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故事

时间:2019-05-14 04:2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的故事》。

第一篇:马克思的故事

《马克思的故事 》读后感

鲁迅曾有两句诗是这种形象的写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也许正因为有那深深的、博大的爱,才会有那金刚怒目般的愤怒,才会成就伟大的事业。有多大的恨,才有多大的爱;反过来也可以说,有多大的爱,也才有多大的恨。正因为爱,爱人民,马克思才情愿为人民奉献、牺牲自己的一切。

马克思是完全清醒地走向他生存困境道路的。

他选择了一条艰难的人生旅途:几乎长达40年的流亡生活,40年的拼命工作,40年的贫困和牺牲。

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在反动统治者的迫害下,马克思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终生飘泊国外。

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均曾驱逐过他。“我是世界公民 ”,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马克思革命流亡生涯的真实写照。

由于马克思极其贫穷,为生活所迫,他曾多次迁居。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因为经济困难,马克思都未能出席。

马克思在巴黎时,住在百合花大街45号。

一天,几个警察奉命向他宣读了驱逐令,他成了巴黎“不受欢迎的人”。

这对于当时的马克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并不是因

为法国不欢迎他,而是因为他此时正陷入“财政危机”,自己家的所有积蓄已全部用作革命经费,连家具也早已变卖,仅有的一套银质餐具也送进了当铺。而且,妻子燕妮又即将分娩,此时被赶走,困难可想而知。

后来,转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马克思就是在布鲁塞尔写下的《共产党宣言》刚出版一个月,反动警察便以从事政治活动的罪名将马克思和他的妻子燕妮拘捕、关押起来,随后又将马克思驱逐出比利时。

既然不为反动政府所容,就只有另奔他国了。马克思携带全家,变卖掉所有日常用品,来到了著名的雾都伦敦。

马克思虽出生在德国,但他一生的事业与伦敦密不可分。从1849年到1883年,他在伦敦生活和工作了34年,一直过着穷困不堪的日子。

来英国之前,马克思一家是两手空空,到了伦敦,仍然是身无分文。

因此,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被迫举家迁移。为了省几个钱,一再要搬到更加阴暗窄小的房子去住。

开始,他们住在伦敦安德森大街4号,每周房租6英镑,这对马克思一家来说,简直是不让他们吃饭了!因拖欠房租,房东叫来了警察,收走了马克思一家的全部东西,甚至连婴儿的摇篮、女儿的玩具也没留下。

他们搬进了累斯顿大街的一个旅馆,租金每周5镑,不久,他们又被主人赶走。1850年8月,马克思搬进迪安大街45号,不久,又因房租迁到了这条街的28号,一家七口住在两个狭窄的小房间里。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

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

这年的12月,幸运的是,他得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的借阅证。

从此,阅览室成了他的半个家,他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下午8点左右,回到家里还要整理阅读材料所记录的笔记,一般情况,他都是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

他曾对别人说,我为了工人争得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

那么,马克思在伦敦博物馆里都做了些什么呢?原来他在大英博物馆的埋头苦读数年,是在认真写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煌煌巨著《资本论》。

据有人统计,在世界一流的伦敦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他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100余本!

据说,他每天固定坐在一个位臵,以致座位的下面的地板都被他磨出了脚印。后来阅览室整修把地填平,脚印也没有了。那个座位号码为07,桌旁木板上的字码是AA.G,后壁书架上放的大都是历史著作。

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

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1856年10月,马克思迁居到伦敦西北的肯蒂士镇,这样,离伦敦博物馆更远了。

但马克思并未间断工作,他仍然没日没夜地在博物馆里工作着。饿了,啃一口干面包,渴了,喝一杯白开水,疲倦了,就站起来跳两下,然后继续工作。

不管是刮风下雨,他也从未因天气问题而不到博物馆去。

终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马克思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紧紧地捧住了这部刚刚出版的著作。

《资本论》无疑是马克思为工人阶级和进步人类创造的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恩格斯在谈到他的战友的这部著作时说:“每一个字都贵似金玉”。

然而,《资本论》的作者所得到的稿费,还不够偿付写这部书时吸掉的烟钱。

这个一辈子研究“资本”的人,却注定了与“资本”无缘,经常是负债累累、贫困交加,以至他心爱的儿子因为无钱得不到及时治疗,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使这位经历了许许多多痛苦、极具爱子之心的伟大父亲饱尝“真正的痛苦”。

为了生存、为了写作,马克思不得不求助于朋友,接受朋友们的馈赠,经常不得不为了一、二个英镑,向朋友张口。

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的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

尽管马克思一家人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很温馨。妻子燕

妮美丽而又贤惠。她虽出身贵族,但与马克思同甘苦、共患难,无怨无悔。马克思家庭非常和睦。孩子们常常喊他的绰号“摩尔”,意思是黑面人。有时还和马克思一起做游戏。

马克思不能给自己心爱的人带来舒适和安逸,而只能看着他们在苦难中挣扎,眼看着他们病入膏肓。万般无奈,为了使自己心爱的人摆脱苦难,他甚至说“情愿把灵魂预售给魔鬼”。

他的第三个孩子夭折之后,他在回拉萨尔的信中写道:“培根说,真正杰出的人物,同自然界和世界的联系是这样多,他们感到兴趣的对象是这样广,以致他们能够经受任何损失。我不属于这样杰出的人物。我的孩子的死震动了我的心灵深处。我对这个损失的感受仍象第一天那样的强烈,我可怜的妻子也是万分悲痛。”

但是,马克思没有退缩。他说:“不管遇到什么障碍,我都要朝着我的目标前进。”他一生虽然历尽坎坷,仍然一往无前。

他对目标始终如一,忠贞不渝,无怨无悔,是源于目标的博大和宏伟。这个目标,不是个人的安乐与享受,而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这是他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的誓言。马克思本来身体强健,但由于长期颠沛流离,忘我工作,加上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和营养不良,他的体质越来越差,多种病魔袭来,精神打击也接踵而至。

