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意见(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4:1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意见》。

第一篇: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意见

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意见

(XX府发〔2006〕104号 二00六年九月四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了促进全市餐饮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XX打造成中国美食之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餐饮业,打造中国美食之都的意义

加快餐饮业发展,打造中国美食之都,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XX直辖以来,全市餐饮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应看到,我市餐饮业发展速度不快,菜品创新不够,餐饮文化挖掘不深,现代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与打造中国美食之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餐饮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品牌企业,创新特色菜品,抓好连锁经营,建好基础设施,提升餐饮文化,提高服务质量,把XX建成以巴XX文化为底蕴、XX火锅为标志、美食街(城)为支持、品牌企业为主导、XX名菜(小吃)为主体,荟萃全国及世界特色菜品的中国美食之都。

(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以上,重点培育市级50强餐饮企业和100家国家级酒家酒店,规划建设中国火锅城和10条市级美食街。到2010年,初步形成彰显XX餐饮特色、荟萃天下美食、展示多元文化、满足不同需求的中国美食之都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美食之都。

三、工作重点

(一)大力培育品牌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引导企业争创品牌,使餐饮品牌企业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支持有条件的餐饮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组建大型餐饮企业集团,支持组建上市公司,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企业。每年评定和表彰全市50强餐饮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支持品牌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国内餐饮市场,大力引进市外知名品牌企业。振兴“老字号”餐饮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二)着力抓好设施建设。切实做好餐饮业发展和美食之都建设规划。重点规划建设美食博览馆、中国火锅城、中华名小吃城、世界特色美食城。在主城区和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特色突出、文化浓郁、风格各异的10条市级美食特色街,支持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市)建设特色美食街区(城)。规划建设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布局、交通状况、市政配套设施、市场设置、人流量、停车场地、周边环境影响、环保排污、餐厨垃圾处理等因素。

(三)扎实推进原辅材料基地建设。结合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抓好以种、养殖为主的原辅材料基地建设,促进餐饮业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推进特色原辅材料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展绿色原辅材料,加快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带动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半成品加工。鼓励品牌餐饮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包装、灭菌工艺和技术,大力推进加工基地、物流配送中心的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

(四)积极引导多业态发展。积极推进业态创新,协调发展各类餐饮,促进餐饮业态多样化。推进“厨房工程”,开展电话点餐、网上订餐,引导家庭、团体餐饮消费社会化。鼓励品牌餐饮企业进入社区,发展营养、卫生、美味、经济的便民早餐、中式快餐和风味小吃;突出经营特色,引导发展主题餐厅和餐饮超市;着力发展特色餐饮和以生态、休闲、娱乐、农家美食为一体的“农家乐”,满足多样化需求。

(五)切实开展菜品创新和理论研究。挖掘XX地方菜和各种风味小吃,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外地特色菜品特点,创新有风味特色、营养价值和技术含量的特色菜品和名特小吃。每年开展一次XX创新菜品评选活动,促进新菜推广。引入科技创新机制,加强餐饮发展理论、菜品创新、健康食谱、食品科学、饮食文化、原辅材料加工等方面研究,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六)努力提升美食文化。深入挖掘美食文化,注入更多文化元素,促进XX餐饮与巴XX文化、三峡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中华饮食文化和世界饮食文化的融合,加强餐饮与艺术表演、旅游、会展、休闲等其他行业的结合,引导餐饮企业加强整体形象策划,增加服务形式和功能,突出巴XX文化特色,提升餐饮文化品位,增强美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倡导绿色餐饮,提倡科学、文明用餐,推进节约型餐饮。开展国际国内美食文化会展及交流活动,办好XX火锅文化节。

(七)全面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引导餐饮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理念和经营模式。积极发展餐饮管理咨询机构,提高餐饮企业管理水平和效能。加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国家级酒家酒店分等定级工作,逐步推行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完善和推行餐饮服务质量规范,倡导标准化与个性化服务。引导企业建立营养师配餐制度,实行科学合理配餐。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餐饮业,鼓励企业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销售时点管理系统和掌上电脑点菜系统等。

(八)加强餐饮人才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餐饮人才培养。大力发展餐饮职业技术教育,支持创办餐饮职业技术学院,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积极为餐饮企业培养人才。餐饮企业要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有条件的企业可将员工送到市外境外培训。推进餐饮管理、技术、服务人才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制度,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开展餐饮业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和技能竞赛,推出一批优秀经理、烹饪大师(名师)和服务明星,表彰品德良好、管理先进、技艺精湛的优秀人才。

