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

时间:2019-05-14 04:5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

第一篇: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

-----------------------------Printed and made by azzhi of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Cha1 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名词解释

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科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选择题

教育学相关著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尔》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五道念: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性恶论 教育过程: 管理、教学、训育

管理方法: 威胁、监督、权威与爱兴趣说 六种兴趣: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宗教兴趣

兴趣四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 四段教学法: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教育科学的分化类别

教育学科内部分化的各种分支学科

按照教育的层次:学前教育学、基础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按照教育的要素:教学论、德育论、教育管理学

按照教育的历史发展:世界以及各国的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史 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产生的各种分支学科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最早、最基本的社会职能 2.推进科学技术发展德国洪堡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3.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

Cha3 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名词解释

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末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它还研究和传授世俗科学知识,重视人们的理解能力,启迪辩论的风气。

赠地学院:美国南北战争为高等教育的扩展提出了要求。为了克服经费等物质条件困难,1862年国会通过《莫雷尔法案》,即《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入来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这些学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社区学院: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项创举。其前身为两年制的“初级学院”,它以转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闲暇教育等多种功能服务社会,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院系调整:文革前1952年按照苏联的高等教育体制实行“院系调整”,3.社会和高校都有较强的危机意识,联邦政府在逐步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保持本国霸主地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介入高教事业的力度。

Cha4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名词解释

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学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

民主化:高等教育民主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另一层含义体现在实现高校内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民主化。

终身化:职业教育,为生存和发展服务。高校培养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受用的素质培养及其构成。

国际化: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涵义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主体地位: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

开放大学:开放大学不需要正式学历,积累一定学分即可获得学位,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学、教育控制论、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等 哈佛教学改革

教什么: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新生体验和增加学习机会

怎么教:致力于教育国际化、加强科学技术教育、体现跨学科的综

合性、更加重视本科生科研、跨越学院界限、增加灵活性、更加优化教学法 简答论述题

把握教育科学的对象与性质

1.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2.教育科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同时与自然科学存在大量的交叉; 3.教育科学是一个学科群。

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习高教理论

1.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a.高等教育的理论是教育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真理性,对教育实践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和实用价值;b.高等教育实践只有合乎教育规律才能不断的向前发展;c.高等教育改革更离不开高等教育理论的指导。注意:教学改革

1)改革是破旧创新:破什么旧、创什么新,必须以教育规律为依据2)传承与创新3)提出改革方案:小步走、循序渐进4)实施方案5)总结:实现教学改革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有机统一

2.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a.大学教师的角色具有学术性和技艺性双重特点 ;b.大学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的学习其实在其教师生涯开始之前就有潜在地、无意思的感知;c.大学教师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从根本上保证教学效果的需要。

注意: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学术水平+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包括对教学规律的理解,具有必须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学生满意原则,对社会风气是迎合还是保持合适的批判

学习高等教育理论的方法

1.要注意把握概念及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其一,要认真把握概念的内涵。

其二,要认真把握概念间的逻辑联系。2.要理论联系实际

其一,要联系平时观察到的教育现象与切身的教育体验来理解概念与原理。

其二,要运用所学的理论来解释教育现象并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即学以致用,在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提高教育实践的功效。

3.要将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学创新、专业研究)高等教育学科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科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2.高等教育在结构上是教育的最高层次;3.高等教育的规律与教育规律是普通与特殊的关系;4.高等教育总的来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Cha2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名词解释

教育现象:是人们可以感知的事物的各个方面的外部表现形态,是教育事务的外部联系。

教育本质:教育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集合,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原因和依据。选择题

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高级性、专业性、学术性、公益性、主体性 高校服务社会的形式: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 高校服务社会的途径或方法: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转让

专门人才的类型:学术型、研究型、应用型、技术型

简答论述题

教育的本质特点

1.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教育需要促进人的自然生命的成长;

教育需要促进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 教育需要促进人的自我属性的发展;

2.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3.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

1.高级性:第一,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教育;第二,高等教育的对象是青年,身心发展相对比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三,教师和学生更加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性。

2、专业性: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

3、学术性: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基本原则: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

4、公益性:

5、主体性:大学不仅是使人类掌握科学知识、追求客观真理的摇篮,更是教人如何守望心灵、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大学必须引领社会,给社会所必需(needs)而非社会需要(wants),清流,相对独立性,统治阶级及其统治工具的附庸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即改造文理工医农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为文理综合大学,设置其他学科类的单科和多科学院,且以单科学院为主。

高教60条:为解决1958-1960年我国高等教育超常发展带来的问题和全盘学习苏联带来的不良后果。1961年9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即高教60条,保证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恢复。选择题

中国古代教育

中国古代高等学校的萌芽:五帝的成均、虞夏时代的虞痒之学 中国古代高等学校确切的起点:西周时代的辟雍 民办高等教育的起点: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 隋:实行科举制(读书、应考、做官)

唐: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崇文馆、弘文馆)

书院:始于唐代官办学院真正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白鹿洞书院的前身:庐山国学

明代最高学府:设于京师南京的国子监

中国古代教育特点:学在官府、官学一体、政教合一 外国古代教育

世界最先出现的大学:古埃及的宫廷学校 古希腊斯巴达的武士教育和雅典的博雅教育 古罗马教育--修辞学校

拜占庭教育—七艺上设哲学、法律和修辞学。

七艺:文法、修辞、辨证、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七技:骑、射、御、剑、诗、棋等

欧洲中世纪大学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

近代西方教育发展 英国:学院制、导师制

法国:学区,大学校,中央集权

德国:柏林大学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术自治、大学自治原则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最完备,发展水平最高 综合大学:哈佛学院(1636)

单科学院:莫雷尔法案—赠地学院(威斯康星大学确立了为工农业服务的思想,州的边界就是大学的边界。)

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区学院:伊利诺斯州

中国高教发展 清末

西式学校教育在中国的开端---国立大学:1862年,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

省立大学起点:1902年,山西大学堂(现山西大学)

我国自办的新式高等教育始于—1895天津西学学堂的头等学堂 第一所教会大学:1900年,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人才培养与选拔制度根本变革的标志。

京师大学堂—清末高等教育行政机构的萌芽。民国 1922年,《壬戌学制》实行选科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完备的学制。

北京大学蔡元培,兼容并蓄,新文化运动摇篮

简答论述题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1.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表明最早高等学校为官方垄断,对象为皇帝与贵族。

2.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即官办的学校义官亦学。

3.政教合一。政治与高等学校组成封闭系统,大学成为政治工具,读书与做官密切联系,教学内容与官方意识形态不可分离。

欧洲中世纪大学特点

行会性:大学起初为学生和教师结合的“行会”,后来成为学习与研究的组织。

自治性:这种行会性组织在与宗教和世俗政权的周旋中,为自己取得许多特权,都拥有自我管理、不受或少受外来干预的权利。国际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与研究均以拉丁语为共同语言,部分国籍种族招收学生和聘请教师。

宗教性:很多学校在寺院基础上建立,多受教会的控制,神学在中世纪大学中地位最高。

中国古代教育为何未能自我更新、走向现代化?

