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盛帝国》读书笔记
《高盛帝国》读书笔记
朋友推荐的这本书,终于看完了,尽管之前我对高盛包括这个圈子的一些企业,都有了解,但在看完这本书后,感觉自己经过了一个learning curve-学习曲线,对投资银行有了一定的理解。
高盛确实是家伟大的公司,我印象中的高盛,虽然在中国干了一些坏事情,但总体上对这个经济体的贡献-利是大于弊的,这里面可能最有代表性或者说最有意义的三件事情莫过于:
一,在1993年的时候,高盛支持了一个非常能吃苦,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处推销保单的年轻人,帮他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帮他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这个人应该来讲非常幸运,后来成就了中国最大的民营保险集团-中国平安保险,这个人叫马明哲(当然高盛在参与这项投资中,获得了超过10倍的高额回报)。(www.xiexiebang.com)
二,在1998年的时候,高盛支持投资了一个老师创业,这个老师聪明绝顶,天赋异禀,也非常努力,后来改变了整个互联网格局,这个人就是马云。
三,高盛在2003年的时候,支持了一个说起话来激情四射,手舞足蹈,满脸表情的人,这个人创办的公司改变了中国的户外媒体行业,催生了中国户外数字媒体,这家公司叫分众传媒,这个人叫江南春,高盛是在分众处在优美增长曲线时,给分众加了一个”助推器“,并一举将分众传媒推到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第二篇:《高盛帝国》读后感
《高盛帝国》读后感
近段时间拜读了挨利斯写的《高盛帝国》,很有感触。查尔斯·埃利斯在《高盛帝国》一书以传记的方式揭示了高盛成功之道,深入描述了高盛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通过揭示那些关键的人和事件来讲述成就高盛今日地位的色彩丰富而且引人入胜的故事,并充分展现了为高盛播下成功种子的伟大人物的风采。
任何伟大都是应运而生,但并不是所有应运而生的都能够成为伟大。与高盛同期而生的许多顶级企业,如今已经不见踪迹。大浪淘沙始得金,风雨过后,我们才见彩虹之绚烂;浮云散尽,我们才能看到耸立苍崖郁郁青松那孤傲、领袖群伦的绝世风采。在历尽跌宕起伏的危机之后,高盛逐步铸成了企业之魂。从高盛帝国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成功企业的特质和经验。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一家真正的专业大型公司,应该具有这些共同特质:那些最能干的专业人士认同这是他们最想加入的公司,同时该公司招募并留住那些最好的人才;那些最挑剔的大客户则认可该公司能够持续地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家公司在以前和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其竞争对手看作行业的领军者;有些挑战者可能偶尔通过一两次杰出服务暂时超越,但是他们无法长期维持卓越水准。
尽管成功的模式并不是都可以复制的,但成功的经验却是可以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站在不同的视角,我们可以领略出不同的风景。作为引领业界百年的顶级投资银行,无论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之道,投行人士修身、展业之道,都有我们值得品味、汲取之处。
是因为帝国的辉煌才凸显领袖的伟大,还是因为领袖的伟大所以才铸就了企业的辉煌?这点已经不需要详细去分别。
正如我们一提起唐朝就会想起“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铸就这些辉煌的唐太宗李世民、唐明皇李隆基;一提起法兰西帝国就会想起席卷欧洲的拿破仑一世;可以说,铸就高盛帝国百年辉煌也离不开高盛帝国的那些元首领袖。而《高盛帝国》也重现了这些领袖的风采和成就:西德尼·温伯格——对市场具有高度敏感性;格斯利维——到将强烈的野性带入日常工作的每一部分;约翰·怀特黑德——对公司重新定位并书写了高盛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的团队精神的核心价值;约翰·温伯格——非常杰出而又极其谦逊;罗伯特·鲁宾和汉克•保尔森——他们后来担任了美国财政部长;乔恩·科尔津——后来成为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劳尔德·布莱克费恩——现任的CEO和董事会主席。
企业领袖对于企业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每个不同的企业领袖都会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行为风格、能力及倾向为企业打上个人烙印,而形成独特的企业灵魂,进而影响公司文化。领袖是企业灵魂的核心,君明而后则臣贤,古往今来,无论是曾经辉煌昌盛的王朝,还是蒸蒸日上的企业,都是先有英明的领袖,而后开创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投资银行业务是为企业客户提供长期金融服务的高端业务,我们需要的不是和客户进行一锤子买卖,而是要与客户建立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即便是初创期的企业,也是陪着他们慢慢成长,有些业务合作关系甚至可以达到四五十年。而评价一家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高成长能力,首先就在于评价企业的掌舵人及其经营管理团队。
成就高盛百年辉煌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使高盛全体上下凝聚一体的公司制度安排和企业文化。
