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的通知
教学厅函[2011]18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2012年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讲话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推动各地各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紧密结合,建立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我部决定启动2011-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认真总结并广泛宣传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就业及改革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特色经验,切实发挥就业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开创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
总结宣传工作由我部高校学生司指导,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实施。
请各省级就业主管部门、各高等学校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2011-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实施方案》、《2011-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申报内容》和《2011-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材料报送要求及方式》的相关要求(详见附件),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各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对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给予鼓励和支持,不断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积极推广典型经验高校的特色做法,不断深化改革,通过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联系人:冯 明、邱佳娜
联系电话:010-82332917;010-82332889
电子邮箱:jyzjxc@moe.edu.cn
附件:1.2011-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实施方案.doc
2.2011-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申报内容.doc
3.2011-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材料报送要求及方式.doc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一年九月十日
第二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的通知
教师厅[ 20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师范大学:
为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教师[ 2010)2号)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相关规定,现就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政策明确通知如下:
一、严格掌握跨省任教条件
认真执行“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的规定。对确有以下特殊情况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经培养院校、生源所在和接收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申请跨省任教。
1.志愿到中西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任教的;
2.在学期间父母户口迁移至省(区、市)外的;
3.已婚需要迁移到配偶所在地中小学任教的。
二、规范跨省任教审核程序
免费师范毕业生跨省任教审批按照如下程序执行:
1.符合跨省任教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提出申请,培养院校审核批准后,报生源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2.生源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对符合跨省任教条件的,生源所在省与接收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沟通,确认接收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生源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后,送接收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
3.免费师范毕业生跨省任教后,纳入接收省免费师范生管理。
三、加强履约管理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属师范大学和免费师范毕业生要严格履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和服务期内,因身体原因不适宜从事教师职业的,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三级甲等医院按照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检查确认后,可终止协议。免费师范生毕-业后未按《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规定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国家核拨的师范生免费教育经费,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各省应在免费师范生毕业离校后受理违约事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签约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履约管理。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编制岗位和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等问题,由各省做出具体规定。
教育部办公厅
第三篇:2011-201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
2011-2012高校毕业生就业
总结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1-201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和部党组有关部署,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典型高校在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典型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地各高校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工作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立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二、组织领导
由教育部办公厅、学生司、高教司、学位办、财务司、就业指导中心、评估中心七部门组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
由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人、高校就业主管领导、相关研究机构及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家组,承担总结宣传工作的方案设计、评选标准及工作程序的制定、申报材料初审和实地调研等项工作。
总结宣传工作引入第三方社会专业评价机构,由国家统计局—4 —
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负责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工作。
三、工作原则
1.积极动员,广泛参与。推动各地积极组织各级各类高校广泛参与就业总结宣传工作,切实推动各高校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贯穿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以就业结果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良好工作局面。
2.客观公正,严谨高效。严格工作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增加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禁弄虚作假。坚持同行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确保推选出一批基础条件过硬、工作富有成效、经验特色鲜明的典型院校,在全国不同类别的高校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分类指导,科学布局。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特点与特色,既有统一标准,又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对西部边远地区、高等教育相对欠发达省份和艰苦行业、特殊专业高校适度倾斜,进一步使全国就业典型高校在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上的代表性更加合理。
四、组织实施
总结宣传工作的组织实施分为申报推荐、专家初选、社会调查、实地调研、推广宣传共五个阶段。
(一)申报推荐。
1.申报方式与名额。
坚持自愿申报与分类推荐相结合。一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直接向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全国就业指导中心”)申报;二是其他部委所属高校向所属部委的主管部门申报,由部委主管部门审核后向全国就业指导中心推荐1-2所高校;三是省属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含民办)向所在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申报,省级就业主管部门组织评选后,再向全国就业指导中心推荐2-4所高校(其中,本行政区域内省属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总数共计50所以下的省份推荐2所,51-90所的省份推荐3所,91所以上的省份推荐4所)。
已评选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学校不参加本的申报推荐工作。
2.推荐标准。
(1)所推荐高校的近三年初次就业率水平须在本省同类高校中居于前列,且就业质量较高。中央部委所属高校近三年初次就业率水平需在同部委所属高校中居于前列。
(2)所推荐高校在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中有显著成效和特色经验。
(3)所推荐高校在提升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水平,努力创新就业创业工作体制、机制、内容、方法等方面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
3.申报材料内容及报送期限。
(1)申报材料正文内容需涵盖《2011-201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申报内容》,字数不超过5000字,电子版文件大小不超过200k;申报材料附件内容严格按照要求填报。—6 —
(2)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11年10月10日。
4.信息准备。
所有自愿申报及被推荐的高校,须及时更新本校2011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数据库(重点是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做好相关信息准备。专家初选阶段之后,全国就业指导中心将另行下发通知,请进入社会调查阶段的候选高校按要求提供当年录用本校毕业生的全部用人单位联系信息及已就业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作为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依据(凡数据库内容不全的,视为放弃社会调查)。
(二)专家初选。
全国就业指导中心组织专家分组对各高校申报材料进行初选评分。专家组依据《2011-201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评分参考标准》,对高校的申报材料、特色做法和就业率等进行评审赋分,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结果。根据各专家小组初选结果及分类指导原则,按照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省属高校、高职高专院校三类分别排序,从申报推荐高校中初选出80所候选高校。
(三)社会调查。
由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全国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实施满意度调查。调查重点是毕业生对本校就业及人才培养工作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候选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社会调查结束后,根据抽样调查数据分别得出候选高校的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分数。
根据社会调查及专家初评结果,经加权后分类排序产生前
60所高校进入实地调研环节,其他高校按先后顺序作为备选。
(四)实地调研。
全国就业指导中心组织专家分组对进入实地调研的高校开展调研。专家组以推选标准为调研参考依据,以学校申报材料和工作创新特色描述为核对材料开展实地调研工作,重点是核实就业数据,对专家初评分进行修正,帮助学校总结经验、凝练特色,并向学校反馈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等情况。
综合各专家小组实地调研反馈及评分结果,经总结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最终产生2011-2012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五)推广宣传。
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的要求,积极协调有关媒体,动员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用举办区域性经验交流会、组织典型学习、编纂经验汇编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特色做法,引导高校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深化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8 —
第四篇:2012-2013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
2012-2013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
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2-2013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和部党组有关部署,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典型高校在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典型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地各高校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工作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立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二、组织领导
