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

时间:2019-05-15 05:2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

第一篇: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

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准备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着手进行谈判。期间,普京明确提到,两国关系现有的坚实基础来自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江泽民主席的不懈努力。而他这次访华的目的“就是要巩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制定发展两国关系的长远目标。俄决心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将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要“不断努力,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1这一切都意味着普京任内的俄罗斯将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国关系这一既定的长远目标,表现出俄罗斯在新世纪中对中俄关系政策上的连续性。而这一系列事件也使得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中俄这两个因其相互关系发展变化而决定着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地域战略状况的变化,甚至带动整个国际关系的分化和改组的欧亚大陆中最大的邻邦。人们不禁要问,中俄两国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在21世纪继续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中俄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在21世纪究竟又会怎样发展呢?本文拟从中俄两国现有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各自安全环境等几个角度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作简要的分析。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如在江泽民主席与叶利钦总统共同签署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声明》中明确指出的:“中俄相互视为友好国家。他们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双方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外一方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定”;“俄罗斯不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等等。2

1994年9月2日至6日,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并与叶利钦总统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以及中俄西段边界协议等重要文件则把中俄关系推向了“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3。这次最高级会晤,使得两国相互信任得到增强,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推进。此后,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合作务实进取,不断探索新路子;两军互访增多,军技合作坚强;外交合作领域拓宽,对许多国际问题达成共识。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阻碍中俄关系发展的4000多公里长的边界问题绝大部分得到解决,中俄关系出现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1996年,“中俄关系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4。1996年4月25,中俄两国首脑在京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同意保持各个级别、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决定对此在北京和莫斯科建立中俄政府间的热线电话联系”5。年底,中俄两国又达成了包括决定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在内的双边关系和国防问题等广泛的战略共识和重要协议,这样,中俄两国在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关系日益密切,开创了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的先河,并使之成为有效机制。如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自1997年起年年举行会晤,并使一年一度的会晤机制化便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如果包括普京总统这次访问在内,中俄两国元首举行了八次最高级会晤,两国总理进行了四次定期会晤。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经会晤又先后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中俄联合声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等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总共签署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超过10以上,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和方向得到了确定,并解决了诸如两国边界堪定,边境裁军等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磋商,在2000年到来之前,俄中边界得到了法律上的确定,且98%以上已得到标定。”6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中俄发展长期和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而各项包括“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应以和平方法解决两国间的一切争端”,“不谋求霸权,也无意扩张”,“不对抗,不结盟”的原则在内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的签署,使得中俄两国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正如江泽民主席在会见普京时所说的:“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正确的历史选择,是两国战略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深化睦邻友好,加强战略协作是我们对俄关系的既定方针。”7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拥有和平、稳定的国际及周边环境,中俄两国作为两大邻邦,为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更需要两国加强合作与交流、受命于危难之机的普京所面临的国内经济现状是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投资严重不足,且每年须偿还大量巨额外债,“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几乎下降了50%”。针对这个现象,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这一纲领性文章中明确指出:“俄罗斯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改革中已经精疲力竭”;“……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的危险。”并认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经济造成的后果,”“这些年来的改革导致了俄罗斯经济和社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棘手问题。”8

基于这样一种现状,普京在就任代总统期间,成立了由200多名经济专家组成的“战略发展中心”,着手制定俄罗斯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提出“强国富民”的竞选纲领。当选俄罗斯第三届总统以后,普京依然认为俄罗斯的当务之急在于振兴经济,并陆续提出了一些治国方略,探索强国之路。譬如适度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空,强调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协调作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高科技拉动经济增长,并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柱;整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善投资环境等等。7月8日,普京在其首次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俄罗斯政治经济改革的原则和措施。其中,他尤其强调只有建立强大的国家,才能振兴经济,主张建立有竞争力的自由经济;在外交方面,突出强调国内利益,强调国内利益高于国外目标,外交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要求俄罗斯同世界所有国家发展伙伴、互利、非对抗关系,以求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埋头进行经济建设,重振大国雄风。

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在2000年到来之前成功完成了邓小平提出的在本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之后,正着力实施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提出在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比小康更加富裕的程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同样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扩大国际合作,在和平环境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同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俄两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战略,俄总统普京上任后所肩负的使命及其治国方略,要求两国争取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边境的和平与安宁。同时,由于两国具有经济互补性和地缘优势特点,在经济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现代化,成为两国的共同愿望。双边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对各自争取国际和平、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前不久普京总统在给江泽民主席的信中强调的,俄罗斯为了实施制定好的10年经济改革计划,尤其需要加强同中国的密切合作。

事实上,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早在90年代早期就已经开始启动。1992年两国贸易从1991年的约40亿美元增加到60亿美元,1993年更增加到78亿美元,1996年两国贸易额也达到了68亿美元。但是,此后至1999年底,两国贸易依然在60亿美元之间徘徊,离开两国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达到200亿美元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双方在资金和技术上的缺乏,俄罗斯在经济上的困难和频仍的金融危机,双边贸易以易货贸易为主、个体倒爷和小企业作为易货贸易主角以及包括投资、信息和运输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不利条件都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增长。同时两国面临都因要加入世贸组织而必须削减其易货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的要求,使得两国贸易增长很难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两国贸易拥有地理上的优势、经贸合作具有互补性以及联合开发自然资源的合作潜力巨大,中俄经贸发展从长远看,其前景依然广阔。譬如,中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资源短缺,而俄罗斯拥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实现从(俄罗斯)雅库特和西伯利亚其它地区向中国输入天然气的庞大计划,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解决能源和生态问题。这方面的合作利益是俄中在经济领域进行长期广泛的战略合作的基础”9;中俄合作的最大项目江苏田湾核电站已于1999年10月正式开工,也为两国开展大中型长期项目合作树立了典型范例;此外在航天领域,在农业开发及轻纺家电产品方面,中俄两国的经济互补性显而易见。正如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在普京总统访华前夕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所指出的:“俄中贸易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从现阶段看,具有战略意义的的长期任务是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让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10

三、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两国加强双边合作与交流

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科索沃战争、北约东扩、日美合作防卫指针以及美国研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等的相继出台使得中俄两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日益复杂。对此,我们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11这其中的国家利益,对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实际上就是指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完成现代化。这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江泽民主席在1996年11月19日会见俄罗斯外长时也指出,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全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管情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这一方针都是不会改变的。”12江泽民主席的这一番话正是在面对日益恶化的国际环境下,根据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而说出的语重心长的话。

