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模版]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卫生厅以甘发改农经〔2007〕981号印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解决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村人口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根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7〕1752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农村乡镇(不含县城城区)、村庄、学校、国营农、林、牧场饮水不安全人口的生活饮用水。
凡因开矿、采油、发电、建厂、企业生产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量不足、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责解决。
第三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由地方政府负总责,实行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各地要以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充实技术力量,逐级落实责任,保证前期工作经费,切实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第四条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1万人、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按照水利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和管理,其他工程参照水利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第五条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商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的编制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监管。水利部门商发展改革等部门负责工程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查,初步设计审批;各级水利部门负责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和行业管理,规范农村供水管理机构和经营管理者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各级卫生部门要参与饮水工程的审查,加强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农民饮水安全和健康意识水平;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质的检测、监测;对供水水质不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导致或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督促经营管理单位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第二章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和投资计划申报
第六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要特别加强对水源的可靠性论证,因地制宜选择工程类型和技术方案,确保方案技术适用、经济合理、便于建设和管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促进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长效解决。优质水水源缺乏或工程成本高的地区,为了节水或降低工程成本,提倡实行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水,优质水主要用于饮用和做饭,洗涤以及其他生活用水仍可利用原有供水设施或其他水源。
第七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甘肃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申请取水许可证,日供水5000立方米以上的Ⅲ型集中供水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进行水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第八条各地要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统筹规划、一次批复、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确定工作重点和年度目标,确保在建工程的连续性,使工程尽快建成,及时发挥效益。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分批打捆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每捆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央投资不应超出3000万元。规模较大的单项工程尽可能在一捆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水利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由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第九条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程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设计经市(州)水利部门初审后报省水利厅批复;总投资50万元—500万元的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设计由市(州)水利部门审查批复,报省水利厅备案;50万元以下的集中供水工程或分散工程初步设计由市(州)水利部门打捆分工程审查批复,报省水利厅备案。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复和年度投资计划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水利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由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实施方案批复要明确实施范围、建设标准、工程措施及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建设与管理。
第十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文本的要求编制。集中供水工程解决范围细化到自然村,家庭水窖、小电井等分散供水工程细化到户。工程供水按到户设计,投资估算(概算)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核定总投资和补助资金,总投资含入户费用。
第十一条每年7月上旬各市(州)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联合编报下一年度项目建议计划,规模小的单项工程建设所需投资应尽可能在一批计划内申报。申报文件应附所列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批文件,市、县有关部门对计划内地方投资的承诺文件,上一年度项目投资计划下达文件以及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地方投资到位和中央补助投资的使用情况等。
第十二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安排内配资金落实、前期工作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好、建后管护到位、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和我省列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的县(区)。
第三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三条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机制,在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多种形式的直接和间接融资,并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积极组织受益群众筹资投劳,加快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投入为基础、其它各方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整合力度,以批准的工程规划为依据,以县为基础,逐步形成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的机制,切实解决资金分散和可能重复投资的问题,提高投资效益。
第十四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中央补助资金按年度计划下达,地方配套资金由省、市、县和受益群众按中央年度投资计划要求的配套比例落实,其中省级筹措地方配套资金的30%,市、县和受益群众筹措地方配套资金的70%。地方配套资金可用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技术审查、专题研究、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检查评估等项目管理工作,以及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监测工作。
