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都昌县第一中学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
江西省都昌县第一中学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钟灵毓秀的南山与她隔湖相望,绿水如茵的东湖与她依依相邻。她始创于1931年,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她已是一所有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成绩斐然的老牌中学,她一直秉承“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宗旨,逐步形成了“文明求实、团结奋进”的好校风,“敬业爱岗、开拓奉献”的好教风,“刻苦多思、进取创新”的好学风。
都昌一中作为九江市“高考大户”,自2005年至今 连续不断为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北大共输送了17名优秀学生,其中2006、2007连续两年高考摘取九江市理科状元的桂冠;
一、二本上线人数每年分别达200、600人以上。尖子生、名校生及高考上线总人数与同级同层次学校相比一直遥遥领先,一度有“都昌一中现象”之说。在2008年“江西教育网”公布的全省重点中学综合排位中,都昌一中名列十七位。
都昌一中的教学管理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全程督查跟踪体系,产生链条式的整体效应,在历年的全市重点中学教学常规检查评估中都有好的评价和反响。都昌一中推崇人文管理,刚柔相济,制度规范,师生愉悦,积极探索并有效处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出台了一系列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文化文明校园、快乐学习校园的新举措,呈现独特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特色。
学校乘新校区正在兴建、今秋即可整体搬迁的强劲东风,不辱使命,众志成城,全力打造让“学生开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社会称心”的名优教育品牌,为都昌由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迈进发挥龙头标杆作用。近几年来,都昌一中先后被评为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市高考优胜单位、市教学常规管理优胜单位、市德育先进单位及县校园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第二篇:江西省重点中学吉安新干中学 抚州黎川中学 九江都昌中学
六校联谊会欢迎词
宁都中学校长刘彬
(2011年4月2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这万象催生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五校同仁,莅临我校参加六校联谊会。作为东道主,我们的欣喜兴奋之情自不待言。在此,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宁都中学全体师生员工真诚欢迎各位领导和同仁的光临,并向各位领导和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宁都中学是宁都县第一所中学堂。高考升学人数曾经连续十年位居赣州市第一。2004年廖海珍同学夺得全省高考文科状元,开赣州市先河。学校先后2次夺得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西赛区团体总分第一名。最近几年,宁都中学面临高中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教师青黄不接、优质生源外流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向管理要质量,使管理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内驱力和推动力。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出台了以《学校教职工综合目标管理考评方案》为核心的改革方案和管理制度,实现了制度管人,提高了管理效率。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管理。学校管理走上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轨道。
二、以德立校——营造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是继续开展“整治校风、端正班风、浓厚学风、强化教风”活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以大型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举行励志报告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秋季田径运动会,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以申报省级文明单位为抓手,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我校连续第三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三、人才强校——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开展“遵守职业道德,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教育,加强了师德修养,改善了师德师风。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开展“六个一”活动,促进了教师素质提高,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四、质量兴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面对县中招改革,优质生源分流、流失的实际困难,我校积极应对,激发教师的危机意识,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树立起以作为求地位,以质量求生存的主人翁精神,改变了消极等待的被动局面。
二是继续推行集体备课,落实“主备制”,推广学案式教学,规范听评课制度,落实有效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主动与上海市西中学等先进兄弟学校结对交流,依靠六校联谊会这个平台,通过联考、举办年会等方式共享信息,交流经验,提高质量。
2010年高考,我校二本以上上线人数628人,再创历史新高。应届生升学率位居赣州市第4名。学校被授予“2009-2010 学省重点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2009-2010 学省重点中学高考学科成绩进步奖”等荣誉称号。
四年前,本着加强校际间的友好合作,整合各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发展合力,提高各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美好愿望,我们成立了六校联谊会。六校联谊会搭建起了一个交友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合作的平台、信息的平台。六校联谊会成立以来,我们六校紧紧依靠联谊会这条纽带,组织高三联考,加强沟通合作,交流办学经验,互通高考信息,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与友谊,推动了各校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我们宁都中学,身处赣南老区,信息相对闭塞。我校借助六校联谊会这个平台,认真学习五校新理念、新思想,借鉴五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老师们开阔了视野,汲取了营养,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水平,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我要向各位同仁致以诚挚的谢意!