1999年这个20世纪的最后一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人权为借口,绕开包括中国和俄罗斯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悍然对南斯拉夫实施武装干涉。这一行为,使得联合国一度架空,大国关系严重失衡,对新世纪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危险而深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北约不断东扩,先后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将其战略空间向东推进650-700公里,不断挤压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并视俄罗斯为潜在的威胁,抛出“北约战略新概念”,出台“新干涉主义”,对中俄两国倡导的世界多极化进程构成重大威胁。再则,美国要求修改1972年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积极研制试验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筹划将台湾纳入在内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提出新日美安全防卫合作指针并通过相关法案,在车臣事件上对俄罗斯指手划脚,使得中俄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急剧恶化,迫使中俄在战略上的相互倚重明显加大。俄罗斯对美国等西方势力弱俄、遏俄的战略企图的认识也更加清醒。俄罗斯在危机感空前加强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与我国的战略合作,以抗衡北约、打破美国的战略遏制。正如《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所指出的: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计划的实质是谋求单方面的军事和安全优势。实施这一计划不仅对俄罗斯、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对美国自身的安全以及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最严重的消极后果。中国和俄罗斯坚决反对这一计划。”“中国和俄罗斯对某些国家在亚太地区部署非战略性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表示严重忧虑和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将台湾纳入外国导弹防御系统都是不可接受的,都将严重破坏地区稳定。”13与此同时,中俄两国“互视对方为在多极化世界体系形成条件下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国,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包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14“中国和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共同努力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事务中,首先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以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向前发展。”“中国和俄罗斯认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允许外部势力对解决台湾问题加以干涉,强调这种企图只能加剧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15

由此可见,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处理国际事务中,对许多事关全球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的的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同时面临类似挑战;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遏止战略的巨大压力,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与此同时,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极端宗教主义分子以及跨国犯罪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弱化西方国家敌视性的对华对俄政策,遏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经,有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助于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和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拓展道路。

基于以上各项分析,我们可以对21世纪的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以下几个结论:

建立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之上的中俄关系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并有牢固的政治法律基础。普京总统与江泽民主席在北京签署的《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体现了俄罗斯新任总统对俄中关系发展的连续性政策。新世纪中俄关系将继续得到健康发展,并有望通过即将谈判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俄两国的经济现状及其发展战略,要求两国拥有和平稳定的周边与国际环境,以振兴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中俄两国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得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前景。两国在资源、经贸合作等方面的互补性有望通过各种大中型合作项目表现出来,从而使得两国贸易额得到大幅度增加,真正做到“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使“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16

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识不断增多。面临北约东扩、日美军事同盟的强化、美国国家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中俄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和磋商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反对一极主导、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强和巩固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斗争将更加激烈。中俄两国睦邻友好,不仅可以稳定周边环境,更可以与西方求得平衡,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增大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鉴于普京实行“强国富民”政策,力图实现经济振兴,经济务实主义压倒国际关系意识形态,一再强调“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要求外交为经济服务,因此,俄罗斯在与中国不断发展两国关系的同时,必将继续保持与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占有优势的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关系。俄罗斯对外关系的重心依然在欧洲。正如普京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所明确表示的:“俄罗斯是欧洲文化的组成部分,我无法想象自己的国家被孤立于欧洲以及我们常说的„文明世界‟之外。”17

注释:

1.《人民日报》2000年8月19日

2.《人民日报》1992年12月19日

3.《人民日报》1994年9月4日

4. 钱其琛:《纵论今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人民日报》1996年2月31日

5.《人民日报》1996年4月25日

6.《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新社莫斯科(2000年)7月16日电

7.《人民日报》2000年8月19日

8.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俄《独立报》,1999年12月30日

9. B.II卢金:《俄中战略伙伴关系是可以预见的现实》,转引自徐葵、马胜荣主编的《跨

世纪的战略抉择90年代中俄关系实录》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84页

10.16.《发展中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载《暸望》2000年7月10日第28期,第11页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0页

12.《江泽民会见俄罗斯外长》,《人民日报》1996年11月20日

13.《人民日报》2000年8月19日

14.《中俄联合声明》,《人民日报》1994年9月4日

15.《中俄北京宣言》,《人民日报》2000年8月19日

17. 唐进修:《俄罗斯争取表决权》,《人民日报》2000年7月20日,第7版

第二篇:中俄关系之展望和经济

中俄关系展望

自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中俄之间扩大了经济合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他们对许多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奉行的政策也具有很大相似性。尽管中俄对于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很大程度却仍不协调,时有冲突,不过,中俄两国友好合作的趋势不会改变,有较好的合作历史和政治基础。

第一,相似的外部环境要求两国长期战略借重,美国及北约仍将中俄视为潜在威胁和挑战,两国都面临西方不断施压的外部环境。在美国等西方势力继续推行遏制中俄的冷战思维战略环境下,中俄唯有密切配合、相互借重,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各自的利益。第二,客观互补优势仍是两国互利合作的推力。中俄毗邻而居,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彼此的自然条件使两国在众多领域的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科技和能源等自然资源的支撑。俄罗斯的高科技产品特别是尖端武器和航空航天技术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也需要稳定的输出市场。第三,欧美经济前景不明促使俄对外经济继续加快向中国倾斜。受后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经济持续波动,多年来不得不紧缩开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拖累整体经济,复苏乏力。中国还帮欧洲走出欧元面临的金融困境。现实再次使俄罗斯确认,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第四,严峻的经济形势促使俄加大对华经贸合作步伐。虽然俄罗斯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势头,但经济依然面临7%的萎缩,10年来首次出现财政赤字,至少有50%的企业处于半破产状态。

中俄两国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和牢固的政治基础,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两国的友好合作前景。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理念已渐入两国民心。巩固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各自主流社会的强烈愿望。中国视俄为全方位战略协作伙伴,俄也将中国作为最亲密的伙伴相待。两国睦邻友好、深化各领域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战略选择,也是两国历届领导人的高度共识,更是两国的民意所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俄罗斯的协作,俄罗斯也长期需要中国,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两国为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方面

第二届中俄博览会(第26届“哈洽会”)开幕

本报11日讯(记者贾辉)金秋似锦,碧水如镜。正值美好收获时节,四海宾朋齐聚省城。11日晚,第二届中俄博览会(第26届“哈洽会”)在新落成的哈尔滨大剧院拉开帷幕。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与俄联邦政府副总理罗戈津共同出席开幕式。省委书记王宪魁,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省政协主席杜宇新,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等在开幕式主宾席就座。

中国政府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国家开辟了一条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宽阔航道。第二届中俄博览会(第26届“哈洽会”)由国家商务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俄罗斯联邦工业和贸易部共同主办,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与其他国家共办的国家级机制性展会。在中俄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俄博览会已成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平台。

