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范文

时间:2019-05-15 08:2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范文》。

第一篇: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范文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中俄两国在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关系日益密切,开创了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的先河,并使之成为有效机制。如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自1997年起年年举行会晤,并使一年一度的会晤机制化便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经会晤又先后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中俄联合声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等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总共签署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超过10以上,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和方向得到了确定,并解决了诸如两国边界堪定,边境裁军等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各项包括“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应以和平方法解决两国间的一切争端”,“不谋求霸权,也无意扩张”,“不对抗,不结盟”的原则在内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的签署,使得中俄两国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正如江泽民主席在会见普京总统时所说的:“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正确的历史选择,是两国战略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深化睦邻友好,加强战略协作是我们对俄关系的既定方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二、中俄双方合作范围进一步广泛

从全球战略需求方面来讲,最近几年,随着伊拉克战争、北约东扩、日美合作防卫指针以及美国研制部

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等的相继出现使得中俄两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日益复杂。对此,两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主张建立世界多极化格局,互视对方为在多极化世界体系形成条件下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国。而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的合作中,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合作中,都共同维护了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事务、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向前发展。同时两国也相互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真正做到了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承诺。

从地区安全稳定发展方面来讲,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三股势力”国犯罪和防止外来势力渗透和插手各国内部事务,共同维护本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的基本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双方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会晤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符合本地区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本地区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必将对促进各成员国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维护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类和平、进步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上海合作组织的的建立也充分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为国与国之间解决争端、发展合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模式。它昭示着一种新型安全观、一种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模式,具有理论创新意义。

(三)两国双边合作越来越密切。随着两国交往的深入,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1、经济合作前景光明

中俄经贸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96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为68.3亿美元,1998年曾下降至54.8亿美元。但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提升,中俄经贸合作水平在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的促进下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的签署,为两国经济合作规模的扩大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中俄双边贸易额也正是在这一年突破了百亿美元大关。此后,仅用3年时间就突破了200

亿美元大关,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12.3亿美元,2005年达到291亿美元。进入新世纪的中俄经贸合作发展是惊人的,尤其是近几年均以30%多的幅度增长,2005年的增幅为37.1%,远高于中国全年外贸增幅的23.2%。

在2006年3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时强调今后双边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尽快提高机电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稳步扩大能源资源性产品的贸易规模;加大在家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油气、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等领域的双向投资;开展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核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和人才交流。中俄经贸发展的新篇章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随着2007年胡锦涛主席出访俄罗斯,直接推动中俄经贸的合作进程。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国家展开幕式上,中俄两国的企业签订了21项经贸合作协议,总金额近43亿美元。双方预计,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

2、军事合作日益密切。

冷战结束后,中国同俄罗斯已经没有了共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却因战略利益趋同反而建立了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中俄两国军事交流有着很长的历史。军事合作在两国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国军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逐步加强。

事实上,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俄罗斯军售最大的客户,有近60%的俄罗斯军售是出口到中国。除了军事贸易作为重要纽带,两国军队交流频繁,并于近些年上升到共同演习的层次。从中国下一步发展军事技术的需求来看,寻求同俄罗斯加强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自2003年以后,法国、德国曾连续两年努力推动欧盟对

华解除军品禁售规定,中国曾一度对此抱有较大希望,希望能实现军购渠道多样 化,改变俄罗斯所持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心态。然而自去年以来,随着德国、法国大选后执政者政治倾向变化,推动欧盟对华军售解禁的动力又已大减,不仅近期不能指望买西欧武器,高端技术引进的限制也大大增加。究其原因,除了美国继续保持压力外,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威胁论”在欧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中欧之间不存在现实的安全利益冲突,然而充斥世界各地市场的“中国制造”,也已经使西欧工商界感到有些不快。中国下一步的科技强军,有力的合作伙伴也只能是俄罗斯,军贸仍将是中俄两国加强关系的重要纽带。同时中俄两军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密切,自1992年以来,中俄之间国防部长之间的会谈洋进行了九次,两国的军事合作也在人员之间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例如解放军的中高级军官在俄罗斯军事院校里接受训练等。同时两国下级军官的交流项目也逐步活跃。

在未来,两军军事合作将促进中俄两个伟大国家、两支英雄军队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文化合作内容进一步丰富

中国和俄罗斯都拥有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近年来,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双边文化交流驶入快车道,交流方式渐趋多样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两国文化交流也呈现出全方位发展的可喜局面。2003年,中国文化部主办亚洲规模最大的“相约北京春季国际艺术节,俄罗斯成为“主宾国”。同年和 次年,两国又成功互办大型“文化节”。为庆祝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双方互派艺术团体参加在对方国家举办的庆祝活动。中俄民间文化交往更是如火如荼,每年都有大批中俄艺术家应邀互访、演出,两国音乐戏剧表演团体、艺术院校以及图书馆、博物馆之间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中俄两国人民相互学习、彼此借鉴,极大地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中国在音乐、舞蹈、电影、文学、绘画、戏剧等许多艺术方面都汲取了俄罗斯文化的优秀成果和经验。中俄互办的“国家年”活动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文化交流。无论是在规模、形式还是内容上,中俄两国的文化合作都将是史无前例的将对进一步深化中俄文化合作发挥重

要作用。

三、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两国的共同需要

对于发展问题。俄罗斯立国后,在安全上受到来自西面的挤压和南面的骚扰,在经济上急需恢复经济和振兴国家。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和国家的现代化。因此,中俄之间迫切需要建立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首先,两国都需要建立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以便集中精力解决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和国内的经济关系,双方建立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使对方成为自己可靠的后方,以便能腾出手来,解决突出的安全威胁和经济发展问题。

其次,两国都需要继续在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方面相互支持与合作。俄罗斯存在车臣恐怖分裂势力的问题,中国而存在台独、疆独和藏独的问题。两国对对方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完全的支持。这种相互支持是两国赢得打击三股势力胜利的重要国际条件。

第三,两国都需要扩大双边经贸合作和军工合作,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某些领域,包括军工领域的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家电、轻工、纺织产品丰富,劳动力富裕,对外投资能力逐步增强。这些为两国开展经贸和军工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在当前世界处于复杂而又深刻的变革形式下,中俄这两个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国家都需要巩固和发展战略协作关系,以便彼此借重,改善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来应对各自外部的压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1996年叶利钦首先提出来的。当时中俄建立这一关系的原因有多条,但最主要的是两国都面临美国的压力。当时美国视俄中为对手和潜在威胁,对俄推行北约东扩政策,挤压俄的战略空间;对华则纵容台独,阻挠中国的和平统一。于是,中俄被迫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便应对和摆脱艰难的处境。“9·11”事件后,美国因反恐需要,缓和了对俄中的压力,同俄中的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美国并未完全放弃对俄中的警惕,仍视俄中为“潜在竞争对手”和建立单极世界与推行单边主义的障碍。今后一个时期,大国之间对话与矛盾相互交织、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会继续下去,而且俄美、中美力量相对悬殊的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中俄在各自发展对美关系的同时,需要相互借重,相互协作,以便改善自己的处境,增强同美国打交道的地位。