今天,我校有幸再次作为六校联谊会的东道主,迎来了五校的领导和老师,到我校交流学校管理经验,谋划学校发展大计。我们真诚希望,通过广泛交流研讨,大家能够开拓视野,加强协作,增进友情,进一步推动各校民主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会议期间,也恳请各位同仁为宁都中学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六校联谊会必将茁壮成长,通过年会、专题研讨会、网站建设、组织六校联考等形式与途径,拓宽会员学校交流与沟通的渠道,架设会员学校友谊与合作的桥梁,介绍推广成功办学经验,整合六校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保持巩固长期稳定协作关系,提升各校整体办学水平,为江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花遇春风香自浓,人逢喜事精神爽。”最后,预祝本次联谊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愿来宾和朋友们快乐安康,工作如意!
谢谢大家!
第三篇:长流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
长流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位于晴隆县最北端,离县城一百多公里,距离长流乡政府所在地200多米。占地面积二十多亩,服务半径2.5公里。现有教师21人,中一职称5人,中二职称13人,学历合格率100%。有图书6746册,三个实验室,一个图书室(多功能教室兼)。有课桌凳225套,开设三级七个班。
长流中学是一所新开办的学校,建校四年来,在“两基”巩固提高阶段做了以下工作:
一、“两基”暨迎“国检”宣传工作方面,学校书写了三幅永久性标语,开办了三期宣传黑板报,组织锣鼓队在赶集天进行游行宣传,并且走村串寨,使得“两基”暨迎国检家喻户晓。
二、控辍保学方面,学校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使适龄儿童能按时入学。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主动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使学生学得好,留得住,在这几年都实行整班移交,现在学生总数为423人,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入学率有所提高,辍学率直线下降,毕业生全科合格率逐年上升。
三、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方面,根据乡“两基” 办安排,我校服务对象是溪流、鸡场两村,按照“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一长管两校,一师任两教”的要求,将“实用语文,实用数学”扫盲和实用技术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农闲、寒暑假等时间,开展扫盲和脱盲后的巩固提高,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各项指标都达到要求。
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
认真学习和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精神,拟定了全面的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并且根据现有条件做到了学校规划、硬化、净化、美化。安全工作是常抓不懈,三年来没有一件安全事故发生,学校收费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执行,不存在乱收费现象。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课程计划,学科开启、课时开足,严格考勤制度,无体罚学生及侮辱学生人格现象发生,并不断进行教法探究,改革、创新。近年来,教学质量逐年上升,中考录取率逐年升高。
五、资料建设
按照县“两基”办提供的资料目录,整理完善,规卷进档,并且时常与乡“两基”办衔接,数据真实。
总之,全校师生将精诚合作,团结一心,排除万难,扎实工作,为提高我乡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长流中学
2009-5-27
第四篇:xx小学是一所省级标准化学校
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新村镇中心学校 2012年8月13日
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新村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市级标准化学校,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教学设施先进,育人氛围浓郁。多年来,新村镇中心学校始终秉承“以德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特色兴校,发展强校”的办学思路,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拓宽校内外的教育渠道,在德育的内容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道德体验,道德实践,以“关爱、理解、互动”为德育工作思路,抓住德育关键,突出德育主体,优化德育载体,使学校的德育形成“真情德育、“爱心德育”、“快乐德育”、“实践德育”和“全员德育”的特色,让德育因行动而光芒四射,让学校因和谐而充满活力。
一、构建健全的德育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分管领导分别包年组、包教研组、包楼层,实行分管三包制,完善了以“校委会——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德育的管理,促进德育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德育工作网络:校委会——政教处——年组长——班主任的德育管理体系;党支部——团支部——各班的德育活动体系;业务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学科教师的课堂渗透体系;家庭——社区——德育基地的社会实践体系。组织的健全,网络的形成促使学校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
建立健全各级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制定了校长、副校长、教导处、年组长、班主任工作职责,实现责任到人;二是制定了各室岗位职责并上墙,使各项工作有规可循;三是重视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着力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具体遵循《升降国旗制度》、《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十星优秀团员评比条例》、《三好学生评比条例》等常规管理制度,以学生教育学生,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实际。通过橱窗、楼廊文化等创设了抬头低头皆在文化之中的育人氛围,通过班会、班级板报、班级布置等创建班级特色,推动了班风、学风、校风的优化,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从而进一步实现学校“创办规范+特色学校,培育合格+特长学生”的办学目标。
