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

时间:2019-05-14 04:0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

第一篇: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

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

发布时间:2011-04-08 11:16

各高等学校:

现将《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我厅将对各高校执行《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委托广东省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对承包企业的资质进行评估,定期公布其资质情况。各高校在执行过程中有何建议和意见请及时向省厅教育后勤产业办反映。

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后勤管理食堂通知

抄送:广东省高校后勤研究会,广东省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2007年4月28日印发

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

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下称外包食堂)经营的准入管理,确保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的稳定,适应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根据教育部2002年《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发[2002]34号)和广东省教育厅2003年《转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粤教后勤[2003]5号)的有关精神,结合广东省高校食堂管理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开放校内餐饮市场,既要符合市场规律、产业规律和教育规律,又要符合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目前高校伙食管理多种模式并存,各校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审慎决策,选择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

第三条本规定中的外包食堂,是指在广东省内高校为师生员工提供餐饮服务的非本校自主经营的食堂,承包此类食堂者为外包食堂餐饮企业。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范围为广东省内的各类高校。

第二章外包食堂经营准入条件

第五条进入高校承包食堂的单位应是符合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设立的餐饮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持有国家规定从事餐饮行业的各种证照,如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员工健康证等。

第六条外包食堂餐饮企业的企业注册资金等应根据所承包食堂的经营规模和投入规模而定,可参照附表1(餐饮企业注册资金、风险保证金建议表)和附表2(餐饮企业承包年限建议表)。

第七条食堂员工总数应与所承包食堂的经营规模相适应,其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达到附表3(餐饮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建议表)的要求。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应具备从事3年(含3年)以上的餐饮经营资质;及具有承包企事业单位3000人以上规模的经验;食堂专职负责人应具有餐饮经营管理经验,掌握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所有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经营和管理的人员应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并经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合格。

第八条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应了解高校的管理要求,应有立足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应充分认识高校食堂具有明显公益性的特点。

第九条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应有完整的管理机构,遵守国家劳动法规,按规定给员工办理相关保险,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工资、福利待遇等。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用工培训、工作规范、安全防患、卫生保障、民主管理、文明服务、物资采购、物流管理、质量监督和价格管理等制度。

第十条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学校在招标时予以优先考虑。

(一)高校自主经营、信誉度高的后勤餐饮部门跨校进行委托服务经营或承包经营的;

(二)具有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

(三)具有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

(四)具有三年以上学校餐饮经营资历,所经营的食堂获得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食堂”称号的;

(五)具有广东省内卫生防疫管理部门颁发的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级资质的;

(六)获得了广东省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推荐的企业。

第三章外包食堂经营准入程序

第十一条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应由各高校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

第十二条符合准入条件的社会餐饮企业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招标时,应提交企业资质证明、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由银行提供的当前企业资信证明等相关证照原件和复印件,还应提交详细的食堂经营可行性方案(包括规章制度等)。

第十三条学校应按照国家招标法相关规定成立招标工作小组,可采取现场考察、答辩等方式,对应标企业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切实了解和掌握投标方的资金能力、资质信誉、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从中择优选定承包企业。

第十四条学校应与中标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质量要求和违约责任。

第四章外包食堂经营退出

第十五条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在承包期满后按与学校签订合同条款自然退出。

第十六条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在承包期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有权取消其经营资格,责令限期退出。

(一)经营期间发生师生食物中毒,或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且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因食品价格、质量、卫生和服务态度等而引发的学生罢餐、静坐、游行等群发事件,影响恶劣的;

(三)因承包者的责任,导致承包的食堂未在规定期限内取得广东省高校达标食堂资格的;

(四)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掺杂做假、销售无证食品、未按规定经营范围经营等违规行为,经学校规劝、限期整改依然无效且情节严重的;

(五)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转包、分包和挂靠经营行为的;

(六)招投标时以弄虚作假等欺诈手段获得准入资格,或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第十七条凡被学校限期退出的企业,三年内不得参加全省高校外包食堂的投标。

第五章外包食堂协调与监管

第十八条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应办理所承包食堂的卫生许可证。

第十九条外包食堂的基础设施、厨房设备,原则上应由学校投资建设,学校可以向外包食堂餐饮企业收取一定的租金或设备折旧费。其中,厨房设备、设施的折旧费计提应不少于五年使用期。

折旧费建议以逐年递减的形式计算,以避免承包企业转嫁经营成本。

第二十条因学校资金困难,需要承包企业投资的,原则上仅限于厨房设备的购置及更新改造,其投资金额应根据食堂的经营规模确定,详见附表2(餐饮企业承包年限建议表)。学校应对外包食堂餐饮企业投资金额进行严格的审核。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为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创造必要的办伙条件,对食堂的水、电、燃气价格,应按照国家政策和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学校应明确食堂的服务性、公益性和微利性,不能以包代管。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食堂的建设和监管:

(一)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和监管制度,配备相应专职的监管人员。建立有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 “伙管会”、“膳委会”等组织参与伙食监督;

(二)学校应定期对物资采购、伙食质量、销售价格、食品卫生、安全生产等进行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三)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应规范财务管理,配备财务人员,并定期向校方上交财务报表。

第六章其它

第二十三条具备以下条件的广东省内高校后勤饮食部门可以视为具有外包食堂餐饮企业的相应资质,可参加外包食堂的投标和跨校进行委托服务经营或承包经营食堂。

(一)有学校管理部门授权的;

(二)所经营管理的食堂均获得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达标食堂”称号,并有一间以上获得“优秀食堂”称号的;

(三)所经营管理的食堂具有广东省内卫生防疫管理部门颁发的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B级(含B级)以上资质的。

第二十四条学校在食堂的招投标和监督管理中,有关人员应廉洁自律,严禁暗箱操作及其他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

第二十五条学校应把实行外包经营的高校食堂中标企业的相关资质材料、承包合同、责令退出文件等上报广东省教育厅教育后勤产业办公室备案。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解释权归广东省教育厅。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颁布之日起施行。

二○○七年三月五日

在校职工承包学校食堂 双方劳动关系属性

不变

张某是一中学食堂的管理员,为了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前不久该学校决定,将食堂包给了张某。由张某对食堂实行承包经营。饭菜质量标准,价格以及张某的工作时间均由学校确定。食堂全体人员的报酬(包括张某的工资)支出由张某包揽。

承包一年后,因劳动保险等待遇问题,张某与校方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分歧。校方认为,实行承包后张某与校方就不存在劳动关系了。而张某认为,承包属于“内包”,是内部经营,劳动关系仍然存在。

法律人士解释说,承包准确的说应是“承包经营管理”,是指企业与承包者间订立承包经营合同,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全部或部分在一定期限内交给承包者,由承包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并承担经营风险及获取企业收益的行为。

承包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可能从属于劳动关系,也可能从属于民事关系,要根据承包履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劳动关系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从属性,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具有从属性就可以确认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校方让张某承包食堂,只是一种经营模式的改变。饭菜质量标准,价格以及张某的工作时间均由学校确定,可以认定,张某与公司的从属性没有改变,因此双方依然存在劳动关系。(孙艳)