四、双方应以积极的态度处理好中俄间还存在的问题

中俄关系近10多年的发展一直十分顺利,似乎看不到有多少问题。但是近年来有些问题突显出来,引起了人们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前景产生怀疑。当然,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高层次的国家关系,但是也不要将这一关系理想化,认为中俄间既然存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不应该有分歧和矛盾。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不总是一致的,因而在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这种或那种问题是正常现象,不必刻意的深化。问题不在于是否出现矛盾和分歧,而在于能否正视和解决这一问题。现在,两国已开始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随着这些问

题解决,两国关系又会向前迈进一大步。这些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中国威胁论”由来已久。其主要表现是:一部分俄方人士担心中国向俄远东移民,实行“人口扩张”。舆论的尘嚣直上,间接干扰了俄高层的对华决策。第二,担心中国强大起来后向俄提出领土要求,讨还沙俄时期霸占中方的1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第三,在石油、天然气开发、中俄贸易等问

题上各方利益难以平衡存在一定的分歧与摩擦。第四,在中俄关系的发展上也存

在几个不平衡。政府关系好于民间关系,中央关系好于地方关系,政治关系好于经贸关系,即所谓“官方热,民间冷;政治热,经济冷;中央热,地方冷”。经济关系、民间关系、地方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基础。这些不平衡如果长久不能改善,也会影响两国总体关系的发展。

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点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是空洞的宣言,而是有实质内容的。从中俄两国发表的声明和两国 关系的实践来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包括以下特点:

第一,相互尊重和平等。中俄双方一致认为,相互尊重和平等是保持和发展正常、健康的国家关系的重要原则。平等和相互尊重首先表现为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对方国家人民的自由选择。中俄两国领导人反复声明,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选择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模式。中俄两国尽管改革的道路和方式 大相径庭,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两国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利用苏联解体以及俄罗斯国内的危机和困难,对它指手划脚,施加影响和压力;俄罗斯也没有利用中国国内 的所谓“人权”和“民主”问题,伙同西方向中国发难。在相互交往中,中俄能够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合法利益和作为世界大国应有的尊严。处在困难和危机中的俄罗斯从中国方面得到的是理解、同情和支持。所以,在相互交往中,中俄双方都没有羞辱感。相互尊重和平等还表现在,相互支持各自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所作的努力。例如,中国支持俄罗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认为车臣问题是俄罗斯的内政。俄罗斯一再声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不同台湾发生官方往来。叶利钦为此发布了专门的总统令。几年来,中俄关系得以从一般的睦邻友好关系发展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互信任不断加深,这首先是在相互交往中贯彻相互尊重和平等这一原则的 结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俄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础上的伙伴关系堪为冷战后大国关系的楷模。

第二,建立新的安全机制,把边界变成和平、安宁和合作的纽带。中俄两国 拥有4300多公里长的共同边界。长期以来,边界争端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60年代发生的边境武装冲突,曾使两国走到了战争的边缘。随着东西两段边界协议的签订和19 97年东部边界划界工作的结束,中俄95%以上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这为中俄发展长期和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两国 不再把自己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因而传统的主要依靠军事力量维护安全的方式就失去了意义。

第三,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经贸和科技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 要基础。到目前为止,中俄经济和科技合作已涉及到 农业、能源、交通、和平利用核能、航空航天、金融以及军事技术等领域。领导人都把两国 的经贸和科技合作提到战略的高度。

第四,促进世界多元化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俄战略协作的范 围还包括国际领域。近3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中俄不断寻 求在国际问题上进行协调和合作的可能性。在国际舞台上,中俄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两国在国际上合法权益方面,能 够相互理解,并相互支持。俄罗斯支持中国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的立场,不赞成 西方借口“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对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表示理解和支持,支持 独联体的一体化发展,支持俄罗斯申请加入亚太经济和合作组织。中俄就世界战略问题其中 包括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积极对话。在联合国,中俄为提高联合国的效率和行动能力,就裁 军、解决地区冲突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总之,中俄战略协 作伙伴关系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新闻媒介评论说:“中俄是多极化 格局中独立的、重要的两极,这是当之无愧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 于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第五,中俄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机制化。中俄关系得以顺利发展,这同两 国始终保持各个阶层、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直接有关,特别是领导人之间高层、最高层接触 和磋商对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深化和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久前,中俄达成协议:为了协调两国总理定期会 晤机制的工作,设立以两国副总理为主席的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会。中俄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 和机制化,既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

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实践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的重要保障。 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是:两国在相互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以及在国际上的应有地位和正当利益,为促进世界多 极化发展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密切协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全方 位的,协作的范围不仅包括双边关系,而且包括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问题;不仅涉及政治、经济,而且涉及外交和国际安全。这种关系不是出于暂时的需要,而是着眼于未来,面向21 世纪。

五、两国关系发展展望

展望两国未来的关系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发展两国的传统友谊,继续加强双方的睦邻友好关系,推动双方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两国共同需要的。

中俄关系的良好的发展具有诸多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中俄对当代世界的认识和对国际问题的立场一致或相近。如两国都反对单边主义,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第

二,中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消除了影响两国关系的最大隐患。第三,中俄建立的高层互访和定期会晤机制,以及其他各级会晤协商机制,为在各个级别上加强和发展两国关系提供了畅通的渠道。第四,中俄两国元首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诸多声明和条约,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正因为上述由利条件的存在,所以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首先,两国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它们的相互借重关系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战略协作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合作进一步加深;其次,随着经济合作的迅速深化,两国的相互依存程度将会不断提高,这将与双方之间的安全依赖一道,加强中俄长

期友好关系的不可逆性,并使战略协作关系具有更强的双边互利性;第三,两国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将在根本上决定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广度与深度。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两国关系既不可能结盟,更不会倒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继续向前稳步发展。但是,中俄两国在未来20年内国家实力究竟发展如何,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两国都强大,或是都不强大,或是一强一弱,两国关系都需要重新定位。另外,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即中俄关系的迅速升温,是由于某些国际因素的强烈刺激,具体来说,主要是对美关系的因素,一旦这一因素消失或淡化,也将对中俄关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此判断,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俄关系的美好前景是不容置疑的。这不仅因为两国已从双方关系的发展中吸取了经验、教训,而且更重要的是中俄睦邻友 好合作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需要,同时两国也具有发展良好关系的诸多条件。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只要双方本着建立兼顾双方利益、不针对对方国家安全的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因而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是充满希望的。

在当前复杂而又深刻的国际背景下,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越来越多的外部势力对中国的崛起抱有敌视态度,通过各种手段阻挠和干扰中国的发展。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个时候,安定的国际环境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如何创造这种条件成为现阶段中国外交面临的主要课题。在这个时候,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俄罗斯,成为中国的首选。中俄之间的关系发展,也逐步的凸显其重要性。虽然相比中国与日本、东南亚国家的海洋之争中俄关系不是现阶段中国外交领域的热门话题。我认为,中俄关系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内决定着中国外交的大体走向。研究中俄关系未来的发展,有助于我们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当今中国的外交现状,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判读未来中国外交发展的线路。

第二篇:塑料光纤现状与前景展望

塑料光纤现状与前景展望

摘要:简要叙述了塑料光纤的历史,研究现状,并对塑料光纤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光纤传输,塑料光纤,POF,传输损耗,传输带宽

正文:

1.前言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对信息需求激增,接入网在向光纤到户迈进。但由于以往使用的石英光纤在连接及系统安装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当其直径小于0.1mm时,抗冲击的能力较差,不易连接,生产的成本也比较高,不仅提高了局域网建设的成本,也增加了用户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在寻找用其它新型材料作通信传输介质的途径,其中被大力开发的一种就是塑料光纤(POF)。

2.塑料光纤的发展历程

塑料光纤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传光、照明和传相等,其后在汽车、医疗和工业控制等方面也取得了成熟的应用和推广,最近在宽带通信领域中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最早的塑料光纤是美国杜邦公司于1964年开发的以聚甲苯丙烯酸甲酯(PMMA)为纤芯的塑料光纤,其传输损耗大约为1000dB/km。

其后,日本的NTT和三菱人造丝公司在杜邦公司拉丝技术的基础上致力于降低塑料光纤的损耗,在提高其耐热性和研究梯度折射率塑料光纤(GI2POF)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1992年,Yoshiro、Koike等人用界面凝胶法制造出的梯度折射率光纤,明显降低了塑料光纤的损耗,有效提高了塑料光纤的带宽,为塑料光纤在通信网络中开拓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0 年,OFC会议上,日本硝子玻璃株式会社报道了氟化梯度塑料光纤衰减系数:在850nm为41dB/km、1300nm为33dB/km,其带宽已达100MHz/km。用这种光纤成功地进行了100m、11Gbit/s和5.0m、2.5Gbit/s的高速传输试验和70℃长期热老化试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氟化梯度塑料光纤完全能满足短距离通信的使用要求。

美国在塑料光纤的发展历程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政府委托波音、BOF等公司于1992 年成立了高速塑料网络联合体(HSPA),目标是研制渐变型塑料光纤。通过三年的努力,该联合体已经将塑料光纤技术推向航空、汽车和数据通信市场 ,并于1997年5月通过了渐变型塑料光纤的第一个工业标准。

塑料光纤之所以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的积极开发,就在于塑料光纤将用于通信网络中1千米范围内的网络连接,成为短距离高速通信网络主要的传输媒质。

3.塑料光纤的原理

塑料光纤的工作原理为:当光线以一定角度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就会发生光线在界面上的全反射,光线重新折回光密介质中,光纤就是利用全反射的原理将光从一端传至另一端的。构成塑料光纤的材料有两种,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的两种透明聚合物,而且低折射率的材料必须完整地包住高折射率的材料,即皮材必须包覆住芯材。

塑料光纤的芯材和皮材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两者都是透明的无定型聚合物,具有耐高温性和强韧性;

(2)两者的折射率之差应满足 n芯n皮0.05的条件,以确保有一定的受光角;

(3)两者具有良好的匹配性,界面粘接性良好。

4.塑料光纤的优点

塑料光纤与石英光纤相比,塑料光纤在高速短距离通信网络中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特别在100-1000m范围内带宽可达数GHz,而成本则与对称电缆相当。同时塑料光纤具有加工容易、弯曲性能好、可以制成大芯径(0.5-1mm)、大数值孔径(0.3-0.5)的光纤,且可采用注塑连接器,其连接、分路简单,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可采用可见光作光源等一系列优点。另外,塑料光纤的重量轻,可绕性好,易于在狭窄的空间内铺设。因此备受人们关注,形成了国际上一个新的研究开发热点。据国际市场分析,塑料光纤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至2002年,全世界塑料光纤的销售额估计将高达10亿美元。

5.塑料光纤的性能

目前石英玻璃光纤性能的研究主要定位在损耗、色散、偏振模色散、非线性效应等 ,而塑料光纤的性能研究重点则是损耗、色散、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等。

塑料光纤的最大缺点是损耗大。塑料光纤的损耗主要取决于所选材料的散射损耗和吸收损耗。其中散射损耗有因为波导结构不完善(如聚合物杂质、光纤中的微空隙、尘埃和气泡、纤芯直径的不均匀不完整性等)所引起的损耗以及由于瑞利散射引起的损耗。使用合适的包层材料和控制聚合物聚合度与分子量分布,可降低散射损耗。而吸收损耗则是由分子键(碳氢、碳氘等)伸缩振动吸收以及分子键中的不同能级间的电子跃迁引发吸收所致。在以碳氢键为基本骨架的高分子材料中,波长为650nm处的吸收损耗大约为120db/km。如果用氟原子替代碳氢键中的氢原子后所组成的氟化塑料材料,这样不仅降低了损耗,而且也降低了色散。用氟化塑料制成的梯度折射率光纤,由于其在红外区无原子振动引起的吸收损耗,故可制得在可见光至红外范围的损耗很小,即在1.3um波长处吸收损耗为33db/km的梯度型折射率分布的塑料光纤。

带宽是光纤波导的一个重要特点,带宽大小决定了光纤的信息传输能力。增加光纤带宽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减小光纤芯的数值孔径(NA)。较小的NA使得光纤中具有传输较低阶的模式,从而减小了模间色散,故能使光纤带宽得到提高。二是改变光纤芯的折射率。当梯度折射率光纤具有接近于抛物型的最佳折射率分布时,光纤的模间色散最小,可以获得最佳带宽性能。另外,当入射光源的孔径较小时,光纤中只有部分模式激发,色散小于光纤中全部传输模被激发的情形,因而也可以获得相对高的工作带宽。

塑料光纤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由于塑料熔点低,耐热性能差,通常塑料光纤在高温环境中会发生氧化降解和损耗增大。氧化降解是由于构成光纤芯材料中的羰基、双键和交联形成的。氧化降解促使电子跃迁加快,进而引起光纤的损耗增大。当温度低于-20℃时,塑料光纤将变硬、变脆。

为提高塑料光纤的热稳定性,通常采用的做法是:选用含氟或硅的塑料材料制造塑料光纤;降塑料光纤的光源工作波长选择在大于660nm,以求得塑料光纤的耐热型长期稳定有效。

塑料光纤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柔软性能好。例如 ,一毫米粗的塑料光纤按曲率半径为6 毫米作180度的来回弯曲100多次,对塑料光纤毫无损害,透过率并无变化,所以塑料光纤可以十分方便地安装在光纤分线箱内。

6.塑料光纤的应用

塑料光纤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获得应用。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塑料光纤的损耗

较大、寿命较短、传输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质等也不够稳定,主要用于传光、照明、传相等非通信方面。随着光纤新材料、新型光纤结构以及新理论和新技术等的不断开发应用,现在的塑料光纤已能用于短距离、高速率的数据传输系统。

塑料光纤在未来家庭智能化、办公自动化、工业控制网络化、车载机载通信网和军事通信网的数据传输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塑料光纤可以组成家庭网络,把家用 PC、娱乐设施、数字设备、家庭安全设备连成网络,达到家庭自动化和远程控制管理,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实现办公设备的联网,实现远程办公。塑料光纤由于重量轻且耐用,可以将车载机通信网络和控制系统组成一个网络,将微型计算机、卫星导航设备、移动电话、传真等外设纳入机车整体设计中,旅客还可通过塑料光纤网络在座位上享受音乐、电影、视频游戏、购物、Internet 等服务。但是 ,从塑料光纤自身的特点来看,塑料光纤的应用领域以短距离、中小容量通讯系统比较合适,可作为大容量、长距离石英单模光纤的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的光信息网络有线传输系统。