三、加强师德培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学校发掘本校内在教师资源,加大培养有独特风格特长教师的力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苦练内功,培养有一定专业特长且满足特色学校建设需要的教师,确保特色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加强对教师专业水平及能力的培训力度。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不仅仅局限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及教学水平上,更多地注入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制意识和道德素养;组织教师观看大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录相《托起明天的太阳》,引导教师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在每学期初都举行全校教师的师德承诺会,以便开学初就为自己定下目标。同时签订了“新村镇中心学校禁止教师乱办班乱补课承诺书”,严肃行风。并在教师中开展“塑形象,做楷模”、“爱我岗位”等主题演讲;开展德育案例征集活动;师德论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什么样的教师才是阳光教师”、“小手拉大手——与思进学”、“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演讲比赛等活动;抓好班集体建设,树典型、打造特色班级,召开班主任例会、教师大会。让教师教人先正己,用文明言行和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引导教师自觉践行胡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打造受学生爱戴、受家长欢迎、受同事佩服、让领导放心的教师团队,从而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群体形象,提升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四、把课堂当作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德育的核心辐射作用,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美、意境美、人物美、语言美等因素,提高了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教学过程也因德育的渗透而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同时每位教师加强了师德修养,为人师表,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从而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树立了学生的荣辱观及道德观。
五、常规管理常抓不懈
1、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歌》,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健全班级制度,值周带班领导、值周长、值周教师、班主任认真总结一周学校、班级情况,表扬先进,指出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保持优良的校风、班风。同时学校设卫生、纪律监察岗,确保“学生一日常规歌”的执行落实。
2、抓好值周队伍建设工作,学校已经形成了“学校检查、年组监督”、“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的评比体系。每周评出五个文明红旗班,每学年评出六个单项最佳班集体,三个全优班集体,十佳少年、三好学生、优秀班班干部。现在学校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学生文明礼仪规范。
3、抓好升旗工作。在正常天气情况下,每周一升旗仪式从不间断,同时全校教师采用轮流制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升旗手,护旗手经过专门训练,他们衣着整齐、步伐矫健、气势威武。在加上具有感召力、号召性、教育意义强的国旗下讲话,使得升旗工作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
4、坚持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学校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通过专题讲座、板报宣传、红领巾广播、知识竞赛、主题班队会、参观展览和安全演练等形式,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充分发挥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管理的作用,建立了问题学生帮教网络,开展“知心姐姐谈心”活动,通过年组提供、课任了解,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特别是对一些单亲学生及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尽最大努力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能健康发展。
6、抓好宣传工作。学校成立了学校广播站,开辟了《规范篇》、《爱国篇》、《展示篇》、《综合篇》、《感恩篇》五个专栏,每天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板宣传好人好事、优秀学生事迹、新闻事实、法律法规、感恩教育、学生才艺展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7、注重对优秀学生的正面宣传和对后进生的转化。为了弘扬正气、发挥榜样的作用,学校利用间操时间对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公开颁奖,学年末还要评出“三好学生”、“十佳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做到“生生有专人管、定时有教师帮”。通过帮扶指出他们的不足,表扬优点,指明努力方向。在学生中树立文明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广大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德育活动丰富多彩
1、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3月8日“三八”妇女节,每人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5月1日劳动节,为劳动献歌; 9月10日教师节,倡导绿色节日,用学生的手、学生的歌„„为教师献上最美、最亲的礼物,10月1日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影片展映活动、迎国庆学生书画美术作品展;12月9日开展的“一二.九”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锻炼自我、重塑自我,让学生在活动成长,在实践中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坚持“德育宣传栏”评比活动。各班每月的黑板报由学生自己设计、排版、编写,学校组织评比小组就板报的主题、排版等方面进行评分,评选出每月的优秀板报。这一活动,既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结合上级工作精神,开展主题活动,如在“弘扬和学习雷锋精神”活动中,开展以“学雷锋,做新时期好少年”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征文活动、好人好事大征集活动;在“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活动中,开展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小电影、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绘画比赛等活动。