劳动关系与承包关系

案例简介:刘某等七人于2008年1月开始在一家幼儿园里负责食堂的工作,其中有刘某为厨师,其他都是刘某负责聘请的,他们负责洗菜、切菜、洗碗等工作。工作时间是每周5天,一天8小时。期间幼儿园一直与刘某等七人未签劳动合同,同时其工资是刘某为2000元人民币,其余均为1400。2009年1月,幼儿园关闭了食堂,刘某等七人也从此丢了工作。2009年1月,刘某等七人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幼儿园支付经济补偿、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共计10余万元。开庭时对方拿出一份刘某和幼儿园签订的食堂承包合同,约定食堂其他人员由刘某自己聘请,食堂一共七人,除刘某外,刘某自己聘请六人,其工资由刘某和所聘人员协商,幼儿园可代发其工资,故此案属承包关系,不是劳动仲裁委的管辖范围。

仲裁结果:此案属承包关系,不是劳动关系,驳回申诉人的所有申诉请求。

案例评析:劳动关系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给其报酬,承包关系属合同之约,合同只要不违反国家的强制性法律规定都有效,同时,有效合同比法律规定具有优先的效力。此案工资虽由幼儿园发,但其承包合同已明确说明属代发,同时其也明确约定由刘某自己聘请人员,故,本案属承包关系,属于合同的范围,不属于劳动关系,刘某等人如果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幼儿园违约责任.本案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是原告喜鹊公司的华新工贸公司有无向被告沈淑恋发放福利物品以及原、被告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原告喜鹊公司的职工食堂原承包人曾昭锟、李灿旺、现承包人魏珊到庭作证,证言说明被告沈淑恋的福利是职工食堂自己发放,公司方面没有发放,原告喜鹊公司对证人证言无异议,被告沈淑恋表示福利由公司方面发放,没有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沈淑恋提供胸卡、服务员监督台相片、健康证,证明其是原告喜鹊公司的食堂服务员,与原告喜鹊公司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原告喜鹊公司表示上述证据只能证明被告沈淑恋是在职工食堂做工,否认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本院认为,根据证人证言,被告沈淑恋的福利是由食堂承包人发放,其主张由原告喜鹊公司的华新工贸公司发放,无证据证明,被告沈淑恋提供的三份证据,只能证明被告沈淑恋的从业健康合格和食堂的服务员,不能证明原、被告之间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综上所述,本院认为,原告喜鹊公司的职工食堂由该公司员工内部承包,承包人的工资由自己负责,而该职工食堂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不具有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资格。被告沈淑恋参加该职工食堂的工作,是受该职工食堂承包人的雇请,其工资由职工食堂承包人发放,被告沈淑恋与承包人属雇佣关系,其并未成为原告喜鹊公司的一员,与原告喜鹊公司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原、被告之间没有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被告沈淑恋提供的三份证据只能证明其可以从事卫生饮食行业工作以及在原告喜鹊公司职工食堂做工的事实,其主张福利由华新工贸公司发放以证明与原告喜鹊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但证人证言已证明由职工食堂自己发放福利,被告沈淑恋又不能提供其他证据证明,故其主张本院依法不予采信。

本案争议焦点为朱梅香与江山市广播电视局于2000年1月1日签订的食堂承包协议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朱梅香与江山市广播电视局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一般而言,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劳动者之所以成为劳动者,是其被纳入用人单位的生产系统内,以其提供的劳动力获得用人单位向其支付的劳动力报酬,而不是向用人单位提供其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品。朱梅香自2000年1月1日承包食堂后,虽按合同规定要向江山市广播电视总台及其职工保证膳食供应,但该履行方式是利用自身及雇工劳力加工食品后向用餐者出售产品,并按一定的计价方法收取价款,朱梅香提供的并非为简单的劳动力价值,而是朱梅香及雇员的劳动力与朱梅香所占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后的产品。同时根据合同,朱梅香所承包的食堂经济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可见,朱梅香与江山市广播电视总台在食堂膳食供应上为商品交换关系,并非为劳动关系中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虽然承包合同约定朱梅香聘用食堂其他人员需经江山市广播电视总台认可,外来人员搭伙需经餐饮部同意,但因合同明确江山市广播电视总台无偿提供经营场地和设施,并免费供应水电,且通过一定经济措施确保上诉人的客源,双方的权利义务对等,朱梅香对江山市广播电视总台不存在组织从属性。故在承包食堂期内上诉人与被上诉人间并不存在劳动关系,原判认定朱梅香于食堂承包期间不是江山市广播电视总台的劳动者正确。因双方于1997年签订的《广播电视局食堂聘用炊事员协议书》约定朱梅香为聘用炊事员,而2000年起食堂就转为由朱梅香承包,故该份合同自朱梅香承包食堂后自然被终止,双方间的劳动关系已被解除,对该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应于2000年朱梅香承包食堂时起算。据此判决:

本院认为,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上诉称其将职工食堂承包给了高川,高川雇用的王廷敏,王廷敏与高川之间存在雇佣劳动合同关系,与上诉人之间不存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但是,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其上述事实和理由成立。

律师说法

劳动与劳务关系有何区别

法律人士认为,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其适用的法律法规也不同,劳动关系属《劳动法》调整的范围,而劳务关系则由《民法》来调整。在劳动争议中,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常常被人们混淆。

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一般需要双方签订合同,单位对劳动者有约束力,劳动者权益受《劳动法》保护。而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为需要的一方以劳动形式提供劳动活动,而向需要方支付约定的报酬的社会关系,不需签订合同,用人单位不约束劳动者,只需其完成报酬之内的工作,劳动者权益与《劳动法》无关。而本案中唐丽媛所诉求的几乎都是《劳动法》中规定的权益,而其与用人单位属于劳务关系,因此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

第二篇: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

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 发布时间:2011-04-08 11:16 各高等学校: 现将《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我厅将对各高校执行《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委托广东省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对承包企业的资质进行评估,定期公布其资质情况。各高校在执行过程中有何建议和意见请及时向省厅教育后勤产业办反映。

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后勤管理 食堂 通知

抄送:广东省高校后勤研究会,广东省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7年4月28日印发

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 经营资格准入

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下称外包食堂)经营的准入管理,确保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的稳定,适应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根据教育部2002年《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发[2002]34号)和广东省教育厅2003年《转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粤教后勤[2003]5号)的有关精神,结合广东省高校食堂管理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开放校内餐饮市场,既要符合市场规律、产业规律和教育规律,又要符合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目前高校伙食管理多种模式并存,各校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审慎决策,选择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

第三条

本规定中的外包食堂,是指在广东省内高校为师生员工提供餐饮服务的非本校自主经营的食堂,承包此类食堂者为外包食堂餐饮企业。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范围为广东省内的各类高校。

第二章 外包食堂经营准入条件

第五条

进入高校承包食堂的单位应是符合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设立的餐饮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持有国家规定从事餐饮行业的各种证照,如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员工健康证等。第六条

外包食堂餐饮企业的企业注册资金等应根据所承包食堂的经营规模和投入规模而定,可参照附表1(餐饮企业注册资金、风险保证金建议表)和附表2(餐饮企业承包年限建议表)。

第七条

食堂员工总数应与所承包食堂的经营规模相适应,其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达到附表3(餐饮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建议表)的要求。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应具备从事3年(含3年)以上的餐饮经营资质;及具有承包企事业单位3000人以上规模的经验;食堂专职负责人应具有餐饮经营管理经验,掌握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所有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经营和管理的人员应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并经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合格。

第八条

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应了解高校的管理要求,应有立足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应充分认识高校食堂具有明显公益性的特点。

