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尾绣简介
马尾绣简介
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刺绣艺术的活化石”----三都中和马尾绣,堪称世界一绝。三都中和镇 是水族马尾绣刺绣的中心,1995年被黔南州命名为“水族马尾绣艺术品之乡”,2006年1月被国务院列入 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族马尾绣是中国刺绣工艺中最独特的一种。依旧沿袭最古老的乱针、扎针等 刺绣技法,更独具的是将丝裹在马尾上,然后刺绣在土布上,且用料考究,色彩浓重明快。刺绣一幅完美 的成品需耗时一月之久。
水族是一个非常勤劳和具有智慧的民族,全国有40多万人口,三都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与周边的苗族、布依族、侗族有许多相同和相近的习俗,都住在干栏式的木楼里,同样能歌善舞,同 样擅长于刺绣艺术。
水族人民具有独特的刺绣艺术,其种类很多,主要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泡 绣等。但在这些绣品当中,由于水族马尾绣选材奇特,绣工复杂,制作精美,加上这种独特的刺绣品和刺 绣技术在水族民间还广泛地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水族马尾绣到底有多长的历史?水书及相关资料都无记载,全靠聪明娴慧的水族妇女世代相传,才保留至今。在水族传统节日里,男子们赛马,女子们身着马尾绣盛装参与节日活动,成了最美丽动人的习俗。
马尾绣的制作过程一般是先将四根马尾捆成一束,然后从根部开始,用丝线缠裹在马尾上,状似 一根根小提琴琴弦,看上去毫无破绽,再将内含马尾的丝线,依照构思好的图案,一针一线刺绣在布上。各色马尾丝线相间,丝丝镶嵌勾勒,走线曲折、变化无穷。这样不断地刺绣下去,一幅精美的马尾绣成品 就脱颖而出了。
马尾绣另一独特之处,是绣品上缀有铜饰。水族同胞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能。这种铜饰很小,薄薄的、直径只有黄豆直径的大小,形状如古币。用丝线穿贴于图案里,须仔细看才能发现,更增强了马 尾绣的立体感,看上去闪闪发光,耀眼夺目。马尾绣题材范围极为广泛,绣品上除了绣有大量的动物和植 物的图案外,还绣有龙、凤、麒麟等水族人民崇拜的图腾以及太阳等,有的绣品上还绣有水族人民古老的 文字符号,即水书文字。马尾
绣品多为背带、胸牌、鞋帽,图案以花、鸟、鱼、虫为主。既有象征吉祥如 意的龙凤,又有滋润万物生长的日月星辰,寄托着水族人民对自然的原始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背带是水族人民用来背小孩的一种刺绣品,其状如“T”型字母,这种用来背小孩的刺绣品,做工 相当考究,规格一般为40CM×110CM,大小适当,质地柔软,安全舒适,小孩背在背上绝不会掉下来,十 分有利于干农活和行走。背带的种类有许多种,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就是水族马尾绣背带。背带刺绣是一项 非常复杂的劳动,手工精细,生产效率低,需要有相当好的耐心。一幅精美的背带,常常需要耗费
一、两 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水族马尾绣背带更是需要数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背带刺绣艺术是普遍流行于水族民间 的一项高超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艺术造型丰富多样,充分体现了水族人民热爱生 活和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水族马尾绣是水族人民独有的艺术品,是水族民间艺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我国少数民族刺绣艺术的绝佳作品,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爱和收藏。现在一些收藏人士所收藏的马尾绣艺 术品,有不少已有400多年以上的历史,做工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堪称中国少数民族古代刺 绣艺术的稀世珍宝。
第二篇: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22水族马尾绣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22水族马尾绣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马尾绣,是水族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刺绣工艺。马尾绣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结实耐用。马尾绣的刺绣图案古朴、典雅、抽象并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水族马尾绣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