4、各教研组每学期举行一次师生活动,如“小故事、大道理”讲故事比赛、趣味英语故事大赛、数学组的“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活动、语文教研组开展的写字比赛、音体美组组织开展高年级足球赛、教职工排球赛、乒乓球赛,全校教师基本功大赛等。
5、建设书香校园。书籍能为教师和学生成长提供不竭的营养,学校全力建设“书香校园”,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①校内读书。图书室向学生开放,班级间循环阅读。利用班队会开展“全校共同一本书、年组共读一本书”活动。②亲子阅读。由教师推荐阅读篇目,利用周末、假期等时间,建议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一本书,并进行交流。③经典诵读。学校将经典诵读纳入学校管理,营造儒雅书香环境,滋养学生心灵成长。编写了诵读校本教材。“诵古诗、读名句、阅美文”的习惯已基本养成。课前、早读总能听到朗朗诵读之声,让诵读经典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6、特色活动的开展。学校的特色活动开展的有始有终,开展了迎国庆书画作品展、“变废为宝”手工制作比赛、堆雪人比赛、冬运献爱心美术作品展及每学年开展的趣味运动会。为学生、家长们、教师们创造了一个情感交流、放松心情、展示才能的一个最好的平台。通过各种趣味游戏、智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7、开展爱心系列活动:学校处于贫困地带,留守生、贫困生、学困生较多,学校根据留守学生、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等问题,组织成立了以政教处为主导、以特殊学生为主体、以爱心活动为主线的献爱心活动,加强了对特殊学生的道德引导,促进了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用慈母般的爱心关心呵护每一位特殊学生,无论是在精神上、物质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能感受到教师细心般的温暖和关爱。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赢得了家长信任,社会的赞誉,各届的好评。许多家长不顾路远把学生送到学校学习。
以社会活动为依托、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与献爱心活动相结合,几年来,学校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清扫垃圾,到老年公寓与老人牵手过元旦,建党日到文化广场演文艺节目等。结合国家实事,对学生进行因事因时教育。为发扬“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开展为四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干旱地区爱心捐助活动。由上级组织转交给灾区,尽了我们的一份心。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真切的体现。
七、让环境说话,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环境对学生品行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新村镇中心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重视校园文化的特色,充分发挥校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教育作用,努力使学校做到“优美”“健康”“和谐”。进一步突出德育氛围,使环境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做到人文环境和育人环境一起抓,使学校管理整体化和系统化,形成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育人环境。教学楼根据不同楼层制定不同的楼层文化,一楼行为规范教育篇,二楼诗情古韵教育篇、三楼立志成才发展篇。根据不同的主题在墙壁上挂在中外名人像、学生的优秀字画作品等。如今,学校的校园、操场、走廊„„都是良好的育人场所。通过美化校园、走廊、教室,提高了师生的精神境界,师生文明礼貌、精神振奋、团结和谐;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更没有因安全 事故受到通报的情况,社会反应良好。
八、德育教育成果显著
研修阜阳市教师“十不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理论规章,学习师德先进事迹,树立我校师德先进榜样,营造“树师风、铸师魂”活动氛围。在阜阳市师德师风活动中,涌现出了带重病工作的师德标兵姜洪涛老师、爱心捐助白血病的师生团体、爱岗敬业以校为家的特岗教师高启龙、刘明忠及家远在天长县的徐伟等人。学校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回顾过去,他们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展望未来,他们更感到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继续严格常规管理,注重养成教育,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第五篇:常州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八十六年历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
常州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八十六年历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
学校坚持“尊重、支持、合作、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2006年在全省率先启动的“增效减负”战略,已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市局嘉奖,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常州日报》等媒体跟踪报道,专著《行走在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之间》已经出版。
学校坚持“业务精湛、合作和谐、增效减负、深受欢迎、善于创新、自成风格”的教师发展目标。现有教职工180多人。其中,教授级教师5名,特级教师9名,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4人,市五级梯队人才近百名,已形成一支以名师为龙头、骨干教师为主力、青年教师为梯队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校一贯以“每一位学生都是整个学校”为核心教育理念,把“阳光心态、优秀学业、国际视野、领袖素质、一流口才、明显特长”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学生的高成长性赢得了社会赞誉。在全面关心每位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培养机制,一批批尖子生、特长生在每年的高考和各类竞赛中均有突出的表现。2010年学生基本上被二本以上学校录取,其中有120多人通过保送和自主招生被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美国、新加坡等国外名校录取。