第九条

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应有完整的管理机构,遵守国家劳动法规,按规定给员工办理相关保险,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工资、福利待遇等。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用工培训、工作规范、安全防患、卫生保障、民主管理、文明服务、物资采购、物流管理、质量监督和价格管理等制度。

第十条

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学校在招标时予以优先考虑。

(一)高校自主经营、信誉度高的后勤餐饮部门跨校进行委托服务经营或承包经营的;

(二)具有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

(三)具有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

(四)具有三年以上学校餐饮经营资历,所经营的食堂获得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食堂”称号的;

(五)具有广东省内卫生防疫管理部门颁发的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级资质的;

(六)获得了广东省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推荐的企业。

第三章 外包食堂经营准入程序

第十一条

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应由各高校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

第十二条

符合准入条件的社会餐饮企业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招标时,应提交企业资质证明、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由银行提供的当前企业资信证明等相关证照原件和复印件,还应提交详细的食堂经营可行性方案(包括规章制度等)。

第十三条

学校应按照国家招标法相关规定成立招标工作小组,可采取现场考察、答辩等方式,对应标企业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切实了解和掌握投标方的资金能力、资质信誉、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从中择优选定承包企业。

第十四条

学校应与中标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质量要求和违约责任。

第四章 外包食堂经营退出

第十五条

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在承包期满后按与学校签订合同条款自然退出。

第十六条

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在承包期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有权取消其经营资格,责令限期退出。

(一)经营期间发生师生食物中毒,或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且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因食品价格、质量、卫生和服务态度等而引发的学生罢餐、静坐、游行等群发事件,影响恶劣的;

(三)因承包者的责任,导致承包的食堂未在规定期限内取得广东省高校达标食堂资格的;

(四)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掺杂做假、销售无证食品、未按规定经营范围经营等违规行为,经学校规劝、限期整改依然无效且情节严重的;

(五)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转包、分包和挂靠经营行为的;

(六)招投标时以弄虚作假等欺诈手段获得准入资格,或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第十七条

凡被学校限期退出的企业,三年内不得参加全省高校外包食堂的投标。

第五章 外包食堂协调与监管

第十八条

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应办理所承包食堂的卫生许可证。

第十九条

外包食堂的基础设施、厨房设备,原则上应由学校投资建设,学校可以向外包食堂餐饮企业收取一定的租金或设备折旧费。其中,厨房设备、设施的折旧费计提应不少于五年使用期。

折旧费建议以逐年递减的形式计算,以避免承包企业转嫁经营成本。

第二十条

因学校资金困难,需要承包企业投资的,原则上仅限于厨房设备的购置及更新改造,其投资金额应根据食堂的经营规模确定,详见附表2(餐饮企业承包年限建议表)。学校应对外包食堂餐饮企业投资金额进行严格的审核。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为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创造必要的办伙条件,对食堂的水、电、燃气价格,应按照国家政策和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明确食堂的服务性、公益性和微利性,不能以包代管。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食堂的建设和监管:

(一)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和监管制度,配备相应专职的监管人员。建立有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 “伙管会”、“膳委会”等组织参与伙食监督;

(二)学校应定期对物资采购、伙食质量、销售价格、食品卫生、安全生产等进行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三)外包食堂餐饮企业应规范财务管理,配备财务人员,并定期向校方上交财务报表。

第六章 其它

第二十三条

具备以下条件的广东省内高校后勤饮食部门可以视为具有外包食堂餐饮企业的相应资质,可参加外包食堂的投标和跨校进行委托服务经营或承包经营食堂。

(一)有学校管理部门授权的;

(二)所经营管理的食堂均获得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达标食堂”称号,并有一间以上获得“优秀食堂”称号的;

(三)所经营管理的食堂具有广东省内卫生防疫管理部门颁发的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B级(含B级)以上资质的。

第二十四条

学校在食堂的招投标和监督管理中,有关人员应廉洁自律,严禁暗箱操作及其他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把实行外包经营的高校食堂中标企业的相关资质材料、承包合同、责令退出文件等上报广东省教育厅教育后勤产业办公室备案。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广东省教育厅。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颁布之日起施行。

二○○七年三月五日

第三篇:高校对外宣传制度(试行)

高校对外宣传制度(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对外宣传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全面贯彻执行×和国家有关对外宣传工作的方针、路线、政策;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学校中心工作展开,通过准确、生动、及时的宣传报道,更好地展示和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强学校师生员工凝聚力,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服务。

第二条

我校对外宣传工作由办公室统一归口管理,凡学校组织的重大活动和发生的新闻事件、召开的重要会议、做出的重大决定和举措,或涉及全校性的宣传报道,统一由校办公室进行对外报道。凡由各部门组织的常规性或一般性活动、会议等需要对外宣传报道的,由办公室进行指导,并对报道内容进行审核。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学校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进行新闻发布。

第二章

宣传制度

第三条

学校办公室负责制定全校对外新闻宣传发布的政策,具体承担全校对外新闻宣传发布的组织、审核、指导和协调工作。

第四条

办公室要加大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沟通,与媒体形成良好的通联关系,建立畅通的发布渠道,保证校内的正面消息和重大事件能第一时间在媒体上进行正面的宣传与报道。

第五条

各部门应指定专门负责本部门对外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联络员。涉及对外宣传稿件,联络员须对新闻稿加工并经本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后,通过专门途径报送办公室审核;重要新闻须经学校领导审定后方可对外发布。

第六条

各部门接受校外媒体采访,须经办公室批准方可进行。办公室具体负责新闻媒体及记者的联系和接待工作。校外记者来我校采访须出示记者证、工作证、介绍信等,经办公室批准,由办公室安排专人对接或陪同采访。

第七条

学校鼓励各部门大力宣传报道我校的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成就、特色工作以及先进典型人物等,支持各部门在校外媒体上进行有助于提升本部门或学校的整体形象的宣传报道工作。凡能够起到正面宣传学校、介绍学校的信息、文章、稿件、图片、视频等一经校外新闻部门采用,办公室将按照有关办法对作者奖励稿酬,适时给予表彰,并纳入考评。

第八条

各部门必须做好对外宣传报道的备案工作,收集报道信息和内容,并在第一时间将相关报道内容报至办公室。对各种新闻媒体报道本部门的新闻消息,所在部门应及时录制、收集和存档。年终将整年对外宣传工作的数据报送办公室。

第九条

涉及大型媒体参加的对外新闻发布,由办公室审核后报学校主管领导审批;需要学校上级部门审批的,待上级部门审批后方可对外发布;校内突发性事件或其他重大信息须报校×委或校行政审批后方可发布。

第十条

对外新闻发布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的相关保密规定,防止泄密。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学校声誉造成恶劣影响的,学校将依照相关法规和制度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一)未经批准擅自发布新闻或超越新闻发布范围的;

(二)未经授权以学校名义或公职身份发布新闻的;

(三)未经核实事件真相,发布虚假新闻的。

第三章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校团委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办法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办法

发布日期:2006-10-24

广 东 省 财 政 厅

广 东 省 审 计 厅

广 东 省 监 察 厅

广 东 省 人 事 厅

粤财评〔2004〕1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财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我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几年特别是新一届省委、省政府成立以来,树立和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财政工作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了财政支出管理,并对部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了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省财政收支规模快速增长,但财政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利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体系,逐步改变我省目前存在的“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的财政管理现状,有利于提高