尽管现代企业普遍实行公司制,但并不意味着公司制就是企业制度安排最好的,事实上,许多顶级公司实行合伙人制度长达百年之久,至今仍有相当部分顶级企业仍然在实行合伙人制度,包括会计师实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机构。
适用的才是最好的。高盛从西德尼·温伯格时代开始就确立了合伙人制度。西德尼掌控企业合伙人份额的分配权,根据个人的业绩和贡献决定是否提升某个员工成为公司新的合伙人,决定合伙人在企业中享有的份额。同时他运用强权迫使合伙人接受较低的工资,作为补偿是让他们在公司内认购股份。“这对公司的好处是每个人把公司看作一个整体,每个人都在为公司的利益而努力。”毫无疑问,高盛百年历史中把合伙人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到了极致,尽管合伙人之间意见也会有分歧,也会因为利益划分问题而倾轧。
在我看来,公司制和合作人制其本质是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关系。经营管理权与所有权相分离,产生了公司制,也产生了代理人问题,而合伙人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同时也分享了企业的所有权。每年企业根据合伙人的业绩和贡献重新确立合伙人份额,决定普通合伙人是否被提升为高级合伙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仅仅是企业的长工,而是企业的一分子,和其他合伙人共同分享拥有公司的所有权和财产分配权。这种制度安排保证了最优秀的人才同时也成为了企业的所有者,确保了企业核心支柱专业人士的忠诚度,每个合伙人必须也必然竭尽所能为企业创造效益,不存在代理人制度下的懈怠和淘空所有者利益问题,实现了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逐渐采用合伙人制的原因。
笔者这里并非为合伙人制度大唱赞歌,合伙人制度之所以无法像公司制一样大行其道,成为企业制度安排的主流,在于现代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越来越大,以至于合伙人提供的资本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此必须要从外部吸收资本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我所关注的是合伙人制度背后隐含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核心业务骨干人才的长效激励问题。
并不是股权问题就能够解决企业所有人才激励的问题,促使高盛维系百年长盛不衰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高盛的企业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类似东方家族似的人文关怀。抑或说,高盛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彼此间拥有亲情般的温暖,如风旭日。把你的背后交给公司,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全力往前冲,这或许就是这种文化的一种诠释。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与竞争对手相比,高盛员工更为公司着想;他们拥有共同的理念,或者其“文化”意识更强烈;高盛的每一级领导者都更认真,更深谋远虑,更注重从长期的角度来改善公司的点点滴滴;他们更了解员工,更关心员工;他们加倍努力工作,而且非常谦逊;他们知识渊博,而又求知若渴;他们总是致力于寻求改善的办法,并改善良多;他们的抱负不是想成为什么,而是要做成什么;这些使得高盛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而言具有无以伦比的竞争优势。
毫无疑问,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任何人都不可否认。正如你进入北大的校园,你自然而然会为她的学习风气所感染;正如你进入高盛,如果你不努力追求卓越,你就会感觉成为异类,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文化的力量就像暖风使人自然而然需要脱掉衣服,而不需要寒风的强调。其如和风细雨滋润万物,在不经意间感染着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地进行改变,而同化所有与企业文化不同的人,使公司的价值取向,公司的业务风格等等逐步成为每个人的共性。
浮躁的社会也带来了浮躁的企业,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谈企业文化建设了,更多地停留在一种口号式宣传。好的企业文化需要确立合理的取向,合理的引导,长久不懈的坚持,而后形成一种风气、一种习惯,历经时间长久的沉淀,而后慢慢形成。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能立足于打造百年老店者,亦无法在现代企业中脱颖而出,这也是我们在遴选服务对象时不仅仅需要接触企业的高层领导,同时也需要近距离地接触企业的普通员工。因为在他们身上洋溢的,必定是企业精神最真实的体现。是浑身上下漫溢快乐、充满昂扬的斗志、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在工作,还是充满了颓废、懒散、无所事事?这将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家企业的未来和命运。
