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森林防火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探讨
森林防火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探讨
森林防火工作事关国土生态安全,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省森林防火的现状,就如何从国情、省情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实现森林防火状况的根本好转,谈一些认识。
1××省森林防火现状及特
点
1.1全省森林火灾概况
××省是森林火灾多发省区,1950~1987年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5849起,年均发生森林火灾417起,年均过火林地面积22.8万hm2。1987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特大森林大火,过火面积100余万hm2,烧毁房舍61.4万m2,死亡193人,烧伤226人,火灾损失极为惨重。之后的10多年比较平稳。进入21世纪以来,全省森林火灾又呈上升势头,2000—2006年,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192起,其中重大森林火灾30起,特大森林火灾19起,森林受害面积78.3万hm2。
1.2全省森林防火呈现出的一些特点
(i)森林火灾受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呈波动性发生,重烧年份有5年左右小周期和10年左右大周期的规律。××省属于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两季干旱少雨,大风天数多,加之近年来受“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影响,干旱、高温等气候异常现象日益增多,林火次数和损失呈上升趋势。
(2)××省是全国开发较晚的林区,森林面积大,经营水平低,发生林火难以扑救,损失严重。占森林火灾次数5%的重、特大森林火灾,其损失却占全部森林火灾损失的95%以上。
(3)全省大部分林区以落叶松和白桦林为主,林相特点容易引发林火。同时,森林大多集中连片,或是与草甸相连,林区居民点也与森林、草甸交错,一旦起火,极易蔓延成重特大森林火灾,并造成火烧连营。
(4)全省的中俄陆路边境线长达851km,由于俄罗斯边境地区火点多,且不进行扑救,对我省威胁很大。
(5)全省部分北部林区是典型雷击区,干雷暴频繁,雷击火发生频率高。
1.3 全省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特征
(1)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责任有效落实。
(2)森林防火理念有新转变,“以人为本”思想稳步确立。
(3)森林消防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扑火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4)森林防火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长效机制逐步健全。
(5)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现阶段××省森林防火形势
近年来,不利气象条件的客观存在以及林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森林防火管理中的疏漏,全省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繁重。一是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和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新植幼林的大幅度增加,使高火险森林的面积在迅速扩大;二是林下可燃物负荷量普遍超标(达到40t/hm2以上),一旦起火,极易酿成大灾;三是人为火灾不断发生,火源管理防不胜防;四是防扑手段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森林防火基础建设还十分薄弱,林区道路网密度低,潜在着发生森林大火的危险;五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以及森林所有权与管护经营权的分别界定,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
3做好××省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1)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局看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森林火灾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事件之一,发生频率高,影响面广,损失巨大。森林火灾危及的不仅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直接威胁到林区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森林火灾烧毁的不仅仅是森林资源,也是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和储备能源。所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2)从实现生态战略目标看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紧迫性。目前,我国生态建设已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我国生态治理再过10~15年左右的时间将进入到“库兹涅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倒u曲线”的第二个拐点,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开始出现明显好转。只有做好“相持阶段”的森林防火工作,才能更好地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3)从气候发展趋势看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严峻性。世界气象组织新闻公报表明,1860~2000年间,全球地面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6~0.9℃,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均出现在1985年以后。目前全球仍然以每10年上升0.2℃的速度在变暖。伴随着气候形势的异常,森林火灾也日趋频繁,森林火灾的发生正从季节性向全年性转变,正从单一的人为火灾向人为火灾和自然火灾并重转变。因此,必须相时而动,未雨绸缪,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使全省的森林防火工作不断适应气候变化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4)从世界森林防火发展的走势看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必要性。近年来,世界林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森林防火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林火管理逐步迈向现代化。美国在全国建立了有完善的预警机制和扑火指挥功能的信息系统;加拿大建立了完善的森林防火标准体系和强大的航空护林