第二届中俄博览会是中俄两国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此次博览会可以加深两个国家之间的了解,可以增进两国之间的友谊,增强彼此的互信,扩大共识,为今后开展务实合作奠定良好基础。随着中俄两国的交流越来越多,对彼此的了解也会更多,这样两国的合作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可以更大程度的实现互利共赢。

中俄能源合作再度深化

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见证下,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与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签订了《共同开发鲁斯科耶油气田和尤鲁勃切诺-托霍姆油气田合作框架协议》。根据上述协议,中国石化有权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所属东西伯利亚油气公司和秋明油气公司这两家公司49%的股份。这两家公司分别拥有鲁斯科耶油气田和尤鲁勃切诺-托霍姆油气田——这两座油气田的开发许可证。

双方认为,协议所涉油气田发展前景广阔,两座油气田均位于俄罗斯石油公司的重点经营地区。共同开发致密原油贮藏将有助于双方共同降低项目运营风险。合作也将在资金、技术和实施能力等各方面提升项目实力。双方期待进一步扩大勘探开发合作。

相互参股是表明双方都有诚意合作的一种方式,是两个企业在双方政府同意下的一种协商和决策。从根本上来讲,中俄相互之间都有需求,中国希望获取更多的原油资源,而俄罗斯需要中国的资金和市场。目前原油市场不景气,合适的国际环境促进了协议的达成。相互参股的方式使原油合作更深一步,在机制上也更有保证。这样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对两国的发展都有好处。所以中俄的合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篇:21世纪中俄关系的回顾与展望[范文]

21世纪中俄关系的回顾与展望——“中俄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会议综述

许华

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之际,为配合中俄关系史上的创举——“俄罗斯国家年”的活动,加强中俄两国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于2006年6月19~20日在中国北京共同举办了“中俄社会科学论坛”。论坛由“中俄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会议和“全球化与中俄经济”国际会议两部分组成。该活动为“俄罗斯年”的国家级项目之一。

“中俄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共同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复旦大学、辽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和学者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方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和俄罗斯人文基金会等机构的知名汉学家及其他专家共6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此次活动旨在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的学术特色和优势,给中俄两国研究历史和国际关系问题的学者提供一个相聚 一堂的机会。会议共分3个研讨单元,议题分别为:中国和俄罗斯历史;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地区合作。

一 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在会议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国际和地区形势正在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受挫之后并没有出现本质性的改变,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有新的发展,地区争端和冲突不断升级,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为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使中俄两国维护国际和平,利用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战略协作面临新的考验。同时,中俄战略协作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世界和平力量在增长,国家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年来,中俄两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增强了中俄两国影响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外交运筹能力,而且也为两国多领域合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李静杰研究员认为,中俄两国面临相同的历史任务。这就是,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集中于国内的改革和发展。对俄罗斯来说,就是要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对中国来说,就是首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这样,两国的外交面临的中心任务都要为保证国内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首先是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中俄是毗邻而居的核大国,彼此如果不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外交任务。如果俄罗斯不同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周边形成“睦邻地带”。进入新世纪,中国为了抓住有利于国内发展的历史机遇,制定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俄罗斯既是大国,又是中国的邻国,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处于“关键”和“首要”的地位。所以,中俄都把发展两国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战略优先方向”,都把对方作为“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通过同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东部和东南部的稳定。中国通过同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通过建立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使其战略屏障向北和向西延长数千公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认为,中国和俄罗斯是横跨欧亚大陆的两个地域辽阔大国,也是两个毗邻而居的全球性大国。无论从国际力量平衡还是从地缘政治来看,中俄关系的意义都超出双边关系的范畴,而对整个世界战略格局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二 中俄关系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总结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Ю.М.戈列诺维奇教授认为,苏中关系之后的中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是中俄两国400年交往历史的继续,也是两国人民关系发展史上的新阶段。

Ю.М.戈列诺维奇认为,两国关系的历史教训在于:为了保障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两国有必要联合起来,这是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各自国家所面临的危险不是来自对方,而是来自外部或来自各自国家内部;历史证明,意识形态和政治(党际)联系在两国关系中是不可避免的,在某些时代是必需的,它能够促进各自国家内部重大事务的解决,也有助于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各自利益;随着时代的发展,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意识形态和党际交往从国家关系中分离出来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两国关系的稳定性。总之,两国应保持永久和平,相互尊重各自独立性,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构筑国家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于沛认为,中俄关系堪称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密切交流和友好相处的典范。中国和俄罗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渴望了解对方,让对方更多的了解自己。中俄两国社会发展的文化选择,拥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的А.А.鲍克夏宁在《大清一统志》的基础上追溯了俄罗斯与中国交往的发端;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所长И.Ф.波波娃介绍了该所馆藏的珍贵的中国资料,其中的《敦煌特藏》和《黑水城遗书》尤为学者关注;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Б.Л.利弗京介绍了俄罗斯研究中国文学和俄罗斯的汉学教育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黄立以中国国家图书馆基藏书籍为基础,介绍了20世纪以来我国对俄国—苏联史研究的情况。三 中国和俄罗斯在全球性事务和区域组织中的政治合作及经贸关系

近年来,经过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关系取得根 本改善和持续发展。1996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使中俄关系达到全新的高度。此次与会的中俄代表一致认为,当前是中俄关系的最佳时期,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广泛的共同战略利益的基础上的。

著名俄罗斯汉学家М.Л.季塔连科院士从执政能力、国土资源、人口、经济、军事和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中俄合作的巨大潜力,并对两国在双边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做出了评价和预测。季塔连科指出,保持中俄两国国家安全利益的统一,继续发展同中国的互利合作,将成为带动俄罗斯,特别是其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巩固其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这一合作有利于巩固双方的国家和国际安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两国利益的分歧和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们在睦邻友好的基础上是可以得到克服和解决的。

李静杰研究员把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具体表现归纳为8个方面:中俄关系顺利实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举行首次联合军事演习;举办“国家年”活动;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认为,保持全球力量格局的战略稳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宁;经贸上的互惠互利、平等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最大限度的合作“双赢”局面;开辟新的渠道与思路,建设性地处理一些重大的地区性危机,为周边地区实现繁荣与和平提供引导性作用等因素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三大基石。