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最近马尾绣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刺绣是流行于水族地区的民间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艺术造型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水族人民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水族刺绣技法的种类很多,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及螺形绣等。
水族马尾绣的起源已不可考,主要产品形式有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花鞋等。四川成都织绣和其它民族的刺绣技艺也用马尾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将之用于背带等绣品。
贵州省三都县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自治县三洞乡板告村是马尾绣的发祥地,那里的马尾绣工艺品远近闻名,成品远销海内外。板告村的女孩子从小就跟长辈学习马尾绣制作技艺,一般十岁左右就可以单独完成小型工艺品的制作。现在,板告村的所有女性公民都精通马尾绣制作技艺,而且马尾绣已经成为该村的知名副业,成为该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分布在三都境内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在当地,人们把是否精通刺绣作为判断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她们这里的姑娘出嫁,母亲必须备一条马尾绣小儿背带作为嫁妆送给女儿,预祝早日生儿育女。[1]
水族妇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她们将自然万物和民俗事象经过想象加工后,反映在马尾绣工艺上,绣品上的花鸟虫鱼造型别致,颇富民族韵味和艺术效果。
马尾绣的一个奇特之处,就是绣品上缀有铜饰。铜饰形状做成古代钱币的样子,但很小,薄薄的直径只有黄豆大小,以红线穿贴于马尾绣片里,如星星点点的小花,除了做装饰外,水族同胞还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能。在封建社会,铜是铸币之物,一些朝代严禁民间铸铜,而水族的马尾绣里却有铜饰。这又是体现马尾有价值的一个地方。
水族马尾绣
马尾绣的制作方法是,将两三根白线缠绕在马尾上(白色马尾最佳),然后用缠好的马尾盘在已描绘好的花纹轮廓上,接着在白线条的凹缝处绣、挑、补、梭各种彩色丝线,刺绣艺人凭自己的生活积累及艺术修养,在布面上挑绣各种图案。所绣的这些图案还只是一个空心的框架,还需要由螺形绣或结线绣来填充,最后再缝上金光闪闪的金线,一共要经过52道工序才算完成。[1] 制作过程
马尾绣的制作过程非常繁杂,具体可以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制作马尾线。即用丝线(多数以白色为主)将二至三根马尾绕裹起来,做成马尾线;
第二步,固定框架图案。用一颗大针将马尾线穿好,再用另一颗稍小的针穿上同色丝钱,然后一边用马尾线在布面上镶成各种图案,一边用穿有丝线的小针专门将图案固定在布面上;
第三步,“填心”。即用各色丝线(多以黑色、墨绿色和紫色为主)将固定好的图案空隙部分填满;
第四步,镶边。用橙色和墨绿色丝线在四周挑成“花椒颗”的镶边图案;
第五步,订“金钱”。在绣品上订上闪亮的小铜片以增加绣品亮度;
第六步,装订。由于马尾绣制作工序繁琐细致,并且每一步都是纯手工制作,人们为了方便操作,便将绣品分解成若干小片,待每一片都完工后,再用针线将它们按次序订在一起。六道工序完工后,一件完整的马尾绣工艺品就做成了。
技法种类
水族刺绣的技法种类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及螺形绣等。马尾绣的主要产品形式有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花鞋等。四川成都织绣和其他民族的刺绣工艺也有用马尾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将之用于背带等绣品。采用此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马尾绣工艺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虽历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号基本不变。
马尾绣绣品
水族马尾绣到底有多长的历史?水书及相关资料都无记载,全靠聪明娴慧的水族妇女世代相传,才保留至今。可能主要是水族有养马赛马的习俗,马尾绣应运而生。其实,这种以丝线裹马尾制作图案的刺绣方法,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好处,一是马尾质地较硬,能使图案不易变形,二是马尾不易腐败变质,经久耐用。另外,马尾上可能含有油脂成分,利于保养外围丝线光泽。在水族传统节日里,男子们赛马,女子们身着马尾绣盛装参与节日活动,成了最美丽动人的习俗。马尾绣钱包、香包精美的图案,巧夺天工的绣法,是馈赠亲友、家居装饰、收藏研究的佳品!
