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空想的理论,该理论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广泛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从而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理论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所以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已经经历了160多个春秋,它在当代依然家喻户晓,被很多人奉为经典。就是因为它并不局限于当时,并没有某些顽固理论。它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改进,随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而改变,然后在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基础上接受正确的理论,并能在实践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我认为它总是能满足天时、地利、人和,把它的价值达到最大化,让这个地区良好的发展。比如:一个国家想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让国家顺利发展,那么这个国家就得结合自己的国情以及目前的世界形势,合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出自己国家化的马克思理论,没有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做风,这个国家才能达到目的。而在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多的成为了一种指导思想理论,就如同指导数学的是逻辑一样。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需要结合实际,不然就会犯“水土不服”的毛病,国家得不到好的发展,最后反而还会认为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当初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走出困境,刚开始并不是很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以在中国起到的作用比较小,而在发展的进程中,逐步了解,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在这种情况在中国并没有一劳永逸,而是不断的深入去探究中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目前可以说中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
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永恒。比如:一个企业,它在发展中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完善产品,能减少劳动力,减少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时间等等,那么这个企业的效率将不断的提高,同时与市场相互联系,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将会不错。而我们个人也一样,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新意见,选择正确的观点加以利用于自身,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与这个社会的实际联系,那么这个人也将发展不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如此,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核心,它才不断得以完善,才不会被客观发展摒弃。
可以说得与时俱进者得天下,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推崇了这个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会在历史上留下长长的足迹。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要理论20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主要涉及:
1、意识的起源问题
2、意识的本质问题
3、意识的能动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四、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主要涉及:
1、一元论和二元论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和意义
3、列宁物质定义的内容、意义
五、对立统一规律的相关原理和意义。主要涉及: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和现实意义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和现实意义
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和意义
七、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八、认识的实践基础和辩证运动。主要涉及: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与意义
2、实现认识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和意义
九、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的含义、属性和标准问题及其意义。主要涉及:
1、真理的客观性以及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3、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或者实践能充当检验真理标准的根据)
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论述和现实意义。主要涉及: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3、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十一、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观点和现实意义。主要涉及:
1、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以及对我国科教兴国的指导意义
十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和现实意义。主要涉及:
1、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不同历史作用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意义
十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原理。主要涉及: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以及对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十四、马克思的价值规律。主要涉及:
1、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的作用以及对我国经济活动的指导意义
十五、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条件下竞争出现的新特点
十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原因、作用、实质
十七、跨国公司的作用及其影响。
十八、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的表现(内容)、原因和实质。
十九、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实质、影响、我国的对策。
二十、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研究。主要涉及:
1、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3、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
4、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第三篇: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4)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
3、简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
(1)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5、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性
6、试述商业资本的职能与作用。
(1)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它是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它所执行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2)作用:①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②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③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④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7、简述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事物发展的辨证本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决定的:第一,新事物是旧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产物。第二,新事物是促使旧事物灭亡的因素,但又是旧事物不能战胜或克服的因素。第三,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总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最终结果。
8、简述垄断的形成及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9、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3)。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保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新和科学性。
10、试述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2)形成的条件: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使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两者的差额形成并转化为绝对地租。(3)形成的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阻碍着资本从其它部门自由地转移到农业中来,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可见,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4)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1、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物质基础
答:(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它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的科技水平极大提高而实现的,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证。(3)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这就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12、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13、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的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的反映了客体。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表现在两者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3.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在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14、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3)、产品的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2)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3)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作用;
(4)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15、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使社会总产品中两大部类的产品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而得到实现,因而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也就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2)这个基本实现条件表明,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倒关系;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
费资料同第一部类的工人和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之间只有保持了这个基本比例关系,才具备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16、简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首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其构成国家的阶级基础主要是农民、工人为主,长期受本国资产阶级、封建地主及外国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他们要想获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只能推翻反动统治才能得以实现,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些国家的传播、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保证。
其次,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观,革命的主体是由受压迫的工人、农民,这就决定了在经济文化欠发达国家中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重任就历史性的落在了工人农民身上,为革命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阶级保证与群众基础。
17、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基础,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良好的思想条件
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18、试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
(1)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等。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另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杠杆的运用,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间接地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
(4)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个别时候,特定情况下,还可能出台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的对象,既包括各个微观经济主体,也包括作为整体的国民经济宏观全局。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
19、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
辄止。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一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
20、简述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2)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
(4)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21.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1)垄断产生后竞争依然存在。(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22、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逐渐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篇: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邓小平说:“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又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什么是与时俱进?我个人理解,与时俱进就是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使理论在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创新、丰富和发展。
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是取消的态度。有“两论”:一是“疏远论”,认为中国国情“特殊”,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二是“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能指导中国前进。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无可辩驳地证明,无论是“疏远论”还是“ 过时论”,都是十分错误、十分有害的。没有马克思主义,要把一个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旧中国变成今天这样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那是难以想象的。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任何其它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第二种态度是“左”倾教条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个别结论,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照搬照套。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迷信化。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吃过“左”倾教条主义的亏,曾经使我们的党陷入严重的困境和艰难的险滩,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
第三种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又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也是贯穿我们党80多年历史的主线。毛泽东、邓小
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是坚持这种科学态度的典范。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就是与时俱进的历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理论品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深刻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在于与时俱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于与时俱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不断开创在于与时俱进,个人发展和进步在于与时惧进。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才能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五篇: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比如,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 “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至于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