中国古代教育最初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上,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服务。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形成百家争鸣现象。但是秦朝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政策造成教育的倒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发展。隋唐的科举制使得学校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二清代的极端专制文教政策钳制人们思想。(国家没有统一,社会**的影响;教育官方垄断,没有新的血液注入;学术之风不够自由)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1.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二年制专科教育,形成适应大众化教育所需要的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型的庞大高等教育体系,以多规格人才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多样化需要。

2.在高等教育的运营机制上充分利用市场法则,在行政管理上合理划分了中央、地方和大学管理权限,在校内管理上较好地处理了社会参与和大学生自治的关系。

授课方式广播、电视、函授并举,坚持既定的学术标准。

选择题

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管理体制上“还教于地方”,终身教育观念的形成,开展留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公立学校存在私营化的倾向。1

英国:高等教育的双轨制向高等教育经费由受益者分摊,开放大学。法国:1968年,学生运动爆发,《高等教育方向法》规定大学为公立的科学、文化机构,办学原则是自治、民主、多学科;2005年,巴黎骚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占法国总人口的10%左右的移民大多缺乏良好教育,社会地位不高,在法国经济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后被社会抛弃。

德国:教育改革局限于课程范围内,体现出渐进式改革。日本:以教育个性化、国际化、终身化为中心,四个基本理念 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印度:伦敦大学模式,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基本免费、供大于求、质量不高、学术水平比较低,人才外流严重,美国1/3。

巴西: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引起和加深社会不公,扩大公立学校自治权、统一大学的基础教育、扩大招生名额、改革考试和录取方式、开拓新的资金渠道、实现学生教育贷款计划。简答论述题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受教育对象的大众化2)产学研一体化3)培养目标的综合化4)行政管理自主化5)合作交流国际化 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或内涵

1.是观念的现代化。一是继承和发扬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统一、教授治校等传统大学理念。二是认真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新的高等教育理论和思潮,如大众化、多样化、终身化、私营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等。2.是制度的现代化。

3.是实体的现代化。具体说就是能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使大学成为进行高水平学术研究的的重要基地,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任务 大众化:量和质

民主化: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高等教育管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终身化:职业教育,为生存和发展服务

国际化: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服务市场国际化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涵义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怎样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工作首先是为学生服务,把学生培养成受社会欢迎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一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

如何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规模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分类指导、在各自层面上办出一流。

科学发展观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一、发展依据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校发展

立足点:提升教育功能。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着力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突破点: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落脚点: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

三、教师发展

Cha5 教育的目的与高等教育目标 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对教育预期结果的规定。

中国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时间与状态上的具体化。教育目标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教育的特定任务,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教育功能:功能是指事物的作用

教育价值:价值则是客体的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教育适应性:教育的适应性是一种主动的适应,是顺应环境与改造环境的统一,是继承与创造的统一。

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

个人本位: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选择题

教育目标系统的规定性:具体身份(职业资格)的规定、质量规定、时间规定、层次类型规定

教育目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全面性、适应性、可行性、可测性、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品德目标、体质目标

2)研究生层次较为薄弱。一是规模与质量的矛盾;二是忽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化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要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办出特色: 1.研究性大学要突出理论性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2.本科院校重点突出本科教育质量,围绕教学开展科研; 3.专科院校大力培养使用技术人才,以教学为主。

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与专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如何优化?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专业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和层次结构不同,它是一种横向结构,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分工状态决定的。

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选择题

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教学条件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

教学条件构成因素:1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2课程(教学活动的内容)、3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4教学时间、5教学环境、6教学的物质条件

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专业性、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独立性 简答论述题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①将教学与智育划等号是不对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②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但不是惟一的途径。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课外校外活动、党团组织活动、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教育途径密切配合。

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整体框架:普通素质、专业素质、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关系、寓于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之中的创造性 人具有多重属性:自然、社会、心理 简答论述题

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的关系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时间与状态上的具体化1.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

2.不同在于,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定,教育目标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教育的特定任务,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是紧密相联的,但不能相互取代。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两者互为发展的条件、两者是在互动中发展的,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发展机会和发展取向上的矛盾;主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社会制度的制约、传统观念的束缚。教育的功能与价值的关系

功能是指事物的作用,而价值则是客体的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只有当教育的功能作用于主体并能满足主体需要时,才会产生教育的价值。

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教育功能与价值、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社会发展:1)两种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现代社会发展理论,二者互补。2)三代生产力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以手工劳动为标志的农业社会生产力、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生产力、以计算机等高科技为标志的信息知识社会生产力 3)现代发展观: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人的发展:1)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关系及其社会属性使实践成为社会的实践;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2)人具有多重属性:自然、社会、心理3)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及其基本属性的发展和完善 教育目标体系设计的原则(P39)

全面性、适应性、可行性、可测性、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 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按心理结构划分: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专业能力、创造能力

按认识与实践功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或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目标、体质目标

Cha6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①宏观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②微观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 层次结构: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

科类结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形式结构:A)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公立和私立;B)授课时间:全日制、半日制、业余制;C)授课方式:普通高等教育、网络学院、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职业大学、夜大学、自考、管理干部学院

能级结构: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为主、应用性与技艺性的专科 地区结构:西、中、东 简答论述题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方面,高等教育结构的整体功能取决于它与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程度,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首先表现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结构和功能虽然联系紧密,但并存在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相同的功能常常可由不同的结构来实现。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P45)

经济因素:在高等教育结构的诸多制约因素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主要包括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等。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对教育结构影响更为直接。

文化传统因素:主要包括全社会的总体文化水平、由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文化特点及观念,表现在人们对择业的态度、消费观念,对各类教育的价值取向、自身的文化需求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期待等。科学技术因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速度、科学技术系统的规模与结构等。科学发展的分化与综合,复合型人才培养 教育因素: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双重跨越,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以及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剧增相伴,从各方面对高等教育提出要求。