水族刺绣十分丰富,不同地区的水族在掌握同一技法上有粗犷与精细之分,在掌握不同的技法上也各有所长。刺绣工艺有挑花、绣花、补花等,针法有马尾绣、平绣、十字、打籽、乱针刺。但总体而言,水族“马尾绣”(有的民族也称为钉线绣),是水族刺绣中运用较多的技法之一,也是水族最古老、最具特色、最负盛名的一种刺绣,其工艺精湛,立体感、艺术感极强。水族生活中的很多物件都绣有“马尾绣”,尤其妇女背小孩用的背孩带,穿的绣花鞋,将水族“马尾绣”的艺术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格,展现了水族妇女娴熟的刺绣技艺。
水族妇女从小就在长辈的精心传授下,学做刺绣和剪纸。剪纸的花样很多,主要用做刺绣。长期以来,水族妇女在刺绣工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们对各种事物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并通过熟练的技巧反映在各种刺绣品上。用马尾线在背孩带和鞋子上刺绣制作十分细致的图案,是各地水族妇女的拿手活。
马尾绣绣品在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具有深远影响。马尾绣背带、马尾绣尖角鞋、马尾绣童帽等,在水族生活礼仪中具有不同的特殊意义。如水族女子出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时,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银佛童帽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是外婆(或舅母)探视外甥的必备礼物。而且水族女子只有在嫁出后生育第一孩时,母子才能享受此殊荣。此后,该女子不管生育多少个孩子(在旧社会不执行计划生育,女人能生多少便生多少),娘家都不会再送马尾绣背带,先前送的马尾绣背带便一直背孩子们都长大成人(背带完成使命后如果还完好结实,就会成为该户人家的“子孙背带”)。一般来说,每个水族女子一生中就只能接受娘家送的一副马尾绣背带,就算婚姻变故另嫁再生,娘家都不会再送。这种做法,一是因为马尾绣背带制作工序繁杂、价格昂贵、经久耐用。二是娘家人希望自家女儿从一而终,婚姻稳固,幸福美满。三是母亲对自己女儿及她的孩子们的良好愿望。孩子是希望,是未来,母亲希望女儿多子多福。在第一个孩子出生时,送去马尾绣背带和银佛童帽,代表富贵吉祥,希望外甥健康成长,长命百岁。
马尾绣绣品
1、马尾绣的“歹结”背带:是水族地区公认的最好背带之一,往往要经过52道工序才能完成,水族人也常常把是否拥有马尾绣背带看作是否体面和富有的标志。马尾绣背带主要包括三部分,上半部为主体图案,由二十多块大小不同的马尾绣片组成,周围边框在彩色缎料底子上用大红或墨绿色丝线平绣出几何图案,而在上部两侧为马尾绣背带手,下半部为背带尾,有精美的马尾绣图案与主体部位相呼应,“歹结”成为通体绣花的完整艺术品。制作这样一件“歹结”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水族中老年妇女制作“歹结”尾花,一般不用剪纸底样,而直接在红色或蓝色缎料上用预制好的马尾绣线盘刺绣,综合运用结绣、平针、乱针,灵活自如,图案美观耐看。
2、“马尾绣”背孩带:实际上是一块刺绣华丽的“T”形“帘子”,上端两边有带,“帘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儿。它的突出特点就是不用剪纸图案做底样,只凭经验完成。首先将两三根马尾合股,用白色的比马尾毛还细的丝线(把丝线剖拆成丝来用的)缠裹成“马尾线”,然后刺绣者凭着自己的想象,用彩色“马尾线”在背孩带上镶拼成各种几何图案和花草鸟雀图案骨架(图案主要是极富弹力的牛角花、水车纹、花椒纹、回纹、斜纹、方格纹、鱼骨纹),再用针穿上白线将图案固定。最后用结线绣和螺线绣将图案骨架填满,谓之“补花”,再缀上闪亮发光的“金线”,于是便构成一幅结构完整、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缜密精致、豪华富贵的美丽画面。黑、红、黄、白几色对比,形成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背孩带不仅美观大方,而且结实耐用,是母亲给女儿准备的最好嫁妆。一件马尾绣衣服往往要耗费一个妇女数年甚至十多年时间,因此它也是衡量姑娘女红功底的标准。
3、“马尾绣”绣花鞋:是一种翘尖布鞋,鞋尖呈尖形往上翻翘。制作方法是在鞋帮上先用彩色丝线刺绣成底色图案,然后再采用马尾绣的方法,用丝线缠马尾,卷曲成各种几何形图案拼镶在鞋帮上,然后边缘镶补。其工艺十分复杂,但刺绣出的图案立体性强,精美别致,堪称精美的工艺品。所以水族妇女也多在庄重场合或走亲戚时才穿,配上豆浆印染的蓝布上衣、百褶裙和银胸饰,显得十分典雅华贵。
