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国家旅游局人教司 陈志学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饭店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到2000年末,全国旅游饭店已达10481家,客房94.82万间,员工人数112.49万人。新世纪饭店业的发展必然对饭店管理的核心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问题提出新的诸多挑战。从根本上讲,饭店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竞争就是挑战,只有面对竞争才能勇于迎接挑战。
一、“入世”:面临留住人才的挑战“入世”、申奥的成功和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必将对中国旅游业、饭店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入世”还将有更多的外方饭店管理集团进军中国,更多的外资投入饭店。“假日”已在国内管理的饭店达30家,“万豪”15家,香格里拉15家,其它饭店管理集团也看好中国市场,准备进入。更多的外资饭店、外方饭店管理集团进入,人才将成为制约饭店发展的“瓶颈”,人才供给短缺,必将掀起新一轮的人才大战,国内人才国际化、国际人才本土化成为必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稳定本饭店现有的骨干和专业人才,则成为众多饭店关注的焦点和必须认真应对的问题。
二、知识经济、网络化的到来:面临迫切提高现有各类专业人才素质的挑战我国现有饭店中高层管理者的学历偏低,高层管理者半路出家的多、经验型多、新知识、新技术掌握较差,创新能力较弱,信息不灵,总之,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已不太适应市场竞争、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新经济浪潮的席卷。没有专业的人才,就谈不上专业的管理;没有专业的管理,饭店要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如何提升现有管理者的素质,尽快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够驾驭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局面、具有战略眼光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就摆到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日程上。
三、饭店业的大发展:面临人才紧缺的挑战我国饭店业的大发展一方面急需大批各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人才资源又紧缺。目前最为紧缺的人才有:总经理、人力资源管理者、营销人才、行政总厨、复合型的工程管理人才、度假村管理人才、会展旅游管理人才等。上述紧缺人才有的是现有旅游院校尚未开设相关专业,没有培养渠道;有的是行业发展太快,此类人才难找。旅游院校如何根据市场的用人需求调整专业,培养相关人才;如何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短平快”的方式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培养行业急需的短缺人才,就成为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迫切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饭店业吸引人力资源的优势减弱:面临有效解决人力资源供给的挑战饭店业十年前在用人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可以从院校、社会上招聘到众多优秀的员工,学生们为能到高星级饭店工作感到自豪。现在,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它行业众多的企业薪水、福利、工作环境、学习等条件比饭店还好,饭店业逐渐丧失了往日吸引人才的辉煌。“人才难招”是饭店负责员工招聘的管理者的同感。饭店招人难还表现在,一是用工从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从中小城市转向城乡镇;二是从学校转向社会,因为旅游职业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三是用工形式从固定工、合同工为主转向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计件工并存。用工形式的三个转移意味着饭店招人难和人员整体素质呈下降态势。如何解决人力资源的供给渠道、招聘到饭店合适的人员,这是摆在饭店人事管理部门一个非常严峻和急迫的问题。
五、饭店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的变化:面临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总体上讲,我国饭店的人事管理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即是一种被动的缺乏灵活性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特征表现在:视人力为成本,管理多为“被动反映性”,管理的焦点是以事为中心,只注重管好现有人员、用好已有知识,人事管理部门处于执行层,是非生产和非效益部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视人力为资源,管理多为“主动开发性”,管理的焦点是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事管理部门处于决策层,是生产和效益部门。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着重管理,后者着重开发。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不仅涉及到转变管理方式、职能和人事管理的技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要从管理到开发,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面临加速培养西部地区饭店人才的挑战西部将于21世纪为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和动力,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西部地区的饭店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人才数量不足,专业化不高,西部地区的学生到外地上学后又不愿回家乡工作;资金短缺,优秀的饭店专业教师缺乏;教育培训的基础条件薄弱,一些地区没有一所实力较强的培养饭店管理人才的高校(系)。这些问题,是制约西部饭店业发展至关重要而又迫切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上述挑战,不仅饭店业要认真正视和应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院校也要顺应形势,采取相应措施,积极研对,为中国饭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1]
1.人力资源管理管环境带来的挑战
(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向前发展。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的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这种趋势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在全球蔓延,使世界经济已经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9.11” 事件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今的世界,国与国之间不仅仅只是竞争,更重要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动荡,很快就会影响到全球的经济,甚至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安定与发展。世界经济格局的这一重大变化,对全球的劳动力市场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跨国公司将不得不面对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作为管理者将会经常遇到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员工,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如何才能进行更好的交流与沟通,如何才能确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等,这些很现实的问题都摆在管理者面前。
在我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已经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中国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的竞争者,而且还要面对全球竞争者的挑战。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非常激烈的挑战。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如何确保自己的人才不会流失,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如何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这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管理者都应该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已经使人才竞争与人才流动国际化变成了现实。如今企业家的竞争和热门技术人才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只有那些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能够对人才进行规范开发和合理激励的企业,才能真正营造核心竞争优势。
(2)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通常来说,技术进步必然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它能够使组织更有实力、更具竞争性;二是它改变了工作的性质。比如说,网络的普及使许多人在家办公已经成为了一种可能,然而,这种高科技的使用必然对员工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自由宽松的工作秩序下,如何对员工进行考评已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对组织的各个层次都产生厂重要的影响,劳动密集型工作和一般事务性工作的作用将会大大削弱,技术类、管理类和专业化工作的作用将会大大加强。这样一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面临着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3)组织的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组织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时代,灵活开放已经成了组织发展的一种趋势。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以及外部市场的迅速变化,这些都要求组织要有很强的弹性和适应性。现代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具有分权性和参与性,要以合作性团体来开发新的产品并满足顾客需求,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管理要做到公平、公正和透明,要对员工有更加有效的激励措施;要求组织内的每一位管理者都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从而不断适应组织变革的需要。
(4)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人口数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在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的出生率普遍偏低,人力资源供应相对不足;在亚非国家,由于人口出生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普遍偏高,人力资源相对供大于求。
劳动力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对亚非国家来说,欧美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而亚洲由于劳动力过剩,年轻劳动力的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人才短缺仍然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缺乏人才培养战略与市场需求导向,造成人才结构严重的不平衡,部分专业人才过剩,而部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表现在员工不仅对物质层次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物质层次得到满足后,员工开始具有更高的需求层次,他们希望被尊重、被认可,他们希望参与组织管理并实现自身价值。
2.人力资源管理自身发展的挑战[4]
(1)企业员工个性化发展的挑战。即企业员工日益跨文化化、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提供个性化、定制式人力资源产品/服务和关系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较恰当的平衡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利益。
(2)工作生活质量提高的挑战。即员工不再仅仅追求工资、福利,而是对企业在各个方面所能满足自己日益增多的各种需求的程度越来越高、更全面化,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提高更加全面周到的人力资源产品/服务。
(3)工作绩效评估的挑战。即员工考核与报酬日益强调以工作绩效考评为基础,并形成绩效、潜力、教导三结合的功能。
(4)人员素质的挑战。即对企业家(CEO)、各类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培训、教育、考核、选拔、任用越来越重要。
(5)职业生涯管理的挑战。主要是员工日益重视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实现,企业必须日益重视职业管理,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和发展的途径,获得个人事业上的满意。包括较成熟的企业组织的中上层职位在显示饱和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员工的晋升问题。
(6)人力资源要素发展变化的挑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预测性、战略规划与长远安排。
(7)部门定位的挑战。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在众多的企业职能部门中发挥其作用或显示其特别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应担当哪些角色以保证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三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1)资源匮乏难招人。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内部资源匮乏,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在人才的吸引上可谓捉襟见肘。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观念落后,导致企业吸引
不到优秀人才。
(2)管理制度不优越。民营企业管理规则混乱,管理层次和职权不明确;有问题就找老板,人制化的成分居多。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基本的制度,组织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做才符合企业的要求。
(3)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现实中不少民营企业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存在着舍本求末倾向。?民营企业往往没有认识到什么是企业文化 或只是局部片面的理解,企业文化缺失现象严重。
(4)待遇低难留人。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所给予的资源支持比较匮乏,包括员工的待遇上,整体水平也是比较低,甚至还有克扣的现象发生。
中小型服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该怎么做?