第十五条为保证饮水安全资金的及时到位和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中央补助资金、省上筹措的配套资金和市级筹措的配套资金由市(州)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办公室设立专户,封闭运行,实行市级报帐制。县级各渠道筹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要在县级水利部门设立专户,封闭运行,实行县级报账制。饮水安全资金要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使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现金大额支付工程建设资金。
第十六条解决规划外受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以及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以外其他问题所增加的工程投资由地方从其他资金渠道解决。中央、省级补助投资已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受益区内如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
第四章项目实施
第十七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要严格执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地方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单位要同水利目标管理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双方的任务与责任,层层落实领导责任、技术责任和安全责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饮水安全工程和其它村镇供水工程的行业管理部门,市、县饮水安全项目办公室为项目法人。集中供水工程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管理;分散工程(水窖、小电井)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材料招标制。无论是施工招标还是物资采购招标,应严格执行《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相关规定。由市(州)项目法人组织招标的,招标方案应按照项目管理程序,报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采取县级招标的,其招标活动由市(州)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要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工程建设前,要进行广泛宣传,就工程建设方案、资金筹集办法、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水价等充分征求用水户代表的意见,并与受益农户签订工程建设与管理协议,协议应作为项目申报的必备条件和开展建设与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要有受益农户推荐的代表参与监督和管理。
第十九条国家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全部进行社会公示。省级、市(地)级公示通过政府网站、发改和水利网站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进行,县、乡、村级公示在施工现场和受益乡村进行。公示内容应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户数、人数及项目完成时间、水价核算、建后管理措施等。
第二十条工程设计变更分为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工程水源、供水方案、供水规模发生变化、变更投资超过初步设计批复预备费的属重大设计变更,除重大设计变更以外的属一般设计变更。重大设计变更由设计单位编制设计变更报告,报原设计审批单位审批;一般设计变更由项目法人组织参建各方及有关专家审定,并将设计变更方案报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备案。动用工程预备费由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一条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全面负责项目的监督、检查和调研,涉及防病改水的,应有卫生部门参与。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检查和调研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和办法的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供水价格的调查核算以及水费征收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落实水价决策听证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及广大用水户对水价制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经营管理者要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及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
第五章项目验收
第二十二条项目建设完成后,由项目审批部门商卫生等部门共同组织竣工验收。验收结果作为下年度项目和投资安排的重要依据。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限期整改。验收实行县级、市级、省级分级验收的办法进行。集中供水工程竣工一项,审计一项,验收一项;对当年不能竣工,分年度实施的集中供水工程,待工程按批复的初步设计全部建成审计后一次验收,年度只对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督查工程进度、任务完成和资金到位情况;水窖、小电井工程以村、组为单位,逐户验收。
第二十三条县、市、省级项目验收报告包括以下内容:项目概况,项目初步设计及实施方案批复情况,项目变更情况及变更批复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及效益,饮用水卫生安全检测情况,工程质量评价,工程财务决算及审计结论,主要经验和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明细表,验收组名单等。
第二十四条各级验收要从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按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附表1)进行。
第二十五条验收评分按百分制计算,分为四个等级,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小于70分为不合格。
第二十六条县级竣工验收时,对集中供水工程的受益自然村,水窖、小电井工程的受益户采取100%的验收办法。县级竣工验收时要形成县级验收报告,填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县级验收明细表(附表
2、附表3)。集中供水工程要以自然村为单位,有村民代表签字;水窖、水电井等分散工程要以农户为单位由户主签字。
第二十七条市级验收必须在县级自验合格的基础上,采取全面验收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逐县进行验收。对集中供水工程采取全面验收,对水窖、小电井工程采取随机抽样的验收办法,抽验户不少于任务户的10%。形成市级验收报告,填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市级验收统计表(附表
4、附表5)。
第二十八条省级验收必须在市级验收合格的基础上,采取全面验收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对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逐项验收,对总投资100万元—500万元的集中供水工程抽验50%,对总投资100万元以下的集中供水工程抽验5%,对水窖、小电井工程采取随机抽样的验收办法,抽验户不少于任务户的2%。形成省级验收报告,填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省级验收统计表(附表
4、附表5)。
第六章运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项目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供水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工程长期充分发挥效益。
第三十条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归国家所有。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按规定组建的工程管理委员会或项目法人负责管理,按照水利部《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从严核定管理人员。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单户或联户供水工程,实行自建、自管。由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取股份制形式或企业、私人投资修建的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归投资者所有,由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