(九)全力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强化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逐步推行“中央厨房”和配餐配送中心。抓好餐饮企业特别是中小餐馆、农家乐和露天餐饮、路边餐饮、流动餐饮等的卫生、安全监管工作,严禁使用不卫生和不可降解一次性餐具,防止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推行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发展环保型餐饮。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积极推行分餐制。

(十)进一步强化宣传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打造美食之都的整体策划和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和形式,大力传播美食文化。积极引导餐饮业的新闻报道,加强正面宣传。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餐饮业发展成就、品牌企业创业史和各地管理经验、先进典型,为餐饮业发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政策支持

(一)市级商业结构调整资金要对培育打造市级美食街(城)给予适当支持。

(二)餐饮企业建立原辅材料加工基地,可申报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经审检合格的,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给予支持。餐饮企业从事生猪、肉牛等养殖,其规模达到补助条件的,与其他养殖户一样享受财政补助。

(三)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金和再就业培训资金,有计划地为餐饮行业定向培训员工,增强餐饮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

(四)餐饮企业在农贸市场上零星购买农副产品、低值易耗品等,因无法取得发票的,经税务机关审核,可据实进入成本。

(五)餐饮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级加工,凡符合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项目的龙头企业,经税务机关批准,可免征企业所得税。

(六)餐饮连锁企业集中采购未经过生产、加工或只经过简单挑选、整理的农副产品,直接配送到各餐饮直营门点用于餐饮销售的,不征收增值税。凡符合国家连锁经营条件的餐饮企业,经税务机关批准,在2010年前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七)餐饮企业在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中,自主研发的凡符合规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缴纳的税所得额。餐饮企业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时,引进的新技术和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八)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餐馆企业,可按实际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人数,在三年内按每人每年4800元给予定额免税。下岗失业人员从事餐饮个体经营的,三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给予定额免税。

(九)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小额信用贷款等要大力支持中小餐饮企业发展,切实解决餐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获得全市优秀民营企业、市级以上先进纳税餐饮企业的,金融部门应给予一定的贷款授信额度。

(十)对市级美食街(城)、市级50强餐饮企业,银行刷卡费率按不高于2%结算,金融部门应逐步将刷卡费率降低到1%。

(十一)在现行价格的基础上,餐饮企业的自来水、天然气每立方米降价0.10元,电费每千瓦时降价0.02元。结合以后水电气销售价格调整方案,逐步实行餐饮业与工业企业的水电气同价。

(十二)对建有污水防治设施、缴纳了污水处理费和污水进入市政管网的餐饮企业,不再征收污水排污费,但排污超标的要征收超标排污费。

(十三)卫生部门在收取新进入餐饮行业员工的卫生培训费后,应按规定组织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后,连续在餐饮行业工作的员工,不再收取卫生知识培训费。餐饮企业员工的卫生健康证可在市内跨区县使用,在市内流动一年内不再重复体检。餐饮企业的卫生监测费按现行标准的70%征收。对市级50强餐饮企业实行卫生抽检限制制度。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坚持自查,卫生部门可对企业进行抽检,每年不得超过2次,对抽检不合格或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取消享受抽检限制制度资格。

(十四)简化餐饮企业灯饰、广告审批手续,合理放宽对市级美食街(城)、市级50强餐饮企业灯饰、广告设置规定。市级美食街(城)和重点灯饰工程规划区内餐饮企业的灯饰、广告,纳入城市夜景规划的重点灯饰项目,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用电电价优惠政策,政府安排专项灯饰建设经费时,可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十五)对市级美食街(城)、市级50强餐饮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地区就近划定一定数量的免费停车位,以方便消费者停车。

(十六)进一步落实餐饮企业用工自主权,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办法,促进餐饮行业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利于餐饮业发展的社会保险办法。

五、组织保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餐饮业发展和美食之都建设。市餐饮业发展协调小组要统筹协调全市餐饮业发展有关问题,推进美食之都建设。将支持餐饮业发展和美食之都建设的情况纳入市级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查力度,督查相关政策的落实。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评机制,确保领导有力,组织到位,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工作落实。

(二)密切配合,增强合力。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要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餐饮业发展,支持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开展行业管理。各级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对行业协会(商会)的指导力度,建立协调交流、互动机制,共同推进美食之都建设。餐饮行业协会(商会)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支持政府工作,帮助会员单位开拓市场,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依法行政,加强监管。要督促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报送统计信息,禁止设立霸王条款,建立和推广运用餐饮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推进诚信经营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商贸系统仲裁调解中心,提供解决餐饮企业民事经济纠纷的渠道。规范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以收费为目的的评比评定活动,坚持收费公示制严禁有关部门巧立名目乱收费。建立完善科学的统计方法和统计体系,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加强调查研究,对餐饮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帮助协调解决。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依法行政,营造良好政务环境。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配套措施,确保各项要求和政策落实到位,大力促进全市餐饮业发展,为早日把XX建设成为中国美食之都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的意见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的意见

