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新型食用油市场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精选]
我国新型食用油市场现状与前景展望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用油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新型原料油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应运而生。虽然其攻占市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值得肯定的是,这是一场顺应潮流的绿色革命。
从2006年10月以来直至今年初夏,我国国内食用油价格受国际大盘期价影响一路攀升,食用油价格在某些地区已经突破7000元/吨大关。桶装大豆油、花生油、玉米坯芽油、菜籽油等在近几年的平稳市场运行中首度全方位涨价,涨价幅度在6%-11%之间徘徊。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市场消费的差异化日趋明显,消费者对食用油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各类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原料食用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些,都为新型原料油大幅度占领食用油市场提供了无限可能。
卖点:营养的“液体黄金”
现阶段各厂家生产的新型原料食用油包括:橄榄油、油茶籽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棕榈油和葵花油等。这些新型原料油大多富含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营养元素。
以橄榄油为例,其中含有较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并且所含比率适合人体所需比例,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抗氧化物等。油酸直接可以帮助人体有效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而降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恰恰可以使心脏病发病率受到有效遏止,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有效预防冠心病,所以科学界把单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安全脂肪酸”。这是很多传统植物油所不具备的。新型原料油这一特质,已经突破了传统油品的使用功能,被人们称之为“液体黄金”。
不光如此,很多新型原料食用油中还含有钙、锌、镁、钾、磷等微量元素和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以及水溶性维生素。这些成分都可以有效的增进消化系统功能,改善协调人体内分泌。并能促进人体对钙质的吸收,特别是对促进儿童骨骼、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增强预防一些老年疾病都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作为食用油的一种延伸和创新,新型原料食用油发挥了它更为突出的特性就是绿色和保健,非常符合当前的消费需求。
动向:多家企业厉兵秣马
在经历了生产原料价格上扬的影响后,食用油业内生产厂商转而寻求新的原料进行生产,这本身就是一种规避生产风险的理性做法。国内大型食用油生产商金龙鱼和福临门,早已先人一步推出了自己的新式食用油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多力生产的橄榄油和葵花油,以小包装PK大包装桶装油为策略,直接进军上海市
场,并在加工工艺上精益求精,产品以低油烟、油质精纯、色泽清透为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较之国外一些企业不同的是,国内企业生产新型原料食用油还处于发展阶段。较之已经形成的多巨头竞争传统油类市场的情况,在新型原料油的研发、生产、宣传和销售上,众多企业存在着探索中竞争的脉象。
各企业在新型食用油产品的不同层面上进行着尝试。例如包装上,在原来普遍存在的5L桶包装的基础上,推出更小包装的产品或者是瓶装产品。由于新型食用油价格偏高,这种小包装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消费群体单位购买的资金压力,单位容量的减小也更方便于消费者尝试使用,并且可以捆绑在大包装产品上利于促销活动的进行。另外,在产品诉求上出现细分化趋势,将各类不同原料的新型油品根据成分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的生产品种,有针对性的让具有不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购买。总之,产品包装的多元化、产品品类的多元化、产品价格的多元化等等,都将有利于新型原料食用油今后的市场销售和产业发展。
现状:进入不代表热卖
经过循序渐进的市场开发以后,加上大型知名食用油企业都开始进入这一品类产品的生产,造就了新型食用油可以较为容易的进入各细分市场。但从目前市场上新型原料食用油的销售情况来看并不十分热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诸多方面的。
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知还不够以及产品价格也是影响新型食用油大幅度占领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新型食用油在价格上不但高于传统食用油,而且在包装上也大多沿袭传统原料食用油的包装,给消费者一种食用油替代品的感觉,大大的降低了消费群体的购买欲望,没有让消费者真正的从感性上认知这一产品。并且消费者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很深晦的产品成分介绍,由于知识层面的不同往往看了也似是而非,这些都成为了新型食用油大面积占领油料市场的阻力。
就地理因素而言,不同的地区因为气候、地理和人文饮食文化的不同对新型食用油所需要的品类也各有不同。中南部地区往往喜欢清淡爽口的产品,不少沿海地区因为接受外来文化的指数比较高对橄榄油、棕榈油易于接受。而南部地区因为地理原因,油茶籽油已经可以让大众所熟知并接受。和这些地区所对应的北方地区,因为气候的原因和京鲁菜系的饮食习惯的影响,广泛的对煎炸食品情有独钟,玉米胚芽油、葵花油等产品的销售明显要高于其他地区。因此,新型食用油在市场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到以上因素,才能规避风险。
就目标消费者的细分而言,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由于受近年舶来饮食文化和健康消费理念的注入,对新型食用油有很高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当然,较高的个人收入,也有利于新型食用油的行销。总之,相对成熟的消费和购买机制让更
多的高端消费群体成为该市场的主流,产品的价格只是影响其购买的一个方面,丰富的营养是新型食用油受到这部分消费者青睐的最大缘由。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小部分群体。我国人口众多,其中农业人口居多,特别是一些内陆地区,在食用油的消费上,还处在散装油向成品桶装食用油的过渡时期,因此在这样的初级市场中,新型食用油想要抢占市场,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展望:市场在于引导
因此,新型食用油对于油类市场来说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各类产品尚处于树立品牌和提高大众认知度的时期。在价格和单位包装上还需要做更理性的调整,能真正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消费层面来协调产品品类,才可以更好的让大众接受这一新型产品。
