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孩子管理情绪,培养健康人格最重要
教育孩子管理情绪,培养健康人格最重要
脾气暴躁、不听话时哭闹……当孩子出现这类情绪失控的情况时,很多家长常常会手足无措,甚至对着孩子大发脾气,结果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且可能将矛盾激化。那么,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呢?又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情绪失控的孩子呢?对此,儿童心灵教育导师、神尔天才听读机代言人吴金林表示,教育孩子管理情绪,首先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案例
家长林女士:我女儿上了小学之后,常常乱发脾气,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哭闹时,我也跟着上火,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这种事。
专家观点
儿童心灵教育导师、神尔天才听读机代言人吴金林认为,家长教育孩子管理情绪,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要注重培养孩子应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减少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就情绪失控的可能。
吴金林老师提醒各位家长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时,不要立即去否定、训斥孩子,而是要平静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去认识自己、学会自我控制与反思。
在家长处理问题方面,儿童心灵教育导师、神尔天才听读机代言人吴金林建议,家长可以换种心态,将孩子出现消极情绪看作是教育孩子管理情绪的好机会,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调整,锻炼孩子平复情绪的能力。同时,家长应该教导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选择积极的方式表达情绪,而不是用发脾气、哭闹等消极方式。
第二篇:培养孩子的什么最重要
培养孩子的什么最重要
(一)(转载)
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与家长交谈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把孩子教育好,和老师们讨论较多的内容也是怎样教育孩子。为使家长们能掌握点教育方法,我向他们推荐了卢勤老师的《告诉孩子,你真棒》、周弘老师倡导的赏识教育、朱永新老师的“新父母学校”等内容,同时在教育孩子和培养孩子的方法上面与老师们一起进行了探讨,在孩子的培养方面上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培养孩子的四个方面最重要,现写出来求教于大家。
一、培养孩子要有自信心
“自信”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的核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只有自信的人才会百折不挠地去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才会有幸福的人生。6——12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形成自信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对孩子多鼓励,少贬低,多表扬,少批评,更不能用言语讽刺、挖苦、打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要时时刻刻为孩子的成长着想。现在不少学校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而是根据学生的特长设置奖项,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期结束时,都能得到一张荣誉证书,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从小都能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最棒”。
北京光明小学的刘永胜校长积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概括总结出了“我能行”的八句话,不仅指出了树立自信心的途径,而且也蕴含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孩子只有有自信,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寒假期间,孩子要求我教他学习打乒乓球。一开始,他什么也不会,我只能从最基本的教起,怎样握拍、发球、接球,推挡……,而且,嘴里还不断地说着:“对”、“好”、“不错”、“你学得真快!”等等,孩子在我真诚的不断鼓励下,很快就学会了打乒乓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必须有耐心。就要像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一样,对孩子充满了希望和期待。要让孩子多说:“我来试一试”,不要让孩子说:“我不行”。
二、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可能成就一个人一辈子的事业。”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让孩子从小具备成功者的素质,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帮孩子培养一生的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认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人格之基。”孩子最应培养的好习惯是:“做人、做事和学习习惯。”他们的核心分别是“爱心”、“遵守规则”和“创新”。儿童的可塑性很强,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关键在于教师、家长的培养和教育。比如:给孩子买水果后,在孩子吃以前,要让孩子先给家长或长辈拿一个,最后再给自己,养成礼让的好习惯,要让孩子从小心中有别人。小学生需培养的好习惯很多。如听课的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习惯。好习惯的形成要靠坚持,形式要多种多样,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要及时纠正。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以用儿歌这种朗朗上口的方式,易于被孩子接受。
“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好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好习惯成就孩子的明天。
三、培养孩子对学习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自主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谁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天才,但据说他在中学读书时却很笨,有许多课程都不及格,但他的母亲并不是逼着他去做大量的习题,而是积极引导他的兴趣。《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中这样写道:“她的看法,在那个时代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学习可以是一种乐趣。她把教他变成一种游戏——她称之为探索令人兴奋的知识世界。爱因斯坦一开始很惊讶,然后非常高兴。他学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他母亲无法再教他了。”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他儿子非常淘气,把好好的一块贵重金表拆坏了,她把儿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先生当即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这个事例说明,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正是在无意间扼杀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其次要有意识地诱发孩子的求知欲。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是人们积极探索新知识的一种欲望。当一个人把求知欲当做自己的欲望时,他就会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知识,积极地思考问题,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培养孩子从小爱读书
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朱永新教授反复强调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古往今来,不少仁人志士对读书都做了精辟的概括。我校在读书节期间,向老师们征集了部分读书格言,现摘录部分,以飨大家。“读书的乐趣在书中,读书的益处在书外。”“书是溺水者得救生圈,书是登上者得攀悬绳。”“书是精神的家园”,“工作是生活的原动力,家是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准,读书时一种调节催化剂。”
读书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修身养性,读书可以积淀人的文化底蕴。为了让学生读书,我们发出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号召,每年都要投资3万多元,定购适合于师生阅读的报刊杂志,购买新书,建立了教师专业素养书架,开放了图书室、阅览室,营造让人渴望的读书氛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校园到处都散发出书的墨香。有不少家长对我说:“孩子原来不愿读书,现在叫着、嚷着要求给他买书看,知道的东西比家长多得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这是至理名言。教育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昨天,让孩子在阅读中起步,今天,让孩子在阅读中充实,明天,让孩子在阅读中圆梦。
第三篇:5方面着手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5方面着手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5、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学会与人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应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给爸爸妈妈的忠告】
1、成长比成功重要——输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2、经历比名次重要——过分溺爱造就无能;
3、付出比给予重要——给孩子爱你的机会;
4、对话比对抗重要——别
跟孩子“较劲”;
5、激励比指责重要——欣赏孩子,告诉他“你能行”!