(2006年12月1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南府发〔2006〕13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南宁市餐饮业的发展,将南宁打造成为“美食天堂”,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你们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餐饮业作为一项传统而又长盛不衰的行业,一直占据着南宁市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加快我市餐饮业发展,对于拉动消费,创造和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旅游、服务、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市餐饮业仍存在着规模偏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特色不鲜明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已由基本生活需求型向享受娱乐型转变。因此,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力推进我市餐饮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市委、市政府关于把南宁打造成为“中国绿城、旅游胜地、购物中心和美食天堂”的目标。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拉动内需为重点,以发展绿色餐饮业为主题,以东南亚和广西少数民族美食为特色,以继承传统工艺与推广运用现代管理和科学技术手段为依托,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彰显文化,突出特色;兼容并蓄,持续创新”的发展要求,把加快餐饮业发展与假日经济、旅游经济、会展经济和食品加工紧密结合,全面推进南宁餐饮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规范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促进餐饮业优化升级和全面发展,把南宁建设成为“美食天堂”,促进南宁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三)发展目标“十一五”期末,打造“美食天堂”要达到以下目标:——每个县区都建设一条(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生态健康的美食街(区)。——全市餐饮业登记注册总数比“十五”期末增加20%以上,餐饮业从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全市餐饮业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年均增长20%。——培育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地方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厚、社会影响力大、年营业额达2亿元以上的美食文化街(区)3条(个)以上;年营业额达1亿元以上的餐饮品牌企业5家以上,年营业额达05亿元的餐饮品牌企业10家以上。把青秀山东南亚美食街、中山路风味小吃街等美食街区打造成我市文化、旅游与美食相结合的独特餐饮品牌。——引进代表国内八大菜系的知名餐饮企业20家以上,引进东盟知名餐饮企业10家以上,引进世界知名餐饮企业10家以上,促使南宁餐饮文化多元化、国际化。到2015年,经过10年的精心打造,把南宁建设成为在全国乃至东南亚极具魅力和较高影响力的“美食天堂”,让人们真正体验到“来到南宁,吃遍天下”的美食消费,使餐饮业成为南宁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南宁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工作措施

(一)做好产业规划指导,科学合理布局餐饮业网点按照“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要求,科学制定和实施我市餐饮业发展规划。根据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商业网点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从南宁市餐饮业整体发展角度出发,对土地、交通、购物、文化、休闲、娱乐、旅游等各类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依据人口规模、产业规模和环保要求,从餐饮业的经营方式、经营业态、网点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布局,优化餐饮业空间结构,促进南宁餐饮业的集聚、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加快美食街区等餐饮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结合大朝阳商圈改造,规划建设市中心餐饮集中区;结合各城区骑楼改造,规划建设特色餐饮街区;结合旅游景区景点开发,规划建设美食街区和发展“农家乐”。各县要结合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特色,制定本县餐饮业发展规划,形成一地一品一特色。

(二)抓好餐饮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特色餐饮街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重点建设青秀山东南亚美食街、改造和建设中山路风味小吃街,拓展延伸、丰富和提升餐饮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具有南宁市少数民族饮食风情与饮食文化、富有东南亚异国风情、荟萃广西、中国、东南亚以及世界名菜和名小吃的特色美食街区,进一步彰显南宁饮食特色和魅力,满足消费者“食、购、娱”一体化的要求,使之成为城市旅游观光的景观。支持鼓励各县区、旅游景区(点)建设一批具有餐饮文化氛围、整洁美观、地方特色鲜明的美食文化街(区),具有少数民族风情、民俗浓厚、生态环境的“农家乐”等。以项目建设来带动南宁市餐饮业的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餐饮体系。

(三)实施品牌战略,提高餐饮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餐饮业向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挖掘创新“邕菜”品牌。以历史积淀和文化创新为基础,挖掘、培育、开发与创新邕菜系列,鼓励企业研制餐饮名品,通过注册商标、包装宣传民族地方特色菜,着力打造南宁招牌菜肴和名小吃,提升邕菜知名度。恢复、振兴南宁餐饮“老字号”。开展对“老字号”餐饮企业调查和保护工作,引导和帮助企业改变经营方式、服务结构和管理制度,实施品牌延伸战略,使“老字号”餐饮企业再创辉煌。大力培育餐饮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推进餐饮服务业集团化、产业化、国际化,通过招商引资,连锁加盟、收购、兼并、特许经营等方式,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提升服务层次,培育一批大型餐饮龙头企业。推进餐饮业品牌战略。确定50家企业作为我市重点扶持企业,帮助企业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培育一批餐饮名店,培养一批本地名厨,提升南宁餐饮业的品牌效应。