队伍,初发火扑灭率在95%以上;澳大利亚森林消防志愿者队伍建设独树一帜,而且计划烧除技术成熟并被广泛推广。要提升××省森林防火工作的水平,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根据我国国情、省情,认真找出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便在森林防火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4加强××省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
做好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实现扑救工作的科学化,严防特大火灾,严防火烧连营,严防重大伤亡,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1‰的总体目标。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与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与森林防火工作的自身规律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全省森林防火工作水平。
(1)积极落实预防措施,提高预警监测水平。一是加强安全避险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避免群死群伤事故。二是加强重点地区的巡查和监管,坚持依法治火,坚决管住林区火源,减少人为火灾的发生。采取“管疏结合”的工作方法,有效控制农事用火等人为火源。三是建立符合全省实际的森林火险等级监测预报系统,为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充分发挥卫星监测、飞机巡护瞭望观测、地面巡查和雷达探测的作用,对林区火情进行全方位和立体式监测,确保有火早发现。
(2)健全完善应急体系,增强火灾处置能力。一是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本着“专群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科学制定队伍建设规划,改变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不平衡的现状。加强扑火战法、训法研究,逐步完善灭火作战规定和执勤规范。加强森林航空消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森林航空消防管理模式和手段,努力增加机源,扩大巡护范围,充分发挥森林航空消防快捷、高效的作用。二是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的内容定期组织演练,从实践中总结和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修订和完善,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三是加强指挥决策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可视化调度指挥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科学实用的指挥决策体系,切实提高扑火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加强对一线扑火指挥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3)扎实抓好基础工作,提高综合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管理机构,加强森林防火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将森林防火基础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经费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森林防火多层次、多渠道、多主体的社会化投入机制,按照森林防火费用由政府投入为主、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探索森林火灾有偿防控和救助模式。三是加强重点火险区的综合治理,全面统筹、总体规划、整体推进项目建设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装备配置,增加大型消防装备,加强装备使用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人与装备的结合能力。
(4)提高森林防火信息化管理水平。一是加强林火管理数字化信息的集成,通过森林防火指挥地理信息系统推算最佳预防和扑救方案。二是探索出能提前准确预测、防得住人为火源、打得了不同类型森林火灾的新办法、新手段。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水平。
(5)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探索新的工作思路,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由行政命令型向经济法律约束型的转变,由粗放管理型向集约管理型转变。一是结合全省实际,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预警监测、火灾预防和应急扑救体系,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科学性。二是树立森林防火属于公益性事业的理念,研究探索政府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准确定位和其应发挥的作用,逐步改变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探索依靠科技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森林防火的模式。三是针对林火具有双重属性的特点,科学认识林火的正负效应和森林防火的机会成本问题,研究和探索应对有害火和无害火的有效措施,改变不区分情况、不顾扑救成本、不惜一切代价扑救一切林火的做法。
第二篇:岳西县森林防火分析与探讨(定稿)
岳西县森林防火分析与探讨
岳西县莲云乡林业站 马岳林
摘 要: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为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高。由于县内民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和自然地理因素,历史上森林火灾时有发生。为有效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笔者通过对岳西县2007~2015年森林火灾数据及森林防火工作措施与效果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岳西县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对森林防火工作提出建议。
主题词:森林火灾 成因 措施 基本情况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安徽省重点林区。总面积239 800 hm2,其中耕地面积15 333 hm2,林业用地面积184 328 hm2,活立木蓄积量687.3×104m3,森林覆盖率75.54%[1]。全县24个乡镇,18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人均GDP 16 480元[2]。境内105和318两条国道纵横交错,贯穿全县,济广高速、岳武高速横贯其中。
岳西是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源头水源发源地。境内崇山峻岭,群峰林立,相对高差较大,最高峰天河尖海拔1754m,最低处袁家渡海拔90m,相对高差达1 664m,有1/3山场坡度超过40゜。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2 000余种,野生脊椎动物高达300多种。历史森林火灾情况
