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教育学》考试重点详细总结(张爱华著)

时间:2019-05-14 04:5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教育学》考试重点详细总结(张爱华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教育学》考试重点详细总结(张爱华著)》。

第一篇:201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教育学》考试重点详细总结(张爱华著)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 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 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智能,发展人的智力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已经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9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 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 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 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 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2 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 政治制约 着高等教育的体制 4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方针和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 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 培养 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 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10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 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 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 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 1 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 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 经济结构的变 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 经济功能: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 高 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 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 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 高等教育具有 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 高等教育具 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1.通过教学 培养专门人才 2.通过科研发展科学 3.直接为 社会提供服务三大职能。√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培 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对象创办的宗旨,现在依 旧是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 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 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 教育发展的指导 思想 2 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的 核心内容)3 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高校 总是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 培养目标。20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950 年教育部 首次提出教育要“为工农服务,为生成建设 服务”的教育方针。√1962年,在《教育部 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中,提出了 “教 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1998.8.29《中华人民共和 国高等教育法》。√1999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 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一个宗旨,两个重点)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 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影响教育目的的四个因素: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2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3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4确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3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2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要点是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作 为出发点。①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 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②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2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具 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 离不开所处的群体。同时人的发展还受到社 会分工的制约。3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马克思还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德基本途径;2 科学研究训练,是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3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 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 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 普通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价 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其核心是 个体社会化。两种价值观在西方都源自古希 腊时期。个人本位观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社会本位观源于柏拉图。如何看待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说:1把历史的抉择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揭示各种抉择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2既要看到这两种观点合理之处,也要看到其局限性。3寻求适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背景及其教育状况的抉择与整合的思路。

(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特征:首先,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博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 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注重学生实际工作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影响其后期发展。二者关系: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作为两种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既有相斥的一面又有相联系的一面。专才教育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基础部扎实,专业训练难以深入。反之博而不约,博而不专,也很难攀上科学的顶峰。√40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高等教育 由专才教育向包括专才教育又广于和高于专 才教育的通才教育转变,包含着对当前教育 与社会需求之间,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 求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现实解决。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 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 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 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发展速度要适度 2 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 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 发展终身教育

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 生三个层次。学制建立三方面的制约:1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学制的建立要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以及研究生学院。弹性学制的特征:选择性 灵活性 多样性 主体性。弹性学制要求强化的教育理念:1培养目标的多样性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3管理工作的灵活性4刚性与弹性的兼顾性。

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1989 年后,我 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1 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校级职能部门必须 2 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3 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 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 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 高校人事制度 4 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确立校长作为高校行政领导的地位,校长受国家委托,在党委的领导下全权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机制,突出的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它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难以落实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障,权力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少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党在高校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剥削,反而得到相应的加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基本方向: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剪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事效率;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习规范化的管理。3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职称评定、分配制作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4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

第六章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这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如高等专科 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特点:1独立性2层次性3中介性。世界教育机制改革的两种趋势:一体化和多样化模式。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1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影响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1学术的因素2利益的因素3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4综合国力不足的因素。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1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3确立新的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实施不同要求的管理4确立各层次的比例和重点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关键。高校教师的作用:1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高校教师的任务: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的特点:1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3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高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1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104页△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

1、职务结构

2、学历结构

3、年龄结构

4、专业结构。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2 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 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4 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1 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2 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3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 学生的主体性 和主动性明显增强;2 高校师生的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 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1 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2 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3 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教学: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其中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教学的意义:教学不仅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继承,也是人类知识体系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内容由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转化的规律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相统一,又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的规律3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注重教学中理论的先导性、社会定向与自主选择性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规律。教学四因素: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 促进学生的知识 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2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 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 和良好的个性品质。☆19 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 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独立性增强2自主性增强3学习探索性增强4学习实践性增多。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应该做到:第一,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第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第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2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 原则。4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 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 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 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高校课程体系建构的理念:1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2以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高校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 灵活性 整体性 可测性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 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 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 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学分制教学计划:整个课程体系由普通教育50基础教学70和专业教学50三大板块构成,总学分160-170△33 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基本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 2 前沿性 3 思想性 4 启迪性 5 教 学适用性。课程建设的意义: 第一,建立各门课程 的规范,第二,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 他工作的相互联系;第三,推动教学管理制 度化; 第四,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课程建设的要求: 第一,教学大纲要富 有特色;第二,教材要合适;第三,教学资 料要完整;第四,考核手段要科学;第五,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 效果;第六,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高校专业课与课程改革的趋势:1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上文理工相互渗透,开设联合课程或综合科目课程,开设跨学科或建立跨专业的专业2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开设充分的选修课使课程种类多样化,运用新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3课程性质的职业化,设立职业方向主修课或专业,实践工作经验与系统学习统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4课程方向人文化。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形式。个别教学制,就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 传授与指导地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 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地班 级进行教学地组织形式。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实 验课的教学,毕业设计(论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 总结和布置作业等。备课的基本要求:1研究课程标准2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3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 业发展的最新动向。4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如何上一堂好课: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组织严密紧凑 积极性高。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目的:首先加强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科研的能力。其次,使学生受工作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再次,培养严肃认真严谨科学的研究和工作作风。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原则:教育性,科学性,因材施教性。

教学方法定义: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发展基本特点:1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加强学习方法研究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完整性 操作性 个性简约性 发展性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讲述、讲 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地 方法,也成为课堂讲授法。讲授法的优点:1 教学效率相对较高 2 成本低,比其他教学方 法地费用要低的多 3 通用性强。缺点:1 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地被动 2 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 3 讲授对记忆的影 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对较长课时 地课程尤其明显。☆55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1 使需要传递地信息适合学生地知识背景和兴 趣 2 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 3 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4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地技巧 5 教学手段地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地教学目标而定。讨论法是指加深对所学内容地认识,辨明 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地教学方法。组织讨论课的要求: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2要善于控制讨论的进程,分配讨论的时间3要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调查法的要求:1调查的准备工作拟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及范围2调查的实施按照调查方案的设计做好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外部协调工作和材料的整理3调查的总结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鉴别和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调查报。教学评价:指一定的评价主体按照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在条件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类型: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诊断性,个体内差异,教学评价意义:1有助于定位教学起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2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3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得失改进教学4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改善学习当代教学评价的特征:评价范围的广泛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多重性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地位与作用? 1 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客观要求 2 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 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4 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5 科研是学校直接 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6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高等学科科研的特点:1 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 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 题 2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 究后备力量充足 3 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 要基地 4 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 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 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 5 重视教 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71 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地原则?1 社会经 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地原则 2 正确处理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 3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4 遵循项目指 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地原则 5 支持青年 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 加速 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以下途径:1 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科研指导 2 结合 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高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研究教学内容 研究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2注意理论的层次性3加强综合研究。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1 用马克思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 保高等教育地社会主义方向 2 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地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和教育 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3 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高等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2是高等教育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过程是以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基础,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促使其形成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过程中的作用:1了解国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做风3锻炼能力增长才干4了解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 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根本目的)疏导性原则 2(一方面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另一方面,对各种不 同的思想和言论加以积极的引导)理论联系 3 实际原则 4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 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教职员工的 “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十三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指导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作用:1了解国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3锻炼能力,增长实干4了解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特征:1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和完善学生自身素质2有定向选择的内容3通过现实参与的方式实施4与高校其他教学环节具有互补并进的效果5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双重性特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1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2系统规划分层进行的原则3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4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5讲求实效的原则。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面临问题与对策:1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面临问题分析(1大学生社会实践受到新的社会因素的制约2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实践主体—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3大学生社会实践受到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4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2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策性思考(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认识2精心组织,努力消除影响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的消极因素3加强制度建设,努力使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化、制度化4丰富实践内容,加强基地建设,努力推进社会实践科学化)