随着时代变迁,马尾绣艺术也在变化。两条背带主色调发生了变化,解放前的背带色调主黄色。与封建社会以黄色为高贵相关联,解放后的背带色调主红,与今天人们以红色为吉利的观念相同。[1]
虽然制作马尾绣的人还很多,但穿戴的人已不多。马尾绣服饰多在节日里才穿戴。特别是在水族端节里,但现在的端节已经过得越来越淡了。最关键的是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过去,马尾绣被视为一位姑娘是否心灵手巧和这个家庭富有与否的象征。但现在人们都不这么看了,姑娘们做出了衣服都压在箱底里,改穿汉装去了。
马尾绣工艺传承出现严重断层,现代马尾绣的工艺制品质量下降,人们已很少愿意使用,对水族马尾绣这一特殊的工艺门类应当进行抢救、保护
第三篇:盘绣图案简介
盘绣图案简介
1、盘绣太阳花图案又称宇宙图案、法轮图案:土语称“廓日洛”蕴涵着家庭兴旺、幸福长久等吉祥含义。在境。艳丽的色泽、明快的色相、纯厚的彩度,强烈的色彩对比是土族盘绣太阳花图案的独特之处,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由国家级盘绣传承人李发秀艺人制作的太阳花,绣品高雅、秀丽,针法精巧飘逸,绣品精美淡雅使人爱不释手,她幼年开始学习盘绣技艺,1995年8月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中国传统手工艺女能手盘绣技艺表演、曾多次参加由青海省文化厅组织的盘绣技艺表演活动,她绣的法轮图案在土族盘绣品中用的最多的一种图案。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艺术传承人。土族盘绣深受藏传佛教、道教、萨满教等多种宗教影响,构图多元化;讲究丰富的吉祥寓意和绣面充实,对图案纹样有严格的要求,传统圆形图案里套有七瓣的表示地球的七大洲,与现代地理知识完全一致,进一步体现了土族先民古老厚重的文化底蕴。
2、土族盘绣富贵不断头图案,土语称“雅让”,用十字
形为四方连续变化的纹样,十字层层伸延不断变化,其寓意是借物托意,淳朴的土族妇女通过高度抽象的思维创作和丰富的想象力,把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寓指某种情感意念,寓意单纯而朴实,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寄语,意为富贵长寿。十字形图案据说是佛教的教徽,佛教认为是释迦牟尼胸部出现的“瑞相”,藏、蒙古、土族将它当作“万德吉祥”的标志而顶礼膜拜。在土族文化中由于它代表了吉祥,成为普通人的吉祥装饰物。“富贵不断头”纹样中既渗透着宗教寓意,也凸显出土族人的审美情趣。由年近65岁的东沟乡大庄村土族盘绣艺人麻宝琴老人制作的绣品富贵不断头,图案精致结构奇特,色彩绚丽,缝线端庄结实,作品要求严密平整;它由深到浅的色彩过渡自然流畅、针法细腻饱满,无不显示着土族妇女对色彩的独特搭配和对盘绣艺术的酷爱,她认为盘绣艺术是灵巧双手与心灵智慧的结晶,它装扮着土族人的民族服饰也装点出一个民族灿烂的心情,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艺术传承人。
3、土族盘绣神仙魁子图案:土语称“华勒维”,在藏传佛教中又称“吉祥结”,是佛教藏八宝图案之一。传说吉祥结是由一个和尚在闲暇之余用一根绳编出一个整结,然后串上名贵的佛饰品,后来,逐渐流入社会,吉祥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
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由五十镇北庄村民间盘绣艺人李安言索制作的绣品神仙魁子,针法娴熟,色彩艳丽,此种图案主要用于土族男人的烟袋和妇女的大包腰带及辫筒上,她对色彩有着独到的见解,把色彩从感情上形象化、理想化,融感情于自然之中,取自然之美来装点生活。使她的绣品显得更加栩栩如生。这样灵魂的自白,是对生活的讴歌,对生命的挚爱,丝毫没有造作的感觉。这也充分说明土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对大自然有着真挚的情感。土族盘绣也填补了土族服饰色泽构图上的一些缺憾,使之更加尽善尽美。
4、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盘绣“祥云”图案,在土语中称“银子”,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因此祥云图案象征着和平、光明、团结与