1881年11月2日,燕妮因病去世。当时马克思正患胸膜炎,医生不准他外出,结果,他连妻子的葬礼也未能参加。

此后仅一年多,他最钟爱的长女小燕妮又被膀胱癌夺走了年轻生命。

疾病的折磨和家破人亡的打击,把这位老人折腾得虚弱不堪。但这些都不能动摇他的坚强信念,不能阻止他“为人类工作”,直到在工作室坐椅上与世长辞。

1883年3月14日,恩格斯下午两点半来看望马克思,见他正在炉旁的安乐椅上打盹。一两分钟后,恩格斯走进他的卧室,马克思已长眠不醒了。马克思的死毕竟是安详的、无痛苦的。

马克思,这位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恩格斯给一位住在美国的朋友写信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无产阶级运动在沿着自己的道路继续前进,但是,法国人、俄国人、美国人、德国人在紧要关头自然地去请教的中心点没有了,他们过去每次都从这里得到只有天才和造诣极深的人才能作出的明确而无可反驳的忠告。

然而,在马克思度过了大半生的英国,他的死却没有引起多大注意。《泰晤士报》的讣告仅有一段文字,而且行行都有谬误,比如说马克思“出生在科隆”,“20岁时移居法国”,等等。当时只有一家报纸提到了马克思可能会留名后世,这家报纸写道,《资本论》虽未完成,但它未来会对各阶层中关注社会问题的人士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马克思下葬时参加吊唁的只有11个人。但如今,马克思即便在西方世界的民意中,也已经是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故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是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在人类认识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哲学理论具有综合性和抽象性的显著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力不从心,学生觉得哲学深奥难懂,索然寡味。因此,在现实中经常出现把哲学和现实生尖剥离的情况。我在这本教材中收集了一些趣味小故事,意在寻求哲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以做到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喜闻乐见。只有把哲学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把哲学学习根植于古今中外的实际生活的土壤之中,才能避免理论脱离实际,孤立地学习理论的弊端。本书依次介绍了唯物论、规律、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配合哲学小故事。

让我们在微笑的同时明白了深奥的哲学原理。本书既是教师的哲学教学资料库,又是学生学习哲学和文化科学知识的益智读物。

唯物论小故事

一、人人有责

女主人发现家里脏乱不堪就写了一张纸条贴在墙上 :“讲究卫生,人人有责”; 儿子回来看见纸条在上面加了一笔变成了 :“讲究卫生,大人有责”; 一会儿丈夫回来了又加了几笔变成 了 :“ 讲究卫生,太太有责”。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但各种主观,因素会使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 识。丈夫,妻子,儿子由于各人的立场不同对卫 生责任问题产生了分歧。妻子认为人人有责,儿子认为大人有责,丈夫认为太太有责。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儿子,丈夫都站在自私的立场上,把应由家庭成员共担的责任推给了别人,这是十分错误的。这也提醒我们只有站在正确的立场上 ,才有可能正确认识事物。

二、巫马子问道

巫马子对墨子说 :“你主张兼爱天下,并没有利于人 ;我主张不爱天下,也不曾害于人。我们两人的功效都没有看见,你为什么自以为是,而老是责难我呢”?墨子回答 :“ 譬如街上的房子失火了,一个邻居准备取水用来扑灭火灾,另一个邻居准备操起火把去 助长火势,但是都还没有做到,你说这两个人谁好呢 “巫马子回答 :” 当然是准备救火的邻居好,而那个想火上添油的人不好。墨子微笑着说 :对啦,虽然他们两个人的功效都没见到,但谁是谁非巳得到判定,这就是我自以为是,而以你为非的道理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墨子用这个故事来强调人的动机的重要性。动机与效果通常是一致的,当然也有例外。但不能由此而认为未见效果而为自己诡辩。动机(意识)本身有好坏之分(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之别),当然真正的动机还应该看客观效果。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培养良好的动机,做到按客观规津办事,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社庙之鼠

齐景公问晏子 :“治理国家最怕什么呢 ” 晏子回答 : 最怕社庙里的大老鼠。景公不解地问 : “这话怎么说” ? 晏子回答道 : 社庙是祭神的地方,用木头做柱子,外面糊上泥巴做成墙壁,老鼠都一窝一窝地住在璧洞里。用烟熏吧,恐帕烧坏了里面的木柱 ; 用水灌吧,又怕冲坏了墙脚。老鼠在里面安居乐业,生儿育女,人却束手无策,都是因为怕毁坏了社庙的缘故。国家也有这种情况,您大王左右不少亲信就是这样的大老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 作用于物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故事中庙,人,鼠,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只看到烟与木柱,水与墙脚,之间的关系,而应该全面地分析客观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真正地消灭“老鼠”。

四、傻儿子

从前,有一个秀才,他有一个傻儿子。有一天,朋友要来拜访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他决定让儿子招待客人,还特意交给他几句话 :如果客人问你咱们家的桃树怎么没了,你就说让我砍了卖了 ; 如果他问咱们家的篱笆为什么这么乱,你就说兵荒马乱糟踏了; 如果他问咱们家钱怎么这么多,你就说爹妈辛苦挣的; 如果他问你怎么这样聪明,你就说那当然,我们家世代如此。于是,儿子去招待客人。客人问 : 你的父亲呢 ?儿子答道 :让我砍了卖了!客人很惊讶,接着问 : 你母亲呢 ?儿子回答 :兵荒马乱糟踏了!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呀 ,儿子骄傲地说 :爹妈辛辛苦苦挣的!客人生气地问 :你怎么这样说!儿子得意地说 :那当然,我们家世代如此!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现符合客观。秀才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忽视傻儿子低智力水平,主观传授待客之道,违背客观实际,从而在待客过程中笑话百出。