随着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工业自动化根据其特点和使用方向可分为过程控制自动化、面向生产和制造业的自动化以及自动化测量系统(工业测量仪表)。这些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和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由直接控制系统向集散型控制系统发展,而这种集散型控制系统的发展都是以各种工业网络为基础。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工业总线系统,各种工业设备构成一个既分散又统一的整体。对塑料光纤来说,工业控制总线系统是其最稳定和最大的市场之一。通过转换器,POF 可以与RS232、RS422、100Mbit/s以太网、令牌网等标准协议接口相连 ,从而在恶劣的工业制造环境中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线路,高速传输工业控制信号和指令,避免了因使用金属电缆线路受电磁干扰而导致通信中断的危险。

在军事通信上,塑料光纤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用于高速传输大量的敏感、保密信息,如利用塑料光纤重量轻、可绕性好、连接快捷、适用于在身佩带的特点,用于士兵穿戴式的轻型计算机系统,并能够插入通信网络下载、存储、发送、接受关键任务信息,且可在头盔显示器中显示。

7.塑料光纤的缺点

尽管POF具有众多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POF的衰减主要是由芯包塑料材料的吸收损耗和色散损耗形成,因此造成了POF的衰减过大。在通信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对塑料光纤性能的影响很大,导致了POF耐温性差。由于POF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具有良好的延展

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非正常的工程操作会导致POF的弯曲、拉伸,使其衰减程度增大,影响正常传输指标。

8.塑料光纤的前景展望

塑料光纤用于短距离通信的局域网和接入网的前景不可估量,从塑料光纤技术的发展历程看,还有许多问题需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降低传输损耗。塑料光纤的传输损耗由初期聚甲苯丙烯酸甲酯(PMMA)芯光纤的 1000dB/km以上到现在氟化物芯光纤的15dB/km左右,降低了近100倍。塑料光纤的传输性能以及耐热性、耐湿性、耐酸碱性等物理化学稳定性方面都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损耗还将进一步减小,如采用吸附分离等先进的单体精制技术,引入高折射率,掺入量的折射率修正剂,以及开发新型全氟化聚合物等。

进一步增大传输带宽。塑料光纤的带宽由最初的渐变折射率塑料光纤(SI2POF)的几个 MHz增加到现在的梯度折射率塑料光纤的数个GHz,提高了近3个数量级。由于氟化物塑料光纤的材料色散很小,因此通过优化光纤芯区折射率的分布形式,创造新型的光纤结构,进一步降低模间色散,采用空分复用和波分复用等技,塑料光纤的传输带宽可望达到10 GHz·km以上。

参考文献:

[1] 韩伟.塑料光纤的现况与实用化动向[J].有线电视技术, 2005,(12).[2] 王田虎,毛海涛,张锦龙.塑料光纤及其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 2004,(05).[3] 张洁,郝晓东.塑料光纤研究概况[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05,(02).[4] 赵宏,李勇,熊登科,董会奇.POF(塑料光纤)原理及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 2006,(07).[5] 李庆春,信春玲,郭毅.塑料光纤成型技术及应用前景展望[J].上海塑料, 2005,(01).[6] 张洁,郝晓东.塑料光纤的研究概况[J].上海化工, 2005,(04).[7] 刘天山.塑料光纤(POF)的发展及其应用[J].应用光学, 2004,(03).[8] 廖小平.塑料光纤的优点及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 2005,(22).[9] 我国通信级塑料光纤实现产业化[J].化工经济技术信息, 2007,(10).[10] 李旸.应用于塑料光纤的新复用技术[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第三篇:AMT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AMT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整理时间:2008-9-25 10:02:37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打印评论收藏关闭

您正在阅读的是:AMT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欢迎您转贴给朋友。

近几年重型汽车发动机功率200~350kW,输出扭矩900~2200N·m,需要爬行挡速比为10~17,要求挡位间隔小,速比阶小于30%,这就需要使用更多的挡位(8~16个前进挡),而且越来越多地采用副的多挡位变速器。副变速器的采用和挡位数的增多,加大了驾驶员的操纵难度和劳动强度,变速器的故障率上升,手动机械式操纵机构已不适应当今重型汽车的发展。

AMT保留了原手动变速器总成的绝大部分机构,只是将其手动变速的操纵机构用自动操纵机构所取代,生产继承性好,改造成本低,见效快,并且通过软件的优化设计可以全面提高车辆的使用性能。因此,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和一些科研院校都在进行此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表1给出了手动变速器(MT)与自动变速器的性能比较。因AMT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汽车市场对AMT的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AMT在美国和欧洲已实现了商品化,重型汽车上装配AMT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据预测,到2008年,欧洲近50%的MT将被AMT取代,部分AT市场也会被AMT占据。因此,近年来世界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都在努力开发新一代的AMT产品。表2列出了世界著名重型汽车公司的AMT产品及主要特点。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AMT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AMT技术理论上的研究与国际水平相当,但在产品化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较大。表3列出了国内开展AMT技术研究的单位及其产品特点。

在AMT技术理论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后,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系统可靠性、适应性和降低成本上。北京理工大学正在与国内几家汽车公司和变速器生产厂家合作开发AMT产品,这促进了AMT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对AMT技术的研究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已具备了向商品化、产业化转变的条件。推广AMT系列化产品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欧洲最大的独立汽车变速器GETRAG公司在我国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后也认为,我国的重型汽车AMT市场前景广阔。

(1)未来10~15年内我国重型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将是全面改善和提高重型汽车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这为AMT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2)对于城市公交客车,在满足驾驶舒适简便和低成本的双重条件下,AMT应是其首选对象。因此,AMT技术应用于城市公交客车的发展前景广阔。

(3)目前,国内在重型车辆上开发的AMT产品,其执行机构主要采用液压驱动方案。由于大部分重型专用汽车上都具有不同用途的液压系统,本身带有液压油源,因此现有的AMT技术可以直接在其上应用。对于无液压油源但采用了气压制动的车辆,因有气源,可采用气动方案来驱动执行机构。由于专用汽车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品,而加装AMT系统增加的成本相对总成本来说比较小,且由此带来的整车性能及售价的提高,对于专用汽车生产厂家来说,无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第四篇:浙江省天然气利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浙江省天然气利用现状与前景展望天然气需求与利用现状

天然气可广泛应用于发电、热电联产、工业和城市燃气领域,根据相关规划和调研,到2020年,浙江省天然气需求近300亿m3。其中,燃气电厂和热电厂用气占需求的60%,城市燃气和工业用气占需求的40%。

浙江经济发达,增长强劲而资源短缺,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96%,能源消费以煤炭和石油为主,能源及电力供应未能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和长期增长趋势,能源瓶颈和环境压力对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日益突现。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利用,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23.8%,2007年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33%,在浙江省仅为15%,见表1。根据相关规划,2010年天然气将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53%,到2020年,天然气将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10%。浙江省正在大力引进天然气,天然气将为浙江省的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2004年浙江省引进西气东输天然气,揭开了浙江省大规模利用天然气的序幕,2006年东海天然气登陆浙江。近年来浙江省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消费量逐年提高,经过4年的发展,天然气2007年已占全省能源消费的1.5%,见表2。表1 2007年全球、中国及浙江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表2 浙江省天然气历年消费情况

