高技能人力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寻求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路和有效途径,并对职教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开发高技能人力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企业的发展,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还需要一大批具有现代技术的高技能人才。研发人员解决的是新产品的设计和工艺问题,一线的工人解决的是如何将这些设计和设想转化为产品,因此技术工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事故发生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高技能人才技术高,生产的产品质量有保证,废品率低,实际是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间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高技能人才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对产品的辅助设计作用非常大,很多时候,他们可以从可行性的角度参与工程师的产品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新产品。如果企业只有管理者和设计者,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科技成果就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就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因此一线工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可以引进,但技术工人却很难大批引进,特别是一些掌握了核心技术的高级蓝领,他们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的地位。
在西方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熟练工人、高级工人在工人中所占比例几乎达到工人总数的1/3,在中国7000万技工中,高级技工仅占5%,远远低于“十五”计划中15%的标准,目前缺口达700万之多。根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技能鉴定中心主任王锡亭介绍,一个企业最理想的人力结构应该是60%从事管理,40%从事技能,高技能要占20%。如果中国企业不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改变,必将造成资源浪费、污染增加、投入产出比例低等不利因素,进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长期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
2.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超过3亿。大量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为由于缺少一纸文凭,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和收入较少的工作,难以适应企业技术发展的要求,也难以摆脱贫穷的生活状态。
高技能人才是一线技术工人中的优秀代表,他们要参与工程师的产品开发,要提合理化建议,要从实际出发来完善新产品、新工艺。这些工作需要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支撑,农村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是农村劳动力中有知识、有文化的部分,如果他们进入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中等专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既可以学习某一领域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毕业后直接从事对口的技术性工作,经过培训,可以较快胜任工作,将所学直接应用于工作之中,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一线蓝领工人,其中有能力、肯钻研,并能坚持从事某一项专业工作的人员可成长为该领域的高技能人才。
现在南方许多企业出价月薪6000元、8000元,年薪10万、20万,却招聘不到合适的技师或高级技师。如果这些农村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能够成为高技能人才,就将实现一人出外打工,一户可以脱贫致富。既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又可以把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成人力资源;既富裕了农民、富裕了农村,又提高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措施
1.整和教育资源,创造专业品牌
中国的职业院校现在基本还是以公办为主,虽然民办职业院校办学机制比较灵活,但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还不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公办的职业院校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遗留的产物,许多职业院校依然按照普通教育的模式,以学历教育为主,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专业设置不符合市场要求,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办学机制也不够灵活,同时规模偏小,师资力量薄弱,实习实训设施严重短缺,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为适应大规模培训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根据各个职业院校的办学传统和市场的需要,按工种、有选择地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许多职业院校都是依托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起来的,办学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继承这些优势,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整和教育资源,可以避免同一个地区专业设置重复,节约投入要素的数量和价值,如教学实验设备、管理环节等。达到规模效益提高,教育资源配置优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目标。
2.东西部联合办学,突破地域界线
我国东西部职业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如我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
渤海地区处在我国的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较快,工业技术比较先进,劳动力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需求量较大。以天津地区为例,天津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51所,每年可招生约6.5万人。未来几年内,每年天津地区初中毕业生约为10万人,而普通高中学校可招生近6.5万人,只有3.5万人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学。天津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且将有过剩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教学设备的资源有待于充分利用。而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对东部市场的需求反应较慢,因此学校培养学生的就业面比较窄。所以,针对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与西部地区培训需求存在的互补性,开展东部职业学校对西部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有利于拓宽西部地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脱贫,有利于有组织有规模、有意向地按东部地区城市经济建设人才需求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有利于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差距,推动职业教育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此外,西部的学生到东部学习的过程,也是了解东部、认识东部的过程。当他们对东部熟悉之后,既方便了他们的就业,又可以把握技术发展的动态,同时也能学习到一些先进的思想和管理理念,这些对于他们以后都是非常有用的。
3.以企业为依托,建设实验和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培训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在于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训练,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具有岗位养成、岗位积累和岗位个性的特点,而且这一特点的保持发展与岗位生产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企业是高技能人才的使用主体,只有企业才能准确地提出技能人才使用的标准与数量。经验表明,高技能的积累和提升,需要岗位的实际训练与体悟,缺乏岗位实践经验成就不了高水平的技能人才。