感悟高盛,不可不提到该公司的十四条“军规”,或者说是这家公司的十四项基本业务规则。这些规则浓缩了高盛文化的精华,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学习并奉为我们终生业务守则的。为了郑重其事,我把它们一一列出来,并且把它作为自己未来铭记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1、客户利益永远至上。我们的经验表明,只要对客户尽心服务,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2、我们最重要的三大财富是员工、资本和声誉。如三者之中任何一项遭到损害,最难重建的是声誉。我们不仅致力于从字面上,更从实质上完全遵循约束我们的法律、规章和职业道德准则。持续的成功有赖于坚定地遵守这一原则。
3、我们为自己的专业素质感到自豪。对于所从事的一切工作,我们都凭着最坚定的决心去追求卓越。尽管我们的业务活动量大而且覆盖面广,但如果我们必须在质与量之间作取舍的话,我们宁愿选择做最优秀的公司而非最庞大的公司。
4、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强调创意和想象力。虽然我们承认传统的办法也许仍然是最恰当的选择,但我们总是锲而不舍地为客户策划更有效的方案。许多由我们首创的做法和技术后来成为业界的标准,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5、我们不遗余力地为每个工作岗位物色和招聘最优秀的人才。虽然我们的业务额以10亿美金为单位,但我们对人才的选拔却是以个人为单位,精心地逐一挑选。我们明白在服务行业里,缺乏最拔尖的人才就难以成为最拔尖的公司。
6、我们为员工提供的职业发展进程比大多数其他公司都要快。晋升的条件取决于能力和业绩,而我们最优秀的员工潜力无限,能担当的职责也没有定式。为了获得成功,我们的员工必须能够反映我们所经营地区内社会及文化的多元性。这意味着公司必须吸引、保留和激励有着不同背景和观点的员工。我们认为多元化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条必行之路。
7、我们一贯强调团队精神。在不断鼓励个人创意的同时,我们认为团队合作往往能带来最理想的效果。我们不能容忍那些置个人利益于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至上的人。
8、我们的员工对公司的奉献以及对工作付出的努力和热忱超越了大多数其他机构。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成功地一个重要因素。
9、利润是我们成功地关键,它能让我们做到超越回报、充实资本、延揽和保留最优秀的人才。我们的做法是慷慨地与那些创造利润的人分享它。赢利性对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10、我们视公司的规模为一种资产,并对其加以维护。我们希望公司的规模到足以经办客户想得到的最大项目,同时又能小到足以保持服务热情、关系紧密和团队精神,这些都是我们极为珍视,又对公司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
11、我们尽力不断预测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并致力于开发新的服务去满足这些需求。我们深知金融业环境的瞬息万变,也谙熟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12、我们经常接触机密信息,这是我们正常客户关系的一部分。违反保密原则,不正当或轻率地使用机密信息都是不可原谅的。
13、我们的行业竞争激烈,因此我们积极进取地寻求扩展与客户的关系。但我们坚决秉承公平竞争的原则,绝不会诋毁竞争对手。
14、正直及诚信是我们经营的根本。我们期望我们的员工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私人生活上都要保持高度的道德水准。
从这十四条军规中,或者我们可以领悟到了他们的成功特质:诚信正直、柄重信誉、重视客户、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勇于奉献、信守机密,这注定了把它放在任何环境、任何背景下,它都能成长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高盛的十四条军规,既是对公司的要求,也是对员工个人的指导。非诚信无以致远,非矢志卓越无以臻之一流,对于我们投资银行业务人员来说更须如此。
诚信正直、维护公司声誉、勇于奉献、信守承诺、保守机密这是对我们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是我们能够获得客户信赖,能够使公司股东安心,能够立足于社会和企业的根本,是我们务须终生恪守之道。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是对我们业务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我们业务实践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我们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志当存高远,取乎其上则得其中,取乎其中则得其下,唯有矢志不移地追求卓越,才能使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稳立不败之地,才能使我们企业在残酷竞争中获得长存。而今市场,群雄环立,乱战纷纷,当年高盛需要回答“到底是要最大,还是要最强”的问题我们已经不需要选择;对于公司而言,既然我们无法做到最大,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做到最好;对于个人而言,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唯一的方向。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已经经过无数的事例得以充分地证实。那么,何以成就科技,---是创新!正是一代一代人矢志不移的创新,推动着科技生产力从一个台阶走向另外一个台阶。对于证券金融领域,同样如此。从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正是一代代人的非凡伟大创新,成就了今日证券金融市场异彩纷呈的局面,而翻开高盛的历史,赫然就是一部创新发展的历史。