目前,浙江省天然气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占有率还很低,市场也主要局限在杭嘉湖和宁绍地区,供应尚不能满足需求,电厂用气严重不足。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并覆盖全省有赖于引进更多的气源,包括川气、西气东输二线和进口液化天然气,最终形成陆上管输、海气上岸和进口LNG的多气源供应格局。

天然气供应

浙江省天然气的气源包括已经投产的西气东输天然气、东海天然气和将要引进的川气东送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全省已有、在建、规划和计划天然气项目的总供应规模达203亿m3/a。

2.1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工程是“十五”期间国家安排建设的特大型基础设施,西起新疆轮南,东到上海,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我国东部地区,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10个省区市,全长4000多km,设计年输量120亿m3,增压后可增供60亿m3/a。

2004年初,作为全省天然气总买总卖方的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13.88亿m3/a的西气东输天然气采购协议,浙江门站初始价格为1.31元/m3,包括0.48元/m3的出厂基准价和0.83元/m3的管输费。西气东输管线增压后,向浙江的供应量可增加到18亿m3/a。西气东输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每年调整一次,调整系数根据原油、液化石油气和煤炭价格5年移动平均变化情况,分别按0.4、0.2、0.4加权平均确定,相邻的价格调整幅度最大不超过8%。近年来的能源价格上涨使西气东输浙江门站气价保持上升趋势。西气东输天然气通过杭州—湖州天然气管道向湖州、杭州供气。半山电厂的进厂气价由最初的1.35元/m3上涨到目前的1.85元/m3。在杭州市场,居民到户气价为2.4元/m3,非居民到户气价为3.2元/m3。2008年底,德清——嘉兴天然气管线建成将向嘉兴市供应西气东输天然气。

2.2 东海天然气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先后发现了平湖、天外天、宝云亭、残雪、断桥、孔雀亭、武云亭、春晓8个油气田。其中平湖油气田于1998年底建成,1999年4月开始向上海供气。春晓气田群位于距宁波350km的东海大陆架上,包括春晓、天外天、断桥和残雪4个油气田。春晓气口群生产的天然气通过约350km的海底管线输送到陆上终端(浙江宁波春晓)天然气处理厂,完成处理后向钱塘江以南地区工业和民用用户供气。目前春晓气田群项目由中海油和中石化联营。春晓气田群于2006年2月投产,通过杭州——宁波天然气输气管道向沿线用户供气。杭甬线起始于东海天然气登陆点春晓,经宁波、绍兴至杭州崇贤的杭州——湖州天然气输气管道杭州末站,干线线路全长243km,2004年底开工建设,2007年7月全线建成投产。东海天然气浙江门站价格约为1.8元/m3。东海天然气供杭州——宁波天然气管道沿线电厂的气价为1.85元/m3。目前杭州 宁波天然气管道沿线居民到户气价为2.8元/m 3,非居民到户气价为3.4元/m3。达产后春晓气田群向浙江的供气规模为11.5亿m3/a。此外,在资源短缺和高油气价格的背景下,将重新启动东海瓯江凹陷的勘探开发。

2.3 川气东送

川气东送管道西起四川省普光气田,东至上海,全长1700多km,设计年输量120亿m3,增压后可达到170亿m3/a,由中国石化投资建设。项目以普光气田为主供气源,该工程在合理供应川渝用气的前提下,主要供应江苏、浙江和上海,兼顾沿线的湖北、安徽及江西。2007年8月开工,计划2010年全线贯通。川气东送工程计划向浙江的供气量为18.5亿m3/a,供气价格与西气东输工程相当。目前配套川气东送的杭州——嘉兴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2.4 西气东输二线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14个省区市,全长9000多km,境外与横跨3国、同步建设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设计年输量300亿m3,2008年2月开工,计划2011年全线贯通。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资源已经落实。主气源由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130亿m3/a勘探开发项目和中国石油与土库曼斯坦国家天然气康采恩签署的170亿m3/a购销天然气协议2部分组成。2007年7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土库曼斯坦签署协议,将通过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每年引进300亿m3天然气。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项目起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边境的格达伊姆,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最终到达新疆的霍尔果斯,并进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按照中土双方确认的与国际油价挂钩的定价公式计算的出厂气价,加境外和境内管输费,西气东输二线浙江门站气价将在3元/m3以上。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计划向浙江自供气量为29亿m3/a,建成后将弥补浙江省浙西、浙中和浙南地区天然气利用的空白。

2.5 进口液化天然气(LNG)

自199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5中国海油签订“关于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合作原则协议》以来,浙江LNG项目(宁波LNG)已取得项目申请报告所需的除资源、市场外的全部支持性文件。目前项目工地已完成场地准备工作,待LNG资源落实后项目将正式开工建设。浙江LNG项目一期建设规模300万t/a(42亿m3/a),二期扩建到600万t/a(84亿m3/a)。在LNG采购方面,2004年以来,中国海油分别与澳大利亚、伊朗和卡塔尔等国的资源供应方进行了商务谈判,卖方的LNG报价也由2004年底约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上升到目前的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上。2008年6月,中国海油5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公司签订了一项为期2 5年的液化天然气(LNG)购销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海油每年将从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公司进口200万t液化天然气,计划供应福建LNG、广东LNG、上海LNG、浙江LNG和海南LNG项目。此外,2005年4月,中国海油与温州市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展温州LNG项目工作的原则协议》,温州液化天然气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天然气价格

3.1 浙江]站价格

国内天然气价格趋势是在充分考虑国内市场承受力的前提下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石油价格自2002年以来大幅攀升,未来我国天然气价格将长期向上。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价格[2003]1323号“关于西气东输天然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及对全球已进入高油气价格时代的判断,预计2010年西气东输天然气供浙江门站价格为1.5元/m3,2015年将达到1.8元/m3,2020年则可能突破2元/m3。预计川气东送天然气价格与西气东送天然气价格相当。东海天然气的开发成本较高,预计2010年东海天然气供浙江门站价格为1.9元/m3,2015年为2.2元/m3,2020年将达到2.5元/m3。按照目前油价测算,西气东输二线进口气的浙江门站价格已经超过3元/m3,国际油价长期高位运行,未来气价上涨的可能性远大于下跌的可能性。若浙江LNG能获得1.0-1.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LNG到岸价格,LNG气化后供浙江价格将高达3.2-4.6元/m3。未来浙江全省天然气同网同价,综合以上气源价格走势,且LNG价格取中问值3.9元/m3,估算浙江省天然气门站平均价格,见表3。表3 浙江省天然气门站价格预测

3.2 终端用气价格

如表3的预测,2015年浙江省天然气的进气价格将达到2.9元/m3,假设省网管输费0.1元/m3,城市输配0.7元/m3,则电厂到厂气价和城市门站气价为3元/m3,城市终端用户价格为3.7元/m3。当电厂到厂气价为3元/m3,电厂上同电价将达到0.83元/kWh,是目前省内煤电上网电价的2倍,严重影响气电的竞争力,如此超高的价格很难被电网接受。如果考虑以城市燃气(包括工业)补贴发电用户,假设气电上网电价为0.65元/kWh(此时的电厂进厂气价为21元/m3)。当电厂用气占60%,城市用气占40%,将电厂气价下调为电厂可以接受的21元/m3,以城市燃气补贴电厂,则城市门站气价将提高到4.3元/m3,城市终端用户价格将达到5元/m3,是目前价格的2倍。随着宁波LNG二期和温州 LNG项目的投产,宁波LNG二期和温州LNG项目的资源价格极可能比宁波LNG一期更高,到2020年,终端用气价格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对天然气价格的承受能力将成为未来浙江省天然气利用的焦点问题。