我省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为此,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要求,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财政工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并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通过推进和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达到四个方面的目的:一是改革现行财政资金支出行为和方式,强化公共支出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二是根据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和合规性、合理有效性的评判情况,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三是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绩效监管,促进行政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坚持“大事优先、绩效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集中财力办大事,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财力保障。

二、坚持“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的原则,稳步推进我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性突出,操作难度大。因此,必须坚持“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的原则,以省属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为突破口,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有序地建立项目–单位–部门–综合等四个层次的评价类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此项工作。评价具体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要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为评判标准,以科学、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规范地进行权衡比较和综合判断。现阶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范围主要是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大宗请款及教育、水利、社会保障、基础建设等财政支出,对一般性、常规性财政支出暂不进行绩效评价。今后,如要扩大绩效评价实施范围,由省财政厅会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报省政府审定后执行。

三、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切实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各级政府要根据省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切实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领导。各部门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通力协助,积极配合支持财政部门履行绩效评价工作职能。其中,审计部门要做好有关财政支出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监察、人事部门要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对有严重问题的,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财政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公共财政的改革方向,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切实履行好财政工作职责。今后,各级政府要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预算以及部门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增强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发挥绩效评价对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作用和决策信息反馈作用,使财政支出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二〇〇四年八月五日

附件: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

(省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人事厅)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和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体系,贯彻实施好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3〕100号),逐步探索和建立我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原则。即把财政支出行为及其过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其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的比较和评价分析,判断支出的行为过程和执行的业绩、效果优劣。经济性、效率性与有效性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定量分析建立在支出项目的财务数据采集分析上,定性分析通过对项目支出的全面、综合因素分析,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与定量分析共同评价支出项目的效果,以更加合理、准确反映支出的实际绩效。

(三)真实性、科学性、规范性原则。真实性是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公正客观的基础,科学性是以项目的实际情况为主,兼顾国家、国际比较标准,将预算标准和实际相结合,普遍适用和个别选择相结合,充分考虑财政支出的特点和运作过程,以真实反映和衡量不同资金使用受益单位(部门)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能力。规范性是评价行为和结果始终贯穿和反映财政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强化、规范公共支出项目的选项、审批、监管、审核功能,增强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责任制,使绩效评价对公共支出和预算管理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基本方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包括:

(一)成本––效益比较法。针对财政支出确定的目标,在目标效益额相同的情况下,对支出项目中发生的各种正常开支、额外开支和特殊费用等进行比较,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为优。

(二)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通过比较财政支出所产生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目标的因素,从而评价财政支出绩效。

(三)摊提计算法。研究某项支出通过盈余得以回收的时限,即计算投资回收期或投资风险。摊提时间越短,风险越小。

(四)最低成本法。在某项公共支出不易观测或计算其效益大小的情况下,可采取比较多个功能和目的相近的方案,评价和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

(五)因素分析法。通过列举分析所有影响收益及成本的内外因素,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

(六)历史动态比较法。将历史上各时期的公共支出按一定原则和类别分类排列,分析比较,确定公共支出效率变化的情况。

(七)横向比较法。将相同或近似的支出项目通过比较其在不同地区间的实施执行情况来分析判断支出的绩效。

(八)专家评议与问卷调查法(公众评判法)。通过若干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分析,同时,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发给一定数量人员填写,最后汇总分析各方意见进行评价判断。

(九)财政部、省财政部门制订的其它方法。

在实施绩效评价时,根据支出项目的不同情况可以只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同时进行。

三、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通用)指标,一类是个性(选定)指标。基本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家(国际)通行指标、公众关注指标等被普遍应用在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是在确定具体评价对象后,通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结合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和目标来设置(选定)的特定指标。

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绩效指标根据财政支出的不同功能和类型,同时兼顾绩效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分为九大类,每类设立支出类型评价“指标库”,针对不同项目的绩效评价内容选取一定比例的指标。为满足评价工作的要求,还可以结合具体需要临时设置一些补充指标(绩效评价指标及计算公式详见附件)。

四、组织管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管理,财政、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分级实施。财政部门作为财政预算分配的主体,负责安排各项财政支出并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统一规划评价工作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各主管部门、支出项目单位是财政支出评价工作的具体组织者,负责本部门、本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日常绩效评价,由省财政厅组织实施;省委、省政府指定的重要项目,由省委、省政府指定的牵头单位或由省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共同组织实施;对省直部门或一级预算单位的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由省人事厅、财政厅会同审计、监察部门组织实施。

进行绩效评价必要时可以邀请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

五、工作程序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必须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从而减少误差,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一般工作程序主要包括:

(一)前期准备

1、绩效目标申报。

(1)财政基本支出的绩效目标,包括按定员定额标准计算的基本支出绩效目标和单项核定的基本支出绩效目标,由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确定。

(2)预算单位在申报支出项目时,必须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明确提出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预算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可行性方案必须有科学的论证和专家意见。

可行性方案中,绩效目标包括以下内容:申报单位基本情况、项目概况、项目必要性、项目所要达到的预期绩效目标、前景预测、条件论证、内容和规模、资金来源渠道及比例、资金使用进度、相关经济社会效益等。

省级财政支出项目申报必须按《广东省省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试行办法》(粤财预[2003]63号)规定的申报条件、程序和规范文本格式申报。省级部门(单位)在报送预算支出项目申报材料时,加报一份给省财政厅绩效评价部门备案。省财政厅对省级部门提交的可行性方案,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一般性支出项目可以按规定的例行程序审核,重大项目可由省财政厅组织成立专家组进行评审。

2、确定评价对象,下达评价通知书。根据公共支出绩效目标以及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确定评价目标和对象并下达评价通知书。评价通知书应载明评价任务、目的、依据、评价人员、评价时间和有关要求等。

3、成立评价组织机构。确定评价目标后,应根据目标的具体情况,成立评价组织机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评价实施方案、选择委托评价机构,审核评价结果报告。

4、制订评价实施方案。评价组织机构根据评价工作规范,针对评价对象,拟定评价工作具体方案,成立评价工作组,选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二)现场评价

1、收集基础数据和资料。评价工作组根据评价工作要求,到评价对象现场采取勘查、问卷、复核等方式收集、整理基础数据和资料,包括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的相关资料。

2、核实、分析基础数据并计算评价结果。评价实施机构根据被评价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核实基础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指标口径的一致性,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和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辅助以专家问卷等定性指标的分析计算出评价结果。

(三)撰写报告

1、形成初步评价结论。评价工作组根据计算的初步评价结果,撰写评价分析报告,并在必要时候将初步评价结果反馈被评价单位,核实相关调整事项,评价分析报告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具体格式和要求由省财政厅另行制订),内容完整,分析透彻,逻辑清晰,用语准确,并报请评价组织机构审核确认或备案。

2、总结建档。评价工作完成以后,应进行工作总结,将评价有关问题和建议形成书面材料上报评价组织机构,并将评价项目建立工作档案备查。

六、分类实施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类型分为项目实施过程评价和项目完成结果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是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执行情况或者跨项目支出绩效的评价。项目完成结果评价是指项目完成后总体绩效的评价。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体实施主体分为部门(单位)自我评价和财政部门组织评价。

1、部门(单位)自我评价。

财政支出项目统一实行部门(单位)对资金使用情况自评制度。

(1)项目完成后评价。所有预算项目支出完成后一个月内,资金使用单位必须对项目支出的绩效和预定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绩效自我评价,并向财政部门提交绩效评价自评报告备案。

