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
文章标题: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
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曾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得票高居榜首者是马克思。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这个评选结果不能不令人深思。
人类社会过去的1000多年,是波澜壮阔的1000多年,是造就巨人的1000多年。悠悠千载,茫茫人海,代代英豪,在可圈可点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独占鳌头呢?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它的鲜明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不论是敌视者的攻击和诽谤,还是误解者的质疑和责难,或者是教条者的阉割和扭曲,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人民长期艰难探索而作出的正确抉择。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许许多多先进分子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可谓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他们把各种各样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义都拿来试过,却无一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中国的前途命运,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从而引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100多年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一个客观事实: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和我们的民族就有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100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一样,保持着它的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今天,我们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更加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来观察当代中国,观察当代世界,来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
伦敦的海格特公墓,是马克思长眠的地方。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它用简练的语言向世人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以改造世界为已任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所以创立他们的学说,不是为了把它束之高阁、藏之名山,而是为了指导社会实践,使之成为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够与时俱进,就在于它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实践作为自己的动力之源。
省委孟书记说过:没有思想的领先,就没有发展的领先;没有观念的超越,就实现不了发展的跨越。推进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就必须发扬务实创新、坚忍不拔、信誉兴业的精神。把创业精神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去,说实话、鼓实劲、干实事、出实招;推进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就必须大力培育创新文化,着力营造一个激励民众创业的社会氛围;推进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就必须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改善政务环境,提高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水平。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形成亲民、为民、富民的深厚氛围;牢固树立“成就创业有功、败坏创业是过”的理念,形成尊重创业、服务创业、保护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创业创新机制。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岗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科学发展、和谐创业”上来,共同为实现“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人事人才目标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
第二篇: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这一科学论断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
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关系到能否真正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就成了区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假马克思主义者、反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
在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转折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也经常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种是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不能与时俱进,而是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甚至走向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种是面对新时期新现象,也不能与时俱进,而是简单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条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还要到处点名打棍子,搞“左”的一套;第三种是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理论创新。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从来都主张要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开拓前进。
邓小平曾经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能够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者说,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等等。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着来自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左倾”教条主义。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我们可以重新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7篇序言。比如,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的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经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至于列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实行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并不断改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人改变自己的观点,与时俱进的事例。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不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而且需要自身高度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根据这一重要思想改变个别不合时宜的观点、做法,进行理论创新,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第三篇: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最终版)
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文员2班
140104077
王蕴哲
内容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逐渐由一国到多国,由理论到实践的拓展,随着发展,各国及其革命领导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新的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紧跟历史潮流,不被历史的浪潮淹没,这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俄国革命、中国革命、中国建设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就是与时俱进的典范。恩格斯曾经说过,他和马克思原来都是青年黑格尔派,当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出版后,“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但是,“1848年的革命毫不客气地把全部哲学都撇在一旁,正如费尔巴哈把他的黑格尔撇在一旁一样。这样一来,费尔巴哈本人也被挤到后台去了。”而正在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在与时俱进中诞生了。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从此,这一伟大的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领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17世纪法国内外矛盾的加剧与反动政府的软弱统治使法国人民对政府的无能丧失了最后的信心,于是在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了震惊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伟大革命——巴黎公社运动,并建立了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在资本主义上升期的时代,这个无产阶级政权注定不可能长久。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列宁也是与时俱进的典范。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和尖锐化。在此背景下,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没有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在西欧、北美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动并同时取得胜利的观点,立足于本国国情,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处于资本主义最弱一环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在此指导下,于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和群众,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次伟大的胜利,向全世界证明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指导,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伟大发展。而且在之后的国家建设中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方式:“新经济政策”;之后斯大林又以独特的苏联模式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性在中国体现的尤为明显。从理论上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被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的开始。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了对自身错误进行反省和纠正的阶段。此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新领导层对此有清晰的认识,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表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获得的一次巨大飞跃。毛泽东思想成为继马克思主义之后知道中国革命的又一面思想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因此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带有奠基性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则是邓小平理论。首先,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恢复和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创新前奏和必要思想前提。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中坚持邓小平理论,是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飞跃是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复杂情况下观察世界、把握大局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必须清醒地看到,近百年来,世界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许多观点也在丰富、完善和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仍然是我们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伟大认识工具。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永远不会完结。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马克思主义也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只有以中国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用这样的态度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总之,历史地、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党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只有经过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充满活力。