因此,企业应结合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技术攻关。用真实的设备教与学,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学易懂易理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兴趣;生产和实习相结合,既减少了实习教学的成本,又让学生在严格的生产管理程序中工作,经过生产实践的训练,既锻炼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练就了高超的工作本领,又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应该成为职业院校实验和实训基地的主体。建设好实验和实训基地将有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4.转变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要重新认识
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片面人才观念,把学历和身份作为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传统的以学历为标准的用人观念,刺激了社会不顾实际需要,盲目发展普通教育而轻视技能教育以及学生家长片面追求学历而忽视技能培养的倾向,形成了技术工人不是人才的社会刻板印象,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存在这种社会认知偏差,人们没有把技术工人作为人才看待,身份界限没有完全打破,缺乏技能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和社会流动的上升通道。技术工人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尊重,劳动价值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据美国的一项统计,在职业教育中投入1美元,可获得50美元的经济效益;在以技能强国为秘密武器的德国,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群其失业率仅为2%,而这个国家的社会平均失业率达到10%。这些实际情况表明,职业培训既是经济增长点,也是就业增长点。中国市场从前几年就开始不断传来一线技术操作人才短缺的消息,优秀技师年薪10万元以上,依然难找。青岛一家制造公司以16万元年薪急求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模具工,终因应者廖廖而没能如愿;深圳、上海等地的硕士“身价”不敌高级钳工,许多企业发现招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很难。现在,“能力第一、学历第二”、“能力重于学历”的科学思想逐渐成为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共识。“家有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傍身”,“有一技之长可以走遍天下”的氛围已初步形成。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大学生就业难、起薪不断下跌的现象。
因此,一定要转变对技能人才的传统观念,使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上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的过程。
三、职教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应对措施
职业技术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随着企业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生产一线许多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因而对一线工人的工作素质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职教院校一般具有几十年的办学经验,不论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在系统训练
中,都积累了较丰富的育人经验,在育人的系统性、基础性和培养人的发展能力方面较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高技能人才所从事的岗位技术含量更高,需要相对较高的理论水平、工程应用水平和宽广的知识面,而这些都需要在职教院校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没有职教院校对高技能人才在培养的基础性培训,是成就不了高技能人才的。
基于以上原因,对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各类职业院校,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推动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方法,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强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内容,开发个性化实例教材。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置专业,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实训方案,逐步提高职教院校的教育水平和实训水平。
现在,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也为教育政策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关注高技能人力资源的开发。
高技能人力资源是我国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提升的人力资源保证,是提高中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尊重高技能人才应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
第二篇:材料作文题的发展思路分析
材料作文题的发展思路分析
向志国,顺德一中高中部(广东 顺德 528300)。
2012年语文高考一结束,语文老师傻了眼:全国19套语文高考试卷,竟然有15套试卷的作文题是材料作文题!老师们犯疑惑:材料作文题怎么又回来了?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这么多省市采用材料作文题,是巧合,还是英雄所见略同?材料作文题固然有其好的方面,好在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好在不会发生套作。曾经盛极一时,火了好几年。但最终因弊病太多,被束之高阁,后被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所取代。
材料作文题还有哪些好呢?实在是再也说不出。倒是不好处有很多很多。先看2012年安徽语文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此题一出,饱受非议,认为题目很不靠谱。什么地方不靠谱?就是让学生不知从何立意。暂且不说考生在非常紧张的5分钟或者10分钟如何审题立意,先来看我们的语文老师怎么审题。
网上显示:
1.吴耀新老师,执教于马鞍山市含山中学,语文教育硕士,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高考优秀阅卷老师。
他这样审题:“就这篇材料作文来说,可以有多个角度供考生选择,比如从使用者角度、从留言者角度等等,都是可以的,但其中有个最佳立意角度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材料作文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所以社会公德方面的立意应该是出题者的命题意图。”
2.朱诵玉老师,执教于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他这样审题:“梯子竖直放会有安全问题,所以老板要提醒工人注意安全,可是那个顾客却从另外的角度提出,如果不用梯子的时候,将其放倒,就彻底解决了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工作中如果转换一下思路,问题就可能彻底解决,考生可以据此立意写作,将中心确立为‘转换思路’。”
3.孙冬青老师,执教于肥东一中。
他这样审题:从整体思考,工作人员和客户都针对一架梯子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前者处理没有把问题彻底解决,后者解决了,因此可以立意为转换角度,但是他们两者又有共同的地方,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所以还可立意为以人为本,要有人文关怀;从部分看,客户的建议体现了他的细心、看问题抓本质的可贵之处,因此可以立意为细心习惯不可少、重在抓本质。
除此还可以看到执教于安徽南陵县家发中学的鲍胜荣老师的分析,他认为立意是以人为本和细微处见精神。
综合以上四位老师的分析,有这六种立意:①转换思路(角度);②以人为本;③正确
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④细微处见精神;⑤细心习惯不可少;⑥重在抓本质。
现在,我们来分析材料,最站得住脚的、最经得住分析的、最靠谱的立意,也就是吴耀新老师所说的最佳立意有哪些?