(2)项目中期评价。对跨项目支出实行项目中期绩效自我评价制度。每个预算结束,项目资金使用单位都要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实施一年一评的中期评价制度,自评报告报财政部门备案。

(3)支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应该包括:与申报的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情况(项目阶段完成情况)、绩效结果等(具体格式和规范文本由省财政厅另行制订)。

(4)抽样复核。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单位报送备案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抽样复核、审查,抽查面逐步达到每个预算支出项目的5%以上。

2、财政部门组织评价。

(1)重点项目评价。财政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每个预算筛选部分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重点支出项目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综合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在项目资金使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根据各方面材料和基础数据,对项目评价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判断,综合专业意见,对项目支出的经济、社会、政治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

(2)项目中期评价。对影响较大或者所跨较长的项目,由省财政厅组织进行绩效评价。

(3)支出预算中按定员定额标准计算的基本支出和单项核定的基本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评价。

财政部门组织评价可以委托下一级财政部门和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评价(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另行制订)。

七、实施范围和步骤

(一)重大支出项目。省级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支出项目试行支出绩效评价。项目实施单位,应按《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对支出绩效进行自评,上报自评报告,财政部门对自评报告进行抽查和复核。对其中的重大项目和社会影响较大的项目,可由财政部门委托或组织评价。

(二)一般性支出及小额请款。暂不实行支出绩效评价,待绩效评价制度全面建立后,再结合部门预算编制和部门综合评价一并实施。

(三)跨支出项目。全部按《方案》规定实行自我评价。项目单位对资金使用进度和阶段效果形成自评报告,报财政部门备案。对所跨较长的项目,可由省财政厅组织进行绩效评价。

(四)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属财力性转移支付,纳入地方预算收入综合平衡。由接受转移支付的地方财政部门结合各地具体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绩效评价。

(五)专项补助资金。可以采取省财政部门组织评价,也可以由省委托市、县的财政部门或中介机构进行绩效评价。

八、结果应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包括:

(一)对项目支出资金使用单位报送备案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核实和抽查。逾期不报送项目资金绩效自评报告的,视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没有达到。

(二)对跨实施中期评价的项目支出,在提交评价报告之前,财政部门不再拨付资金,并可以根据评价报告的结果,对长期项目资金作中期调整,以使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不按规定提交评价报告的,必须向本级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拨款。对绩效差劣的项目要进行通报,对同类项目下一预算不再安排资金。

(三)重点支出项目经过综合绩效评价,财政部门可根据评价结果向本级政府报告,对后续资金拨付提出处理意见,经政府批准调整支出预算。同时,提请有关部门对重点项目资金进行重点审计和事后审计,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财政和审计监督。

(四)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下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综合评价结果还可以判断财政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准确把握财政决策和政策效应,控制财政风险。

(五)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分析诊断单位内部的管理问题和部门的主要政绩水平,加强财政资金的监控,提高支出项目的管理水平。对绩效良好的项目通报表扬,并对下的同类项目优先安排。

(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经报请本级政府同意后,将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加强部门财政资金运用和部门行为监督,体现和增加公共支出公正性和透明度。

九、本方案自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执行,各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十、本方案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附件: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财政支出绩效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揭示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是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财政支出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实用可行的分类形成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定量指标,一类是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包括基本(通用)指标和个性(选定)指标。

基本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家(国际)通行指标、公众关注指标等被广泛应用在综合性绩效评价以及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是在确定具体评价对象后,通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结合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和财政支出具体设定目标来设置(选定)特定的指标。其中绩效指标按照使用的财政经费,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九大类。

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共同构成财政支出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系是动态的,可扩充的,具体体现在所选用的指标既可从每类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设置指标,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图:

一、定量指标

(一)基本指标。主要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共性方面,它是每个评价对象都必须采用的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率和支出效果率三项指标构成,其公式如下:

实际拨付金额

资金到位率(%)= ×100%

计划使用金额

实际使用金额

资金使用率(%)= ×100%

实际拨付金额

实际达到的效果

支出效果率(%)= ×100%

目标效益

目标效益:指项目申报时,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指出所要达到的效益。

实际达到的效果:指项目完成后,实际达到的效益。

1、当效益是可以量化的数额时,则用采用相应的数额;

2、当效益不可量化时,则可以采用专家评议、委托中介机构调查问卷、涉及对象评议等方法,得出结论。具体如下:评议分为很好、好、良好、一般、差五等,目标效益为100。

当采用一种以上调查方法(Zi),其通用公式为:

n

∑(Zi)/n

i=“1”

支出效果比率= ×100%

(二)绩效指标

绩效指标是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核心指标。按照财政支出的功能,分为九类指标,每一类指标又由若干个明细指标构成。

1、经济建设支出指标。包括直接效益指标、资金利税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项目建成投产率、基建投资回报率、投资效益系数六类。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地质勘探支出、科技三项费用。

新增固定资产

直接效益指标=

财政经济建设投资

说明:新增固定资产指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新增利税

资金利税率= ×100%

财政对经济建设投资总额

同期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100%

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

项目建成投产率= ×100%

全部施工项目个数

项目完成后年平均新增利税

基建投资回报率= ×100%

基建投资总额

由该项目投资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

投资效益系数=

基建投资总额

2、财政支农支出指标。包括支持农村建设、支持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三类指标,每类指标又分若干子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中的财政扶贫资金、其他部门事业费中的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和基本建设支出中的农业基建支出等。

实际到位的配套资金

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率= ×100%

计划到位的配套资金

项目实施后新增的城镇人口

农村城镇人口增长率= ×100%

项目实施前的城镇人口

非农劳动力数量

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

总劳动力数量

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

农户对项目实施结果满意率= ×100%

调查的总人数

财政对农业科研费用的投入

农业科研费用占财政支农= ×100%

支出的比率 本地区财政支农支出总额

项目区农业生产总值增加额

项目区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100%

项目实施前农业生产总值

项目区实施后投入因素的净差额

劳动生产率提高率= ×100%

项目区实施前投入因素的总额

项目实施后农户人均纯收入净差额

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100%

项目实施前农户人均纯收入

项目实施后土地治理面积的增加额

土地治理面积提高率= ×100%

项目实施前土地治理面积

贫困人口减少净额

贫困人口减少率= ×100%

原有贫困人口数

财政对农业支出的增长速度

农业保护水平= -1

财政对所有行业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

说明:当农业保护水平>0时,说明财政资源向农业倾斜,农业得到了保护;反之表明政府未对农业进行有效保护。

项目实施后农业规模扩大净额

支柱农业规模扩大率= ×100%

项目实施前农业规模

项目实施后农业企业产值提高净额

支持农业企业产值提高率= ×100%

项目实施前农业企业产值

项目实施后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净额

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率= ×100%

项目实施前农产品附加值

3、财政教育支出指标。由投入资金分析、财政资金产出效益、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四类组成,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教育事业费等。

财政投入后带动其他资金投入总额

财政投入乘数=

财政投入金额

创收能力:反映出财政投入外自我创收的能力,具体由专家评定。

教育事业费中用于科研的经费

教师人均科研经费=

教师的总人数

培养学生人数×10000

万元财政投入培养学生数=

财政投入用于培养学生的金额

科研成果获奖数×1000

教师千人均科研成果获奖数=

教师人数

已经成功运用的科研成果数

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 ×100%

科研成果总数

师生比=“学生总数/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占全体教职工比例= ×100%

全体教职工总数

(业务费+设备购置费)

