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时间:2019-05-14 04:2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篇: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一)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以后,世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经常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经常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

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是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

——1894年,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说过:“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在同一篇文章中,列宁还说过这是“马克思理论的全部精华”。

——1920年,列宁在评论《共产主义》杂志的“左派”幼稚病缺点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这两篇重要著作中都引用了列宁的这一重要思想(按当时的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被译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些论断,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深刻概括。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价值”、“马克思理论的全部精华”,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强调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我们同样可以注意到,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同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上述论断既是一致的,同时又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

(二)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就成了区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假马克思主义者、反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

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营垒里曾经出现过三个代表人物:一个是伯恩斯坦,他面对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始而怀疑马克思主义,进而主张放弃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完全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一个是19世纪末德国社会民主党最主要的领导人、第二国际最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考茨基,他曾经同伯恩斯坦作过坚决的斗争,但是他后来认为帝国主义只是资产阶级为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而采取的扩张政策,而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从而看不到帝国主义时代出现的革命形势,后来甚至攻击和诋毁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个是列宁,他认真而又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同时又以鲜明的态度批判了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他强调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同时又以鲜明的态度批判了考茨基的陈腐之见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背叛。这三个代表人物,在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形势和实

践的关系问题上,一个是与时动摇,直至背叛马克思主义;一个是与时不变,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反面;一个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些情况,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多次发生过。毛泽东把第一种情况称为“反马克思主义”,把第二种情况称为“假马克思主义”,第三种情况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他特别强调要区分后两种情况。比如,毛泽东在1941年9月10日写的《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指出:“这是因为这些主观主义者自称为„国际路线‟,穿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是假马克思主义。”他还强调,“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在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转折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也经常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种是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不能与时俱进,而是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甚至走向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种是面对新时期新现象,也不能与时俱进,而是简单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条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还要到处点名打棍子,搞“左”的一套;第三种是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理论创新。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从来都主张要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开拓前进。

邓小平曾经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能够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者说,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等等。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着来自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左倾”教条主义。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我们可以重新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7篇序言。比如,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的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经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至于列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实行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并不断改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人改变自己的观点,与时俱进的事例。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不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而且需要自身高度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根据这一重要思想改变个别不合时宜的观点、做法,进行理论创新,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崇高精神,对于我们在当今世界剧烈而深刻地变动的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义之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既然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那就需要说清楚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其道理当然很明白,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但是,当你作出这样回答的时候,也有人会说:“是的,马克思主义在产生的时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的,而且比当时其他人的认识都要深刻,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已经100多年了,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他们的思想理论呢?”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论断,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而且是伴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因而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意义之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是共产党人,毫无疑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搞多元化。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确实有一个坚持什么、怎么坚持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般地谈论“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但是究竟怎样做到“坚持”与“发展”相统一,防止这样的或那样的偏差或错误倾向发生,仍然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历史大转折时期,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与时俱进”的思想,解决这个难题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原则: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时代、形势和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我们就能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与时俱进中实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已经90岁了,执政也有50多年了。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党,今天能够认识到并且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够认识到并且明确提出“三个代表”是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这说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朝气蓬勃的党。也就是说,我们的党是一个有希望、有前途的党。

朱青

10软嵌

第二篇: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邓小平说:“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又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什么是与时俱进?我个人理解,与时俱进就是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使理论在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创新、丰富和发展。

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是取消的态度。有“两论”:一是“疏远论”,认为中国国情“特殊”,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二是“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能指导中国前进。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无可辩驳地证明,无论是“疏远论”还是“ 过时论”,都是十分错误、十分有害的。没有马克思主义,要把一个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旧中国变成今天这样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那是难以想象的。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任何其它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第二种态度是“左”倾教条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个别结论,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照搬照套。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迷信化。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吃过“左”倾教条主义的亏,曾经使我们的党陷入严重的困境和艰难的险滩,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

第三种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又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也是贯穿我们党80多年历史的主线。毛泽东、邓小

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是坚持这种科学态度的典范。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就是与时俱进的历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理论品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深刻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在于与时俱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于与时俱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不断开创在于与时俱进,个人发展和进步在于与时惧进。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才能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最终版)

