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余晓林)

时间:2019-05-14 04:4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余晓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余晓林)》。

第一篇: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余晓林)

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

元谋县凉山中心校五年级余晓林

古今中外有名的经典作品有很多,单单我国就有古代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萧红写的《呼兰河传》等等。然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著名自传体小说《童年》。

记得巴金先生曾经说过:“高尔基的作品在中国有成千上万的读者”。由此可见,他的作品有多么的受欢迎。

对于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感受,然而只要读了他的作品的人都躲不开他的那颗“燃烧的心”的逼人光芒。当我第一次看《童年》的时候,就被文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迷住了,这是一个善恶分明,心地善良、敢爱敢恨的孩子,他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充满了怜悯和关爱,虽然他的童年充满了挫折,可他总是坚强的生活下去,他始终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走向光明,我喜欢他的这种个性和精神。

记得第一次读《童年》是在书店,一翻开这本书,我就像一只贪婪的小鱼,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能自拔。每当我读到主人公阿廖沙被自私残暴的外公毒打时,我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疼痛,同时充满了对他的同情以及对外公的憎恨;当我读到阿廖沙和小茨冈在高兴的玩儿时,我心中也会升起一种说不出的甜蜜,仿佛我也跟他们一起玩儿;当我读到年幼的他过早失去双亲时,我的泪水不由自主的滑落下来,好像失去父母的是我不是他一样,我多想把自己拥有的父爱和母爱分给他,哪怕一点点„„我的腿真酸呐,这时我才知道不知不觉我已经看了一整天,太阳都快落山了。

后来我又去看过几次这本书,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唯一相同的是每次都免不了要落泪,因为《童年》这本书把每一个人的形象都刻画得那么真实具体,尤其是书中的小主任公阿廖沙,有谁能不被他感动?又有谁不会被“燃烧”呢?

是呀,每个人都有童年,可跟阿廖沙的童年相比,我们实在幸福很多,感受高尔基的《童年》使我学会了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童年幸福。

(指导教师:王春秀)

第二篇: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我最喜欢的一部东方文学——灵魂的洗礼之《飞鸟集》

摘要:一步流淌着爱情旋律的诗集,静静地谛听那份:“不要因为峭壁是高的,而让你的爱情坐在峭壁上”的永恒之声;一部洋溢着人性哲理的诗集,慢慢地感悟那份:“权势认为牺牲者的痛苦是忘恩负义”的永恒疑问;一部诠释着生命本真的诗集,细细的品味那份:“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永恒沉默。当我轻轻地打开《飞鸟集》,我的思想在那字里行间渐渐地翩翩起舞,我的灵魂似乎也触摸到了泰戈尔伟大精神留下的温存足迹,跟随着这些足迹,我终于寻找到了自己失落已久的精神伊甸园。

关键词:泰戈尔 飞鸟集 人生哲理爱情献身 正文: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静静地听,我的心呀,听那世界的低语,这是它对你求爱的表示呀。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却不过如晨间之雾,不要因为峭壁是高的,便让你的爱情坐在峭壁上……。没有繁杂的长篇大论,没有肤浅的言语拖沓,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感受,跳跃的情丝,阅读时不禁让人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气息,来自诗人热血沸腾的豪情,这就是《飞鸟集》带给我的独特魅力。《飞鸟集》是《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飞鸟集》英文本题名为Stray Birds.其中stray为漂泊的意思,Birds是鸟的复数形式,有时还可指人,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飞鸟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共收录诗325首(英文版共326首,中文译版少第263则),初版于1916年完成。其中一部分由诗人译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则是诗人1916年造访日本时的即兴英文诗作。诗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余,不断有淑女求其题写扇面或纪念册。考虑到这一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诗何以大多只有一两行。诗人曾经盛赞日本俳句的简洁,他的《飞鸟集》显然受到了这种诗体的影响。因此,深刻的智慧和简短的篇幅为其鲜明特色。美籍华人学者周策纵先生认为,这些小诗“真像海滩上晶莹的鹅卵石,每一颗自有一个天地。它们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却也是丰富的、深刻的。”可谓言之有理。太阳与繁星、溪流和海洋、生命与死亡,短小的语句在泰戈尔的笔下无不透露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谈及泰戈尔的作品,人们总能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鼓舞。他的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包涵的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启示,我想是每一个读者都深刻体会到的。《飞鸟集》的译者郑振铎在译完泰戈尔的这部散文诗集后,曾深情地称它“包涵着深邃的大道理”,并形象地指出,泰戈尔的这部散文诗集“像山坡草地上的一丛丛的野花,在早晨的太阳光下,纷纷地伸出头来。随你喜爱什么吧,那颜色和香味是多种多样的。”好一个精辟的比喻,让我们还没有阅读时就已经体会到了诗集散发出的精神芬芳。在阅读《飞鸟集》之前,我还是首先对泰戈尔这位伟大的诗人进行了简单了解。综观泰戈尔一生思想和创作发展,可大体分3个阶段: 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可以说,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同时,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特征个性的重要方面。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以—颗赤子之心,讴歌的是对人民的真挚的爱,抒发出对整个大自然、整个人类,以及整个宇宙间的美好事物的赞颂。他的诗像珍珠一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不仅唤起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而且也启示着人们如何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