由教育部办公厅、学生司、高教司、学位办、财务司、职成司、就业指导中心、评估中心八部门组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
由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人、高校就业主管领导、相关研究机构及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家组,承担总结宣传工作的方案设计、评选标准及工作程序的制定、申报材料初审和实地调研等项工作。
总结宣传工作引入第三方社会专业评价机构,由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负责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工作。
三、工作原则
1.积极动员,广泛参与。推动各地积极组织各级各类高校广泛参与就业总结宣传工作,切实推动各高校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贯穿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以就业结果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良好工作局面。
2.客观公正,严谨高效。严格工作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增加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禁弄虚作假。坚持同行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确保推选出一批基础条件过硬、工作富有成效、经验特色鲜明的典型院校,在全国不同类别的高校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分类指导,科学布局。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特点与特色,既有统一标准,又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对西部边远地区、高等教育相对欠发达省份和艰苦行业、特殊专业高校适度倾斜,进一步使全国就业典型高校在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上的代表性更加合理。
四、组织实施
总结宣传工作的组织实施分为申报推荐、专家初选、社会调查、实地调研、推广宣传共五个阶段。
(一)申报推荐。
1.申报方式与名额。
坚持自愿申报与分类推荐相结合。一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直接向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全国就业
指导中心”)申报;二是其他部委所属高校向所属部委的主管部门申报,由部委主管部门审核后向全国就业指导中心推荐1-2所高校;三是省属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及民办高校向所在省级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申报。省级就业工作主管部门要对申报高校的基本数据和条件等进行核实,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按照科学、规范的评选办法进行预评选,再向全国就业指导中心推荐2-4所高校(其中,本行政区域内省属高校总数在50所以下的省份推荐2所,51-90所的省份推荐3所,91所以上的省份推荐4所)。
已评选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学校不参加本的申报推荐工作。
2.推荐标准。
(1)所推荐高校就业机构、人员、经费和场地须达基本要求。其中,学校应设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与应届毕业生(含研究生)人数比例应不低于1:500;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数量,占毕业生在校期间学费的百分比应不低于1%(毕业研究生人均标准不低于本科生);校级就业工作专用场地毕业生生均面积应不低于0.15㎡
(2)所推荐高校的近三年初次就业率水平须在本省同类高校中居于前列,且就业质量较高。中央部委所属高校近三年初次就业率水平需在同部委所属高校中居于前列。
(3)所推荐高校在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中有显著成效和特色经验。
(4)所推荐高校在提升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水平,努力创新
就业创业工作体制、机制、内容、方法等方面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
3.申报材料内容及报送期限。
(1)申报材料正文内容需涵盖《2012-2013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申报内容》,字数不超过5000字,电子版文件大小不超过200k;申报材料附件内容严格按照要求填报。
(2)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12年10月18日。
4.信息准备。
所有自愿申报及被推荐的高校,须及时更新本校2012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数据库(重点是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做好相关信息准备。专家初选阶段之后,全国就业指导中心将另行下发通知,请进入社会调查阶段的候选高校按要求提供当年录用本校毕业生的全部用人单位联系信息及已就业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作为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依据(凡数据库内容不全的,视为放弃社会调查)。
(二)专家初选。
全国就业指导中心组织专家分组对各高校申报材料进行初选评分。专家组依据《2012-2013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评分参考标准》,对高校的申报材料、特色做法和就业率等进行评审赋分,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结果。根据各专家小组初选结果及分类指导原则,按照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省属高校、高职高专院校三类分别排序,从申报推荐高校中初选出80所候选高校。
(三)社会调查。
由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全国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实施社会满意度调查。调查重点是毕业生对本校就业及人才培养工作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候选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社会调查结束后,根据抽样调查数据分别得出候选高校的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分数。
根据社会调查及专家初评结果,经加权后分类排序产生前55所高校进入实地调研环节,其他高校按先后顺序作为备选。
(四)实地调研。
全国就业指导中心组织专家分组对进入实地调研的高校开展调研。专家组以推选标准为调研参考依据,以学校申报材料和工作创新特色描述为核对材料开展实地调研工作,重点是核实就业数据,对专家初评分进行修正,帮助学校总结经验、凝练特色,并向学校反馈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等情况。
综合各专家小组实地调研反馈及评分结果,经总结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最终产生2012-2013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五)推广宣传。
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的要求,积极协调有关媒体,动员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用举办区域性经验交流会、组织典型学习、编纂经验汇编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特色做法,引导高校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深化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
第五篇:教育部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教育部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2004年12月10日,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网]直播即将开始,敬请关注。[14:57]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现在开始。200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协调,措施得力,各高效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顺利,到今年9月初有204万毕业生实现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73%,圆满完成了国务院年初预定的目标,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5:02] [袁贵仁]2005年,全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今天这个会议的任务就是按照中央的要求,贯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级联谊会精神,总结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分析研究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部署2005年的工作。今年视频会议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八个单位分别作典型经验介绍。第二部分,人事部、劳动部、教育部三位领导作重要讲话。[15:02] [甘肃省人事厅厅长杨城]发言题目:加强政府调控激活基层市场解决贫困生和长线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15:04] [杨城]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我们位于西部和边远省区的甘肃来讲,意义更加重大。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积极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尤其是在探索加强政府调控、激活基层市场、解决贫困生和长线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点成绩。[15:04] [杨城]
一、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应主要靠市场,但在当前情况下,尤其是对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无法解决基层人才匮乏问题。[15:05] [杨城]为此,省委、省政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省长陆浩同志两次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从解决贫困生、长便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农村乡镇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入手,每年省财政拨专款500万元,用于选拔并资助500名高校特困和长线专业毕业生到各县城以外的乡镇服务,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林业、水利、司法、文化等工作。2003年第一年实施后,各方面反响很好。200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选拔人数增加到800名,经费也相应提高到800万元。[15:07] [杨城]
二、制定优惠政策,严格做好选拔工作。根据省政府要求,为实施好这一项目,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毕业生到乡镇服务实践享受每月600元的生活补贴,每年发给1000元的交通费补贴和50元的体检费,统一办理人身以外伤害和住院医疗保险;二是毕业生两年服务期满后,工龄连续计算,凡参加当地公务员考试的,有限录用,报考省市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加5分;[15:07] [杨城]三是服务期间需继续升学深造并被录取的,用人单位及单位主管部门予以支持;四是服务期满后,自愿留在基层工作的,当地事业单位编制出现空缺时,优先补缺。[15:08]
[杨城]有了明确的政策,我们也注意和强调了选拔条件:一是广泛宣传,自愿报名,把那些真正热爱计策、勇于吃苦耐劳的优秀贫困生、长线专业毕业生选拔出来。二是逐人调查,按照“特困”、“长线”、“优秀”等选拔条件,选拔毕业生。三是严格筛选,省、市、县三级人事部门对初选人员分析对比,确定最终人选。四是公示,人选确定后,市、县两级分别进行为期3天的社会公示,真正做到公平合理。[15:13] [杨城]
三、成效显著,受到各方面好评,需要长期坚持下去。选拔贫困生、长线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基层服务工作实施两年来,社会反响强烈,受到了一致好评:一是发挥了政府的调控作用,体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二是拓宽了毕业生下基层的通道,解决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缓解了基层人才匮乏问题,改善了基层人才结构,加强了基层执政能力建设。所有受援乡镇纷纷要求,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把这一利国利民的项目做下去;[15:13]
[杨城]四是老百姓得实惠,解决了一个贫困生、长线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等于解决了一个家庭的贫困问题,也给受援乡镇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活力;五是毕业生受到了磨炼、增长了才干,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许多毕业生来信说:“党和政府给弱势群体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气,我们在基层一定要好好工作,报答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15:14] [杨城]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虽然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与兄弟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进一步开创甘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15:14]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陈贤忠]题目:“谈话”帮后进“挂钩”促改革[15:17] [陈贤忠]2004年,安徽省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9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艰苦努力,本、专科(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9.02%,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个百分点。目前,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已超过了84%。我们在健全领导体制,完善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着力在建立“谈话”、“挂钩”制度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较好地促进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15:18] [陈贤忠]
