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近年来,我市建设系统各基层单位乃至全市各局委都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战略目标的要求,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本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新方法,为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找到了一条新途径,受到广大干部职工和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肯定。
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推行取得重大进展,竞争上岗已经成为部分单位选人用人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是一种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主要特征的中层干部、关键岗位等人员的选拔任用方法,即在单位的一定范围内公布实行竞争的中层干部职位和任职条件,通过公开报名、考试答辩、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等程序来产生竞争人选,然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中层干部管理权限任用干部。从本质上讲,它是对传统的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选人环节上,引入了竞争和比较机制,通过定性和定量综合考评比较,择优任用单位中层干部,从而扩大了中层干部任用工作中的透明度。
1994年以前,我市建设系统的市政、公交、环卫、房地产等部门都相继作了不同程度的类似探索,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种尝试或者浅尝则止,或者不得要领,或者一度搁置。1994年以后,全市各系统都开始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试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也大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后,这一做法迅速在全市得到推广。1998年中组部、人事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这一意见的下发,有效地推动了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进展。目前,这项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开,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收效。其主要有以下特点:
1、覆盖面广,涉及面大。
现在,全市各主要系统的相关部门、单位都程度不同地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用于竞争上岗的职务也相当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元月,仅建委系统已经有31家基层单位启动或者曾经启动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用于竞争上岗的职位近1400多个。涉及市政、公交、环卫、园林、建筑、供水、天然气、房地产等近十个行业。
2、干部职工参与意识强烈。
在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单位内部,绝大多数单位的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都能踊跃参与,参加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热情空前高涨。建委系统31家单位中,符合报名条件参加竞争上岗的干部职工达4700人,为中层干部的选拔工作提供了充裕的选择余地,为提高中层干部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报名的干部职工中有大专生、本科生乃至研究生,也有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有年过半百的老同志,也有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参与竞争的有行政干部、技术干部,也有普工、技工,甚至临时工,充分反映出广大干部职工对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热情。
3、竞争上岗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
竞争上岗现在正逐步走出仅限于中层干部选拔的局限,向更广阔的范围辐射。一是实行竞争上岗的层次迅速向两头延伸。最初,这一方式只是在局委下属单位内进行,现在,已经向上延伸至部分市属局委机关和县区领导副职,向下延伸至乡镇、办事处、居委会乃至单位内基层班组。二是竞争上岗适用的职位层次不断扩展。已由正副股级向上延伸至正副科级、副县级或更高级别,向下延伸至班组长乃至关键岗位。三是竞争上岗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由基层单位的中层干部选拔发展到非基层单位的干部选拔,发展到非领导岗位人选的任用;从现有职位的选拔任用发展到通过竞争上岗解决干部缩编的难题;从企事业单位发展到国家机关;从静态竞争发展到与任期制相结合的动态竞争。
4、竞争上岗已经被党政机关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方式。
我市不少局委已经要求,甚至明确规定,在单位内部改革和机构调整中,本系统内设机构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原则上都要通过竞争上岗确定人选。个别机关事业单位还规定了从社会招聘的名额,这方面市行政执法局的成立和及其中层干部选聘工作做出了较为成功的尝试。
二、推行竞争上岗改进了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优化了中层干部队伍,推动了干部队伍建设。
通过我市各部门,特别是建设系统各部门实施此项改革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虽然竞争上岗工作在一些环节和方面还需要继续改革和完善,但总体效果是明显的,作用是积极的。这项改革本身所具有的竞争比较机制、民主监督机制、择优任用机制,经实践证明,都能有力地促进了高素质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
第一,竞争上岗扩大了选人用人方面的民主,提高了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度,有效抵制了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
第二,竞争上岗拓宽了干部任用上选人的视野,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第三,竞争上岗进一步优化了中层干部结构,在年龄组成、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等方面迅速提高了中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四,竞争上岗在中层干部的能上能下方面取得了突破。在竞争上岗中,一批不能胜任现职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从中层领导职位上被调整下来,根据其工作能力和个人竞岗选择作出重新安排,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长期以来,干部任用上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难题。
第五,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竞争上岗的突出特点就是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竞争的实质是参与干部德能勤绩综合素质的比较。在竞争上岗中,中层干部的升降去留完全以本人的德才、政绩和民意为依据。这就教育、引导和激励干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廉洁自律,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取胜,从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三、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进一步推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健康深入发展。