总的来说,新型原料食用油,从普通消费的视角来看,还不是在短时间就能够接受的新品类。沿袭已久的大豆、菜籽食用油在广大的消费群体的消费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新型原料食用油由于在国内市场成型晚,上市时间不长,加上广大消费者对于传统食用油的惯性消费习惯以及对产品的性能在主观认识上的不足,所以在销售初期的销售效果并不理想这是正常的。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饮食文化尤其考究,特别是食补为国人所青睐。所以,新型原料食用油的市场定位于营养保健,正好契合根深蒂固的传统饮食文化,也就是食补胜于药补这一理念。因此,新型原料油引领食用油绿色健康消费新潮流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篇:我国青少年德育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我国青少年德育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胡秀云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两大核心,是青少年成才的两大衡量指标。德育工作是各级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地位是不容忽视并且无法取代的。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而目前,我国德育的现状并不十分乐观,我们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将我国青少年的德育落到实处是我们的教育者们急需思考并应迅速予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德育青少年教育隐性教育做人为本
一、我国青少年德育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在德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受到冲击,也给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12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抓得不够”。而实践中很多学校仍然是“扎扎实实抓智育、轰轰烈烈搞德育”。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德育效果不甚理想。但由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多元化价值渐渐侵入,网络普及,青少年已经面对更多的刺激。我们要想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必须进行好我们的青少年的德育,立即对我国青少年德育体制和评价机制进行彻底的改革。
二、青少年德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教育达不到理想效果
当前我们的德育多的是简单化的灌输,缺乏针对性的说教,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主动思考、讨论、选择与行为的空间,即使献爱心这样的活动,在很多地方也是大人让做的,流于形式,孩子们在把钱送出去的时候,缺少感情体验。
(二)道德教育实施者难以专业化
近年,“德育主任”或“德育校长”岗被精简,德育工作由他人兼职。在很多学校,要被淘汰的老师放在政教处搞德育,一些重视学生德育的学校,由校长自设德育主任(或校长)与德育专职教师,但无岗。有才干的教师都不愿意进行德育。例如北京地区就有校长们反映:最困扰他们的是“解决不了这些教师的市级先进”。因为北京市只评“教学优秀与骨干教师奖”,而不设“德育优秀或骨干教师奖”,这也就意味着优秀的德育教师永远出不了自己的区县,更别提走向全国。
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教师难以专业化,德育进行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以来,德育不受真正重视、未予以确实保障的状况也带来了我国德育研究的匮乏:在人们的印象中,没事干了才去干德育,德育研究队伍人数少且极不稳定。
三、造成我国青少年德育问题的原因
(一)课程设置
我国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我国的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实行政府全面统一规定的方式。在各级各类学校有相应的统编的教材参考书以及统一的课时规定。
这样的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能动性。我国最近几年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对小学生进行的是共产主义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的是集体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的是个人素养及文明行为的教育。”这样的课程设置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层次需求,也违背了学生成长过程中思维发展的规律。这样“倒叙”的德育无法融化到学生的血液中,也无法与学生的心理结合产生共鸣从而落实在行动中。
(二)隐性教育。
所谓的隐性教育是指学校的文化气氛、教师的人格形象、社会的环境优劣、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等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的形成都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我国,许多人认为学生的德育培育是学校的事情,在学校里又认为是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事情。这种认识是片面。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受到了来自网络文化的冲击和诱
惑,使学生意志消沉,冷漠自闭;再就是来自社会激烈的竞争使学生产生焦虑孤独,苦闷茫然。这些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决不是学校,更不是政治课堂就能解决的。
忽视隐性教育致使多年来我们的青少年接受德育教育的渠道单
一、效果不佳,甚至造成5+2=0的效果。
(三)德育方法。
我国的德育教育更多地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我说你听”、“我令你行”是长期以来我们德育工作者所固有的行为模式。这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抗。教育者是“人”,受教育者是“物”。这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方法,这种高高在上的“填鸭式”的灌输,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扼杀青少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反道德”的逆反心理。这样的方法决不会让学生把其所学的德育知识内化为道德情感,那就更难以付之于实践的道德行为。
(四)德育的主体。
我们传统的教育认为教育者是唯一的主体,忽视了受教育的学生才是教育工作的真正主体。我们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权威,过分地渲染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我们忘记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忘记了他们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我们忽视了人与人的心灵的交流,没有把德育视为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促动的过程,所以这使得我们施加在学生身上的德育效果是“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
四、如何才能将德育落到实处
(一)改革德育课程的设置。