《飞鸟集》创作于1913年,这部散文诗集第一次阅读时会让人有种包罗万象的复杂感,似乎诗人在这部诗集中渗透了不仅对自然、生活、爱情的描写,而且对人生、宇宙、生命都进行了微妙的诠释。

人生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面对的不仅仅是来自生活的压力与考验,我们的思想、精神、灵魂似乎也面临着各种的困境,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它呢?感叹命运逆来顺受,还是面对现实不断进取?我想这是我们作为一个自然之子都会面临的人生课题。当我们还在埋怨、困惑、迷茫时,泰戈尔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摆脱困境之路。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不要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去流泪,即使错过了今天的太阳,夜的黑也不会让我们感到恐惧,我们要懂得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执著于黑夜的追求,那么,在夜空的黑寂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闪烁的群星为我们点亮的光芒,指引我们走向光明的大道,这就是星星的回报它会给你力量,给你信心,去勇敢地迎

接或追逐明天的太阳。如果只是感叹命运的坎坷而悲伤落泪,那么,你不仅得不到群星的启示,也会失去明天以至更久远的太阳。这就是泰戈尔诗歌的魅力,它告诉了你如何去做生活的强者,去对待人生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爱情就是一把双刃剑,既使是甜蜜的痛苦我们也想要去体验一把,即使结果是遍体鳞伤也乐此不疲,爱情,其甜如蜜,其苦若莲,但是面对爱情往往受伤之后不再对爱情心存美好。爱情就像一件易碎品,就像一只瓷瓶,瓷瓶上有一块疙瘩,你看着不舒服就想把它打磨平整,初衷无疑是好的,但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样一种结局:疙瘩没有打磨平,瓷瓶先碎了……。爱情是人类感情世界中欲望最强烈的一种情感,真正的爱情能够唤醒人的潜能,然而却也能将人的前途埋葬。但是在面对爱情问题上,泰戈尔却是这样为我们阐释的:“不要因为峭壁是高的,而让你的爱情坐在峭壁上”,对待爱情我们要将忠贞放在心头,只有双方用爱来交换,才会获得真正的爱情。如果一开始就将爱情当做游戏,玩弄爱情,人为地为爱情设置种种悬念和猜忌,那势必是让爱情悬在峭壁之上,随时都有粉身碎骨的可能。泰戈尔认为,美丽的爱情是会给人生增添光辉的。因此,从人生的意义上来追求美好的爱情,不就能使每个人的人生更富有乐趣么?相反,把追求爱情当作是享受,玩弄人生,那就必然是像峭壁上追逐爱情一样,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爱情是需要双方付出真心来灌溉的,不是将爱情看作是难以靠近的刺猬,爱情是人生道路上不能错过的一道风景线,是丰富我们人生的一抹绚丽的色彩。不仅仅是对待人生和爱情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且也默默注视着那些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地小人物,就是这些小人物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才使得我们的生活的越来越美好。泰戈尔而且也通过对一些无名小卒、无名花朵的礼赞,来倡导一种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献身的人生精神。“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的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神希望我们酬答他,在于他送给我们的花朵,而不在于太阳和土地。就像这朵无名的小花,他没有萧萧树叶的磅礴之声,只是沉默着守望着自己的那份执着,毫不张扬的个性,朴实淡然的心境,却显示出它内在的美,这份美的纯洁却装点着大千世界,使万物变得生机盎然,绚丽多姿。雍容 的牡丹,热情的玫瑰,依旧没有小花的静谧更让人觉得有价值。“神对于那些大帝国会感到厌恶,却决不会厌恶那些小小的花朵”。小花自有小花的性格,小花自有小花的芬芳,她纯洁、简朴、沉静,不就是那默默地为人生而献身的精神体现么?就像鲜花还需绿叶衬才会显示出花的娇艳,尽管它没有果实事业的尊贵,没有花的事业的美丽,可是,它的价值不就体现在为果实、为花朵的陪衬和制造绿荫么?这是一种献身的事业,人们不会轻视这种事业的,因为没有叶的事业,也没有果实的事业,没有花朵的事业。泰戈尔深深感到,这种默默献身的精神是无愧于人生的,正如“绿草是无愧于它所生长的伟大世界的”那样,它的内在价值永远显示出人生的光辉。有了这种人生的献身精神和进取奋斗精神,才充分地显示出世界的主宰――人的本质力量和人格的力量,从而使人们增强生活的信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泰戈尔说:“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那样”,这就说明了人的本质力量的永恒性。崇高的人格永远显示出它崇高的本色,这就是泰戈尔人生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尽管我们曾经痛苦过、受伤过、哭过笑过,但我们也仍然要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而感到快乐幸福,因为生活唤起了人们对人生的热爱。