在10多年的工作经验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选人、用人、留人的办法,有的多次使用,愿和大家分享。
一、选人4)确定的人数要大于招聘计划人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劣势
(1)资源匮乏难招人。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内部资源匮乏,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在人才的吸引上可谓捉襟见肘。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观念落后,导致企业吸引不到优秀人才。
(2)管理制度不优越。民营企业管理规则混乱,管理层次和职权不明确;有问题就找老板,人制化的成分居多。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基本的制度,组织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做才符合企业的要求。
(3)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现实中不少民营企业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存在着舍本求末倾向。?民营企业往往没有认识到什么是企业文化 或只是局部片面的理解,企业文化缺失现象严重。
(4)待遇低难留人。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所给予的资源支持比较匮乏,包括员工的待遇上,整体水平也是比较低,甚至还有克扣的现象发生。
小型服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该怎么做?
在10多年的工作经验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选人、用人、留人的办法,有的多次使用,愿和大家分享。
一、选人
1、寻找合适的招聘媒介(广而告之):报纸、电台、招聘会、网络、直接去学校或直接去竞争对手公司去挖。
2、大规模面试:
1)改一次面试一人为3-5人,面试官至少2人。
应聘者可回答以下问题:自我介绍、个性优缺点、如何做好本质工作? 2)同样一个问题,据不同人的回答结果,即可分优劣。3)综合各个面试官的评价,确定合适人选。4)确定的人数要大于招聘计划人数。
二、用人
1、试用期的“试用”;
1)对暂时合适的人员进行为期两天或一周的试用。采取轮岗形式,让其熟悉公司、产品、同事,适应公司文化
2)最后由老员工和部门经理做出评价。根据这些评价决定最终人选。对不适合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补偿,至少要有饭补。
2、试用期员工的使用
1)由老员工进行传、帮、带;
2)薪酬体系:有提成,其投入的精力会更多些;无提成,能验证其心态是否积极。3)巧妙利用新员工(鲶鱼效应):借助新员工的气势,来刺激老员工改变对性。新员工刚到一个公司,往往有一股冲劲,急于做出一点成绩给别人看,此时公司领导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对其进行一定的鼓励
4)竞选:一月或三月后,让新老员工参加一些主管职位的竞选。(注意新员工由于缺乏人脉,在人数支持上会较吃亏,但在其他方面的比拼上并不会输给老员工。)
3、员工的考核因素
1)考核业绩增长率:业绩第一的员工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员工,要看其后续业绩是否依旧上升。2)考核成本降低率:成本第一的员工不一定是最差的员工,要看其后续的成本是否下降和带来的销售业绩和利润是否上升。(成本分摊可涉及到纸杯子、名片、人均摊用的办公面积、电话费等)
3)考核利润大小:当公司为一个员工付出的成本大于其创造的利润时,公司就要考虑这个员工的去留。随着时间推移,要逐渐形成综合考核的方法。
4、考核任务数的确定办法
1)简单加权平均法(公司下达数和员工上报数除以2)。2)盈亏平衡点法(业绩至少要保持公司有一定盈利)。3)同期增长法(要比去年或上月增长)。4)擂台赛法(举行业绩擂台赛)
5、过程管理
1)晨会、月会公布业绩结果,孰好孰坏要公布,奖优罚劣要执行(公司要有业绩公布栏)。2)业绩方面的管理要靠公司其他管理制度。
3)三个月要对员工进行末位淘汰或对最后一名进行相应惩罚
三、留人
1、老板的困惑: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员工总是留不住,员工何时才能像老板一样负责任,员工的积极性为何老调动不起来,企业的发展没有能人怎办,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怎样才能让员工像老板那样负责人?
2、解决办法
案例分析:廊坊某装修公司的留人之道
1)给员工年终利润分红:有的给1%,有的给2%。这样员工就会在暴雨天向客户要款; 员工就会请自己的家人免费为公司施工。员工就会为公司免费看门。隆冬和酷夏,空调用电总是很少;
员工利用网络打电话,发传真。。。
注:不要担心员工知道利润率,月度提成和年底分成不冲突!