友谊等意义。通常被视为太阳、火炬、流水的象征,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就采用“祥云”图案,寓意光明,无畏和永恒。土族妇女用她们灵巧的双手将这种寓为吉祥的图案绣在衣领、腰带、云鞋等服饰上,以表达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挚爱,丝毫没有造作的感觉。这也充分说明土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对大自然有着真挚的情感。土族盘绣也填补了土族服饰色泽构图上的一些缺憾,使之更加尽善尽美。五十镇三庄村盘绣艺人李四什姐卓玛的“祥云”绣品,在图案上既保留着延继千载的吉祥寓意,又不断从生活,大自然中寻找着灵感,她设计的图案形式独特,结构严谨、节奏分明,给人以安定、活泼、大方的视觉感受,以花果、兽头为题材,在自然基础上进行装饰变形的纹样。巧妙应用点、线,结构和色彩的晕染效果,使绣品充满了浓厚的装饰味。在绣品的色彩处理上,大胆采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应用装饰手法,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开朗奔放的高原民族气质。
5、土族盘绣万字头图案,土语称“达兰格”,在佛教中意为吉祥海云,吉祥喜旋。寓以“万德庄严,功德圆满”之意。成为一切成就,吉祥如意的象征符号,在佛教寺院中,每个佛像的胸前都有“卐” 字这个吉祥符号。它象征佛菩萨的清净庄严,慈悲智慧和圆满功德。象征佛陀如日月永生,如流水恒长。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无边延伸和无尽展现。土族妇女用这种代表庄严的图案来点缀自己华丽的服饰,表示她们对无限美好生活永恒牢固、无法动摇的信念,表达着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祈愿和祝福。由著名的土族民间盘绣艺人黄兰索女士制作的盘绣品“达兰格”,制作精美、针法严整、寓意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宗教风格,在形、色、质、美等方面都体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由于她独特的制作工艺,在2006年获得全国民族家用纺织品大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经典工艺”奖,同年在她的家乡互助县五十镇开办了兰索刺绣加工厂,带动了一批民间刺绣艺人,如今她的作品远销海外。
6、由东沟乡大庄村民间刺绣艺人何重生制作的土族刺绣“孔雀栖牡丹”,是土族刺绣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间文化底蕴,《孔雀》讲述的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姑娘和一个勇敢善良的年轻牧人,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同县官、财主作斗争的故事。县官和财主的儿子向姑娘求婚,遭到姑娘拒绝后,县官将姑娘关进了牢房。与姑娘相爱的牧人来到湖边伤心流泪。湖神爷送给牧人一根孔雀毛,两根乌鸦毛。牧人来到牢房,将两根乌鸦毛插在县官和财主少爷头上,他们变成令人讨厌的乌鸦,将一根孔雀毛插在姑娘头上,与心爱的姑娘一齐变成一对孔雀飞向自由的天空。她的绣品色彩雍容华贵,从浓到淡,由浅入深,从一种色向渐变到另一种色向,产生出立体般的色彩效果。色彩的搭配虽然追求艳丽,但不失统一协调,整个色向符合色彩的美学原理,说明了土族人对色彩在心灵深处有独特的感悟。
7、民间刺绣艺人伊六十花制作的“佛手抱桃”绣品,寓意丰富,针法匀称、色彩明快简洁、参针针脚参差自如,使不同色的线相互掺合,逐渐变化,色彩丰富饱满,色调和谐。佛手象征“福”,又代表“佛陀”的保佑,能招来福禄吉祥。引福佛手是佛的象徵之一,佛能给人间带来无限幸福,佛手也能使人们吉祥如意。一般,佛手与桃子、石榴一起被称为“福寿子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勤劳善良的土族人民通过一枝一蔓、一花一鸟的绣品处处体现着她们的审美情趣和独到感受,也体现着她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一针一线代表着她们纯真情感世界的心路里程。
第四篇: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简介
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