(四)精心策划办好美食文化节,提升餐饮节庆品牌抓住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商务与投资峰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节以及各种重大节假日人员聚集的有利时机,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精心策划办好“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等1-2个主题鲜明的大型美食文化节,提升南宁饮食文化品味,树立起南宁“美食天堂”的饮食品牌,提高南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各县区结合地方传统节庆和特色餐饮及饮食文化,举办各具特色的餐饮文化活动。结合举办美食文化节开展名店、名厨、名吃、名点、新菜和餐饮企业优秀企业家、服务员等各类评比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引导和激励整个餐饮业的良性发展。鼓励和组织餐饮企业选派人员及自主创新菜点参加国内外餐饮行业各种比赛和评比,提升南宁餐饮业的整体水平。

(五)改进经营方式,提高餐饮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坚持自主创新,提升餐饮业的科技水平。鼓励南宁市餐饮企业引入现代管理模式,建立连锁配送中心和原辅材料生产基地,建立网状的供应链体系结构,在采购、保鲜、存储、运输等环节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实行供应链管理,保证企业餐饮产品质量,控制产品成本,保持餐饮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传统名小吃,对便于包装、存放、运输的南宁名小吃,支持企业实施标准化、系列化生产,扩大南宁名小吃的市场占有率。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支持和引导餐饮企业按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的要求,通过兼并联营、资产重组、参股控股、特许经营以及输出商标、商号、经营管理技术等形式,推行以连锁经营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经营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和集约化经营,提高行业现代化水平。鼓励南宁市的餐饮业主不断加强信息意识,利用电子商务等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加强餐饮企业之间管理信息交流与沟通。

(六)抓好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大餐饮业人才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大对餐饮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资源的教育培训力度,抓好发展餐饮业急需和短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南宁餐饮产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鼓励企业加强在岗培训,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餐饮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认真落实餐饮行业的就业准入制度,实行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考试制度,抓好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餐饮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创新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大胆引进和使用优秀餐饮业人才。

(七)加强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餐饮业发展环境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加大引导餐饮业资源整合的力度,提升行业的整体质量,制定和推行行业标准,开展餐饮企业分等定级工作,提高餐饮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卫生、环保、工商、市政、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等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管理,做好服务。加大餐饮企业的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力度,抓好餐饮业食物中毒控制工作,确保餐饮行业食品卫生安全。充分发挥餐饮行业协会作用。引导餐饮行业协会积极发展会员单位,扩大餐饮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餐饮行业协会自主管理和连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活动,组织企业间、市内外同行业间的学习交流活动;建立和完善餐饮行业协会自律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规范经营行为,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制定和出台相关措施规定,加强对南宁市餐饮业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三、扶持政策

(一)税费政策

1.对符合国家、自治区规定的税收优惠条 件的新办餐饮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批,从取得 第一笔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之日起,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其他方面的税收优惠按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规定中有关优惠政策实行。

2.新办和现有的餐饮企业或经营单位,根据财税〔2005〕186号文件规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规定期限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优惠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至期满。

3.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餐饮业个体经营,根据财税〔2005〕186号文件规定,在规定期限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优惠的个体经营人员,从2006年1月1日起按上述政策规定执行,原政策优惠规定停止执行。城镇退役军人从事餐饮业个体经营的,享受以上国家优惠政策。

4.上述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审批期限为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税收优惠政策在2008年底之前执行未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如果企业既适用财税〔2005〕186号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又适用其他扶持就业的优惠政策,企业可选择适用最优惠的政策,但不能累加执行。

5.重点餐饮企业(集团)在自主实施内部重组过程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并经工商部门及契税征收机关批准,合并改建为一个企业,其合并后的企业承受原合并各方土地、房屋权属的,在2008年12月31日前免征契税。

(二)用地政策

1.餐饮业用地属经营性用地,应纳入政府储备,土地出让金可在两年内分期缴纳,作为用地前置条 件之一向社会公布,采用“招拍挂”的方式公开出让。2.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各类餐饮业项目建设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可在农转用地指标分配上给予倾斜。

