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著读后感(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4:2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原著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原著读后感》。

第一篇:马克思原著读后感

马克思原著读后感

捧着一本书,要先看看它的封面,看看它的字眼,然后才或挑灯夜战或废寝忘食地细细品味。有的书有五彩的画面,有亮眼的字眼,但未必有丰富的内容和思想,好比康师傅跟统一以及牛肉排骨方便面不管是袋装还是桶装,外面的包装使人一见就五味飘香,但其中的营养大部分是减肥的成分。以前很少读马克思的原著,所以在谈《形态》的读后感时,我是带着漫谈读马克思的原著以及读马克思这个伟大的“大家”本人的意识流进行的。

以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都是啃别人吃剩下的骨头,或者说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嚼别人嚼过的馍馍”。而读原著的感觉就不一样,效果就非同一般,不是对那些“原理”、“方法-论”枯燥乏味的生厌,而是有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那种探险的刺激和丰收的喜悦。那里的观点不是来自遥远天堂的上帝和神灵,而是来自生活实际;那里的文字是多么的优美,不是法国人一贯失的高谈阔论,不是美国人经常使用的花言巧语,而是角度的全面、观点的新颖、论证的深刻。所以马克思在告诫人们联系实际之前,他自己已经那样做了。他对青年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马克思不是在桃花源里作田园诗,他的处境是非常“糟糕”的。反动政府要驱逐他,权力派要指责他,还有许多流派和哲学家对他指手画脚,但马克思正像恩格斯说的那样----把那些东西“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的生活条件也极端艰苦,如果没有恩格斯在经济方面的支持,他可能要用上倍多的时间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这将占去他作理论研究的大量时间。“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工作”,对于这句话,马克思他本人也是有着切身感受的。所以马克思一些伟大的经典的论点的原材料都来自生活本身。

马克思不是只看见地球绿色的草地和蓝色的海洋,不是只看见汽车马达的启动和车轮的运转,他看到了它们背后隐藏着的规律。他的眼光是明亮的,不是孩子似的的天真无邪,也不是月下情人的暗送秋波,而是犀利的、能穿透现实迷雾 和未来时空的火眼金睛。在他的世界观里,这种眼光给人们以无比的震撼力,他的唯物史观就是一个例子。“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分工的发展,而分工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形式”,“分工的每一阶段还决定个人与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有关的相互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些晶莹剔透、好不含糊的见解成了人们重大的思想理论武器,过去的一切神灵之身、神灵之音所造成的迷惑世界在这里都烟消云散了。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马克思并不是高兴得忘乎所以,因为马克思活着不是为自己,不是为少数人,他关心的是全人类。他的胸怀如此豁达,他的生活如此激-情,是因为他的整个心都装着全人类,他的血液里流的是全人类的灵魂。所以他不是一时半响的地懒洋洋地哼着“人类赞

歌”,而是用他毕生的心血为人类谋福利。当资本主义工业资本把全球闹得天翻地覆之时,把工业文明“哺下”到世界每个角落之时,马克思没有随着资产阶级一起 庆祝干杯,他噙着泪水的眼睛看着贫困潦倒的底层人们----无产阶级,这些占世界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处境让他不得不为人类设想一个更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如果说“一个人死去只是躯体的死去而灵魂仍活到世上”有几分道理的话,那么马克思的光辉思想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是永垂不朽的。读马克思的著作不像读武侠小说,不像读《草样年华》或《大路朝天》,读他的著作需要一颗虔诚的心静下来读,这样思想将受到重大启发,灵魂会得到全新的洗礼,读一遍不行,要反复地读,其思想涵养、文字艺术才能被真正领悟到。他的著作不能呆在“小屋子”里读,而要带到生活中、世界中去读,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第二篇:马克思原著导读读后感

马克思原著导读读后感

通过阅读马克思经典著作,我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品格。

许多人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理论,而忽视其内在的文化品格。其实,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意识形态,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其内在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科学性。在马克思主义这里,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是辩证统一的。它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科学理论。我们只有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来信仰,而且把它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科学方法来接受。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普鲁士。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 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因病逝世。

《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2月共同起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引言中写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 梅特涅和基佐 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 自己的目的 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神话的神话的时候了。