第一,能不能说是转换思路?转换思路主要是针对客户而言,材料中的客户“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由此表明他对前面的条幅不满意,哪里引起不满意?是不是“注意安全”语气太生硬,于是就换一种委婉语气,“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但是条幅改变的不只是语气,更主要的是内容!放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是不是不满意梯子放的方式?似乎是对的,但是客户留意的却是“注意安全”的条幅,而不是竖着放的梯子,由此可见是条幅出了问题,条幅有什么问题呢?与客户的条幅对比,“注意安全”有的只是提醒,却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将问题彻底解决,虽然整天在提醒,但安全隐患始终未除,虽然几年过去也没有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但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发生,因为安全隐患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根据客户不满意的是条幅内容来看,还不能说是思路发生了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而是看问题要抓关键,要抓根本,要落到实处,只是提醒,不落到实处,真是害死人啊!由此可以展开丰富联想,整治矿难,有没有提醒?有!但没有落到实处,矿难照样发生!整治交通堵塞,有没有提醒?有!但没有落到实处,交通照样堵塞!整治行风,有没有提醒?有!但没有落到实处,不正行风我行我素!整治腐败,有没有提醒?有!但没有落到实处,腐败之风愈演愈烈!所以,不能是光提醒,光说一句“注意安全”,要落到实处,要学会抓根本,要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有啥用?
第二,能不能说是以人为本?公司的条幅肯定是为员工的安全考虑,体现以人为本,似乎可以,但是却遭到了客户的否定,客户提出了修改建议,而客户“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表明客户注重的是条幅内容本身,而并没有把竖着放的梯子会伤着员工放在首位,说客户以人为本,在这则材料中,未免有点喧宾夺主!
第三,能不能说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这一理解,与材料扯得太远,明显置两则条幅于不顾,属于脱离了材料中心,即便有一万条理由,也是不能成立的。怎么体现个人?怎么体现他人?
第四,能不能说是细微处见精神?从材料来看,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属于做事细心一类,而客户本来与他无关,尽管洽谈业务罢了,偏留意人家的条幅,并且驻足很久,最后提出修改意见,也够热心、够管闲事的了!可见客户不是一般的客户,细微处见精神!但是与材料中心和重点还是有一段距离。因为即便表现了工作人员的细心,却受到客户的挑战,遭到客户的否定,还能表达这一意思吗?
第五,能不能说是细心习惯不可少?这一点跟第四点一样,虽提法有点差异,但实质一样,不用再分析。
第六,能不能说是重在抓本质?这一意思与客户抓落实、抓根本的思想接近,应该也算是最佳立意,因为有了第一点分析,此点不再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最佳立意应该是要重落实,要抓根本,要抓关键,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其他的立意多少有点勉强。
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么一道材料作文题,让老师在考场外不受任何限制去审题,去审最佳立意,结果却是这样,考生在严肃紧张的考场内,受很多方面的限制,要审准材料作文题的立意不知有多难!其困难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其结果,立意五花八门,跑题作文比比皆是,都在情理之中了。
材料作文题的审题难度是最大的。如果给出的材料文字量大,涉及的关系复杂,隐含信息多,中心特别隐蔽,审题难度对考生肯定是一种极限,一种挑战。既然是材料作文题,作文立意绝对需要准确把握材料中心,不贴近材料或者脱离材料,或者对材料误判,其结果可想而知。不然怎么叫做材料作文呢?