经贸合作是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物质基础,也是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中,能源、劳务输出和交通设施建设等问题是近年来关注的焦点。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A.B.奥斯特洛夫斯基博士对中俄能源合作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修建向东北亚地区输送油气的大型项目,不仅能帮助中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同时也将解决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发展问题。奥斯特洛夫斯基指出,俄罗斯现有管道年运输能力为3.2亿~3.3亿吨,远远低于俄罗斯石油开采能力,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石油开采能力是6亿吨,1999年为3.05亿吨。

因此,奥斯特洛夫斯基得出结论,与中国开展能源合作将扩大俄罗斯与亚太国家和东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促进远东和西伯利亚的经济发展,帮助亚太国家解决21世纪能源短缺问题。这是不能回避的,恰恰相反,应该修建从东西伯利亚到纳霍德卡的石油管道,其支线应通往中国。

关于劳务输出问题,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В.Я.波尔佳科夫教授认为,中国对俄罗斯的劳务输出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俄罗斯内务部联邦移民局的资料显示,在俄罗斯境内的取得俄罗斯官方许可的中国劳务人员从2000年2.6万人增加到2004年9.4万人。但是,俄罗斯学者В.И.沙巴林指出,中国对俄罗斯的劳务输出问题经常被人与“人口扩张”相联系,中国向俄罗斯输出的劳务人员的素质较低,还有一部分是非法移民,对双边合作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俄罗斯学者呼吁中俄两国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劳务输出的行为。

中俄贸易额的增长与两国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紧密相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向中国输送石油数量的持续增长,在短期内提高铁路运力和过货能力,认真改造俄罗斯和中国的货运系统的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

В.Я.波尔佳科夫教授在报告中提到,俄罗斯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因此制订了专门的“向中国输油”方案。该方案规定,后贝加尔斯克—满洲里段的过货能力将从2005年的520万吨石油提高到760万吨。除此之外,还将从萨扎沃斯克(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修建新的铁路到达虎林(中国黑龙江省),过货能力将达到每年500万吨。

В.Я.波尔佳科夫教授指出,中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升温不仅因为“石油因素”,他援引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М.德米特里耶夫(《关于2006~2010年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规划的谅解备忘录》俄方起草者之一)的观点:如果运输跟不上,中俄贸易不可能超过每年400亿~450亿美元。俄罗斯和中国正在实施一项在2010年前使中俄年货运量达到4 000万吨的计划。2004年俄罗斯与中国的货运量为2200万吨。俄罗斯学者估计,2010年前俄罗斯为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年投资额将达7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中俄两国投资的重要增长项目。

关于两国在地区层面的合作,中俄学者都认识到中国在亚太地区,尤其在东北亚的重要地位,认为中俄战略伙 伴关系是决定亚太地区安全和稳定水平的基本因素之一。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学者Ю.В.楚多杰耶夫指出,对于俄罗斯来说,要想在亚太地区的有所发展,必须与中国保持长期合作,中国将一直是俄罗斯亚洲政策的基本取向。В.Я.波尔佳科夫教授认为,在俄罗斯的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战略中,中国不仅是最优秀的,而且可以说是最合适的外国伙伴。

同时,俄罗斯学者也指出了目前中俄地区合作的不足。М.Л.季塔连科院士指出,中俄两国在地区层面的合作少于在全球层面的接触和合作。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所长В.Л.拉林教授认为,俄罗斯对中国的定 位不够明晰,缺乏具体的涉及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方面的长期合作计划,由此带来的影响是,中俄合作往往停留在政治层面,而无法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得到进一步加深。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提出了加强中俄地区合作的方向:开展科技合作;拓展企业之间的联系;鼓励民间投资;进行多边合作以及培养人才。

四 对发展中俄关系的建议

在为期两天的大会讨论中,与会代表回顾中俄关系的历史经验教训,展望两国关系的未来,为推进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出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议。

М.Л.季塔连科院士提出,对俄中双方最为理想的模式是,两国睦邻合作关系取得全方面发展,并在经贸和社会交往实现突破的基础上,转向更有效的合作发展。这种模式能够推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发展,加强俄罗斯在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的影响,使其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对华合作交往中得到实际利益。俄罗斯振兴和富强之路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Ю.М.戈列诺维奇教授和李静杰研究员都关注到,互信是中俄两国关系稳定的基础,为了实现进一步加深两国的互信,双方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民间,尤其是青年中间在精神层面上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李静杰研究员认为,中俄现在都是迅速发展和变化的国家,但是,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过去年代。中国人不太了解新的俄罗斯,俄罗斯人也不太了解现在的中国。俄罗斯存在的“中国威胁论”说明,尽管两国走上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轨道,但是毕竟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文化和文明的传统是有差异的,两国各自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而这种利益不可能总是一致。从战略态势来看,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国家,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很长时间处在战略收缩状态。所以,要消除“中国威胁论”,一方面取决于中国,中国要以自己的行为来证明它的发展对俄罗斯不仅不是威胁,而是重要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 也取决于俄罗斯,俄罗斯人要克服心理失衡,做到以平常心态对待邻国的发展和强大。所有这些都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另外,在谈到俄罗斯的“中国威胁论”时,绝不要忘记,在俄罗斯,同中国保持睦邻友好关系始终是舆论的主流。

Ю.М.戈列诺维奇教授建议两国学术界经常举办论坛。两国学者在论坛上就广大民众感兴趣的各种复杂和尖锐的问题交换意见,提出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样的论坛有助于双方消除彼此的不信任,加强相互理解。学术界之间的相互理解会增进普通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同时,Ю.М.戈列诺维奇建议,应加强友好团体的作用,在文化领域内开展的任何活动,都应该吸收相关民间友好团体参与。

王逸舟研究员认为,首先应当大力加强中俄在全球安全与发展问题层次上的战略对话,保持密切沟通。两国的学术界和战略思想家应当做出更精细和更系统的合作战略设计。其次,是加强对双方有分歧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处置力度,真正把对方的重大问题加以重视和认真解决:如中方关注俄罗斯在建造石油运输管线方面的迟延问题,售华军备的品质提升问题,莫斯科等地多次发生的不打招呼便没收华商物品的事件以及某些俄国媒体在中国移民问题上不负责任的报道,等等。另一方面,中国也应当更认真地对待俄罗斯在移民问题上的关注,加强对非法出境人员的处罚力度;政府部门应采取出口补贴和其他相关措施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与俄方合作。另外,如何使俄罗斯在朝鲜半岛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让它感觉自己不受重视,也是中国有关部门理应细心注意的一个方面。

在这次研讨会上,中俄学者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面临的任务艰巨,但是前景非常光明。只有发展和加深睦邻友好、战略协作,中俄才能顺应两国人民的自主选择,沿着共同发展的道路前进。