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 法文 德文 意大利文 弗拉芒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之后被译成了更多的版本问世。至今,在全国发现中文第一版本《共产党宣言》只有11本,浙江两本,上虞一本。在建党80周年前夕,上虞市档案馆珍藏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这让身为上虞的我,倍感自豪。

《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 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僵尸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我们学习《宣言》就是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开拓创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本是科学发展 开拓创新的产物。当今世界和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在我国进入全面小

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曲折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环境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我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他的思想和心得。马克思不愧为20世纪最为伟大的思想家,居于其他思想家之首。我们不能漠视正是他的思想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在当今之中国,影响最为深刻且深远,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已经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及更为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争取。没有谁敢于否定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毫无瓜葛。这也正是马克思所愿望的那样,自己的思想能够增进人类的福祗,造福全人类。但是我们又不能否定对于马克思著作的误读误解,带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去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能强行分割开来。马克思讲的是真理,是不朽的,但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阅读他的著作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生吞活剥地去读,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其思想,并标榜自己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自己都不敢说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且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来使用。这也是我国历来在应用或解释马克思的著作时候经常犯的一种理解者自认为正确的错误,也是对于马克思的盲目崇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种被歪曲的思想,一种被误读误解的思

想,一种被人为强行阉割的思想,我们有怎么能从中领悟其中的真正思想的精髓呢?并以这种思想作为我们的指导,带领我们航向不明的彼岸,想来都是非常之可怕。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对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科学认识,需要通过系统的理论体系来体现。

首先,哲学研究对象的相互联系决定了理论和体系不是绝对对立,而是密切联系的。体系虽然不是我们理论研究的目的,但体系却是理论所不可缺少的,它是理论的载体和组成形式,一切成熟的理论都需要体系。我们知道,哲学是人们对世界或人类历史的一般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作为对普遍联系的对象的揭示和反映,哲学理论本身必须要有系统的逻辑体系,否则,理论就是凌乱的、随意的拼凑。

马克思在有生之年,由于忙于现实的哲学斗争和写作《资本论》,没有对他的哲学思想进行整理和系统的阐述,但这并不能证明马克思拒斥理论体系,马克思写作的巨著《资本论》就是理论与体系结合的最好典范。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最微小的细胞——商品入手,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进行逐步深入的分析,从而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科学结论。可见,科学、合理的体系有助于理论的准确阐述,理论与体系并不是绝对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对世界和人类历史的一般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探究,同样需要体系。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哲学是方法,但方法与体系也不是绝对对立的。在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体系或方法之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体系或是方法?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泛化了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所导致的。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他们的新哲学是方法,而不是教条,是针对旧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而言的。黑格尔哲学的方法和体系的对立不是方法与一般体系的对立,而是方法与强制性的绝对真理式的体系的对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的,马克思、恩格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自己的哲学是方法,而不是教条。所以,超出了这个批判的范围,体系就不能等同于教条,方法和体系也不能绝对对立起来。方法并不是孤立的、与理论体系相对立的,方法与理论体系是密切联系的,没有科学的理论体系也不会有科学的方法。注重于“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需要体系。

再次,哲学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要有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哲学一样都是抽象思维的结果,而抽象思维所借助的工具就是范畴,哲学正是通过范畴、范畴与范畴的关系以及范畴与范畴之间的推演来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但任何哲学的范畴都不是机械地拼凑的,而是有机统一的,这就决定了哲学的范畴有其逻辑的顺序性和层次性,即要求哲学要有逻辑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不是反体系的。对待体系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克服近代欧洲体系化哲学的弊端。任何建立绝对完满

体系的企图都是不切实际的,体系只是理论的系统的逻辑形式,它只有是否准确之分,而无是否完满之别。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拒斥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体系。重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应该反映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应该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主干,吸取东西方一切古代的和现代的哲学的精华,并以时代主题为基础。重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必须是开放的,只有坚持开放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三篇:马克思原著选读读后感