业务费、设备购置费占公用经费比例= ×100%

公用经费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数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比例= ×100%

专任教师总数

三年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之和

连续三年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年末总资产-年初总资产)/年初总资产×100%”

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之和

连续三年平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4、财政科技支出指标。由投入资金分析、财政资金产出效益、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四类组成,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科学事业费等。

科研经费

科技人员人均科研费用=

科技人员人数

科技人员数×10000

财政供养万人当中科技人员数=

财政供养人员数

科技人员人均发表课题、成果数=“课题成果数/科技人员数”

科技人员人均获科研成果奖数=“获科研成果奖数/科技人员数”

已经成功运用的科研成果数

科技人员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 ×100%

科研成果总数

产出的成果

投入产出率= ×100%

投入的总数

高科技投入成功率=“高科技投入项目成功数/高科技投入项目数×100%”

项目成功率=“财政投入项目成功数/财政投入项目总数×100%”

科研支出增长率

科研支出和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比率= ×100%

财政支出增长率

三年科研经费投入增长率之和

连续三年科研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

(科研年初人数-因非客观因素离开人数)

科研人员队伍稳定率= ×100%

科研年初人数

应用研究在国际国内的先进性:由专家评议。

5、财政文化体育支出指标。由投入资金分析、财政资金产出效益、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四类组成,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文体广播事业费等。

人均文化体育经费的增长额

人均文化体育经费增长率= ×100%

上年人均文化体育经费

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1000

每千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

本地区人数

财政供养的专职教练员数×10000

每万元供养专职教练员数=

财政投入的体育经费

“优秀运动队”运动员数×10000

每万元培养“优秀运动队”运动员数=

财政投入的体育经费

获奖的成果数

获奖成果比率= ×100%

财政投入的成果数

文体支出增长率

文体支出和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比率= ×100%

财政支出增长率

三年文体经费投入增长率之和

连续三年文体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

(从事文体年初人数-因非客观因素离开人数)

从事文体事业人员队伍稳定率= ×100%

从事文体年初人数

项目在国际国内的水平:由专家评议。

6、财政卫生支出指标。由投入资金分析、财政资金产出效益、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四类组成,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卫生经费等。

人均卫生经费的增长额

人均卫生经费增长率= ×100%

上年人均文化体育经费

本地区人数

本地区每所医院负担的人数=

本地区医院数

医疗设施购置费

医疗设施购置费占卫生经费的比例= ×100%

卫生经费

医疗设施先进性和完好率:由专家评定。

婴儿和孕产妇死亡人数

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 ×100%

婴儿和孕产妇人数

农村卫生和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的完善性:由专家评定。

治愈的病人

治愈率= ×100%

病人总数

社会公众满意率: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确定结果。

培训费占卫生经费的比重=“人员培训费/卫生经费×100%”

卫生科研在国际国内的水平:由专家评定。

7、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指标。包括国有企业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线、财政资金落实情况和社会稳定评估等七类指标。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等。

当期实际发放(含代缴社会保险费)金额

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发放率= ×100%

当期应发放金额

(财政安排+社会筹集+企业自筹的实际数)

三三制资金筹集率= ×100%

(财政安排+社会筹集+企业自筹的应支出数)

再就业培训率=“实际培训失业人数/失业总人数×100%”

参保面=“(当年新增参保人数+上年底参保人数)/应参保人数×100%”

征缴率=“当期实际入库数额/当期应征数额×100%”

社会化发放率=“实际社会化发放人数/参保人数×100%”

目标完成情况=“政府下达目标数-实际参保人数”

应保未保面=“应保未保人数/当地城市居民人数×100%”

失业保障资金落实情况=“财政实际支出数/财政应承担的资金数×100%”

低保线资金落实情况=“当期实际支出数/纳入低保应安排的资金数×100%”

当期实际用于为企业兜底资金数

兜底资金落实情况= ×100%

当期财政国有企业失业保障资金支出数

8、政府采购支出指标。包括四个指标,基本都涉及到财政支出科目。

政府采购支出

政府采购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比重= ×100%

同期财政支出

政府采购面=“实际政府采购项目数/应政府采购项目数×100%”

政府采购节支率=“(市场价值-政府采购价值)/市场价值×100%”

政府采购的商品或劳务质量:由专家评定或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涉及对象满意程度确定。

9、政府运转支出指标。包括趋势分析指标、结构性指标和定额指标三类。每类指标又由若干个指标组成。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行政管理费、公检法司支出和其他部门事业费等。

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增长与财政支出增长的比例=“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增长速度/财政支出增长速度×100%”

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增长与GDP增长的比例=“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增长速度/同期GDP增长速度×100%”

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重=“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同期本地区财政支出×100%”

在职人数与编制人数的比例=“在职人数/编制人数×100%”

财政负担人数与在职人数的比例=“财政负担的在职人数/在职人数×100%”

人员经费占经费支出的比重=“人员经费/政府运转经费支出×100%”

公用经费占经费支出的比重=“公用经费/政府运转经费支出×100%”

公检法司办案费占其经费支出比重=“公检法司办案费/政府运转经费支出×100%”

会议、培训、招待费占公用经费支出比重=“会议、培训、招待费/公用经费×100%”

工资占经费支出的比重=“工资/政府运转经费支出×100%”

人均人员经费=“人员经费/实有人数”

人均公用经费=“公用经费/实有人数”

人均会议费支出=“会议费/实有人数”

人均汽车比例=“汽车数量/实有人数”

车均燃修费比例=“(车辆用燃料费+维护保养和修理费)” /实有汽车数

人均房屋建筑物日常开支费用=“房屋建筑物日常开支费用/实有人数”

修正指标。主要是根据所处的环境、行业的特点,对环境、社会发展、长期体现的效益的影响来对评价结果作出修正。该类指标包括五项指标。

二、定性指标

(一)定性指标的构成

定性指标是用于评价财政支出项目涉及政治影响、社会稳定、改革与发展、资源配置状况、服务态度和质量等非定量指标因素,是对定量指标的进一步补充。通过对定性指标各项定性因素的分析判断,对定量指标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校验、修正和完善,形成财政支出项目绩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论。由于定性指标无法量化的自身特点,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定性指标主要由财政支出项目预定目标规划、执行情况、项目单位公务员(在岗职工)素质、支出项目的管理水平、项目的发展创新能力与战略、服务硬环境与服务满意度、综合社会贡献等6项非定量指标构成。

1、支出项目预定目标规划、执行情况

指财政支出项目单位申请支出项目时,对预定目标的设定、规划和执行基本情况是否合理、能否体现支出绩效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以及单位的组织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等因素。

2、项目单位公务员(在岗职工)素质

指财政支出项目部门和单位的公务员和在岗职工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准、专业技能、组织纪律、参与社会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及爱岗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3、支出项目的基础管理水平

指财政支出项目部门和单位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在事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和运用的维系单位正常运作及生存与发展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支持系统、依法行政、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及贯彻执行状况。

4、发展创新能力与战略

指部门和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目标,不断根据外部环境进行的结构调整和创新的能力。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观念创新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在发展战略方面包括科技投入、市场开拓、项目规划、资源配置、资本筹措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谋划和策略。