目前省内液化石油气、汽油价格约为7000元/t和8500元/t,按热值计算分别相当于天然气5.4元/m3和7.7元/m3,而目前省内的天然气管输市场的非发电用天然气价格仅为24-34元/m3,大客户还可以获得更加优惠的气价。因此即便考虑了未来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天然气较之液化石油气和汽柴油仍然具有比较明显的价格优势。目前燃料油价格约为5500元/t,按热值计算相当于天然气51元/m3,考虑天然气的清洁性和较高的热效率,天然气完全可以替代部分燃料油。尽管天然气在经济性上无法替代煤炭,但通过行政强制措施,逐步将污染较重的煤炭退出城市能源利用系列(这一环保措施也适用于燃料油),为天然气市场的进一步扩展创造了条件。

结论与建议

(1)全球范围内,天然气气价提升是对近年来石油价格上涨的正常反应,也是对天然气、石油比价偏低的理性修正(在浙江省目前这一比价约为0.3-0.4),未来省内天然气气价将长期向上。但价格的过快上涨不利于天然气市场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对浙江这样的新兴市场。2015年前,西气东输、东海天然气、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二线均达产,年供气能力达到77亿m3(约占2015年全省能源消费的4%),期间的管线建设和市场分配的任务将很繁重。如果2015年宁波LNG项目一期在2015年达产(如表2所示),市场供应大幅增加且浙江门站价格将较2010年提高70%,短期内涌现的巨量、高价天然气会对下游市场开发和管网建设形成压力,从而提高天然气贸易照付不议风险。因此,可以考虑宁波LNG项目一期在2015年投产,2018年达产,资源采购可选择较晚投产的上游气田和液化厂项目,以保证2015年前川气和西气二线的市场分配和2015年后LNG的市场安排。由此,到2020年,119亿m3/a的天然气消费将占全省能源消费的5%。宁波LNG项目三期和温州LNG可规划在2020年以后投产,届时天然气主管网将覆盖全省。如以上全部项目在2025年稳产或达产,不考虑其他新增气源,则203亿m3/a的天然气消费将占2025年全省能源消费的7%左右。这是一种保守、渐进的气量和气价方案,有利于天然气市场的培育和持续发展。当然在充分调研和市场落实的基础上,LNG项目仍可争取尽早投产。如果以上项目在2020年全部稳产或达产,则203亿m3/a的天然气消费约占全省能源消费的9%。

(2)对于天然气电厂,高气价对应较高的上网电价,然而比煤电上网电价高一倍的价格显然难以让电网接受,这一情况是省内燃气电厂在建设之初没有想到的。采取城市燃气对燃气电厂的交叉补贴,可降低气电上同电价,然而以占总用气40%的城市燃气补贴占总用气60%的气电用户,将大幅提高城市燃气的终端用户用气价格,严重影响天然气的竞争力。高昂的气价可能使部分规划气电项目下马,从而降低市场的总需求,特别是对进口天然气的需求。发电用气比重将下降,城市燃气及工业用气比重相应提高,从而降低了气电的补贴需求,提高了城市燃气的竞争力。假设2020年全省天然气供应的50%(59.5亿m3)用于发电,则气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50万kW,占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的12%,气电较高的上网电价最终将通过提高电网销售电价转移到终端用户上。气电投产即可达产和城市燃气、工业用气具有渐增性,以及城市燃气用户可承受较高的天然气价格,这些因素决定了未来天然气市场开发的重点是城市燃气及工业用户。然而燃气电厂与电网签订长期购销电协议,以及气电联动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在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强市场宣传和培育的同时,对于管网暂时未能覆盖的地区,可以槽车运输形式供应、开发这些市场,为管输天然气的大规模进入做好准备。

(3)国外资源,尤其是进口 LNG是未来浙江省天然气利用的主力气源,是浙江省资源采购的主要方向。应当加强与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保证天然气的稳定持续供应,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引进工程,积极参与海外资源采购。加强对天然气产业,从资源、运输到市场的整个产业链的研究,提高市场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保障浙江省天然气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自2004年开展资源引进的实质性工作以来,LNG资源尚未落实。在未签订LNG长期购买协议前,可考虑现货贸易和多目的地或转动港安排的可行性,争取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LNG项目的核准,加快 LNG接收站项目建设。此外,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将提高浙江省对进口天然气价格的承受能力。

第五篇: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在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的演讲

(驻俄罗斯使馆供稿)

2010/04/28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2010年4月22日)尊敬的哈列耶娃校长,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感谢哈列耶娃校长邀请我来莫斯科国立大学,就当前中俄关系发表演讲。贵校在全俄大学排名中位列前十名,在全俄语言教学中占有领军地位,培养了大批语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我对贵校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贵校已与中方有关部门和院校建立联系,开展合作,希望这种合作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作为中俄关系领域的一个实际工作者,我愿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的工作感受谈一点个人看法和意见。之后,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我大体讲四个部分,一是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二是发展中俄关系的意义和经验,三是中俄关系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四是发展中俄关系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自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成果丰硕,势头喜人。可以说,我们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

1996年4月,双方决定建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随着各领域合作的展开,两国还建立了议会领导人会晤机制、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战略安全磋商等高层次的合作机制。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框架下设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人文合作委员会和能源谈判代表会晤三大机制,机制下设的分委会和工作小组数量不断增加,基本覆盖中俄合作的所有领域,是中国对外合作中规格最高、组织结构最全、涉及领域最广的磋商机制。如此完备的大国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

(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为解决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1987年至2004年,中苏(俄)根据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进行了长期认真的谈判。随着2004年10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最后签署,两国最终全部确定了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走向。随后,两国又在2008年结束全部勘界工作,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全面彻底解决。《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相互没有也不会有领土要求。中俄边界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的纽带。考虑到中俄关系史中边界问题的极端复杂性和敏感性,两国最终能够本着和平友好、互谅互让的精神完全彻底地解决边界问题确实是来之不易。这为中俄关系发展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

(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

中国坚定地支持俄打击恐怖主义及分裂势力,支持俄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俄在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上也坚定地支持中方立场。在去年乌鲁木齐“7.5”事件等问题上,俄始终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中方坚决谴责恐怖势力在俄制造爆炸袭击等犯罪活动。中方还在俄维护二战历史荣誉、反对改写二战史观等问题上坚决地站在俄一边。中俄两国在对方最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与一些西方国家对两国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证明在关键时刻两国彼此是靠得住的朋友和伙伴。

(四)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

根据中俄两国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协定,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军事信任措施,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回想中苏两国即使在50年代同盟时期,也从未举行过任何联合军演。但2005年8月,中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举行首次大规模陆海空三军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8月,中国首次派出成建制部队、携带重装备赴俄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两次演习在中国对外关系史和军事史上都是第一次。2008年3月,两国开通了国防部长直通热线电话。2009年7月,两国举行了“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反恐演习。中俄军事合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说明,双方已不再相互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或军事威胁,两国间的互信程度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五)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开始增强