“诗人――飙风,正出经海洋森林,追求它自己的歌声。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带来信息说:神对人并未灰心失望。绿草求她地上的伴侣树木求他天空的寂寞。人对他自己建筑起堤防来。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飞鸟依旧在人们的思想海洋上盘旋歌唱,我们的灵魂似乎也在倾听着这曼妙的歌声带来的精神洗礼!我们不在盲目,不在渴望得到上帝的恩宠,而是要像飞鸟一样去找寻人生新的美好,一路向前!

第三篇:我最喜欢的作品和作者

我最喜欢的作品和作者

我最喜欢的作品是《寄小读者》,最喜欢的作者就是写《寄小读者》的人,你知道是谁吗?对!就是她,冰心。

我喜欢《寄小读者》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里的好词佳句很多,这本书让我做了一本厚厚的读书笔记。

里面写的都是好词呀、好句呀。学校收上去评奖的时候我还得了二等奖。

这就是我喜欢《寄小读者》的原因。

我喜欢冰心的原因是:冰心是杰出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开拓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当代作家。

她写过的作品有很多,诗集、散文集、小说集和通讯集等,她还写过诗歌。她的主要作品在《冰心文集》里。

她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英、美、日、俄等多种语言,这些国也非常喜欢她的作品。

我也有我最喜欢的作品,那就是《别踩了这朵花儿》。

因为这首诗是冰心奶奶在嘱咐我们要爱护生命,虽然一朵花不起眼,但是它也是有生命的。

我喜欢这首诗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首诗的语言很

简单,却写得很生动。

这样的诗歌谁不喜欢呢?

我喜欢的她的作品有很多,像《再寄小读者》、《只拣儿童多处行》、《肥皂泡》、《大舞台》等等。

不过最喜欢的还是《寄小读者》。因为《寄小读者》这本书里写了冰心奶奶的喜、怒、哀、乐;也写了作者的心里话。

第四篇:余华及其作品赏析

余华及其作品赏析

姓名,班级,学号

目录

一、余华简介及其作品特色

二、作者笔下的冷酷及人类的阴暗面

三、赏析《许三观卖血记》悲剧色彩

四、真正去了解作者的内心

摘要

80年代中期余华等作家在中国文坛上的崛起,无疑是中国先锋小说历史上的大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代表了当代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余华的小说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手法直面描写生活中最丑陋而远离理性的区域,往往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也对当代文学共鸣的状态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关键字

真实 残酷 人类阴暗面 悲剧意识

余华,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苏童、格非等人齐名。余华在中国文坛上以独行侠著称,其较有影响的作品当推《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其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

余华的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余华曾坦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由于先锋文本读者甚少,成名之后的余华及时地做出了调整,自《在细雨中呼喊》开始,他的作品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在现实的叙述中注入适度的现代意识,以简洁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尽可能地获得读者最广泛的共鸣。