目前,我市各部门推行竞争上岗工作发展很不平衡,究其原因在于认识上的差距和操作上的经验不足。认识上,组织者的认识有差距,参与者的认识也同样有差距。从组织者角度看,主要是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同志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尤其是担心没经验,出癖漏,怕引起群众的议论。也确有个别领导同志对改革人事制度的极端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不能从党的事业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看待这项改革措施。从参与者的角度看,主要是担心竞争不上丢面子,担心主动参加竞争会被当成伸手要官,担心参加竞争会影响同事之间的团结,等等。
竞争上岗与任何一项改革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因而,必须在大力推进这项改革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工作规律性的研究,以发现新情况、提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使之不断规范和完善。当前,在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中应着重研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竞争上岗的程序问题和对竞争者的测试问题。有些地方和部门在推行竞争上岗过程中,随意更改竞争上岗的程序或简化竞争上岗的环节,致使做法不够规范;有些地方和部门对竞争者测试的形式和内容的规定不够科学合理,没有很好地体现竞争职位对竞争者各方面能力、素质的要求,难以测试出中层岗位的岗位需求和竞争者的真实水平;个别地方和部门简单地采取逐轮淘汰的方式,在对参加竞争者各项素质和整体水平进行全面测试之前即行淘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竞争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因此,关于竞争上岗的程序问题和对竞争者的测试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规范。
二是关于正确把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实施竞争上岗时,仅仅根据参加竞争人员在民主测评的得票多少来确定拟任用的人选,把竞争上岗混同于民主选举,决策者或决策集团放弃了工作主动权;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实施竞争上岗时,不注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不把群众是否公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而只是把民主测评作为若干测评指标中的一项,甚至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也被提拔任用。这两种作法,都是没有正确地把握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都没有正确领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精神实质。因此,在实施竞争上岗时,如何正确把握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充分发扬民主、听取群众意见,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保证党委(党组)充分掌握选拔任用干部的主动权,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三是关于竞争上岗与其他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其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式的衔接问题。竞争上岗是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决不是唯一方式,它也不可能取代中层干部选任、调任、委任和聘任等方式。因此,在一个单位选拔任用中层干部工作中,如何从实际出发,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选拔任用办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同时,如何将竞争上岗与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领导职务任期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和试用期制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衔接,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推行竞争上岗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将改革的力度与单位内中层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统一起来,确保单位和社会的稳定与团结。条件不成熟的地方、部门和单位,不要仓促上阵,特别是在较大层面上推开之前,可先期在个别单位或部门进行试点,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普遍推开。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使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特别注意做好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中未能上岗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区别不同情况,加以妥善安置。
第二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现状分析与前
景展望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近年来,我市建设系统各基层单位乃至全市各局委都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战略目标的要求,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本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新方法,为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找到了一条新途径,受到广大干部职工和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肯定。
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推行取得重大进展,竞争上岗已经成为部分单位选人用人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是一种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主要特征的中层干部、关键岗位等人员的选拔任用方法,即在单位的一定范围内公布实行竞争的中层干部职位和任职条件,通过公开报名、考试答辩、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等程序来产生竞争人选,然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中层干部管理权限任用干部。从本质上讲,它是对传统的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选人环节上,引入了竞争和比较机制,通过定性和定量综合考评比较,择优任用单位中层干部,从而扩大了中层干部任用工作中的透明度。
1994年以前,我市建设系统的市政、公交、环卫、房地产等部门都相继作了不同程度的类似探索,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种尝试或者浅尝则止,或者不得要领,或者一度搁置。1994年以后,全市各系统都开始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试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也大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后,这一做法迅速在全市
得到推广。1998年中组部、人事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这一意见的下发,有效地推动了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进展。目前,这项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开,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收效。其主要有以下特点:
1、覆盖面广,涉及面大。
现在,全市各主要系统的相关部门、单位都程度不同地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用于竞争上岗的职务也相当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元月,仅建委系统已经有31家基层单位启动或者曾经启动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用于竞争上岗的职位近1400多个。涉及市政、公交、环卫、园林、建筑、供水、天然气、房地产等近十个行业。
2、干部职工参与意识强烈。
在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单位内部,绝大多数单位的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都能踊跃参与,参加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热情空前高涨。建委系统31家单位
中,符合报名条件参加竞争上岗的干部职工达4700人,为中层干部的选拔工作提供了充裕的选择余地,为提高中层干部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报名的干部职工中有大专生、本科生乃至研究生,也有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有年过半百的老同志,也有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参与竞争的有行政干部、技术干部,也有普工、技工,甚至临时工,充分反映出广大干部职工对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热情。
3、竞争上岗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
竞争上岗现在正逐步走出仅限于中层干部选拔的局限,向更广阔的范围辐射。一是实行竞争上岗的层次迅速向两头延伸。最初,这一方式只是在局委下属单位内进行,现在,已经向上延伸至部分市属局委机关和县区领导副职,向下延伸至乡镇、办事处、居委会乃至单位内基层班组。二是竞争上岗适用的职位层次不断扩展。已由正副股级向上
延伸至正副科级、副县级或更高级别,向下延伸至班组长乃至关键岗位。三是竞争上岗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由基层单位的中层干部选拔发展到非基层单位的干部选拔,发展到非领导岗位人选的任用;从现有职位的选拔任用发展到通过竞争上岗解决干部缩编的难题;从企事业单位发展到国家机关;从静态竞争发展到与任期制相结合的动态竞争。
4、竞争上岗已经被党政机关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方式。
我市不少局委已经要求,甚至明确规定,在单位内部改革和机构调整中,本系统内设机构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原则上都要通过竞争上岗确定人选。个别机关事业单位还规定了从社会招聘的名额,这方面市行政执法局的成立和及其中层干部选聘工作做出了较为成功的尝试。
二、推行竞争上岗改进了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优化了中层干部队伍,推动了干部队伍建设。
通过我市各部门,特别是建设系统各部门实施此项改革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虽然竞争上岗工作在一些环节和方面还需要继续改革和完善,但总体效果是明显的,作用是积极的。这项改革本身所具有的竞争比较机制、民主监督机制、择优任用机制,经实践证明,都能有力地促进了高素质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
第一,竞争上岗扩大了选人用人方面的民主,提高了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度,有效抵制了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
第二,竞争上岗拓宽了干部任用上选人的视野,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第三,竞争上岗进一步优化了中层干部结构,在年龄组成、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等方面迅速提高了中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四,竞争上岗在中层干部的能上能下方面取得了突破。在竞争上岗中,一批不能胜任现职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从中层领导职位上被调整下来,根据其工作能力和个人竞岗选择作出重新安排,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长期以来,干部任用上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难题。
第五,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竞争上岗的突出特点就是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竞争的实质是参与干部德能勤绩综合素质的比较。在竞争上岗中,中层干部的升降去留完全以本人的德才、政绩和民意为依据。这就教育、引导和激励干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廉洁自律,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取胜,从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三、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进一步推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健康深入发展。
目前,我市各部门推行竞争上岗工作发展很不平衡,究其原因在于认识上 的差距和操作上的经验不足。认识上,组织者的认识有差距,参与者的认识也同样有差距。从组织者角度看,主要是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同志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尤其是担心没经验,出癖漏,怕引起群众的议论。也确有个别领导同志对改革人事制度的极端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不能从党的事业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看待这项改革措施。从参与者的角度看,主要是担心竞争不上丢面子,担心主动参加竞争会被当成伸手要官,担心参加竞争会影响同事之间的团结,等等。
竞争上岗与任何一项改革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因而,必须在大力推进这项改革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工作规律性的研究,以发现新情况、提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使之不断规范和完善。当前,在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中应着重研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竞争上岗的程序问题和
对竞争者的测试问题。有些地方和部门在推行竞争上岗过程中,随意更改竞争上岗的程序或简化竞争上岗的环节,致使做法不够规范;有些地方和部门对竞争者测试的形式和内容的规定不够科学合理,没有很好地体现竞争职位对竞争者各方面能力、素质的要求,难以测试出中层岗位的岗位需求和竞争者的真实水平;个别地方和部门简单地采取逐轮淘汰的方式,在对参加竞争者各项素质和整体水平进行全面测试之前即行淘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竞争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因此,关于竞争上岗的程序问题和对竞争者的测试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规范。
二是关于正确把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实施竞争上岗时,仅仅根据参加竞争人员在民主测评的得票多少来确定拟任用的人选,把竞争上岗混同于民主选举,决策者或决策集团放弃了工作主动权;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实施竞争