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成绩一直位于常州前列,近三年来就有100多名同学获省一等奖;校机器人代表队已三次夺得全球FFL机器人世界锦标赛机器人现场操作赛冠军,是迄今为止中国青少年机器人代表队在世界比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校健美操队已连续五次获得江苏省中学生健美操比赛团体总分一等奖;校民乐团是江苏省中学系统唯一的“十佳学生社团”(其余九个为大学社团),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多次应邀去韩国、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新苗社”(小记者协会)被授予特色社团称号,近三年来有156人次在省、市作文和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大奖。我校学子黄抒田获全国大型国学知识总决赛冠军。由我校2009届高三毕业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永远的高三》受到媒体与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在我们的学校,有江苏省少年“科学小院士”“地理博士”,有钻研相对论的“小爱因斯坦”,有创作10余万字的“小作家”,还有“小历史学家”和“小生物学家”,他们在这块肥沃而宽容的土地上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阳光雨露。
学校的硬件设施先进,有式样别致的图书馆,藏书136000套册;有欧式风格的艺术馆,多功能大厅有896个座位,还设有音乐、美术多媒体教室、学生作品展览室、音乐欣赏室、舞蹈训练房、书画写生室等专用教室。有常州市唯一的微重力实验室和先进的物理探究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7个电子白板专用教室以及最为先进的全自动智能录播教室。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最先进的计算机、数字投影仪、实物展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安全舒适的教师宿舍、价廉物美的连锁超市、丽华快餐等四家知名餐饮入驻的师生食堂,确保你足不出户而能生活便利。校园环境也十分优美:春有绿草如茵、迎春盛开;夏有睡莲初绽、栀子斗妍;秋有金菊傲霜、丹桂飘香;冬有腊梅怒放、松柏常青。
作为省首批重点中学,2008年被评为常州市区高中校唯一一所三年主动发展示范学校,连续十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连续五次荣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最高荣誉“五星级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常州地区唯一受表彰的五星级单位。是江苏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成为常州市教育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平安江苏创建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仅两所)“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常州市教育系统唯一)“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等一项项荣誉也名至实归。学校还是常州市唯一一所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江苏省高中校仅三所)。如今学校已成为常州地区最有活力、学生家长最为向往、政府社会最为满意的学校之一。
现任学校领导简介
任欣伟,常州市第一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市政协常委,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校长,江浙沪三省市教育报刊总社推选的首批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获市政府二等功。担任校长后,迅速搭建起“尊重、支持、合作、发展”的育人平台,在全省首创名师工作室,在全市首推中层干部全员竞聘上岗,把民主当作制度来建设,推动教研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三自发展。自2005 年新课改后,在全省率先践行增效减负,受到市局嘉奖和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常州日报》等媒体跟踪报道,多次应邀赴省内外作专题讲座,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行走在教育理想与教育实践之间》等两部著作已经出版,主持的多个全国和省级课题成果显著。
顾锡宏,常州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副教授、高级教师、高级政工师,常州市青联委员、常委,常州市教育系统党员教育讲师团教员。历任常州市教育委员会团委副书记、常州市清潭中学校长、常州市第三中学校长、常州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曾获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常州市优秀党员、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被常州市人民政府记二等功等。
完利梅,女,常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主管教学)。江苏省常州市人大代表,常州市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委员会委员、民盟市委常委、市青联常委、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市一院“行风监督员”、民盟常州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民盟常州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市台谊会教育分会理事、市民族团结促进会理事、南师大常州校友会理事、国际交流理事。是常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市教育学会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市高中地理学科中心组成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多个,并获优秀成果奖。
奚全坤,常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工会主席,常州市教育工会常委。江苏省优秀德育工作者,江苏省重视体育工作优秀校长,市新长征突击手,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教育装备先进个人,市绿化工作先进个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教育系统优秀工会干部。
李万龙,常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市“中学地理李万龙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曾获2001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江苏省科技活动优秀组织者、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常州市2009年教育人物、常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