五、孟氏二子的悲哀

传说古代鲁国一位姓施的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懂学问,一个通兵法。那个懂学问的,以仁义的道理去劝说齐国国君,齐国国君用他做公子的老师;那个精通兵法的到楚国,用兵法去劝说楚王,楚王很高兴,就用他做执法将军。两个儿子的俸禄,使他家很快就富足起来,邻里无不羡慕。施氏的邻居孟氏,也有两个儿子,也是一个好学问,一个好兵法,但家境很穷,因此,他便向施家求教致富的方法,施家便把实情告诉了孟氏。于是,孟氏的一个儿子去秦国,拿仁义之理去说服秦王。秦王却说:”现在诸侯们激烈斗争,最需要的是练兵和筹饷。你要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是招致灭亡的道路!”遂给他用了宫刑,然后放他回家。孟氏的另一个儿子到了卫国,用兵法来劝说卫侯,卫侯说:”我们是个很弱小的国家,而且夹在很多大国的中间,对大国我要顺从他们,对小国我要安抚他们,这才是求得安全的办法。要是依靠兵法权谋,那我国的灭亡就在眼前了。要是让你好好地回去,再到别国去干事情,我国就可能受到灾难。”于是砍断了他的脚,把他送到鲁国。孟氏全家含悲忍愤,怨恨施家没出好主意。

孟氏二子的悲哀在于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从实际出发,固守在搬用别人的死法子,没有一点灵活性。

它的教训告诫人们,办任何事情都不能凭主观想象,让客观存在服从自己的想象,也就是说不能从框框、概念出发,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和模式,如果把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用想象去代替客观现实,不仅丝毫也不会改变事物的本来面目,反而会碰钉子,犯错误,遭至悲惨的结局。

六、驯 驴

郑板桥的出生地兴化镇,有个凶狠阴险的绅士。他在镇上开当铺,在乡间置田产,是一个老奸巨滑的吸血鬼。更刻薄的是,他制定一条规矩:凡欠他的债,种他的田,进出他家当铺的人,见到他都得给他叩头、让路,如有抗拒,他就送你坐牢。痛恶这个劣绅的少年郑板桥,发现他有个癖好——有事出门就骑驴。郑板桥琢磨着抓住他这个习惯治治这个坏蛋,替大家出口怨气。

那绅士的毛驴总拴在他家房前的一棵槐树下。郑板桥趁人不在偷偷地上前用竹鞭猛抽驴屁股,抽一鞭,就向驴鞠个躬,这样反复多次地打,也反复多次在地给驴鞠躬。时间长了,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向驴鞠个躬,那驴子就像被打疼了屁股似的,惊得乱踢乱蹦。

一天早上,劣绅骑上毛驴到官府答对一件案子,要官府替他整治“刁民”。郑板桥迎面走来,恭恭敬敬地给绅士老爷深深鞠躬,绅士满心高兴,可是他的坐骑却吓得连蹦带踢,顿时把他狠狠地摔到乱石堆里,摔得鼻青脸肿。从此郑板桥见他骑驴,总是鞠躬,他也总是挨摔,吃了不少的苦头。绅士回到家里,悄悄地对他的小老婆说:郑家那小子,别看他家穷,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他向我鞠躬行礼,我都受用不起,每回都从驴背上摔下来。他老婆说,以后你就让他免礼吧。郑板桥驯驴治劣绅的办法,用科学道理讲,就是使驴的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灶,利用条件反射”,使驴乱蹦乱跳,摔倒劣绅。但是,郑板桥当时还只是个孩子,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学说也是150年以后的事。从哲学上讲,条件反射的认识也不外乎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七、带补丁的新装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有一位西洋人,长期居住中国。时间久了,衣服也破了,但却无处制作新衣,十分苦恼。没有办法,只得找到一个中国裁缝,问他能不能做西服?裁缝回答:只要有样式,就可以做。于是西洋人就拿了一套西服,让他照着样子去做。

过了几天,新的西服做好了,西洋人拿来一看,果然不错,长短大小全都一样,可是翻到后面一看,突然发现剪去了一块,又补缀了一块。西洋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裁缝回答说:这是完全照着你的样式做的呀!”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他的西服样式后面有一补丁。

这个生动的故事是对机械唯物主义者的一个绝好的讽刺,他们办事情就是依样画葫芦,只知机械地效法和模仿,不懂灵活创新,带着这种思想方法处理问题,往往造成不应有的贻害。

八、疑 邻 偷 斧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

他看看那孩子走路的动作,鬼鬼祟祟,像是偷了斧头;瞧瞧那孩子脸上的表情,慌慌张张,像是偷了斧头;听听那孩子说话的样子,吞吞吐吐,也像是偷了斧头。总之,那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没有一点不像是偷了斧头的。不久,这个人在山沟里挖地的时候,找到他丢失的那把斧头。他再见到邻家的孩子时,看到孩子的动作神态,没有一点像是偷了斧头的了。

这个丢斧子的人,是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者。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思维的逻辑范畴,如因果性、必然性、时空性等等都是先于实践经验的,是 人 脑中固有的。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只有感觉才是唯一真实的。而感觉和经验又是主观自生的,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不能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像那个丢斧者一样,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九、书 呆 子 救 火

从前有个有钱人家,家有十几间房子。一天,他家忽然失火,火势很快蔓延到房顶,如不赶快抢救,全部家产就会被烧光。可是家里没有梯子,不能上房救火。他就让儿子去好友王大人家里借梯子。

他儿子是个读书人,人称书呆子。这书呆子爱面子,又喜欢讲客套。今天,他仍和往常一样对着镜子,把衣帽穿戴得整整齐齐,才大摇大摆地迈着八字步朝王大人家走去。到了那里,他轻轻地敲开门,连作三个揖,然后登堂人室,文质彬彬地坐到客位上,一声不吭。王大人看他这种架势,以为他是来做客的,忙吩咐摆酒设宴,热情招待他。

宴席上,他很有礼貌地站起来,和主人频频碰杯,还给厨师们敬了几盅酒。酒喝足了,他才说:老天爷给我家降下大祸,突然发生火灾,听说您家里有架梯子,我想借去用一用,用完立即归还,不知可不可以?王大人一听,急得跺着脚说:“那你为什么不早讲呢?”他挺有理地说:不能忘了礼 节呀!等他扛着梯子赶到家里的时候,他家的房子早就烧光啦。

这个书呆子就是一个教条主义者。这种人夸大理性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办事情不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呆板教条,不知道对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善于灵活变通。把一些抽象的定义、原则视做不能更改、变化的教条,束缚自己,给实际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十、父与子对话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父亲不屑地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儿子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钱。