无论是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还是业务创新,归结到最后,都必须通过个人的创新实践来加以实现。是以高盛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强调创意和想象力。虽然我们承认传统的办法也许仍然是最恰当的选择,但我们总是锲而不舍地为客户策划更有效的方案。许多由我们首创的做法和技术后来成为业界的标准,我们为此感到自豪。”而这,正是我们每一个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加以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是在平凡中慢慢归于沉寂,还是奋勇以引领时代潮流?高盛的回答是让别人永远追随我们的足迹,那么,我们的回答呢?
(完)
固定收益部李红波
2012年2月29日
第三篇:高盛帝国读后感
《高盛帝国》读后感
近期,我阅读了《高盛帝国》。该书在展示现代商业环境下投资业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同时,通过对高盛公司重要成员经历和工作方式的分析,揭示了投资工作者个人的努力和投资企业集体成功的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书中波澜壮阔的时代风潮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方法,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带给我了极大的触动。
通过对该书的阅读,我看到了投资业的辉煌历程和投资工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投资业工作本质的认识,更加充分地认识了商业经济赋予社会和从业者个人的巨大影响和全新机会,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目前的工作,并在这份工作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高盛帝国》一书中人物的经历、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都很值得我们保险行业从业者学习和借镜。通过对自身和书中人物的对比,我深深地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新时代保险业从业者的不足和欠缺。今后,我将以书中人物为榜样,按照书中人物和投资业发展各阶段的能力需要,努力有计划、有步骤提高个人思维水平和专业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满足公司和客户不断发展要求的合格员工。具体而言,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始对自己的完善:
首先,在观念层面上,我将进一步加深自己对金融投资行业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投资专业视野和思维观念。使自己从观念上、思维方式上及早成熟起来,适应公司与客户在投资领域发展的新需要。
其次,在工作过程中,我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并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探索提升工作效率的新方法,努力将近期学习和培训的收获融入到今后的工作去。使工作和学习实现良性的互动和相互促进。
第三,在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对保险业以及投资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广泛接触新知识、新观念,着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我将与公司同事一起,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公司的学习机制,摸索公司业务发展和营销员能力提升的长效互动模式,使自己为公司建设学习型企业贡献一份心力。
第四,在日常生活中,我将全面深入地学习《高盛帝国》一书中人物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完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剔除不利于工作开展的旧习惯和坏习气,调整好自身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工作和生活的良性和谐互动,在日常工作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为进一步服务客户打好基础。
而实际我也是这样去做,就拿市公司在今年夏季七八联动举办的夏季高产会中,我运用书中人物的那种不断创新和突破、不断学习与进步的模式来训练从化的营销员。在夏季高产会的场外训练中,我亲自带领全体营销员做促成仿真演练;会前会的预与一对一的促成演练,销售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简化促成流程,加强促成的力度与强硬度,提高营销员的促成信心与决心。最终我管辖的支公司在整个市分公司中脱颖而出,由原来12家单位排名倒数第二的业绩状况,一下提升进度的40%,跃居全市季度第一名,并且在四个阶段的业