一、建立“两级谈话”制度,帮扶后进为实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国办35号文件关于“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的要求,推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均衡发展,教育厅加强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既重视运用典型示范,更注重大力帮扶后进单位,建立了与就业工作排名后三位的院校“一把手”谈话制度,突出帮扶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年初,教育厅主要领导把2003年就业工作靠后的3所学校“一把手”找到厅里谈话。[15:20]
[陈贤忠]之后,又把帮扶毕业生就业工作薄弱的学校纳入了省厅的重要工作安排,厅领导分期深入高校调查研究,与就业工作较差的9所高校“一把手”谈话,帮助这些学校检查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端正和办学定位是否科学,了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采取的措施是否有力,考察领导班子是否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15:20] [陈贤忠]谈话不仅对高校是一个极大的警策和推动,而且对教育厅也是一种有效的改进和提高。后续跟踪监测表明,谈话的12所高校普遍采取了积极的姿态和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这12所高校初次平均就业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其中有7所高校就业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5:20]
[陈贤忠]教育厅领导与高校“一把手”谈话的做法,引起了高校的广泛仿效,全省80%以上的高校也建立了学校主要领导与就业工作靠后的院、系“一把手”谈话制度。“两级谈话”制度的初步建立和实施,使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得到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均衡发展。[15:21]
[陈贤忠]
二、实施“两级挂钩”制度,促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了促进高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安徽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贯彻教育部18条挂钩政策的意见和实施挂钩制度的具体办法。从2004年起,适当增加就业率高的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计划,限制、减少直至停止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高校和专业的招生。[15:22]
[陈贤忠]省教育厅一方面安排专项经费奖励就业工作实绩比较突出的11所高校,另一方面核减了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很低的17所院校1720名的招生计划,并且还将扣减就业率在全省平均水平线下的高校专项拨款。就业率与招生计划等挂钩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高校办学的市场导向意识。[15:23] [陈贤忠]一些高校也在学校内部开始实施就业与招生计划、培养、经费分配等适度挂钩制度,对那些社会需求不大、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实行限制、减少直至停止招生。安徽省各高校2004年共停招了63个专业,新开设了353个专业,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是一项艰巨任务,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我们将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不断把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上新台阶![15:23] [河南省鹤壁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明德]发言题目: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开辟大学毕业生就业新途径[15:24]
[王明德]鹤壁市是河南省省辖市,位于豫北中部,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辖两县三区,总人口146万。两年来,我们在全市农村创造性地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截至目前,共选拔了3批898名“大学生村官”,安排在814个行政村任职,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2.8%。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5:24] [王明德]
一、加强领导,严格把关。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大学生村官”选拔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市、县两级组织人事部门参照公务员的考录程序,认真进行了组织实施,使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走上村级领导岗位。“大学生村官”计划一推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每批考录时,报考者均超过公告职位数的5倍一,甚至外市的一些大学毕业生也踊跃应考。[15:25]
[王明德]
二、大胆使用,落实待遇。“大学生村官”是党员的,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特别优秀的任支部书记;预备党员或者不是党员的,一般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具备条件的通过法定程序可任村委会副主任、主任。目前,有242人任村支部书记、副书记,656人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乡镇机关缺编考录公务员时,从工作满3年的“大学生村官”中择优录用。“大学生村官”享受所在村干部相应职级待遇并给予适当生活补贴。任职三年以上、考核优秀的,可适当提高生活补贴标准或给予奖励。生活补贴由县乡财政统筹解决。[15:25] [王明德]
三、严管厚爱,促其成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下基层调研“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建立了村级干部绑带、乡镇领导帮教、县区直委局领导帮扶和县区领导联系的“三帮一联”制度,在政策、信息、技术、项目上进行帮扶;市、县区、乡镇都成立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目标管理和跟踪督查服务。[15:26]
[王明德]两年来,有135名“大学生村官”受到了表彰和奖励,1名被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名被团省委分别授予“五四青年奖章”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6名被视为授予“优秀大学生村官”的称号,4人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14人被选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15:26] [王明德]“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两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开辟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渠道。鹤壁市选拔的“大学生村官”已占全市同期报到大学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大大缓解了全市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时,“大学生村官”创办的企业又为160多名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平台。二是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15:27] [王明德]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后,全市村级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6.5岁,大专以上学历提高了27个百分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两年来“大学生村官”立足本村实际和资源优势,先后创建30万只肉鸡场32个,新建猪场、羊场、牛场12个,创办各类示范基地46个,推广科技成果79项,引进新品种35个,带动了4000多户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15:27] [王明德]我们体会到:开辟大学毕业生就业新途径,必须找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切入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实现了大学生就业和农村“三个文明”发展的“双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把“大学生村官”计划深入诈尸地开展下去,力争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15:27] [湖北省教育厅路钢]发言题目: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把促进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结合起来[15:31] [路钢]近年来,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广大农村地区缺乏优秀石子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对此,湖北省教育厅党组高度重视,决定从2004年起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选拔一批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贫困县农村乡镇学校任教。我们的做法是:[15:31] [路钢]
一、制定优惠政策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出台了六项优惠政策:一是列出专项经费用于“行动计划”,2004年预算支出200万元,入选毕业生每人每年奖励5000元,可用于偿还本金。二是入选毕业生免试勇气,其工资由县(市)按月足额发放。三是取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毕业生,可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办理注册手续,服务期满后再回校攻读硕士间就生。[15:32] [路钢]四是三年服务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并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五是毕业生的户档关系可自愿选择保留在原就读高校或省毕业生就业中心,也可直接转如县(市),免收户档托管费。六是对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免收教师资格申请认定费。[15:32]
[路钢]
二、加强选拔和管理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业,既要增强市县的主动性,又要调动高校的积极性。2004年,“行动计划”首先在29个贫困县市实施。为了协调工序关系,我厅今年6月分别召开了29个贫困县市分管县市长会议和高校负责人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高校迅速动员,尽管就业工作已进入派遣阶段,28所高校仍有455人报名,呈现了供需两旺的良好局面。[15:33]
[路钢]选拔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必须确保生源质量。我们规定,“行动计划”的报名人员,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和来自贫困县(市)的毕业生优先考虑。经过择优录用,306人入选“行动计划”,其中有4人具有保送研究生资格,30多人主动放弃到上海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表现除了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主动回报社会的良好风貌。[15:33] [路钢]为了让毕业生在基层真正发挥作用,参加“行动计划”的毕业生在三年服务期内,全部安排在农村乡镇学校任教。上岗之前,举办专题培训班,聘请13名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集中18天时间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此外,为做好他们日常管理工作,我厅建立了档案数据库,同时建立网站,变法《资教通讯》,使毕业生及时了解教育信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他们服务基层的本领。[15:34] [路钢]
三、探索长效机制省委、省府高度重视“行动计划”,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专门召开了会议,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在欢送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毕业生以极大的鼓舞。这项计划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成效:一是探索了毕业生下基层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村本科教师短缺的问题;二是促进了城乡教育公平,使农民群众感到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更受重视。[15:34] [路钢]三是加强了基层人才储备,有利于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四是优化了农村教师结构,促进了师资力量均衡分布,提高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五是资助了经济困难学生,促进了高校学生就业。[15:35] [路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扩大规模,建立长效机制。今后每年将选拔500至800名优秀毕业生,参加全省102个县市区的“行动计划”。我们将以这次全国会议精神为指导,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大力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把毕业生下基层和解决农村教师严重短缺问题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15:35] [石家庄铁道学院院长姜稚清]发言题目:把毕业生输送到国家建设的第一线[15:40] [姜稚清]长期以来,石家庄铁道学院始终坚持用艰苦奋斗和基层创业精神教育、激励和引导学生,把大批毕业生输送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第一线。在最近20多年间,我校共培养出2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有2/3奔赴铁路和交通施工生产第一线,很多人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和中坚,受到了社会的良好赞誉。用人单位评价我校的学生“下的去,留的住,能吃苦,成长快”。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5:41] [姜稚清]
一、始终教育学生“走志在四方路,做艰苦创业人”。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艰苦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我校的优良传统。通过集中展示往届毕业生艰苦创业的突出成就,举办校友成才之路报告会,组织学生赴西柏坡等地学习、生活、劳动,经常组织学生到施工生产第一线进行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方式,使学生认定成才之路在基层、激发献身祖国建设的热情。仅2004届毕业生中,就有52%的毕业生不畏艰苦,主动申请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建功立业。[15:41] [姜稚清]