第三十一条在不改变工程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可通过招标、承包、租赁等形式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实行企业管理、独立经营,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要持续巩固工程建设成果,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对工程经营权招标、承包、租赁,政府投资部分的收益应继续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二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除水窖、小电井等以单个农户自主管理的工程外,所有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推行两部制水价、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累进加价等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农村水费财政补贴制度。
第三十三条供水成本的核定按省水利厅、财政厅、物价局联合颁发的《甘肃省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暂行规定》执行。供水价格按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颁发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水价的核定和征收应一次到位。
第三十四条各地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工程建设用地、运行用电、税费征收等方面相关优惠政策,降低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成本。
第三十五条省、市(州)、县(区)对在建、拟建的饮水安全工程分别建立台账。台账反映工程名称、建设期限、供水规模、实施范围、受益人口、工程投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实施方案批复、工程管理形式,水价等基本情况。集中供水工程要细化到自然村,家庭水窖、小电井等工程要细化到户。在县行政区划图上标明已建、在建、拟建工程的名称,实施乡镇、行政村、受益人口数,实施范围等内容。
第三十六条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并设置明显标志和保护告示,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单位和受益区群众共同依法保护水资源和水源地不受破坏。
第三十七条供水单位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立水质检验制度,以大型水厂或以县为单位建立水质常规化验室,配备检验人员和检验设备,对原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验,并接受当地卫生部门的监督。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实施细则由省发展改革委商省水利厅、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计划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5年初进行规划,经省批准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55339人,其中在“十一五”期间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为22198人, 在“十二五”期间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为32421人,目前项目实施情况是:
一、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省批准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55339人,按不安全类别分为:砷
超标2566人,氟超标7192人,苦咸水1781人, 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11454人,铁超标15225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4086人,水源保障率不达标7454人。分区域为:水泄乡饮水不安全人数为3897人,龙门乡饮水不安全人数为5652人,杉阳镇饮水不安全人数为9441人,厂街乡饮水不安全人数为4644人,博南镇饮水不安全人数为6167人,龙街镇饮水不安全人数为7314人,北斗乡饮水不安全人数为4608人。估算投资大约为400元/人,其中:中央和省大约补助为300元/人,州县及群众自筹大约为100元/人。因此估算总投资为2213.56万元,其中: 中央和省补助1660.17万元,州县及群众自筹553.39万元。
二、项目实施情况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以永政办发[2007]47号文成立了由分管水利的副县长为组长、有关单位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组,并设办公室在县水利局,各乡镇也相应地成立了领导组,加强了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的领导。
(一)2006年项目。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7年底下达计划和资金,解决我县砷超标的2566人,其中:水泄乡砷超标的857人,北斗乡砷超标的855人,博南镇砷超标的854人。总计划投资100.5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6.47万元,省级配套10.32万元,州县及群众自筹23.75万元。目前实施完成投资93.1195万元。到位资金为93.119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6.47万元,乡级配套11.9843万元,群众自筹14.6652万元,其余资金未到位。目前项目的工程部份已基本实施完成,正在进行零星扫尾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2006年项目已经要求各乡镇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县级验收。
(二)2007年项目。2007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8年8月下达计划和资金,解决我县氟超标的7192人,其中:龙门乡氟超标的2379人,博南镇氟超标的1362人,龙街镇氟超标的3451人。总计划投资283.0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85万元,省级配套26.08万元,州县及群众自筹72万元。到位资金为211.0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85万元,省级配套26.08万元,其余资金未到位。目前项目的测设工作基本完成正在作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项目可在2008年12月底前进行管材招标工作及开工,整个项目计划于2009年2月底前实施完成。
(三)2008年项目。
1、2008年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8年8月下达计划和资金,解决我县苦咸水1781人,其中:水泄乡苦咸水的1000人,厂街乡苦咸水的781人。总计划投资7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49万元,省、州、县及群众自筹22万元。目前到位资金为中央补助49万元,其余资金未到位。目前项目的测设工作基本完成正在作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项目可在2008年12月底前进行管材招标工作及开工,整个项目计划于2009年2月底前实施完成。
2、2008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8年12月下达计划,解决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4425人,其中: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1816人, 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609人。其中:杉阳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1231人,龙街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585人, 龙门乡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609人。总计划投资222.93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78.33万元,省、州、县及群众自筹44.6万元。到位资金为中央补助178.33万元,其余资金未到位。目前项目正在作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项目的管材用量已经上报州水利局,由州水利局进行管材招标工作,整个项目计划于2008年12月底前开工,2009年2月底前实施完成。