/
材料作文题因为审题难度大,会造成以下后果。
一、造成大面积跑题,作文得分低
因为材料作文审题难度大,跑题是很有可能的,不跑题可能还不正常。第一,材料本身比较复杂,即便不复杂,同样一个内容,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第二,材料作文一般作为高考作文训练中的难点,往往因为费时多,效果差,费力不讨巧,不愿作大投入;第三,即便给足时间审题,因为信息点的隐蔽,能够审准材料的,不多见;第四,何况审题时间非常有限,一般50分钟写作文,预留审题的时间最多只能10分钟,超过10分钟,成文就非常赶,可能完不成800字;何况内心非常焦急,非常纠结,越急越糊涂,越糊涂越不敢做主,到最后胡来!据今年6月16日搜狐网新闻报道,看似简单的北京材料作文题,截止到发稿之日,阅卷场上还没有出现一篇满分作文,北大阅卷点语文阅卷组负责人漆永祥表示,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看似好写,但好作文很少,区分度很难。与“满分作文”相反的是,目前北京已经出现一些“零分作文”。另据6月19日新京报讯,201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在阅卷结束的当天发布公告称,今年北京高考作文没有一篇满分作文,而去年有12篇。由此可以想见作文材料题目给考生所带来的写作困难。因为跑题,作文得分在30分以下,一般是20分左右,十分悲惨,令人万分沮丧!因为作文得分很低,语文总分肯定垫底;因为语文总分垫底,各科总分下降,多年梦想泡汤!于是感慨,十二年的语文白学!
二、放开审题标准,会造成极端不严肃,会产生最大的不公平
如果发现跑题太多,高考改卷现场放宽审题标准,做一个临时补救,跑题考生当然高呼万岁,好比新帝登基大赦天下,百年难遇。但是却使得严肃的高考变得十分不严肃,材料作文题也就失去其意义;另外,对于没有跑题的考生又是多么的不公平。高考是十分严肃而公平的一场考试,因为严肃而公平,所以受到国人万分信任!如果临时放宽审题标准,一旦风传,其威信将受到严重挑战,何以取信于民?
三、因审题错误而遭全盘否决,会严重打压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材料作文题审题一旦发生错误,文章其他方面的优势还会照顾吗?回答:否!这也正常,就好比数学考试,解题思路错误,结果相隔十万八千里,只能送鸭蛋。这样下来,考生的辛勤付出找谁理论?考生的作文功底价值几何?十二年的作文训练最终获得怎样的认可?巧妙的结构、飞扬的文采、澎湃的气势就如此命丧材料作文题的审题之中?长年练就的漂亮书写最终只能化成一缕青烟?因审错材料作文题目的题意而遭全盘否决,让人痛苦万分。联想古代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中举意义非同寻常,加官进爵,光耀门庭,荫其子孙,但命题者并没有在审题上增加难度,与举子为难。今天的各级公务员考试,其意义非高考所能比,但其申论考试并没有在审题上增加多少难度。为何一堂语文高考的作文题却让考生望题兴叹?如果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遭受空前打击,还有谁去述说、去传诵语文的神奇与迷人、传奇与浪漫?
四、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其后果无法估量
今日之语文教学,不仅没有丝毫改观,反而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退避三舍。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经常遭受各种考试的重创,语文学习积极性长期很难得到调动。请问,有多少学生课外阅读名家经典?有多少学生课外探讨语文学习?有多少学生课外拿着作文请教老师?有多少学生语文课堂不开小差?有多少学生在平时与节假日请语文老师搞家教?而数学等理科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平日问得最多的是数学,在平日和节假日请老师补习最多的是数学,感觉提高最快的也是数学。而语文,让学生感到,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与学少一个样,认真学了好不到哪里去,吊儿郎当也差不到哪里。造成这种惨状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与语文考试命题偏难太难、学生的语文学习付出长期得不到认可关系特别密切。一堂语文高考,来一道材料作文命题,如果大多数考生跑题,大多数考生得分很低,谁还有热情学习语文?以我校为例,历届高考,其他学科平均分总在110分以上,唯独语文长期徘徊在一百零
几分;其他学科120分以上的得分,十分普遍;而语文120分以上的得分,却屈指可数,获得130分简直是奇迹,突破140分,如同痴人说梦。语文怎就这么难?这是由语文学科因素造成的,还是我们自己命题造成的?值得我们反思。
2011年广东语文高考命题有了大的突破,语文平均分提高十几分,120分居然变得普遍,130分不再觉得奢侈,140分居然变成现实,真让语文长了志气,让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幸福甜美滋味,让学生不敢再对语文学习掉以轻心,让语文老师终于像模像样地在课堂上拍着胸脯说:“同学们,语文学习很重要啊!不学,100分可能拿不到,学好了,能拿130、140分呢。几十分而不是十几分的差距,你们说,要不要学?”