学校德育内容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它应随社会的发展而随时为变化了的社会服务。所以我国的德育课程的设置应符合时代的发展随时调整内容,根据我国青少年思想发展的现状,我们应大力加强青少年个人素养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的内容要贴近生活,避免假大空的说教,同时课程的设置在小学、中学、大学之间要有层次有衔接,要一环扣一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思维发展的规律,不要造成断层和漏洞的出现。
(二)增加学生的体认的程度,注重德育的创新教育。
“德育首位”的理念在我国已久,德育的本质是一种人的哲学。学校的德育须以学生为主体,如果离开了青少年学生的精神认同和实践的体认,学校德育的所有的价值都是徒有虚名。增加学生体认,就必须在利用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更多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将自己的道德认知内化为规范认同升华为道德情感、学会他律和自律。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唯书,结合实际寻找创新的方法让学生自我体认,获取真知。作为教育者,我们就应该创新出更多的体认结合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真知。
(三)重视道德实践活动的规范化。
道德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内化道德观念,沉积为自我的道德,使青少年在道德问题上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我们应学习美国及新加坡的开放式德育教育的经验,加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开设一些规范行为的实践活动,但这些活动应在社会上建立个人的道德档案,在学校建立学生的个人素质评价档案,用以考核评价。我国青少年的德育虽也有实践活动,但在升学压力之下更多的活动没有效果,使活动流于形式。所以我们的道德活动须实行规范化,设置一定的评价体系,与学生的评优就业相联系,才会收到实效。
(四)加强德育的隐性课程教育。
我国虽然也认识到隐性课程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但在这一方面我们做得还是不够。加强德育的隐性教育就必须优化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环境。学校的德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撑与保证。我国青少年德育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是西方腐朽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和虚幻网络对青少年的诱惑。青少年由于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不稳定,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左右。我们必须加大对社会和网络环境的优化,政府要借助法律的杠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保证各种媒体和舆论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网络要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敢于直视网络,批评、指正、利用、监督,做到为我所用,化弊为利。
在这里不得不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深化和补充,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影响作用,在家庭父母应以身示范,加强亲子活动,设置情感情境,培养和塑造青少年的人格,让家庭成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第一站。父母平时要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不能只看成绩不看道德。常言道:“立人先立德。”如果这种道德做好了,它的隐蔽性和渗透性往往会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要优化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让它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与学生产生共鸣。提高教师的人格形象和素质,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会做人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道德表率之本。适时地展开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活动,为青少年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心理难题和外在的压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态。
德育隐性教育开展得好有助于对显性德育课程的支撑和强化,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德育的隐性教育。
总之,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问题事关国家的未来,是我们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从一切力所能及的方面去提高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汪建兵,申笑梅等.试论学校德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4,(1):61-62.安建文,黎彦科.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状况与教育对策[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4,(1):83-86.石丽敏.试谈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1):66-68.史李梅 宣苓艳.试论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贺春兰.青少年德育怎样落到实处
李牮宏.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对策.2005年11月9日
第三篇:我国油气储运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我国油气储运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储运10802班 张瑞铎储运10802班 程平
【摘要】 本文从理论与工艺、安全和蒸发能耗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油气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储运方式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重点对我国油气储运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油气储运输送展望安全
一、目前我国油气储运面临的挑战
油气储运,指的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油气长输管道和战略油气储备是目前我国油气储运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据宏观预测,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1.654×108m3石油需求量将达到4.2×108t。然而,我国油气运输科技整体上比发达国家落后10年左右。例如,在大管径、多品级和牌号油品的输送领域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善。此外,节能降耗、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也是我们正在面临的由能源紧缺带来的巨大挑战。