(四)2009年项目。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已经上报实施方案,解决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24100人,其中: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8845人,其它饮水水质超标问题15255人。其中:水泄乡的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040人,龙门乡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664人,龙街镇的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1641人,北斗乡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500人, 博南镇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000人, 杉阳镇其它饮水水质超标问题9441人, 厂街乡其它饮水水质超标问题3863人, 博南镇其它饮
水水质超标问题1951人。该项目待可研和实施方案批准,投资计划下达后组织测设和组织实施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无前期工作经费,可研、实施方案的编制及项目申报评审经费难以筹集。
(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点多面广,且单项工程投资小,带来实施难度大。
(三)在项目
实施中,只有国家资金有保障,省州县配套难以落实,造成资金缺口大群众集资投劳任务重。
(四)项目下达计划较晚,因此项目实施有所滞后。
(五)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4年底进行规划,由于规划时间较长,而造成在规划中部分农村饮水不安全的群众已通过解决,而部分在规划中属安全饮水,但现已不安全,因此在实施中矛盾突出。
(六)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程序规范、要求较严、工作量大,部分乡镇水利工作站水利工作人员少难以按时完成计划工作。
四、今冬明春计划
(一)完成2006年的项目并组织验收工作。
(二)做好2007年和2008年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在2009年2月底前实施完成。
(三)认真做好2009年项目的前期工作,待可研和实施方案批准,投资计划下达后组织测设工作和组织实施工作。
第三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交流材料
一、项目完成情况
2015年我县计划投入3431.72万元,解决规划外新出现23667名农牧民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规划外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克服项目建设点多位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地质条件差的地方,水源点远、材料运输困难、有效施工期短等困难,全力以赴,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快推进规划外新出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经过努力,我县已解决了全县24966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超额完成了工程下达任务。项目完成投资3700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投资3432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68万元。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外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和水务局局长为副组长的“县规划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进度推进、安全质量、资金监管、宣传报道5个组开展工作。县水务局和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二是县政府向州政府作出了书面任务承诺,县政府也与乡(镇)、乡(镇)与项目受益村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具体工作责任人。三是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5次,部署项目工期推进工作。要求建设单位尊敬民风民俗,加强安全生产、护林防火、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防汛、地灾预防、员工管理等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二)未雨绸缪,科学规划。一是去年11月底,水务局及时组织精干技术人员分成两组深入全县14个乡(镇)调查新出现饮水不安全情况。二是科学选取水源点,规划管网线路,在集中供水工程厂址和管线的布置规划上在不影响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尽量避开群众的耕地和经济林木。确需占用的,与相关乡(镇)、村组及农户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签订责任书和用地保证书,杜绝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三是及时完成项目水质送检和进场勘测设计,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了实施方案的编制。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群众大会、电视、宣传栏、标语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农村饮水安全政策、项目建设以及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效益进行宣传,激发受益群众兴建饮水安全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
(四)主动作为,加快推进。一是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项目建设计划、用地、节能、环评等前期要件办理环节采取“容缺办理”等方式,加快推进前期工作进度。二是根据工程建设规模、集中程度、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划分工程类型,严格按照《州新出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上规模的重点集中试点和集中连片区采取招投标方式,小型集中点和小型片区采取比选方式,分散点区采取“一事一议”民办公助、竞争性谈判等多种方式进行项目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三是在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上,赶在虫草采挖季节之前,积极组织群众投劳全力开挖管沟,准备取水口及蓄水池所需材料,尽量提前动工。四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由监理单位和业主现场旁站,每日短信汇报建设进度和工地基本情况,及时掌握进度动态。五是在项目攻坚进度上要求施工单位做到“两头黑、三班倒”,严格倒排工期,保证时间节点上完成工程任务,并明确奖惩办法。
(五)严格管理,确保质量。一是在强化施工单位质量管理,组织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责任书,承诺5年无偿包修、包返工。二是派驻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管理,积极协调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引导群众监督,严把施工队伍关、材料进货关、施工质量关、内业资料关,着力抓好工程质量,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四是搞好水源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取水口上游保护工作,安装水源地保护网围栏和标示牌,确立水源地保护区,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
三、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抓好水质安全检测。项目建设完成后,及时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制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加强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二)切实抓好项目管理养护。积极探索农村用水收费制度,目前已在赤土乡推广了农村用水收费制度,对赤土乡仲堆水厂供水范围内的机关单位、个体工商户、普通老百姓采取不同标准进行用水收费,所收水费用于仲堆水厂日常维护。规划外项目建成后,将及时向乡(镇)政府、村委会移交资产和管理权,对集中供水工程推广用水收费制度,分散供水工程推广农户自管制度,确保工程长效性。
规划外新出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局提前保质保量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让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喝上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第四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水利部
发改投资〔2005〕1505号