马原著选读读后感

关于工资。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力的价值而是资本家为工人的生存付最少的账单,维持在对工人剥削的底线。在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中,这在马克思看来是极不合理的,孔子说过,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从主要方面来看,资本主义从马克思的那个时代直到现在,一直对人类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资本主义的繁荣带来了市场经济的活跃,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所以邓小平才一直提倡市场经济,正是因为看透了当今经济的走向,只有迎合潮流才能生存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还很长很长,就像一本书里说的,可能要几十辈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其实,共产主义的按劳分配的方式,是人类最理想的分配方式,但记住,这仅仅是理想而已,要知道,有句话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现在不应该去探讨社会主义实现的可能性,而应该放眼未来,该怎么顺着潮流,以最合适的方式来促进经济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不应该呆在共产主义社会的虚幻美梦里,几十年前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目前还是无法实现的。而且,马克思在他的作品里也已经承认,社会主义的实现必须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我想,这个基础对全人类社会各方面的要求一定很高很高,高到也许上帝也看不到了。如果真有上帝的话。

关于资本家和资本的一点个人看法。我们都知道,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而这富起来的一部分自然应该是得益

于市场经济(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完成了如西方早期资本主义掠夺般的资本积累。而这些积累,不但让整个中国进入了经济腾飞的阶段,而且加大了中国的贫富差距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社会矛盾。没错,在这之前的中国人都很穷,而之后的中国人,一部分仍然很穷,但一部分有钱了。是个人都看得出来,弊远远大于利。这又一次验证了走市场经济的道路是正确的,资本主义还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这也是这三十几年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一直受到拥护的根本原因。我们都知道,要结束一件极具生命力的事物必然会激发矛盾,这在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资本家的存在和资本的集中是具有社会必然性的。比如工人与资本家。就像一个打工仔突然发了一笔大财,他用这些钱去投资,摇身一变成了资本家。我们不能说他在倒退或者说他对劳动者残酷剥削之类的偏激之语。再如,一个有上千万资本的人,他很勤劳,还在给我们所说的资本家打工,可他从本质上看还是一个工人,尽管他的钱比我们口中的某些剥削工人的资本家还多。我们要怎么说呢?一个勤劳的工人,还是有着许多资本积累的不良人类?这样说的话,会让马克思社会主义有仇富之嫌。所以,资本家和资本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这是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必然会出现的,而且无法被人为消灭的事物罢了。

由马克思主义想到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本质上就是由政府代替大资本家的地位,垄断某些行业,就如我们口中的经济命脉之类的。当然,如果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为全国人民利益着想的机构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说大资本家化身为政府残酷

剥削人民,这样说是要犯思想错误的,如“文革”般的。其实,中国的政府要是能做到高中的政治书上所说的那些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民公仆的职责的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找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大资本家而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不过,请注意我说的前提。

这部分选读,我只选了一小部分我有兴趣的看了,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马克思本身文笔就不好,有点晦涩难懂,但这对一个从初中到现在一直在受各种关于马克思思想宣传影响的中国青年来说,理解起来却不难。也许,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我们伟大的党,他认为这样无孔不入的宣传可以巩固共产党的统治,使我们不受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如果,资本主义世界是堕落的地狱的话,那么,这几十年来,自邓小平开始的几代领导集体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第四篇:读马克思经典原著有感(精选)

马克思经典原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有感

马克思在其不朽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这些光辉的思想有如煜煜晨星,穿越百余年的历史云烟,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的前进方向。然而,我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却被以下这段话所感动:“自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发表以后,我同他不断通讯交换意见,他从另一条道路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当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八开本两厚册的原稿早已送到威斯特伐里亚的出版所,后来我们才接到通知说,由于情况改变,不能付印。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

人一生的思想就像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它总是随着地形、降雨量等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变的话,那就是它永远向前奔流的内在特性了。只有变,才是永恒不变,伟大如马克思者,在其一生中,也免不了要时时清算自己的哲学信仰,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当中探索真理;而一旦在探索真理的路途中又向前迈出一步,他就更加坚定地向前走去,无暇顾盼身后的足印,不论这些足印多么辉煌,多么深刻,多么令人叹服。因为他知道,河流一旦停止了它匆匆向前的脚步,就不会再翻滚出晶莹的浪花,也不会再发出恢宏的涛声,即使这条河流再浩瀚,再宽广,它也不能够再被称作河流,而不过是一潭死水而已。僵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正如截断的河流不再是河流。