2)给予干股:把公司资产分成若干份,按员工对公司贡献率大小,给予不同的股份。每年根据盈利情况给予员工不同利润分成。员工离职股份自动收回。
人才的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服装企业没法找到归属感,没法把自己与企业融为一体。总的来说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服装企业的管理机制落后。
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
建立完善企业的用人机制,是服装企业目前首要的任务。服装企业目前的管理还停留在靠人去管人的阶段,随意性很大,造成企业赏罚不明,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在这样一个制度不倡明的企业中,最终没法取得归属感。个个都以是企业的过客身份在工作,没法真正溶入企业,把企业的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满完善的用人机制,真正实现招得到人、把人用在实处、靠制度留住人。做这项工作的还得靠企业的人事部门。作为用人机制建立的主导者,人事部门必须肩负起这个重任。在这一点,服装企业的所有人事部门,都得加强,在笔者接触过的企业,一般还停留在人事管理层面,没有真正上升到人力资源管理层面。因此,没有办法实现“招人、用人、留人”的管理职能。
引入竞争机制
海尔的“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竞争机制,值得服装企业的借鉴。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名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去发挥人员潜能的政策。在这种用人的机制下,企业的每个员工,都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企业提供的舞台空间中,极大地发挥人的潜能。这或许也是海尔能成为世界性品牌的原因吧。a
海尔的用人制度中还有这样一条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是在服装企业,在这类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中,要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需要极
大的勇气。在笔者接触过的服装企业中,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人担任各要害部门的主职,实行全方位对引进的外来人才进行监控。这样做最直接地后果就是各部门间各自为政,各自为本部门的利益而明争暗斗。最终损害的是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引入的人才也因为处处受到制约,、无法达到自己最先的愿望,而打包走人。
因此,企业在引进外来管理层的人员时,应在制度的约束下,予以充分的放权,而不要靠所谓的人去暗暗控制,而导致优秀的人才流失。
塑造企业文化
人作为一个有情感的高级动物,除了满足其基本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其情感需求。作为企业中一线的工作人员,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背井离乡的思情、无助的精神需求,成为一线工作人员的基本现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以打工身份的人来说,只不过是其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他们不会对谁产生忠诚之感,自然也就抱着东家不打打西家的态度,来选择其就业的环境。因此,针对这群人,服装企业应当塑造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来温暖感染每个人,从而使每个员工都把企业当成家,这样,才能留得住人才。
纵观现阶段劳资关系,已冷冰冰的烙印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服装企业一切以追求利润为中心,不会建立与塑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就是建立了,也仅仅停留在文字口号上,没有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因为要真正建立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需要资金的投入,如举办各种活动,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打破隔阂,改变劳资关系恶劣的状态,来留住人才。而这些,是服装企业的一个缺陷,因此,要留住人才,服装企业在这一方面也要加强。
给每个人员规划职业生涯
给企业每个人规划一个职业发展远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这样,一方面,让企业的人产生一种永久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企业人才流动的频繁。其实,人都是有所追求的,都是渴望成功的。但囿于对打工前景的迷惘,而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如果企业能为每个人规划职业远景,就会让企业的人员从思想上予以转变,那就是企业的发展,每个人都不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参与的,而是自身与企业组成命运的共同体,树立起以厂为家的思想。这样,让企业员工以主人公的心态来参与生产与管理工作,将会极大的激发其潜能,创造较高的工作效率,从而产生效益。
在服装企业以塑造品牌,以品牌开拓市场为战略目标的今天。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如何留人,用人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各方努力,改善现状中不足的地方,给劳资创造一个用工与工作的环境,才能助企业发展。
除了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创建学习型组织外,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也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列。它们的规模虽然不大,但也将人才培养、企业文化建立纳入到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之中。有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要转型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今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如何招到新员工、留住老员工、培养好员工直接关系企业未来发展,而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立来提高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素质与忠诚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只有当一个企业是学习型组织时,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出现,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也才能实现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和社会满意的最终目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人力资源部如何招募和留住人才