第二篇:2012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考试重点总结(张爱华著)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 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 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智能,发展人的智力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已经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9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 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 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 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 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2 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 政治制约 着高等教育的体制 4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方针和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 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 培养 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 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核 心)☆10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 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 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 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 1 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 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 经济结构的变 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 经济功能: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 高 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 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 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 高等教育具有 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 高等教育具 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1.通过教学 培养专门人才 2.通过科研发展科学 3.直接为 社会提供服务三大职能。√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培 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对象创办的宗旨,现在依 旧是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 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 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 教育发展的指导 思想 2 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的 核心内容)3 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高校 总是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 培养目标。20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950 年教育部 首次提出教育要“为工农服务,为生成建设 服务”的教育方针。√1961 年,在《教育部 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中,提出了 “教 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 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 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 动者” ☆1995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 方针作了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1998.8.29《中华人民共和 国高等教育法》。√1999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 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一个宗旨,两个重点)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 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影响教育目的的四个因素: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2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3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4确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目的“培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 才。☆2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 育目的的依据(理论基础)(简答)1 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 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作 为出发点。①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 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②从人 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查人的发展,应 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 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 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2 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具 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 离不开所处的群体。同时人的发展还受到社 会分工的制约。3 马克思还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 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德基本途径;2 科 学研究,是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 径之一; 3 社会实践,是高校实施全面教育 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 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 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 普通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价 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其核心是 个体社会化。两种价值观在西方都源自古希 腊时期。个人本位观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 由教育”理论。社会本位观源于柏拉图。

(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专才 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 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特征: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 性;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再 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博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通才 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 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征:1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 代性;2教育内容偏重于应用;3注重学生实际工作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影响其后期发展。二者关系: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作为两种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既有相斥的一面又有相联系的一面。专才教育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基础部扎实,专业训练难以深入。反之博而不约,博而不专,也很难攀上科学的顶峰。√40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高等教育 由专才教育向包括专才教育又广于和高于专 才教育的通才教育转变,包含着对当前教育 与社会需求之间,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 求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现实解决。1当 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 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 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 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 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2 在 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3 探索 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4 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制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 生三个层次。弹性学制的特征:选择性 灵活性 多样性 主体性

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1989 年后,我 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1 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 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校级职能部门必须 2 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3 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 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 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 高校人事制度 4 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第六章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 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分为 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如高等专科 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世界教育机制改革的两种趋势:一体化和多样化模式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1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1必须以经济供给能力为出发点,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3确立新的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实施不同要求的管理4确立各层次的比例和重点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校教师的任务: 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

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为社 会服务。高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1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104页△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感受 1 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2 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 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4 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 性。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1 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2 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认知 关系、情感关系)3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 学生的主体性 和主动性明显增强;2 高校师生的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 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1 加强师生 间的理解和沟通 2 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3 要树立正 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 不同观点。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教学: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其中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的意义:教学不仅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继承,也是人类知识体系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内容由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转化的规律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相统一,又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的规律3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注重教学中理论的先导性、社会定向与自主选择性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规律教学四因素: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 促进学生的知识 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2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 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 和良好的个性品质。☆19 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 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独立性增强2自主性增强3学习探索性增强4学习实践性增多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 应该做到:第一,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 自己的学术水平;第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 想水平;第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2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 原则。4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 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 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 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高校课程体系建构的理念:1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2以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高校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 灵活性 整体性 可测性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 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 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 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学分制教学计划:整个课程体系由普通教育50基础教学70和专业教学50三大板块构成,总学分160-170△33 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基本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 2 前沿性 3 思想性 4 启迪性 5 教 学适用性。课程建设的意义: 第一,建立各门课程 的规范,第二,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 他工作的相互联系;第三,推动教学管理制 度化; 第四,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课程建设的要求: 第一,教学大纲要富 有特色;第二,教材要合适;第三,教学资 料要完整;第四,考核手段要科学;第五,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 效果;第六,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高校专业课与课程改革的趋势:1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上文理工相互渗透,开设联合课程或综合科目课程,开设跨学科或建立跨专业的专业2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开设充分的选修课使课程种类多样化,运用新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3课程性质的职业化,设立职业方向主修课或专业,实践工作经验与系统学习统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4课程方向人文化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形式。个别教学制,就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 传授与指导地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 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地班 级进行教学地组织形式。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实 验课的教学,毕业设计(论文)。43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 总结和布置作业等。备课的基本要求:1研究课程标准2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3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 业发展的最新动向。4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如何上一堂好课: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组织严密紧凑 积极性高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目的:首先加强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科研的能力。其次,使学生受工作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再次,培养严肃认真严谨科学的研究和工作作风。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原则:教育性,科学性,因材施教性 教学方法定义: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发展基本特点:1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加强学习方法研究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完整性 操作性 个性 简约性 发展性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讲述、讲 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地 方法,也成为课堂讲授法。讲授法的优点:1 教学效率相对较高 2 成本低,比其他教学方 法地费用要低的多 3 通用性强。缺点:1 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地被动 2 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 3 讲授对记忆的影 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对较长课时 地课程尤其明显。☆55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1 使需要传递地信息适合学生地知识背景和兴 趣 2 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 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 3 教师板书内容要能 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 行复习4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地技巧 5 教学 手段地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地教学目标而 定。讨论法是指加深对所学内容地认识,辨明 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 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地教学方法。组织讨论课的要求: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2要善于控制讨论的进程,分配讨论的时间3要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调查法的要求:1调查的准备工作拟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及范围2调查的实施按照调查方案的设计做好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外部协调工作和材料的整理3调查的总结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鉴别和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调查报。教学评价:指一定的评价主体按照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在条件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类型: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诊断性,个体内差异,教学评价意义:1有助于定位教学起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2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3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得失改进教学4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改善学习当代教学评价的特征:评价范围的广泛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多重性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地位与作用? 1 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客观要 求 2 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 科 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4 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5 科研是学校直接 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6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高等学科科研的特点:1 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 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 题 2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 究后备力量充足 3 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 要基地 4 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 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 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 5 重视教 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71 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地原则?1 社会经 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地原则 2 正确处理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 3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4 遵循项目指 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地原则 5 支持青年 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 加速 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以下途径:1 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科研指导 2 结合 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高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研究教学内容 研究教学方法

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1 用马克思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 保高等教育地社会主义方向 2 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地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和教育 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3 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高等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2是高等教育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过程是以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基础,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促使其形成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过程中的作用:1了解国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做风3锻炼能力增长才干4了解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 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根本目的)疏导性原则 2(一方面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另一方面,对各种不 同的思想和言论加以积极的引导)理论联系 3 实际原则 4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 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教职员工的 “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十三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指导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

作用:1了解国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3锻炼能力,增长实干4了解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1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2系统规划分层进行的原则3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4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5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三篇:河北省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重点详细总结(刘毅玮著)