务竞赛中,均达成市公司下达的任务目标,并且我所开创的训练模式得到了省、市分公司领导的认可和赞扬,并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吸引了各家地市分公司的同仁前来观摩学习,取经请教的电话源源不断也因为成为了高产会场外训练的从化模式。特别为今后的销售、组织发展、基础管理、会议经营等工作起到了一个崭新的经验借鉴和启发。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地研读《高盛帝国》这本书,深化自己对这本经典著作的认识和学习,并有选择有目的地拓展自己的阅读和学习范围。保持和发展由阅读《高盛帝国》一书而产生的触动和热情,投身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以上是我阅读《高盛帝国》一书后的一点琐碎感言与收获,罗列于此,希望能够得到公司和同事们的肯定和指教。此外,我也真心希望能够与公司同事深入交换阅读《高盛帝国》的体会,交流学习彼此的心得,一起发展和拓展公司工作面,投身到在公司和行业发展中定位自己、发展自己的努力中去,为更好的服务客户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第四篇:高盛帝国读后感
《高盛帝国》读后感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投资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对投资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因应这种需要,组织员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深化了公司的学习机制。公司同事们也自发地采取了有效措施提升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适应公司和投资行业日益多元化的能力要求。
近日,在公司同事的极力推介下,我购买并阅读了《高盛帝国》。《高盛帝国》是一部风靡全球的xx书,被业界评论者认为是投资业者的十大必读书之首。该书在展示现代商业环境下投资业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同时,通过对高盛公司重要成员经历和工作方式的分析,揭示了投资工作者个人的努力和投资企业集体成功的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书中波澜壮阔的时代风潮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方法,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带给我了极大的触动。
通过对该书的阅读,我看到了投资业的辉煌历程和投资工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投资业工作本质的认识,更加充分地认识了商业经济赋予社会和从业者个人的巨大影响和全新机会,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这项工作,并在这份工作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高盛帝国》一书中人物的经历、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都很值得我们投资业从业者学习和借镜。通过对自身和书中人物的对比,我深深地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新时代投资业从业者的不足和欠缺。今后,我将以书中人物为榜样,按照书中人物和投资业发展各阶段的能力需要,努力有计划、有步骤提高个人思维水平和专业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满足公司和投资业进一步发展要求的合格员工。具体而言,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始对自己的完善:
首先,在观念层面上,我将进一步加深自己对投资行业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投资专业视野和思维观念。使自己从观念上、思维方式上及早成熟起来,适应公司和投资行业发展的新需要。
其次,在工作过程中,我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并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探索提升工作效率的新方法,努力将近期学习和培训的收获融入到今后的工作去。使工作和学习实现良性的互动和相互促进。
第三,在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对投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广泛接触新知识、新观念,着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我将与公司同事一起,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公司的学习机制,摸索公司业务发展和员工能力提升的长效互动模式,使自己为公司建设学习型企业贡献一份心力。
第四,在日常生活中,我将全面深入地学习《高盛帝国》一书中人物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完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剔除不利于工作开展的旧习惯和坏习气,调整好自身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工作和生活的良性和谐互动,在投资工作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