阅读上述材料,请运用所学唯物论的有关知识简析父子二人的观点答案

(1)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也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人们面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当然,对同一事物从不同侧面的认识也可以都是正确的。

(2)由于父子二人在世界观、人生观、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二人对坐豪华进口轿车的人的认识会不同。当然父子二人都从某些侧面反映一些实际,其认识都有合理之处,但是他们都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3)要正确反映事物,必须认真分析事物的本来面目,从全面的、变化着的实际出发。

十一、祖孙抬驴

鲁迅曾讲过一个印度故事,爷爷和孙子去赶集,爷爷骑在驴上,孙子在下边走,有人看了说,爷爷太不懂事了,让小孩走路。爷爷听了以后,赶快把驴让给孙子骑。又有人说话了,应该照顾老人嘛,为什么孙子骑驴呢?爷爷和孙子听了觉得一个人骑驴总不大好,于是两人都骑在驴上。谁知又有人说,两人骑驴不是要把驴压死吗?爷爷和孙子听了,就把驴捆起来抬着走。

这个故事反映着哲学中动机与效果这对范畴的思想。所谓动机,即是引起人们进行某项活动的主观愿望、设想、打算,它是属于主观范畴;所谓效果,则是指人们进行该项活动所产生的某种客观结果,它是属于客观范畴。

由于人们看问题角度不同,所产生的动机也不同。因此一个人的主观愿望和设想,只要顾及到一定的效果,就应当坚持独立的见解。

人不能缺乏应有的自信和主见。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遇事盲从,屈服某种压力,受别人左右的人,他所做的事情不会有好的效果。

十二、死脑筋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来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漆黑中,澭河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点评: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要做到真正从实际出发,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河水的深浅发生了变化,楚国人却没能根据河水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致使自己的军队损失惨重,无功而返。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楚人正是没能具 体分析时间和条件的变化,从而导致损失惨重的。

十三、胸中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秘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他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点评: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文同之所以竹子画得逼真传神,是因为有平时对竹子的细心观察做基础。正所谓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文同正是由于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才积累了关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竹子形态的成熟印象,当然提笔画竹时从容自信,形象逼真。文同的经验告诉我们面对任何问题一定要提前做好调查、研究和安排,才能非常从容地解决问题。

规律小故事

一、赶在畜瘟疫前

1875 年某日 ,美国某肉类食品公司的老板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导———墨西哥发生了畜瘟疫。他想 , 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了瘟疫 , 必然会很快传到相邻的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而这两个州都是美国的肉类食品供应地 ,一旦发生瘟疫 , 政府必然会令下令禁止这两个州的肉类食品外运。于是 , 这位老板立即派他的私人医生到墨西哥进行实地考察。第二天 , 医生打来电话 , 说那里确实发生了畜瘟疫 ,而 且情况非常严重。这位老板立即从上述两州购买牛肉和生猪 , 并火速运往美国东部。几天后 , 瘟疫传入美国 , 政府下令禁止这两个州的肉类外运 ,美国市场因肉类食品短缺而涨价 ,这家肉类食品公司却因此 获利 9000 万美元。

规律虽然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可创造,不可抗拒,不可消灭 , 但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案例中的美国某肉类食品公司的老板就是自觉运用了价值规律以及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 , 决胜千里 , 最终赚了个盆满钵满。该案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作为企业经营者在不断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同时 , 也要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及时捕捉市场信息 , 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 , 改善自己的经营策略。作为我们的各级党委和政府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 要不断提高我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鲁庙里的怪酒壶

孔子带他的弟子瞻仰鲁桓公宗庙 , 在案桌上发现一只形状古怪的酒壶。孔子问守庙人 :这是什么酒器 ?守庙人回答 :是君王放在座右作为铭志用的酒壶。“ 啊 , 我知道它的用处了!” 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 , “ 快取清水来 , 灌进这口酒壶里”。子舀来一大瓢清水 , 徐徐注入酒壶, 大家都屏息静气地看着。只见水注入不多时 ,壶身开始倾斜 了 ; 接着当水达到壶腰时 , 酒壶却又重新 立得端端正正的,再继续灌 ,水刚满到壶口,酒壶就砰的一声翻倒在地。大家都莫名其妙 ,一齐抬头看着孔子。孔子拍手叹道 : 对啊 ,世上哪有满而不覆的事物啊!“ 子路问:” 老师 , 请问 这个酒壶虚则 顷 , 中则正 ,满则覆 ,其中可有道理 “当然有!” 孔子对大家说 :做人的道理也同这只酒壶一样 , 聪明博学 , 要看到自己愚笨无知的一面 ;功高盖世 , 要懂得谦虚礼让 ; 勇敢孔武 , 要当作还很怯弱 ;富庶强盛 , 要注意勤俭节约。人们常说的不偏不倚 , 截长补 短 , 也就是这个道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就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为基础 ,才能做到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怪酒壶有它自身的属性和规律性 ,当孔子的弟子 “ 遵循规律” 时 , “中则正”,没有按规律办事时,便“满则覆”。这启示人们 : 只有正确地认识并利用规律为我们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人的悲哀

一位新疆诗人亲眼看见这样一幕悲剧 : 天山脚下小村庄的一匹漂亮母马 ,失去了矫健的配偶 ,村里人想再找一匹公马 ,形成一个骏马群落。在失望于一匹匹公马后 ,人们最终想到了这匹母马的儿子 ,一匹强壮膘悍浑身无一根杂毛的白马。但牧民们非常清楚 , 马不近亲交欢 ,鞭打也不行。于是他们用黑布罩住了两匹马的眼 , 怀着畸形的心态 ,将雄健的公马拉到美丽的母马旁。人们如愿以偿。事后 , 一位牧人想木已成舟 , 于是在百米外取掉马的眼罩。白马回头看了一眼母马 , 仰天长啸 ; 母马也认出了白马 ,顿时扬起了前蹄 , 几乎将身体竖起 ,爆发悲鸣。牧民们猛然惊醒 , 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 ,白马拼死挣脱缰绳 ,向远处的崖边跑 去 ,纵身一跳 ; 而此时母马也脱缰向相反的方向跑去 , 面对万丈深渊 ,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辩证法告诉我们 : 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规律还表现出不可抗拒性。当人们没有违背规律时 , 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 , 受到惩罚的时候 ,就会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