第一章 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4.心理治疗应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学习实质:是学习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的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以人的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情感,学会与教师然后再逐渐缩减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认识过程是为了搞清客观事及班级成员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和态度,实现自己潜能,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也要注意活动的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学习原则:对学习充满渴望2)意义学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智慧技事物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这期间形成的满意不满意习3)快乐学习4)参与学习能形成的特征:智慧技能的对象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智或愉快不愉快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指自觉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慧技能的进程高度压缩;智慧技能应用的高效率智力技能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1.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的培养要求:形成条件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心理过程.三者关系: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科学地进行练习(精讲象),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采取行动阶段.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多练.练习形式多样化.练习要适量循序渐进)3.认知策略行行动阶段)统称为心理过程,三者是互相依存的。认识是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奥苏伯尔将知识学习分为是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同化的三种方式:上位同的技能。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区别:认知策略属于信息感可以深化认识,可以坚定意志,意志也可以强化认识,加化(原有知识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低,新学的知识抽象加工的控制过程;心智技能属于信息加工的过程。一般认深情感体验。心理现象有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构成。个性性.概括性.包容性高)下位同化.并列结合同化2.大学生为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是认知策略与反省认知。学习策略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和个性心观察发展的特点:1 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 观察的范围大于认知策略的范围。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知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 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包括两个方面:1.元认知知识,2.元认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知控制(计划.监控与调节)主要的认知策略:注意策略.编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意识特征:能动性.目的性.点:1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2创造思维显著码与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认知策略教学原具有自我意识。

2、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心理发展。3思维的元认知能力不断发展。大学生记忆发展的则(119页)的具体方法1.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独立。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特点:1 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 各种记忆品质(敏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得到全面发展.3 掌握各主动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学科内容中教授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种有效的记忆方法.3.教材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认知策略5.按照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4.动的科学。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明确教学目标.分析任观.言语直观。4.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视觉编码.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意识控制减弱,动作自动化;能够利用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高教区别于语音编码.语义编码.语言中介编码。运用大学生识记的规微弱的线索;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在不利的情况下普通教育的特殊性:教学中学的比重增加,教的比重降低;律促进学生的识记效果或提高识记的水平85:控制识记材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认知阶段2教学传授法转向指导法,学习法由再现式转向探求式.研料的数量提高识记效果与性质;考虑识记材料的性质提高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如何培养动作技能:究式;教学内容由传授基础知识转向传授专业知识;校内识记效果;增强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加深对材料意义理解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示范与讲解;练习和反馈 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学习的理解程度;对所学材料多重编码和组块化编码;调动多第六章 学习迁移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18: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提高识记效果;提高学习者的觉醒状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态;树立识记的信心。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 学习起促进作用。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中的巩固过程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再人和回忆,或者再负迁移是指 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 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人和回忆时发生错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作用。学习迁移的作用:1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学习理论2学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性均衡的,其规律是从遗忘的速度上先快后慢,从以往的内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3有助于正确理解能力研究。容上先多后少,到一定时间遗忘不再发展,这一规律成为与品德,形成科学的能力观与品德观2.认知结构说理论第二章 学习动机极其培养 遗忘规律。遗忘的特点:首先遗忘是一种普遍的和自然的(奥苏贝尔)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第一1.学习动机指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内驱力和诱现象,出现遗忘是非常正常的;第二机械学习的材料比有个变量涉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第二变因。奥苏伯尔-成就动机构成26:①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意义学习的材料,遗忘得迅速并且数量大;第三抽象的事量涉及学生个人知识的组织特征;第三变量是它的巩固性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物比形象的事物容易遗忘,具体事实比较容易遗忘;第四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 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 已有经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语词容易遗忘,动作技能不容易遗忘。保持规律与知识存验的概括水平3 认知技能与 策略 4 定势的作用。定势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③交往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贮的组织形式:空间组织 系列组织 联想组织 网络组织 是先于活动而指向的心理准备状态为迁移而教(如何为迁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更替组织遗忘的理论1动机说(弗洛伊德):记忆被压抑2移而教)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注意教学材需要)。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儿童后期和少年期衰退说:记忆痕迹衰退,随时间自动发生3干扰说:前摄抑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制,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4力4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授人以渔)可替代对长者的依附,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检索困难说5同化说(奥苏伯尔)利用记忆规律,促进陈述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高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性知识的巩固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和尝试问题解决: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成功的寻找达到目标的p29:多元性.自律性.社会性.职业化。强化动机理论:认为错误相结合4.过度学习: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手段或途径的过程创造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习(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好)动所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也是人才的重要特征创造性的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如教学中用奖赏,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学习98 最主要特征 灵活性独创性流畅性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关评分,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成就动机(默里):是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系:区别:首先两者定义不同,其次问题解决既可以使用现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激励个体乐意从事自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成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当解决问题时有创造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实质上力参加时,其问题解决就属于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联系:1 在驱动力。自我效能感(班都拉):是指人们对是否能够成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成为步骤性知创造性的高低必须通过问题解决来体现2创造力的大小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识或过程性知识,是与实际操作密切联系的,具有动态性对问题解决有直接影响3问题解决会促进创造力的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马斯洛)自我实现质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异同)1基本结构不同,前2.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问题解决的过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38: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者是描述性,后者是操作性的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程:1发现问题(影响因素: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体的求知功体验(首先由于新旧学习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先前识是相对静止的,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欲望.主体的知识经验)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制约因素:学习中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其次课题难度要对动态的,不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4检验假设(直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第三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陈述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有意接检验(实践).间接检验(推论))主要影响因素:1过去的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第四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完成有识搜索的过程;程序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原型启发5情绪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较快。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或动机状态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1训练学逻辑推理能力感)2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一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比较快;程序性知识学2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3进行问题解决能力训练是直接训练二是间接训练)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习速度也比较慢,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指导学生仔细的界定问题.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4培养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我效能的程度。5从记忆储存看,由于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极尝试提出不同的假设.为学生创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情感5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归因学习动机的激发次化的特点,因而,程序性知识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景和氛围)4问题解决策略训练3.创造力与智力:两者关40: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根据作业难度,性,程序性知识具有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式。6从测量的系是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力;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力也机4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赛5 正确指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通过观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可能有低创造力;低创造力者可能有低智力,也可能有高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么的方式进行测量。二者相互联系:一方面程序性知识的智力;高创造力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大学生创造第三章 高等学校学习心理46 形成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程序性知识力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教师遵守鼓励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序学生创造性的原则: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学生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的观念;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给以不计其的学习,在教育目标指引下学习者获得经验引起行为变化率程序性知识的种类:智慧技能(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数的学习机会;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2对学生进的活动。