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五种品质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五种品质
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不是我们能限定的,也许父母最需要给予孩子的是足够的成长机会 适当的西方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儿童阶段,最应重点培养的5种品质是:自信心,热情,同情心,灵活性,充满希望。
自信心: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项挑战时,他才有可能战胜它。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要尽可能地去发现孩子的天资和才能,有意识地去诱导他们,鼓励他们抱有成功的信心。
热情:一个人如果缺乏热情,任何事业都不能成功。热情,对大多数儿童来说,是生而就有的。然而要使其不受伤害,继续把热情保持下去,却不容易。因为热情是脆弱的,很容易被诸如他人的嘲笑、接连的失败、考试的分数等挫伤,以至被摧毁。因此,父母要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热情,千万不要随意伤害它。
同情心:大多数儿童对于有生命的动物所遭受的痛苦是很敏感的。如果一个家庭经常关心他人,那么,自然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同情的种子。
灵活性:无论是现今还是未来,灵活的应变能力都是适应社会必不可少的品质。怎样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呢?最好的方法是尽早用成年人的爱心和智慧去影响孩子,使他们能早日成熟,避免由于过分幼稚和脆弱而经不起来自社会的各种冲击。
充满希望:这种特性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敢于迎接挑战。要培养孩子对生活充满希望,父母本身就应该是乐观主义者,比如教导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当困难真的来到时,孩子就会敢于面对现实,临危不惧,从而建立起坚强的个性和忍耐力。这一点,正是其一生成功的希望所在。
第二篇:培养孩子的什么最重要
培养孩子的什么最重要
(一)(转载)
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与家长交谈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把孩子教育好,和老师们讨论较多的内容也是怎样教育孩子。为使家长们能掌握点教育方法,我向他们推荐了卢勤老师的《告诉孩子,你真棒》、周弘老师倡导的赏识教育、朱永新老师的“新父母学校”等内容,同时在教育孩子和培养孩子的方法上面与老师们一起进行了探讨,在孩子的培养方面上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培养孩子的四个方面最重要,现写出来求教于大家。
一、培养孩子要有自信心
“自信”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的核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只有自信的人才会百折不挠地去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才会有幸福的人生。6——12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形成自信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对孩子多鼓励,少贬低,多表扬,少批评,更不能用言语讽刺、挖苦、打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要时时刻刻为孩子的成长着想。现在不少学校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而是根据学生的特长设置奖项,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期结束时,都能得到一张荣誉证书,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从小都能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最棒”。
北京光明小学的刘永胜校长积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概括总结出了“我能行”的八句话,不仅指出了树立自信心的途径,而且也蕴含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孩子只有有自信,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寒假期间,孩子要求我教他学习打乒乓球。一开始,他什么也不会,我只能从最基本的教起,怎样握拍、发球、接球,推挡……,而且,嘴里还不断地说着:“对”、“好”、“不错”、“你学得真快!”等等,孩子在我真诚的不断鼓励下,很快就学会了打乒乓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必须有耐心。就要像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一样,对孩子充满了希望和期待。要让孩子多说:“我来试一试”,不要让孩子说:“我不行”。
二、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可能成就一个人一辈子的事业。”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让孩子从小具备成功者的素质,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帮孩子培养一生的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认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人格之基。”孩子最应培养的好习惯是:“做人、做事和学习习惯。”他们的核心分别是“爱心”、“遵守规则”和“创新”。儿童的可塑性很强,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关键在于教师、家长的培养和教育。比如:给孩子买水果后,在孩子吃以前,要让孩子先给家长或长辈拿一个,最后再给自己,养成礼让的好习惯,要让孩子从小心中有别人。小学生需培养的好习惯很多。如听课的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习惯。好习惯的形成要靠坚持,形式要多种多样,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要及时纠正。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以用儿歌这种朗朗上口的方式,易于被孩子接受。
“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好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好习惯成就孩子的明天。
三、培养孩子对学习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自主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谁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天才,但据说他在中学读书时却很笨,有许多课程都不及格,但他的母亲并不是逼着他去做大量的习题,而是积极引导他的兴趣。《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中这样写道:“她的看法,在那个时代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学习可以是一种乐趣。她把教他变成一种游戏——她称之为探索令人兴奋的知识世界。爱因斯坦一开始很惊讶,然后非常高兴。他学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他母亲无法再教他了。”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他儿子非常淘气,把好好的一块贵重金表拆坏了,她把儿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先生当即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这个事例说明,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正是在无意间扼杀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其次要有意识地诱发孩子的求知欲。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是人们积极探索新知识的一种欲望。当一个人把求知欲当做自己的欲望时,他就会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知识,积极地思考问题,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培养孩子从小爱读书
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朱永新教授反复强调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古往今来,不少仁人志士对读书都做了精辟的概括。我校在读书节期间,向老师们征集了部分读书格言,现摘录部分,以飨大家。“读书的乐趣在书中,读书的益处在书外。”“书是溺水者得救生圈,书是登上者得攀悬绳。”“书是精神的家园”,“工作是生活的原动力,家是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准,读书时一种调节催化剂。”
读书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修身养性,读书可以积淀人的文化底蕴。为了让学生读书,我们发出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号召,每年都要投资3万多元,定购适合于师生阅读的报刊杂志,购买新书,建立了教师专业素养书架,开放了图书室、阅览室,营造让人渴望的读书氛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校园到处都散发出书的墨香。有不少家长对我说:“孩子原来不愿读书,现在叫着、嚷着要求给他买书看,知道的东西比家长多得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这是至理名言。教育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昨天,让孩子在阅读中起步,今天,让孩子在阅读中充实,明天,让孩子在阅读中圆梦。
第三篇: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爱心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爱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身最为榜样的对象。那在现在的社会,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孩子最为重要的品德屎森么呢?无锡家教网认为是爱心、耐心和恒心。其中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爱心。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呢?