二、增强工程一线适应性,确保“产品适销对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能否推销出去,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我校始终注意主动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来自一线的反映,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课程调整和改革。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努力为用人单位提供各种有效服务。学院于1995年成立董事会,由三十多个大型土建企业组成,我们一直与董事单位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坚持向这些企业的生产施工一线输送大批优秀人才。[15:42] [姜稚清]
三、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我校上下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实施全程分层就业目标管理。一方面,主动上门到企业去,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广泛宣传学院的优势和毕业生思想素质好,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增进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了解,广开就业渠道。同时,每年都把大批用人单位邀请到学校来,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创造多层次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增进沟通和了解,增加双向选择的机会和成功率。[15:42] [姜稚清]
四、认真坚持毕业生就业情况回访制度。回访制度是一项法宝,我院除平时的回访外,坚持做好每两年一次的大型回访。2003年暑假,学院组织了相关部门到青藏铁路沿线按开展毕业生质量调查。据统计,青藏铁路汇集了三万多名建设者,其中我校毕业生有200多名,占到了整个青藏铁路建设技术和管理人员的30%以上。建设青藏铁路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据中铁13局统计,60%以上的其他院校毕业生都离开了,但我院毕业生却喊响了“氧气缺,人气不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口号,全部坚守在岗位上。[15:43] [姜稚清]在青藏线施工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10个局集团公司中,有8个指挥长是我院毕业生。我们中还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况成明、许兰民、卓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余绍水等一批先进典型。[15:44] [姜稚清]我校毕业生在国家建设一线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做出的突出成绩,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扬优良传统,发扬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石铁院精神,为国家生产建设一线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15:44]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建新]发言题目是:以就业为导向走特色办学之路。[15:50]
[陈建新]近年来,我院始终坚持就业导向,找准学校定位,按照“办学市场化、管理企业化、产品精品化、师资社会化、服务高校化、手段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培养高等技术应约型人才,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把区内一些实力雄厚的本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比作汽车市场的“别克君威”、“本田雅阁”,我们的毕业生则是“普通型的桑塔纳”——普通而实用。我们的体会和做法是:[15:51] [陈建新]
1、就业是高职生命线我们认为高职教育首先是以就业为核心的教育,家长投资送子女上学就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就好业,有好的啊发展。毕业生就业率是判定一所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校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院长工程”,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划拨专项经费。同时,实施了目标管理工程,对各系进行量化目标管理,把就业目标层层细化,不留空档;实施了激励工程,把就业工作与各系的发展规模、物质利益、荣誉等有效结合起来,显著地增强了职能部门的责任感和积极性。[15:52] [陈建新]
2、抓好三个环节互动是关键我院主动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重招生轻就业、重培养轻出口”的做法,努力建立起招生、培养、就业三者统筹协调、良性互动的机制。把原挂靠学工处的就业指导中心分离出来合并成学院招生就业办,明确要求要保障“招进来”的学生毕业后顺利地“出得去”,今年招就办调整了5月份招生计划,停止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等几个就业率较低、社会需求量少、报考人数少的专业招生。教务处以市场为导向对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加大专业实训课的比例,增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15:52] [陈建新]
3、建立“三包”机制受欢迎学院坚持以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工作质量的标准,探索并向用人单位推行“包退、包换、包稳定”的“三包”承诺。“包退”:就是如果企业在使用过程中认为某些毕业生的技能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可以把学生退回,学院将根据企业需求对其进行“回炉”培养;“包换”就是在个别不合格毕业生被退回的同时,学院按企业的用人标准,再次推荐合格学生顶替空缺:“包稳定”:就是一旦接受学院推荐的毕业生,在使用期内,一般不能随意离开企业,以保障企业用人的稳定。[15:53] [陈建新]实践证明,“三包”承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深圳的赛意法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欧洲跨国公司,去年该公司使用了我院两批17名毕业生,今年又再次接受我们推荐的20多名毕业生。[15:54] [陈建新]
4、实施就业基地工程促发展我们主动与对毕业生需求多的用人单位建立供求合作伙伴关系,走“批量销售”和“订单就业”的道路:与区内外二十多家大公司建立了共建人才基地的协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拓新的就业渠道,依托实力雄厚的人才市场和中介公司,搭建输送毕业生的桥梁和通道,充分发挥了广大校友和全员教职工及其社会关系的作用,以感情为纽带,千方百计拓宽就业市场。一个“以广西为主体、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两翼”的就业基地正在逐步形成,为保证我校就业工作不断上台阶奠定了基础。[15:54] [陈建新]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在探索中前进,就一定能闯出一条高职发展的康庄大道。[15:55]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彭元]发言的题目是:实施“订单”培养,破解就业难题。[15:56] [彭元]近几年来,在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院实施“订单”培养,破戒就业难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市场找企业,依托“订单”设专业。一是主动出击找“订单”。多次到企业上门宣传,推介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发动全体教职工为校企联合牵线搭桥,献计献策,充分利用同学、朋友关系,请企业老总到学院参观考察,寻求强强联合。[15:57] [彭元]目前,我院已有5个专业找到了“订单”培养的企业,已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深圳元征”等8家大中型企业开展“订单”教育,在校“订单”学生达150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4。二是主动调整接“订单”。订单教育品牌打响后,许多企业主动找上门要与我们实施“订单”培养。根据“订单”企业的需求,我们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造合并和新设了5个“订单”企业需要的专业,专门为我省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15:58] [彭元]二是校企双方资源共享。我们一方面运用企业品牌,冠名办班,成立了“三一班级九”、“元征班”、“中联班”等。另一方面,实行了校企资源互补。在物质资源上,校企联合的企业先后在我院建立了近千万元“三一”实验室、“中联”实验室、“新中皇汽车维修车间”等,使学生的实验、实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人力资源上,企业工程师就是学院的兼职教师,学院教师则参与与企业的科研和员工培训。如我院王定祥副教授为“三一重工”编写了两本培训教材,即《现代工程机械柴油机》、《现代工程机械电器基础》,还完成了“三一”《全液压吊管机应用与强调分析[15:59] [彭元]三是企业参与全程管理。譬如在学生管理上,双方共同派员进行管理,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规范、生活补助、“顶岗”后的工资待遇、管理和考核办法等都共同制定规章制度;并由企业出资数万元设立的奖教金和奖学金,用于奖励订单班的学生和教师。[16:00] [彭元]
三、招生招工相统筹,“订单”培养见成效。“订单”培养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同时推动了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一是扩大的招生生源。由“出口”畅带动了“进口”旺。近四年,我院招生抛档线文理科均高出湖南省专科录取分数线100分以上,录取填报我院唯一志愿的考生数占招生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二是增强了学生能力。“订单”教育毕业的508名学先后工作时间3年,无一学生跳槽和被企业炒鱿鱼。尽管企业技术更新快,员工淘汰率高,我们的学生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技术和发展的需要,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受到企业的好评。[16:01] [彭元]三是提高了学校生育。输送到社会后,充分展示了才华。以在“三一重工”学生微粒,他们中有15人被聘为售后服务经理,有6人被评为售后服务新人,有2人被选派出国,有1人被免费报送到复旦大学深造,有3名学生被安排到西藏、青海等地区进行产品销售、维修服务,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16:01] [彭元]“订单”培养使我们尝到了甜头,加快了发展。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之的讲话和这次大会精神,不断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新路子,坚持就就业导向,努力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16:02] [人事部副部长侯健良]发言题目是:在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16:02] [侯健良]同志们,今天,专门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十分必要。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认真总结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继续做好明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16:03] [侯建良]高校毕业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合理配置并开发利用好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四月,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黄菊副总理作了重要的讲话,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千方百计做好工作。[16:03] [侯建良]各级人事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互相配合,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各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的作用,定期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组织开展面向毕业生的专业性、行业性的供需见面会和网上招聘会,启动“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办“全国人才市场第二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认识政策咨询、就业培训指导和认识代理等社会化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16:04] [侯建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优秀人极具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并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级人事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6:04] [侯建良]一是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要充分发挥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的作用,按照“市场导向,双向选择”的要求,切实做好人才市场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服务工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都要设立专门的服务部门或服务窗口,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培训、推荐等服务,提供集体户口办理,党团关系、认识关系接转,人事档案保管,转正定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社会保险金交纳等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16:05] [侯建良]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特别是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联系,继续建立一批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创业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双向选择创造条件。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建立人才储备周转制度。要加大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坚决杜绝和查处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16:06] [侯建良]二是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要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度的需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积极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各地都要因地制宜,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人事部将于有关部门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制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意见》。