但是,题目难度一旦加大,只会搬起石头砸学生的脚,砸语文老师的脚,砸命题老师的饭碗。其结果,只会让学生绝情而去,令语文更加孤单寂寞,后果无法估量。学生已经十分现实。现实如此残酷。今日是这样,未来更是这样。所以,材料作文题,尤其是审题难度很大的材料作文题,在高考语文命题中,应该慎之又慎,最好让它尘封。
为了语文教学未来的健康发展,最后再三呼吁,高考命题不应该在作文题目上设坎儿,必须降低作文审题难度,不要与自己过不去,要放眼看世界,要看清天下今日之形势,要看清未来发展之趋势!要让未来考生都能在高考中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让语文学习成为他们今生的骄傲!让广大语文教师为每年语文高考命题齐声喝彩!让普天之下共赢!共赢!共赢
/
第三篇:新时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分析思路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基本保证,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村级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是关系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面临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的一个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各级政府和村级组织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目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创新发展载体和手段,按现代化的要求组织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以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措施,通过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找到了一些适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和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村级企业所潜在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较大冲击,农集体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村级经济的发展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对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紧迫感和责任感,严重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的一直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由于在全国范围内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占绝大多数,再加上政策上一再强调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人们头脑中家庭承包经营的烙印很深。在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眼里只看到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层次,忽视了集体统一经营在村级经济发展中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简单地认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才符合时代要求,不能正确处理集体经济与家庭经营的关系。而对于村级集体企业,则过于片面地强调村委会的村民自治性质,任由村干部自己操作,放任自流而不加以扶持和指导,从而导致村集体企业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无力竞争。部分村的集体资产甚至被分光买光,集体资产的大量流失,失去了参与竞争的基础。
2、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信心。主要表现在对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某些不足缺乏科学分析,过分强调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于已有的资源优势谋求发展。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存在不足,集体所有制经济也不例外。目前,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体制和机制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又缺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自身确实存在许多不足。但是,一些基层干部不是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集体经济存在的不足,而是戴着有色眼镜,严重夸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看不到村级集体企业在资源上的优势,具有悲观心理。
3、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领头人。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心骨和带路人,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日益规范、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多种经营形式的一种,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但目前的形势则是:广大农村干部市场经济的知识严重缺乏,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村党支部书记,绝大多数在政治上是合格的,而管理经济工作能力则普遍不强,这无疑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瓶颈问题。
二、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新途径
1、认识要更新。核心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牢记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究竟什么办法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哪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能够较快地发展经济,让村集体得效益,让群众得实惠。村集体经济作为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村级组织只有广泛发扬民主,切实体现广大村民的利益,把集体企业管理好,使集体资产不断增值。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了,村里的各项公益和福利事业才有可靠的保障,党在农村的形象和威信也才会不断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发展集体经济不仅能够促进生产力得到更大发展,还能够使村民富裕并文明起来,并使国家综合国力得到增强。因此,发展集体经济是村级政治、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增强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 感和使命感,把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确保国有、集体和个体私营经济能平等竞争、协调发展。
2、载体要创新。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形式的某些不足,是村级集体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要巩固、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勇于正视问题,克服独家单一的排它性,认真研究和借鉴其它经济组织形式
龙图腾 乱世巨星 魅惑羔羊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的优点,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发展的切入点。
(1)调整思维方式,在狭缝中求生存。村集体企业不同于国有企业,亦不同于私营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上都处于劣势,要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并不断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顺应改革的潮流,寻求发展新路子。首先在选择项目上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优势,从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风险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小、市场前景广的项目考虑。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潜力,努力寻找适合本地情况和特点的发展路子。如我区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展“城郊型”、“种养型”、“服务型”等村办集体企业,确保各村集体经济能保持较稳定的发展势头和收入,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办法。其次要坚持走开门办企业的路子,树立让利意识,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吸引外资的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客商进村兴办三资项目,借“机”生蛋,促使村级集体经济上规模、上档次。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一些村通过引进一两家大型企业,富裕了一个村、几个村乃至一个地区的“以厂带村”模式,即“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此外,在发展村集体企业过程中,还要坚决摒弃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保守思想和只求形式、盲目追求规模的思维方式,在合法的前提上,凡是能给村集体带来效益的都可以考虑。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敢于拼搏,力求上规模、上档次;条件差一点的,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小做起,力求发展。