区域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区域的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水平,影响到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影响到区域创新的能力,就成为区域经济实现梯度转移的关键。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优化?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反映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与社会结构所决定的。专科-本科-研究生主要问题

1)专科层次独立性不强。首先,要改变人们对专科层次教育的认识;其次,要突出专科层次教育办学特色;第三,要调整专科内部的科类比例。

医学、管理学主要问题

1)适应新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契合的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发展不足。

2)出现了学科专业新的失调,进而造成人才结构性过剩。优化

1)优先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本科专业。

2)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

3)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

4)提倡部分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

5)重视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6)加强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改造。

Cha7 现代大学职能与院校发展 名词解释

大学职能:指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得以存在的依据和价值。换言之,大学是干什么的,能为社会作哪些事情。

三职能观:产生于美国,以“威斯康星思想”为标志。大学教学职能、科研职能与为社会服务职能相辅相成。

高等学校定位:1.我国高校定位中的问题:办学类型趋同;办学层次攀升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辨证分析:积极面是有利于竞争和高校发展;消极面是人才机构失衡。

院校研究:指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实践领域。

选择题

现代大学三项职能:教学职能、科研职能(1809年柏林洪堡大学)、为社会服务职能(1904年范·海斯“威斯康星计划”)现代大学职能发展:改造社会职能、国际化职能 高等学校分类 1.发达国家分类美国(7类):博士研究型大学1/2类;硕士学位授予院校1/2类; 学士学位授予院校文科类、普通学科类,学士/副学士院校类。英国(5类):古老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技术大学及多科技术学院;

高等教育学院。日本(3类):国立院校;地方院校;私立院校。德国(2类):学术性高校;非学术性高校。法国(3类):综合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校);短期职业技术学院。

2.我国高等学校分类

本科专业分:综合性、多科性大学、单科性大学 隶属关系分:中央部委属大学、地方大学 按所有制分:公立大学、私立大学

教学科研分:科研型、科研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 发展阶段分:精英型、精英—大众型、大众型

简答论述题

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1)教学职能:从中世纪后半期直到18世纪末,大学的主要职能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

2)科学研究职能:1809年德国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使科学研究与教学成为大学的基本职能。

3)社会服务职能:赠地学院、威斯康星思想,使直接为社会服务和为国家服务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现代大学职能的发展 1)改造社会职能 2)国际化职能

大学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1)大学职能观的演变:单一职能观--两职能观--三职能观。2)正确处理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培养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职能的延伸。从大学改造社会的职能出发,认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现代大学处在社会的中心位置,大学是人类的思想库。因此,大学就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职能,即批判社会和改造社会,引领社会发展。大学不仅有维护传统、维持现状的属性,更具有改造现状、创造未来的属性。大学应该变革、建立社会规范、参与社会决策。如何认识高校的分类和定位

面对高等教育系统,我们首先就是要对高等学校进行分类。我国高等学校分类

本科专业分:综合性、多科性大学、单科性大学隶属关系分:中央部委属大学、地方大学 按所有制分:公立大学、私立大学

教学科研分:科研型、科研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发展阶段分:精英型、精英—大众型、大众型 高等学校定位

1)我国高校定位中的问题:即办学类型的趋同与办学层次的攀升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与办学目标等趋同2)正确认识高校定位中的问题,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积极面:有利于高等教育市场建设、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率 消极面:人才培养中的结构性浪费,滞后性影响长远

Cha8 大学教学的特点与教学的整体改革 名词解释

教学: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学条件下学生获得认识与发展的过程2)教学条件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

③对“教书育人”的提法应有正确理解。应该是通过教书来育人 如何理解教学条件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教学条件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

一是教学目标决定需要创设的教学条件,二是实际的教学条件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论述大学教学的特点

1.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它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2.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①将教学与智育划等号是不对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②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但不是惟一的途径。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课外校外活动、党团组织活动、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教育途径密切配合。

③对“教书育人”的提法应有正确理解。应该是通过教书来育人 3.教学是一种人为的可控系统。大学教学过程有何规律性和特点? 教学过程的规律性

1)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学条件下学生获得认识与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教学条件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

教学条件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教学目标决定需要创设的教学条件,实际的教学条件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发展的过程,包含着学生德智体美诸因素状态的演变及教学时间的推进,也是时间和状态的序列。

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与可为。大学教学改革的推动因素: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突破

大学教学整体改革的目标:

1.在教学思想上处理好传承和创新;

2.在教育目标上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3.在教学内容上处理好确定与不确定知识的关系; 4.在教学方法上处理好教与学、学习与科研的关系; 5.在教学管理上处理好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大学教学整体改革的策略:(结合前面Cha1 哈佛改革PPT)1)整体改革与单项改革相结合教学整体结构的改革,即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达到教学整体结构的优化;教学的单项改革,即各种教学要素的改革,如教育目标、专业结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其目标是实现教学要素的优化。2)教学改革必须经过实验

首先必须从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与设想,确定改革的目标与措施,也就是设计出改革实验方案,然后创设必要的条件,采取一定的方法步骤来实施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修正与完善,最后推广。

Cha9大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名词解释

自我统合: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多个方面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自我。

权威:是指一个社会控制系统中某个特定规则的制定者、解释者或执行者,诸如立法者、法官、裁判、警察、牧师等,他们被一个社会系统赋予了制定、执行规则的权力,并使他人处于服从状态。学生活动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靠他的自我作用。学生必须作为主体去活动,才能在活动中实现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的实质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调控,即反思。这实际上是教师自我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监控包括: 课前的计划与准备课堂的反馈与评价 课堂的控制与调节课后的反省

师生关系类型:传承、导学、合作、相长

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建构体现在五方面:学习动机、认知学习策略、学习自我监控、学习时间管理、学业求助。简答论述题

大学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自主性:

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界限逐渐明确,自我力量逐渐增强,自我成了决定其认知发展过程、速度、质量的核心力量。正是这种日益成熟、完善的自我,引导个体不断学习、提高、超越自我。可以说,大学生已经具有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主体能力。表现在五个方面:学习动机、认知学习策略、学习自我监控、学习时间管理、学业求助。探究性:

大学教学过程作为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统一,突出体现为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由于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大学生当然具有参加科研、探索新知的责任。在知识观和学习文化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知识探究的主体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简要分析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需要引导,教师具备一定思想道德素养)

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节者(需要一定的权威作为基础和保证)