[16:06] [侯建良]要积极研究制定促进非公有制单位和中小企业接受毕业生,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并做好有关社会化服务工作。[16:06] [侯建良]三是加快高校毕业生供求信息网络建设。各级人事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周到、快捷的服务。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制度,丰富和完善信息发布的内容,及时、全面地反映人才市场就求变化情况。各地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做好本地区需求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方便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要上下配合,共同维护“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的正常运行,做好网站连接、信息交换工作,及时收集、报送有关毕业生需求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16:07] [侯建良]要进一步完善“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建设,争取在三到五年内时间使该网逐步建设成为功能期权、幅射全国、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站和劳动力市场网站相贯通的人才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16:07] [侯建良]四是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合理,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事部将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其他成员单位一起,在落实政策、培育市场、拓宽渠道等方面积极协商,紧密协作。各级人事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由人事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一定要认真做好,对工作中碰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协商沟通,推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16:08] [侯建良]要继续配合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工作,积极做好职员者服务期满后的就业推荐工作,落实好他们报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16:08] [侯建良]同志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各级人事部门要以“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明确责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更大的贡献![16:0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今天,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召开这个会议,总结2004年工作,针对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势,及早进行部署安排,非常重要。会上介绍的经验做法很有启发,教育部、人事部领导在会上作所的重要讲话要认真学习领会。下面,我代表劳动保障部发言。[16:11] [张小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就业工作总体规划,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16:11] [张小建]一)继续实施好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为提升他们职业技能创造条件。在总结2003年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我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了“2004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一是选择了一批高等院校开展“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课程试点。共同组织37所试点院校的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二是地方劳动保障和教育部门指导高职院校在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为学生增开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开展职业资格培训;[16:12] [张小建]三是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137所职业院校,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重点选择与新型职业、管理类职业或技术含量较高职业相关的专业,推行职业资格鉴定。
(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疏通就业渠道。各地劳动保障部门按我部要求,积极组织毕业半年后仍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进入失业登记,对登记后的人员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开设了专门窗口,部分城市的窗口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代管档案、代办社会保险参保手续等“一条龙”服务。[16:13] [张小建]不少大中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积极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空岗信息,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或综合性的招聘会,组织供需见面。我部“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开设了大学生就业专门栏目,一些地方劳动保障部也开通专业人员招聘网或在劳动力市场网站上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专栏,积极开展网上招聘服务。[16:13] [张小建]
(三)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扩大青年职业见习试点,为增强他们求职能力提供帮助。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以多种方式配合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北京市专门编写了《大学生就业指南》。天津市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国家职业展示中心参观,向毕业生系统介绍就业形势和各类职业的市场供求状况。重庆市派人深入高校,采取政策咨询和开设讲座等多种形式,配合高校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16:13] [张小建]针对许多高校毕业生因缺乏工作经历不能顺利实现就业的问题,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青年职业见习计划,组织优秀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到今年7月底,累计已有4.2万人参加见习。我部推广了上海市的经验,今年全国又有12个省份和部分城市开展了高校毕业生见习活动。[16:14] [张小建]四)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已将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纳入创业培训总体规划。目前,劳动保障部正在推共10个创业示范基地的经验,指导全国100个城市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不少城市将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服务范围,与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相衔接,未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与项目开发、开业指导、税费减免、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宁夏、新疆等地已经开展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创业贷款的工作。[16:14] [张小建]在充分肯定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努力开展工作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告毕业生的增量仍是明年就业任务加重的一个因素。最近,在我部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就业工作调研中,高校毕业生就业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调研内容。调研中,我们从工作角度看,落实相关政策仍存在不到位;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工作领域、岗位信息的开发仍较滞后;职业资格培训尚需与高校教学安排做好结合;失业和就业登记工作还要探索与高校毕业生的流动相适应的方式。[16:14] [张小建]因此,做好工作仍要下大的功夫。在认真总结经验和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2005年,我们将继续配合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就业工作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结合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扶持政策。[16:15] [张小建]二是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指导各地强化就业信息服务,加强与高校的协作,建立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库,并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大力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促进供求匹配。对就业存在具体困难的毕业生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进一步开展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开发职业指导教材,培养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在院校中开展专项职业指导训练课程。指导督促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各项劳动保障事务处理“一条龙”服务。[16:15] [张小建]三是将高校毕业生职业见习试点扩展到更多城市。通过组织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广先进地区的具体操作措施,引入“政府购买见习成果”的机制,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四是继续推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并使之逐步制度化,纳入高校教学环节中,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常规性措施。同时,指导各地深入开展百所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16:16] [张小建]五是定期发布新职业,开发更多适合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事的知识技能型职业岗位,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新领域。六是全面推行技术技能职业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力争推动这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并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实施,使准入制度落到实处。这次会后,我们要组织劳动保障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与教育、人事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把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做实。[16:17]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发言题目: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16:18] [周济]同志们:今天,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代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十个部门,在这里共同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交流回顾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研讨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部署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扎实工作,全面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刚才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都介绍了很好的做法和经验,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16:19] [周济]