2.1历史较大森林火灾情况
岳西县历史上发生三起影响较大的森林火灾,分别是1988年2月9日南山火灾,火灾扑救共投入人力4000余人,历时三昼夜,大火共烧毁森林46.8 hm2,是迄今岳西历史上烧毁面积最大、动用人力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森林火灾;1993年12月25日冶溪火灾,过火面积11 hm2,重伤两人,轻伤6人;2001年11月24日店前杏花、河西火灾,自太湖县烧入,过火面积26 hm2。2.2 2007年11月~2014年4月森林火灾发生情况 据统计:2007年11月~2014年4月,岳西县共发生森林火灾538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灾422起,较大森林火灾117起,无重大、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合计森林受害面积573.1 hm2,损失林木达19170 m3,因火灾造成死亡1人。八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53起,其中较大森林火灾15起,森林受害面积71.64 hm2,损失林木2396.25 m3。特别是2014年1月24日,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当天因上坟烧纸引发森林火灾9起,过火面积26.3 hm2,森林受害面积11.6 hm2,林木损失达400 m3,是历史上森林火灾发生最频繁,波及面最广,负面影响最大的森林火灾发生日[3]。
图表 1:2007-2014森林火灾森林受害率饼图
2007年11年~2014年4月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原因分析 3.1 森林火灾发生规律 3.1.1 受气候及人为活动影响,森林火灾趋于高发态势。根据森林火灾历年情况通报,森林火灾发生与森林受害率成波动性增长,直接威胁到森林资源安全。(加历年的防火期的降水和气温数据)图表2: 2008-2014年森林火灾发生折线图
3.1.2 祭祀用火、农事用火成为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八年间,全县117较大森林火灾中,因祭祖、过年清明上坟祭祀用火引发火灾占51%,占森林火灾的一半;生产性农事用火引发火灾占38%;学生用火、精神病人用火及其它用火造成火灾仅占3%、5%、3%。人为火源引发火灾占总火灾比例97%,其它原因(含自然火源)引发火灾占总火灾比例仅为3%。图表 3 : 2008-2014森林火灾引发火源统计矩形图
3.1.3 西南坡森林火灾率明显大于西北坡。根据森林火灾发生的乡镇统计,全县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岳西县的西南片及城关中心片乡镇,其中:西南片乡镇森林火灾发生率占总火灾数的52%,城关中心片乡森林火灾发生率占总火灾数的35%,西北片乡镇森林火灾发生率仅占全县森林火灾的13%。
图表4: 岳西县分区域8年森林火灾比例图3.1.4 针叶林大于阔叶林。从近年森林火灾损失面积来看,受害森林面积主要集中于马尾松、黄山松等针叶林,受地面覆盖物的影响,且易燃容易形成树冠火和地下火,给森林火灾的扑救和火场清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少量阔叶林集中在山的中上部,在火灾中起到一定的阻隔、缓解火势的作用,虽过火,灾后大部分能够自然恢复。3.1.5 火烧迹地、新造林地及未成林地成为森林火灾的易发地。火烧迹地、新造林地及未成林地容易受五节芒和芒等植物的侵入,且生长旺盛,并阻止其他植物生长,形成优势群落,极易发生森林火灾。经调查,在历年发生的森林火灾中,历史上森林火烧迹地再次发生森林火灾比例占25%左右。3.2 森林火灾发生综合原因分析
3.2.1 恶劣气候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异常,尼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日益频繁剧烈,干旱、高温、大风等异常天气明显增多,森林火险等级逐年增加,发生森林火灾几率越来越高。
3.2.2火灾隐患增多。一是农村生活能源及建材原料已逐步由天然气、电力、钢材等替代,木材、薪柴的利用率大大降低,林内活动大量减少,林下植被覆盖物异常丰富,许多山中坡耕地荒芜,村、组道路无专人维护,杂草横生,为森林火灾提供了丰富的可燃物 ;二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大部分留守老人承担了家庭主要的农事活动,烧灰积肥、烧田塝、烧荒等农事用火频繁且随意性大,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诸多的人为隐患;三是传统祭祀习俗成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大隐患;四是针叶林面积集中,林分易燃且林火阻隔力差。
3.2.3 领导重视不力。一些地方领导只注重开会,不注重实效,片面认为森林防火是林业部门的事,面对历史少见的高火险天气,部分地方领导思想意识麻痹,侥幸心理突出,没有采取强有力措施防范森林火灾,致使高火险变成了多火灾。
3.2.4 应急分队建设虚设。乡镇无专职应急队伍,乡镇应急分队队员基本上由乡镇工作人员兼任,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能及时、快速、有效的参入扑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村、组建立的森林防火应急分队受财力、人力、精力影响,形同虚设,要拉出一支能打硬仗的应急队伍极为困难。
3.2.5 基层群众防火、扑火意识淡薄。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及生态建设的加强,农民直接从林业经济中得到的收入份额变低,森林防火意识下降,认为“山上树木不值钱,烧了无所谓”,因此疏于防范,见火不救。往往发生火灾,形成了“山上失火,群众观火,干部救火,领导发火”的现象。
3.2.6 案件查处不力。一些地方火灾案件查处不严格,责任追究不到位,没有起到应有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4 “1.24”森林火灾后岳西县森林防火防控工作经验
2014年“1.24”森林火灾后,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炎工作,利用不到1年的时间,建立起森林防火责任、信息、预防和扑救“四大体系”,彻底扭转了森林防火工作的被动局面,取得了2014年~2015森林火灾零的突破。
4.1宣传铺天盖地、形式多种多样,在全社会制造了浓厚的“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氛围
一是部门联动,全面开展森林防火宣传
下发《禁火令》《公开信》和《森林防火倡议书》39万份;签订森林防火承诺书3万份;媒体报道森林防火工作稿件300余条;编发简报18期;发送短信68次、80000余条;出动宣传车20520台次;各交通客运车辆张贴森林防火宣传标语1000多份;县电视台循环播报“禁火令”和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各中小学开展“森林防火小手牵大手活动”;各通讯公司向手机用户编发森林防火宣传信息等。二是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各地悬挂宣传横幅共5600余条,竖立宣传碑牌共802块,刷新或添加防火标语共7400余条,并通过文艺晚会、有奖竞猜、知识问答等多种趣味性文化形式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宣传。三是突出宣传教育重点,抓好典型宣传。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防火宣传;护林员组成摩托车队循环巡逻播放防火禁令;电视台对一些典型火案的查处情况进行公开曝光,县法院以庭审直播的方式公开审理森林火灾案件。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特殊作用,起到强有力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4.2 严格执行“三个一律”,重拳出击,以纪追责,依法治火。严格执行“三个一律”,“1.24”森林火灾发生后,全县公安机关从严打击野外用火行为,共刑事立案32起,治安立案88起,行政拘留45人,罚款34人,警告11人,林业行政罚款41人。对包保责任未落实,造成后果的单位、人员实行严格的执纪问责,共撤职免职6人、党内警告1人、书面深刻检查2人、通报批评5人。