在千变万化的商业环境中,如何找到并留住人才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管理难题.尤其在中国,传统、现代、东方、西方,各种观念的碰撞都来得更为激烈。
如何化解员工高流动率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一种“正本清源”的解决方法是:从面试开始,就播下保留人才的“种子”
招募合适的员工,保留具有潜力的高素质人才,储备未来的领导人,这些任务在任何国家都是难题。而跨国公司们会发现,这一难题在中国显得更为棘手。
中高级管理人才稀缺与高流动率可能威胁企业的利润底线:招募新员工在成本、时间和商业效率上远高于员工的保留。替换一个业绩表现普通的员工,企业往往要花费90%的原员工薪资成本;而替换高业绩员工将花费300%到2000%的成本。一家在华的全球性制药企业的首席运营官就曾表示:“如果你无法保留你的员工,你就会陷入为了招募并培训新的人选来替代离职员工的死胡同中,那时你只能想着如何先保持住现有业务的规模,而谈不上发展了。”
怎样才能保留那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才呢?事实上,从面试这一最初环节开始,我们就已经在为该候选人将来的流动与否种下了“种子”——面试时如果不清晰、深入地互相了解,员工会在进入公司后大失所望而很快离开;而员工如果认为自己过于胜任或完全不胜任新岗位,也会造成其短期内再次流动。
而对于企业来说,诚如一位在华跨国化学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所指出的:“在招募过程中,最糟糕的莫过于吸引到一些对于自身想要加入这家公司的动机完全不明了的候选人,或者是吸引到一些对新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一无所知的候选人。”
要选择正确的人员,企业深入结构化面试是必要的,测评则可作为辅助性工具:
在面试时开诚布公——通过深入的面谈,用人企业将他们的整体招聘期望向候选人介绍,描绘企业愿景,介绍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并进一步确认他们是否符合公司的期待。有一点格外重要,就是介绍的时候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员工会因为实际情况不符合面试时建立的期望而离开。企业在甄选的时候要慎重,不要仅仅通过候选人纯正的英式或美式发音和漂亮的履历来做决定,更要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动机。中国员工因为本身的价值观与他们所在的公司不一致而离开并不鲜见。
运用中国的文化特点——在华企业需要考虑“温良恭俭让”、“谦谦君子”等儒家思想的影响,耐心去了解候选人的真正想法。因为许多中国员工并不直接表达他们的感受。正面交锋应当避免,咄咄逼人的面试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而在面试时除了筛选和外方经理面谈外,中方经理的面试是不可缺少的。
寻找具有快速成长性的候选人——对候选人进行基于胜任能力和行为的测评,可以很好地来判断候选人与职位的匹配程度和他们的发展潜力。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多种测评方法比单一面试方法更有助于预测未来员工工作的成功率。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这会提高45%的准确性。评估和能力测试会帮助企业将候选人安排在适合他们兴趣的工作上,也使得他们更容易觉得他们在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流动的问题,从面试开始就播下保留人才的“种子”,企业和雇主可通过“有效雇佣的十个步骤”进行人才招募计划:
1.在一开始的时候做好招募计划,并涵盖紧急方案、进程控制点、时间表、评估日期,这样就会驱动你的紧迫感。
2.准备一份针对候选人的公司介绍,包括空缺职位所在的部门,公司在全球和在中国的基本情况以及公司的现状和未来,以加深候选人对公司的了解。
3.在内部就空缺职位的工作职责、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入职180天内的带教计划达成共
识。
4.列出对候选人的资质和任职资格的要求,将其分为必需的和希望有的。将所有可以很容易通过培训学习得到的资质归入希望有的栏目内,这样可以扩大候选人范围。
5.对人才市场进行了解,根据上述2至4条,检查所列出对候选人的要求。
6.本地人员面试本地候选人。
7.与候选人就公司的营运状况和他们未来的发展做开诚布公的交流。
8.加快招募的过程,在一天内把结果反馈给候选人。
9.按下列重要程度排列的标准对候选人进行甄选:1)必要的资质和任职条件;2)与公司相匹配的文化、态度和发展潜力;3)希望具有的资质和任职条件。
10.不要忽略最后的步骤——对候选人的背景和任职条件进行调查。
在十个步骤中,第1、2、5、8四个小点常被企业忽视,建议企业在招募计划中可加留招募计划进程中的控制点,准备一份公司介绍,并对人才市场有所了解以及在招募的过程中加快速度,在一天内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候选人,这样可以提高雇佣的有效性。
1、寻找合适的招聘媒介(广而告之):报纸、电台、招聘会、网络、直接去学校或直接去竞争对手公司去挖。
2、大规模面试:
1)改一次面试一人为3-5人,面试官至少2人。
应聘者可回答以下问题:自我介绍、个性优缺点、如何做好本质工作? 2)同样一个问题,据不同人的回答结果,即可分优劣。3)综合各个面试官的评价,确定合适人选。4)确定的人数要大于招聘计划人数。
二、用人
1、试用期的“试用”;
1)对暂时合适的人员进行为期两天或一周的试用。采取轮岗形式,让其熟悉公司、产品、同事,适应公司文化
2)最后由老员工和部门经理做出评价。根据这些评价决定最终人选。对不适合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补偿,至少要有饭补。
2、试用期员工的使用
1)由老员工进行传、帮、带;
2)薪酬体系:有提成,其投入的精力会更多些;无提成,能验证其心态是否积极。3)巧妙利用新员工(鲶鱼效应):借助新员工的气势,来刺激老员工改变对性。新员工刚到一个公司,往往有一股冲劲,急于做出一点成绩给别人看,此时公司领导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对其进行一定的鼓励
4)竞选:一月或三月后,让新老员工参加一些主管职位的竞选。(注意新员工由于缺乏人脉,在人数支持上会较吃亏,但在其他方面的比拼上并不会输给老员工。)
3、员工的考核因素 1)考核业绩增长率:业绩第一的员工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员工,要看其后续业绩是否依旧上升。2)考核成本降低率:成本第一的员工不一定是最差的员工,要看其后续的成本是否下降和带来的销售业绩和利润是否上升。(成本分摊可涉及到纸杯子、名片、人均摊用的办公面积、电话费等)
3)考核利润大小:当公司为一个员工付出的成本大于其创造的利润时,公司就要考虑这个员工的去留。随着时间推移,要逐渐形成综合考核的方法。
4、考核任务数的确定办法
1)简单加权平均法(公司下达数和员工上报数除以2)。2)盈亏平衡点法(业绩至少要保持公司有一定盈利)。3)同期增长法(要比去年或上月增长)。4)擂台赛法(举行业绩擂台赛)
5、过程管理
1)晨会、月会公布业绩结果,孰好孰坏要公布,奖优罚劣要执行(公司要有业绩公布栏)。2)业绩方面的管理要靠公司其他管理制度。
3)三个月要对员工进行末位淘汰或对最后一名进行相应惩罚
三、留人
1、老板的困惑: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员工总是留不住,员工何时才能像老板一样负责任,员工的积极性为何老调动不起来,企业的发展没有能人怎办,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怎样才能让员工像老板那样负责人?
2、解决办法
案例分析:廊坊某装修公司的留人之道
1)给员工年终利润分红:有的给1%,有的给2%。这样员工就会在暴雨天向客户要款; 员工就会请自己的家人免费为公司施工。员工就会为公司免费看门。
隆冬和酷夏,空调用电总是很少; 员工利用网络打电话,发传真。。。
注:不要担心员工知道利润率,月度提成和年底分成不冲突!