自2000年至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从80亿美元增加到560多亿美元。去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两国经贸额在保持10年连续增长后首次下降,但两国经贸合作基本面保持良好,相互投资有所增长。随着两国经济逐步好转,今年第一季度两国经贸额同比增加60%。

近年来,两国相互投资也逐步扩大。2009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超过2008年的3倍,俄对华投资新增项目超过2008年一倍以上。双方签署了政府间投资保护协定。至今为止,共举行了五届中俄投资促进会议。达成的一系列投资项目已开始运作,涉及资源开发、木材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组装、农业综合开发、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

中俄能源合作稳步发展。2009年中国自俄进口原油约1500万吨。由俄承建的田湾核电站一期1、2号机组已投产,二期正在积极推进。去年,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双方签署了关于原油管道建设、原油长期贸易、长期贷款等一揽子协议。两国天然气、核电等领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六)边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

1983年中苏恢复边境贸易,当年边境贸易额仅为1000万美元。2009年,中俄边境贸易额增加到57.3亿美元,在双边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1983年的1.5%提高到2009年的14.8%。边境贸易成为双边贸易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适应边境贸易发展的需要,两国边境地区口岸、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卢布和人民币已成为边境贸易中重要的结算货币。两国地方合作已从毗邻地区扩展到全国范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区已位列中国对俄贸易的前列。目前双方已建立友好城市和省州71对。同时,边境地方合作已不仅局限于经贸合作,逐步向文化、教育等领域扩展。

为加强两国边境和地区合作,两国领导人就协调两国地方发展战略达成一致,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两国主管部门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建立了边境地方贸易合作常设工作组和边境地方贸易协调委员会,启动了边境地区经贸合作政府间文件的商签工作。

(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

两国在1997年4月建立了由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为中俄民间交流与合作的主渠道。两国人民往来频繁,留学生人员数量逐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在俄中国留学生约有18000人,在中国的俄罗斯留学生有9000人。在国家关系中,人同样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某种程度上也是最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中俄两国越来越密切的民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增进了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好感,加强了两国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的两个大国,中俄两国始终把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作为一个主要的合作领域。1997年4月、2005年7月和2008年5月,两国元首分别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声明、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声明和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特别强调要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气候变化、朝核、伊核等当前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进行了良好的协调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更是中俄两国在地区问题上开展建设性合作的典范。可以说,中俄两国在当前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都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彼此成为了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的主要伙伴和重要的战略依托。

中俄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领域的合作也都可圈可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非常值得一提的2006年在中国和2007年在俄罗斯分别举行了“俄罗斯年”和“中国年”,向两国人民和全世界集中、全面展示了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互办“国家年”是中俄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是中国第一次与其他国家举办这样的活动。根据“世代友好、携手共进”的宗旨,两年时间里,双方共举办了500多项活动,包括两国政治、经贸、人文、科技、教育、军事、地方等双边合作的方方面面,活动内容之丰、涵盖领域之广、民众参与程度之高、社会反响之强烈,都创下了中俄交往史的新纪录。双方已确定将14个活动项目长效化、机制化,今后长期在两国轮流举办。互办“国家年”使两国民众深切体会到了中俄友好的浓烈气氛,充分领略到了中俄两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近距离感受到了两国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全面提升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为两国关系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营造了强大的声势,也实实在在的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语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通晓对方的语言,是读懂对方心灵,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中俄友好合作,提升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继成功举办“国家年”活动后,两国元首宣布在2009年和2010年启动两国“语言年”活动,在两国掀起学习对方语言、文化的新高潮。去年,“俄语年”在中国成功举办,今年的俄罗斯“汉语年”也已拉开帷幕。

二、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对本地区和整个世界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

中苏对抗时期,两国人民间的往来几乎完全断绝。而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双方目前每年人员往来数量以已百万计。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中国已成为俄第三大贸易伙伴,俄也是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之一。去年中国一度跃至俄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双方友好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好处之大,已经是无法用金钱衡量。

第二、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

中俄不仅直接相互支持,而且还利用自身影响,带动其他国家支持对方,经常在其他国家面前替对方说话,做工作。这使两国增强了自己的国际行动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影响,扩大了自己的空间,也减少了面临的国际压力。双方已经彼此把对方视为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三、两国在一些重要的具体领域实现了优势互补,两全其美

军技合作和能源合作是两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军技合作使中国得到了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改善了军队的装备水平。同时,俄罗斯也通过对华军售获得了巨额资金,从而不仅帮助本国一些曾经非常困难的军工企业摆脱困境,而且增强了研发更先进技术的能力。中国通过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满足了国内一部分需要,俄罗斯也获得了大量石油收入,打开了中国石油进口市场,进入了中国石油加工和成品油销售领域,同时实现了俄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战略。

第四、中俄战略协作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带动了两国各自与有关国家关系的发展

这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在中俄解决边界问题的示范效应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继签署了边界协定,全部、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使长达7000多公里的原中苏边界变成和平、友好和合作的纽带。2001年中俄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后,中国以此为模本,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签署睦邻友好条约,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

(二)中俄战略协作促进了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

这在中亚地区表现的最为突出。1992年,中俄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军事领域信任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这直接推动了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措施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而后两个协定直接促成了“上海五国”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中俄通过双边途径和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为促进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中俄战略协作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和平与稳定因素

作为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中俄战略协作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双边和地区框架。首先,中俄战略协作为世界大国,特别是相邻大国如何发展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示范。其次,在冷战后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一度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中俄战略协作发挥出了“1+1大于2”的作用,使国际格局更趋均衡,是国际关系维持了一个较稳定的框架。第三,中俄开展战略协作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调整与变革,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普京总理谈到中俄关系时曾说过,中俄高度互信的关系是促进世界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这使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的最重要的原因。这非常准确地说明了中俄战略协作的国际意义。

2004年10月,中俄两家权威民意调查机构用一份问卷分别在两国完成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中俄两国民众对两国关系给予积极评价的比例分别高达74.4%和73.2%。2007年8月,俄罗斯“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已跃居俄罗斯“友好国家排行榜”的首位,有21%的俄罗斯民众认为今后10至15年内中国是俄罗斯最友好的国家。排名第二的白俄罗斯,民众支持率为12%。通过举办中俄“国家年”和“语言年”活动,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信任进一步加深,彼此亲切感加深,相互把对方看成最友好国家。俄罗斯政府和社会高度评价中国的和平发展。中俄相互看重和倚重进一步增强。

中俄两国能够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使其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可以总结,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牢牢抓住共同战略利益这个龙头

中苏之所以从同盟走向破裂和对抗,意识形态争斗是个重要原因。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两国以史为鉴,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别,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真正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寻求和扩大共同战略利益为中心来发展双边关系。这使中俄关系有了正确和牢固的基础。

第二,准确定位双边关系,在全面合作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灵活性

中苏关系的历史教训说明,结盟和集团政治的做法不适合中俄两国。基于此,中俄两国确定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要遵守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这种非结盟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两国共同利益的需要,又使两国各自在对外政策的选择上保持了足够的灵活性,为两国处理国际事务和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真心为对方着想,相互照顾对方的利益和关切