上岗时,不注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不把群众是否公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而只是把民主测评作为若干测评指标中的一项,甚至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也被提拔任用。这两种作法,都是没有正确地把握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都没有正确领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精神实质。因此,在实施竞争上岗时,如何正确把握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充分发扬民主、听取群众意见,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保证党委充分掌握选拔任用干部的主动权,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三是关于竞争上岗与其他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其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式的衔接问题。竞争上岗是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决不是唯一方式,它也不可能取代中层干部选任、调任、委任和聘任等方式。因此,在一个单位选拔任用中层干部工作中,如何从实际出发,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选拔任用办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同时,如
何将竞争上岗与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领导职务任期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和试用期制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衔接,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推行竞争上岗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将改革的力度与单位内中层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统一起来,确保单位和社会的稳定与团结。条件不成熟的地方、部门和单位,不要仓促上阵,特别是在较大层面上推开之前,可先期在个别单位或部门进行试点,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普遍推开。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使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特别注意做好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中未能上岗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区别不同情况,加以妥善安置。
第三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近年来,我市建设系统各基层单位乃至全市各局委都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战略目标的要求,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本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新方法,为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找到了一条新途径,受到广大干部职工和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肯定。
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推行取得重大进展,竞争上岗已经成为部分单位选人用人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是一种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主要特征的中层干部、关键岗位等人员的选拔任用方法,即在单位的一定范围内公布实行竞争的中层干部职位和任职条件,通过公开报名、考试答辩、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等程序来产生竞争人选,然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中层干部管理权限任用干部。从本质上讲,它是对传统的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选人环节上,引入了竞争和比较机制,通过定性和定量综合考评比较,择优任用单位中层干部,从而扩大了中层干部任用工作中的透明度。
1994年以前,我市建设系统的市政、公交、环卫、房地产等部门都相继作了不同程度的类似探索,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种尝试或者浅尝则止,或者不得要领,或者一度搁置。1994年以后,全市各系统都开始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试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也大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后,这一做法迅速在全市得到推广。1998年中组部、人事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这一意见的下发,有效地推动了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进展。目前,这项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开,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收效。其主要有以下特点:
1、覆盖面广,涉及面大。
现在,全市各主要系统的相关部门、单位都程度不同地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用于竞争上岗的职务也相当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元月,仅建委系统已经有31家基层单位启动或者曾经启动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用于竞争上岗的职位近1400多个。涉及市政、公交、环卫、园林、建筑、供水、天然气、房地产等近十个行业。
2、干部职工参与意识强烈。
在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单位内部,绝大多数单位的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都能踊跃参与,参加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热情空前高涨。建委系统31家单位中,符合报名条件参加竞争上岗的干部职工达4700人,为中层干部的选拔工作提供了充裕的选择余地,为提高中层干部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矗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报名的干部职工中有大专生、本科生乃至研究生,也有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有年过半百的老同志,也有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参与竞争的有行政干部、技术干部,也有普工、技工,甚至临时工,充分反映出广大干部职工对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热情。
3、竞争上岗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
竞争上岗现在正逐步走出仅限于中层干部选拔的局限,向更广阔的范围辐射。一是实行竞争上岗的层次迅速向两头延伸。最初,这一方式只是在局委下属单位内进行,现在,已经向上延伸至部分市属局委机关和县区领导副职,向下延伸至乡镇、办事处、居委会乃至单位内基层班组。二是竞争上岗适用的职位层次不断扩展。已由正副股级向上延伸至正副科级、副县级或更高级别,向下延伸至班组长乃至关键岗位。三是竞争上岗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由基层单位的中层干部选拔发展到非基层单位的干部选拔,发展到非领导岗位人选的任用;从现有职位的选拔任用发展到通过竞争上岗解决干部缩编的难题;从企事业单位发展到国家机关;从静态竞争发展到与任期制相结合的动态竞争。
4、竞争上岗已经被党政机关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方式。