4.3严格包保责任,落实主体职责,狠抓“三重”管理,将野外火源管控到边到角
严格包保责任制,将具体的责任、任务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人,实行六级包保网格化管理。对留守老人、真穷人、智障等特殊人群建档
立册,落实监护人和包保人;重点时段,全体包点县、乡、村干进村入户,县督查暗访组进村入户核查、检查,913名专职巡逻人员全天候巡逻检查,重点林区、道路设立森林防火检查点195个,瞭望哨211个,全覆盖管控野外火源。
4.4 提升能力建设,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
一是队伍建设得到有力加强。建立了以消防武警、公安特警、预备役民兵、城管执法人员及林业部门职工为基础的104人专业队伍。各乡镇建立半专业森林防火应急分队24支,员额768人,统一配备风力灭火机、油锯、灭火水枪等灭火机具和防护装备。二是狠抓基础设施。全县建设火险要素监测站3个,可燃物因子采集站1个,视频监控系统1套,标准化瞭望哨2座,消防水池5处,配备手持式森林火险监测仪2台,定位仪一台,新建防火隔离带30公里,购臵森林防火宣传运兵车7辆。三是森林防火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5年县财政直接投入经费140万元;各乡镇财政直接投入经费250万元;县直各单位投入直接帮扶经费34万元。森林防火工作经费得到有力保障。森林防火工作的前后对比成效及建议
针对森林防火工作实际,根据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岳西县森林防火工作取得的经验基础上,提如下几点建议:
5.1 进一步健全森林防火责任制与追究制。研究制定“村为主”机制,完善奖惩考核办法。
5.2 整合乡级应急队伍建设。将有关资金整合,建立乡级防汛、防灾、民兵专业应急分队,充分发挥应急分队的应急效能。
5.3 推行有偿扑火制度。解决森林火灾发生后,公众观望或“出工不出力”现象,探索扑救森火灾的各项费用由火灾肇事者、经营者和政府共同承担,避免贻误战机,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5.4大面积营造阔叶树防火林带及混交林。在大面积针叶林内营造阔叶树防火林带,不仅是森林防火的需要,它也是预防控制松材线虫病,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5.5开展森林抚育。通过森林抚育,提高林木生长,改善林层结构。
5.6计划清除。在森林火险天气较低的时期,对重点火灾隐患点进行有计划的烧(清)除地面、路边、林缘边累积的杂草灌木,以减少和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危害。
6、结语
随着森林经营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林下可燃物普遍超标,地球温度逐年升高,森林火灾隐患增多,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但只要各级政府树立警钟长鸣的思想,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高度的责
任心,强大的宣传攻势,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严厉的执法手段,岳西县的森林火灾是可防可控。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岳西县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规划(2012-2020);
[2]李勇 我国森林火灾发展趋势及原因分析 西北林业大学; [3]华世人 岳西县控制森林火灾措施安徽林业科技1999年(总第101期); [4] 储江 陈智勇 岳西县生物防火林带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据来源:岳西县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岳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岳西县历年森林火灾火情通报。
第三篇:当归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
当归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
一、岷县县情及“岷归”特性现状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全县总流域面积3578平方公里(536.7万亩),辖9乡9镇,310个村(社区)委会,总人吕45万人。总耕地面积62.7万亩,人均1.5亩。境内海拔2040-3765米,年平均气温5.7摄氏度,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岷县历史悠久,秦统一六国前,即建县制。岷县地理位置特殊,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三市一州几何中心,国道212给贯通南北、省道306给横贯东西,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马互市”的传统和“陇原旱码头”的美称。
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境内有中药材、草畜、农副产品、水电、矿产、旅游六大资源,其中中药材资源最为丰富,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贝母等名贵中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是全国有名的道地当归主产区。岷县当归又称“岷归”,早在1700多年前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因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最佳、产量第一而闻名于世,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农展会甘肃馆内为“岷归”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把岷县誉为“药材之乡”。1989年“岷县”获世界博览会金奖;2001年岷县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当归之乡”称号。
据兰州大学专家测定,“岷归”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5种,其中挥发性油37种,以多糖为主的水溶性物质18种,氨基酸19种(其中8种为人体不能合成)、微量元素15种等。另据测定,“岷归”挥发性油中所含藁本内酯较全国其他产地当归、欧洲当归含量高出10%和20.7%,较日本当归含量高出21倍;其所含羟基脯胺酸、鸟胺酸、天冬氨酸是全国其他地产当归所没有的,胱氨酸、组氨酸、γ-氨基丁酸是日本当归所没有的。
“岷归”药用价值极高,除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通便、破瘀生新外,还有镇静大脑、护肤、减少色素沉积、抗辐射和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冠心病、脉管炎、脑血管病及白细胞减少有显著疗效,对肿瘤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二、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岷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当归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围绕基地建设,加快“量”的扩张。2007年,岷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5.1万亩、产量5.2万吨,其中:当归10.1万亩、1.9万吨。据统计,全县中药材总面积已经占到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5.5%,全省的12%,全市的22.7%;中药材总产量占到全省的14.4%,全市的35%。其中当归总面积占全国的25%、全省的40%、全市的60%,已经成为全国、全省、全市的当归种植大县。