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51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认知策略.动作技能2.101冯忠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头脑风暴法.戈登技术)3改变不利于(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一原型定向:了解心智活动创造力的观念 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的操作模式,了解操作活动程序,确定活动方向。在实际教第八章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学中使用的原型定向的方法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和倾向品德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加涅的学习分类52和信息加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工学习论63桑代克的联结说观点:1学习的实质在于一定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做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2.品德发展理论皮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3提出了学习的基生学习的自觉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亚杰: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没本原则和规律(桑代克的学习三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有把规则看做是必须遵守的2权威阶段6-8岁(他律阶段):律)准备律:联结的增强和消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二原型操作:依据实践模式,建立活动程序计划,并将操作儿童判断受外部价值观所支配和制约3自律阶段8-10:不练习律:由于练习和重复,学习的联结就会得到增强,否则模式付诸实施。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原型操作的教学方法1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道德认识开始形成4公正阶段就会消弱,也就是熟能生巧效果律:刺激反应的联结,如果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也就是说,10-12:公平和平等成为孩子情感领域的核心柯尔柏格(三得到奖励就会增强,如果受到惩罚就会消弱奥苏泊尔的有主体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水平六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惩意义接受学习论一)意义学习的实质:将代表符号所代表系列,依次按照一定得顺序做出,不能遗漏或缺失2要注罚结果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内心需要水平二习俗水平3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况,好孩子取向阶段:外部评价4遵从权威取向阶段:权威认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的条件:受意义学习的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序,并同水平三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公平公正6普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共同影响。先行组织者63:是先于学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序内化,动作遍原则取向阶段:良心道德如何利用道德价值观辨析论培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总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养学生道德价值观:价值观辨析理论根本点是帮助个体利和水平高于学习任务,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学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三原型内化:将心智模式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辨析和实习任务相关联。分类: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目向头脑内部转化,由外显到内潜的过程转化。在实际教学现他们的价值观念;开展交流,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的:促进学习的迁移4.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原则1.心理中使用原型内化的教学方法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观念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揭示并解决学必须尊重人的尊严2.心理学必须尊重人的主动性.意愿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自己的价值冲突,以及根据自己价值选择来行事。具体方性和观点3.心理学应研究人的价值感.创造性和自我实现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法归纳为:大组或小组讨论,个别作业和团体作业,假定的.设计的与真实的两难问题,排序与选择,敏感性训练与倾六种途径:真诚的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听技术,歌唱与美术,游戏与刺激,以及个人日记与交谈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观察学)。3.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2主动交往3品德与态度的关系:品德与态度在结构上是一致的,都有移情。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构成。区别:1两者涉及的范围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二良好不同:态度范围更加广泛,品德只涉及道德部分2价值的人际关系的维护①避免争论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内化程度不同:价值内化的最低水平是接受,稍高一级水别人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平为反应,进一步内化为评价,第四级为组织,最高水平为十一章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评测 价值性格化。只有经过组织已成为个人性格一部分的稳定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观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及社会态度才成为品德品德不良转化的基本过程:醒悟阶段 转文化背景下,在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变阶段 巩固与稳定阶段 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把情境.协作.会话.意第九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教学任务的分析1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学生起点行为或倾向2分析技能目标及其类型3分析学习自己2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的支持性条件 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十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994年颁布《中央加强和1.一个成熟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能够主动为教育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活动确定目标.选择方向,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学生改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能够独立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健康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要求,不希望配置过多干涉。3对各进其人格发展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种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关心学生.关心所教学科,在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90:1树立正确的自我工作中有长远目标。4具有明确的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创意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2培养学生新精神,正确认识教师充当的角色,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自信和独立自主的能力3学习与他人发展良好的社会关5能随时随地监控自身角色扮演情况,尽可能克服角色冲系4学习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和态突,扮演好职业要求的各种角色。6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自度5在学习上奠定稳定基础,为将来的工作做充分的准备己的教育观和教育能力。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主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90:1发展性原则(心理全面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树立学习榜样;积极参与教育实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要使心理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对于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学生响2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3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应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采取主动的态势,促进学生心理健4教师的言语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1教康发展)2主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必须充分师的知识结构:(首先教师应该对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考虑大学生的主题特点,以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为出发泛而精确的理解,而且还应该对该学科有较高的兴趣和积点;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主体地极的情感,第三教师还要掌握与该学科有关的知识)2教学位得到充分体现;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主体发生了效能感:(1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教变化)3尊重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人尊严;尊重学生的选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择;对学生要无条件接纳)4全体型原则(一制定心理健康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育计划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大影响着教师的行为,而教师行为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二在实施过程中让同时教学效能感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何培养教师全体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三还要充分考虑的教学效能感:1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提高教师的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以特殊的帮会地位及经济地位2建立一套完整.合理有利于教师发展,助)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95:心理发展尚未成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熟;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以执行3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4教师要增强自信心,通过在社会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向他人学习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间的冲突;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造成师生比例下降.学生生己的教学。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性2活.学习保障的变化;大学生适应能力差,大学生社会适应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能力差;缺少心理卫生知识。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辅导: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一入学适应不良的心理辅导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学会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殊能力,是对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二大学生学习问题和偶发事件,能及时作出灵活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的心理辅导:1学习动机指导: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学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习目标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指导: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考试心理指导考试是大学生和经验积累。教育机智表现的形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学习生活的重要方面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人格.情绪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障碍)辅导: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 2 克服交往3.教师威信的建立与维护:1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中的认知障碍 3 进行交往心理训练:感受性训练.角色扮的威信2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3尊重和爱护学生4提高自演法.社交恐惧.自卑的调节四大学生性心理的辅导:1传己的情绪控制能力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1有丰富的组播性心理知识: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2解决问题领域中的高效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型能量3率3专家型教师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 4教育学生正确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微格教学(把教学过程录像)处理恋爱挫折五大学生职业辅导1 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和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自我2 培养学生的择业意识3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性质和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就业信息 4 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发展健全的职业自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我概念4.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1课后备课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方面大学生2反思日记3详细描述4实际讨论5行动研究 自我意识的心理辅导209:1全面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引导积极地评价自我;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理想自我;努力提高实现自我)第十章 群体心理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良好群体的心理学原则:1目标整合原则2志趣相投原则3心理相容原则4智能互补原则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 率的提高。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的道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被称作冒险转移(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群体思维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1积极作用(满足大学生多方面心理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信息的沟通)2消极作用(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传播小道消息)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1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较为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