(2)以服务型项目为主,进一步完善生产经营模式。村民委员会作为一个村民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广大村民。对于大多数村干部来说,经商办企业不是他们的强项,加上资金、技术、管理水平的限制,想办企业的愿望是好的,但真要办好却不容易。因此,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是应立足以服务型项目为主,开发效益稳、风险小的项目。目前,楼宇经济越来越多地被各地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来实践,日益成为推动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日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腾飞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楼宇经济已呈炙手可热之势,我区地处我市城东板块中心地带,与**高新技术开发区毗邻,众多高新企业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发展楼宇经济的独特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村级楼宇经济,要把握楼宇经济规律,合理规划引导布局,结合我区商务中心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楼宇经济发展,争取到2012年,初步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现代楼宇经济群,凸显楼宇经济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的支柱地位,增加村集体的收入。
(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以种植业、养殖业为支柱的村级集体经济,要通过积极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三高一优”农业,积极开发名、特、优、稀新品种,促进企业从单一的种植、养殖向复合型发展,满足市场对优质化和多样化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富裕,实现土地资源优势向村级集体经济优势的转化。我们要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市场变化而改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挖掘潜力,建立种养样板基地,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和优势,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推上了新台阶。
(4)优化配置资源,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现代化的农业要求应用高技术,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快信息化进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以适应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实行股份公司制,可以用经济的手段扩大生产规模,使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得到优化配置。比如一个村只有集体土地50亩,要发展种植业,最大限度也只能发展50亩。实行公司制后,可以通过与广大村民的联合,让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体的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实行统一经营调配,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公司制使村级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为村级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此外,村集体的良好信誉,为股份合作公司寻求金融部门贷款支持提供了信贷基础,增强了发展后劲。家庭承包制只能把农业理解为“种地”,而公司制可以统一调度人财物、统一筹划生产结构、统一开拓市场、统一开发和宣传品牌形象,把对农业的理解上升为生产、销售、市场一系列的“商业经营”。打造集体经济“联合舰队”,大大增强抵御风险和危机的能力,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达到农民增收目的,实现村集体“有钱办事”的一条可行的好办法。
3、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培养选拔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带头人。村集体资产是由村级组织统一掌握和使用的。因此,村级组织的思想、作风等政治水平和经营意识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十分关键的。俗话说: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我们要坚持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认真选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把那些思想解放、勇于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人”选进村支部和村委会,尤其注意把素质好、党性强、威信高的党员选为党支部书记,配好班子的“领头雁”。实践证明,那些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村民富裕、“两个文明”都搞得好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建设都比较好。这些村的领头人坚信社会主义就是共同富裕,敢于“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发展不放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掌权为公,服务为民,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得到村民的拥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把好选配关,而且还要有计划地通过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培养一批热爱家乡,立志于改变家乡面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一代。
龙图腾 乱世巨星 魅惑羔羊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新时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分析思路
新时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分析思路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新时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分析思路2010-06-29 19:06:0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新时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分析思路新时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分析思路(2)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基本保证,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村级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是关系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各级政府和
村级组织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目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创新发展载体和手段,按现代化的要求组织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区以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措施,通过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找到了一些适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和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村级企业所潜在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较大冲击,农集体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村级经济的
发展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对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紧迫感和责任感,严重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的一直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由于在全国范围内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占绝大多数,再加上政策上一再强调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人们头脑中家庭承包经营的烙印很深。在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眼里只看到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层次,忽视了集体统一经营在村级经济发展中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简单地认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才符合时代要求,不能正确处理集体经济与家庭经营的关系。而对于村级集体企业,则过于片面地强调村委会的村民自治性质,任由村干部自己操作,放任自流而不加以扶持和指导,从而导致村集体企业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无力竞争。部分村的集体资产甚至被分光买光,集体资产的
大量流失,失去了参与竞争的基础。