二是围绕初级加工,狠抓饮片生产。目前,岷县共有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大户371家,年加工各类中药材饮片2万多吨,占中药材总产量的40%,其中,当归饮片加工量占到总产量的60%。据有关资料推算,全球2006年约需当归总量2.2万吨,岷县当归饮片总产量占到全球总需求量的54%。已经成为全国、全省、全市当归饮片生产大县。
三是围绕提高科技含量,狠抓标准化生产。在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以后,岷县及时调整当归产业发展思路,狠抓标准化生产,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院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科研攻关,在优质新品种(系)选育、规范化种植、有效成份提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制定了当归质量安全标准、当归生产技术标准、当归产地环境标准及当归标准操作规程。2002年岷县当归获原产地标记认证;2003年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取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岷县当归”证明商标;2005年,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当归GAP基地认证,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中药制剂生产线通过GMP认证,可生产当归浓缩丸、六味地黄丸、丹参冲剂、止咳冲剂等准字号国药21个品牌,生产的浓缩当归丸已收载国家标准。岷县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已通过GMP认证。同时,我们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正在开展当归专用肥试验研究,并开展了当归种质资源保护等工作,研究步伐正在加快,当归标准化生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四是围绕精深加工,培育产业龙头。据统计,全县已办理登记注册的中药材加工企业117户,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3户,200—1000吨之间的企业有6户,100—200吨之间的企业有20户,50—100吨之间的有88户。这些企业有固定从业人员5400多人,年加工能力在2万吨以上,实现产值8390万元,销售收入6200万元,上缴税金219万元。岷海制药、岷当公司等精深加工企业已成规模,康达公司、草春堂等企业正在加紧建设,岷归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
五是围绕销售流通,规范完善市场。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中国当归城建设项目和梅川中药材市场扩建项目,2006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当归节”,市场的功能正在发挥。另外,还新建了西江、闾井等农贸市场,全县以当归交易为主的各类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达到28处。同时,县上还积极扶持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骨干营销企业10多户、加工贩运大户2100多户,运销人员3万多人。据统计,全县年出口“岷归”2200多吨,占全国当归出口量的90%以上,在国内销售市场也占据50%以上的份额。目前,全县有以当归为主的5个品种16个系列的中药材产品远销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近千万元。
六是围绕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协会建设。为确保当归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积极扶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服务体系。通过采取强化宣传促协会、实施项目保协会、创建基地办协会、龙头企业带协会、政府引导建协会等措施,使全县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协会33个。特别是当归博物馆、当归产业协会和中国当归网站已正式建成运营,为岷县逐步建立起当归科技服务体系,攻克种植和加工领域的技术难关,提高当归产业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促进当归产业组织化、标准化等方面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我们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中介牵头、农户参与的形式,积极构建企业和生产农户利益共同体,狠抓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订单落实,有效的解决了药农的后顾之忧和企业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2007年,顺兴和、瑞丰、金当归、汇利、永康泰等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企业+协会+农户”的形式,共落实当归等中药材订单8.9万亩,占全县药材种植面积的35%。龙头企业原料基地的建设,使岷县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走上了“以销定产”的探索路子。
七是围绕提高效益,打造优势品牌。为提高当归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借助“千年药乡”和“岷归”两大金字招牌及其系列产品的地理标记注册保护,打造了一批区位优势明显的品牌,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2007年是岷县当归史上价格最好的一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据统计,全县中药材年纯收入达到5亿多元,人均达到950多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全县从当归等中药材加工生产领域获得的税收达7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0%左右。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和全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纵观我县当归产业发展历史,基本经历了种植、粗加工、标准化生产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基本完成了“怎样种”的课题。形成了洮河以西川坝地以当归种植为主的优势产业片带等大宗种植的格局,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和集约化。同时,我们突破了当归麻口病防治、地膜栽培、熟地育苗、工厂化育苗和优质丰产栽培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第二个阶段,我们基本实现了当归的初级加工转化。全县培育了137个以当归为主的粗加工专业村社,加工农户达到2万多户,年加工能力3.8万吨。第三阶段,我们在“岷归”GAP认证、加工企业GMP认证、营销企业GSP认证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使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实现了新的跨跃。