除学术讨论外,与会的俄罗斯学者还分赴浙江省和内蒙古参观考察。通过交流,两国学者感到今后要进一步扩 大双方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双方了解和共识。开展科研合作,相互借鉴和汲取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中俄两国共同发展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 刘庚岑)《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4期

第四篇: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范文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中俄两国在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关系日益密切,开创了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的先河,并使之成为有效机制。如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自1997年起年年举行会晤,并使一年一度的会晤机制化便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经会晤又先后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中俄联合声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等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总共签署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超过10以上,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和方向得到了确定,并解决了诸如两国边界堪定,边境裁军等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各项包括“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应以和平方法解决两国间的一切争端”,“不谋求霸权,也无意扩张”,“不对抗,不结盟”的原则在内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的签署,使得中俄两国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正如江泽民主席在会见普京总统时所说的:“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正确的历史选择,是两国战略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深化睦邻友好,加强战略协作是我们对俄关系的既定方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二、中俄双方合作范围进一步广泛

从全球战略需求方面来讲,最近几年,随着伊拉克战争、北约东扩、日美合作防卫指针以及美国研制部

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等的相继出现使得中俄两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日益复杂。对此,两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主张建立世界多极化格局,互视对方为在多极化世界体系形成条件下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国。而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的合作中,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合作中,都共同维护了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事务、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向前发展。同时两国也相互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真正做到了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承诺。

从地区安全稳定发展方面来讲,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三股势力”国犯罪和防止外来势力渗透和插手各国内部事务,共同维护本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的基本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双方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会晤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符合本地区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本地区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必将对促进各成员国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维护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类和平、进步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上海合作组织的的建立也充分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为国与国之间解决争端、发展合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模式。它昭示着一种新型安全观、一种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模式,具有理论创新意义。

(三)两国双边合作越来越密切。随着两国交往的深入,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1、经济合作前景光明

中俄经贸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96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为68.3亿美元,1998年曾下降至54.8亿美元。但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提升,中俄经贸合作水平在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的促进下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的签署,为两国经济合作规模的扩大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中俄双边贸易额也正是在这一年突破了百亿美元大关。此后,仅用3年时间就突破了200

亿美元大关,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12.3亿美元,2005年达到291亿美元。进入新世纪的中俄经贸合作发展是惊人的,尤其是近几年均以30%多的幅度增长,2005年的增幅为37.1%,远高于中国全年外贸增幅的23.2%。

在2006年3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时强调今后双边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尽快提高机电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稳步扩大能源资源性产品的贸易规模;加大在家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油气、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等领域的双向投资;开展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核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和人才交流。中俄经贸发展的新篇章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随着2007年胡锦涛主席出访俄罗斯,直接推动中俄经贸的合作进程。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国家展开幕式上,中俄两国的企业签订了21项经贸合作协议,总金额近43亿美元。双方预计,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

2、军事合作日益密切。

冷战结束后,中国同俄罗斯已经没有了共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却因战略利益趋同反而建立了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中俄两国军事交流有着很长的历史。军事合作在两国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国军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逐步加强。

事实上,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俄罗斯军售最大的客户,有近60%的俄罗斯军售是出口到中国。除了军事贸易作为重要纽带,两国军队交流频繁,并于近些年上升到共同演习的层次。从中国下一步发展军事技术的需求来看,寻求同俄罗斯加强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自2003年以后,法国、德国曾连续两年努力推动欧盟对

华解除军品禁售规定,中国曾一度对此抱有较大希望,希望能实现军购渠道多样 化,改变俄罗斯所持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心态。然而自去年以来,随着德国、法国大选后执政者政治倾向变化,推动欧盟对华军售解禁的动力又已大减,不仅近期不能指望买西欧武器,高端技术引进的限制也大大增加。究其原因,除了美国继续保持压力外,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威胁论”在欧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中欧之间不存在现实的安全利益冲突,然而充斥世界各地市场的“中国制造”,也已经使西欧工商界感到有些不快。中国下一步的科技强军,有力的合作伙伴也只能是俄罗斯,军贸仍将是中俄两国加强关系的重要纽带。同时中俄两军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密切,自1992年以来,中俄之间国防部长之间的会谈洋进行了九次,两国的军事合作也在人员之间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例如解放军的中高级军官在俄罗斯军事院校里接受训练等。同时两国下级军官的交流项目也逐步活跃。

在未来,两军军事合作将促进中俄两个伟大国家、两支英雄军队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文化合作内容进一步丰富

中国和俄罗斯都拥有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近年来,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双边文化交流驶入快车道,交流方式渐趋多样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两国文化交流也呈现出全方位发展的可喜局面。2003年,中国文化部主办亚洲规模最大的“相约北京春季国际艺术节,俄罗斯成为“主宾国”。同年和 次年,两国又成功互办大型“文化节”。为庆祝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双方互派艺术团体参加在对方国家举办的庆祝活动。中俄民间文化交往更是如火如荼,每年都有大批中俄艺术家应邀互访、演出,两国音乐戏剧表演团体、艺术院校以及图书馆、博物馆之间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中俄两国人民相互学习、彼此借鉴,极大地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中国在音乐、舞蹈、电影、文学、绘画、戏剧等许多艺术方面都汲取了俄罗斯文化的优秀成果和经验。中俄互办的“国家年”活动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文化交流。无论是在规模、形式还是内容上,中俄两国的文化合作都将是史无前例的将对进一步深化中俄文化合作发挥重

要作用。

三、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两国的共同需要

对于发展问题。俄罗斯立国后,在安全上受到来自西面的挤压和南面的骚扰,在经济上急需恢复经济和振兴国家。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和国家的现代化。因此,中俄之间迫切需要建立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首先,两国都需要建立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以便集中精力解决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和国内的经济关系,双方建立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使对方成为自己可靠的后方,以便能腾出手来,解决突出的安全威胁和经济发展问题。

其次,两国都需要继续在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方面相互支持与合作。俄罗斯存在车臣恐怖分裂势力的问题,中国而存在台独、疆独和藏独的问题。两国对对方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完全的支持。这种相互支持是两国赢得打击三股势力胜利的重要国际条件。