3.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创造者。反思即:教学监控的实质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调控。教学监控包括:课前的计划与准备课堂的反馈与评价 课堂的控制与调节课后的反省

简要分析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界限逐渐明确,自我力量逐渐增强,自我成了决定其认知发展过程、速度、质量的核心力量。正是这种日益成熟、完善的自我,引导个体不断学习、提高、超越自我。可以说,大学生已经具有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主体能力。2.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1)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从经验来看,大学生参加教学过程,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就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从理论上讲,大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是转变知识观的要求。

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推动者 3.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究性的学习者

大学里,学生的学习独立自主性表现在时间分配、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等很多方面。大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学习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来说,是有充分根据的。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根据大学教学的性质,大学生还应该是具有探究性的学者。

调节、控制功能

按照与学生认识独立性的程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传习性、独立性、研究性

备课的步骤:①在钻研教材、参考资料与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课时规定,进行讲授内容的选择、加工和组织,并写出讲稿或提纲②根据确定的讲授内容进行教学法的准备,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与教具的准备③临上课前再重温一下教案或提纲,使上课时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备课注意的问题:讲稿与教材的关系、讲稿同临场发挥的关系 自学的教学条件:教师的指导、时间条件、图书资料条件、保证学习环境、开放的实验室

自学的基本方法:阅读、练习和复习等

阅读的基本方法包括:读、查、问、记、思

科研训练的形式与方法:经常性的科研活动、学年论文(课程设计)试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质、应用与影响 实质:

1)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

3)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具体操作内容是对各种教学方式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4)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 影响: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何特点?交互性、高效性、虚拟性、多媒体性

大学教学过程作为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统一,突出体现为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由于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大学生当然具有参加科研、探索新知的责任。在知识观和学习文化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知识探究的主体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师生关系分类以及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类型:传承关系、导学关系、合作关系、相长关系(教学过程为学习已知和探求未知的统一;大学生具备文化科学知识基础,抽象逻辑思维成熟,有时候为教师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解决思路)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1.全面了解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Cha10 大学课程结构的优化与教学内容的更新 名词解释

课程: 是一个复合概念:一是课,指的是教学内容,是教学科目的总合;二是程,是教学过程的顺序与进程。从整体上讲,课程就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体系,是空间(内容)与时间(进程)的统一。显性课程:即计划课程。是经过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课程,目前在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课程。

隐性课程:即非计划课程。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

课程机构:指课程设置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组合方式。涉及课程设置的门类、各门课程间质的关系与量的关系、组合方式。课程结构的优化:是指课程体系在整体联系上达到最适宜的有序状态,并能在整体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具体而言,它应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科学内容的先进性、课程组合方式的合理性。

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体现在:课程的完整性、课程条件性、课程的稳定性、课程的发展性 高等教育课程制定的依据

课程的制定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专业层次的课程设置及其整体结构,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二是专业层次课程结构中各门课程的内容及其结构,主要体现于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课程的依据:

1.高等教育目标—高等教育总体目标和专业层次的教育目标(专业培养目标)

2.科学知识体系—广义的科学

①课程内容作为人类知识传承的主要内容,是对科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②学科专业结构与课程结构是以科学的分类结构为依据的;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进课程内容与结构不断更新的动力。

3.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与接受能力—除应满足教育目标的共性要求外,还应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与要求,也就是将学生个性的需求作为重要依据,并为满足其要求提供选择的空间。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也受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制约。

4.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课程的完整性、课程的条件性、课程的稳定性、课程的发展性

课程结构的优化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课程结构的优化,是指课程体系在整体联系上达到最适宜的有序状态,并能在整体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具体而言,它应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科学内容的先进性、课程组合方式的合理性。要处理好的关系:

1.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关系:两类课程皆应重视而不可偏废、两类课程应以专业教育课程为主

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扩大专业口径、拓宽专业基础 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忽视综合课程的开设

4.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环节的关系:应以理论学习为主,在坚持理论学习为主的同时,必须使学生不断积累与丰富实践经验

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显性课程是课程的主体、两类课程互补、充分挖掘隐性课程资源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 6.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 7.主修专业课程与第二专业课程的关系:学科跨度不宜太大

8.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先后顺序,各自的侧重点与后续课程内容的起点

更新大学教学内容(途径)

教学内容的更新要克服三种认识上的误区:将教学内容更新的内涵及其层次简单化、将教学内容更新的途径单一化,将科学前沿的介绍神秘化

教学内容更新的多种层次:论证材料的更新、理论观点的更新、学科体系的更新

教学内容更新的多种途径:讲授内容的更新、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扩充新知识、教材的更新

应将科学前沿的介绍纳入教学内容:科普讲座或通识课程、学科课程、前沿问题研究

Cha11 大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以教师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

自学法: 自学是学习者的独立学习,是学习者通过独立学习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学校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学习获取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方法,是学校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自学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自我评价调节控制的能力。

大学教学方法的作用:①激励功能②认识功能③开智功能④评价、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简答论述题

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作用?基本结构?结构的特点? 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①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②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

③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 大学教学方法的作用:

直接影响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和效率

①激励功能②认识功能③开智功能④评价、调节、控制功能 大学教学方法的结构

1)与教学过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2)与学生认识独立性程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传习性、独立性、研究性

3)教学认识活动中的智力方式和方法 大学教学方法结构的特点

1)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统一 2)教学方法与学科研究方法的统一

3)大学教学应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为主

如何运用讲授法? 讲授方法的运用要求:

1激发动机、同步思维;2结构严谨、说理深刻;3虚实结合、表述生动;4注意反馈、及时调整 可采用的方法:

1.运用问题法:善于设疑和释疑

2.运用逻辑方法: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3.运用理论联系实践及直观的方法:案例法、现场法、演示法等 4.教学语言的运用:干净、准确、生动 5.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

6.学生听课方法的指导:善听、善思、善记 自学的教学条件以及自学指导的基本途径

自学的教学条件:教师的指导、时间条件、图书资料条件、保证学习环境、开放的实验室 自学指导的基本途径

1)课堂讲授对自学的指导作用 2)辅导、答疑

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要注意哪些方面? 科研训练的组织与指导

1)加强教师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结合,是实施科研指导的前提条件;2)应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发展水平,对科研训练进行统筹的合理安排;3)教师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应实施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结合实际,明确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与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需要及可能的条件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组合,则是为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发挥教学方法的综合效应,克服单一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而对已经选定的教学方法的选用,其核心问题,则更是围绕有效性,努力提高运用的水平,以争取达到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1)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与知识形态、学生发展水平、时间条件与物质条件;