5、服务硬环境与服务满意度

指部门和单位办公条件和主要专用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适用性、技术水平、使用及闲置状况、更新改造情况、技术投入水平和采用环保技术措施等情况。在推动事业改革和发展中,服务的种类、速度、方便程度、服务态度和质量,以及群众接受服务的心理满足程度等。

6、综合社会贡献

指部门和单位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对国民经济及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以及信用操守情况、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和对环境的保护影响等等。

(二)定性指标的设定方法

对定性指标的设定,可从以下方面取得判断基础或依据:一是专家经验判断。专家凭借自己的经验,综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以往年份同类项目、单位或部门使用同类资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结合一定的经验,对该项财政资金的支出绩效做出经验判断。二是问卷测试。对于一些涉及公众满意度.应达到的支出目标等指标,通过公众评判的方式建立定性标准。三是横向比较。综合比较同类财政支出绩效所达到的结果作出判断。四是“一票否决”法。通常运用在项目或单位使用的财政资金上行为违法违规时,评价采取“一票否决”法作出评判,确认该资金的使用绩效为最差。

定性指标测定通常是上述四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采取模糊学的隶属因子赋予法对不同的等级赋予相应的等级参数,形成若干个从高到低有档次的评语。

(三)定性指标的权重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依据层次分析法设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综合指数法根据各项指标的权数进行加权汇总得出量化的评价结果。6项定性指标的权重如下:

绩效评价定性指标权重表

项目 定性指标 权重 比例 支出项目预定目标规划、执行情况 20 20%公务员(在岗职工)素质 15 15%基础管理水平15 15%发展创新能力与战略 17 17%服务硬环境与服务满意度 17 17%综合社会贡献 16 16%

合 计 100 100%

三、备选指标

(一)社会状况指标

1. 社会结构:

(1)城市人口比重;

(2)脑力劳动者比重;

(3)失业率;

(4)基尼系数。

2. 教育水平:

(1)劳动者人均受教育年限;

(2)人均教育经费;

(3)科技人员比例。

3. 人口控制:

(1)人口自然增长率;

(2)生育率;

(3)老年人口系数。

4. 健康与安全:

(1)平均预期寿命;

(2)每万人拥有医生数量;

(3)人均社会保障金;

(4)每十万人口发案件数。

5. 生活质量:

(1)人均收入;

(2)人均消费水平;

(3)人均居住面积;

(4)人均交通占有量;

(5)每万人占有商业网点数;

(6)家用电器拥有率;

(7)恩格尔系数;

(8)社会事业费比率。

(二)经济环境指标

1. 人均指标: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2)人均粮食产量及增长率。

2. 经济效益:

(1)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2)成本利润率;

(3)总资产报酬率及增幅;

(4)科技成果转化率;

(5)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7)外贸总额增长率。

3. 产业结构:

(1)第一产业比重;

(2)第三产业比重。

4. 发展潜力:

(1)固定资产投资率;

(2)科研经费比率及增长率;

(3)科研进步贡献率变幅;

(4)经济可持续发展承载力。

(三)环境整治指标

1. 环境质量:

(1)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

(2)饮用水资源水质达标率;

(3)地面水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

(4)城市区域环境噪音平均值。

2. 污染控制:

(1)烟尘控制区平均覆盖率;

(2)汽车尾气达标率;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4)城市环境噪音达标覆盖率;

(5)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

(6)渔业水域富营养化治理率。

3. 环境建设:

(1)城市污水处理率;

(2)生活垃圾地无害化处理率;

(3)居民气化普及率;

(4)城市绿化平均覆盖率;

(5)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6)环保产业占GDP比;

(7)环境与生态建设投资比率。

4. 环境管理:

(1)环境保护合格率;

(2)环境影响报告制度执行率;

(3)排污费征收率。

(四)资源利用指标

1. 存量变动:

(1)人均耕地面积变幅;

(2)人均水资源量变幅;

(3)人均森林面积变幅;

(4)人均矿产储量变幅;

(5)人均可利用草地面积变幅。

2. 效益增幅:

(1)耕地平均产值增长率;

(2)水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

(3)森林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

(4)矿产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

(5)草地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

3. 耗损变幅:

(1)耕地恶化变动增幅;

(2)万元产值水耗量变幅;

(3)万元产值木材消耗量变幅;

(4)万元产值矿耗量变幅;

(5)万元产值能耗变动幅度。

4. 投入变幅:

(1)自然资源相关科研人员增长率;

(2)自然资源相关经费增长率。

四、指标体系运用

当评价对象确定后,将从指标体系中选取基本指标、绩效指标中的一种(根据评价对象的财政支出类别确定)、修正指标和定性指标,同时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再从选定的绩效指标、修正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分别选择若干个指标或添加反映其特性的指标,构成评价对象的一套完整指标。

五、指标量化

就整体而言,定量指标占整个指标体系的80%,定性指标(W)占20%。定量指标中的权重又可以细分为:基本指标(A)占20%,绩效指标(B)占50%,修正指标(C)占30%。每类指标总分都为100分,根据其明细指标的得分(Pi)和设定的权重(Ii)计算出得分(也可以采用平均分),再将每类指标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加总,得出评价分数(S)。其通用公式为:

S=“(A×20%+B×50%+C×30%)×80%+W×20%”

n

A=“∑(Pi×Ii)”

i=“1”

Pi:每项指标算出的结果转化成相应的分值。

Ii:根据评定对象的性质,对所选指标设定相应的权重。

B、C、W的计算方法同上。

六、评价结论

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低、差五等,根据计算结果的分值,确定评价对象最后达到的档次。具体见下图:

项目分值 优 良 中 低 差

≥90(90,80](80,70](70,60] <60

关闭本页

第五篇:广东省科技成果评价办法(试行)

广东省科技成果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粤发16号),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研究活动取得具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一般分为理论研究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成果。

第三条 科技成果评价是指通过鉴定、评审、评估、验收、专利授权、行业审定等方法,对科技成果的学术、技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进行确认、评定的行为。

第四条 科技成果评价的目的是正确判别科技成果的质量、水平和应用前景,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五条 科技成果评价应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评价科技成果的学术、技术水平,更要评价其实用价值;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第六条 省科技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指导和监督全省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各地市科技行政部门和省直各行业科技管理部门分别负责管理、监督本地区和本行业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第二章 评价范围

第七条 凡在广东省辖区内的单位或个人研究开发,或属我省为第一完成单位或完成人与省外合作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均可按本办法组织进行评价。

第八条 理论研究成果是指发现并阐明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理论研究论文和专著。申请评价的理论研究成果应有新发现,并为同行所公认。

第九条 软科学研究成果是指为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的有关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评价、预测、科技立法以及管理科学与政策科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软科学研究报告和著作等。申请评价的软科学研究成果应具有创造性,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国家、部门、地区的决策和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第十条 应用技术成果是指可用于生产或指导生产的科技成果,包括可以独立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创新成果。主要表现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新方法、新品种、新资源及其它应用技术。申请评价的应用技术成果应得到市场承认,取得经济或社会效益。第十一条 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社会公共利益或环境、生态、资源造成危害的科技成果不得组织评价。

第三章 评价方法

第十二条 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等形式,引起同行的关注、引用和评论,并由所在单位学术机构出具证明材料。

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作用不仅表现为论文的学术价值,更主要表现为对实际

应用的指导作用,应参照应用技术成果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评价。

第十三条 软科学研究成果采取评审的方法,具体做法按《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应用技术成果可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鉴定方法。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原则上采用函审鉴定;新产品一般采用检测鉴定;其他类型的应用技术成果和部分创新性强、技术难度大或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的新产品可采用会议鉴定。要提倡开展函审和检测鉴定,减少会议鉴定。