第三,两国都需要扩大双边经贸合作和军工合作,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某些领域,包括军工领域的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家电、轻工、纺织产品丰富,劳动力富裕,对外投资能力逐步增强。这些为两国开展经贸和军工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在当前世界处于复杂而又深刻的变革形式下,中俄这两个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国家都需要巩固和发展战略协作关系,以便彼此借重,改善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来应对各自外部的压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1996年叶利钦首先提出来的。当时中俄建立这一关系的原因有多条,但最主要的是两国都面临美国的压力。当时美国视俄中为对手和潜在威胁,对俄推行北约东扩政策,挤压俄的战略空间;对华则纵容台独,阻挠中国的和平统一。于是,中俄被迫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便应对和摆脱艰难的处境。“9·11”事件后,美国因反恐需要,缓和了对俄中的压力,同俄中的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美国并未完全放弃对俄中的警惕,仍视俄中为“潜在竞争对手”和建立单极世界与推行单边主义的障碍。今后一个时期,大国之间对话与矛盾相互交织、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会继续下去,而且俄美、中美力量相对悬殊的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中俄在各自发展对美关系的同时,需要相互借重,相互协作,以便改善自己的处境,增强同美国打交道的地位。

四、双方应以积极的态度处理好中俄间还存在的问题

中俄关系近10多年的发展一直十分顺利,似乎看不到有多少问题。但是近年来有些问题突显出来,引起了人们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前景产生怀疑。当然,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高层次的国家关系,但是也不要将这一关系理想化,认为中俄间既然存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不应该有分歧和矛盾。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不总是一致的,因而在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这种或那种问题是正常现象,不必刻意的深化。问题不在于是否出现矛盾和分歧,而在于能否正视和解决这一问题。现在,两国已开始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随着这些问

题解决,两国关系又会向前迈进一大步。这些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中国威胁论”由来已久。其主要表现是:一部分俄方人士担心中国向俄远东移民,实行“人口扩张”。舆论的尘嚣直上,间接干扰了俄高层的对华决策。第二,担心中国强大起来后向俄提出领土要求,讨还沙俄时期霸占中方的1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第三,在石油、天然气开发、中俄贸易等问

题上各方利益难以平衡存在一定的分歧与摩擦。第四,在中俄关系的发展上也存

在几个不平衡。政府关系好于民间关系,中央关系好于地方关系,政治关系好于经贸关系,即所谓“官方热,民间冷;政治热,经济冷;中央热,地方冷”。经济关系、民间关系、地方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基础。这些不平衡如果长久不能改善,也会影响两国总体关系的发展。

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点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是空洞的宣言,而是有实质内容的。从中俄两国发表的声明和两国 关系的实践来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包括以下特点:

第一,相互尊重和平等。中俄双方一致认为,相互尊重和平等是保持和发展正常、健康的国家关系的重要原则。平等和相互尊重首先表现为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对方国家人民的自由选择。中俄两国领导人反复声明,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选择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模式。中俄两国尽管改革的道路和方式 大相径庭,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两国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利用苏联解体以及俄罗斯国内的危机和困难,对它指手划脚,施加影响和压力;俄罗斯也没有利用中国国内 的所谓“人权”和“民主”问题,伙同西方向中国发难。在相互交往中,中俄能够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合法利益和作为世界大国应有的尊严。处在困难和危机中的俄罗斯从中国方面得到的是理解、同情和支持。所以,在相互交往中,中俄双方都没有羞辱感。相互尊重和平等还表现在,相互支持各自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所作的努力。例如,中国支持俄罗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认为车臣问题是俄罗斯的内政。俄罗斯一再声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不同台湾发生官方往来。叶利钦为此发布了专门的总统令。几年来,中俄关系得以从一般的睦邻友好关系发展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互信任不断加深,这首先是在相互交往中贯彻相互尊重和平等这一原则的 结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俄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础上的伙伴关系堪为冷战后大国关系的楷模。

第二,建立新的安全机制,把边界变成和平、安宁和合作的纽带。中俄两国 拥有4300多公里长的共同边界。长期以来,边界争端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60年代发生的边境武装冲突,曾使两国走到了战争的边缘。随着东西两段边界协议的签订和19 97年东部边界划界工作的结束,中俄95%以上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这为中俄发展长期和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两国 不再把自己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因而传统的主要依靠军事力量维护安全的方式就失去了意义。

第三,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经贸和科技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 要基础。到目前为止,中俄经济和科技合作已涉及到 农业、能源、交通、和平利用核能、航空航天、金融以及军事技术等领域。领导人都把两国 的经贸和科技合作提到战略的高度。

第四,促进世界多元化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俄战略协作的范 围还包括国际领域。近3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中俄不断寻 求在国际问题上进行协调和合作的可能性。在国际舞台上,中俄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两国在国际上合法权益方面,能 够相互理解,并相互支持。俄罗斯支持中国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的立场,不赞成 西方借口“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对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表示理解和支持,支持 独联体的一体化发展,支持俄罗斯申请加入亚太经济和合作组织。中俄就世界战略问题其中 包括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积极对话。在联合国,中俄为提高联合国的效率和行动能力,就裁 军、解决地区冲突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总之,中俄战略协 作伙伴关系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新闻媒介评论说:“中俄是多极化 格局中独立的、重要的两极,这是当之无愧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 于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第五,中俄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机制化。中俄关系得以顺利发展,这同两 国始终保持各个阶层、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直接有关,特别是领导人之间高层、最高层接触 和磋商对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深化和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久前,中俄达成协议:为了协调两国总理定期会 晤机制的工作,设立以两国副总理为主席的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会。中俄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 和机制化,既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

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实践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的重要保障。 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是:两国在相互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以及在国际上的应有地位和正当利益,为促进世界多 极化发展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密切协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全方 位的,协作的范围不仅包括双边关系,而且包括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问题;不仅涉及政治、经济,而且涉及外交和国际安全。这种关系不是出于暂时的需要,而是着眼于未来,面向21 世纪。

五、两国关系发展展望

展望两国未来的关系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发展两国的传统友谊,继续加强双方的睦邻友好关系,推动双方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两国共同需要的。

中俄关系的良好的发展具有诸多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中俄对当代世界的认识和对国际问题的立场一致或相近。如两国都反对单边主义,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第

二,中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消除了影响两国关系的最大隐患。第三,中俄建立的高层互访和定期会晤机制,以及其他各级会晤协商机制,为在各个级别上加强和发展两国关系提供了畅通的渠道。第四,中俄两国元首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诸多声明和条约,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正因为上述由利条件的存在,所以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首先,两国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它们的相互借重关系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战略协作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合作进一步加深;其次,随着经济合作的迅速深化,两国的相互依存程度将会不断提高,这将与双方之间的安全依赖一道,加强中俄长