2)教学方法的组合:组合的层次性(科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组合的形式:包容性组合、互补性组合、量化性组合3)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法的基本修养(教学法理论、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与技能)、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运用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教学方法运用中的情感因素。

Cha12 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媒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帮助或者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多媒体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用于执行教学任务的多媒体软体。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的教学策略。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网络课件:实为运行于web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软件,包括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它是通过网页文件的形式在Internet网上进行公布。

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为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说提供的控制系统,包括多媒体控制与教学管理系统两部分。情景化学习:是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交互性、高效性、虚拟性、多媒体性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操练与练习、个别指导、教学模拟与游戏、情景化学习、计算机支持讲授、虚拟教室、查询学习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课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课件的教学设计、课件的系统设计、课件的脚本编写、多媒体素材的准备、软件的编辑、课件的试用与评价

网络教学的特点:自主性、交互性、开放性

网络教学模式:讲授式、个别辅导模式、讨论式、探索式、协作式 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设计原则:学习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教学方式的交互性、教学系统的开放性、重视反馈评价的设计

系统设计:结构设计、导航设计、界面设计、反馈设计、协商活动的设计

简述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学习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教学方式的交互性、教学系统的开放性、重视反馈评价的设计 Cha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 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自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是一种自己看不起自己、以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

焦虑:是大学生在对生活环境中可能引起某种挫折、危险或心理冲突的事物或情境作出反应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嫉妒:就是对他人的成就、专长、地位和既得利益的一种不友好、敌视与憎恨的心理与不健康情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体验。简答论述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障碍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大学生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悦纳自我;和周围的人群融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较快地适应大学学习,对学习保持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热爱生活,能准确充分地认识现实,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气质、能力、性格、理想和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能把自己的愿望、目标、需要和行为统一起来;心理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等。主要心理特点

1.自我概念的矛盾性:自豪与自卑的内心冲突、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冲突、自尊与他人认同的矛盾、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2.情绪情感的多样性: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丰富性和复杂性并存、阶段性和层次性并存3.意志品质的两面性4.性心理的复杂性 5.恋爱心理的普遍性 常见心理障碍

轻度:自卑、焦虑、嫉妒

自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是一种自己看不起自己、以为别人

也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

焦虑:是大学生在对生活环境中可能引起某种挫折、危险或心理冲

突的事物或情境作出反应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嫉妒:就是对他人的成就、专长、地位和既得利益的一种不友好、敌视与憎恨的心理与不健康情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体验。中度:人格障碍、神经病和性行为变态重度:精神病 如何结合工作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体原则: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1)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心理咨询2)加强对新生适应环境的指导,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3)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指导4)建立和维护健康性心理5)发展健康的恋爱心理和行为6)加强就业指导

第14章大学教师教学评估教学评估 广义的教学评估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既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如教学管理的评估等),又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估(如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的评估等)。狭义的教学评估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进行系统检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教案诊断 从教法的角度,对教师准备的教案目标是否清晰具体,内容是否得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教案诊断通常与教研组备课活动结合在一起,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发挥较大的作用。

3.高等教育认证 一个以院校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价为基础,以满足公众问责和提高学术质量为目的的过程。认证程序主要包括院校自我评估,认证小组实地考察和委员会评判三个方面。

4.课堂教学评估 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更为直接的作用。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的主体有学生,同行教师,叫邪恶管理人员和教师自我评估。四类评价主体在教师课堂教学评估中所占比例不同。

5.学生评教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并占到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的60%以上。只要学生评教的指标制定得科学合理,学生就是最可靠的信息源,学生评教就有很高的可靠性。

6.同行评估: 教师之间的互评,也是发扬民主的一种评价方法,在具体操作上通过教案诊断与课堂听课的形式进行,重点一般放在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学科最新知识的情况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等方面。

7.试述教学评估的意义和结构。意义:1实现国家对大学的质量监控2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共同要求3学校内部进行教学管理的有力措施4学校考核教师和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结构:教学评估的结构呈现多维性,多层次性。1目标子系统2指标子系统3评估人员子系统4评估对象子系统5方法子系统。

8.试述大学教师教学评估应遵循的原则。1评价机制: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结合。(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整)2评价过程:与校园文化相兼容。3评价技术:一致性、全面性与简单性(关于评估信息收集活动的建议;关于评价信息源设计的建议;关于评价方法的建议)4评价策略: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

第15章大学的学术追求与科学研究

1.大科学:1963年美国科学史普赖斯在其《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现代科学不仅硬件如此璀璨,可与金字塔和欧洲中世纪大教堂媲美,而且国家用于科学事业人力和物力的支出也使科学骤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环节。现代科学的大规模,面貌一新且强而 有力使人们不得不以“大科学”一词来美誉之。

2.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应用开发研究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第二自然)。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是源与流的关系,前者的重大突破往往带来科学与技术的革命,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基层研究没有明显的功利性,有赖于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周期长,需要十年磨一剑。

3.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的途径之一,是大学管理干部和教师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途径。围绕着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最终能全部或部分的解决问题。

4.为什么说学术追求是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科学研究作为大学三项基本职能之一被广泛认同和接受是由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大学不同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知识的高深性,通过传播高深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科学研究发现高深知识。传播和发现高深知识离不开身为学者的大学教师对学术的追求。学术追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组织本质特征的表现。1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2大学学术至上犹如企业利润至上。3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

5.如何理解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大学学术追求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意识,即大学具有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广大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和求真的理念。第二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行为,即学校拥有一流的学术队伍的科研条件,争取足够多的研究经费,承担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第一个层次的学术追求具有隐蔽性和普遍性。隐蔽性表现在学术追求寓于校园文化中,寓于教师的观念中,寓于教学过程之中。第二个层次的学术追求则具有外显性和条件性。尽管学术追求的外显性能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并非所有的大学和大学教师都能够在第二个层次上追求学术。一般来说,只有承担精英教育和研究所教育的大学和教师才具备必要的条件,才可能在第二个层次上追求学术。

6.大学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应遵循什么原则?特点:1大学学科齐全,门类众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能满足大科学交叉综合研究的需要。2大学学术思想活跃,后备力量充足,满足大科学创新和探索的需要。3大学是信息集散地,满足大科学对信息的需要。4大学研究以国家投入为主,适宜于原创性研究。5大学教师广泛开展自由选题的研究,大学是小科学的研究基地。原则:1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2选题中心原则。3团队原则。