3.鼓励餐饮业盘活利用已有的存量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4.国有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发展餐饮业的,纳入土地储备的土地可享受土地增值收益返还一定比例给原用地企业用于发展餐饮业。

(三)资金扶持政策 1.“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延续安排《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规定(暂行)的通知》(南府发〔2003〕58号)文件设立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从中安排一定比例扶持餐饮业发展,主要用于我市餐饮业发展规划、扶持培育各类评比活动、举办美食节、扶持餐饮重点企业等。具体扶持奖励办法由商贸流通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2.鼓励餐饮企业做大做强。“十一五”期间,每年根据餐饮企业的经营资产、营业收入、利税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等指标,确定一定数目的餐饮企业作为全市餐饮企业扶优扶强重点单位,从餐饮业扶持资金中给予一定的金融贷款贴息补贴,鼓励我市餐饮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3.支持企业开展餐饮业经营者、员工培训。每年从餐饮业扶持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作为餐饮业从业人员专项培训经费。企业用于员工培训的经费,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

4.支持开发新菜和邕菜菜系。每年从餐饮业扶持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作为研发新菜、邕菜的专项经费。

5.支持引进项目工作。每年从餐饮业扶持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引进餐饮项目,重点放在引进国内外著名餐饮企业和引进东盟餐饮企业。

(四)交通管理政策

1.餐饮企业用于配送、送货的汽车,符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有关规定,经统一标识,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通行证,允许按规定时间和道路在市区内行驶,从事配送、送货业务。

2.采取分时段、分区域、分车种的办法,在确保交通顺畅的前提下,市政部门、交警部门积极推进车辆静态停放场所的设置和管理工作,解决宾馆、饭店、酒楼等饮食场所前停车难的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餐饮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对全市餐饮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南宁市餐饮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成员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及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旅游局、市市政局、市卫生局、市招商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食药监督局等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全市餐饮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强对餐饮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县区餐饮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领导。

(二)齐抓共管,协调推进餐饮业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大局意识,把加快餐饮业发展、打造南宁“美食天堂”工作摆在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要积极支持餐饮业发展,加强协调配合,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共同促进全市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餐饮业良好发展氛围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大力宣传我市加快餐饮业发展、打造“美食天堂”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我市餐饮业发展的思路、举措和优惠政策。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报道,包装、推出我市餐饮品牌。要积极申办全国性、国际性的知名餐饮会展活动及各类餐饮评比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市餐饮业,努力提高我市餐饮业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

第三篇:市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市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五”期间,**市突出优势畜产品区域发展布局,强化科技,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制,畜牧业生产呈持续健康发展态势,获得连续26年增长,构建了新农村建设平台。一是畜禽存栏、出栏稳步增长,畜产品产量、产值增加。2005年生猪存栏 46.4万头,大牲畜存栏18.2万头,羊存栏5.8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3%、0.2 %和5.9%。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40.8万头、4.3万头、3.9万只和163.2万羽,同比分别增8.8%、8.9%、22.3%和22.3%;猪、牛、羊出栏率分别达90.0%、30.9%、78.1%,同比分别增4.4、2.5和15.8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达4.33万吨,同比增加0.35万吨,增长8.8%。禽蛋产量3288吨,同比增加7吨,增长0.2%。牛奶产量885吨,同比增加484吨,增长120.7%。蜂蜜产量165吨,同比增加4吨,增长2.5%。畜牧业产值

3.85亿元,同比增加0.34亿元,增长9.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0%。在畜产品价格相对下滑的情况下,畜产品外销保持良好势头,在农民家庭收入中,畜牧业仍然是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二是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和良种化。奶水牛基地产业化。目前,已有摩本杂一代母牛 5000 余头,二代摩本杂母牛 800余头,建立奶水牛养殖合作社,奶水牛

饲养专业户100余户,存栏奶水牛1000余头,调教奶水牛 500 余头,建良种繁育场1个,存栏牛100余头。扶持组建**市艾爱摩拉牛乳业有限公司,建成年加工水牛奶能力10000 吨的生产线1条。通过“政府引导、公司运作”的办法,养殖户有组织地成立养殖合作社,建立了章程,并与公司签订鲜奶收购合同,建立了企业与农户共担产业风险的机制,从提高进农民养殖积极性。饲养3至5头奶水牛的农户收入突破万元。

肉牛基地建设专业化。培植养牛大户、专业户1433户,其中:饲养5-10头的有940户,饲养10-20头的有389户,饲养30头以上的有104户,饲养200头以上的有户5户,饲养500头以上的有1户。在大户、专业户中实施优质肉牛生产品种组合模式筛选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引入婆罗门冻精1200支,BMY冻精200支,完成婆本配种79头,婆西本配种31头。