我市不少局委已经要求,甚至明确规定,在单位内部改革和机构调整中,本系统内设机构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原则上都要通过竞争上岗确定人眩个别机关事业单位还规定了从社会招聘的名额,这方面市行政执法局的成立和及其中层干部选聘工作做出了较为成功的尝试。
二、推行竞争上岗改进了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优化了中层干部队伍,推动了干部队伍建设。
通过我市各部门,特别是建设系统各部门实施此项改革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虽然竞争上岗工作在一些环节和方面还需要继续改革和完善,但总体效果是明显的,作用是积极的。这项改革本身所具有的竞争比较机制、民主监督机制、择优任用机制,经实践证明,都能有力地促进了高素质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
第一,竞争上岗扩大了选人用人方面的民主,提高了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度,有效抵制了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
第二,竞争上岗拓宽了干部任用上选人的视野,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第三,竞争上岗进一步优化了中层干部结构,在年龄组成、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等方面迅速提高了中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四,竞争上岗在中层干部的能上能下方面取得了突破。在竞争上岗中,一批不能胜任现职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从中层领导职位上被调整下来,根据其工作能力和个人竞岗选择作出重新安排,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长期以来,干部任用上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难题。
第五,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竞争上岗的突出特点就是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竞争的实质是参与干部德能勤绩综合素质的比较。在竞争上岗中,中层干部的升降去留完全以本人的德才、政绩和~为依据。这就教育、引导和激励干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廉洁自律,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取胜,从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三、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进一步推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健康深入发展。
目前,我市
第四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近年来,我市建设系统各基层单位乃至全市各局委都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战略目标的要求,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本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新方法,为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找到了一条新途径,受到广大干部职工和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肯定。
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推行取得重大进展,竞争上岗已经成为部分单位选人用人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是一种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主要特征的中层干部、关键岗位等人员的选拔任用方法,即在单位的一定范围内公布实行竞争的中层干部职位和任职条件,通过公开报名、考试答辩、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等程序来产生竞争人选,然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中层干部管理权限任用干部。从本质上讲,它是对传统的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选人环节上,引入了竞争和比较机制,通过定性和定量综合考评比较,择优任用单位中层干部,从而扩大了中层干部任用工作中的透明度。1994年以前,我市建设系统的市政、公交、环卫、房地产等部门都相继作了不同程度的类似探索,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种尝试或者浅尝则止,或者不得要领,或者一度搁置。1994年以后,全市各系统都开始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试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也大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后,这一做法迅速在全市得到推广。1998年中组部、人事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这一意见的下发,有效地推动了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进展。目前,这项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开,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收效。其主要有以下特点:
1、覆盖面广,涉及面大。现在,全市各主要系统的相关部门、单位都程度不同地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用于竞争上岗的职务也相当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元月,仅建委系统已经有31家基层单位启动或者曾经启动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用于竞争上岗的职位近1400多个。涉及市政、公交、环卫、园林、建筑、供水、天然气、房地产等近十个行业。
2、干部职工参与意识强烈。在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单位内部,绝大多数单位的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都能踊跃参与,参加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热情空前高涨。建委系统31家单位中,符合报名条件参加竞争上岗的干部职工达4700人,为中层干部的选拔工作提供了充裕的选择余地,为提高中层干部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报名的干部职工中有大专生、本科生乃至研究生,也有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有年过半百的老同志,也有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参与竞争的有行政干部、技术干部,也有普工、技工,甚至临时工,充分反映出广大干部职工对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热情。
3、竞争上岗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竞争上岗现在正逐步走出仅限于中层干部选拔的局限,向更广阔的范围辐射。一是实行竞争上岗的层次迅速向两头延伸。最初,这一方式只是在局委下属单位内进行,现在,已经向上延伸至部分市属局委机关和县区领导副职,向下延伸至乡镇、办事处、居委会乃至单位内基层班组。二是竞争上岗适用的职位层次不断扩展。已由正副股级向上延伸至正副科级、副县级或更高级别,向下延伸至班组长乃至关键岗位。三是竞争上岗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由基层单位的中层干部选拔发展到非基层单位的干部选拔,发展到非领导岗位人选的任用;从现有职位的选拔任用发展到通过竞争上岗解决干部缩编的难题;从企事业单位发展到国家机关;从静态竞争发展到与任期制相结合的动态竞争。