二、油气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与工艺的的欠缺
目前,我国在高含蜡、高粘、易凝原油输送方式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距离还有待于进一步缩小,虽然开发研制的降凝剂、减阻剂在性能和应用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在少量管道上实现了管道运输,但在理论上的研究还缺乏深入。由于不同的油田的原油物性差别很大,我国原油输送仍采用加热输送工艺,能耗高,燃料的油耗约占管输量的0.5%。同时,我国一些大型油气管网输送缺少经验。比如,一些油气管道的工艺设计目前还未形成以数据库为基础、工作站为中心、工专业计算机配套的集成网络设计环境;线路勘测的卫星定位和遥感技术的刚刚起步,大型复杂的输气管网设计缺少经验。对大型天然气管网系统设计管理和维护缺少经验,可提高水平的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单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要依赖进口。对在线泄露检查、动态模拟、质量控制、环境保护等应用软件缺乏使用经验,开发进程缓慢,已有的功能也没有利用,油气管道没检测缺乏经验。
(二)安全问题
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化合物,易燃、易爆、易聚集静电等特点,而储运过程中的特定条件,同时输油管道是在加热加压的情况下,这就具有极大的火灾及爆炸危险性。主要原因有:
(1)设备故障。油气设备的不合理、工艺的缺陷、管线的腐蚀、机械振东引起的设备疲劳以及高温高压等,都是危险的根源;
(2)防雷防静电不到位。静电大部分是因为摩擦而产生的,如果静电不能及时的消除,造成电荷累积,火花放电,就会引发火灾。雷电很个很严重的问题,不是现在随随便便的避雷针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3)设备及电器的不防爆。工艺设备及电器线路如果未按规定选用防爆或未经防
爆处理,泄露的可燃性液体、气体遇火花极易爆炸。
(三)蒸发能耗
目前,从油田---炼油厂---用户的周转环节繁杂,油气损耗量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在石油企业,如炼油厂储运系统、油库、加油站等油品装卸操作频繁的工作环节,油气等轻质油品中一会发的有机组合中有大量汽油溢出。按2010年全国原油加工量3.4×108t,一总损耗的3%估算,2010年的总损耗约为1×107t,损失在3×1010 人民币以上。油品蒸发损耗的主要物质是轻组分的烃类,因此,这既造成油品数量的锐减,也将引起质量的不达标。除此之外,由于散发到空气中的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征,一旦超过一定浓度、遇到火源,泄露的油气就可能发生爆炸。
三、储运工作方式的简单建议
(一)加强管道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
管道建设的前期工作任务主要是对油气储运效益最大化进行战略决策。在我国已建成并投产的含蜡高粘易凝原油管道中,最常见的管输问题之一是当此种原油的流速急剧上升,使其流态接近层流区时,通常会急剧增大管输损耗。为了解决这一障碍,我们在前期规划中就需要选用小孔径或变径的管道。输气管道亦然,当较长时间达不到设计输量,以致超过经济限度时,可先建成一条较小口径的管道,当输量上升时可先增加压力站,当建第二条管道更为经济时再建成新线。其次是合理取线,对于由油田直达炼厂的油气输送管道,直线长度与线距长度是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油气管道是多市场性的,干线往往多绕一点路奔向市场,这比另建支线更为经济,因而油气管道的选择更为复杂。
(二)油气回收
迄今为止,世界上所采用的油气回收处理方案有3类,即油气管道系统方案、专用设备方案以及油气管道和专用设备相结合的方案。本文在此介绍一种现阶段的油库油气回收方法。蒸汽回收系统的工艺主要包括三个过程:
(1)油气在吸附塔内背吸收;
(2)利用干式真空泵对吸附塔进行真空再生;
(3)在吸收塔内对高浓度烃蒸汽进行吸收。
流程描述为蒸汽回收过程由两个吸附器组成一进行连续操作,包括吸附塔---用于收集蒸汽流向空气时的有机化合物废弃(VOC)。VOC通过两个吸附塔中的一个向上流东。要除去的组分别吸附到一种特殊吸附剂的表面,而已净化的空气或惰性气体则通过吸附塔德顶端排放到空气中。通过干式真空泵再生真空,可
将吸附塔再生。吸附塔在再生期间关闭,通过真空负压将烃从吸附剂中解吸,使容器处于高浓度烃蒸汽中。这些浓缩蒸汽通过一根吸收柱被压缩,送入吸收塔。此外,采取以下切实可行的降耗措施:安装呼吸阀挡板,安装反射隔热板,选用适当的材料等。
(三)安全工作
第一,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设备故障与日常检修及介质特性有直接关系。油气储运设备设计的不合理、工艺缺陷、管线的腐蚀等等。
第二,防静电处理。油气储运的设备均应做好防静电接地。接地点应牢固,螺纹连接部位的电阻值过大时应充分利用跨接,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管线的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要求。
第三,防雷电。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采用外部防雷,这是不够的。还要采用内部防雷措施,防止雷电和其他内部过电压通过各种源线路、信号线路以及各种金属管道侵入而造成建筑物内部各种控制设备的损坏。
第四,防火设备设计不容小视。前面提到的油气挥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时做好设备的维护包养,减少油气的挥发,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爆泄压、消防设施等因素。
四、我国油气储运的前景展望
(一)天然气工业发展将进入战略性研究阶段,管道运价体系将逐步合理化。
目前,我国已具备加快发展和建立自成系统可持续发展天然气市场的资源基础,天然气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2.7 % ,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很大。但是,天然气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大型的天然气管网必须同时考虑资源、气田开发和下游用户,上中下游协调发展。要实现上中下游诸多环节的协调发展,必须要解决天然气能源结构、消费结构、天然气工业布局与最佳输送方案、国内外资源的合理配比、市场价格体系和法规问题,以及经营模式等战略性问题。同时,应引进外国气源,保证我国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国内外管道统一联网;利用我国在亚洲具有的地缘优势,开展天然气国际化经营。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反映天然气管输实际的运价体系,国内现行管道运价仍参照20 世纪70 年代铁路运价制定的价格原则,与目前的宏观环境不相适应,价格不能完全反映成本,成本耗费得不到合理补偿,政府计划定价难以灵活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用户价格结构不合理,运价无法反映管输的多样性。
(二)特殊区域的油气储运技术
(1)天然气水合物应用研究薄弱
天然气水合物很可能成为未来重要的替代能源,而我国在水合物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还很薄弱。天然气水合物的体积只是标准状态下天然气体积的1/ 170~1/ 150 ,所以理论上天然气可以以水合物的形式,进行大规模储备、大规
模运输和城市天然气供应调峰等。我国已有多家研究单位会在水合物理论和应用基础以及储运方面加大力度进行研究。
(2)海洋油气储运科技