目前,当归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但是还存在种植不够规范、加工水平比较低、市场不尽完善、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缺乏、协会作用发挥不够等困难和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
三、岷县当归产业发展方向及对策
为依托“岷归”品牌,真正将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岷县建设成全国最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和生产营销基地”的目标定位。按照中药材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保证品质,严格标准,着力打造优势品牌,以促进当归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业为突破口,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岷县特色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路子。
(一)以建立国家级药源基地为目标,加快当归规模化发展步伐。一是加快当归标准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洮河沿岸的市场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建设力度,力争把县城以西洮河沿线川坝地建成优质“岷归”栽培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当归适宜种植区进行标准化生产。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农民为主导,采取订单种植、反租倒包等形式,在西寨、十里、梅川、岷阳、清水等乡镇大力实施当归GAP种植,加快“岷归”标准化生产步伐,大力实施以当归的中药材多元化、规范化种植,确保当归品质。二是加快当归种苗基地建设步伐。在麻子川、秦许、寺沟等乡镇加快当归种苗基地建设,提供优良当归种子、种苗,并建立岷归1号、2号种质资源圃,保护当归种质资源。真正把岷县建设成能够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以“岷归”为主的中药材优质种
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使当归产业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张。
(二)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当归规范化进程。一是转变耕作方式。以新农药、新技术、新品种、地膜栽培等无公害栽培为突破口,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确保药源基地的大气、土壤、水质等条件符合国家中药材生产环境要求,为当归标准化生产奠定物质基础。二是严把当归质量关。加快制定当归质量等级标准、病虫害检测标准,改变传统的加工工艺和种苗贮藏、筛选方法,从源头上保证当归的质量。三是加强当归生产经营管理。由当归产业协会牵头,把县内当归种植、加工、营销大户以及中介组织、精深加工企业联合起来,统一条码、质量、标准、包装、商标,统一品牌,规范管理,规模经营。四是加快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饮片GMP改造进程。以顺兴和GMP认证为契机,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积极推动县内其他中药材加工重点企业尽快通过GMP认证,占领销售市场,引领岷县当归饮片发展方向。
(三)以标准化生产为目标,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一是加强检疫检验关。以检疫、检验为突破口,建立当归检验检疫中心,加强当归质量品质的检验,切实解决以次充好、假药、农药重金属含量超标、病虫害、色泽、亮度等影响质量的问题。二是规范完善当归饮片生产企业。以当归饮片加工企业为突破口和切入点,规范当归饮片加工营销,切实解决当归饮片加工企业多、加工户多、规模不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标准不
一、质量不稳等突出问题。三是大力扶持发展当归精深加工企业。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开发的领域,提高开发的层次,使当归加工由以饮片为主逐步向以有效成分提取、中间体开发、中成制药以及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拓展,特别要在市场终端产品开发方面做文章,不断提高当归企业的知名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的附加值。四是抓好企业的原料基地建设。鼓励县内加工企业建立当归GAP原料基地,并积极与国内大中型制药企业加强合作,在岷县建立原料生产基地,落实订单,规范质量标准,提高当归品质。五是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当归的中间体提取、系列产品开发上积极探索,新建并发展一批能够强力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
(四)完善市场体系,拓宽营销渠道。认真研究营销市场,以市场供求态势指导当归产业开发,以市场营销促进当归产业成长。加快当归城中药材交易中心和梅川中药材市场建设步伐,不断扩大客商容纳量和市场交易量。同时,借助兰渝铁路建设,及早着手建设岷县中药材仓储中心,积极培育期货贸易等营销形式。加强与全国中药材交易市场的联络,在广州、深圳、玉林、成都、安徽、湖南等中药材营销基地设立办事处和代销商,使以当归饮片为主的中药材进入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把营销信息作为拓展市场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完善中国当归城、当归产业协会、当归研发中心、中国当归网站、当归博物馆的功能,完善市场和信息服务设施。对全国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市场定期进行专题调研,了解掌握当归的销售走向、趋势和我县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占有的市场份额,为搞好当归营销提供依据。
第四篇:我国森林防火监控现状
2014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
中国林区主要有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高山林区、东南低山丘陵林区、西北高山林区、热带雨林。这五大林区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1.69%,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83.22%,森林蓄积占全国森林总蓄积的92.84%,森林覆盖率为36.35,是全国森林覆盖率的的近两倍。这五大林区中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是东北、内蒙古林区,为62.17%,森林覆盖率最低的是西南林区,为20.69%,东北、内蒙古林区的森林覆盖率为西南高山林区森林覆盖率的三倍;森林面积以东南低山丘陵林区最多,西北高山林区最少;森林蓄积以西南高山林区最多,西北高山林区最少。