4、竞争上岗已经被党政机关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方式。我市不少局委已经要求,甚至明确规定,在单位内部改革和机构调整中,本系统内设机构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原则上都要通过竞争上岗确定人选。个别机关事业单位还规定了从社会招聘的名额,这方面市行政执法局的成立和及其中层干部选聘工作做出了较为成功的尝试。
二、推行竞争上岗改进了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优化了中层干部队伍,推动了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我市各部门,特别是建设系统各部门实施此项改革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虽然竞争上岗工作在一些环节和方面还需要继续改革和完善,但总体效果是明显的,作用是积极的。这项改革本身所具有的
第五篇:百色市会展旅游现状与前景展望分析
百色市会展旅游现状与前景展望分析
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是会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产品结构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会展旅游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一、百色会展旅游现状
1、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匮乏,会展投资缺乏力度
百色要走会展旅游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路子,打造会展旅游大市,从而成为广西继桂林、南宁的会展旅游第三,需要大量的资金。而除了铝业较为发展外,再无其他产业可大幅度地增加财政收入了。其旅游业也不能像桂林那么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收入十分有限。百色的外商投资也不多,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并不可观。会展旅游每年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投资中80%将通过企业直接投资和社会资金筹集,资金缺口大。
2、专业服务管理人才缺乏,服务水平差
对于旅游发展地区来说,旅游人才的缺乏,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百色学院是百色唯一所综合性大学,它为社会输送的管理方面的人才是非常有限的,有关的会展科目也是在2010年才开始开设。会展的举办因为缺乏优秀人才的管理和服务,使参加会展的商家看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失去信心,从而举步维艰。
3、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百色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内无宽敞的集散道路,举办会展势必会造成城市一系列的交通问题;尚未建立专门的会展中心,缺乏必要的会展中心和会展配套的基础设施,住宿、餐饮业也不能满足会展需求。交通是制约百色会展旅游发展的最大因素。
(1)陆路
百色处于东盟和华中、大西南部分省市,华东和大西南部分省市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和地理枢纽地位不相符的是百色市交通条件仍然落后:百色市“连通南北”,但南北无铁路贯通,南北交通依赖于“县县通”二级公路;连接贵州的交通,就整个广西而言,仍有很大的缺陷,不仅两省份之间无高等级公路相连,就连已有的铁路也难以满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运力需求;同时,广西承担着对接东盟的重任,但从与越南方面的交通来看,我国对接东盟的公路等级仍十分低下。
(2)航空
从空中交通来看,百色虽有百色军民两用机场,却没有固定的航班。百色要打造国际级的会展旅游目的地,没有航空运输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3)水路
百色能用于水运的只有右江,但由于对右江的维护与建设不够,致使右江既不能用于旅游光观,也不能用于运输过多货物,制约百色货物集散。
4、开发较晚,技术不成熟,知名度不高
相比南宁、桂林和柳州来说,百色会展旅游属于后进地区。与那些有着丰富经验的会展举办地存在很大的差距,实力也远远比不上那些技术高超的成熟城市。而国际参展商是大尺度的客户,来到中国,只会去一些参展价值高,交通便利的目的地,百色在广西就会受到“桂林会展”及“南宁会展”的覆盖产生形象屏蔽,周围西部省份又会受到云南、四川、重庆的覆盖。举办得较为成功的只有田阳的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博览会。
5、缺乏重视,相关政策不完善
缺乏会展知识的传播,至上到下会展旅游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项目都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已。有关会展旅游行业和会展管理机构没有相对应建立和发展起来,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没有建立或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二、百色会展旅游的发展前景
1、旅游资源丰富,局部集中,且搭配较为合理
百色位于广西西部,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此外,它还是壮、苗、瑶、回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拥有号称“壮文明之根”的田阳敢壮山布洛陀遗址,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更为丰富。而且资源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分布态势,这对于整合局部旅游资源,增强百色整体竞争力是非常有利的。
3、相对的区位优势
百色位于广西、云南和贵州三省的交界处,其北部与贵州毗邻,西部与云南省毗邻,东临广西的南宁市、崇左市、河池市,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360.5km,在“大西南+东盟”的区域范围内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重要地位。随着南昆铁路的开通、盘百二级公路、沿边三级公路等公路的开通,以及靖西龙邦口岸升为一级口岸,百色交通枢纽的地位正在形成。尤其是在“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建成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百色将占据华东、华中、大西南部分省区与东盟之间的“十字路口”,战略重要性更为明显。
4、交通设施的完善
百色正积极建设内部与沟通外界的公路、铁路、航空路线,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便利、快捷的交通体系。
5、经济环境稳步发展,社会治安稳定。2003年百色市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将对于会展旅游的开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6、会展旅游举办地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以其在中国—东盟的“桥头堡”地位,使南宁成为中国—东盟的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地。百色靠近南宁,深受这股潮流的辐射,会展旅游加快发展。
7、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以原生态的面貌出现在国际会展旅游舞台,将会使百色更容易寻求到合作伙伴,招商引资。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右江田阳一体化将为百色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环境和条件。
8、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百色处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扶贫工作新阶段和新时期的进一步开展,百色会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与资金投入。国家强调在西部大开发中将旅游业培育成为西部省区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将使旅游扶贫开发的特殊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百色将尽得其利,会展旅游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