2)给予干股:把公司资产分成若干份,按员工对公司贡献率大小,给予不同的股份。每年根据盈利情况给予员工不同利润分成。员工离职股份自动收回。
人才的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服装企业没法找到归属感,没法把自己与企业融为一体。总的来说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服装企业的管理机制落后。
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
建立完善企业的用人机制,是服装企业目前首要的任务。服装企业目前的管理还停留在靠人去管人的阶段,随意性很大,造成企业赏罚不明,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在这样一个制度不倡明的企业中,最终没法取得归属感。个个都以是企业的过客身份在工作,没法真正溶入企业,把企业的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满完善的用人机制,真正实现招得到人、把人用在实处、靠制度留住人。做这项工作的还得靠企业的人事部门。作为用人机制建立的主导者,人事部门必须肩负起这个重任。在这一点,服装企业的所有人
事部门,都得加强,在笔者接触过的企业,一般还停留在人事管理层面,没有真正上升到人力资源管理层面。因此,没有办法实现“招人、用人、留人”的管理职能。
引入竞争机制
海尔的“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竞争机制,值得服装企业的借鉴。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名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去发挥人员潜能的政策。在这种用人的机制下,企业的每个员工,都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企业提供的舞台空间中,极大地发挥人的潜能。这或许也是海尔能成为世界性品牌的原因吧。a
海尔的用人制度中还有这样一条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是在服装企业,在这类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中,要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需要极大的勇气。在笔者接触过的服装企业中,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人担任各要害部门的主职,实行全方位对引进的外来人才进行监控。这样做最直接地后果就是各部门间各自为政,各自为本部门的利益而明争暗斗。最终损害的是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引入的人才也因为处处受到制约,、无法达到自己最先的愿望,而打包走人。
因此,企业在引进外来管理层的人员时,应在制度的约束下,予以充分的放权,而不要靠所谓的人去暗暗控制,而导致优秀的人才流失。
塑造企业文化
人作为一个有情感的高级动物,除了满足其基本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其情感需求。作为企业中一线的工作人员,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背井离乡的思情、无助的精神需求,成为一线工作人员的基本现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以打工身份的人来说,只不过是其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他们不会对谁产生忠诚之感,自然也就抱着东家不打打西家的态度,来选择其就业的环境。因此,针对这群人,服装企业应当塑造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来温暖感染每个人,从而使每个员工都把企业当成家,这样,才能留得住人才。
纵观现阶段劳资关系,已冷冰冰的烙印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服装企业一切以追求利润为中心,不会建立与塑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就是建立了,也仅仅停留在文字口号上,没有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因为要真正建立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需要资金的投入,如举办各种活动,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打破隔阂,改变劳资关系恶劣的状态,来留住人才。而这些,是服装企业的一个缺陷,因此,要留住人才,服装企业在这一方面也要加强。
给每个人员规划职业生涯
给企业每个人规划一个职业发展远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这样,一方面,让企业的人产生一种永久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企业人才流动的频繁。其实,人都是有所追求的,都是渴望成功的。但囿于对打工前景的迷惘,而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如果企业能为每个人规划职业远景,就会让企业的人员从思想上予以转变,那就是企业的发展,每个人都不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参与的,而是自身与企业组成命运的共同体,树立起以厂为家的思想。这样,让企业员工以主人公的心态来参与生产与管理工作,将会极大的激发其潜能,创造较高的工作效率,从而产生效益。
在服装企业以塑造品牌,以品牌开拓市场为战略目标的今天。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如何留人,用人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各方努力,改善现状中不足的地方,给劳资创造一个用工与工作的环境,才能助企业发展。
除了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创建学习型组织外,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也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列。它们的规模虽然不大,但也将人才培养、企业文化建立纳入到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之中。有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要转型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今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如何招到新员工、留住老员工、培养好员工直接关系企业未来发展,而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立来提高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素质与忠诚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只有当一个企业是学习型组织时,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出现,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也才能实现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和社会满意的最终目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人力资源部如何招募和留住人才
在千变万化的商业环境中,如何找到并留住人才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管理难题.尤其在中国,传统、现代、东方、西方,各种观念的碰撞都来得更为激烈。
如何化解员工高流动率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一种“正本清源”的解决方法是:从面试开始,就播下保留人才的“种子”
招募合适的员工,保留具有潜力的高素质人才,储备未来的领导人,这些任务在任何国家都是难题。而跨国公司们会发现,这一难题在中国显得更为棘手。
中高级管理人才稀缺与高流动率可能威胁企业的利润底线:招募新员工在成本、时间和商业效率上远高于员工的保留。替换一个业绩表现普通的员工,企业往往要花费90%的原员工薪资成本;而替换高业绩员工将花费300%到2000%的成本。一家在华的全球性制药企业的首席运营官就曾表示:“如果你无法保留你的员工,你就会陷入为了招募并培训新的人选来替代离职员工的死胡同中,那时你只能想着如何先保持住现有业务的规模,而谈不上发展了。”
怎样才能保留那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才呢?事实上,从面试这一最初环节开始,我们就已经在为该候选人将来的流动与否种下了“种子”——面试时如果不清晰、深入地互相了解,员工会在进入公司后大失所望而很快离开;而员工如果认为自己过于胜任或完全不胜任新岗位,也会造成其短期内再次流动。
而对于企业来说,诚如一位在华跨国化学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所指出的:“在招募过程中,最糟糕的莫过于吸引到一些对于自身想要加入这家公司的动机完全不明了的候选人,或者是吸引到一些对新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一无所知的候选人。”
要选择正确的人员,企业深入结构化面试是必要的,测评则可作为辅助性工具:
在面试时开诚布公——通过深入的面谈,用人企业将他们的整体招聘期望向候选人介绍,描绘企业愿景,介绍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并进一步确认他们是否符合公司的期待。有一点格外重要,就是介绍的时候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员工会因为实际情况不符合面试时建立的期望而离开。企业在甄选的时候要慎重,不要仅仅通过候选人纯正的英式或美式发音和漂亮的履历来做决定,更要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动机。中国员工因为本身的价值观与他们所在的公司不一致而离开并不鲜见。
运用中国的文化特点——在华企业需要考虑“温良恭俭让”、“谦谦君子”等儒家思想的影响,耐心去了解候选人的真正想法。因为许多中国员工并不直接表达他们的感受。正面交锋应当避免,咄咄逼人的面试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而在面试时除了筛选和外方经理面谈外,中方经理的面试是不可缺少的。
寻找具有快速成长性的候选人——对候选人进行基于胜任能力和行为的测评,可以很好地来判断候选人与职位的匹配程度和他们的发展潜力。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多种测评方法比单一面试方法更有助于预测未来员工工作的成功率。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这会提高45%的准确性。评估和能力测试会帮助企业将候选人安排在适合他们兴趣的工作上,也使得他们更容易觉得他们在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流动的问题,从面试开始就播下保留人才的“种子”,企业和雇主可通过“有效雇佣的十个步骤”进行人才招募计划:
1.在一开始的时候做好招募计划,并涵盖紧急方案、进程控制点、时间表、评估日期,这样就会驱动你的紧迫感。
2.准备一份针对候选人的公司介绍,包括空缺职位所在的部门,公司在全球和在中国的基本情况以及公司的现状和未来,以加深候选人对公司的了解。
3.在内部就空缺职位的工作职责、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入职180天内的带教计划达成共识。
4.列出对候选人的资质和任职资格的要求,将其分为必需的和希望有的。将所有可以很容易通过培训学习得到的资质归入希望有的栏目内,这样可以扩大候选人范围。
5.对人才市场进行了解,根据上述2至4条,检查所列出对候选人的要求。
