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名: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学生姓名:苑影
学
号: 10826106
指导教师:
专业:行政管理
年
级: 本科毕业班
学
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
2011年5 月 8日 目 录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 1.1摘要„„„„„„„„„„„„„„„„„„„„„„„„„„„„„„„„„„„1 1.2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的理论来源„„„„„„„„„„„„„„„„„„„„„„1 1.2.1 概述„„„„„„„„„„„„„„„„„„„„„„„„„„„„„„„„„„1 1.2.2作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1 1.2.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1 1.2.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1 1.2.4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1 2.1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2 2.1.2 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2 2.2 毛泽东对马克思的论述„„„„„„„„„„„„„„„„„„„„„„„„„„„2 2.3我国社会发展当中对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认识„„„„„„„„„„„„„2 2.4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2 3.1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的表现形式„„„„„„„„„„„„„„„„„„„„„„3 3.2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3 4.1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理论的意义„„„„„„„„„„„„„„„„„„„„3 4.2学习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理论的意义一„„„„„„„„„„„„„„„„„„„3 4.3学习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理论的意义二„„„„„„„„„„„„„„„„„„„3 4.4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理论指导下党的生命力„„„„„„„„„„„„„„„„„„„3 5.1结论„„„„„„„„„„„„„„„„„„„„„„„„„„„„„„„„„„„4
摘要: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这一科学论断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关系到能否真正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利于使用于社会主义的社会和经济建设当中去。
1.1概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百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使我们平时工作的方向,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论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一个理论体系要将其精神发挥出来,而不是仅仅的教条使用。
1.2.1分析理解这一论断前我们必须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以后,世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经常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也是中国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经常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是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
1.2.2 1894年,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说过:“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在同一篇文章中,列宁还说过这是“马克思理论的全部精华”。
1.2.3 1920年,列宁在评论《主义》杂志的“左派”幼稚病缺点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这两篇重要著作中都引用了列宁的这一重要思想(按当时的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被译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
1.2.4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些论断,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深刻概括。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价值”、“马克思理论的全部精华”,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强调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我们同样可以注意到,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同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上述论断既是一致的,同时又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从新时期我们能不断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养分,吸收其中的精华,服务于现实的生产和生活当中,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
2.1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就成了区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假马克思主义者、反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
2.1.2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营垒里曾经出现过三个代表人物:一个是伯恩斯坦,他面对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始而怀疑马克思主义,进而主张放弃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完全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一个是19世纪末德国社会民主党最主要的领导人、第二国际最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考茨基,他曾经同伯恩斯坦作过坚决的斗争,但是他后来认为帝国主义只是资产阶级为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而采取的扩张政策,而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从而看不到帝国主义时代出现的革命形势,后来甚至攻击和诋毁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个是列宁,他认真而又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同时又以鲜明的态度批判了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他强调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同时又以鲜明的态度批判了考茨基的陈腐之见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背叛。这三个代表人物,在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形势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上,一个是与时动摇,直至背叛马克思主义;一个是与时不变,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反面;一个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2这些情况,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多次发生过。毛泽东把第一种情况称为“反马克思主义”,把第二种情况称为“假马克思主义”,第三种情况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他特别强调要区分后两种情况。比如,毛泽东在1941年9月10日写的《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指出:“这是因为这些主观主义者自称为‘国际路线’,穿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是假马克思主义。”他还强调,“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2.3在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转折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也经常出现这样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不能与时俱进,而是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甚至走向资产阶级自由化; 第二种是面对新时期新现象,也不能与时俱进,而是简单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条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还要到处点名打棍子,搞“左”的一套;
第三种是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理论创新。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从来都主张要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开拓前进。
2.4邓小平曾经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能够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者说,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动的,无论是在生产和生活当中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理解一个知识和理论,不能简单机械的运用,需要深入了解知识和理论。必须分析现实的环境,将好的理念结合实际有机的联系起来,而不能片面的照搬硬套,需要活学活用。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分析实际结合使用。
3.1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等等。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着来自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左倾”教条主义。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我们可以重新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为《党宣言》所写的7篇序言。比如,在《党宣言》发表25年后的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经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至于列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战时主义”政策,以实行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并不断改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人改变自己的观点,与时俱进的事例。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不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而且需要自身高度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3.2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根据这一重要思想改变个别不合时宜的观点、做法,进行理论创新,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这体现了在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运用,以发展的眼光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站在新的高度去领会前人的智慧结晶。