7.大学教师绩效评价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1当前学术腐败与评价标准有直接关系。2不利于学术团队的形成。3轻教学的结果必然拖科研的后腿。“一个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快,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从根本上治理学术腐败,建设学术团队,把教学放在重点之重的地位,必须制定科学的大学及大学教师绩效评价标准。承认高等学校多元化,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对大多数的大学和大学教师的评价以教学质量为主,以科研为辅,从制度上回归教学为本。研究型大学和承担研究所教育的教师,其评价标准中应强调教育与科研并重,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科研也要出成果。总的来说,不能搞一刀切,要实事求是,评价标准要有利于科研提高水平,推出重大成果,同时要保证学校上下对教学的重视,保证科研能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8大学为什么要研究自己?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至今100余年。中国办高等教育,学习德国,美国,苏联,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转向西方,但总体上还是模仿和借鉴。中国的国情十分复杂,高等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息息相关,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任何照搬照抄是行不通的,必须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大学是我们每一个“大学人”的大学,大学管理干部要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的规律,大学教师要研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即使是大学生也要研究大学学习的规律。

第16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体系化的高等教育管理组织制度,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从本质上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体现了一格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与此相对应,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集权和分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指学校决策机构的组成及权力配置方式。发达国家高校领导体制三个共同点:1集体决策2决策机构在人员组成上保证多方面的利益;3突出校长的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作用主题,作用对象,作用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某些方面甚至正好处在对立面。大学学术权力的主体是教授,其权力是大学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是大学本质特征的外化,主要依靠教授自身的权威对客体产生影响,运行方式是 自上而下,越是在基层其影响力越大。学术权力的核心是学术地位,力大权大。行政权力的主体是职能部门及行政管理人员,其客体是行政失误,主要通过法律,政策,指示,指令等自上而下贯彻执行。行政权力的核心是行政地位,权大力大,表现为官僚机构的科层制,上级对下级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是对高校整个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教师水平,学生素质、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水平。

如何理解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货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管理体制。结合型管理体制体现了国家,地方和高校分享高等教育管理权力,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不同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宏观管理特征,有利于调动多方的积极性。结合型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如何加强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1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决策制度,吸收一定数量的教授参加学校重大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决策。2建立健全各种学术组织,包括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聘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教师代表在其中应占据多数,以确保教授学者参与学术事务决策的权利。3民主选举产生院长,校长。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理顺三对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和高校的关系,管理者和举办者、办学者的关系

简述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基本组成?教学质量决策、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实施、教学质量信息获取与反馈,教学质量信息发布等5个子系统组成。是一个逐层向下监控,逐层向上负责的责权合一的质量管理系统,具有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系职能。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1调整中央政府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强地方统筹,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2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调动高校办学积极性。3加快法制建设步伐,依法治教,规范政府与学校行为。4加快中介组织建设步伐,理顺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1.试述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1教学工作各要素管理(教学工作各要素管理;学生学业质量管理)2教学进程各环节管理(教学检查制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教学档案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学信息的采集,统计和管理;学科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时间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3现代教育教学

技术管理(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教学资源管理)

第13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大学生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悦纳自我,和周围的人群融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较快的适应大学学习,对学习保持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的协调和控制情绪,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气质能力,性格,理想和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能把自己的愿望,目标,需要和行为统一起来。心理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等。

2当前大学生有哪些主要心理特点?1自我概念的矛盾多(自豪与自卑的内心冲突;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自尊和他人认同的矛盾;独立和依赖的矛盾)2情绪,情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丰富性和复杂性并存;阶段性和层次性并存)3意志品质上的果断性,坚韧性与迟疑性,惰性并存4性心理复杂(性意识的强烈性与性表现的掩饰性;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性心理的矛盾冲突性;男女大学生性心理的差异性)5恋爱心理普遍(感官满足和性爱好奇;恋爱动机简单化;思念与美化心理;恋爱行为幼稚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1自卑2焦虑3嫉妒;中度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神经病和性行为变态。重度: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和反应性精神病)

4.如何结合教学工作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体原则: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1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心理咨询2加强对新生适应环境的指导,培养人际交往能力3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指导4建立和维护健康性心理5发展健康的恋爱心理和行为6加强就业指导。

第二篇: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

2、教学过程

3、威斯康星思想

4、高等教育结构

5、教学评估

6、社会本位论

7、隐性课程

8、高等教育大众化

9、学分制

10、莫里尔法案

11、通才教育

12、教育目的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4、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5、如何理解大学的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6、试分析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7、如何突出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8、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9、大学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0、简述通才教育的基本特征

11、简述考试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

12、教育与经济的相关关系怎样?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高等教育扩张的看法(包括成就与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等)。

2、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与可为?

3、结合你的教学特点,谈谈对某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这条原则?

4、结合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分析我国目前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思路和对策。

5、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6、运用高等教育学原理,结合你的专业,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导性的关系。

第三篇: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教育学标准答案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自我效能感

2、学习动机

3、先行组织者

4、元认知

5、学习迁移

二、举例说明下列术语

1、认知策略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有意义学习

三、简答题

1、试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理论对于高校教学的意义。

2、试简要比较强化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的不同。

3、举例说明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大学生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5、试述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如何进行教育。

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有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7、教师如何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8、试述成败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这一理论对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9、试述经验泛化说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理论对于高校教学的意义。

10、用实例说明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

四、论述题

1、评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启示。

2、根据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关于知识同化的三种模式,在你熟悉的学科领

域,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具体说明在每种模式中,新学习的知识是什么,已有知识是什么。

3、什么是从众?人们为什么会从众?试联系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分析从众的意义。

4、结合有关创造性的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实际,试论如何发展和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五、判断改错题

1、正强化提高学生的正确反应,负强化降低学生的错误反应。

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方式,然后亲自实践这种方式而

获得新的行为过程。

3、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4、与别人一起活动总是能够提高行为效率。

5、加涅将影响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性视作情感。

六、单项选择题

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B、布鲁纳

C、班杜拉D、加涅

2、一般来说,我们在早晨和临睡前记忆效果较好,这一现象可用()来解释。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

C、检索困难说D、同化说

3、每个人都有使他的潜能得到实现的需要,这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A、生理与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

4、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了把直接宾语变成间接宾语,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是一种()的学习。

A、智慧技能B、言语信息

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5、某学生把学习的成功归结为自己能力强,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这个学生所作的是()