生猪基地建设标准化。建立了五个标准化养猪示范村,建卫生厩5460m2,安装红外线灯221个,安装饮水器670个,建永久性青贮池100m3,引进二元杂母猪共110头;通过标准化养猪示范村建设,预计每年多产优质仔猪600头以上,出栏率提高30%以上。市良种猪场不断转变经营机制,进行资金技术重组,制定了技术路线,以培育LY和杜保良种母猪为重点,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更新母猪,进行标准化

生产。

肉羊基地建设良种化。建立肉羊养殖示范村,实施黄山羊品种选育提质及科学养殖示范。组建核心群3群,其中:增重核心群选育2群,双羔核心群选育1群;扩繁群8群。每群的规模为良种适龄公羊2只,良种能繁母羊50只。确立目标和实施方法,建立科技示范户11户,引进种公羊8只。

三是畜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从省良种猪场、肉牛中心、龙陵等引进一批良种猪、肉牛、肉羊等优良品种,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全年完成肉牛冻改8016头,猪杂交改良5万窝;山绵羊改良1.5万只。

加大饲料开发,推广青贮氨化料13万吨,农田种草3万亩,种植饲料玉米 1000亩。为筛选适合我市推广种植的牧草及高效栽培技术,共引种牧草品种36个,对其中18个品种116天生育期的亩产量进行测试。一些养殖大户向农民租赁农田种植,或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收购牧草,农田种草提高了冬季农田种植的亩收益,效益明显好于种植其它作物。

加大科技培训,完成科技培训2万余人次,其中邀请省农大、省肉牛中心的专家到我市进行专题培训1期,爱训人员60人。

加强疫病防治,猪、牛、羊、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1.5%、2%和7%以内。

四是养殖专业合作社取得新进展。分别成立了“**市**养殖专业合作社”、“**禽蛋专业合作社”、“**水牛养殖合作”。合作社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原则自发组织成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宗旨是:通过社员的合作与联合:一方面为社员提供养殖服务,维护社员利益,促进社员增产增收增加效益,提高社员生活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保证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推进产业化打下基础。

五是畜牧产业化发展得到扩展。扶持组建**市**牛乳业有限公司,建成年加工鲜奶能力10000 吨的生产线1条,保鲜奶、果味奶已投入正常生产,产品供不应求,现正在与省农大食品学院研制水牛乳酪的加工。公司与养殖户签订了鲜奶收购合同,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建立较稳定的生产基地和产业链,促进了产业化发展,产业化雏型初步形成。自2005年4月投产以来,产值突破100万元。同时请省农牧工程设计研究院编写《**市水牛奶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省级论证。

六是畜禽疫病控制及兽医执法得到加强。今年以来,多次召开了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专题会,传达贯彻了上级相关会议精神和安排布置了全市重大动物防制工作,明确了责任和目标。市抽派相关科技人员到乡指导防疫工作。全

年共进行猪瘟免疫851983头,免疫密度达95%,完成W病免疫985203头(只),应免疫密度均达100%。在育雏鸡苗销售户和部份养禽大户实施D病的强制免疫,累计免疫家禽183003羽;为防止羊痘传入我市,对重点养羊的7个乡镇的羊群进行了免疫,发放羊痘疫苗8250头份,免疫羊4743只。同时开展了W病、D病、猪瘟、新城疫、奶牛结核病、布病、马传贫、猪伪狂犬病的实验室监测。

加强禽流感防控工作。依靠科学,群防群控,认真落实24字方针。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修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分队,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机制,落实人员,贮备应急物资等,同时政府拔出防控专项经费19.3万元,加强防控工作。对城郊结合部、水网地区、公路沿边沿线、边境地区、养殖密集区的禽类进行禽流感疫苗免疫注射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疫情监测、监督、检查,严防外来疫源传入。对各养禽大户、禽类和禽产品营销户到市外购入禽类及产品严格实行申报制。强化疫苗管理。严格按照农业部公布的经过GMP质量认证的9个厂家生产的禽流感疫苗进行免疫注射,杜绝假冒疫苗的流入,并对购入疫苗渠道严格控制。禁止各养禽户从外地私自购入疫苗。对养禽大户饲养的禽类开展禽流感抽样检测。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禽流感科学防制技术的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