6.本地人员面试本地候选人。
7.与候选人就公司的营运状况和他们未来的发展做开诚布公的交流。
8.加快招募的过程,在一天内把结果反馈给候选人。
9.按下列重要程度排列的标准对候选人进行甄选:1)必要的资质和任职条件;2)与公司相匹配的文化、态度和发展潜力;3)希望具有的资质和任职条件。
10.不要忽略最后的步骤——对候选人的背景和任职条件进行调查。
在十个步骤中,第1、2、5、8四个小点常被企业忽视,建议企业在招募计划中可加留招募计划进程中的控制点,准备一份公司介绍,并对人才市场有所了解以及在招募的过程中加快速度,在一天内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候选人,这样可以提高雇佣的有效性。
1、:零散型市场
伴随中国市场经济的崛起,内衣行业也在高速发展,内衣已经成为中国服装行业最具活力、成长最快和最具发展前景的一个分支。无论是常规内衣、美体内衣、保暖内衣、家居服、还是文胸、底裤等等,都已成为中国服装市场消费热点。据报道,目前国内的内衣市场具有5000亿元的容量,年销售额在200—500亿,并且每年都在以20%的幅度在增长。年轻的中国内衣行业迸发出了发展的勃勃生机,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了众多的蚕食者。
虽然早在八、九年前,中国内衣市场就被众多外资品牌、本土品牌列为核心战场,但至今却没有一个有绝对压倒性优势的领导型品牌出现,市场的成熟程度远远比不上食品、日化等其他快销品行业。虽然内衣市场格局开始趋向成熟,涌现出了在各自领域内的代表性品牌,如高档文胸以黛安芬、华歌尔、安莉芳、欧迪芬为首;男性高档内衣以舒雅、百富、丹巴度为首;家居服如秋鹿、富妮莱、康妮雅等品牌;保暖内衣猫人、三枪、朵彩等本土品牌各占一方市场。
这充分反映出:目前中国的内衣行业呈现出典型的零散性的产业特征,有许多企业在进行竞争,没有任何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但目前我国的内衣市场大部分份额都被一些杂牌军蚕食,在中国有年销售额在200—500亿的内衣市场,作为龙头老大的女性内衣品牌黛安芬、男性内衣品牌的舒雅,他们的销售量也不过几个亿。
(1)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文化工作也是这样,应该由企业文化部门根据企业整个内外部环境及企业的实际需要来制定企业文化战略及计划。
(2)企业文化运作管理。企业文化塑造是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并且企业文化还应落实到企业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企业文化部门应对整个企业文化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并根据运作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文化战略作出修正与调整。
(3)企业理念的完善和更新。企业环境随时都在变化,所以企业的事业理念应随之不断完善和更新,否则就会出现经营的被动及危机。由于企业文化系统与环境的水乳交融,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要比企业战略及管理系统高。因此,企业文化系统要先于战略系统对环境变化作出判断,进而通过自身的变革来促进战略和管理变革,使企业长期处于主动和有利的位置。
如何提高员工素质
一、培养富有凝聚力、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奉献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
员工素质的核心是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这是职工所有素质的基础,也是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赖以不断提高的精神依据。而这一素质的持续实现,必须有一种强有力且成熟并能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为依托。
企业文化是企业一切行为的道德基础,它是企业人格化的外在体现,是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灵魂和源泉,是员工敬业奉献的道德依据。所以企业文化的成功和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的强弱。
二、必须建立能上能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
建立一种使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是使员工素质得以持续提高的重要外部环境,能上能下的制度是迫使现有岗位的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外在压力,平等竞争使得只要员工的素质提高到某一岗位、某一层次的水准,就可以通过公开、公正的平等竞争获得这一岗位,使得员工的素质提高得到了用武之地。
一旦这样的一种选人、用人机制得以建立和良性运行,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持续提高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还是现实的。那么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型企业就循序渐进的形成了。
三、建立适合高素质人才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使用平台和薪酬机制
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整个人才和队伍的精英,他们的使用和薪酬机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整个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简言之就是在使用上,要充分为其创造条件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其自身特点为其安排适当的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以使其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薪酬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其实际贡献和示范效应,可以适当就高安排其相应待遇,从而为次高素质人才尽快达到高素质增加动力。
对高素质人才的使用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使命,那就是带队伍。要根据不同高素质人才的具体特点及其待遇情况为其制定带队伍计划,而最终所带队伍的效果反过来又起到了修正其薪酬待遇的作用。
四、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培训机制和氛围
学习型企业的机制是建立在一个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全体员工认识都统一到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广泛认知上,然后在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和计划,则全员素质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这里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重视,一是必须让所有员工都能清醒的认识到企业领导层推动全员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二是企业必须在员工求知的时间上和费用上给予尽可能的支持;三是决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培训的结果是使用,检验培训效果的唯一途径就是看其在岗位上发挥的作用是否得以提高;四是培训的规划和计划必须符合员工队伍的现状,正因为我们看到了差距,才必须脚踏实地,有的放矢。而好高鹜远、急于求成的想法则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
店铺商品陈列技巧
1、同一色搭配。同一色系的衣服放在一起会给人很舒服的感觉,注意同一色系搭配中不要同样款式、同样长短的放在一起,以免让人感觉像仓库。
2、对比色搭配。就是说用冷色来烘托暖色,比如:用绿色衣服衬托红色衣服,用蓝色衣服衬托黄色衣服,摆放在一个竿子上时,不能让冷色和暖色各占50%,最好是3:7左右的比例比较合适,要注意冷暖色的穿插。
3、合理利用活区。所谓活区就是面对人流方向首先最容易看到的区域,反之为死区。要把自己主推的款式放在活区,把另外的款式放在死区,这样可以大大提升销售。
4、模特数量要控制。有的经营者认为模特比较容易出展示效果,就在自己的店铺放很多模特,但却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让人感觉这个牌子有些“水”,所谓“物以稀为贵”,把最好的款式穿在模特上有最好的效果。
5、合理利用“活模特”。卖场的导购员是服装的活模特,她们穿哪个款式就会卖哪个款式,这可是减少库存的好方法。
6、时间的把握要到位。要了解每天来买衣服的人是谁,以女装为例,星期一、二、三、四来的一般是全职太太,这样可以把一些时尚的、价格较高的、款式独特的衣服放在活区和穿在模特上。星期五下午、星期
六、星期日,逛店的人多是平时上班的女性,最好把价格中等的服装挂在活区和模特身上。
7、卖场陈列要有节奏感。不要把色系分的太死板,卖场的左边是冷色右边是暖色太不协调,冷暖搭配要有节奏感。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论文
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人的问题,历史上英国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帕金森如是说。企业能否持续经营,就是看企业能否持续创新;持续开发出人才;营造持续吸引、培养、凝聚人才的企业文化;培养和选拔出能继承和发展其优良传统和文化的核心人才。现代企业需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作为企业如何吸纳、留住、培养人才,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研究和创新的主要内容。
1、为什么说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是人才竞争
企业之间竞争重点环节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最初的工厂转移到市场,再转换到顾客心智:即企业运作从技术导向转为需求导向,又转为竞争导向。当前,企业全力以赴在顾客心目中建立认知优势,企业中蓝领人员减少,白领人员在数量上逐渐占主导,许多企业生产制造部分采用外包方式,几乎没有蓝领人员,主要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已上升到人力资才口即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为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管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区别是:人力资源是整个企业员工的劳动素质、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不仅包括已得到开发的人力资源,即经过相当教育或培训开发的知识型员工,也包括未得到开发或开发很少的人力资源,即从事体力型或简单辅助性工作的劳动者;不仅包括愿意投入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员工人力资源,也包括不愿投入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员工人力资源。与此相对,与人相关的资本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方法的总称。从数量上来看,前者是潜在的、静态的总值,后者是现实的、动态的部分值。由此可见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是人才竞争。此时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转变对人的管理模式即将其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这是企业能否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