人的生命总是有限,而探索真理的道路却是无穷。马克思他老人家探索真理的脚步,终究在无法违背的自然规律面前终止了。但假如马克思活到了今天,他是否还会继续清算自己的哲学信仰,是否还会毫不吝惜地将自己那些被一代代学者拿着放大镜研读,并且一个字眼也改动不得的经典著作,交付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呢?答案几乎是不言自明的。有勇气又有能力时时清算自己的哲学信仰,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当中探索真理,这才是马克思的伟大之处。而每一个自称的马克思主义者,也都应该不时地问一问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勇气及能力吧。

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划分。这两种划分对应关系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19世纪的中叶。在此之前,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人类批判资本主义、幻想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美好理想。在此之后,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指导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但直到他们去世之前,还没有形成任何现实的、真正意义上的、由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以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为共产主义准备了相对发达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条件。这样一来,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肩上。

人类社会目前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中国也不例外。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关于社会状态的划分,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应该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是,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但并没有真正形成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社会的发展演进,的确出现了特殊形式。封建社会没落之后,中国没有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夺取了国家政权,开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大形态中,具体社会制度演进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本质上不同于经典的资本主义,完全有理由承担起为人类社会向第三个阶段——共产主义迈进创造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一部分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诸如市场经济体制、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现代企业制度等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理应吸收和继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具有明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这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生弊端的觉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生产方式中脱胎出来的。它相对于不发达的物质生产,不可能完全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是在人类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认识、理性把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通过自己的发展、壮大而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把发展生产力和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当作己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同一性表现为合作、借鉴、发展,斗争性表现为对抗、摩擦、代替。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最终会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言,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对抗的客观必然性,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之间暂时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的历史机遇。一个社会形态能够长期稳定并不断发展,其中必然有符合自身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方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占有为基础的。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社会既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演进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去完成在西方国家由资本主义制度完成的历史任务。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段话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这种代替必须体现在社会制度上,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制度载体——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就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共存于人类社会。它们之间既对抗又传承。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虽然错综复杂,但两者的共存占现实主导地位。它们的存在都是现实的,都有其合理因素。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程度,贫富差别是目前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完全战胜资本主义还不可能上升到现实主导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是,马克思的科学论断也一再的被历史的实践所证明“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人类社会一定会实现共产主义,但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几代、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研读》教学大纲

编号:哲学—2005—15公共管理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研读》教学大纲

编写人: 冉桂琼郑禹编写时间: 2005 年 10月 30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研读

Research into Classical Works of Marxist Philosophy

课程号:4013993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通过选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部分章节,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阅读马克思的哲学原著,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思想及其与其他哲学的关系,领会马克思哲学的博大精深。本课程主要采取学生自己课下阅读,并做读书笔记或撰写小论文,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序言3学时

第一节介绍主要参考资料及主要参考书《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容

(一)主要参考资料

(二)主要参考书《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容

第二节介绍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部分的内容

(一)马克思当时的研究与著述计划

(二)马克思为何要写最后一章‚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第一章笔记本Ⅰ9学时

第一节工资1学时

(一)马克思对工资的考察

(二)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批判

(三)马克思站在人的立场上,具体说来是在站在工人的立场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状况、分析了劳动者的处境,体现出其人道主义精神。

(四)马克思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

第二节资本的利润1学时

(一)资本

(二)资本的利润

(三)关于竞争

*重点和难点: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分析得出了什么结论;‚竞争产生垄断‛,那么为什么今天中国为避免垄断又引入竞争?

第三节地租1学时

(一)什么是地租

(二)地租是如何被确认的(三)封建地产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四)马克思通过分析得出了什么结论

*重点和难点:封建地产资本化;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第四节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6学时

(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所作的总的批判

(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三)马克思论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

第二章笔记本Ⅱ3学时

私有财产的关系

(一)马克思在此节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二)关于私有财产的专题探讨

第三章笔记本Ⅲ9学时

第一节私有财产和劳动2学时

(一)马克思在此节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二)原文阐释

第二节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3学时

(一)对粗陋的共产主义所作的批判

(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

*重点和难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

第三节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3学时

(一)批判运动的三大缺陷

(二)对费尔巴哈的评价

(三)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重点和难点:对费尔巴哈的评价;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第四节私有财产和需要1学时

(一)马克思的需要理论

(二)奢侈与节约的争论

第五节分工

(一)分工与交换的关系

(二)分工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亡?