1987年,余华以一篇风格独特的短篇小说《十八岁的出门远行》正式踏上文坛,小说讲述了一个以少年出次离家的一段行程,其中充满了一种梦魇般的惊异与恐惧。余华对现实生活中人生存现状的极端刻画让人匪夷所思。受鲁迅的冷峻笔法和敢于直面揭示人类阴暗面的写作态度影响,余华在进入丑陋的世界解读人性的罪恶时显得娴熟而老练。在当今中国文坛,余华以其冷酷的叙述著称,他那忧郁的目光从来不屑于注视蔚蓝的天空,却对那时那些潮湿阴暗的角落孜孜不倦。

在《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难逃劫数》等作品中,他细致的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残杀,如《现实一种》“像是在说一种事物的因缘,人们虽然彼此伤害,杀戮,生活的本相如此的残酷,但是人类却依然莫名其妙的繁衍。”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中叙述者在表现这种冷漠与残酷时,由于刻意追求的冷峻风格而使作者的态度显得暧昧,事实上余华的这种貌似超然而冷静的叙述风格来源于作家与现实之间的一种紧张关系,他要与他笔下的人物及其代表人性的残暴与残酷的一面保持距离。不论善恶,他都要保持一种理解之后的超然,并由之产生一种悲悯之心,这也导致了他在进入90年代后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的风格转变,这些小说在描写底层生活的血泪时依然保持了冷静的笔触,但更为鲜明的是加入了悲天悯人的因素。

余华的这种冷酷的悲剧意识到了许三观的身上与徐富贵的却有了不同,徐富贵的悲剧是时代人为,他所经历的悲剧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战乱,社会局势的动荡,三层大山的压迫形成了徐富贵悲剧的根源,作者的笔下也反映住他对那个时代敏锐的感觉。许三观的悲剧是引申的,给读者深沉的悲剧意味。余华的小说非理性和荒谬揭示人性,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世相的隐藏下那根敏感的神经。

《许三观卖血记》讲述的是一个出身农村的丝厂送茧工许三观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回乡探亲的许三观偶然得知乡亲们“卖血”的习俗后随同前往医院并以换取的三十五元在城里娶了个“油条西施”许玉兰。在以后的十几年里,每有家庭变故许三观就以卖血来换救危机,直到三个儿子终于各自组建家庭后他才恍然发觉岁月以夺去了他的健壮,“卖血救急”的好时光一去不返,对未来灾祸的忧虑使他在街头痛哭起来。小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许三观的悲剧色彩。农民本注定以土为生,当土地不能再给农民以丰衣足食的心理和现实保证的时候从而使“卖血”成为衡量体魄甚至要娶妻生子的标准——“卖一次血能挣三十五块钱呢,在地里干年活也就挣那么多。”农民的劳动被贬值到如此地步!以至于用“卖血”的方式来维持生计,用出卖“生命”的方式来延续“生命”,这是多么荒诞的一个怪圈?

文革伊始,许三观就作为一个旁观者将运动的实质一语道破:“什么是文化革命?其实就是一个抱私仇的时候。”文革给中国造成的伤害是历史性的,那种近乎癫狂的运动造就了成千上万个悲剧的发生。余华抓住了这一时代的脉搏,通过社会最底层一个小人物许三观半生的故事以小见大的揭露了文革对人民的创伤及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余华的作品总是不动声色的将人物推向一个又一个的灾难,余华的那些人物总是被注定走向阴谋,走向劫难,走向死亡。他们早就蒙上了宿命的阴影,他们面临灾难,切近死亡却浑然不知,他们如此坚决麻木走向灾难让人惊异。余华作品中惯用的这些反常的描写创造了一种奇怪而陌生的绝对真实,同时把读者带入一个奇异的领域。在这里,人们走向自己的墓地就像兴高采烈的去参加某个假面舞会,人们生活在阴谋和危险的边缘却心安理得,甚至从容不迫。余华善用朴素的语言阐述小人物命运中隐藏的痛苦和无奈,善于提炼他们生命中的每份精致,性格里冷静的悲剧意识使他们不动声色讲述了他们生存的悲哀,心中的悲哀。这同时也是作者本人心中潜在的悲哀,他作品中的阴郁与悲哀似乎无法让我们直视外面晴朗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总之,无论我们是第一次或者是已读过余华的作品的人,第一感觉的印象就是:作者余华本人也可能是一个思想消极阴暗,有着对社会愤世嫉俗的心理,甚至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喜好揭露人类的劣根性的一面,喜欢把人类的那种愚昧、无知、野蛮、粗鲁以及肮脏的一面淋于低上,并且喜欢把每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结局都要排成一种悲剧或带上悲剧的色彩。这可能与他自己潜在的那种悲剧意识有关,与他童年时代被父母整天锁在家里的禁锢以及后来在医院生活的那几年,住在太平间的对面整天面对着冰冷的尸体的出出进进,面对那些失去亲人的悲伤,那种血淋淋的生离死别的场面有关,那些意识平担在他童年的脑海里记忆了下来,并且甚至影响了他以后写作的风格。