2006年5月9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国家决定在中央建设投资中安排部分资金,专项用于补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保证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主要指解决农村(包括牧区、渔区、农垦区和农村学校)饮水不安全人口的生活饮用水。凡因开矿、建厂、企业生产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责解决。
第三条中央补助资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东部地区以自筹资金为主解决。
第四条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商有关部门,落实好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水利部门商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工程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组织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卫生部门负责提出急需解决的地氟病、地砷病、血吸虫病病区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检测、监测。
第二章农村饮水不安全标准和解决标准
第五条 农村饮水不安全标准: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中任何一项达不到《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安全规定的为饮水不安全。
第六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人均日生活供水量按不同分区正常年份为40-60升,干旱年份或季节为20-40升;居民从公共给水点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水源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95%。
第三章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七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参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
第八条原则上以地市或县为单元,由具有一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现行建设程序的有关要求,由省级发展改革(计划)部门商水利部门审批。
第九条地市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局根据计划控制规模,联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申报项目建议计划,由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联合编制省级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
第十条报送的文件材料包括:
1、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
3、省级有关部门对配套资金的承诺文件;
4、上一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投资到位和中央补助投资的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项目建议计划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四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二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要足额落实地方建设投资,其中省级安排的投资不低于30%。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安排相应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技术审查、专题研究、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检查评估等项目管理工作,以及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监测工作。第十三条各渠道筹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要在县级以上主管部门专户立账,有条件的地方应按工程建设进度实行报账制,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十四条中央补助资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
第五章项目实施
第十五条根据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中央下达的投资计划,以地市为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经省级水利部门审查后,由省级发展改革(计划)部门批复,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备案。
以县和乡镇为单位编制的项目实施方案,经省级发展改革(计划)和水利部门同意,可由地市级发展改革(计划)和水利部门审批,报省级发展改革(计划)和水利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实施方案要将项目计划落实到村和户,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水价核算、建后管理措施等内容,并在当地新闻媒体进行公示。
第十七条村级计划要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决定细化的程度。集中供水工程要细化到自然村,家庭水窖水池等工程要细化到户。
第十八条实施方案的执行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签订责任书。
第十九条对设计单位、施工队伍和人员,制订严格的选择、使用和管理办法。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有条件的地区,主要工程材料和设备实行集中招标采购。
第二十条根据项目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办法等。
第二十一条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水利(水务)厅(局)全面负责对本省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和办法的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
第六章项目验收
第二十二条项目完成后,有关地市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水利(水务)厅(局)提出验收申请。由省级水利部门商发展改革委(计划)、卫生厅(局)等有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备案。第二十三条对项目村验收检查要有受益人签字的实际受益人口和补助资金到户统计表(见附件1)。集中供水工程要求以自然村为单位,每村有不少于3名村民代表签字;家庭水窖、水池等工程要以户为单位签字。
第二十四条省级验收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抽样县不少于任务县数的50%,每县抽验乡不少于任务乡的40%,每乡抽验村不少于任务村的30%。
第二十五条验收主要针对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见附件2)进行。第二十六条验收评分按百分制计算,分为四个等级,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小于70分为不合格。
第二十七条验收结果将作为下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对验收不合格的地区和项目,要立即整改,并通报批评。
第七章建后管理与维护
第二十八条项目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第八章目标责任管理
第二十九条地方各级目标责任单位都要同目标管理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双方的任务与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水利部负责解释。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07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发改投资[2005]130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国家决定在中央建设投资中安排部分资金,专项用于补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保证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范围内的中央补助投资项目。
第二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镇(不含县城城区)、村庄、学校、国营农场和林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场和连队饮水不安全人口的生活饮用水。凡因开矿、建厂、企业生产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量不足、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责解决。