2.1管理理念落后
2.1.1管理理念落后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大都是专职但非专业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本的本质认识不足和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了解甚少,因此造成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所以企业对人力资本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为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的投入少,人力资本含量高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技工严重流失与冗员过多、人浮于事并存。
2.1.2人力资源管理缺位和关键职能缺失
人力资源管理缺位最重要原因是许多企业缺少一位纯粹的、专业的、强势的人力资源总监或副总,直接导致人力资源部门的实际定位偏低,应有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此外,人力资源部门关键职能的缺失或错乱,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无法真正站在高层角度,进行紧贴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另一方面,原本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目标体系制定、薪酬设计等职能,在很多国企中可能属于财务部门或其他管理部门。
2.1.3缺乏人力资源战略
由于缺乏人力资源战略,即缺乏长远的需求规划、培训规划、晋升规划、薪酬规划等。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是办理企业人事、劳动方面的日常行政业务,很少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制定、实施等活动;它不能系统地、有效地对企业全部人力资源进行规划、管理和开发,而是被动地服从于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或部门的要求。
2.1.4重使用 轻培训
只注重对员工现有才能的使用,而不注重开发员工潜能,这种对人才的使用只重存量、不重增量的方式,犹如竭泽而渔,将导致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2.2选用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招聘缺乏科学方法,招聘时一般只用笔试和面试的方式,缺乏其他更为有效的选拔方法,很难保证所招人员就是企业所求人员。
人员选用基本上仍在人治的轨道上运行,人员选用基本上是领导相马制、论资排辈等,缺乏规范和科学的操作程序。
考评与使用脱节,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使考评结果很难全面地评价被使用人员,或者流于形式,因此造成考评与使用脱节的现象。
2.3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
2.3.1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和僵化
长期以来,多数企业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式上,以工资、奖金、福利、住房和提升等外在激励手段为主,主要靠晋级、提高奖金以及“模范”与“典型”人物的示范和教育。这样只能使少数人从中获益,而大多数职工和干部不可能在自身的利益需求方面得到有效的激励。
2.3.2缺乏长效激励机制
企业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角,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是一种稀有、宝贵的社会资源。如何设计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并能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尤其在长期内激励经营者的机制。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4缺乏先进企业文化的构建
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文化力是能够最持久、最顽强地发挥作用的力量,也是一种最终能够制胜的力量。文化建设是一种强有力的纽带,从整体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企业主管对企业文化缺乏认识;一部分企业领导者,只注重企业文化的后两个层次(制度文化和物化文化)的建设,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主要层次(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培育;企业文化与企业目标不一致等问题。如何实现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管理
3.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比如,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只有这样,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才能开始在企业确立,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其次就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管理组织中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决策部门,从其职能上保证“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
3.2实现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价值链的管理来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保值和增值。在理念上要肯定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要遵循20/80规律,即我们要关注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他们在企业人员数量中仅占20%,却可创造出企业80%的价值。这些人形成了企业的核心层,是企业的骨干。要通过价值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的确定,使企业形成凭能力和业绩,选拔任用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要通过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的建立,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有效地激励员工。这就需要提供多元的价值分配体系,包括职权、机会、能力、工资、奖金、福利、股权的分配等。
3.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增加、调动、晋升和培训人员时,通过招标与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联合完成上述工作,这样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的选、育、用、留等环节),而且可实现科学化管理,同时在管理范围扩大和管理工作量加大时,可减少企业专职管理员。
3.4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资源,有别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它具有时效性、能动性和可
增值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开发,随着观念的不断转变逐渐使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①培训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②开展有计划的全员轮训,使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③对于关键岗位的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深造。④建立培训开发的激励机制。
3.5建立现代企业激励制度
3.5.1建立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和关键技术人员的长效激励机制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除可以实行年薪制或利润分成制外,股权激励(如股票期权)也是一种先进的长期激励手段。股票期权是美国企业中运用最多、最规范的股权激励手段。它授予员工享有未来接受股票的权利,是付酬形式的一种。多用于对高层领导人、核心员工的激励。股票期权具有多重优点:
(1)有利于鼓励经营者按股东的目标行事。出于对自身和公司未来发展的考虑,经营者必然遵循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自觉按照股东的要求努力工作。
(2)有利于防止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经营者拥有了股票期权就有了追求利润量大化的动力,就会树立长期观点,尽可能地把剩余利润用于再投资、扩大再生产。
(3)有利于对经营者施加一定的约束。公司一般都要具体设计期权的行权期限、价格、方式等,必要时还附加一些条件,从而在较长的时间内分期分批、有条件地兑现期权,对经营者具有一定约束。
(4)购买股权会占用经营者大量资金甚至银行贷款,为了确保安全性和赢利性,经营者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由于自己的疏忽和过失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而使自身利益也受到巨大损害。
(5)有利于激励经营者不断创新。实行股票期权以后,经营者也能分享高风险投资带来的较高收益,所以,他们就会大胆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一般而言,实施股票期权计划有4项关键内容:①股票期权的受益人,一般是指公司的高级主管,也可扩大到少数有特殊贡献的其他员工;②有效期,通常视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掌握,一般为5~10年;③施权价,即股票当时的市场价格,也有栅情况加以调整的;④期权的数量:数量太少难以起到激励效果。数量太多又会损失所有者的利益。在我国首先提出实行股票期权和股份激励制度的,是部分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以四通集团、联想集团、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为代表。从全国来看,北京、上海、武汉、深圳等市试点较早,正式制定发布了相应的试点办法,其中最为踊跃的是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在实施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措施时,还应注意到与其相关的一些配套措施的问题:
(1)公司实施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机制需要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2)完善资本市场的问题。