4.1 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崇高精神,对于我们在当今世界剧烈而深刻地变动的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4.2意义之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既然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那就需要说清楚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其道理当然很明白,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但是,当你作出这样回答的时候,也有人会说:“是的,马克思主义在产生的时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的,而且比当时其他人的认识都要深刻,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已经100多年了,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他们的思想理论呢?”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论断,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而且是伴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因而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4.3意义之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是党人,毫无疑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搞多元化。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确实有一个坚持什么、怎么坚持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般地谈论“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但是究竟怎样做到“坚持”与“发展”相统一,防止这样的或那样的偏差或错误倾向发生,仍然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历史大转折时期,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与时俱进”的思想,解决这个难题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原则: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时代、形势和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我们就能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与时俱进中实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4.4我们党已经80岁了,执政也有50多年了。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党,今天能够认识到并且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够认识到并且明确提出“三个代表”是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这说明我们中国党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朝气蓬勃的党。也就是说,我们的党是一个有希望、有前途的党。
5.1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的双重内涵,要求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更要注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 2《资本论》 3《邓小平文选》 4《三个代表》 5《中国共产党史》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10软嵌
周晓宇 摘要: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不断的完善自己,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不断修改,时刻贴近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一直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他们时时在关注实践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理论的同时,还满怀信心寄希望于未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自己创立的学说。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
正文: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英、法、德 3国是其发源地。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产业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在这一特殊时期,工人阶级急需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就这一时代的的要求应运而生。
1917年11月7日(俄国农历十月二十五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打破了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人们向世界宣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他适应帝国主义时期无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把马克思的学说具体化了并向前发展了。社会主义并不是只能在经济高度发达是实现,也可以在第二第三世界实现。并由此为中国的无产阶级斗争奠基。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尝试下,社会主义有在中国种下幼苗。创造性的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有一次走向富强之路。
马克思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声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明确提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变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有许多不同点,马克思主义的应用“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又一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的重大课题,从而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形为过程。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楷模,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愿理,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集体的智慧,形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大发展,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要去我们时刻紧跟时代的脚步,具有创新精神,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让中国走向富强之路。2011-3-9
第三篇:创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创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创新,永远是党和人民群众不变的话题。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在思想上,我们需要在科学的理论上做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恩格斯曾经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它具有时代的性,需要随着时代和潮流不断的被创新,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我们在思想上也要有一定的批判精神,不能一味盲从,能够淘汰陈旧的观点,创造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的观念。思想理论上的创新应该能够概括总结当今思想认识和实践的成果,能够针对当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这样才是发展的理论。
在行动上,我们需要依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3年的非典让我们受到了重创,十年之后,当我们抵抗禽流感的来袭时,我们从容了很多,能够及时控制疫情,这便是科学不断发展的成果。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2006年青藏铁路的正式通车。这可以说是难度最高的一条铁路,除了要克服海拔高的因素外,更不能在建造的过程中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但是,在建造铁路时,保护高原动物植被不受惊扰和破坏,严格保证江水不受污染。青藏铁路完全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穿越可可西里时有没有给栖息在那里的动物带来惊扰。这真正做到了在不断发展科学的同时做到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也是迅猛的,从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到还在太空漫游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我们在十年间从把人送上天空到宇航员能够出仓活动,这每一个举动都是重大突破。坚持科学发展是把我们国家送上强大的必由之路。
作为党的积极分子,在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三个代表”的基础上,纠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完善自己。坚持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展现祖国生机勃勃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摘要:在过去的革命的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新时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另外一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键词: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真理标准
一、马克思主义颠扑不破的法宝—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制胜的法宝,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
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是毛泽东1941年5月19日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来的。文章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的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是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一贯遵循的认知路线(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除外)。
他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纲领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制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正是在“实事求是”这一哲学思想指导下,去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毛泽东才提出了中国革命各个历史阶段的正确战略和策略,克服了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使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新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7—1949),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的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并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相结合下,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是:第一,党的建设。第二,武装斗争。第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动机,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相结合,独立自主闹革命。没有这三大法宝,或这三大法宝任缺一,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照搬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采取先夺取大城市,然后夺取农村,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方针,这