A、稳定的内部归因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D、不可控的外部归因

6、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信息单元。

A、1~3B、2~6

C、5~9D、15~20

7、我过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学习程度为()时,记忆效果最好。

A、80%B、100%

C、150%D、200%

8、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依据是()。

A、学习的方式B、学习的内容

C、学习的目的D、学习的层次

9、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成正比B、成反比

C、线性关系D、倒U型关系

1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成人每天早晨做广播体操B、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C、幼儿上幼儿园不再怕见生人D、成人用筷子吃饭

1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

C、负迁移D、逆向迁移

12、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A、领会B、实践

C、知识经验D、技能

13、成人用“如果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了”的话教育孩子。这是利用儿童的恐惧()

A、本能B、怕生

C、预测D、经验

14、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A、理解B、机械

C、内隐D、无意

1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16、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

A、命题B、命题网络

C、图式D、产生式

17、体现了纵向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18、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

叫做()

A、品德B、道德

C、个性D、人格

19、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第四篇:2011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名词解释汇总《高等教育学》华师

1.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教学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集合,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原因和依据,是由教育自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

2.院系调整:即改造文理工医农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为文理综合大学,设置其它科类的单科和多科学院,且以单科学院为主。

3、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4.中世纪大学:欧洲封建社会(5世纪到17世纪)的大学,具有行会性、自制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5.赠地学院:1862年国会通过“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历史上称之为“赠地学院”,后来大多数成为州立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为美国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6.社区学院:以转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闲暇教育等多种功能服务社会,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项创举。

6.大众化: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7.民主化:两方面含义。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另一层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

8.国际化: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即高等教育所应有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和国际理解。

9.开放大学: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英国,是英国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贡献,它是随着成人教育兴盛、教育广播电视兴起和教育民主化运动三种趋势聚合演化而成的10.教育适应性:教育适应性指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11.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

12.个人本位: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

1、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复杂的综合结构。

2、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关规定。如: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

3、科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如:理工科、文科、法学等

4、形式结构: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如: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

5、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院校比例关系。如:设研究生院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职校等

6、地区结构:高等教育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同状态。

16.大学职能: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得以存在的依据和价值。

三职能观:产生于美国,著名的“威斯康星”是最重要的标志。大学可以培养大量应用性人才和应用型研究从而直接为社会服务。

17、高等学校定位:高等学校确定自身的位置。

18、院校研究:把现代管理科学与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

校管理水平的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

18.教学过程:其本质为教学条件下学生认识与发展的过程。

19.课程:课程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课,指的是教学内容,是教学科目的总和,二是程,即教学的顺序与进程。从整体上讲,课程即“教学内容和进程的体系”,是空间(内容)与时间(进程)的统一。

20.显性课程:计划课程,是经过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课程。

21.隐性课程:非计划课程,包含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22.课程结构:指课程设置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组合方式

23.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24.自学法:是学习者通过独立学习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

25.自学能力:指独立地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

26.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它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媒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多媒终身体教学系统:通常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为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控制系统,它包括多媒体控制与教学管理系统两部分。

27.学生评教: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估。

28.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体系化的高等教育管理组织制度,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

29.学术权力:以教授、专家、学者为核心,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为主体的学术权力系统。

30.行政权力:是以高校管理机构为网络的行政权力系统,主题是职能部门以及行政管理人员

31.终身教育:教育从一次性的过程转变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32.教学评估:1.广义的教学评估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2.狭义的教学评估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进行系统检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

33.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34.教学方法: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

35.问题研究:围绕着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最终能全部或部分解决问题就是问题研究,它是大学管理干部和教师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途径。

36.院校研究:院校研究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

37.大科学:普赖斯认为,二战以前的都属于小科学,二战以后进入大科学时代。特点是: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国家间合作、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等。(第一类是需要巨额投资建造、运行和维护大型研究设施的“工程式”的大科学研究,又称“大科学工程”,其中包括预研、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研究开发活动。如国际空间站计划。第二类是需要跨学科合作的大规模、大尺度的前沿性科学研究项目,通常是围绕一个总体研究目标,由众多科学家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相对分散开展研究,如人类基因图谱研究。)

第九章 大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自我统合: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多个方面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自我。

2、权威:是指在一个社会控制系统中,某个特定规则制定者、解释者或执行者,他们被一个社会系统赋予了制定执行规则的权利,并使他们处于服从状态。

3、学生活动共同体:为了完成由教到学的转化,真正建构学生主体,关键是要抓住教育学之间的中项。

4、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的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威斯康星思想: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人才培养,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提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即它的教学、科研和服务都应当考虑州的实际需要。”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不分专业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与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而开设的非专业选修课,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保健等广泛领域,此类课程是为培养学生人文、科学、健康等全面素质服务的。

第五篇:2011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论述题汇总《高等教育学》华师

1、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整体教学改革应为与可为?

①在教育思想上正确认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使大学教学过程由单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与发现相结合的过程。

②在教育目标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克服片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的倾向,确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

③在教学内容上,正确处理科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使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

④在教学方法上,正确认识和处理讲授与自学、学习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方法从讲授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并使科研真正进入大学教学过程,并以促进学生从学会学习进入科研,由自学达到治学。

⑤在教学管理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⑥整体改革与单项改革相结合⑦教学改革必须经过实验

2、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理论?

其一,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

科学的教育理论是教育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真理性,对教育实践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与使用价值。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的根本意义在于,掌握教育规律,用以指导教育实践,使教育实践活动达到合乎规律的结果,不断地将教育实践推向前进

其二,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大学教师从专业角度讲,他从事的是科学教育工作,是科学与教育的结合,其专业化的要求,除在学科专业领域必须有较高的造诣外,还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方面的修养。

3、学习高等教育理论的方法有哪些?(P8)

(1)要注意把握概念及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也是构成理论的最基本的单元,从一定意义上讲,理论即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集合而成的概念体系,因此在学习理论时要注意一下两点:其

一、要认真把握概念的内涵。其

二、要认真把握概念间的逻辑联系。把握概念间的逻辑联系一般存在以下几种关系:一是概念间的种属关系,或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关系,从纵向反映了概念的层次性。

(2)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对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不能由概念到概念,更不应死记硬背,而应当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其一,要联系平时观察到的教育现象与切身体验来理解概念与原理。其二,要运用所学的理论来解释教育现象并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即学即用,在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提高教育实践功效。

(3)要将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

大学教师既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力量。教育研究仅仅靠专门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广大教师结合,才能使教育理论研究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并结出教育理论创新之果。

4、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1)