2、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信心。主要表现在对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某些不足缺乏科学分析,过分强调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于已有的资源优势谋求发展。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存在不足,集体所有制经济也不例外。目前,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体制和机制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又缺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自身确实存在许多不足。但是,一些基层干部不是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集体经济存在的不足,而是戴着有色眼镜,严重夸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看不到村级集体企业在资源上的优势,具有悲观心理。
3、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领头人。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心骨和带路人,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日益规范、企业间
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多种经营形式的一种,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但目前的形势则是:广大农村干部市场经济的知识严重缺乏,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村党支部书记,绝大多数在政治上是合格的,而管理经济工作能力则普遍不强,这无疑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瓶颈问题。
二、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新途径
1、认识要更新。核心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牢记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究竟什么办法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哪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能够较快地发展经济,让村集体得效益,让群众得实惠。村集体经济作为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村级组织只有广泛发扬民主,切实体现广大村民的利益,把集体企业管理好,使集体资产不断增值。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了,村里的各项公益和福利事业才有可靠的保障,党在农村的形象和威信也才会不断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发展集体经济不仅能够促进生产力得到更大发展,还能够使村民富裕并文明起来,并使国家综合国力得到增强。因此,发展集体经济是村级政治、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增强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 感和使命感,把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确保国有、集体和个体私营经济能平等竞争、协调发展。
2、载体要创新。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形式的某些不足,是村级集体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要巩固、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勇于正视问题,克服独家单一的排它性,认真研究和借鉴其它经济组织形式
龙图腾 乱世巨星 魅惑羔羊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第五篇:关于河北省大农业的发展思路分析
所谓大农业,从横的方面讲,包括农、林、牧、副、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的方面讲,应包括各种农产品加工业以及运输、销售等有关的服务业,把从生产到加工以及销售的全过程,作为整个产业链来看待。“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我省在发展大农业的前进道路上,必须充分认识与解决“三农”问题,妥善处理“三农”关系,以巩固、稳定和发展当前的大好形势。
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增收问题。
做好“三农”工作,关键是要解决好发展问题,重点是持续提高农民收入。
(一)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我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农民收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减幅度,从河北省的情况看,农业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价格的调整,对农民增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农产品增产与农民增收正相关性减弱。在卖方市场时期,由于农产品短缺,农民收入与农产品增产呈显著的正相关互动,增产越多,收入越多,增收越快。进入买方市场后,由于供大于求,出现了增产多增收少,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问题。三是农民增收途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在发展大农业战略的过程中,农民由单一的种植业向二、三产业和农业内部的林、牧、副、渔等产业方向发展,使增收手段增多,增收途径变宽。
(二)目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农业及农业外部。
一是工业化水平低。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了大量要素积累,加工原料、剩余劳动力等。但我省工业化进程还未完成,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二是城镇化水平低。近年来,我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市已有两个县级市和两个县级区,但农村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一些县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仍然是乡村型的,仍需加快城镇化进程。三是农民的非农化程度低。我国农业的GDP已下降到总量的15%,而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所以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重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要比先行工业化国家付出更大的努力。所以农村的非农化程度低是制约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症结。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加快农业发展,必须把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转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培育新兴支柱产业,调整优化区域结构。
要立足构建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培育新兴支柱产业,从根本上解决低水平重复的产业趋同、产品趋同问题。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加快工农对接、城乡联动,重点发展以绿色食品和优质肉蛋奶为主的高效种养业。
(二)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突出重点,加快骨干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多层次多形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三)大力发展畜牧业,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发展畜牧业,促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间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粮食优势,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在继续发展养猪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加快新品种开发,积极培育和发展专业化饲养规模,建设高标准牧业生产基地。
(四)积极发展民营经济,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
个体私营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潜力很大的增长点。通过政策扶持,调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性;指导个体私营企业选准产业方向和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五)多途径转移剩余劳动力,调整优化就业结构。
教育农民转变“唯粮是农”的传统观念,积极进入畜牧业、多种经营和二、三产业,扩宽生产领域。加强农民专业技术培训,为转向非农产业创造条件。
(六)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优化企业结构。
入世后,面对国外发达的农业产业体系的冲击,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必须尽快做出调整,着力构建先进、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当务之急是要加大政策力度,推进农业和农村的各类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势企业、优势农户和优势科技集中,以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整个农业产业体系竞争力的提高。
三、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根本出路在于加速推进“三农”裂变。
(一)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
从河北省农业总体发展趋势看,种植业由传统的粗放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农业内部畜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主体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经营转向主要畜牧业和非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