第二部分《费尔巴哈提纲》

第一节 《费尔巴哈提纲》第1、2、8条3学时

(一)马克思从什么角度去批判旧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从什么维度引入了‚实践‛这个其哲学思想核心的概念。

(三)为什么马克思要把哲学的关于真理性的问题与实践挂上勾?

(四)哲学史上的几种真理观,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属于哪一种?

*重点和难点:马克思从什么维度引入了‚实践‛这个其哲学思想核心的概念。

第二节 《费尔巴哈提纲》第3、4、6、7条3学时

(一)为什么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

(二)马克思对于宗教的看法的本质是什么?

(三)马克思论人的本质

*重点和难点:马克思为什么要把宗教看作是‚社会的产物‛?为什么马克思拒绝谈论抽象的人性,这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思想有什么区别,这种区别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第三节《费尔巴哈提纲》第9、10、11条3学时

(一)为什么马克思说‚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

(二)为什么马克思要提出‚哲学家的任务是去改造世界‛,这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关系是什么?

*重点和难点:哲学这种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部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

第一节《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 A 【历史】3学时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二)为什么马克思将人的本质与物质生产方式联系起来?

(三)马克思是如何论证‚生活决定意识‛的?

*重点和难点:为什么马克思将人的本质与物质生产方式联系起来?哲学思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立场?

第二节《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 A 【历史】续3学时

(一)马克思这里所说的‚最初的历史的关系的四个因素‛是什么?

(二)马克思是如何具体地论证‚精神是受物质发展水平制约的‛?

(三)马克思所说的‚人与自然的同一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四)马克思是何以导出‚异化‛这个概念的?其本质含义是什么?

*重点和难点:马克思是如何具体地论证‚精神是受物质发展水平制约的‛?马克思是何以导出‚异化‛这个概念的?其本质含义是什么?

第三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 A 【关于意识的生产】3学时

(一)马克思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来谈论‚意识的产生‛的?这种历史观与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二)精神的力量何以会反过来成为对人‚异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精神的力量何以会反过来成为对人‚异己‛的力量?

第四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 A 【关于意识的生产】3学时

(一)马克思所谓的‚从神的王国进入人的王国‛究竟如何理解?其价值何在?

(二)为什么马克思认为‚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会被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

实‛?

(三)在何种意义上理解马克思所谓的‚全部的问题都至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重点和难点:马克思所谓的‚从神的王国进入人的王国‛究竟如何理解?其价值何在?

第五节《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 A 【关于意识的生产】3学时

(一)让学生结合前面的阅读讨论马克思历史观视野中的历史的发展是怎样的?

(二)费尔巴哈的历史观的问题出在哪里?

(三)阶级的划分与对立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重点和难点:统治阶级如何由物质力量而掌握精神的力量?

四、教材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费尔巴哈提纲》,马克思,(参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或全集)

3、《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参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或全集)

五、主要参考资料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西方学者论,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教研室编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概要,马克思,熊子云,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述评,马克思,杨适,人民出版社,198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六、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下载马克思原著读后感(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原著读后感(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马克思原著有感5篇

    读马克思原著有感读马克思的原著,如同和他的思想对话,如同走近了一个哲学又深邃的世界。大体阅读并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马列新闻原著作业——马克思人民报刊文章读后感

    马列新闻原著选读作业 【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文章读后感】 权利的斗争源于思想的觉悟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专 业: 新闻学班 级: 新闻2010级辅修班学 号: „„„„„„„. 姓 名......

    马克思主义原著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的结晶。《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齐,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

    马列原著读后感

    马列原著读后感 环艺一班04号李奥琦 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个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原著读后感

    近两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就读书问题多次发出号召,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倡导在全国应该大兴读书之风,广大党员和干 部要身先示范、带头做......

    西游记原著读后感

    西游记原著读后感 西游记原著读后感1 《西游记》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活......

    英文原著读后感

    Feeling to Count of Monte Cristo The book I have been and want to recommend to my teacher is Count of Monte Cristo,which I found in school library when I was pre......

    《水浒传》原著读后感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水浒传》原著读后感。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