故事中 “ 马不近亲交欢” 是客观规律 , 而人的悲哀就在于违背了这一客观规律 ,怀着畸形的心理 , 夹裹着人的谋略与私欲 ,偏要试一试 ,其结果不言而喻。

因此 ,我们不论办什么事情 ,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否则就会出事 ,出大事。

四、爱我就别管我有一次 , 一群科学家在海边考察 , 发现一只小海龟 从沙堆上的一个洞穴里探出头来四处张望 , 在确认没 有危险之后 , 慢慢地,警惕地朝海里爬口这时 , 一只在 空中盘旋的海鸟发现了它 , 使冲了下来 , 小海龟急忙掉 头往回爬。这群科学家见状 , 恻隐之心顿生 , 决定帮小 海龟一把。他们跑过去抱起小海龟 , 把它放到海里去。正当他们为自己的 “ 义举 “ 而沾沾自喜时 , 始料不及的 事发生了。洞穴里别的小海龟见爬出去的那只小海龟 没有回来 , 以为外面安全了 , 使纷纷往外爬。这立即引 来了一大群海鸟 , 他们不断地冲下来 , 享用着丰盛的美餐。实际上 , 第一只爬出来的小海龟是出来探路的哨 兵 , 一旦有危险就回去报信。人们出于好心帮了这只小海龟 , 却害惨了整窝海龟。

规律具有客观性 ,我们要尊重规律 , 按客观规律办事。大自然有自己的法则 , 并且许多法则是我们还没 有掌握的。人为干涉 , 往往是好心办坏事 , 帮倒忙。以 前人们环境意识淡漠的时候 , 把好吃的动物捉来吃 , 好玩的东西捉来玩 , 无所不用其极。现在 , 人们的环境意 识提高了 , 很多人知道要爱护动物 , 但似乎又矫枉过 正 , 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很多人把动物当做宠物养起 来 , 精心呵护。实际上 , 这些做法违背了自然法则 , 有 悖于保护动物。动物是自然之物 , 只有在自然中磨炼 , 能健康成长。人类俨不去干预它们的生活 , 就是对它们 最好的保护。

五、顺 其 自 然

一位建筑帅设计了一套综合楼群。崭新的楼房一座座地拔地而起,即将峻工时,园林管理部门的人,向建筑师要铺设人行道和绿化等设计。建筑师说:我的设计很简单,请你们把楼房与楼房之间的全部空地都种上草。

园林工人虽然很不理解,但是只能依据建筑师的要求去做了。结果在楼房投入使用以后,人们在楼间的草地上踩出许多小道,走的人多就宽些,走的人少就窄些。在夏天,草木葱葱的季节,这些道路非常明显、自然、优雅。到了秋天,建筑师让园林部门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当地的居民对这位建筑师的人行道设计非常满意,他们感到方便、和谐、优雅,愿意走这些道路。

成功优美的设计,是由于建筑师掌握了顺其自然的技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必须抛弃主观随意性,以物质第一性为原则,遵守客观规律。

六、生物学家受到的惩罚

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是1836年出海航行回来以后不久结婚的。那时他二十六七岁,正如他已经在科学领域获得了丰硕成果一样,他的爱情生活也是幸福美满的。达尔文的妻子就是他的表妹,名叫爱玛。韦吉伍德。结婚以后,他们买了一所有宽大花园的乡间住宅。在那里定居下来以后,他就专心致志于他的科学研究和写作。爱玛是一个温存善良的女子,不仅关心、体贴达尔文,而且支持达尔文的科学事业。达尔文身体不太好,靠了爱玛对他的关心和安慰,他才战胜了疾病的折磨,并且以全副精力投入科学事业,从而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爱玛还帮助他修改排印出来的著作和论文的清样,并且选用警句来加强达尔文论证的说服力。一旦达尔文病痛发作,她总是毫无怨言地对他倍加看护,以至达尔文经常对她说:像你这样照顾我,使我觉得即使生病几乎也是值得的,他歌颂爱玛,称她是“世界上最好、最善良的妻子”,为他提供了能够承受重担,得以将斗争进行到底的这样一个条件。达尔文当然也不辜负他的妻子。他对妻子的温情体贴不下于爱玛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两夫妻的生活无疑是十分契默和谐的。但是,不幸的阴影却悄悄地笼罩着他们的家庭。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婚恋问题上粗心大意地忽略了一个遗传学的规律:近亲结婚是有害于子女的。他被感情战胜了理智,同爱玛结了婚。但灾难性的后果也就酿成了,他们所生的10个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的疾病。3个孩子很小时就夭亡了。其中大女儿安妮,聪明伶俐,但娇弱多病,刚过了10岁生日就死了。其余7个孩子,除了三女儿伊丽莎白当了一辈子老处女外,竟有3个终生不育,就是二女儿埃蒂,大儿子威廉和四儿子纳德。而且,在达尔文的7个活下来的孩子中,都程度不同地患有精神病,有的还很严重。

达尔文家族原来人丁兴旺,到他的下一代,门庭就逐渐冷落了。事实雄辩地说明,客观规律是无情的,是不能违背的。即使如达尔文这样的对物种起源、生物进化有高深研究的科学家也是无能为力的,他违背了科学法则,同样要自食其果,受到惩罚。

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小故事

联系小故事

一、最后的狞猎民族下山

2003 年 8 月 9 日 , 中国最后的狞猎民族 一一居住在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 , 将从原始大森林迁入内蒙古根河市西郊 的猎民新房和驯鹿圈舍。这标志着他们将远离 狞猎生活 , 融入现代文明。鄂温克猎民不同于鄂 温克族 , 他们是鄂温克族分支里的雅库特人 , 在大兴 安岭的密林中 , 他们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 活 ,人口一共 232 人 , 一直被我国政府特许在山林中狞猎。在全世界 24000 多名鄂温克人中 , 他 们是惟一仍合法过着半定居,半游猎生活的一 群人 o 被称为北方民族的活化石 O 这次搬迁是因 为原址生态遭到破坏 , 不利于猎民发展。搬迁 后 , 政府将继续执行有关民族政策 , 尊重民族风 俗习惯 , 培养鄂温克族干部 , 鼓励和扶持教育及 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 , 敖鲁古雅原址一带将进行自然恢复。