七是启动畜牧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去年以来,畜牧系统

组织57名(其中:市级安排12人、乡镇安排45人)畜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入企,进行挂钩帮扶。建立了五个标准化养猪示范村,两个肉牛养殖示范村,两个奶水牛养殖示范村和1个养羊示范村,确定了**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市**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挂钩帮扶龙头企业。确定了 90 户养殖大户、专业户,辐射带动各类养殖户200余户。建立的示范村、示范户畜牧收入明显增加,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第四篇:市商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餐饮业发展的意见(范文)

加快餐饮业发展,对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旅游、服务、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辖以来,我市餐饮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着规模偏小、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市餐饮业的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文

秘114网帮您找文章]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餐饮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为中心,促进餐饮业发展全面升级;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积极推进餐饮业发展与假日经济、旅游经济、会展经济和食品加工的紧密结合;以重庆“老字号”和名店为龙头,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推广运用现代管理和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餐饮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繁荣餐饮市场,全面发展重庆餐饮业。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餐饮业营业额达到284亿元,年均增长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4;规范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地方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烈、社会影响力大、年营业额达3亿元以上的美食文化街(城)3个;扶持发展年营业额达10亿元以上的餐饮品牌企业5家,5亿元左右的餐饮品牌企业10家;向国内外发展餐饮连锁店2000家;培训考核命名300名重庆烹饪大师、名师,100名重庆餐饮服务大师、名师,制定品牌企业条件,评定重庆餐饮10强,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极具魅力的中国西部餐饮文化名城。

三、主要措施

(一)突出发展连锁经营,加快餐饮业规模化进程

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制定餐饮连锁经营管理办法,积极支持和引导餐饮企业,按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的要求,利用直营、联营、加盟等形式,采取“走出去”和“走下去”的策略发展连锁经营。近期要在全市重点培育发展10家餐饮连锁经营品牌企业。

(二)加强管理,规范餐饮业市场秩序

1.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加大引导餐饮业资源整合的力度,提升行业的整体质量;要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餐饮业发展规划及行业管理办法,并按国家GB/T13391-2000标准《酒家酒店分等定级规定》,抓好对餐饮企业的分等定级工作。

2.市工商行政管理、卫生、市政、环保等部门要完善餐饮企业开业经营标准和条件,并严格按照标准和条件办理相关证照。

3.各级卫生、环保、工商行政管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大对食品卫生和安全的管理力度,明文公示各种收费项目和标准。对无照经营者要坚决予以取缔;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环境保护规定的企业或门点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吊销其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对加工和销售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原辅材料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4.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会同环保、卫生部门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潲水油”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做到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5.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建立完善考核鉴定、评定和管理制度,清理整顿不按规定评定发放各种等级证书等扰乱鉴定、评定管理制度的行为。

6.规划和建设部门要在规划和建设审批工作中,注重考虑餐饮业用房配套车位的设置。

(三)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重庆火锅

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组织抓好重庆火锅的培育与创新。要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品牌优势,采取“走出去”和“走下去”的策略,扩大经营规模,加速连锁扩张,力争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弘扬重庆餐饮特色文化。近期重点帮助品牌企业建立连锁配送中心和原辅材料生产基地,建立起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链条,形成产供销一体化。

(四)挖掘创新,发展壮大重庆菜和重庆小吃

各级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在弘扬传统川菜的基础上,大力推出体现重庆风土人情、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风味独特的地方特色菜。要抓好重庆小吃的开发和拓展,大力扶持传统名小吃,对便于包装、存放、运输的重庆名小吃,要支持企业实施标准化、系列化生产,扩充重庆名小吃的市场占有率。

(五)大力发展“农家乐”,营造生态就餐环境

要支持交通和通讯方便,自然环境优雅的城郊结合部、旅游区(点)发展以生态、休闲、娱乐、农家美食为一体的“农家乐”,挖掘和培养体现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特色的江湖菜、特色菜,营造生态、休闲、宽松的就餐环境。同时要加强管理,保护环境,建立健全安全、卫生、环保等配套保障制度和设施。

(六)开拓创新,丰富和提升餐饮文化内

要抓好餐饮行业和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发掘传统饮食文化,将其融入菜品制作、就餐环境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各区县(自治县、市)可结合本地实际,建设一批具有餐饮文化氛围,整洁美观,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街(城)以及巴渝风情、民俗浓厚、生态环境的“农家乐”等。

(七)充分发挥餐饮行业协会作用

级餐饮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作为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健全行规,端正行风,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提高行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组织好企业间、市内外同行业间的交流活动,推广、学习典型经验;要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规范经营行为,倡导诚信经营,促进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全市餐饮业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及市商委、市财政局、市市政委、市工商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地税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卫生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市餐饮行业发展协调小组。协调小组负责研究和协调解决全市餐饮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把发展餐饮业摆在加快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促进全市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主题词:经济管理饮食业发展意见通知