期友好关系的不可逆性,并使战略协作关系具有更强的双边互利性;第三,两国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将在根本上决定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广度与深度。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两国关系既不可能结盟,更不会倒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继续向前稳步发展。但是,中俄两国在未来20年内国家实力究竟发展如何,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两国都强大,或是都不强大,或是一强一弱,两国关系都需要重新定位。另外,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即中俄关系的迅速升温,是由于某些国际因素的强烈刺激,具体来说,主要是对美关系的因素,一旦这一因素消失或淡化,也将对中俄关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此判断,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俄关系的美好前景是不容置疑的。这不仅因为两国已从双方关系的发展中吸取了经验、教训,而且更重要的是中俄睦邻友 好合作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需要,同时两国也具有发展良好关系的诸多条件。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只要双方本着建立兼顾双方利益、不针对对方国家安全的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因而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是充满希望的。

在当前复杂而又深刻的国际背景下,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越来越多的外部势力对中国的崛起抱有敌视态度,通过各种手段阻挠和干扰中国的发展。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个时候,安定的国际环境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如何创造这种条件成为现阶段中国外交面临的主要课题。在这个时候,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俄罗斯,成为中国的首选。中俄之间的关系发展,也逐步的凸显其重要性。虽然相比中国与日本、东南亚国家的海洋之争中俄关系不是现阶段中国外交领域的热门话题。我认为,中俄关系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内决定着中国外交的大体走向。研究中俄关系未来的发展,有助于我们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当今中国的外交现状,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判读未来中国外交发展的线路。

第五篇:《近代国际关系》选修论文—近二十年中俄关系与展望

《近二十年中俄关系与展望》读书报告

经济学院财政学

梁城城 学号:***2

摘要:中国和俄罗斯均是在世界上发挥重要影响的国家,又互为最大的邻国。两国关系的状况和性质,不仅对它们的安全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有着决定性影响。而当今世界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革之中,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已经消失,而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在这种变革过程中,中俄这两个世界大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已经成为世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年中俄关系呈现出全面、加速发展态势。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地背景下,加强中俄关系尤其显得紧迫和重要。

关键词:近代

中俄关系

展望

引言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山水相依的邻邦,两国的地缘关系将是永久的,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也可以成为最大的敌人。与其它大国关系相比,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自身的特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动力源自双方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识。双方在战略需求、地缘政治因素和安全利益的需要、以及中俄处理相互关系新的观念、一致构成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的现实基础。两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它们的关系发展如何,不仅对中国和俄罗斯至关重要,而且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产生深远的影响。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不断发展,双方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国关系的典范。本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分析了中俄关系发展的历程,全面审视了中俄关系在各个领域,以使人们能看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未来发展的前景。

1.近二十年来中俄关系 1.1相互视为友好国家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不久后,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莫斯科。中俄双方达成以下重要协议:

1、中国承认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2、双方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两国关系的基础;

3、以往中苏之间签署的条件和外交文件继续有效;

4、过去中苏间进行的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军事领域信任措施的谈判和中苏边界谈判将继续下去,双方将尽快批准己经达成协议的东部边界协议,等等,。1992年12月,叶利钦总统访华是两国关系发展在这一阶段中最重要的外交举措。叶利钦称,这次访华“开辟了俄中关系的新纪元”。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往日益活跃起来。

在这一时期,中俄关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双边关系的基本目标是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关系,不同第三国联合反对对方或损害对方的利益。第二,中国的俄罗斯政策和俄罗斯的对华政策都处于初步形成之际。1.2立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3年底,北约开始提出东扩计划,俄罗斯的战略环境和国际地位大大恶化。它不得不放弃独立初期亲西方的立场,提出恢复其大国地位的外交战略目标。为了在国际土寻找更多的朋友、争得一个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以及获得更为广泛的支持,俄罗斯开始将部分注意力转向了东方,转向了中国。19洲年1月,叶利钦总统致信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俄建设性伙伴关系的建议。1994年 9月2一6日,江泽民主席首次正式访俄,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声明中将面向21世纪的中俄新型关系概括为“建设性的伙伴关系”。

中俄建设性伙伴关系的确立意味着中俄关系从一般友好关系上升到特殊友好关系水平,也表明俄罗斯对华政策的目标向更高层次迈进了一步。这一阶段较之上一阶段,首先两国对双边关系的性质加深了认识。由“睦邻”上升到“伙伴”,双边关系有了实质性的意义,中俄关系在双方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另外,政治互信得到加强。1994年,两国签署了《关于不将本国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相互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在相互关系中也不使用任何形式的武力。这表明了两方彻底结束了敌对状态,进一步增强了彼此信任,而且也为推动地区和全球政治形势的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一时期,两国首脑实现了互访,为两国领导人之间建立较为良好的私人关系奠定了基础,从而也为两国高层机制化交往开启了良好的开端。1.3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6年4月24一26日,叶利钦总统再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对《中俄联合声明》做了重要的修改,将原文中“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修改为“发展平等与信任和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于这一标志着双方关系新水平的新概念,中方予以肯定,。它标志着两国的关系水平超出了单纯的双边合作范畴。在这次访问期间,双方之间的国际合作成为高级会晤讨论的重点问题。在《联合声明》中双方表示同意“在立场 相近或一致的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在立场不同的方面寻求相互谅解的途径”,并保证就建立世界政治和经济新秩序以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合作等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协调立场,加强协作。1997年4月下旬,中国主席江泽民再次访问莫斯科。

从理论上看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战略”意指这种关系作用范围具有全局性和全球性,“协作”则指双方在保持外交独立性的同时,在达成共识的领域进行外交合作。中俄建立这一关系的基本宗旨和政策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

1、深入发展双边合作,保持长久的睦邻友好;

2、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维护各自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维护各自在国际上应有的地位和正当权益;

3、共同促进国际局势的缓和与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从现实角度来看,为了使双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实质性内容,两国首先在机制建设上取得了成果,这些机制包括:中俄两国国家元首每年分别在莫斯科和北京各会晤一次、成立两国总理委员会,每年分别于双方首都各会晤一次、双方外交部长随时会晤机制,在必要时随时进行会晤磋商、建立中俄领导人之间的电话热线,就重大问题随时磋商协调立场等等。其次,两国互相支持对方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努力。1999年12月,叶利钦离任前最后一次访华中,中俄发表联合声明,俄方重中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不接受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论调;中方则重申,车臣问题纯系俄联邦内政,中方支持俄政府为打击恐怖分裂势力而采取的一切行动。最后,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两国开始就国际事务进行密切磋商与协调,共同倡导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1997年《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阐述了两国对冷战后国际形势基本趋势和对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的一致看法,一方面表明两国关系向更广泛、更深层次发展,显示了两国的特殊关系;另一方面,还具有积极的国际意义,它反映了两国对国际形势、国际问题的评价和把世界推向多极化的共同日的。1999年7月,中俄发表了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有关问题磋商的新闻公报。中俄由“建设性伙伴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提升表明,两国己不仅限于从一般的双边关系的范畴来看待中俄关系,而是开始从更广阔的空间来看待对方在各自外交战略中的价值和作用,并使其成为整个外交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4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新千年即将到来之际,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决定退出政坛,发展中俄关系的接力棒交到了新任总统普京的手中。2001年7月15一18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成功访问俄罗斯,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将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条约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其实质就是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基础上发展长期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确保中俄永远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 签署显示了中俄合作的深度和中俄相互信任的高度,是中俄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考验,步入了成熟稳定的全面发展新阶段。