整个世表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的统一整体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 构成了事物的运动 , 引起了事物的变化 , 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费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趋势。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要求我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一个民族既要与他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和谐相处 , 又要与其他民族相互交流 , 取长补短 , 才能使自身得到完善 , 以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猫尾巴能爬上屋顶吗

从前 , 有六个兄弟共同养了一只猫。分家后 , 他们决定每人分别占有猫身上的一部分 , 哪一部分出了问题 , 就由占有它的人负责。他们的分工是 : 老 大负责猫头 , 老二负责猫脚„„老六负责猫尾巴。一天 , 猫尾巴受伤 , 老六把它的伤口洗干净 , 涂了油 , 又用一碎布裹好。猫由于尾巴上扎有布条 , 感到很不舒服 , 于是乱钻乱跑 , 一下子跑到炉火旁把尾巴上的布条烧着了。尾巴一起火 ,猫跑得更加快了 , 最后爬上五个哥哥的谷仓屋顶 ,谷仓着火了。谷子被烧 ,是由于猫尾巴着火引起的 ,所以五个哥 哥把小弟拉到法庭 ,硬要他赔偿损失。

此案怎断 聪明的法官只讲了一句话就把五个哥哥顶得哑口无言。这句话是 :假如那只猫没有头 , 没有脚 ,一条光秃秃的尾巴能爬上屋顶吗?

唯物辩证法认为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 , 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 ;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 任何部分离开了整体 , 它就失去原来的意义。五个哥哥正是割裂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才输了官司。而聪明的法官正是把握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从整体着眼 , 只讲一句话就把五个哥哥顶得哑口无言。

三、成功秘诀

在田径比赛中 ,4 × 100 米接力赛这一集体竞技项目可谓竞争激烈 , 扣人心弦 , 这枚金牌的含金量之大是其他项目难以比拟的 , 作为教练员在队员的排列布阵上尤为重视。在四名运动员人员组成不变的情况下 , 运动员接力的顺序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 其奥妙就在于你能否利用好比赛中的三个接力区(百米点前后各 10 米的区域), 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在 4 × 100 米接力赛中 , 人们通常认为四名运动员每人跑 100 米 , 其实 , 由于四个人之间有三个接力区的存在 ,实际上每个运动员跑的距离可以是不同的。从理论上讲 , 第一棒运动员必须是反应速度快 , 爆发力强 , 最少可以跑 90 米; 第二棒必须是耐力较强 , 奔跑速度快 , 最多可跑 120 米 ; 第 三棒是全队中实力较强的一个 , 无论从耐力还是速度都不如其他队员 , 最少可跑 80 米 ; 第四棒必须是冲刺能力强 ,奔跑速度快 , 最多可跑 110 米。按这种理念排列布阵 , 就能把队员的个人优势转化为团队的 整体优势 , 取得好的成绩。2002 年第 14 届亚运会上 , 泰国队就是凭借教练的这种独特战术打败了种子队日本队而夺得 4 × 100 米接力的金牌。

唯物辩证法认为 ,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整体和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 : 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 , 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 且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 , 寻求 最优目标 , 又要搞好局部 , 使整体功能得 到最大发挥。泰国队教练正是深刻认识了整体和部分的上述关系 , 从整体着眼 , 充分 发挥每个运动员的优势 , 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组织比赛 , 才取得了这枚宝贵的金牌。

四、小鸟留住大客商

某外商考查团到江苏南通市开发区考察投资环境时 , 穿过一片灌术丛 , 主人特别提醒大家走路轻一点儿 , 说是鸟儿在孵蛋。这一提醒 , 外商惊讶驻足 , 对开发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深刻的印象。据悉 ,近年来 , 该地 “ 把开发区建在花园 里 “ 的战略已全面落实 , 因此吸引了 22 个国家 和地区的 217 家外商和企业前来投资 , 投资总额超过了 19 个亿。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 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 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一定的事物和现象都有其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南通市开发区的主人正确地把握了经济效益与投资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 拥有了现代人的经营眼光 , 才在招商引资上胜人一筹。随着我国与国际的接轨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 只凭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政策条件已难以吸引外商 , 难以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些著名的国际性财团选择投资地时 , 已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优劣和人文环境的状况。

五、灭蝗英雄 一一鸭子

新疆历史上曾发生过严重的蝗灾。灾情就是命令 , 新疆紧急求助浙江尝试生态灭惶。经浙江省农科院牵线搭桥 , 养鸭大户杨大元所饲养的 3 万只鸭子作为灭蝗“战士”,分批登上飞机 , 空运至新疆灾区。蝗虫危害严重的新疆草原 , 在 “ 鸭子 大军 “ 出现后 ,100 万亩优质草原上地毯般景盖的蝗虫被完全吃光。这批首次投入灭蝗的鸭子成立新疆抗蝗救灾的 “ 英雄 ”。鸭子为何能够灭蝗呢 原来鸭子是蝗虫的天敌 , 蝗虫是鸭子的美食。一只鸭子一口气能吃 100 多只蝗虫。鸭子消化快 , 一面稍灭蝗虫 , 一面又给草场施一遍肥。养殖户杨大元同样也一举两得 , 既帮助了灭蝗 , 又省了喂鸭子的饲料。这批鸭子只有 45 天鸭龄 ,吃上两个月就能上市了。这既有利于生态保护 , 又有利于增收。所以, 这些鸭子不仅又是灭蝗“英雄”,也是保护生态坏境和农民发家致富的功臣。

唯物辩证法认为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 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 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联系又具有客观性 , 但这不意味着人们在这种客观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客观联系 , 改变事物的状态 , 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 为人类服务。新疆的蝗虫与浙江的鸭子虽远隔千里 ,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客观的必然的联系。聪明的新疆人正是利用自己的智慧认识到并把握住了这些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 , 采用了 “ 借师助剿 “ 的策略 , 9