余华说过: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是封闭起来,于是只要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

我们读余华作品,应该学会从本质上了解他,他的内心思想,他的人生经历,然后,当我们再回过头再去读他的小说时,我们就会深刻地体会到余华作品中那股震撼的力量,是源于生活,源于岁月的蹉跎,也是源于他本人思想的根源。

参考文献

《许三观卖血记》余华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5-1 《现实一种》余华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5-1

第五篇:余秋雨作品目录

1.余秋雨·笛声何处 [余秋雨] 2.余秋雨:出走十五年 [余秋雨] 3.余秋雨自传:借我一生 [余秋雨]

4.中国之旅: 跟随余秋雨的脚步 [余秋雨] 5.余秋雨文集 [余秋雨] 6.可怜的正本 [余秋雨] 7.狼山脚下 [余秋雨] 8.文化苦旅 [余秋雨] 9.江南小镇 [余秋雨] 10.寂寞天柱山 [余秋雨] 11.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12.信客 [余秋雨] 13.关于友情 [余秋雨] 14.长者 [余秋雨] 15.上海人 [余秋雨]

16.中年当家的滋味 [余秋雨] 17.风雨天一阁 [余秋雨] 18.青年人的阅读 [余秋雨] 19.霜冷长河 [余秋雨] 20.关于名誉 [余秋雨] 21.抱愧山西 [余秋雨] 22.洞庭一角 [余秋雨] 23.流放者的土地 [余秋雨] 24.莫高窟 [余秋雨] 25.柳侯祠 [余秋雨] 26.千年庭院 [余秋雨] 27.十万进士 [余秋雨] 28.西湖梦 [余秋雨] 29.乡关何处 [余秋雨] 30.遥远的绝响 [余秋雨] 31.一个王朝的背影 [余秋雨] 32.这里真安静 [余秋雨] 33.道士塔 [余秋雨] 34.酒公墓 [余秋雨] 35.庙宇 [余秋雨] 36.阳关雪 [余秋雨] 37.夜航船 [余秋雨] 38.贵池傩 [余秋雨] 39.书海茫茫 [余秋雨] 40.小人 [余秋雨]

41.青云谱随想 [余秋雨]

42.余秋雨与批评者对话 [余秋雨]

下载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余晓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余晓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余秋雨作品读后感

    秋雨秋风欲迷眼 ——读余秋雨及其文集有感 很多很多年以前,每天黄昏,总有一个疲惫、孤独而略显忧伤的男孩走进宁波藏书楼天一阁。在这里,他像一匹饥饿的小野狼,不加选择地吞噬着......

    余秋雨作品欣赏

    余秋雨先生作品欣赏 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首部散文集《文化苦旅》依仗着作者渊博的文......

    余秋雨作品短篇散文

    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了文化领域。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余秋雨作品短篇散文,欢迎查看。篇一:阳关雪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

    心得体会---林晓春

    诚信--道德之本林晓春在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礼诚信”被确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意思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诚信是一......

    蒋晓林心得体会

    震撼人心 发人深省——《党的好儿女》心得体会近日,社区组织所有社区干部在会议室观看《党的好儿女》纪录片,让我更加了解了一些先进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

    2010年度总结-张晓林

    2010年度总结 专业之间,我来到飞易特已经6个月了,从当初的实习生到现在的正式员工,我负责的任务也越来越多。这6个月来,我从一个什么技术都不掌握的应届毕业生到现在负责优化数......

    活动总结 余晓龙

    人文社会科学系第一届模拟招聘会总决赛 活动总结 面对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在新的一届大学生即将毕业之际,我系响应学院励志实践团的号召,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模拟招聘会,以提......

    余秋雨先生作品集锦[五篇]

    余秋雨先生作品集锦 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1992年大陆出版 1995年台湾出版《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代表作,书主要是以余秋雨先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