第四篇: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邓小平说:“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又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什么是与时俱进?我个人理解,与时俱进就是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使理论在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创新、丰富和发展。
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是取消的态度。有“两论”:一是“疏远论”,认为中国国情“特殊”,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二是“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能指导中国前进。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无可辩驳地证明,无论是“疏远论”还是“ 过时论”,都是十分错误、十分有害的。没有马克思主义,要把一个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旧中国变成今天这样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那是难以想象的。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任何其它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第二种态度是“左”倾教条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个别结论,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照搬照套。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迷信化。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吃过“左”倾教条主义的亏,曾经使我们的党陷入严重的困境和艰难的险滩,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
第三种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又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也是贯穿我们党80多年历史的主线。毛泽东、邓小
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是坚持这种科学态度的典范。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就是与时俱进的历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理论品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深刻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在于与时俱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于与时俱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不断开创在于与时俱进,个人发展和进步在于与时惧进。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才能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五篇: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一)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以后,世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经常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经常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
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是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
——1894年,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说过:“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在同一篇文章中,列宁还说过这是“马克思理论的全部精华”。
——1920年,列宁在评论《共产主义》杂志的“左派”幼稚病缺点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这两篇重要著作中都引用了列宁的这一重要思想(按当时的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被译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些论断,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深刻概括。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价值”、“马克思理论的全部精华”,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强调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我们同样可以注意到,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同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上述论断既是一致的,同时又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
(二)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就成了区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假马克思主义者、反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
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营垒里曾经出现过三个代表人物:一个是伯恩斯坦,他面对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始而怀疑马克思主义,进而主张放弃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完全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一个是19世纪末德国社会民主党最主要的领导人、第二国际最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考茨基,他曾经同伯恩斯坦作过坚决的斗争,但是他后来认为帝国主义只是资产阶级为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而采取的扩张政策,而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从而看不到帝国主义时代出现的革命形势,后来甚至攻击和诋毁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个是列宁,他认真而又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同时又以鲜明的态度批判了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他强调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同时又以鲜明的态度批判了考茨基的陈腐之见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背叛。这三个代表人物,在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形势和实
践的关系问题上,一个是与时动摇,直至背叛马克思主义;一个是与时不变,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反面;一个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些情况,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多次发生过。毛泽东把第一种情况称为“反马克思主义”,把第二种情况称为“假马克思主义”,第三种情况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他特别强调要区分后两种情况。比如,毛泽东在1941年9月10日写的《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指出:“这是因为这些主观主义者自称为„国际路线‟,穿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是假马克思主义。”他还强调,“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在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转折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也经常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种是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不能与时俱进,而是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甚至走向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种是面对新时期新现象,也不能与时俱进,而是简单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条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还要到处点名打棍子,搞“左”的一套;第三种是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理论创新。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从来都主张要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开拓前进。
邓小平曾经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能够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者说,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等等。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着来自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左倾”教条主义。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我们可以重新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7篇序言。比如,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的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经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至于列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实行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并不断改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人改变自己的观点,与时俱进的事例。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不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而且需要自身高度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根据这一重要思想改变个别不合时宜的观点、做法,进行理论创新,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崇高精神,对于我们在当今世界剧烈而深刻地变动的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义之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既然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那就需要说清楚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其道理当然很明白,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但是,当你作出这样回答的时候,也有人会说:“是的,马克思主义在产生的时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的,而且比当时其他人的认识都要深刻,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已经100多年了,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他们的思想理论呢?”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论断,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而且是伴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因而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意义之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是共产党人,毫无疑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搞多元化。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确实有一个坚持什么、怎么坚持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般地谈论“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但是究竟怎样做到“坚持”与“发展”相统一,防止这样的或那样的偏差或错误倾向发生,仍然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历史大转折时期,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与时俱进”的思想,解决这个难题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原则: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时代、形势和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我们就能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与时俱进中实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已经90岁了,执政也有50多年了。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党,今天能够认识到并且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够认识到并且明确提出“三个代表”是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这说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朝气蓬勃的党。也就是说,我们的党是一个有希望、有前途的党。
朱青
10软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