第四篇:201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重点详细总结(刘毅玮著)

第一章 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认识过程是为了搞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这期间形成的满意不满意或愉快不愉快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三者关系: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采取行动阶段.执行行动阶段)统称为心理过程,三者是互相依存的。认识是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可以深化认识,可以坚定意志,意志也可以强化认识,加深情感体验。心理现象有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构成。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意识特征:能动性.目的性.具有自我意识。

2、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独立。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明确教学目标.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高教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性:教学中学的比重增加,教的比重降低;教学传授法转向指导法,学习法由再现式转向探求式.研究式;教学内容由传授基础知识转向传授专业知识;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18: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性研究。

第二章 学习动机极其培养

1.学习动机指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内驱力和诱因。奥苏伯尔-成就动机构成26:①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③交往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需要)。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替代对长者的依附,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p29:多元性.自律性.社会性.职业化。强化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如教学中用奖赏,评分,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成就动机(默里):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激励个体乐意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自我效能感(班都拉):是指人们对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38: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首先由于新旧学习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先前学习中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其次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第三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第四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2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一是直接训练二是间接训练)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学习动机4培养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5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归因学习动机的激发40: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4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赛5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三章 高等学校学习心理46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在教育目标指引下学习者获得经验引起行为变化的活动。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51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加涅的学习分类52和信息加工学习论63桑代克的联结说观点:1学习的实质在于一定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3提出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桑代克的学习三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联结的增强和消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练习律:由于练习和重复,学习的联结就会得到增强,否则就会消弱,也就是熟能生巧效果律:刺激反应的联结,如果得到奖励就会增强,如果受到惩罚就会消弱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一)意义学习的实质:将代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的条件:受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共同影响。先行组织者63: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总和水平高于学习任务,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学习任务相关联。分类: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目的:促进学习的迁移4.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原则1.心理学必须尊重人的尊严2.心理学必须尊重人的主动性.意愿性和观点3.心理学应研究人的价值感.创造性和自我实现4.心理治疗应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学习实质: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级成员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和态度,实现自己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学习原则:对学习充满渴望2)意义学习3)快乐学习4)参与学习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奥苏伯尔将知识学习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同化的三种方式:上位同化(原有知识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低,新学的知识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高)下位同化.并列结合同化2.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 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 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 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2创造思维显著发展。3思维的元认知能力不断发展。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 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 各种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得到全面发展.3 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3.教材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4.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视觉编码.语音编码.语义编码.语言中介编码。运用大学生识记的规律促进学生的识记效果或提高识记的水平85:控制识记材料的数量提高识记效果与性质;考虑识记材料的性质提高识记效果;增强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加深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对所学材料多重编码和组块化编码;调动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提高识记效果;提高学习者的觉醒状态;树立识记的信心。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再人和回忆,或者再人和回忆时发生错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从遗忘的速度上先快后慢,从以往的内容上先多后少,到一定时间遗忘不再发展,这一规律成为遗忘规律。遗忘的特点:首先遗忘是一种普遍的和自然的现象,出现遗忘是非常正常的;第二机械学习的材料比有意义学习的材料,遗忘得迅速并且数量大;第三抽象的事物比形象的事物容易遗忘,具体事实比较容易遗忘;第四语词容易遗忘,动作技能不容易遗忘。保持规律与知识存贮的组织形式:空间组织 系列组织 联想组织 网络组织 更替组织遗忘的理论1动机说(弗洛伊德):记忆被压抑2衰退说:记忆痕迹衰退,随时间自动发生3干扰说:前摄抑制,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4检索困难说5同化说(奥苏伯尔)利用记忆规律,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巩固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和尝试错误相结合4.过度学习: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好)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学习98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成为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是与实际操作密切联系的,具有动态性质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异同)1基本结构不同,前者是描述性,后者是操作性的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有意识搜索的过程;程序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比较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也比较慢,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5从记忆储存看,由于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因而,程序性知识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程序性知识具有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式。6从测量的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通过观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么的方式进行测量。二者相互联系:一方面程序性知识的形成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程序性知识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程序性知识的种类:智慧技能(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认知策略.动作技能2.101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一原型定向:了解心智活动的操作模式,了解操作活动程序,确定活动方向。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原型定向的方法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二原型操作:依据实践模式,建立活动程序计划,并将操作模式付诸实施。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原型操作的教学方法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也就是说,主体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系列,依次按照一定得顺序做出,不能遗漏或缺失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况,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序,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序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三原型内化:将心智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外显到内潜的过程转化。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原型内化的教学方法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的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智慧技能形成的特征:智慧技能的对象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智慧技能的进程高度压缩;智慧技能应用的高效率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形成条件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科学地进行练习(精讲多练.练习形式多样化.练习要适量循序渐进)3.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区别:认知策略属于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心智技能属于信息加工的过程。一般认为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是认知策略与反省认知。学习策略的范围大于认知策略的范围。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包括两个方面: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控制(计划.监控与调节)主要的认知策略:注意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认知策略教学原则(119页)的具体方法1.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照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意识控制减弱,动作自动化;能够利用微弱的线索;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在不利的情况下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如何培养动作技能:理解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示范与讲解;练习和反馈 第六章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 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 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 作用。学习迁移的作用:1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学习理论2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3有助于正确理解能力与品德,形成科学的能力观与品德观2.认知结构说理论(奥苏贝尔)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第一个变量涉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第二变量涉及学生个人知识的组织特征;第三变量是它的巩固性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 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 认知技能与 策略 4 定势的作用。定势是先于活动而指向的心理准备状态为迁移而教(如何为迁移而教)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4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授人以渔)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问题解决: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成功的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的过程创造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也是人才的重要特征创造性的最主要特征 灵活性独创性流畅性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关系:区别:首先两者定义不同,其次问题解决既可以使用现成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当解决问题时有创造力参加时,其问题解决就属于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联系:1 创造性的高低必须通过问题解决来体现2创造力的大小对问题解决有直接影响3问题解决会促进创造力的发展2.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影响因素: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体的求知欲望.主体的知识经验)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制约因素: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4检验假设(直接检验(实践).间接检验(推论))主要影响因素:1过去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原型启发5情绪或动机状态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1训练学逻辑推理能力2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3进行问题解决能力训练(指导学生仔细的界定问题.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积极尝试提出不同的假设.为学生创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情景和氛围)4问题解决策略训练3.创造力与智力:两者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力;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力也可能有低创造力;低创造力者可能有低智力,也可能有高智力;高创造力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教师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原则: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2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头脑风暴法.戈登技术)3改变不利于创造力的观念

第八章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和倾向品德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做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2.品德发展理论皮亚杰: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没有把规则看做是必须遵守的2权威阶段6-8岁(他律阶段):儿童判断受外部价值观所支配和制约3自律阶段8-10: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道德认识开始形成4公正阶段10-12:公平和平等成为孩子情感领域的核心柯尔柏格(三水平六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惩罚结果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内心需要水平二习俗水平3好孩子取向阶段:外部评价4遵从权威取向阶段:权威认同水平三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公平公正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良心道德如何利用道德价值观辨析论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价值观辨析理论根本点是帮助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辨析和实现他们的价值观念;开展交流,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以及根据自己价值选择来行事。具体方法归纳为:大组或小组讨论,个别作业和团体作业,假定的.设计的与真实的两难问题,排序与选择,敏感性训练与倾听技术,歌唱与美术,游戏与刺激,以及个人日记与交谈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观察学)。3.品德与态度的关系:品德与态度在结构上是一致的,都有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构成。区别:1两者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范围更加广泛,品德只涉及道德部分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价值内化的最低水平是接受,稍高一级水平为反应,进一步内化为评价,第四级为组织,最高水平为价值性格化。只有经过组织已成为个人性格一部分的稳定态度才成为品德品德不良转化的基本过程:醒悟阶段 转变阶段 巩固与稳定阶段

第九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994年颁布《中央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发展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90:1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2培养学生自信和独立自主的能力3学习与他人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4学习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5在学习上奠定稳定基础,为将来的工作做充分的准备主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90:1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对于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采取主动的态势,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2主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主题特点,以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为出发点;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主体发生了变化)3尊重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人尊严;尊重学生的选择;对学生要无条件接纳)4全体型原则(一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二在实施过程中让全体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三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以特殊的帮助)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95: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在社会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造成师生比例下降.学生生活.学习保障的变化;大学生适应能力差,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缺少心理卫生知识。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辅导:一入学适应不良的心理辅导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二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心理辅导:1学习动机指导: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学习目标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学习方法指导: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考试心理指导考试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方面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人格.情绪障碍)辅导: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 2 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3 进行交往心理训练:感受性训练.角色扮演法.社交恐惧.自卑的调节四大学生性心理的辅导:1传播性心理知识: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型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 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五大学生职业辅导1 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自我2 培养学生的择业意识3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性质和就业信息 4 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心理辅导209:1全面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引导积极地评价自我;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理想自我;努力提高实现自我)第十章 群体心理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良好群体的心理学原则:1目标整合原则2志趣相投原则3心理相容原则4智能互补原则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 率的提高。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的道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被称作冒险转移(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群体思维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1积极作用(满足大学生多方面心理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信息的沟通)2消极作用(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传播小道消息)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1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较为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