金银彩绣,中国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在丝质材料上用金银线结合各色彩线刺绣成的手工艺品。金银彩绣与中国传统刺绣血脉相连,历史悠久,最早的实物可见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的金银绣千手佛和陕西法门寺的唐代地宫中织物,诗赞曰:“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宁波金银彩绣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演变,史考已有五百年余,素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绣品表现形式追求金线、银线与彩线的有机结合,构成粗中有细、点面结合、板而不结、针法巧施的特色。改革开放后,金银彩绣事业方兴未艾,绣品畅销海内外,并多次获奖,赵朴初为之写下了“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神笔妙针”的赞词。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地处鄞州区,毗邻东钱湖,2011年12月1日开馆,由裘群珠女士发起创建,总投资2800万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艺术馆以收集、整理、展示、推介、创新金银彩绣为宗旨,致力于金银彩绣的的保护与传承,馆内分为工艺流程展厅、宗教绣品展厅、创意家居饰品展厅和工艺收藏品展厅,收集自明清以来优秀的金银彩绣绣品200余件。开馆以来,注重研发,精品迭出,如《甬城风情图》荣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博古四条屏》荣获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等。现在,宁波金银彩绣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金银彩绣艺术馆被授予宁波金银彩绣传承基地称号。艺术馆的建成将成为收藏艺术家艺术交流之场所,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观摩之基地,我国民间艺术展示之窗口。
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
金银彩绣,中国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一种在丝质地上用金银线结合各色彩线刺绣成的手工艺品。金银彩绣与中国传统刺绣血脉相连,历史悠久,最早的实物可见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的金银绣千手佛和陕西法门寺的唐代地宫中织物,诗赞曰:“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历史上,宁波素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明清时代,宁波城内有刺绣教坊、官营绣坊多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六代从事刺绣绘图业的“许德来写花店”。从许德来家族六代从事刺绣绘图业的家族史和宁波刺绣实行绘图设计与刺绣分离的历史来看,宁波刺绣至少已有五百年历史。改革开放后,金银彩绣在宁波绣品厂重新得到恢复,有多幅作品获奖,其中《百鹤朝阳》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珍品)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赵朴初为之写下了“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神笔妙针”的赞词。
宁波的金银彩绣在原料运用、技法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确有不少与其他地方的“钉金绣”不同的闪光点。首先是材料的使用。金银彩绣的材料主要包括刺绣所用的金银线、丝线、真丝底料、棉花、纱布等。金银彩绣所用的金银线,最初都是纯金银线,开埠以后,海外进口的洋金线(仿金线)开始运用到金银绣中。现在刺绣日本和服腰带所用的金银线,就是日本直接进口的纯金银线。棉花是宁波金银彩绣的特色材料。主要用于垫高绣品中人物的面部,尤以老寿星的脸部额
头为典型,以及龙纹的双眼、花瓣等。虽然,粤绣中的潮绣亦有棉花的运用,但相比潮绣大范围的浮雕式的垫高,宁波金银彩绣的棉花运用仅仅是局部的,画龙点睛式的。这种处理方法,使图案有了起伏和不同角度的色彩光泽变化,大大丰富了宁波金银彩绣的表现力和装饰意味。