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3%和30%。随着陆地剩余石油资源量的日益减少,海洋石油取代陆地石油成为人类油气资源主要来源的时日已经为期不远。我国海洋油气储运技术经历了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吸收消化和掌握创新的发展过程。在海底管道等油气储运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方面,中国海洋石油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但至今,在海洋油气储运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能力方面,尚未达到成熟完善的技术水平。除了已经发现的滩浅海油田之外,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石油即将在近海和深水区域有所发现,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海洋石油储运工程实施能力。我国的渤海、东海和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海洋石油工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与美国、英国、法国、挪威等海洋石油强国相比,甚至与巴西、墨西哥、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石油技术仍处于落后状态,尤其在深水开发领域。资料显示,深水石油可采储量约占全球石油可采储总量的22%,其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在深水开发方面,油气储运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有3 个方面:
a)海底长距离输送管道在复杂海底地貌和地质情况、恶劣海况条件下的设
计和施工技术;
b)大型水下储油设施的设计和建造技术;
c)与储运工程配套的水下增压和处理设备、水下输变电、水下自动化技术
等。
(3)油气混熟技术
长距离油气混输技术目前仍是国际石油工业领域里的一项热门技术。欧美发达国家研发这一技术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深水和超深水油气田开发设施的全海底化,即无水面平台开采,从而大幅度降低恶劣环境条件下和边际油气田的开发成本。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际上对其研究和应用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目前我国的油气多相混输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一是多相流动态计算软件。二是大型多相混输泵技术。国际上已用于工程实际的油气混输泵的单泵最大功率为6000kW,而有制造业绩的国产混输泵的单泵最大功率仅为300kW,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悬殊。同时,泵型单一的问题也很突出。三是大型段塞流捕集器技术。
今后一个时期,如果能够攻克以上3 项技术难题,不仅会使我国的多相流计算和关键设备制造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还可取得降低软件与设备采购价格50%以上的经济效益。
(三)油气存储技术
我国石油、天然气、液化气的消耗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将持续增长。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石油进口依赖度已经超过50%的国家,按照国际能源署(IEA)90 天石油消耗量的石油储备库容要求,在建成总库容为1600×104m3 的一期地面石油战略储备库之后,我国还将实施二期和三期石油战略储备工程。在已经着手实施的国家二期战略储备库中,地下水封洞库和盐穴储油洞库已列入其中。这标志着地下水封库和盐穴库将成为今后石油战略储备库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我国油气储运界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技术挑战。
(1)地下水封洞库
美国、日本、韩国、瑞典、芬兰、新加坡等国均建有大型地下水封洞库,主要用于存储原油和液化石油气。自20 世纪70 年代,除了在青岛黄岛建设了1 座15×104m3 的原油水封试验洞库之外,直至目前,我国尚没有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用于石油储备的大型地下水封洞库。国外的地下水封原油库的规模一般在300×104m3以上。目前,青岛龙泽燃气公司和北京北燃公司正在青岛黄岛建设库容分别为25×104m3 和50×104m3 的液化石油气地下储备库,采取中外联合设计方式。我国有广大地区的地质与水文条件符合建造地下水封洞库。由于与地面库相比在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地下水封洞库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我国油气储运工作者在地下水封洞库设计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不足是没有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大型地下油库和地下液化气库的经验,对一些关键技术的掌握还不够。为使我国的地下储库技术得到长足发展,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库洞室合理布局技术、水幕设计与建造技术、水涌控制与注浆防渗技术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力求全面掌握这一领域的先进技术。
(2)地下盐穴库
目前,全世界有约2000 多个盐穴用于存储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美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均建有这类储备库。我国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均有大型盐矿蕴藏,资源较丰富,盐穴油气储库发展前景广阔。西气东输管道调峰库——金坛储气库一期工程是我国唯一建成投产的盐穴库。尽管在储气盐穴库的设计和建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盐穴库技术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领域的经验和能力仍存在差距,需要在溶腔设计与稳定性分析技术、溶腔运行预测与卤水平衡技术等方面继续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形成一整套自主研发和运用的技术体系。
(3)吸附储气技术
吸附储气(ANG)是近年来国际上大力开发的一种天然气储存新技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高密度活性炭吸附剂的制备技术,能够提供的超级活性炭密度为0.5~0.7g/cm3,其比表面积为3000m2/g,是普通活性炭的2~3 倍。实验表明,在3.5MPa 压力下,1m3 装有吸附剂的储罐可容纳120~170Nm3 天然气。按在1.6MPa 压力下,1m3 装有吸
附剂的储罐容积可装载70Nm3 天然气计,一个1500m3、1.6MPa 压力填满超级活性炭储罐的储气能力相当于10×104m3 常压干式气柜,采用活性炭压力储罐可节省投资约40%。
目前,影响ANG 技术工业化应用的主要难题有3 个:一是天然气吸附剂吸附与脱附的热效应问题;二是活性炭再生与更换的问题;三是进气净化处理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很好地解决其经济适用性的核心问题,才能使该技术呈现出应有的工业应用价值。ANG 技术可用于储存大宗天然气,为工业与民用供气系统调峰,也可用于油气田零散天然气的吸附回收,或替代CNG、LPG 作为燃气用户和车用燃料的气源,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应当成为我国油气储运领域的一个研发方向。
(四)总结语