六种途径:真诚的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2主动交往3移情。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①避免争论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十一章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评测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观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教学任务的分析1确定学生起点行为或倾向2分析技能目标及其类型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十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一个成熟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能够主动为教育教学活动确定目标.选择方向,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能够独立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要求,不希望配置过多干涉。3对各种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关心学生.关心所教学科,在工作中有长远目标。4具有明确的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创新精神,正确认识教师充当的角色,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5能随时随地监控自身角色扮演情况,尽可能克服角色冲突,扮演好职业要求的各种角色。6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自己的教育观和教育能力。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全面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树立学习榜样;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3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的言语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1教师的知识结构:(首先教师应该对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精确的理解,而且还应该对该学科有较高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第三教师还要掌握与该学科有关的知识)2教学效能感:(1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教师的行为,而教师行为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同时教学效能感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何培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1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2建立一套完整.合理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3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4教师要增强自信心,通过向他人学习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是对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及时作出灵活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教育机智表现的形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3.教师威信的建立与维护:1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2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3尊重和爱护学生4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2解决问题领域中的高效率3专家型教师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微格教学(把教学过程录像)和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1课后备课2反思日记3详细描述4实际讨论5行动研究

第五篇:2012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张爱华编着)考试题库

2012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张爱华编著)考试答案题库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A 夸美纽斯

B 康德

C 赫尔巴特

D 洛克 2 《林哈德与葛玛德》的作者是()A 卢梭

B 裴斯泰洛奇

C 克伯屈

D 鲍尔斯 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的教育”和()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社会教育

D 非制度化的教育 在1982年通过的我国宪法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A 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B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C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D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5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壬戌学制

C 壬子-葵丑学制

D 暌犯学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所反映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A 监护人的角色

B 管理者的角色

C 榜样角色

D 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 7 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教育关系

B 社会关系

C 心理关系

D 法律关系 8 核心课程的研制者主张()

A 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

B 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 C 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

D 以学科为中心 9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的提出者是()

A 赞可夫

B 维果茨基

C 巴班斯基

D 苏霍姆赫斯基 10 “测量“是学业评价的一种特殊手段,它()

A 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B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C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D 特别适合对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评价 11 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采用“教学论’一词的是()

A 麦克默里

B 布里格斯

C 拉特克

D 德加尔谟 12 心理学上主要有两种观点解释学生的失范行为,一种是“心理缺陷理论”,另一种是()

A 手段-目标说

B 控制缺乏说

C 差异交往说

D 挫折-侵犯说 13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活动课时制

B 特朗普制

C 开放课堂

D 个别教学 14 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被称为()

A 总结性评价

B 绝对评价法

C 相对评价法

D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 调查

B 实验

C 经验总结

D 个案研究 二 多项选择题 德育的任务包括()

A 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点

B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C 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

D 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 E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教育制度所具有的自身独特的特点包括()

A 客观性

B 取向性

C 随意性

D 历史性

E 强制性 18 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

A 现代教学理论

B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C 教学的实际需要 D 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E 教师的教学经验 斯金纳的直线式程序学习的主要特征包括()

A 大步跃进

B 呈现明显的反应

C及时反馈

D 自定步调学习

E 高错误率 20 终生教育观点和理论的要点包括()

A 连续性

B 整体性

C 广泛采用指导性教育方法

D 广泛采用创造性教育方法

E 重视个人和小组 三 名词解释 21 隐性教育功能 22 发展性教育的目的 23 美育 学校教育制度 25 教学 四 简答题 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27 简述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28 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简述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 30 简述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31 简述当前学生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 五 论述题

试论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

试论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的()。A.《论语》B.《学记》C.《孟子》D.《中庸》

2、在世界教育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罗梭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康德

3、由纵向划分的学校体系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三轨学制D.四轨学制

4、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是教育的()A.正向功能B.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D.隐形功能

5、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体价值,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A.伦理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

6、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7、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内容是()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校本课程D.核心课程

8、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种招待过程是()

A.教学策略B.教学设计C.教学思想D.教学模式

9、记忆的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思维,这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A.顺序性与阶段性B.不均衡性C.个体差异性D.整体性

10、语文中的句子规则,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都属于()A.程序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目标性知识

11、测验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的程度是()。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

12、把“刺激—反映”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的观点是()

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B.行为主义教学理论C.认识教学理论D.情感教学理论

13、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

A.家庭教育活动之中B.社会教育活动之中C.学校教育活动中D.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14、班级组织的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A.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B.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C.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D.团体要求与团体文化之间的矛盾

15、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拉伊B.狄尔泰、斯普朗格C.杜威、克伯屈D.鲍尔斯、金蒂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教师的职业形象主要包括

()A.教师的道德形象B.教师的文化形象

C.教师的人格形象D.教师的外部形象E.教师的教学形象

17、对教育功能进行划分的角度可以从

()A.作用的对象B.作用方向C.作用呈现的形式 D.作用的前提E.多维的复合

18、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主要有()A.思想B.政治C.经济D.文化E.体育

19、研发发现,在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A.自杀B.攻击C.退缩D.焦虑E.恐怖

20、教师收集文献资料可以通过

()A.阅读相关著作B.浏览新的期刊C.利用工具书 D.剪报和卡片E.使用检索工具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正是决策的教育目的

22、学生的发展

23、个体差异法

24、失范说

25、全名教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26、简述当代教学理论流派的主要内容。

27、什么是班级组织?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28、现代学制有哪些类型?我国现行的学制主要属于哪种类型?

29、试述中小学比较常用的测验类型。

30、实施学生学习情感评价应注意哪些问题?

31、教师的教育研究和理论工作者的教育研究之间有何不同之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2、分别阐述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33、试论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B》模拟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 严格的等级性

B 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 教育目标明确

D 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3 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A 专业型课程

B 结构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本位型课程 4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要求()

A 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 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 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式被动的客体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6()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 教育方针

B 教育政策

C 教育目的D 教育目标 7 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D 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8 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

A 认识活动

B 实践活动

C 交往活动

D 课堂活动 9 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平均分配12个馒头的多种计算方法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 巩固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0 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A 课程计划 B 教学大纲 C 考试用书 D 教科书 11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

A 以智育为主 B 以上课为主 C 以课外活动为主 D 以社会实践为主 12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 合理化 B 示范化 C 多样化 D 个别化 13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 自觉积极性 B 启发性 C 巩固性 D 因材施教 14 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比较灵敏,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15 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A 智力因素 B 理性因素 C 非智力因素 D 感知因素 16 教师必须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A 创造性 B 示范性 C 连续性 D 主体性 17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他属于()

A 科学课程 B 活动课程 C 隐性课程 D 核心课程 18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 教学工作 B 班主任工作 C 德育工作 D 教书育人 19 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

A 榜样示范法 B 说服教育法 C 品德评价法 D 陶冶教育法 20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和系统信息的方法是()A 实践法 B 谈话法 C 参观法 D 讲授法 二 名词解释题 1 教育体制 2 教师 教育目的人本价值取向 4 班级组织 5 学生评价 三 简答题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哪些 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3 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4 当代中小学生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四 论述题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2 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有何意义 五 应用题