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十分宝贵的经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有关部门、各地方、各高校的共同努力,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在毕业生总量280万比去年增加68万人、社会有效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经过各个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到9月初,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实现就业人数20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6万人,圆满完成了国务院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16:19] [周济]与此同时,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在实现“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上迈出了重大坚实的步伐,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有效的政策框架和制度体系,包括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服务体系,这个框架和体系的初步形成,对于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历史性的突破。与此同时,这几年的就业工作,唱响了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主旋律,确立了就业、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思路,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促进国家[16:20] [周济]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大家还共同创造积累了一系列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曾庆红副主席、黄菊副总理、华建敏国务委员、陈至立国务委员多次作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连续两年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连续三年下发文件,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方向和任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完善政策,认真落实。[16:20] [周济]浙江、辽宁等省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有关工作,30个省区市、200多个地市、500多个县建立和健全了领导协调机制。高等学校普遍实行了“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校长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到就业工作上来。这一切都有力地保证了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16:21] [周济]二是多部门紧密合作,是近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2003年,中组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开会部署200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04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按照部际联席会议的分工和各自职责,在构建政策体系、培育市场、支持基层就业、就业见习和创业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6:21] [周济]各地也呈现出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局面。同时,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热情的支持,广大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大量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日趋活跃,新闻界广泛关注,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地支持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三是高等学校勇于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满腔热情为毕业生服务,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高等学校的责任意识和主动程度、办学特色和教育改革,以及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结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6:22] [周济]2004年,高等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迈开步伐,以就业为导向的新一轮高职改革已初见成效,九月初,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各地初步建立了高校布局、学科专业结构、发展规划、招生规模等方面与毕业生就业挂钩的工作机制。此外,高等学校把就业指导和服务提上了重要日程,“三到位”和“四化”建设明显加强,效果显著。学生思想观念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思想教育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16:22] [周济]四是指导服务的信息化,日益成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2004年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心过问下,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步伐加快,30个省、市已建网,90%以上的本科院校已经开通就业网,全国范围内网上招聘十分活跃,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带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专门化、专业化。同时,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大大方便了学生和用人单位,降低了求职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6:23] [周济]五是各地方、各高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全国多数省市及高校根据实际,因地、因校制宜,制订相关政策与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如:重庆市劳动部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几十万元小额贷款,甘肃省财政拿出800万择优选拔了800名特困生和“长线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工作,湖北省教育厅列出200万元专项经费为村镇中小学引进师资,河南省鹤壁市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山东等地、南京大学等一些学校设立“学士后流动站”;东北师大发挥区域示范带动作用,利用“东北高师就业网”开展区域内师范院校就业合作,形成良性合作机制等等?[16:23] [周济]同志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直接推动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各高校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和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广大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艰苦努力、无私奉献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向各部门、各省市、各高校从事、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16:24] [周济]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持方向,全力以赴地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后若干年内,毕业生总量将会持续增加,每年都有数十万的增量,这对我们毕业生就业工作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挑战。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各地和高校工作进展情况差异较大,并且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十分突出,我们肩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16:24] [周济]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身上寄托着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无法顺利就业,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那么我们就没有尽到我们的责任。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问题。在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总理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千万不可掉以轻心。[16:24] [周济]同时,我们必须充分看到,国民经济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广大毕业生择业观念的变化,都是我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坚定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心和信心。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确定,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要确保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2004年同期水平。这一目标和《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近几年工作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16:25] [周济]制定这一目标,既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考虑到全社会就业形势和状况,既考虑较长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趋势和规律,又考虑到毕业生就业工作现有的基础和水平,既考虑我国社会公众心理预期水平,又参考了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经验。这个目标,既非轻而易举,也不是高不可攀。教育部党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一致认为,这一目标是实事求是的,也是需要经过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方能实现的。[16:25] [周济]为实现明年的目标和《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至少要做到四个必须:首先,必须常抓不懈,不能有丝毫放松。毕业生就业工作良好的局面是来之不易的,现在的形势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滑坡,我们无法向党和人民交待,因此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抓紧抓紧再抓紧;第二,必须标本兼治,开拓创新。就业工作是系统工程,既要研究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和瓶颈,也要解决带有根本性的和长远的问题。要综合研究、系统把握、重点突破,积极寻求新思路、新举措,更加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三,必须真抓实干,要重实干、出实招、[16:26] [周济]第四,必须狠抓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改革是我们的永恒主题,深化改革是我们长期的战略任务。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去年我们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新思路,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事实证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教改革,思路对头、方向正确,促进了高等教育各项工作,带动了长效机制建设,要始终不渝地继续坚持下去。[16:26] [周济]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标本兼治,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性命题,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全局,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当前,要对高等教育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刻分析,找准主要矛盾和困难,积极辨证地处理好几个关系。[16:27] [周济]第一,要正确处理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高等教育要积极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充分考虑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立足于国情、省情、校情合理确定发展规模。第二,要正确处理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要由高度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而且是更重要的发展。[16:27] [周济]第三,要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不仅要考虑当前发展,而且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问题,把二者充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要正确处理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高校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就业是学生发展的头等大事,把学生最关心的事当成学校的头等大事切实做好,学校的发展才能有保障。[16:28] [周济]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关键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育工作的全局,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扎实做好以下工作: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高等学校要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求,转变思想观念,科学定位,加大改革力度,办出特色,提高质量。[16:28] [周济]要做好各类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依据毕业生就业情况,科学制定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发展规模,切实把握好发展节奏。2005年教育部将根据实际,把各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适度硬性挂钩,通过挂钩,推动地方和高校更加注重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注重人才培育质量。[16:29] [周济]不论是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还是应用型高校,都要研究谋划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定位和特色,以科学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更主动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瞄准社会需求,盯紧市场变化,利用就业反馈,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教育部将从宏观上严格控制布点过多的专业并研究制定结构调整宏观指导性意见,各省市和高校也要积极配合,坚决调整过多、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对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16:29] [周济]
2、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一些职业学校,把课堂搬到企业生产线上,把企业产品的工艺流程作为学生的活教材,值得提倡。[16:30] [周济]高等职业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企业和用人单位实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半年实习与就业岗位相挂钩的方式,促进毕业实习与就业更加紧密的结合。要大力实行“订单式”培养,坚决推行“双证书”培训制度。凡是可颁发证书的领域,一定要使80%以上的毕业生拿到“双证”,这是高职院校的一项硬指标和硬任务。[16:30] [周济]