(3)形成公正的、竞争性的企业家市场的问题。
(4)开“前门”,堵“后门”,实施股份期权等长期激励机制的同时解决在职高消费、灰色收入等问题。
3.5.2建立员工的长效激励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下,员工将普遍具有职业发展计划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这就要求企业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出发,建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3条晋升渠道,并围绕这3条晋升渠道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培训计划,使每个员工都能看到个人发展前途,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避免优秀技术人员和工人由于晋升渠道的限制满足不了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而流失的现象发生。
3.5.3建立现代企业的约束机制
企业内部应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的民主监督职能;实行了公司制改造设立了监事会的企业,应积极发挥监事会对财务、董事经营行为的监管,防止企业经营者滥用职权牟取私利。
3.6如何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如何构建先进企业文化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的又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最为基本的手段。对于国有企业应采取下列办法构建企业文化。
(1)对现存的企业文化进行分析总结和对职工进行价值观趋向测试。
(2)在先进价值观基础之上提出发展了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根植于群众而进一步升华的价值观。
(3)围绕价值观进行宣传,特别是企业内部的标语、口号等的价值观趋向必须和企业新价值观一致。
(4)对主要管理干部进行新的价值观培训,让这些人起到表帅作用,同时让他们利用各种集体场合如开会进行价值观宣传。最后注意企业价值观宣传必须持久避免短期行为。总之。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趋势下,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但是,要将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转化为人力资本,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个企业只要将人力资源数量调节、合理配置、教育培训、人员激励、企业文化建设等手段有效配合起来,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将人力资源真正转变为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以调查问卷、观察法、资料收集法为基础,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员配置以及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经调查,我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中存在包括护理人员缺乏、护理人员素质不高、科室间沟通低效、医护配备失衡以及培训机制不完善等在内的问题;针对现状,可采取大力引进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医护人员培训、重新设置医护结构等策略进行管理改善。结论现阶段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在人员发展问题、沟通问题以及技术的先进性问题,应引起管理部门重视,不断总结、反思、实践、创新。【关键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虽然是医院运作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部分,但长期以来并不被医院的管理层重视,仅仅作为一项日常工作,达到目的即可
[1-2]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就医要求不断提升,医院本着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增长目标,也逐步重视起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板块,以期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医院自身的综合发展。对此,本研究对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必要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先将其具体内容作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展开调查。我院包括心内科、内分泌科、儿科、产科、妇科、五官科、呼吸科、普外科等在内的20多个科室,共有医护人员约380人,其中,护理人员约110人,占比约30%;医生约270人,占比约70%。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收集资料以及观察法进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调查。(1)调查问卷法。问卷为我院自拟问卷,调查对象为全院医护人员,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内容、医护关系、科室沟通、医患关系、护患关系以及自我观察几方面内容。
(2)收集资料法。该方法主要对医院各科室医患矛盾情况、护患矛盾情况以及医疗事故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3)观察法。对医生、护士的日常工作状态进行观察,并通过询问、采访了解医护人员工作之余学习、进修的情况。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从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入手进行观察。其中,满意度包括工作强度、内容以及环境三个部分。工作环境包括医护关系、医患关系、科室间的关系情况以及自我发展情况等;工作内容包括医疗事故发生情况、工作流程设置情况等;工作强度包括工作时间、工作项目、职责划分情况等。每个项目的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不满意率=(不满意+一般)/总例数*100%。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操作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x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工作强度中,总满意度(21.32%)显著高于不满意率(78.68%),且x=250.13,P<0.05;工作内容中,总满意度(24.74%)显著高于不满意率(75.26%),且x=194.02,P<0.05;工作环境中,总满意度(22.37%)显著高于不满意率(77.63%),且x=232.11,P<0.05;具体见表1。
表1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情况(n/%)组别 工作强度 工作内容 工作环境 3.讨论
随着医院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如此背景下,医院在运作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到日常服务适应就诊需求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应兼顾医院运作效率、经营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统一
[3-5]
2n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63(16.58)79(20.79)52(13.68)
非常满意 18(4.74)15(3.95)33(8.68)
总满意度 81(21.32)94(24.74)85(22.37)380 212(55.79)87(22.89)380 117(30.79)169(44.74)380 242(63.68)53(13.95)
。我们知道,作为服务行业,医院的主心骨为广大医护人员,因此,做好以医护人员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医院多存在人力资源管理环节薄弱的问题,对于医疗服务的高效发展不利。对此,本研究以我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为例,展开了相应的调查。从调查结果可知,我院医生队伍与护士队伍的人数比例约为7:3(270/110);该比例并未达到我国规定医护比例1:2的标准,更与国际规定1:3的标准相去甚远。可见,我院医护配比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情况。在此基础上,我院医护人员对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内容的不满意度均明显高于满意度,且P<0.05;这首先表明,护士需付出极大的工作量来满足日常就诊需求,导致医生工作、护理工作的质量均有所下降;其次,医护人员对于医院显存工作配置、流程设置以及医疗事故发生率等均存在较大程度的不满;另外,医护人员的自身发展需求未能在工作得到满足。总而言之,现阶段我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较多短板,需即使总结、改进。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特结合我院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医院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具体包括:(1)大力引进护理人员,努力提高医护配比,从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奠定坚实基础。(2)建立健全医护人员培训体系,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医护人员提供在线培训资源;定期进行各科室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3)建立科学、合理的医护人员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客观、公正的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严谨性,并通过奖惩机制达到提高医护人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热情度。(4)转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资金投入,为专业、先进、热情的医护队伍提供最坚实的保障。【参考文献】
[1]肖丽.基于医院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03):430.[2]刘兰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医院,2017,21(02):44-45.[3]王峰丽.宝鸡市直属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调研与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0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