第三篇:《马克思的故事》读后感

《马克思的故事》读后感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要讲的是马克思所拥有的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精神。马克思不仅是一位坚持不懈,勇敢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人,而且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

未读《马克思的故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马克思生活中曲折与艰难。读了之后,我才发现不管生活如何为难他,他都能够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离我们有些遥远,但是,我接下来要讲的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着同样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对其母亲的孝心令人敬佩和感动。故事中的主人公叫***,现年62岁,是**镇**村极其普通的垃圾清运人员,在工作时间里,他和别人一样,踏实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但是,除了工作以外,他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20余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年老母亲身旁,给予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他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村里人的称道,实践了中华民族尽孝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子”的典范形象。照顾老人一两天并不困难,难得是二十年如一日的照顾老人,而***就是这样一位有恒心、有孝心的人。陈玉生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全靠母亲独自抚养他们兄弟姐妹4人,艰辛可想而知。今年母亲已经是96岁的高龄,行动不便了,有时甚至会大小便失禁。陈玉生面对这样的困难丝毫没有退缩,反而照顾的更加卖力与用心。

马克思的奉献精神令我们叹为观止。马克思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时,过的是流亡与贫困的生活。他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被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驱赶。由于生活贫困,他们的孩子早早夭折了,他为无数家庭谋福祉却独独忘了自己,长期的超负荷写作和工作让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已,但稍微好点了他便开始工作。他之所以那么努力是希望每个人都过得比自己好。在陈玉生身上我们也能发现到他的奉献精神。

老年人的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常有发生,陈玉生为此十分注意饮食,为了母亲的健康,他毅然改掉了自己多年嗜辣的习惯,每天都亲自要把饭菜盛好端给母亲,一天三顿,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每天晚上,陈玉生都要亲自为母亲洗脚、擦背、按摩。他懂得为母亲作出一定牺牲,一切都将母亲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他不仅在生活上将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更是顾及到了母亲的心理上和情感上的需要,上了年纪的人总会希望自己儿女、孙子女围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陈玉生每逢周末一定会叫上女儿、女婿带上外孙来和母亲过周末,或请来兄弟姐妹一家,大家一起陪老人说说笑笑。陈玉生的家庭并不富裕,家庭收入主要靠他自己,之前跑运输的收入还不错,但为了照顾母亲,他当起了垃圾清运员,收入减了一大半。但为了母亲晚年生活舒适,他宁愿自己扣扣索索,也要母亲过的舒舒服服。在他的孝心里,我们看到了他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以及坚韧的意志。

陈玉生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他的事迹很感人但是他做的事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去做的,孝敬父母、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怀父母。我们不仅要赞扬他的事迹更重要的是要从他的事迹和精神中学到一些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将来也会成为孩子的父母,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都是希望在自己年老的时候儿孙能孝敬自己,那我们就应该在现在为他们做好榜样,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有利的说服工具则是行动。

第四篇:马克思的故事(读书笔记)

伟大与平凡

——卡尔·马克思的故事

利用假期时间我读了《马恩列斯的故事》这本关于四位共产主义事业的伟人的书,该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几位伟人的生平和他们主要的革命思想展现给了读者。虽然以前就知道几位的主要贡献和关于他们的一些小故事,可从未对他们的一生完整的了解过。看过之后,我对这些早已熟悉的名字有了新的了解。

主要想谈谈我对马克思的故事的感想。马克思还在中学时就已经有了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关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论文,虽然早有耳闻,但再一次读到仍感到由衷的激动和佩服。“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作为清华的学生,从入校起我就被教育我们身上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可是20岁的我还是常常为职业的选择而迷茫——究竟什么才应该成为我们选择时的主要标准?这篇马克思17岁时写下的论文叩响了我的心灵,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我的疑问。

后来在大学期间马克思从研究批判黑格尔哲学出发,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在1844年,年仅26岁的马克思就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向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而且这一年他与恩格斯首次见面,从此马克思得到了一位终身并肩战斗的最忠实、最亲密的战友。后来在1847年,马恩又共同帮助正义者同盟完成改组,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两人一起完成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为指导德国革命,回到德国,并出版了政治日报《新莱茵报》来指导革命运动。在这期间,马克思不仅遇到了巨大的经济困难,而且数次被科伦检查机关传讯,安全和人身自由受到很大的威胁。但是马克思却靠着他所掌握的真理和精彩的讲演,把审判他的法庭变成了宣传革命思想的战场。我想马克思的勇敢和无私出自于对自身信念的坚信。他在法庭上的出色表现和他平时注意收集各种反动派的暴行并且注意演讲的技巧等也是分不开的。另外我还想到一点就是,反动政府虽然十分憎恨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但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仍然无法为所欲为。这或许跟欧洲从来比较重视自由民主的社会传统有一些关系吧。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刚窃取了革命果实的普鲁士反动政府的势力还不够强大,他们还不敢任意处置革命者。

另外书中还详细记叙了马克思揭露科伦共产党人案件的始末。在案件审理的五个星期中,马克思身在英国,使用各种手段瞒过反动派的跟踪搜查,把一件件宝贵的证据通过曲折的道路源源不断的送往科伦,揭露了官方的无耻伪造。而马克思耗费四十年心血写《资本论》的故事虽然早有耳闻,但这次更详细的了解了《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和马克思的投入。马克思为了引导工人阶级真正的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了解共产主义,决定写作一部系统的经济理论著作。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马克思花了很多时间在资料收集上,不断的钻研经济学著作,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品。马克思平时工作十分繁忙,既要投身紧张的革命活动,又要完成艰巨的理论著作。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具有无情的自我批判精神和极端的认真态度,反复的写作,反复的修改,使《资本论》成为一件精美的“完整的艺术品”。马克思的这种态度和他良好的文学修养,使得《资本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我想他的这种认真为学的精神恐怕与他学生时代就养成的对学术十分认真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工作,他夜以继日的工作,不惜失掉自己的国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常受到驱逐、逮捕。由于马克思一直忙于革命运动没有固定的收入,再加上他把自己的积蓄都用于帮助各国的工人、流亡者及创办报刊等,他的家庭生活一直很拮据,有时甚至过得十分狼狈。长期的过度辛劳和低下的物质生活质量,搞垮了马克思原本十分强壮的身体,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几乎都饱受病痛的折磨,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支