油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改进现有的技术,根据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的具体情况,切实可行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要做到能源的合理利用与战略储备的充分准备。要做到这两点,我们致力于油气储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发展储运,让能源的利用率大大的提高,不仅可以为国家节省巨大的开支,也是延长能源的开发时间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宋承毅.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石油规划设计2010,(5).[2] 王志强.中海油挺进深海[J].中国企业家,2006,(9).[3] 李 宁.我国海洋石油油气储运回顾与展望[J].油气储运,2003,22(9).[4] 徐文东等.吸附天然气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天然气工业,2006,(6).[5] 姚安林.我国油气储运学科的发展机遇[J].油气储运, 1999,18(2): 6-10.
第四篇: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xiexiebang推荐)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 作者:曹淑荣 傅铅生 米传民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子商务 2008年 第30期字号:【大 中 小】
▲ 基金资助:南航引进人才基金(S0742-094),南航青年科研基金(V0754-091)◆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从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现状出发,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互联网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现状
移动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或者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依托互联网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近年来,移动电话在我国电信服务业中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业务。庞大的市场规模奠定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坚实基础,而且移动电话普及程度远远超过了电脑,相对于传统的上网用户中以购买能力较弱的青年人为主的情况,手机用户中包含了消费能力强的中高端用户;以移动电话为主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技术的创新应用,更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在充分运用移动性以消除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突破有线互联网局限的平台上,移动电子商务使随时随地的信息沟通和商业交易成为可能。
我国多数人不愿意使用移动电子商务的原因是缺乏对移动电子商务的认知与信任。赛迪资讯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消费者对WAP、移动梦网、移动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近50%的被调查者仅仅对目前被炒得火热的WAP呈观望态度。用户希望得到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也并没有像众多媒体宣传的那样急切,已经使用了WAP等移动电子商务业务的被调查者仅占到所有被调查者的7%,另外还有近26%的被调查者并不关心什么时候能使用该业务,即目前他们并没有意向使用该业务。
影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一)安全与隐私
有线世界里,密码技术和合法认证书是电子商务增长的基础。而在无线世界里,安全性仍然是备受关注的领域,而隐私保护对移动商务来讲也是一种挑战。电子商务系统可以追踪用户在网上的行踪,但它无法知道用户的确切位置。使用PC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用户很难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而当其用移动电话进行移动商务活动时,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二)服务有效性
移动商务给用户提供的内容是非常关键的,尽管内容的传送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但在有线网络中有效的内容,不一定都能适用于无线网络。设备以及使用者的限制要求内容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并被定制为适合无线生活方式的需要。而且消费者已经习惯于许多免费的在线内容,如何让消费者为无线内容付费是内容服务提供商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三)移动终端应用的便利性
对于移动电子商务来说,移动终端的普及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只有当终端的价格足够低、操作足够灵活,移动商务才能推广开来。但手机功能的限制,使移动电子商务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支撑移动商务,无线终端设计的革命是必要的。
(四)网络速度
早期的移动网络受到低速连接(9.6Kbps)的困扰,如今许多移动运营商正在发展基于包交换网络(GPRS,1XRTT),这不仅保证了高速(40到75Kbps)连接,而且还降低了费用。同样,移动运营商也在策划速度更快的基于3G硬件和服务的网络(2MKbps),因为顾客所需要的服务是能够提供足以实用的速度。
(五)移动资费
移动资费是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中国移动的一次调查显示,51%的用户都认为WAP费用高低将最终影响用户是否使用WAP业务。目前国内WAP的移动资费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国家已有明确移动资费规定的通信费;二是互联网接入费;三是信息服务费。这三项费用按目前的标准来计算,得出的总费用难以被广大顾客接受。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应用分析
本文对南京某高校大学生使用移动电子商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分析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现状。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初步的调查问卷,并对部分移动商务顾客进行了预调查,对各变量测量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据此结果对各量表的语义和语境进行了修改之后,确定了正式问卷。本次调研样本70份,收回样本68份,实际有效样本66份。在问卷中,满意采用七点语义量表,本文仅对移动电子商务影响因素的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X1、X2、X3、X4、X5分别是用户对当前移动电子商务在网络速度、移动资费、安全与隐私、服务有效性、应用便利性方面的满意程度。
表1是运用SPSS统计软件得出的结果,该表从移动电子商务影响因素变量的相关系数出发,分析各个因素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
相关分析成果表给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概值(P_value)和样本量。考察相关矩阵,可以得出:总体满意度与移动资费(0.538)、服务有效性(0.638)和应用的便利性
(0.709)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网络速度(0.488)存在相关性,但不是很显著;与安全与隐私(0.041,P_value=0.743>0.01)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运用Eviews 经济计量软件,得出回归分析运算结果,见表2。