3、高等学校要配备强有力的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强大的校内就业服务体系。要形成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抓就业、经常抓就业、长期抓就业的工作局面,要调集精兵强将进入就业工作系统,尤其是高职院校,要像现代企业开拓市场一样,采取哑铃型发展战略,大大加强就业工作系统。高等学校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抓好“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把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6:30] [周济]
4、以就业率为重要指标,抓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从今年开始实行以五年为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并将就业工作作为核心指标之一。评价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应当有各自的指标体系,但学生就业率、职业适应能力、用人单位满意率、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满意率等,都应当进入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高职高专要把就业率作为评估的主要核心指标,坚持抓几年,一定要抓出效果、抓出成绩。[16:31] [周济]
四、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几项重点工作当前,要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施《2004-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完善市场机制、服务体系、政策体系。要根据2005年确定的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各省市区、各高等学校都要明确各自的2005年就业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抓紧做好以下工作:[16:31] [周济]
1、狠抓政策的落实、再落实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了大量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从总体上说,政策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好的,但地区之间、学校之间还很不平衡,一些地方和高校还存在政策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状况,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因此,2005年是政策落实年:一是要继续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国办发[2003]49号、[2004]35号文件、以及中央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已出台的具体政策,所有政策都要用足用好,落实到位;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准政策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和症结所在,格外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取得突破性[16:32] [周济]三是要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研究新办法、新举措,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四是要认真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及时宣传推广,促进政策效应的扩大,以政策落实来推进“无障碍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16:32] [周济]我们明确提出,高职、高专院校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对本科本科教育,我们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际上也是以就业为导向。本科以上我们没有直接提以就业为导向,也是考虑到它的就业有一定特点,我们不太主张本科教育专业搞得很窄,因为本科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很难在四年之前就明确的知道四年之后人才需求的状况,而且本科生将来毕业之后还要不断的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学习。[16:43] [周济]所以我们对本科生专业,我们主张领域比较宽、基础比较厚,但是到了三年级以后,特别是四年级以后,要对它进行接触实际训练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专业方向应该比较明确、比较确定,也就是比较宽的领域,但是比较窄的方向。[16:44] [周济]现在有些本科院校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当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高职、高专的矛盾更突出一些,所以我们重点在抓高职、高专的学校,但实际上同志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市场的变化很快,对于一部分本科专业,甚至于一部分研究生专业,就业形势也会相当严峻。所以教育教学改革一定要明确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16:44] [周济]
2、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前几天刚刚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有一个重大举措,就是要加强实践方面的教学,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的完整方案,完善实践教学的各个体系,这在本科教学里也要全面执行。[16:46] [周济]而目前比较突出的,高职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一些职业学校,把课堂搬到企业生产线上,把企业产品的工艺流程作为学生的活教材,值得提倡。我们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高等职业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企业和用人单位实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半年实习与就业岗位相挂钩的方式,促进毕业实习与就业更加紧密的结合。要大力实行“订单式”培养,坚决推行“双证书”培训制度。去年和今年,我们和劳动保障部共同推进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工程,取得了很大成绩。[16:46] [周济]现在马上进入2005年,希望各个学校要赶快做好计划,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努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特别是到企业和用人单位去实习的环境。现在学生找工作时,比较多的碰到一个问题,就是用人单位提出你有没有实践经验。我们的学生刚刚毕业,往往都在学校里,没有实践经验。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计划里本来就有实践环节,但是现在各个学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由于指导思想的不重视,这个环节已经悄悄的去掉了,这是我们下一步要抓的重点工作。[16:47] [周济]同时千方百计推行双证书制度,凡是可颁发证书的领域,一定要使80%以上的毕业生拿到“双证”,这是高职院校的一项硬指标和硬任务。凡是有条件拿到“双证”的,一定要千方百计让学生拿到,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现在有的地方提出学生去找工作,工作单位提出你可以到我这里实习半年,有的学校提出能不能让他去实习半年,我觉得可以试试,让他实习半年加强老师对他的辅导,包括远程的,也可以用人单位的人员对他进行辅导,他将来的毕业论文就是工作的实践,这种事情实际上我们也要积极探索,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16:48] [周济]这次陈至立委员到印度访问,她很关心学生的实习问题。我们去访问的时候,她自己跟一个公司的老总提出,我们的学生能不能到你们这儿实习?他的老总就同意了,他让100名中国的学生在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到他们那儿实习。我前几天接待了奥地利的教育部长,大家知道德国、奥地利这些国家职业教育很发达。我问他们中等职业学校怎么实习?他说很简单,大部分学生就是上四天班、一天学。我们一天到晚想学德国的教育,就是不学习他的实践教学。[16:50] [周济]
3、高等学校要配备强有力的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强大的校内就业服务体系。要形成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抓就业、经常抓就业、长期抓就业的工作局面,要调集精兵强将进入就业工作系统,尤其是高职院校,要像现代企业开拓市场一样,采取哑铃型发展战略,大大加强就业工作系统。大家知道,以前的国营企业是“两头小,中间大”,但是一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好的企业都是最强的人在抓市场开拓。我们的国有企业没有跟上这个形势,所以被淘汰了。[16:54] [周济]对于高等学校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同样面对这个问题,所以各个学校一定要花精力、花财力把这个系统建设好。高等学校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抓好“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把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很多学校把就业当做一个大事情,不仅为这个学期的学生找到工作,而且还建立一些用户群,所以需要一些精兵强将做好这项工作。[16:55] [周济]
4、以就业率为重要指标,抓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前几天开了一次会议,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从今年开始实行以五年为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并将就业工作作为核心指标之一。评价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应当有各自的指标体系,但学生就业率、职业适应能力、用人单位满意率、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满意率等,都应当进入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特别是高职高专,要把就业率作为评估的主要核心指标,坚持抓几年,一定要抓出效果、抓出成绩。[16:55] [周济]有的同志说我是研究型大学,这个问题不发愁,所以重视的不够。实际不管哪一类大学,因为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所以对于一个学校的评价指标,最根本的就是看你培养出来的人才效果。在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对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它的评价指标不是多说人找到工作,还有一个硬性指标,就是毕业生的工资。不仅要找到工作,而且要找到工资比较高的工作。但是我们毕竟要考虑到我们送出去的学生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将来要有发展前途,能成人成才,所以不管哪一类学校,都要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我们的工作导向,深入开展教学改革。[16:55] [周济]大家刚才看到,清华大学这几年也注重导向问题。还有石家庄铁道学院,他们怎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指导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把毕业生就业工作跟整个学校的发展、整个学校的定位紧密结合在一起。[16:56] [周济]
四、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几项重点工作当前,要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施《2004-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完善市场机制、服务体系、政策体系。要根据2005年确定的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各省市区、各高等学校都要明确各自的2005年就业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抓紧做好以下工作。[16:57] [周济]今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在这个《意见》里明确提出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做好。我列席了讨论这个文件的会议,在会议上深受教育,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心学生们的成长,谈到最多的是两个事情,一个是贫困家庭学生的问题,另一个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他们认为这两个问题既是大学深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解决好这些实际问题,也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途径。所以我们要把就业工作提高到更过的层次上来认识,把这项工作做好。[16:57] [周济]刚才几个省市的同志都介绍了经验,安徽省的同志明确提出要挂钩,实际上他们把就业的目标分解到了各区县。我认为就是要分解,就是要实施工作目标责任制。当然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校就业的指标一下子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可以根据学校原来的基础,根据可以采取的措施提出适当的目标,然后落实工作责任制。这样层层分解,大家共同努力,这样才有可能在今年完成中央给我们要求的工作任务。[16:58] [周济]
1、狠抓政策的落实、再落实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了大量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从总体上说,政策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好的,但地区之间、学校之间还很不平衡,一些地方和高校还存在政策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状况,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因此,2005年是政策落实年:一是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国办发[2003]49号文件、[2004]35号文件、以及中央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已出台的具体政策,所有政策都要用足用好,落实到位;[16:58] [周济]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准政策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和症结所在,格外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要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研究新办法、新举措,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四是要认真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及时宣传推广,促进政策效应的扩大,以政策落实来推进“无障碍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16:59] [周济]