国内采用的检测方法: 地面巡护
存在的不足是巡护面积小、视野狭窄、确定着火位置时常因地形地势崎岖、森林茂密而出现较大误差;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山区,无法进行地面巡护。瞭望台检测
存在不足:无生活条件的偏远林区不能设瞭望台;检测效果受地形地势限制,覆盖面积小,有死角和空白,对烟雾浓重的较大面积的火场、余火及地下火无法观察;雷电天气无法上塔观察;人身安全受雷电、野生动物、森林脑炎等的威胁。航空巡护
机动灵活、速度快、观察面积大;但夜间、大风天气、阴天能见度低时难以起飞,同时巡视受航线、时间的限制,只能一天一次对某一林区进行观察,如错过观察时机,当日的森林火灾也观察不到且成本高。卫星遥感
探测范围广、搜集数据快、能得到连续性资料,反映火的动态变化,但需要地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理、财力进行火灾地点及火情核实,交通不便的地方就无法及时了解情况。森林防火监控系统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软、硬件
(深圳市特力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奥神州光电科技有限公、泰安华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安星数字系统有限公司、山东神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亿成安科技有限公司)
功能需求: 实时监控、GIS地理信息、车辆(飞机)监控、路线规划、卫星通信、林火自动报警、热点定位、火点识别、热源探测、夜视透雾;
森林火灾防控资讯 山东
2011年以来,山东省作出全面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的决策部署,先后出台《山东省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的意见》《关于切实抓好全省森林防火能力建设重点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推进重点林区森林防火基础建设,完善林区“路网水网”。2011年至今,全省累计投入近35亿元,重点支持林区防火道路、重点林区水源地、防火物资储备库和航空护林基地建设,新建维修防火道路、改造防火隔离带7880公里,建设林区塘坝2280处、蓄水池5798处,铺设水管网46公里,建立10处临时航空护林基地、35处直升机起降点,防火期内常驻飞机2架以上,基本具备了较大森林火灾扑救能力。
长期以来,山东省以完善省级森林火险预警监测平台为重点,新建防火瞭望台964座、护林房4138座,设立防火检查站7709处,建设远程林火视频监控点1185处、林火监测站34处、可燃物因子采集站13处,重点林区、远程林火视频监控覆盖率在60%以上。为推动重点林区、景区道路和水灭火管网、水塘、水坝等蓄水设施建设,全省多次召开会议安排各地区结合实际,改造修缮现有道路,逐步完善消防专业队伍徒步3公里半径作业圈。此外,山东省还完善机制,规范队伍建设,组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773支,队员人数21019人;建立森林防火预备队301支,兵力18165人;配备护林员3.2万人,65%以上的护林员配备了GPS定位管理。目前,全省还在不断提升专业队伍装备水平和建设物资储备库,装备储备各类灭火机具4万多件,其中专业高效扑火机具装备3700多台(套),购置大型M-26TC灭火直升机1架。
北方航空护林总站专家组赴陕西支援航空护林工作
应陕西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申请支援航空护林工作的请示,总站决定2015年秋航及2016年春航期间继续派出专家组赴陕西支援,主要任务是保障陕西航空护林工作正常开展和进行航空护林业务指导、人员培训。
陕西省2015年秋季及2016年春季航空护林共租用5架飞机,时间从2015年11月15日至2016年5月15日,为期6个月,总站计划派出两批专家组进行支援。目前,从总站和嫩江、扎兰屯、加格达奇、塔河航站抽调的由飞行观察员、航行管制员、气象员组成的第一批6人专家组已于11月15日抵达陕西(宝鸡)航空护林站,开始执行为期两个半月的前期支援任务。
南航总站赴湖南省考察调研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11月9日至11日,为认真贯彻第四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湖南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先进经验,搞好南方航空护林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吴灵副总站长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考察调研组,赴湖南省林业厅考察学习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对湖南省森林航空消防工作进行调研。
总站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考察了湖南省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湖南林业展示中心、信息中心机房,并与湖南省林业厅信息中心、森林公安局、防火办、航空护林站等相关单位进行座谈交流,重点针对林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信息化项目实施、信息系统开发与集成、电子政务、专网建设、网络容灾备灾、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第五篇:龙口市农机化发展现状与思路
龙口市农机化发展现状与思路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效益不断增长,农民的人均收入也逐步提高。同时也给农机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快农机化发展,是农机部门面临的新课题。龙口市农机部门在认真分析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基础上,按照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要求,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龙口市农机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龙口市农业机械化起步早、发展快、标准高。1995年,全市在小麦生产上就实现了耕、耙、播、收和灌溉机械化。到2002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5.2万千瓦,各种配套农机具2.2万台套。在农机保有量中,农用拖拉机6006台、8.4万千瓦,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431台、2.4万千瓦,农用运输车(包括三轮农用车)17763台、15.1万千瓦,排灌动力机械2万台、1.9万千瓦,渔业动力机械633台、1.3万千瓦,在设施农业机械中,电动卷帘机191台,微灌和滴灌设备7台套。全市农机原值达到5.185亿元。