回归分析汇总表给出了拟合情况,R-Square决定系数等于0.707,表明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度高,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
F检验结果:F=28.98,显著性检验显著,表明用回归对总变差的解释是有显著效果的,这反映了回归方程效果显著。
从T检验结果可知,只有移动资费、服务有效性和应用的便利性对总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显著性检验标准是<0.05。网络速度影响不明显,安全与隐私没有显著性影响。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展望
为促进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健康、有效地发展,本文提出一些研究见解:
政府扶持不可或缺。政府扶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政府的推动密不可分。因此,在未来几年内,相应的移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需要政府来完善,这是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前提。
采取收费内容与免费内容相互交融的方式。为了培养用户“付费买超值内容”的思想,内容
和服务提供商可以采用收费内容和免费内容相互交融的方式。
在业务内容方面推出个性化服务。对于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来说,想要在市场上生存下去,必须开发出有特色的、用户真正接受的业务内容,而目前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内容不外乎信息、商务、娱乐等类别,特色服务极度缺乏。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能够更有策略和效率地为客户服务,增加客户对站点的好感,促使他们再次前来消费。
实现手机的兼容互通。目前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只顾在其产品的技术和款式上做文章,力争胜过洋品牌,却忽视了市场的真实需求,而手机之间的兼容互通才是市场真正需要的。目前,诺基亚、波导、海信等各种品牌手机之间在很多业务上不能兼容,要促进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实现手机之间的兼容互通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傅铅生,王建玲.如何开拓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商业时代,2005,11
2.叶郁,吴清烈.移动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现代管理科学,2005(10)
3.王晓军,张振霞.我国移动电子商务与欧日的比较、制约因素及建议.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
(1)
4.覃正,刘大光,曹昌军.浅谈影响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软科学,2003, 17(6)
第五篇:浅谈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浅谈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伴随着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创新,电子银行业务已逐渐成为各大银行发展的焦点。本文将从国内外电子银行发展现状、特点以及我国电子银行未来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等角度展开分析,找到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存在的现有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促进电子银行业的顺利运作与健康发展。
一、国内外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1、什么是电子银行?
电子银行是依靠先进的网络信息、电子技术,为客户提供的一种自助式金融服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类型。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消费金融的日渐兴起,电子银行业不但通过创新消费模式拓展出全新的市场空间,而且逐渐对传统金融服务业行成不可忽视的挑战与冲击。
2、国外电子银行发展历程
电子银行最早兴起于美国,1996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便开始通过网络开展金融业务,由于网上银行的客户、交易额等迅速超过传统银行,其业务覆盖范围快速扩大,得到英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关注与借鉴。欧洲国家中英国和瑞士是最先发展网上银行,德国、法国等紧随其后。亚洲网上银行业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进程非常迅猛。
近几年,国外手机银行业务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许多国家开展了手机银行业务,尤以韩国与日本发展最快。就日本银行而言,手机银行己成为其零售业务的重要支柱之一。
总体来说,国外电子银行通过10余年的发展,立足于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和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长为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为我国电子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国内电子业务发展现状
相对于国外,我国电子银行受到法律法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全及网络信息技术较为落后等现状的制约,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一)网上银行
1997年,招商银行建立的“一网通”,首创我国网上银行的先河,中行、建行、农行等也随后陆续推出自己的网上银行。进入21世纪以后,网上银行业务流程更加现代化,网上银行越来越受到企业与个人的青睐。2010年我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553.75万亿元,截止2010年底注册用户数超过3亿。图1为05年至10年我国网上银行的交易额及增长水平。由
图可看出交易额快速上升。
图105-10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及增长情况
(二)银行卡及自助银行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银行借记卡发卡量为21.9亿张,信用卡发卡量为2.3亿张。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共计33.76亿户,同比增长20%,另外,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共277亿笔,金额为905.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6.5%。其中银行卡业务共257.6亿笔,金额为246.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8%和48.7%。银行卡的使用,为消费者日常购物、交易等提供便利,排除了携带大量现金的安全隐患,无纸化操作也促使交易顺利快速完成。
(三)电话银行
电话银行是近年来日益兴起的一种电子银行业务,它通过电话这一通信工具将用户与银行紧密相连,为客户提供各类查询服务的新型银行。各大银行均开通了“9”开头的电话服务热线,如中国银行:95566。电话银行操作简单,自动化管理,可实时查询,实现了银行“24小时制”的服务模式。
(四)手机银行