本质是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是事物比较深刻、一贯和稳定的方面。

(1)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其一、教育促进人的自然生命的成长。其

二、教育促进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其

三、教育促进人的自我属性的发展。

(2)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是教育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同时期待他们产生某些积极变化的活动。

(3)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教育活动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与一定文化环境形成双向互动与交往行为。这种互动与交往,一方面促进着人在文化中的不断产生和发展,即促进人在文化活动中的自我创造和自主生成,文化创造着人;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和交往又促使着人主动地去影响、改造、建构文化,人创造着文化。

5、美国的高等教育为什么能后来居上?(P37)

总结美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二年制教育,形成适应大众教育所需的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型的庞大教育体系,以多规格人才满足社会和个人多样化需求。

(2)在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上充分利用市场法则,在行政管理上合理地划分了中央、地方和大学管理权限,在校内管理上较好地处理了社会参与和大学自治的关系。

(3)社会和高校都有较强的危机意识,联邦政府在逐步认识到高等教育在保持本国霸主地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介入高教事业的力度。

6、如何加强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

我国现行管理模式中关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存在如下不足:第一,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党政联席会议,或者是党委常委会没有教授参与,学校的权力过于集中在行政系统;第二,学术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成员多为二级行政系统的代表如院长、系主任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来自基层的教授只是少数,甚至是点缀。学术组织并不代表学术权力;第三,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尚未发挥应有作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

第一,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决策制度,吸收一定数量的教授参加学校重大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决策。党委领导主要是政治保障,行使政治权力。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机构及职能部门执行校务委员会的决策,处理行政事务。

第二,建立健全各种学术组织,包括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聘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教师代表在其中占据多数,以确保教授学者参与学术事务决策的权力。

第三,民主化选举产生院长、校长,西方国家院长、系主任、讲座教授是通过层层选举产生的,真正是教学科研人员的代表。

7、为什么说学术追求是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

科学研究作为大学三项基本职能之一被广泛认同和接受是由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学校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知识性,知识是学校工作的要素,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大学不同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知识的高深性,通过传播高深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科学研究发现高深知识。传播和发展高深知识离不开身为学者的大学教师对学术的追求。

学术追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组织本质特征的表现。第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德国教育家洪堡是较早阐述大学学术追求理念的教育家,他把柏林大学称作“柏林高等学术机构”,充分体现了学术追求的思想。1917年1月4日,新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到校视察,五天后发表公开演讲,称“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第二,大学学术至上犹如企业利润至上

追求学术是学者的天职,大学教师应成为学者;学术至上是大学生存之道,大学教学必以学术为龙头。所谓学术至上,就是任何一所大学都要视学术为其立足之道、力量之源。学术至上是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不同于其它组织的独特个性,是大学的生机和活力所在。学校都

应当始终如一地置学术于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地位,其他工作必须以学术为中心,服务于学术。

第三,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

大学学术追求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意识,即大学具有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广大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和求真的理念。第二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行为,即学校拥有一流的学术队伍和科研条件,争取足够多的科研经费,承担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

8、简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区别与联系。

答:1)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比较

(高校内部事务可以分为学术事务和非学术事务,与此对应,大学内部存在着两大并行的权力系统。一种是以高校管理机构为网络的行政权力系统,一种是以教授、专家、学者为核心,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为主体的学术权力系统。)

大学学术权力的主体是教授,其权力不是外部赋予的,而是大学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是大学本质特性的外化。学术组织一般处于松散的状态,上级意见对下级来说往往是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学术权力的价值追求是保障学术自由、学科发展和学者权益。

行政权力的主体是职能部门及行政管理人员,其客体是行政事务,主要通过法律、政策、指示、指令等自上而下贯彻执行。行政权力的价值定位则是大学组织目标的实现,保证教育方针和办学思想的落实。

2)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配置模式

比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差异,关键是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行政权力过于强大必然会影响学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学术权力过于强大则有损于大学效率的提高和整体目标的实现,即所谓“无政府状态”。只有大学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共同作用,才能保证大学的整体稳定有序的状态下得到健康发展,也就是人们描述的“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

从理论上说,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大学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整体目标;然而在实践中,二者之间的统一只是相对的,由多种配置模式。

9、结合实际,谈谈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与应用

答:在具体的教学时间中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恰当的选择合理的组合,并加以正确的应用,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是教学方法选择、组合与应用的根本要求。⑴教学方法的选择的依据: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由知识,智能,意向心理品质,思想品德,体质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运用讲授知识的传授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如果试图用讲授法来发展学生的智能是不行的。)②学科性质与知识形态。由于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不同,因而在研究方面与教学方法上必然显示出各自的学科特点。比如:在文理之间,文理科内部各分支学科之间,以及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之间,在研究方法与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③学生发展水平。学生的独立学习水平最为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是一种需要因素,也是一种条件限制的因素;④时间条件与物质条件。比如:各种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经费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脱离现有的物质条件。⑵教学方法的组合:①教学方法组合的层次性。就高等学校来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可分为科类,专业,课程三个基本层次。②教学方法组合的形式。就是各种方法相互联系的形式。大体有几种:a包容性组合。一种方法命名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包容多种方法。比如:讲授法,实验法,自学法,实习法,科研训练法等,这些都是复合性组合;b互补性组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将多种相对独立的教学方法加以平行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弥补局限性,综合优势,满足教学目标多方面的要求;c量化性组合。教学方法的组合不仅要反映质的关系,还要反映量的关系,即各种方法在整

体结构中所占的比例。⑶教学方法的应用:①教学法的基本修养。包括教学法理论,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与技能等因素。②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③教学方法运用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④教学方法运用中的情感因素⑷(可自由发挥补充举例)

下载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转眼间为期八天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结束了,短暂的教师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同时也令我豁然开朗。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转眼间为期八天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结束了,短暂的教师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同时也令我豁然开朗。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

    2006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共五篇)

    2006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高等教育结构 2. 教学评价 3. 社会本位论 4. 隐性课程 5. 高等教育大众化 二、 简答题(每......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 一、概念 1、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也称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

    2008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姓名:班别:学号: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20分。把题号和所选选项的字母写在答题册上) l、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途径是......

    2012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论述

    教育学论述 1、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63 2、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构建P86 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P139 4、如何理解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P155 5、试述......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学 名词解释 1所谓“学科建制”:它包含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和培养计划的设置、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创办等。 3康乃尔大学:是赠地学院运动中......

    2013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试题

    2013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高等教育民主化 2高等教育结构 3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4大学教学方法 二简答40分 1青年教师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