第五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文件

青岛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制发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2011-04-12

主 题 词:经济管理 合作社 意见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10〕31号),加快推进我市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结合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是: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强化经营服务,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全面建设农资经营服务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重组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公司,完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大力发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直营、加盟农资放心店。全面推行农资直供和保质监销,建立健全以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技术服务。支持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开展种子、农机具、成品油等商品经营,利用现有设施承担政府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商业储备。

(二)加快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日用消费品连锁骨干企业,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加快传统经营网络改造升级,加强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农村零售终端建设,1

逐步形成区域有配送中心、乡镇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连锁经营体系,为农民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大力推进联合与合作,搭建联合采购平台。鼓励支持供销合作社发挥“一网多用”的优势,依法开展家电、图书、药品、烟花爆竹等连锁经营业务。

(三)加快建设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及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建立从基地到市场终端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品牌产品。扶持供销合作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探索优质农产品直接进社区、进终端市场的运营模式。支持、扶持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建设、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服务功能,增强仓储运输、冷链物流能力,搭建农产品信息、合作、交易平台。

(四)启动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鼓励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再生资源经营业务,发展壮大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公司,规范建设社区和镇、村回收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支持供销合作社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五)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各、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各区(市)政府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积极扎实推进。在市政府和各区(市)政府用于发展服务业的专项资金中,安排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六)探索建设农村融资服务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开展信用合作。支持市及各区(市)供销合作社组建融资性担保机构,搭建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的融资平台。支持供销合作社利用系统内安全统筹业务平台,在其领办的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开展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的合作,探索建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新型金融组织之间的资金调剂机制。鼓励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创新农村融资服务。

(七)积极开展专业合作服务。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利用供销合作社人才、网络、设施等条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营销、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服务,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开辟合作社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批发市场的便捷通道。各区(市)政府要创造条件,鼓励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技能培训,并将其纳入当地农民培训总体规划,各级财政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八)不断完善行业协会服务。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行业协会建设,推进协会内部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运行机制。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行业协会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创新组织体制,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

(一)建设根植“三农”的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各级供销合作社要适应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需要,以联合社为核心,以基层组织为基础,以社有企业为龙头,建设根植“三农”、三位一体的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

(二)加强联合社建设。加强联合社机关建设,健全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明确联合社机关职能定位,将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各项任务赋予联合社。各级联合社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对重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再生资源以及本系统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管理,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履行出资人职责,落实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积极探索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管理者和经营者积极性。市、区(市)联合社在严格核定人员的情况下,将联合社机关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对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联合社机关,由各区(市)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管理办法。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直接组织农民、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为标准,加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改造、重组、壮大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基层社。组织、带动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其成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快社有企业发展。围绕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适应“三农”需要,按照市场经营规律,结合供销合作社特点,发展公司企业。对为农服务的骨干企业,要保持供销合作社的控制力,同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鼓励社有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社有企业参与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等项目。支持社有企业参与“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以及农超对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

(五)依法维护供销合作社的权益。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是本级供销合作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挪用、平调其财产和收益,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基层供销合作社的资产处置、权益转让及重大投融资计划等事项,须报经区(市)联合社审批,其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所在区(市)联合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因城市建设、道路拓宽等原因拆迁或占用供销合作社资产,应按原有规模和性质予以回迁和重建。

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对于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供销合作社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切实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改革发展的方案和意见,协调解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纳入当地农村经济总体工作中,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有关部门要把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作为支持、服务“三农”工作的―项重要任务,确保各项支持、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支持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各级政府要进⊥步增加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逐步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供销合作社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和加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从2011年起,市政府设立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与市供销合作社另行制定。各区(市)政府也要设立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供销合作社推进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和新时期供销社组织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制定具体的扶持发展政策,支持供销合作社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申报承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供销合作社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项目,列入各级信息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范围。中央财政设立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市商务局会同市供销合作社研究确定有关扶持项目,共同开拓农村市场。

(三)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2003年市财政局等八部门共同核复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落实处理。加快供销合作社现有土地房产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对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其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优先用于支付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对供销合作社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项目用地,应纳入各级用地计划,给予重点支持。抓紧落实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好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四)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实行人才兴社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优化干部职工知识和年龄结构,培育造就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继续弘扬“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真心为民”的光荣传统和时代精神,加强文化建设,确立供销合作社的核心价值观,确保供销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下载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意见(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意见(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