此外,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地研读《高盛帝国》这本书,深化自己对这本经典著作的认识和学习,并有选择有目的地拓展自己的阅读和学习范围。保持和发展由阅读《高盛帝国》一书而产生的触动和热情,投身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以上是我阅读《高盛帝国》一书后的一点琐碎感言,罗列于此,希望能够得到公司和同事们的肯定和指教。此外,我也真心希望能够与公司同事深入交换阅读《高盛帝国》的体会,交流学习彼此的心得,一起发展和拓展公司和投资行业工作面,投身到在公司和行业发展中定位自己、发展自己的努力中去。
第五篇:《高盛帝国》读后感
公司发给我了一本书作为培训内容,我拿起书随手一翻,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书名为《高盛帝国》。近年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贝尔斯登倒闭,雷曼兄弟破产,大批金融机构陷入危机,高盛在当年转型为银行控股金融公司,如今依然坚挺于世,从这本书中我逐渐找到了答案。在这里我谈谈自己读完此书的看法。
投行业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业务。我国的投资银行与国外的不同,我国的投资银行面对着比较严格的监管,投行盈利主要来源于IPO收入和并购收入,经纪业务、资产管理等等。国外投行监管稍微宽松,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判断,经纪业务、ipo业务、并购业务逐渐淡出主流市场,商品交易、房地产、衍生品交易、大宗交易、并购咨询、资产管理等创新产品和业务逐渐成为投行赢利的主业。
华尔街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程近百年,发展的速度在近20年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在全球一直处于霸主地位。华尔街的投行发展历史,可以作为我国投行也发展的借鉴。其中,华尔街五大投行中最引人注目的可以说是将合伙人制度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并,金融危机以后依然坚挺坚的高盛。
本书是一部佳作。作为金融业某企业知名创始合伙人,作者埃利斯对于高盛的发展了如指掌,对合伙人的描述形象生动,并且各具特色,其中包括:
精明积极进取的萨克斯家族成员、圆滑左右逢源的约翰·温伯格、态度强硬和狂热并且不知疲倦地工作的格斯·利维、谦逊随和而又按照既定计划坚持前进的乔恩·科尔津。。
埃利斯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描述,通过谈话内容以及细节,以及高盛不同业务线发展历程的梳理,使我们非常看出其发展的历程,其中商战中的血雨腥风、“暴风雨过后”的平和安逸、以及所处不同时期各人物内心复杂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人类逐利的本质,其中,包括为公司带来大量赢利的私人服务、为公司带来大量客户和良好声誉的并购业务、让公司陷入困境的研究业务、甚至包括了一些隐含在语句之间的对赌协议等。
本书作者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地将复杂的项目运作讲述得简单易懂。本书中讲述了多个具体的事例,如高盛在收购商品交易商杰润的过程中涉及的各国储备的金条借用业务、牵涉诸多参与方的并购抵御业务等。这些业务对我国投资银行的高管、业务人员、后台人员都有很好的借鉴与学习作用。作者从管理角度、业
务操作角度翔实地记录了高盛由一个小票据商行发展成为投行巨人的过程。当然,书中不仅从以小说形式将业务写起,由于生活与工作本身就是密不可分,难免也穿插描述了合伙人之间的冲突、斗争、家庭故事,甚至牵涉到了谋杀、情报机构等,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对与同行业的竞争、与监管机构的交流、与客户的磨合等的描述,都使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投行巨人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合伙人制度究竟对高盛意味着什么?是合伙人制度与生俱来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凝聚力?还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融合之后带来的强大动力?抑或是合伙体制带来的灵活应变及低调务实的态度?读完这本书之后,相信每个人对于这些问题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在领会高盛成功秘诀的同时也一定要对其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高盛的合伙人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走过一些弯路,而且由于不同时期的董事合伙人对于业务的兴趣点不同、对风险的理解和承受能力不同,以及个人素质和魅力存在差异,都直接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合伙人制度的局限性对于高盛是否上市的争议,在本书的描述中也显露无遗。
总的说来,本书既是一本关于国际投行业发展的生动教科书,也是华尔街投行和不少国际金融机构发展的缩影。里面的种种情形看起来距离我们非常遥远,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投行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也许我们将来也会踏上这条老路。因此,对于中国的投行人士而言,高盛过去经历过的东西很可能就是我们将要经历的。因此,不论是对于投行从业人员还是监管者,甚至仅仅是希望对投行这个行业有简单了解的人,这本书都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