1、以身示教,胜于言传。
父母、亲人是爱心传递的使者,尊老爱幼,用心去影响孩子,包括尊敬乡邻,爱护一草一木,珍惜光阴等,潜移默化中使孩子拥有爱的感知,无锡初中家教辅导还要家长们,耐心的给孩子讲解什么是爱,父母为什么这样做,结合生活中孩子破坏玩具,撕毁图书等坏行为,进行教育,使爱具体化。
2、转移坏习惯,引导正确的方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冷静的对待孩子的缺点,要宽容的给孩子尝试性错误的机会,善意的批评要讲方式,用博大的爱心去感化。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这才是爱。先听听孩子的想法,你会有新的体会,才能有目的的、恰当的进行评议,也只有恰当的评议才能使孩子信服、接受你的建议。
3、欣赏孩子的变化,促使自爱、自立、自强心的形成。
日常生活中,父母尽可能避免正面批评现状,而是赞扬幼时“现状”。不仅巧妙地让孩子知道什么不对,应该怎么做,而且使他感觉到自己原来很优秀,无锡初二家教辅导希望孩子们感到自己在变化中长大,从而产生自爱、自立,努力把握正确的方向达到自强。
4、巧设意境,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教育。
父母要充当发现者和讲解员,及时进行爱的传递,让爱从小在孩子心中萌芽,成长。如看到母鸡保护小鸡时,可介绍母爱的伟大、无私和奋不顾身;讲故事、阅读书籍也是培养爱心的方式之一。
高中家教http://shanghai.xueda.com/
第四篇:如何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好的教育,能够有美好的前景。可以说我们提供了一切可以提供的条件来使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我们是否这样想过: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吗?还是我们怎样做才能做的更好?孩子教育:我认为是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孩子最终的成长都是为了更好的进入社会,成长为一个有用之才。我们在家庭应该怎么做,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在如何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但我们都知道一点,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而这些困难和挫折往往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如果我们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越过这些困难,那就是另一片天空。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这样的吗?正所谓“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虽然现在大家的物质生活都比较优越,但我们还是应该从小注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孩子将来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降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也!”
但我们都做到了吗?都做好了吗?至少我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好。就拿每次接孩子回家来说,每次我都是主动的把孩子的书包背在自己肩上,为什么?担心孩子累坏了,但仔细想想,自己真还不能这样做,我们不能24小时在他们身边,我们不能一直给他们背书包,书包是很沉,但如果他们连自己的书包都不能背,那以后更困难的事情他们能承担吗?还有一个更主要的现象,我们现在都是 独生子女,孩子除了父母的关爱之外,还有婆婆爷爷,外公外婆的疼爱,他们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真有点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记得中学时代学写议论文,老师要教我们找论据,就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美国的资本家洛克菲勒对待自己孙子的故事,他的孙子摔倒在地上了,洛克菲勒也不去扶他起来,而是自己叫他爬起来,这也反映了国外教育孩子的一些理念,虽然我们现在也在这样做,但我们感觉还是做得不够好,国外的对孩子的培养的一些好的理念我们还是应该好好接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我们已经在行动了,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离开父母就是对孩子的锻炼,训练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专家告诉我们:吃苦耐劳精神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责任,去解决自己应该和可以解决的问题。这里就必须强调道德品质的教育,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就很难让孩子学会吃苦耐劳,一定要重视道德教育,因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本身就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
道德教育过程中,家长应主要关心哪些方面?专家强调,家长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一定要重视以下几点。第一,尊重。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对父母、伙伴等要有礼貌,心中装有他人,随时为他人着想。第二,助人为乐。让孩子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善待他人。第三,和谐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和谐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和沃土。
我们应该怎样做?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给孩子足够的表白和解释的机会,然后再表达自己的看法。二是要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给孩子做的机会。要求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个人卫生的处理到家务的责任分担,锻炼其劳动技能。在家里我们就要求孩子能自己收拾自己的床铺,自己上兴趣班时自己准备东西,但还是有2 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总是觉得她太小,很多方面都替她代劳,这方面还应该向其他家长请教。三是我们应该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坚持不断学习,给孩子营造一个书香氛围,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以下是我收集的收集的一些如何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孩子和大家交流。
一、重视吃苦耐劳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孩子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协同活动的过程,即兴趣、注意、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综合地构成孩子学习的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和倾向性,不难看见,不少孩子低年级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缺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到了高年级,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奥,难度增大,孩子渐渐不能适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不少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过程是否高质高效地顺利进行,对个体的多方面发展乃至个人成就,都有直接正相关,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他们将进入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这就需要具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人,特别是吃苦耐劳、勇于拼搏、顽强不息的精神,它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给予孩子正确的导向,才能使之健康成长。