这些农业机械承担起了全市60万亩耕地上(粮田面积30万亩)的各项农机作业任务,在加快三夏三秋生产进度,特别是三夏战阴雨、防霉烂、“龙口夺粮”、抗御自然灾害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全市各级对发展农业机械化重要作用和地位的认识。龙口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的发展,每年都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农机部门也围绕粮食生产积极制定机械化技术配套实施方案,大力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使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农机这个载体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和普及,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为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每年实现小麦精播、化肥深施、玉米秸秆还田、大犁深耕等机械化增产技术面积130多万亩。可增产粮食3万吨以上,为农民增加粮食收入3000万元,农机户机械作业收入近亿元。农业机械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奔向小康的重要手段。今年从三夏生产中,几位农民和村干部深有体会地说“三夏生产累了司机、忙了干部、舒服了群众”,“大姑娘穿着裙子吃雪糕,地头站着看热闹,小伙子树荫底下下五子,光等地头装麦粮”。这些看似很普通的话语,真实反映出农机化的作用和地位。
近两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全市30万亩粮田,压缩到10万亩,这给农机化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粮食面积的大幅度减少,许多大型机械已出现无活干的局面。如该市北马镇南栾堡、唐家泊村,诸由观镇冶家村等许多种粮村,由于粮田面积压缩,大型机具失去了用武之地,昔日的农机雄风不见了,大型机具开始被淘汰。去年以来,仅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就减少了114台,占原保有量的35%,农机的出路受到了威胁。对比而言,全市每年葡萄、大姜、大葱等经济作物面积迅速增加;设施农业面积由前几年的不到3万亩,增加到14万亩,而设施农业机械几乎是一片空白,全市仅有卷帘机、微喷微灌机198台。同时,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也亟需开发。农机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今后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近两年,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龙口市的农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目前,全市种植业60万亩中,粮田面积由30万亩调整为10万亩,果业面积为40万亩,花生面积2万亩,蔬菜面积为8万亩。按照这个农业新布局,今后龙口市农机化发展思路是: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步伐,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在确保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发展果蔬管理与农副产品加工增值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及高科技设备装置,走量效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构筑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新框架。全市计划用五年时间,新发展设施农业机械10000台套,其中田园微耕机械500台,电动卷帘机6000台套,二氧化碳增施装置1000台套,消毒杀菌机2500台。新发展果业生产机械6100台套,其中发展与小型拖拉机和三轮农用车配套的施药机4000台。与大型拖拉机配套的挖坑机100台,葡萄及蔬菜捆秧机2000台。在农副产品和渔业养殖捕捞、加工机械化方面,计划示范引进相关机械100台套,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按照上述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自2002年开始,该市农机部门先后围绕果树管理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大姜、大葱生产机械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试点示范,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下一步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引进了山东第二机械厂生产的手动葡萄、蔬菜捆秧机在有关镇区进行了试点,作业效果比较理想,可提高功效4倍左右;二是引进了山东拖拉机厂生产的林果挖坑机(配套泰山25拖拉机,每台近3000元),在东江镇程家疃村进行试验,该机理论设计每小时挖坑120个,实际运作每小时挖坑70个(直径60?70厘米,深度60厘米)以上,干部群众非常满意,该机适合平原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三是同省农机办科技处联系引进江苏新沂天马电子器材总厂生产的神威消毒杀菌机(即臭氧消毒杀菌机,每台2000元),待秋后在东江、东莱、徐福、新嘉、龙港5处镇区进行试点。该机的主要功能是对大棚草莓和蔬菜进行病毒防治,达到无公害生产。四是考察了兖州生产的大姜收获机械,计划三秋前引进相关机械进行试点试验。
三、加快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继续坚持“统筹规划,试点示范、区域推进、稳妥发展”的原则。按照发展目标任务,在全市建设一批农机创新示范点,为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创造基地,打好基础,加速农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继续贯彻落实《龙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十五期间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作的通知》,按照发展规划,分解任务指标,逐级抓落实,保证目标的按期实现。
二是继续坚持多元化投入的运营机制。加快发展农机化投入是关键,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建立健全以各级财政投入为导向,以集体和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农机投入机制。继续争取各级财政部门安排农机化专项补助资金,制订购机扶持政策调动基层对农机化投入的积极性,特别要大力扶持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不同类型的农机化发展典型,带动农机化快速发展。
三是要强化技术服务工作。对于新引进的机具设备,在搞好试验示范和推广的同时,把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请进来,一方面对农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到懂原理,会使用;另一方面,要搞好各项配套服务,做到配件供应充足,机械坏了有人修有人管,保护好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对农机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特别应注重对新机具、新技术在增产增效方面作用的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农机化发展所带来的实实在在效益,从而提高全社会对农机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为农机化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是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办实事、求实效,确保农机发展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抓出成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