这不仅表现在两国在涉及对方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问题上相互支持,也表现在许多具体领域。一段时间以来,俄十分关系关心和担忧其对华出口中机电产品比重持续下降的情况。中国十分认真、积极地对待这一问题,倡议建立了中俄机电商会,采取各种措施自俄扩大进口机电产品。这些努力已开始收到效果。当全球贸易因金融危机普遍大幅下挫、中俄贸易下降达30%之时,2009年,俄机电产品出口中国逆势增长1%,达到4.3亿美元。俄罗斯希望中俄不仅进行原木贸易,而且重点在俄罗斯开展木材深加工合作。中国对此也予以认真对待和积极配合。中俄林业合作常设小组确定了多个在俄罗斯木材深加工合作项目。这种彼此照顾对方利益和关切的做法,使双方能及时解决两国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为两国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总体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深化、细化合作的关键阶段

中俄发展战略协作已有十多年时间,成绩斐然。但相对来说,这些年的主要任务总体上是建立和完善双边关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搭建各领域合作的机制框架,确定有关合作的方向和规划,更多需要的是双方的政治决断。这一阶段任务完成后,中俄战略协作需要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追求更多具体的合作成果。在这一新阶段,中俄关系的发展更多地要体现在各具体领域的合作水平高低,成果多寡及相互满意度方面,需要着力落实有关文件和共识。完成这些任务,不仅同样需要及时和正确的政治决断,而且需要更多深入细致地的工作。西方谚语说“细节出魔鬼”,随着中俄双方合作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触及两国的切身利益,利益协调难度无疑会有所增大,出现利益分歧的情况在在所难免。

(二)中俄两国同时快速发展使两国战略协作面临新的形势

中俄两国目前都在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这是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在中俄两国300多年的关系史上也是第一次。随着中俄两国国力的同步增强,两国关系中的竞争性会不会扩大?两国会不会调整对对方的政策?会不会提高甚至改变与对方合作的条件?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认真研究和考虑的。

(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仍然是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在经济合作仍然远远滞后于政治合作

中俄双边贸易额在快速增长,但无论是绝对额、还是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都不符合中俄作为两大邻国的身份和潜力。2009年,中俄贸易额为383亿美元,在中、俄两国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例不算大。双方相互投资所占的比重也较小。中俄双边贸易和投资的现状,说明中俄两国经济合作还有很大的潜力未能挖掘出来。

尽管面临着上述问题和新形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动力仍然强劲,前景远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有了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这一关系已经产生巨大利益,得到两国民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但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两国必须友好合作。

第二,国际政治的现实要求两国必须友好合作。

四、关于今年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几点思考,我想谈几条宏观和原则性思路

(一)始终把增进政治互信放在发展中俄关系的首要位置,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

就国家关系而言,政治互信是一切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以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标志,中俄政治互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增进政治互信是个没有止境的进程,而且与两国发展合作的需要相比,与世界范围内一些国家的政治互信程度相比,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增进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需要解决一个核心思想认识问题,就是中俄两国彼此如何看待对方的强大。

中俄两国都在走向强大。中国如何看待俄的强大?俄如何看待中国的强大?是否认为一方的强大将会对另一方构成威胁?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中俄政治互信的基础就难说牢固。解决的办法是,双方真诚地欢迎对方的强大,为对方的发展高兴,把它当作是自己、对整个世界有利的事情。中国一直是这样做的,不担心俄的强大。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俄十分困难的时候,中国没有对俄做任何落井下石的事情,而是以极大的诚意同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将来中国更不会做对不起邻居和朋友的事情。对这一点俄完全可以放心。中俄两国解决了这个思想认识,就可以确保两国关系不可逆转,就可以破解历史上和国际关系学界的一个魔咒,即两个相邻的强国不能长期和平共处、友好合作,两国的同时发展和强大就可以为两国的战略协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目前两国具体合作中有一些问题,今后还可能出现。我认为,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时应把握好以下两点。第一,随着两国合作越来越具体和务实,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要以平常心来对待,无需紧张,也不要情绪化,更不能政治化。第二,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加以协调和解决。要就事论事,不能搞挂钩,把解决出现的问题作为开展其他领域合作的前提,以致影响其他领域的合作。

我愿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一看法。中俄双边贸易中,中国过去一直处于逆差地位。2007年这一形势出现转折,俄在对华贸易中首次出现逆差,全年为88亿美元。我注意到俄舆论非常关心这一问题。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是动态的,出现逆差和顺差都很正常。前些年俄罗斯对华出口机电产品比重下降也属同样的情况。中国没有可以追求对俄贸易顺差,没有故意减少自俄进口机电产品,更没有任何政治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是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再从两国友好合作的大局出发,辅以政府引导和鼓励等其他措施。单纯以政治和行政的手段解决不了问题。

(三)下大力气把经济合作尽快搞上去

政治合作与经济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要尽快改变经济合作短腿的情况。

这首先需要中俄两国增强开放意识,彼此扩大市场开放,只有打开国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才能不断提高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的做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但中国并没有被外来产品冲垮,反而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机电产品出口大国。

其次,努力创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条件。中俄两国贸易和相互投资情况不尽如人意,有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不少人为的贸易、投资方面的壁垒。两国政府都要努力为两国的企业和公民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住所环境,特别是要在消除投资壁垒、扩大投资合作方面下功夫。

第三,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在两国总体经济合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基础设施的不足成为阻碍两国边境经济合作的瓶颈。两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努力推动跨境公路、铁路、桥梁、口岸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边境经济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全面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

中俄两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两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要有更宏大和更宽广的世界性视野和思维,更有意识地以自己的合作去影响、推动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和地区问题形形色色,中俄两国在每个问题上的处境不完全一样,由此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立场不可能时时处处完全相同,或立场相同、但具体策略和做法有所区别。因此中俄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开展战略协作,既在某些问题上步调一致,用同一声音说话,也包括一方支持另一方在一些问题上承担更多工作,而一方给予另一方配合和协助,还包括一方理解和支持另一方在个别问题上的行动。以前中俄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协作更多地集中在政治和安全领域。随着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两国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制约都在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充分说明当前国际经济秩序需要改革,两国应该研究如何推动其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两国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加入后)等组织和机构中开展协调与合作,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国对目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对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的意愿十分真诚,没有任何保留。胡锦涛主席曾提出,中俄要做真诚互信的政治合作伙伴、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和谐友好的人文合作伙伴、团结互助的安全合作伙伴。这获得俄领导人的积极响应,为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发展确定了原则和方向。中俄双方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做下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谢谢大家。

下载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

    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近年来,我市建设系统各基层单位乃至全市各局委都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战略目标的......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近年来,我市建设系统各基层单位乃至全市各局委都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战略目标的要求,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本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选人用人新机制......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近年来,我市建设系统各基层单位乃至全市各局委都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战略目标的要求,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本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选人用人新机制......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近年来,我市建设系统各基层单位乃至全市各局委都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战略目标的要求,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本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选人用人新机制......

    百色市会展旅游现状与前景展望分析

    百色市会展旅游现状与前景展望分析 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是会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产品结构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过......

    中国沼气发电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沼气利用现状和沼气发电工程市场前景的调查与分析,描述了沼气发电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能源利用市场潜力,对影响沼气发电商品化和市场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和主要障......

    探析我国毛毯出口现状与前景展望

    探析我国毛毯出口现状与前景展望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国际市场对中国毛毯的需求非常旺盛在频繁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我国毛毯出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