第三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政府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投资支持。中央补助投资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第四条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1万人)以上的单项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和管理,其他工程参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第五条发展改革部门商有关部门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编制报批、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商卫生等部门做好工程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卫生部门负责项目建成前后的水质检测、监测,并提出地氟病、地砷病、血吸虫疫区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
第六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参照《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执行。
第二章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和投资计划申报
第七条各地要根据经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按单项工程编制或打捆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水利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由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按照《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9号令)等有关规定办理相应的核准手续。
在不突破中央补助投资总规模的前提下,各地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分项目核定各工程总投资及政府补助投资。
第八条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程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其中,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1万人)以上的单项工程编制初步设计,其他工程可编制实施方案,按现行规定分级审批。
第九条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的细化程度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决定。集中供水工程细化到自然村,家庭水窖、水池等分散供水工程细化到户。具体内容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水价核算、建后管理措施等内容。
第十条市(地)、县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根据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和各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在征求同级卫生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向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申报项目建议计划。单项工程建设所需投资应尽可能在一个内申报计划。
第十一条每年7月底前,在征求省级卫生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联合编制下一的省级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的文件材料包括:
1、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的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审批文件;
3、省级有关部门对地方投资的承诺文件;
4、上一项目投资计划下达文件以及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地方投资到位和中央补助投资的使用情况等。
第十二条中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优先安排地方建设投资落实、前期工作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好、建后管护到位、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编制全国项目投资计划并下达。全国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应商有关部门及时转下达。
第三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三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各地要足额落实地方建设投资,其中省级安排的投资不低于全部地方投资30%。同时,各级政府都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工作、项目管理,以及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监测等工作。
第十四条中央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要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使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工程建设资金。
第十五条解决规划外受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以及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以外其他问题所增加的工程投资由地方从其他资金渠道解决。中央补助投资已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受益区内如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
第四章项目实施
第十六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地方各级目标责任单位要同目标管理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双方的任务与责任。
第十七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工作机制,加强项目民主管理。工程建设前,要进行广泛的社区宣传,就工程建设方案、资金筹集办法、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水价等充分征求用水户代表的意见,并与受益农户签订工程建设与管理协议,协议应作为项目申报的必备条件和开展建设与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要有受益农户推荐的代表参与监督和管理。
第十八条工程设计变更分为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重大设计变更须报原设计审批单位审批;一般设计变更由项目法人组织参建各方及有关专家审定,并将设计变更方案报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备案。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的范围及标准由省级水利部门制定。
因设计变更等各种原因引起投资计划调整的,须报该工程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的审批部门审核批准。
第十九条各地要根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条国家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全部进行社会公示。省级公示可通过政府网站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进行,市(地)、县两级的公示方式和内容由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确定。乡、村级公示在施工现场和受益乡村进行,内容应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水价核算、建后管理措施等。
第二十一条项目建设完成后,由项目审批部门商卫生等部门共同组织竣工验收。省级验收总结报送水利部。验收结果将作为下项目和投资安排的重要依据之一。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限期整改。
第五章建后管理
第二十二条项目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长期充分发挥效益。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全面负责对本省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涉及防病改水的,应有卫生部门参与。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和办法的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投资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水利部、卫生部负责解释。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