如何对陈述性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教育学 2008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被称为()。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里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杜威

3、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拉伊B.狄尔泰、斯普朗格C.鲍尔斯、金蒂斯D.杜威、克伯屈

4、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应坚持()。A.对象是社会需要的适应 B.对象是社会当前的超越 C.适应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D.适应性和超越性的对立

5、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三轨学制D.四轨学制

6、历史上通称的“六三三”制即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7、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A.稳定性的特征B.整体性的特征C.顺序性的特征D.差异性的特征

8、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内容,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内容的课程一般被称为()。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校本课程D.核心课程

9、数学、物理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命题、原理、历史、地理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都属于()。

A.程序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目标性知识

10、行为失范者采用违背教育规范的手段谋取个体或群体利益的失范行为被称为()。A.目的性失范行为B.价值取向性失范行为C.情感性失范行为D.传统型失范行为

11、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

12、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

13、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受教育者的()。A.阶段性B.个性C.阶级性D.广泛性和平等性

1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别()。

A.家庭教育中B.社会教育中C.一切教育中D.学校教育中

15、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A.“道儿顿制”B.“哈里斯制”C.“巴达维亚法”D.“特朗普里制”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V”,错误的划上“ⅹ”,并改正错误。

16、实用主义教育学主张以教师为中心。

()

17、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功能。

()

18、个体在社会适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即是指社会化。

()

19、我国现行学制是单轨制。

()20、被称为“光宇课程”、“统合课程”的课程是核心课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教师

22、相对评价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2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侧略。

24、简述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的具体表现。

25、简述我国现行学制需要改革的主要方面。

26、简述科技革新制约学校课程变革的主要表现。

27、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28、简述担待世界教育思想的宏观演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9小题11分,第30小题12分,共23分)

29、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0、结合班级管理的内容,谈谈如何有效的开展班级管理。2008年10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性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

A.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B.学习理论C.学习的过程D.教育政策和法规

2、霍尔提出心理发展的()

A.白板说B.成熟论C.复演论D.交互决定论

3、桑代克提出的主要学习律不包括

()A.效果律B.迁移律C.练习律D.准备律

4、科勒的学习理论称为

()A.顿悟说B.强化说C.内化说D.试误说

5、提出开放课堂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B.马斯洛C.罗洛。梅D.韦伯

6、对学习内容的直观不包括()

A.实物直观B.图形直观C.模像直观D.言语直观

7、提出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的心理学家是()A.沃尔夫B.高尔顿C.桑代克D.斯金纳

8、吉尔福特提出智力的()

A.单因素论B.二因素论C.群因素论D.三维结构理论

9、柯尔伯格研究道德采用的是

()

A.对偶故事法B.到的两难故事法C.投射法D.问卷法

10、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课堂学习动机不包括

()A.认知内驱力B.情感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V”,错误的划上“ⅹ”,并改正错误。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

()12.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华生

()

13.苛尔伯格提出了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处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4、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是()。

15.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经验决定论者()。

16、联结派学习理论的鼻祖是()。

17、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和华生。

18、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1956年()等人的工作。

19、根据主体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动作技能可分为封闭性动作技能和()。20、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和心理健康维护两项任务。

21、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

22、一般认为,()是智力快速民展的时期。

23、教师工作任务最本质的特征就是()。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4、最近发展区

25、效果律

26、发展学习

27、学习迁移

28、成就动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简述程序教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30、简述发展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31、简述自由学习教育模式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做法。

32、简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

33、简述培养外部学习动机的方法与技术。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小题14分,第35小题11分,共25分)

34、结合实际,论述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35、论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20009年4月 教育学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我国的学校产生于

()A.夏朝B.商朝C.秦朝D.唐朝

2、在教育学史上,被看成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是

()A.《学记》B.《理想国》C.《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

3、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B.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4、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是

()A.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B.伦理本位的价值取向 C.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D.理论本位的价值取向

5、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

()

A.有目的的培养人B.有专职教师C.有专门的教学场所D.有特定的教学对象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从属地位B.主导地位C.主体地位D.边缘地位

8、强调课程的内在逻辑,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属于(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校本课程

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以()

A.2-3人为宜B.5—8人为宜C.10人以上为宜D.20人以上为宜

10、为了满足生理、心理或情感上的需要而做出的失范行为被称为()A.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B.目的型失范行为C.传统型失范行为D.情感型失范行为

11、作为基本的师生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的是())A.社会关系B.心理关系C.教育关系D.经济关系

12、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康德

13、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A.“道尔顿制”B.“哈利斯制”C.“巴达维亚法”D.“特朗普里制”

14、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大体相同,这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的特征B.不均衡性的特征C.差异性的特征D.稳定性的特征

15、在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开展的评价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4,共20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V”,错误的划上“ⅹ”,并改正错误。

16、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是劳动起源说。()

17、家庭教育不属于教育的形态。()

18、单轨制最早产生于中国。()

19、强调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是学科课程。()20、教师的教育研究是置身教育之外的研究。()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教育制度

22、个案研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23、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24、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25、简述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

26、简述班级组织的个体功能。

27、简述班级组织的个性特征。

28、简述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9小题11分,第30小题12分,共23分)

29、论述教育的个体功能。

30、班主任应具有怎样的工作作风才能民主地管理班级?

2009年4月 教育心理学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B.维果斯基C.桑代克D.卡普捷列夫

2、格塞尔提出心理发展的()

A.白板说B.成熟论C.复演论D.交互决定论

3、根据斯金纳的观点,程序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统一步调B.积极反应C.及时反馈D.低错误率

4、托尔曼的理论用公式可表示为()。A.R—SB.S—RC.S—O—RD.R—O—S 5、1969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加涅B.布鲁纳C.奥苏贝尔D.杜威

6、根据我国传统教育心理学观点,知识学习和心理过程不包括()A.知识的巩固B.知识的理解C.知识的运用D.知识的识记

7、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贾德B.里德C.科勒D.罗斯

8、斯滕伯格的培养方案针对的是()A.实践智力B.应用智力C.横向思维D.创造力

9、皮亚杰研究道德采用的是()

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投射法D.问卷法

10、认知失调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托尔曼B.桑代克C.费斯廷D.鲁利亚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V”,错误的划上“ⅹ”,并改正错误。

11、皮亚杰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

12、人本主义者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以教师为中心。()

13、吉尔福提出了“多重智力论”。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处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4、()这本著作中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原理。

15、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

16、彼得罗夫斯基按照学习活动的性质把学习分为()和认知学习两种类型。

17、班杜拉认为,模仿包括直接模仿、综合模仿()和抽象模仿几种形式。

18、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19、根据所涉及骨骼肌肉和动作幅度大小,动作技能可分为()和()技能 20、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

21、西方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22、掌握学习概念是由()提出的。

23、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教师的()有降低的趋势。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4、准备性原则

25、练习律

26、有意义学习

27、品德

28、多媒体教学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简述使用程序教材的机器教学的基本原理和优点。30、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31、简述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

32、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33、简述智力培养的原则。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小题14分,第35小题11分,共25分)