二、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品质要从小培养,培养不单纯是家庭或学校某方面的义务,它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从而达到一致性的教育效果。孩子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从生活入手,教给基本技能。
生活贯穿人的整个成长过程,也伴随整个人生。孩子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生存的基本能力,也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品质的前提条件。我们应从孩子的生活入手,教给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使 之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
(二)让孩子做他喜欢做和能做的事,尽量不要包办,不愿意做而该她做的,也要让孩子去做。遇到困难要鼓励她,这方面我们至少有些做得不太好,孩子以前一直在学跳舞,但后来她就是因为觉得太苦,不愿再跳,我们也没有在坚持,就放弃了,现在想来还是太过迁就孩子。
(三)从环境入手,提供练习机会。
孩子的良好品质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这些事包括自我服务,也包括为他人服务,如搬椅子、送报纸、倒垃圾、抹桌椅等。
(四)要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这方面要和他们慢慢沟通交流。我觉得这是我们主要要注意的方面,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可能没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假期时间大部分时间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这得让我们的长辈不能什么都给孩子代劳。
(五)家长要主动和孩子一起吃苦。比如参加体育运动,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爬山,家长得参与进来,做孩子的表率。
(六)在集体的帮助下克服困难。这就要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团队的力量更容易让孩子克服困难。
意志是打开大门的钥匙。我们的前辈很多故事 “愚公移山”、“棒磨成针”、“卧薪尝胆”都讲的是吃苦耐劳、刻苦勤奋的意志品质。现实生活中一个成功的人,并不是学习最好的人,也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能吃苦耐劳,有坚强毅力的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我们除了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等方面之外,还应该关注其他方面,比如说吃苦耐劳的品质。
第五篇:培养孩子拥有的品质
培养孩子拥有的品质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很累,中国的父母更累。只有一个孩子,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好了人生。然而这种人生计划,很有可能是自以为是的虚拟计划。为了孩子,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念。我觉得如今对孩子应该进行如下的教育。
我们应该从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解放自己的思想。学习成绩好固然可喜,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生存是第一位的。开放的中国每天都在接受新思想,当我们从舆论中知道,在德国,产业技术工人的工资比白领和蓝领高几倍时,你还会觉得学习成绩好就是优势吗?这种信息变化,给中国的政策带来借鉴,如今的技校学生以后也会有一番天地的。所以只要我们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拥有一颗探索进取的心,就是最好的引导。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孩子的爱玩心理,经常导致成绩不稳定,我们不应该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的肯定和否定。从孩子的心理考虑,针对问题,分析原因,耐心的说服他们,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要记得多表扬少批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在以后的学习中,才更有信心,才能不断的激发学习热情。
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挖掘孩子的潜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这个事物。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不同角度,不同思维,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同时又增加了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象数学中的简便方法,一道繁琐的题目,用不同的方法都能得出答案,但乐趣不同。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智慧是开发不尽的,只要正确引导,你会发现一个不同的孩子的。
三,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当我们看到许多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时,也想自己的孩子能拥有许多爱好,该是多好的事情。虽然人的智力不分上下,但天赋和喜欢决定了孩子的选择,当他不喜欢弹琴时,你却让他学钢琴,适得其反。结果是挫伤了孩子的爱好,过多的负担会使孩子产生厌学逆反心理。就是去学了,也是没有意思的,被动的爱好是可悲的。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和特点,适当的选择一种专长培养。是的,孩子以后的生活是多彩的,我们不希望他永远是别人的观众。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适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过分的溺爱会丧失他的独立自理的能力,遇到挫折时,过分的依赖大人,这是很可悲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的考验,帮助他们提高坚强的毅力,和遇事不惊的精神。只有这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都会波澜不惊的处理好,对以后的发展有益处。还记得报纸上曾经报道过,中日小朋友的夏令营,中国的孩子是家长在遭罪,而日本的孩子,却是自己在实践,他们的背包里有各种生活用品,试想多年以后,他们的人生会是怎样的不同?五,培养孩子的爱心,在理解中学会沟通协调。没有爱心的世界是黑暗的,没有爱的孩子是孤独的。拥有爱心的孩子,心底无私,气质迷人,与人沟通容易,会拥有许多朋友的。这样的人无论在那里,都是强者。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会懂得尊重别人,同时也会赢得尊重,赢得信任,赢得一切。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俗话说:“家长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做一个有素质的人,为孩子的发展做个榜样。无论我们在公开的场合还是在家里,我们的言谈举止,处事态度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只有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相处,那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