其次是刺绣针法的运用。宁波金银彩绣善于运用针法变化和绣线组织来塑造不同风格的纹样。重要且常见的有包金绣、垫金绣。此外,原宁波绣品厂曾创新出两种特色针法,即盘彩绣和叠彩绣。盘彩绣源于垫金绣。垫金是按照纹样的空间盘绕垫实,效果比较简单,一般只表现块状图案。而盘彩绣则是在垫实纹样空间时,按照画面效果在钉线上做文章。疏密结合地用各种色线钉出画面中所需要的浓淡相宜的各种色彩,从而提升了金银彩绣的生机感。叠彩绣常用在风景纹样的绣制上,采取“针上晕色”的技艺。即将一股丝线剖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乃至十六分之一,再与其他剖成的几种色线穿入一根针上进行刺绣,从而使色彩变化、富有层次感,在局部细观下更能体味针法独有的韵味。
最后是宁波金银彩绣的表现形式。其题材多取自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麟麒、鸳鸯、福禄寿、八仙、牡丹、梅兰竹菊、梅雀、百鸟等图案,体现祈福、纳吉与伦理教化等民间刺绣文化。特别是在配色方面,宁波金银彩绣根据绣品的用途,各有不同。用于喜庆祀神的实用性金银彩绣,一般多选择欢快、喜庆的暖色调,如大红、橘黄等鲜亮色彩的大面积使用,并与对比色如绿色、紫色进行配臵,形成高纯度、强对比的效果。而观赏性为主的金银彩绣,则采用黑色、灰色、石青、赭黄、灰绿等冷色调,更贴近“仿古绣”的特点,很受到海外客商的追捧。
宁波金银彩绣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演变。它充分调动材料的特性与工艺特性,增强图形的质感与空间感。大面积金银色的使用,使得任何颜色在同一画面上和谐共处,表现出富丽堂皇又不失典雅的艺术效果。相比苏绣讲究立意,追求照片般的真实感;相比潮绣金银绣追求立体垫绣,构图饱满。宁波的金银彩绣,追求金线、银线与彩线的有机结合,构成粗中有细、点面结合、板而不结、针法巧施的特色。
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地处鄞州区,毗邻东钱湖,2011年12月1日开馆,由裘群珠女士发起创建,总投资2800万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馆内分四个展厅:分别是工艺流程展厅、宗教绣品展厅、创意家居饰品展厅和工艺收藏品展厅。馆内收集了自明清以来优秀的金银彩绣绣品200余件。金银彩绣艺术馆自开馆以来,注重研发,精品迭出,如《甬城风情图》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博古四条屏》荣获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等。现在,宁波金银彩绣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金银彩绣艺术馆被授予宁波金银彩绣传承基地称号。金银彩绣艺术馆的建成将成为收藏艺术家艺术交流之场所,青少年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观摩之基地,民间艺术展示之窗口。
第五篇:纹绣师:徐梅娜简介
纹绣师:徐梅娜简介
徐梅娜,英文名ANNA,女,广东深圳纹绣师,素有“中国纹绣皇后”之称。3D揉丝眉创始者,毛色一体眼线技术创始人,中国著名眉唇艺术大师。
ANNA简介
2001年Anna老师走进了纹饰的美丽世界,她觉得这是一个可以给人带来持久美丽的事业,通过纹饰能够提升人们的魅力和自信。Anna老师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纹绣经验相融合,以人体美学知识为指导,以医学理念为基础,十年的磨砺已经让 ANNA老师成为眉唇艺术领域的佼佼者,她已经能够自如的驾驭着无穷的色彩和千变万化的眉唇艺术造型。凭借独创的纹饰工艺,与艺术灵性,她已经成为了纹饰艺术行业的领跑者。
她认为纹绣是给人带来美丽的事业,通过纹饰能够提升顾客的魅力和自信。徐老师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纹绣经验相融合,以人体美学知识为指导,以医学理念为基础,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学习把医学、美学、相学、色彩学融为一体、技艺精益求精,并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奖项,从一名纹绣师打造成了持久造型艺术家。所作的“六度空间开运画飘眉”立体、逼真、灵动、每一副作品都充满了艺术灵性!
所获资历
1、揉丝养眉技术创始人
2、毛色一体眼线技术创始人
3、中国十大金牌纹绣师
4、夏威夷国际时尚色彩研究机构委员
5、香港国际斯佳美容协会执行委员
6、中国第六届国际健康纹饰艺术大赛专家评委
7、中韩纹饰技术交流特邀专家
8、第十届华人纹饰大评判长
9、IBO韩国美容大赛纹饰设计组冠军
10、韩国釜山IBA美容大学纹绣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