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文员2班

140104077

王蕴哲

内容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逐渐由一国到多国,由理论到实践的拓展,随着发展,各国及其革命领导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新的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紧跟历史潮流,不被历史的浪潮淹没,这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俄国革命、中国革命、中国建设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就是与时俱进的典范。恩格斯曾经说过,他和马克思原来都是青年黑格尔派,当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出版后,“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但是,“1848年的革命毫不客气地把全部哲学都撇在一旁,正如费尔巴哈把他的黑格尔撇在一旁一样。这样一来,费尔巴哈本人也被挤到后台去了。”而正在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在与时俱进中诞生了。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从此,这一伟大的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领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17世纪法国内外矛盾的加剧与反动政府的软弱统治使法国人民对政府的无能丧失了最后的信心,于是在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了震惊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伟大革命——巴黎公社运动,并建立了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在资本主义上升期的时代,这个无产阶级政权注定不可能长久。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列宁也是与时俱进的典范。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和尖锐化。在此背景下,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没有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在西欧、北美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动并同时取得胜利的观点,立足于本国国情,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处于资本主义最弱一环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在此指导下,于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和群众,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次伟大的胜利,向全世界证明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指导,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伟大发展。而且在之后的国家建设中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方式:“新经济政策”;之后斯大林又以独特的苏联模式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性在中国体现的尤为明显。从理论上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被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的开始。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了对自身错误进行反省和纠正的阶段。此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新领导层对此有清晰的认识,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表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获得的一次巨大飞跃。毛泽东思想成为继马克思主义之后知道中国革命的又一面思想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因此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带有奠基性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则是邓小平理论。首先,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恢复和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创新前奏和必要思想前提。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中坚持邓小平理论,是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飞跃是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复杂情况下观察世界、把握大局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必须清醒地看到,近百年来,世界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许多观点也在丰富、完善和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仍然是我们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伟大认识工具。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永远不会完结。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马克思主义也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只有以中国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用这样的态度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总之,历史地、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党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只有经过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充满活力。

第四篇: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这一科学论断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

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关系到能否真正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就成了区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假马克思主义者、反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

在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转折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也经常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种是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不能与时俱进,而是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甚至走向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种是面对新时期新现象,也不能与时俱进,而是简单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条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还要到处点名打棍子,搞“左”的一套;第三种是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理论创新。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从来都主张要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开拓前进。

邓小平曾经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能够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者说,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等等。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着来自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左倾”教条主义。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我们可以重新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7篇序言。比如,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的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经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至于列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实行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并不断改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人改变自己的观点,与时俱进的事例。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不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而且需要自身高度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根据这一重要思想改变个别不合时宜的观点、做法,进行理论创新,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党坚持生命力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当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我们讲继承的关系,在科学发展方面,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过程、生产发展过程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新的、高的、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等等。毛主席初步探索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要着眼于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兼顾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等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

小平同志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他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提出改革开放分三步走,全面实现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讲质量、讲效益等重要战略思想和方针原则,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历史上的一次飞跃。

江泽民同志着眼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当中的问题,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发展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我们讲发展的关系,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上,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重点把握好这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特别是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问题上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共同的主题,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当中的问题。同时,根据实践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人类追求和谐美德美好传统的扬弃与超越,是对现实中国与世界经验教训的批判与反思,是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与再总结。中国正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期,各种矛盾日益凸现;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正在给我们的应对能力提出挑战;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需要继续巩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此种社会的建设,从社会的层面看,就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制度等的建设;从大学生的层面看,就是对大学生和谐美德的呼唤。“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后继力量。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民族创新精神的养成有赖于大学生的拉动。从大学生群体中流溢出的科学文化精神,从大学生群体中走出的富有创造能力的人群,其自身所带有创新的活力,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要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己任,全面发展,学习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各个领域中,全方位寻找自身所属的位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整体实力。

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文化基础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其自身所蕴涵的文化力量,在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起着引领和整合的作用,大学的文化辐射,在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作为大学文化的引领者,大学生应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要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修养。除了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有适应自己将来工作需要的外语水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口号早已过时。列宁说的好,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所以只有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能大有作为,畸形片面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大学生应以一种守望的精神,入世的态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教化的责任。当前,在社会思想、文化、价值多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群体要以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可、加工和整合,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发扬大学生群体创新的品格,提炼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大学精神,并使之成为大学乃至社会的一种文化意识,塑造出适合全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进一

步发扬光大中国大学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科学、创新等精神,让它服务社会,引导社会文化潮流。要发挥各种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作用,用大学文化整合社会文化,将大学的责任、大学所崇尚的精神以及大学“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渗透到当代中国的文化理想和精神生活中去,丰富和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品质,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和消除腐朽、没落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总而言之,在这除旧迎新的时刻,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和谐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能量。