第十五条 对于推广应用前景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可委托经国家或省认定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报告可作为申报科技成果登记和奖励的依据。

第十六条 以下科技成果经有关管理部门确认后,可按规定申报科技成果登记和奖励:

1.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有较大学术价值或实施后获得市场承认并取得经济、社会效益的,报省专利管理部门确认。

2.国家法定必须经专门机构审定的新产品、新品种(如农业新品种等),推广应用获得市场承认并取得经济、社会效益,凭有关审定证明材料,报省科技行政部门确认。

3.经技术合同登记后实施有效的科技成果,可由实施单位出具应用情况证明,报省科技行政部门确认。

4.各级政府部门下达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可按合同要求,由下达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项目出具验收证书。

第四章 评价指标

第十七条 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术、技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两类指标。

第十八条 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研究成果以学术价值评价为主,并进行潜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的评价;应用技术成果以实用价值评价为主,并进行技术水平的评价。各类科技成果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方法由省科技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学术、技术价值指标是科技成果在理论、方法、技术和工艺等方面所具备科技水平的体现,由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为综合表征。

(一)科学性指标内容:包括研究设计严密,分析论证符合逻辑,实验条件符合有关标准,统计处理正确,提供数据真实可靠,结果可重复。

(二)创新性指标内容:包括研究方法、设计思想、工艺技术特点及最终结果等是否属国际、国内或省内首创,或有无实质性的突破、改进和补充等。

(三)先进性指标内容:包括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行业的热点问题的情况,与同行业相比较达到国际、国内或省内何种水平。

第二十条 实用价值指标是指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价值,由技术可行性、知识产权、市场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予以表征。

(一)技术可行性指标内容:包括研究的成熟程度及技术的适用性。成熟程度指成果的技术系统的完整性和成果实际应用的可靠性,可从成果所处的阶段予以表征。适用性指技术的政策环境、自然条件、资源条件、技术开发能力等方面的生产适应程度及经济合理性。凡符合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特色优势、效益明显的科技成果属技术适应性强。

(二)知识产权指标内容:是指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法律状态、类别、数量。

(三)市场效果指标内容:是指市场的占有程度、竞争能力、年销售量和销售趋势,以成果应用的广泛性和推广的迫切性来表征。

(四)经济效益指标内容:是指成果应用后实际或预期可取得的增收节支的效果及成本效益比的程度。

(五)社会效益指标内容:是指对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第二十一条 科技成果评价意见主要包括对两类指标衡量结果的客观描述,确定科技成果转化的阶段,指出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改进和进行转化、推广应用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 评价程序

第二十二条 以鉴定形式进行评价的科技成果,由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个人根据所属地区、行业关系或任务来源,向省行业科技管理部门或所在地的地市级科技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重大科技成果可再向省科技行政部门提出申请;以评估形式进行评价的科技成果,直接向省科技行政部门申请。

第二十三条 由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必须首先明晰知识产权的归属,明确单位或个人名次排序,并出具证明,原则上由第一完成者提出申请。

第二十四条 科技成果评价前,属于专利法规定申请范围的,应当先进行专利申请,或者以技术秘密方式及其它知识产权方式加以保护。

第二十五条 申请评价的科技成果,申请人必须提供下列基本材料:

(一)主要技术文件、资料和总结报告;

(二)有关技术条件、质量标准及相应检测、验证材料;

(三)应用情况及经济、社会效益证明材料;

(四)科技成果查新机构或专利信息机构出具的查新报告、专利检索或有关知识产权的证明材料。

所提交的技术文件资料应符合技术档案管理和相关行业规范的要求,应用情况和效益证明材料必须真实可靠。

第二十六条 管理机关在受理申请后应认真进行形式审查,原则上十个工作日内给予明确批复。

第二十七条 跨行业、跨地区的科技成果由科技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科技管理部门联合组织评价。

第二十八条 科技成果评价后,应在一个月内向省科技行政部门申请科技成果登记,公布后两个月异议期内若无异议,由省科技行政部门颁发科技成果登记证书。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对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充实需要的各种技术领域的专家,尤其要充实既懂专业技术又有经济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增加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专家。对职业道德或业务水平不能胜任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要及时进行更换。

第三十条 参加评价工作的专家由组织或主持单位、评估机构、检测鉴定机构等从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中遴选,科技成果研究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推荐或聘请。

第三十一条 采用函审鉴定或科技评估方式的,由主持单位或评估机构直接将全部审查材料送交参加评价的专家,并回收专家意见,除确需答辩外,科技成果

完成者应完全回避;采用会议鉴定方式的,严格控制会议规模,除参加鉴定的专家和少数必要的科技管理人员外,不得邀请与鉴定无关的人员参加鉴定会。

第三十二条 科技成果评价的组织或主持单位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评价工作要求,不得收取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和完成人赠送的钱物。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参与评价工作的专家及有关人员赠送钱物或以各种形式干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参加评价工作的专家的技术咨询费由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承担,由组织或主持单位与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商定统一支付,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和完成者不得擅自支付专家的技术咨询费和其它费用。

第三十三条 参加评价工作的人员不得擅自披露或使用被评价的科技成果,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加强科技成果查新、检测、专利检索和科技评估机构的管理。全省范围内经考核认定若干科技成果评估机构、查新机构、检测鉴定机构和专利检索机构,并建立复审、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科技成果评估机构和查新机构的认可和复审、人员培训上岗工作由省科技行政部门或委托行业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专利检索机构认可和复审、人员培训上岗工作由省专利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承担检测鉴定的检测机构由省科技行政部门和省技术监督部门按照有关的管理办法进行认定并五年考核一次。

第三十五条 科技成果查新、检测、科技评估和专利检索具体收费标准另行规定。

第三十六条 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中要依法行政,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违者依法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下载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准入试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韦寨中心学校对外承包食堂准入要求[范文大全]

    韦寨中心学校对外承包食堂准入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食堂改革,维护学生利益、强化食堂管理,特制订本要求: 一、食堂承包准入单位和个人资格条件 1、有饮食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并持有......

    洪桥学校对外承包食堂准入要求[全文5篇]

    洪桥学校对外承包食堂准入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食堂改革,维护学生利益、强化食堂管理,特制订本要求: 一、食堂承包准入单位和个人资格条件 1、有饮食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并持有饮食......

    对外援助项目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试行)-国务院部委规章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对外援助项目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试行) 《对外援助项目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试行)》已经2015年9月14日商务部第57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励试行办法实施细则(最终定稿)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励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为适应新时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更好地贯彻执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励试行办法》(下称“办法”),制定本......

    广东省高等学校领导班子任期制试行办法

    广东省高等学校领导班子任期制试行办法为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领导班子任期管理工作,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有关规定,参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励试行办法5篇

    【发布单位】8190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9-12-10 【生效日期】1989-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励试行......

    广东省电子技术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试行)(大全五篇)

    广东省电子技术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试行) [电子技术高级工程师评审标准]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了解先进的工艺、先进设计方......

    广东省技工学校高级讲师资格条件(试行)

    广东省技工学校高级讲师资格条件(试行) [技工学校高级讲师评审标准] 精通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较高的工艺技术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及时跟踪并掌握国内外职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