2.中俄关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2.1中俄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俄关系近10多年的发展一直十分顺利,似乎看不到有多少问题。但是近年来有些问题突显出来,引起了人们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前景产生怀疑。当然,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高层次的国家关系,但是也不要将这一关系理想化,认为中俄间既然存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不应该有分歧和矛盾。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不总是一致的,因而在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这种或那种问题是正常现象,不必刻意的深化。问题不在于是否出现矛盾和分歧,而在于能否正视和解决这一问题。现在,两国已开始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随着这些问 题解决,两国关系又会向前迈进一大步。这些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中国威胁论”由来已久。其主要表现是:一部分俄方人士担心中国向俄远东移民,实行“人口扩张”。舆论的尘嚣直上,间接干扰了俄高层的对华决策。第二,担心中国强大起来后向俄提出领土要求,讨还沙俄时期霸占中方的1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第三,在石油、天然气开发、中俄贸易等问 题上各方利益难以平衡存在一定的分歧与摩擦。第四,在中俄关系的发展上也存 在几个不平衡。政府关系好于民间关系,中央关系好于地方关系,政治关系好于经贸关系,即所谓“官方热,民间冷;政治热,经济冷;中央热,地方冷”。经济关系、民间关系、地方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基础。这些不平衡如果长久不能改善,也会影响两国总体关系的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为了推动中俄关系全面、稳定、深入的发展,双方要注意以下方面:(1)两国政府继续依靠和保持现阶段两国关系发展的良好基础,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共同携手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深刻变革,有效的维护世界和平与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2)继续大力发展两国的经济合作,这是两国关系的物质 6 基础。在经济合作中要着重解决能源合作问题,包括石油管道问题。与此同时,要加大相互投资,通过相互投资来提高两国经济合作的层次和规模。(3)双方要加强了解,互信互利,共同发展,采取积极措施,把两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问题形成过程中,不要等到问题成堆后再解决。(4)加强双方在科学、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扩大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虽然现在已开始在作,但步子要大一点,投入要多一点。

2.2中俄关系的展望

展望两国未来的关系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发展两国的传统友谊,继续加强双方的睦邻友好关系,推动双方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两国共同需要的。中俄关系的良好的发展具有诸多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中俄对当代世界的认识和对国际问题的立场一致或相近。如两国都反对单边主义,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第二,中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消除了影响两国关系的最大隐患。第三,中俄建立的高层互访和定期会晤机制,以及其他各级会晤协商机制,为在各个级别上加强和发展两国关系提供了畅通的渠道。第四,中俄两国元首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诸多声明和条约,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正因为上述由利条件的存在,所以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首先,两国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它们的相互借重关系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战略协作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合作进一步加深;其次,随着经济合作的迅速深化,两国的相互依存程度将会不断提高,这将与双方之间的安全依赖一道,加强中俄长期友好关系的不可逆性,并使战略协作关系具有更强的双边互利性;第三,两国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将在根本上决定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广度与深度。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两国关系既不可能结盟,更不会倒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继续向前稳步发展。但是,中俄两国在未来20年内国家实力究竟发展如何,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两国都强大,或是都不强大,或是一强一弱,两国关系都需要重新定位。另外,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即中俄关系的迅速升温,是由于某 7 些国际因素的强烈刺激,具体来说,主要是对美关系的因素,一旦这一因素消失或淡化,也将对中俄关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此判断,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俄关系的美好前景是不容置疑的。这不仅因为两国已从双方关系的发展中吸取了经验、教训,而且更重要的是中俄睦邻友 好合作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需要,同时两国也具有发展良好关系的诸多条件。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只要双方本着建立兼顾双方利益、不针对对方国家安全的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因而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是充满希望的。

阅读的相关著作及文献列示如下: [1]丛鹏,张颖.战略视角下的中俄关系[M].时事出版社.北京.2011.10 [2]姜毅.新世纪的中俄关系[M].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2007.8 [3]薛衔天.中俄关系史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 [4]葛瑞明.中俄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基础与前景展望[J].《和平与发展》季刊.2002年第2期

[5]郭洁.中国与俄罗斯关系研究[C].新疆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3.6 [6]刘玉飞.中俄新起点[N].北京商报2014.2 [7]冯绍雷.面向亚太地区未来的中俄关系[J].俄罗斯研究.2013.4 [8]丁璐.展望新世纪中俄关系的去前景[J].语文学刊.2013.11

下载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俄关系分析

    中俄关系分析 班级:0331103 学号:2011211368 姓名:廖林宁 中国国土面辽阔,与中国接壤的国家就有14个,当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相当复杂,都有可研究之处。因为最近中俄走得比较......

    中俄关系之我见

    中俄关系之我见近年来,中俄关系密切,各种合作交流不断。 今天的中俄关系是最密切、最具活力和内涵、最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大国关系。经过双方不懈努力,两国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

    中俄关系之问答题

    中俄两国在经济、技术交流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1)双方严格遵守平等互信、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这点与中美关系有所不同;(2)双方建立了高层交流的机制,包括首脑互......

    俄罗斯文化与中俄关系

    近日,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晓沛在广州羊城学堂举行“俄罗斯文化与中俄关系”讲座。有关讲座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深入浅出,听众反响十分热烈。现将有......

    中俄关系现状及中俄关系未来发展规划

    附件1: 中俄关系现状及中俄关系未来发展规划 外交部欧亚司大使 赵希迪 中俄关系现状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当今世界,和我国之间实质上是这种的关系的国家没有几个,但是俄罗斯......

    论中俄关系[五篇范文]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基础 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随着俄罗斯总统叶......

    中俄关系的发展演变

    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1998年11月,中俄两国在莫斯科发表了《关于世纪之交的......

    中俄关系回顾与启示

    当代中俄关系回顾与启示 论文摘要: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毗邻,随着中俄关系的逐级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容的不断丰富,加强中俄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在两国关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