手机银行是我国电子银行的重要发展方向。手机具有方便携带、操作简单等特征,用户可以随时与他人沟通联系,是一种大众化的便捷通信工具。1999年,我国首次开发手机银行业务,为用户提供账户查询、缴费、转账与证券交易信息等服务。目前,中行、交行、工行等各大银行均已开通手机银行的业务,其中招商银行用户手机银行转账汇款0费用、建行用户可享受转账汇款1折优惠等活动,大大促进了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
截至2011年6月,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大关,超过3亿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业务,开通手机银行的用户已超7000万,标志着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电子银行发展特点
电子银行发展如此迅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具有无纸化交易、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的特点。
(一)无纸化交易
传统银行的日常支付手段通常是通过现金、票据等来完成的,而电子银行的应用使我国实现了无纸化交易,它具有高效、安全、保密的特点,已成为银行业及其他领域的发展主流。
(二)方便快捷
电子银行使用非常便捷,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服务。电子银行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有助于针对性的为企业与个人提供理财投资服务,使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金的周转率。电子银行也为用户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水电费、网上购物等的交易支付,省时省力。
(三)成本低廉
电子银行的交易成本低廉,能够实现银行、客户成本的双降,实现共赢。电子银行省去了以往传统支付的繁杂手续,减少了银行的开支,同时可以减少客户交通等的额外费用。
三、我国电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应当看到,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引起从业者的重视。
首先,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有待完善。电子银行的无纸化操作虽规避了携带现金的安全隐患,但由于我国各大银行电子银行的安全技术标准不统一,缺乏整体规划,潜在的信息安全漏洞以及银行内部风险监控体系的不完善为互联网犯罪提供了条件。作为电子银行运营的核心问题,风险管理漏洞如不能妥善解决,将成为制约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瓶颈。
其次,电子银行业务品种单一,经营理念落后。目前,电子银行服务仅包括账单查询、汇款、转账以及企业资金结算与调拨等业务。新型电子银行未能在传统银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发出具有行业特色的产品,长期局限于传统银行业务的窠臼。相对于西方银行以客户为主,针对客户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经营理念,我国的电子银行仍以产品为主,服务项目存在较大的雷同性,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不能通过聚焦细分市场,以产品的差异化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最后,电子银行法律不够健全,信用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尚未针对本行业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影响了行业内信用体系的完善,阻碍了我国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进程。
对于我国电子银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把握战略定位,加大科技投入
电子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电子银行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电子银行业务的顺利运行。因此,我们务必加大科技资金和开发的投入,加强优秀科技人员对电子银行各方面项目的深入研究与开发。
(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业务监督
我国电子银行业应建立统一的准入和支付标准,规范网上银行支付规范,避免不当操作引起的损失。同时应加强电子支付的网络安全建设,防范计算机、银行卡、手机银行在支付环节的信息遗漏风险。此外,央行应当积极引导各银行采用SET运作模式,在各交易参与方之间建立防火墙,提高信息安全性。
(三)提升银行服务质量,增加客户满足度
加强对高级复合人才的培养,提升银行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客户对电子银行业务的认识,提升电子银行业的品牌影响力。
为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开展培训,加大培训力度。银行员工培训主要包括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方面,培训过程中能够挖掘员工潜力,使员工更好地掌握电子银行业务,并能够提高团队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增强员工防范意识,按规操作,相互监督。
2、创建学习型团队,培育员工终身学习的理念。
3、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提升服务效率为目标的评估体系,不断地提高客户满意度。
(四)强化产品功能,以差异化促发展
电子银行的产品开发人员应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发,发掘细分市场,在传统银行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新功能,适应当前电子产品的发展。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长期持续对不同需求的客户进行咨询和调查,打造差异化发展战略,逐步搭建核心竞争力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五)建立规范的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电子银行已经制定的规章包括:《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属行业指导性文件,而现行的《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人民银行法》等法律,均未对我国电子银行业务进行规定。监管法律的缺失导致我国电子银行业长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应在不断完善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出台相关立法,为我国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四、我国电子银行前景展望
电子银行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兴盛而产生,适应了现代电子网络时代的步伐。电子银
行业务作为一种虚拟的银行柜台,作为新兴的金融服务,为广大客户的金融理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发展势不可挡。
手机银行业务将凭借手机特有的优势,成为未来几年的发展热点。它有成为与网上银行与银行卡并驾齐驱第三极的潜力。另外,电子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竞争与合作将进一步加深。目前我国各大银行已与支付宝展开了合作,共同开拓电子商务市场。
我们应当立足国内市场特征,逐步解决电子银行的各项问题,推进我国电子银行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