34、结合实际,论述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35、论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般技巧和具体技巧。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智能,发展人的智力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已经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9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 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 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 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 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2 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 政治制约 着高等教育的体制 4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方针和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 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 培养 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 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核 心)☆10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 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 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 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 1 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 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 经济结构的变 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 经济功能: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 高 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 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 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 高等教育具有 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 高等教育具 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1.通过教学 培养专门人才 2.通过科研发展科学 3.直接为 社会提供服务三大职能。√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培 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对象创办的宗旨,现在依 旧是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 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 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 教育发展的指导 思想 2 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的 核心内容)3 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高校 总是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 培养目标。20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950 年教育部 首次提出教育要“为工农服务,为生成建设 服务”的教育方针。√1961 年,在《教育部 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中,提出了 “教 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 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 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 动者” ☆1995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 方针作了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1998.8.29《中华人民共和 国高等教育法》。√1999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 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一个宗旨,两个重点)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 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影响教育目的的四个因素: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2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3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4确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目的“培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 才。☆2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 育目的的依据(理论基础)(简答)1 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 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作 为出发点。①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 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②从人 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查人的发展,应 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 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 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2 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具 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 离不开所处的群体。同时人的发展还受到社 会分工的制约。3 马克思还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 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德基本途径;2 科 学研究,是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 径之一; 3 社会实践,是高校实施全面教育 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 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 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 普通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价 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其核心是 个体社会化。两种价值观在西方都源自古希 腊时期。个人本位观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 由教育”理论。社会本位观源于柏拉图。

(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专才 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 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特征: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 性;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再 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博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通才 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 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征:1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 代性;2教育内容偏重于应用;3注重学生实际工作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影响其后期发展。二者关系: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作为两种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既有相斥的一面又有相联系的一面。专才教育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基础部扎实,专业训练难以深入。反之博而不约,博而不专,也很难攀上科学的顶峰。√40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高等教育 由专才教育向包括专才教育又广于和高于专 才教育的通才教育转变,包含着对当前教育 与社会需求之间,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 求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现实解决。1当 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 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 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 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 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2 在 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3 探索 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4 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制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 生三个层次。弹性学制的特征:选择性 灵活性 多样性 主体性 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1989 年后,我 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1 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 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校级职能部门必须 2 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3 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 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 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 高校人事制度 4 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第六章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 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分为 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如高等专科 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世界教育机制改革的两种趋势:一体化和多样化模式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1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1必须以经济供给能力为出发点,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3确立新的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实施不同要求的管理4确立各层次的比例和重点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校教师的任务: 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为社 会服务。高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1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104页△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感受 1 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2 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 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4 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 性。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1 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2 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认知 关系、情感关系)3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 学生的主体性 和主动性明显增强;2 高校师生的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 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1 加强师生 间的理解和沟通 2 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3 要树立正 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 不同观点。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教学: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其中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的意义:教学不仅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继承,也是人类知识体系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内容由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转化的规律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相统一,又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的规律3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注重教学中理论的先导性、社会定向与自主选择性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规律教学四因素: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 促进学生的知识 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2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 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 和良好的个性品质。☆19 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 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独立性增强2自主性增强3学习探索性增强4学习实践性增多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 应该做到:第一,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 自己的学术水平;第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 想水平;第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2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 原则。4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 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 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 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高校课程体系建构的理念:1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2以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高校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 灵活性 整体性 可测性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 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 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 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学分制教学计划:整个课程体系由普通教育50基础教学70和专业教学50三大板块构成,总学分160-170△33 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基本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 2 前沿性 3 思想性 4 启迪性 5 教 学适用性。课程建设的意义: 第一,建立各门课程 的规范,第二,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 他工作的相互联系;第三,推动教学管理制 度化; 第四,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课程建设的要求: 第一,教学大纲要富 有特色;第二,教材要合适;第三,教学资 料要完整;第四,考核手段要科学;第五,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 效果;第六,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高校专业课与课程改革的趋势:1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上文理工相互渗透,开设联合课程或综合科目课程,开设跨学科或建立跨专业的专业2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开设充分的选修课使课程种类多样化,运用新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3课程性质的职业化,设立职业方向主修课或专业,实践工作经验与系统学习统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4课程方向人文化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形式。个别教学制,就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 传授与指导地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 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地班 级进行教学地组织形式。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实 验课的教学,毕业设计(论文)。43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 总结和布置作业等。备课的基本要求:1研究课程标准2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3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 业发展的最新动向。4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如何上一堂好课: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组织严密紧凑 积极性高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目的:首先加强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科研的能力。其次,使学生受工作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再次,培养严肃认真严谨科学的研究和工作作风。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原则:教育性,科学性,因材施教性 教学方法定义: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发展基本特点:1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加强学习方法研究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完整性 操作性 个性 简约性 发展性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讲述、讲 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地 方法,也成为课堂讲授法。讲授法的优点:1 教学效率相对较高 2 成本低,比其他教学方 法地费用要低的多 3 通用性强。缺点:1 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地被动 2 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 3 讲授对记忆的影 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对较长课时 地课程尤其明显。☆55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1 使需要传递地信息适合学生地知识背景和兴 趣 2 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 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 3 教师板书内容要能 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 行复习4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地技巧 5 教学 手段地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地教学目标而 定。讨论法是指加深对所学内容地认识,辨明 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 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地教学方法。组织讨论课的要求: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2要善于控制讨论的进程,分配讨论的时间3要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调查法的要求:1调查的准备工作拟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及范围2调查的实施按照调查方案的设计做好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外部协调工作和材料的整理3调查的总结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鉴别和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调查报。教学评价:指一定的评价主体按照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在条件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类型: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诊断性,个体内差异,教学评价意义:1有助于定位教学起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2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3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得失改进教学4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改善学习当代教学评价的特征:评价范围的广泛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多重性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地位与作用? 1 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客观要 求 2 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 科 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4 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5 科研是学校直接 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6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高等学科科研的特点:1 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 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 题 2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 究后备力量充足 3 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 要基地 4 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 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 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 5 重视教 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71 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地原则?1 社会经 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地原则 2 正确处理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 3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4 遵循项目指 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地原则 5 支持青年 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 加速 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以下途径:1 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科研指导 2 结合 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高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研究教学内容 研究教学方法

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1 用马克思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 保高等教育地社会主义方向 2 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地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和教育 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3 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高等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2是高等教育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过程是以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基础,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促使其形成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过程中的作用:1了解国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做风3锻炼能力增长才干4了解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 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根本目的)疏导性原则 2(一方面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另一方面,对各种不 同的思想和言论加以积极的引导)理论联系 3 实际原则 4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 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教职员工的 “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十三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指导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 作用:1了解国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3锻炼能力,增长实干4了解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1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2系统规划分层进行的原则3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4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5讲求实效的原则

下载201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教育学》考试重点详细总结(张爱华著)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教育学》考试重点详细总结(张爱华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5篇范文]

    宋代四大书院:江 西庐山白鹿洞书 院、湖南衡阳石鼓 书院、河南商丘应 天府书院、湖南长 沙丘麓书院。 威斯康辛思想: 把学生培养成有 知识能工作的公 民;进行科学研 究,发展科学......

    2011年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师资格证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

    教育学2013江苏省高教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重点

    主观题: 1、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与内容是指高等教育发展的什么方面受到政治的影响.从一般内容上看,政治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形十分显著.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总结

    教 育 学 一、 名词 1、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

    2011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重点归纳

    中学资料 2011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业。” 3、教育是什么:(一)、......

    2012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重点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总结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岗前培训 个人总结 (一)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成为xx师范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学校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工作,特地对......

    2012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刘毅玮著)

    第一章 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是为了搞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