谈谈为什么要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青年大学生应该怎样做?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现在之所以如此重要而紧迫,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党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形势和面临的任务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但也必须看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十分艰巨。第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第二,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三,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新挑战。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第四,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党增强理论创新的能力,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执政、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来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些复杂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但在曲折中发展。美国正处在新一轮战略扩张的势头上,竭力谋求长期的世界霸权,推行单边主义,鼓吹“新干涉主义”,实施先发制人的战略。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而这个进程实际上由发达国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三是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市场、人才、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四是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无论是合作还是斗争,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更加复杂多变。五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斗争会很激烈。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国际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级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比如,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又比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乃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如何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这些都要求我们党不断增强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和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青年大学生应怎样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正确理解申请入党的条件

党章第一条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既是申请入党的条件,也是做一名共产党员的起码要求。这条规定,贯穿着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一些重要原则。要求入党的同志不但要了解这些规定,而且应当弄清楚党章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一`年满十八岁中国公民的先进分子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这句话有三层义:第一,加入党组织必须年满十八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一个人到了十八周岁才算成年,才能有比较确定的政治判断力,以确立自己的政治信仰和终身志向。

第二,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没有中国国籍的人不能加人中国共产党。

第三,加入党组织必须是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因为作为以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工人阶级政党,是不允许剥削分子进入党内的。

二、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党章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作为申请入党的条件,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不是单个党员的简单组合,而是根据党的纲领和章程,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是思想上政治上高度一致的革命者的政治组织。党的纲领,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它包括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最终目标,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任务和基本政策,以及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等。党的章程,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党内政治生活和处理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党纲党章的这种性质和作用,决定了它是党建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员承认党纲党章,是党在组织上一致的前提。如果党员在党纲党章上的思想一致被破坏了,党也会从组织上瓦解。因此,每个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承认党纲党章。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承认”,不仅是口头上的拥护和接受,更重要的是有实现党的纲领、执行党的章程的决心和行动,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三、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

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是指共产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特定组织,并在其中过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对于这个问题,列宁在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同马尔托夫展开过激烈的斗争。马尔托夫主张,只要承认党纲党章,就可以做党员,不必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甚至提出每个罢工者都可以自行“列名”入党。列宁坚决反对这种主张,认为党员不仅要承认党纲党章,而且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他尖锐地指出,按照马尔托夫的党员条件发展党员,只能模糊党和阶级的界限,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使党变成一个涣散的俱乐部。我们只有按照列宁提出的原则建立党,才能使党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保证党的思想统一和组织统一;才能使党作为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来行动,从而肩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要求入党的同志,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必要性。

积极为党工作,是指党员有义务担负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并且尽心尽力地把它做好。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主要包括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例如,参加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工作,参加党内教育工作,参加联系群众的工作及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和各种群众团体的工作及社会工作等。党组织要根据具体情况,给每个党员分配适当的工作,并进行检查和指导。每个党员都应当自觉接受并努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愿意执行党的决议

党的决议是为完成党的总目标、总任务,在某一个时期对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件事情,经过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党的代表会议或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全体党员必须贯彻执行的事项。党的决议代表党员的意志,必须贯彻执行。如果对党的决议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反映,但在行动上必须执行,不能采取各取所需和阳奉阴违的态度。如果每个党员可以自行其事,那么党的团结统一就会受到破坏,党就没有战斗力。所以,申请入党者愿意执行党的决议才能加入党的组织。不愿意执行党的决议的人就不能当党员。

五、愿意按期交纳党费

为什么把愿意按期交纳党费作为申请入党的条件之一呢?因为,党员按期交纳党费,不仅是从经济上帮助党,更重要的是,按期交纳党费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表现,也是检验党员是否具有组织观念的一个标志。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许多党员省吃俭用,领到一点津贴,首先想到的是交纳党费。有的党员牺牲前还把身边仅有的遗物作为向党交纳的最后一次党费,表现了共产党员高度的组织观念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在和平的环境里,也有许多党员自愿多交党费。他们当中有的在临终时嘱托亲属将自己的毕生积蓄作为党费交给党,有的将自己劳动致富所得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当充分认识按期交纳党费的重要意义,在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之后,应当自觉地按期交纳党费。如果党员不按规定交纳党费,应当受到严肃的批评教育,甚至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交纳党费,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作出决定,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把这样的党员除名。

对于党章第一条的上述内容,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明确并正确理解,而且下决心去做。因为这是对共产党员的起码要求。

下载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

    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粗浅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粗浅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宽广视野,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顺应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积极借鉴当今世界有关......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站在时代前列......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

    文章标题: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曾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得票高居榜首者是马克思。在东欧剧变、苏......

    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空想的理论,该理论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广泛汲......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10软嵌 周晓宇 摘要: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不断的完善自己,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不断修改,时刻贴近时代的脚步......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范文模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工管1011,0920402104.孙壹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