第四篇: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爱心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爱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身最为榜样的对象。那在现在的社会,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孩子最为重要的品德屎森么呢?无锡家教网认为是爱心、耐心和恒心。其中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爱心。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呢?
1、以身示教,胜于言传。
父母、亲人是爱心传递的使者,尊老爱幼,用心去影响孩子,包括尊敬乡邻,爱护一草一木,珍惜光阴等,潜移默化中使孩子拥有爱的感知,无锡初中家教辅导还要家长们,耐心的给孩子讲解什么是爱,父母为什么这样做,结合生活中孩子破坏玩具,撕毁图书等坏行为,进行教育,使爱具体化。
2、转移坏习惯,引导正确的方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冷静的对待孩子的缺点,要宽容的给孩子尝试性错误的机会,善意的批评要讲方式,用博大的爱心去感化。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这才是爱。先听听孩子的想法,你会有新的体会,才能有目的的、恰当的进行评议,也只有恰当的评议才能使孩子信服、接受你的建议。
3、欣赏孩子的变化,促使自爱、自立、自强心的形成。
日常生活中,父母尽可能避免正面批评现状,而是赞扬幼时“现状”。不仅巧妙地让孩子知道什么不对,应该怎么做,而且使他感觉到自己原来很优秀,无锡初二家教辅导希望孩子们感到自己在变化中长大,从而产生自爱、自立,努力把握正确的方向达到自强。
4、巧设意境,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教育。
父母要充当发现者和讲解员,及时进行爱的传递,让爱从小在孩子心中萌芽,成长。如看到母鸡保护小鸡时,可介绍母爱的伟大、无私和奋不顾身;讲故事、阅读书籍也是培养爱心的方式之一。
高中家教http://shanghai.xueda.com/
第五篇:体育教育中的健康人格培养
体育教育中的健康人格培养
字数:2470 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5年2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思,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人格教育就是心理品质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人格完善的标准,因此,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只有独立人格的形成,人的发展才具有取之不竭的源泉,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的体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一个因素,就是体育对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响是独特的,它包括:精神性、价值性、情绪性、超越性、人际性、素养性等课程内容,相比于认知性的其他学科,体育则是生活教育的典型方式,因此,我们必须以体育教育的学科特征为基础,对大学生实施健康人格的培养。那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体育精神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进取精神,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无论是个人体育活动项目或是集体活动项目,我们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社会规范性和公民道德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力投入,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实践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能力,独立的应付随时变化的赛场形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咨询企鹅:1624575606
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让他们体验磨难,学会坚韧。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心里耐受性的内容,如:长跑越野、军事训练、跨栏攀高等活动,以便苦学生之心志,劳学生之筋骨。也可以根据气候的变幻或季节的交替,适当安排锻炼毅力的体育项目,如:严寒的冬天带领学生到雪地里上体育课;酷热的夏季,组织学生在烈日下活动;大雨中竞走,逆风中投掷等。这些活动,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对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大有益处,是人格教育的极好形式。我们应及时抓住学生表现出来的畏难、胆怯、气馁等情绪,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
二、适应能力的培养
社会适应能力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人格之一,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便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与别人接触交往的机会。通过体育活动建立人际交往的关系和氛围。体育活动本身是一个社会的小舞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认识体育的本质,打开一个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窗口,学生从中能够实现角色适应和角色转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平时在学习上比较散漫的人,一到运动场上反而生龙活虎;平时在班级里听凭管理的,反而是球场上的组织者。体育活动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调节文化学习中学生心理的失衡,并使之恢复正常。在这里,体育的亲和力就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体育课的优势,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使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成为调适学生心理,亲密同学关系,加强人际和谐的有利途径。
三、正义感教育
世界上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有一个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谁破坏了游戏规则,准就要受到规则的惩罚。体育运动是在严格规则约束下的健康文明的活动,我们要引导学生崇尚公平,依照规则参与竞争,这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健康心理和品质。要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的社会认知和社会道德,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充分表现和发挥水平。不斤斤计较,不以牙还牙,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体育教学要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体育比赛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学会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培养学生明辨是非、作风正派、行为高尚的人格精神。要让学生面临胜负、荣辱、公正与自私,学会凭真本事光明磊落地取胜的品格。让他们学会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注意通过体育比赛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珍视友谊,注重团结合作,奋发图强,积极拼搏的人格精神。
四、荣誉感教育
体育教学离不开社会生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活动,并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产生直接的、广泛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或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交流,这就说明,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的责任就是,利用这种模拟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竞争,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目的。当学生具备了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时候,他们才能够积极地学习和工作,才能够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其凝聚力。
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片沃土,关键在于我们体育教师自己的观念和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之后,行动上才能产生飞跃。我们以体育精神进入人格教育,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并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实践告诉我们: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其魅力是巨大的,其感染力是强烈的,教师高尚的人格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敬仰之情,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学与活动中,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就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应真正认识到健全人格的价值与魅力,重视青年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