一错误方针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造成很大损失,面对中国革命遭受的严重挫折,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科学分析当时实际状况,大城市敌人实力强大,农村敌人实力薄弱,从薄弱环节打开链条的一环,提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新民主义革命的道路。
毛泽东运用“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他当时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例如毛泽东1928年到1930年间写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进行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的论述。
依据“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认识路线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毛泽东从“实事求是”的精神入手。1941年1月在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为了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制造反共军事摩擦事件,反而对我解放区进行大规模军事进攻,在政治思想上反对中国共产党发动反动宣传;为了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言论,打破民族资产阶级的幻想,紧密团结全国人民实现中国革命的任务,他研究了当时中国的实际,写出了《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论著。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已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是新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革命领导权必须是属于无产阶级,而不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鉴于当时流行的投降主义,毛泽东通过对当时客观形势的具体分析,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提了论持久战等重要的思想,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后来,毛泽东在延安,在革命的发展的新阶段,依据“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毛泽东从“实事求是”的精神出发,在认真总结建党以来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延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整风运动,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加强了党的领导,团结了全党和全军,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发起了引擎。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取得中国革命彻底胜利的重要保证。
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核心,依据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面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新情况,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败了八百万国民党反动军队,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在中国大陆的覆灭,新中国的建立问题已经提到革命日程上来。并且成为当时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当时在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中,在各民主党派的成员中,对于新中
国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的外交关系,国家的前途等问题,都存在着一些相当混乱和相当错误的看法。为了澄清思想上的混乱和错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运用与中国,运用“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经验,1949年6月30日写出了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这篇论文阐明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
1956年至1976年,在这个阶段,党的主要领带干部独断专断现象比较严重,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原则,中国开始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运动大跃进。大跃进时期,农村农民都鼓足了干劲,在毛泽东思想的号召下,连知识分子都下乡支持农业,去开垦北大荒,国家的田地得以充分的开发,在这样大好的农业政策的前提下奋斗了20年,比较奇怪的是解放后20年奋斗的结果如同一首唐诗中写的那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连温饱问题都没没有解决。
这个阶段的后十年爆发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阶级斗争为纲,而不是以经济建设 和民生为中心,导致了中国十年内乱,这一阶段有由于种种原因,党的政策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死后,文革结束,中国的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
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大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关起门来搞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文化大革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死后,由于中央大权权落入以邓小平为首的改革务实派手中,邓小平顺应时代潮流和民心,掀起了改变现代中国人民命运的改革开放运动,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新时期,一定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空想主义。
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后上百年、几百年 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当为他去世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
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就会明白在过去革命先辈们如何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经典中有一句名言曰: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得失。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在新时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将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将会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6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结束了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任然坚持和推行“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针对这种经验论的谬误,邓小平明确表示,两个凡是不行,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
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新事物、新问题,不断作出新的概括,把理论推向前进。这些新的理论是否是真理呢,只能用实践来检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两个凡是,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放弃了与理性认识相联系的实践。选择了与感性认识经验主义相联系的实践,回过头来还要坚持说这个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犯了认识真理的谬误。就是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发展的观点。
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是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问题,关系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文革后,在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形势下,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定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思想条件。
新时期,在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联系实践发展,新理论指导新实践,理论在实践中发展,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1978年5月10日,
第五篇: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邓小平说:“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又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什么是与时俱进?我个人理解,与时俱进就是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使理论在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创新、丰富和发展。
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是取消的态度。有“两论”:一是“疏远论”,认为中国国情“特殊”,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二是“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能指导中国前进。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无可辩驳地证明,无论是“疏远论”还是“ 过时论”,都是十分错误、十分有害的。没有马克思主义,要把一个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旧中国变成今天这样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那是难以想象的。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任何其它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第二种态度是“左”倾教条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个别结论,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照搬照套。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迷信化。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吃过“左”倾教条主义的亏,曾经使我们的党陷入严重的困境和艰难的险滩,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
第三种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又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也是贯穿我们党80多年历史的主线。毛泽东、邓小
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是坚持这种科学态度的典范。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就是与时俱进的历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理论品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深刻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在于与时俱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于与时俱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不断开创在于与时俱进,个人发展和进步在于与时惧进。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才能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