2、大力开拓毕业生基层就业大渠道,引导毕业生多元化就业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大渠道在基层。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体系,在总结、落实一些地方乡镇基层录用公务员“凡进必考”、清退乡镇不合格人员空岗接收高校毕业生等经验的基础上,出台鼓励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到城市街道、社区就业的新政策。要充分利用各种资金包括各种奖学金,为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重点单位就业的学生代偿助学贷款。我们已经决定实行奖学金制度。[17:00] [周济]今年以来着重推进了大学生助学贷款,进校以后,不管家庭困难程度如何,都想办法让他们用贷款的方式进入学校。同时,对5%以上的特困生发放奖助学金、生活基本费用。我们还要设立一笔基金,鼓励那些毕业以后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艰苦行业去的这些学生,帮助他们代偿助学贷款。中国农大、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已经实施对外地生源去西部基层就业进行奖励的办法。各地、各高校可参照这样的思路,因地制宜,积极扩宽毕业生下基层的渠道,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17:01] [周济]要发挥项目对毕业生下基层的带动作用。大家,带动了整个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主旋律,对整个毕业生就业工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5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适当拓展服务领域,继续落实好服务期满的志愿者应享受的各项政策。同时,积极推广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黑龙江“村村有大学生”等做法,推动各省市结合本地实际,实施并扩大地方志愿者或类似项目。[17:01] [周济]要支持到民营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扩大消化增量毕业生的空间和渠道。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后续服务力度,引导支持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要推广辽宁、安徽、重庆等地实施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的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对以灵活方式就业的毕业生要关心、支持和尽可能予以帮助;要积极推广上海等地的做法,对未就业毕业生实施“职业见习计划”,政府提供见习津贴和见习岗位。要抢抓机遇,不断拓展新渠道和新载体,引导毕业生通过市场竞争和多元化渠道实现就业。[17:01] [周济]
3、满腔热情、周到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就业和择业是大学生重要人生转折,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用“走遍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不惜千方百计”的精神,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特别要强调的是,高等学校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毕业生提供真诚关怀、科学指导、周到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迈好人生关键一步。[17:04] [周济]一是贴近学生实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结合贯彻中央16号文件,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就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基层岗位是毕业生健康成长、锻炼成才的沃土,更是青年人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广阔天地,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就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17:04] [周济]通过创业教育,包括邀请创业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创业政策,训练毕业生的创业技能等方式,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毕业教育,包括严格实施毕业教育的每一个程序、召开隆重毕业典礼等方式,帮助学生受到一次终生难忘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17:05] [周济]二是提供周到细致的就业指导。高等学校要举全校之力千方百计收集就业信息,要千方百计的努力开拓就业空间,寻找外地就业机会;要让所有的毕业生都了解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要了解每个毕业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特别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找到一些工作岗位。我们不是简单的拉拉线,要千方百计的建立一批就业渠道。在销售过程当中,销售人员有这么一句话叫“走遍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不惜千方百计”,我们教育人员也要有这种精神,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就业。[17:06] [周济]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设身处地地帮助毕业生尽量达成他们的就业愿望;要简化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便快捷地为毕业生办理各种就业手续,善始善终地做好服务工作。三是满腔热情地帮助困难群体。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对那些就业压力比较大的部分女生、家庭困难的学生、长线专业的学生,以及登记待就业毕业生,要给予格外的关心帮助。[17:07] [周济]
4、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机制一是要加快网络建设,所有省市和学校,都要在2005年年底前建成,积极推动地市层面建网,国家网、省市网和其它高校网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已经建立的网络要象广东、上海等地那样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软硬件的质量,力争使就业信息服务网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17:07] [周济]二是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不断丰富网络内容、提高网络层次、扩充网络功能,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要学习“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的经验,探索良性运行机制,为毕业生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三是要切实将毕业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服务系统,加强协调统筹,在更多的城市和企业推广“福州人才储备中心”及上海等地的“毕业生见习基地”,构建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社会服务体系;[17:08] [周济]四是要大力完善省市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最近我们在就业工作调查中发现,仍然有个别省市的工作部门没有成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有的还十分薄弱,这种状况今年必须彻底改变。[17:08] [周济]今天各个省市教育行政的领导都在这儿,两个机构必须建立,一个是高等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一个是大学生助学贷款和资助体系。[17:10] [周济]
5、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和监测工作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明确强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体系,科学、准确、快速地报告就业工作情况,及时公布当地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2004年各地普遍加强了统计工作,统计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就业状况。2005年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公布、督查和评估制度。[17:11] [周济]目前,我们已逐步规范到以就业率、灵活就业率、登记待就业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综合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各地在公布毕业生就业状况时,应考虑将几项指标一起公布。要建立就业信息统计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高等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就业信息统计工作,党政领导要随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进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数。[17:12] [周济]要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保证毕业生就业统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教育部在实施新一轮高校教学评估工作时,已明确规定对高校上报的不真实数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规定,不得弄虚作假。媒体对我们有很多批评,这种批评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个地方要是弄虚作假,这个地方的教育就是失败的,给学生教育不诚实的态度。所以各地、各个学校高度重视。[17:12] [周济]教育部在实施新一轮高校教学评估工作时,已明确规定对高校上报的不真实数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规定,不得弄虚作假。媒体对我们有很多批评,这种批评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个地方要是弄虚作假,这个地方的教育就是失败的,给学生教育了不诚实的态度。所以各地、各个学校高度重视。在这个地方要是弄虚作假,今年每个学校报上来的高等学校的数据要对社会公布,其中一个就是就业率。[17:13] [周济]5年有一次评估小组到学校里检查评估,进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顾过去5年学校报给教育部或者向社会公布这些数据的真实情况,如果发现有弄虚作假的现象,那就是实行一票否决制。所以这件事情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把就业率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一定要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不要因为这个事情,把整个教育工作毁掉了。[17:13] [周济]
6、大力推进市场建设,建立共享、规范、高效的就业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高校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就业市场。发展并完善校园市场,促进校园招聘活动有序开展;积极培育协作性、区域性市场,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17:14] [周济]二是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信息资源是激活市场的关键,不仅要积极建立科学有效的需求信息收集、发布机制,还要进一步做好市场信息的后续开发和有效利用,及时将各种有效信息反馈到决策和服务环节。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各类市场管理,逐步控制现有招聘会的规模,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用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应聘、招聘过程中的各类欺诈行为。[17:14] [周济]7.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氛围长期以来,媒体和舆论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继续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积极宣传国家和各地的就业政策,积极宣传各地高校和用人单位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17:15] [周济]要坚持正面宣传,坚持调动积极因素,凡是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事情要多宣传、多鼓励、多支持,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的个案情况少渲染、不炒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就业问题关乎稳定和民心,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积极的宣传,使广大毕业生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爱护,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温暖,满怀信心地迎接人生新的挑战,开始新的征程。[17:15] [周济]同志们,2005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政策、健全体系、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的关键一年。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全面完成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不断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我们新的贡献![17:15] [袁贵仁]今天周济部长、侯建良副部长、张小建副部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三省一市四校共八个单位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今天会议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明确了2005年工作目标和任务,强调了需要狠抓落实的一系列重点工作措施,对进一步做好200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全面部署。[17:17] [袁贵仁]希望教育系统和各级教育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三位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八个单位的先进经验,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贯彻好这次会议的精神,落实好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力争把2005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抓紧抓实抓细,不断开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17:18] [新华网]会议结束。直播完毕,感谢关注。[17:18](编辑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