持着自己,只要身体稍稍允许就重新投入工作。马克思六十五年的生命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说人类的历史发展不是靠个别人的存在而推动的,但谁都不能否认马克思辛劳的一生为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其实我常常想马克思为了人类共同的事业付出了那么多,以致摧残了身体,以普通人的观点来看,或许觉得那么拼命不大值得。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并没有别的选择,他必须争分夺秒,于可怕的旧世界斗争。为了他所信仰的事业,他甘愿付出,而且马克思是一个特别有毅力的人,还可以在身体垮掉的情况下,继续坚持工作。伟人毕竟是伟人,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确实有异于常人的地方。不过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才是更实际的口号吧。

但在生活中,马克思也是一个真实的人,这从他和燕妮的爱情及他对待孩子们的态度中都可以看出。在紧张的战斗岁月中,无论是贫困还是忧虑,马克思和燕妮两个人始终互相忠诚,共同支持,一起为了人类的事业而工作。另外在追求爱情的浪漫甜蜜上,两位19世纪的革命者一点也不逊色于今天的年轻人,他们在互相分开的日子里,之间的通信就像热恋的情侣一样燃烧着绵绵爱意。而马克思作为一名父亲,给孩子们一个温和、慈祥、宽厚的父亲形象。他经常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带他们去郊游。在孩子们面前,他并不是个威严的革命导师。

马克思是一个十分好学的人,他的研究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他对数学、地质学、生理学、化学等许多自然科学领域都有研究,而且马克思也学习了多门外语。关于他学习语言的故事我也是早有耳闻。他的学习能力真的很让我惊叹。想想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只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对其他领域的科学知之甚少,比如我,本专业的功课就已经让我应接不暇了,根本没有功夫涉猎其他知识,虽然我也知道广泛的知识面对于建筑学的学习会用很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我想马克思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首先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这些知识是他从事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他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来了解研究。另外就是刚才提到的他每天工作的时间非常长,虽然马克思曾经为工人阶级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可他每天工作的时间却往往比八小时多一倍多。还有马克思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他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吧。从马克思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其实学习并不时间很难的事,关键还是在于态度。

从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到现在,120多年过去了,但他的故事仍然熠熠生辉的流传着。因为像这样一个伟人的生命,我们从中不仅能看到他光辉的精神,他的共产主义理想,他的革命斗争方法等许多问题,而且他对待知识,对待朋友和爱人的方式也打动着我们,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第五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2012年05月24日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他们从1842年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不但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还互相充满感激之情。

1848年爆发的欧洲革命失败后,各国又处于封建贵族专制统治之下。统治者对工人运动严厉镇压,逮捕了许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员。马克思一家从德国迁居到英国伦敦,这时他们几乎一无所有。1851年夏天,马克思开始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稿,可是所得的稿酬仍不够一家人的开销。马克思曾经在给恩格斯的信上说:“我不能再出门,因为衣服都在当铺里;我不能再吃肉,因为没有人肯赊给我了。”

1852年,马克思在完成《揭露科伦共产党人案件》这部著作以后,连寄书稿的邮费都没有。他曾十分幽默地说:“小册子的作者因没有裤子和鞋子而被囚禁在家里,他的一家人过去和现在每分钟都受到极端贫困的威胁。”

孩子们缺吃少穿,加上不适应英国潮湿的气候,小亨利·吉多刚满1岁就患肺炎死去。过了1年,小女儿弗兰契斯卡也死了。3年以后,马克思又失去了爱子埃德加尔(在家里,大家都叫他“穆希”)。1855年4月6日,马克思在信中把自己的悲伤心情告诉了恩格斯:“可怜的穆希已经不在人世了,今天五六点钟的时候,他在我的怀里长眠不醒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这个可怕的时刻,你的友谊是怎样地减轻了我们的痛苦。”

恩格斯对马克思一家的困难处境是十分关心的。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他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撰写理论著作,1850年,恩格斯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毅然决定重返曼彻斯特,到父亲经营的“欧门—恩格斯”公司当店员,从事他十分厌恶的经商工作。从这时候起,恩格斯就常常寄钱给马克思。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

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恩格斯还常常帮助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修改英文稿件,有时帮助马克思把他用德文写的稿件译成英文。当马克思忙着写《资本论》的时候,恩格斯甚至替马克思为报纸写文章。《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这一组文章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因为署的是马克思的名字,所以直到191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发表出来的时候,人们才知道文章的真正作者是恩格斯。

马克思对此深为感动。他曾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的良心经常像被梦魔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面,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

由于恩格斯的慷慨相助,马克思才有可能一方面关心、指导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坐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馆里,为撰写《资本论》搜集大量材料和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只要家里没有人生病,也没有特别紧急的事需要办理,他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总是坐在不列颠博物馆里固定的坐位上看书。恩格斯也常把有关资料寄给马克思,并且不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867年8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凌晨两点,马克思向他的战友报告说,《资本论》第一卷所有印张(一共49个印张)的校对工作,都已结束。他兴奋极了,写信对恩格斯说: “这一卷能够完成,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 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始终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马克思把《资本论》第一卷的手稿交给出版商以后,曾到曼彻斯特恩格斯家中作客。两个人对下一步工作交换了意见,并且商定要在书的附录中做一点补充。恩格斯自然而然地成了这部巨著的第二个校阅者。

《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它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近代社会的经济法则,它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强有力的武器,也是两位伟人友谊的结晶,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下载马克思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真学习马克思的真实故事

    马克思的真实故事ab 1999年,正当人类处于千年之交的关键历史时期,在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一位教授提议下,BBC进行了面向公众的调查活动,其主旨是:你认为在过去的一千年之中,对人类的......

    马克思

    马克思传读后感 看过不少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每一次阅后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干柴,周身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热量。 今天......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马克思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马克思

    有理想有纪律便会团结有理想,有纪律便会团结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少数部门和单位,不是严肃认真地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而是自行其是,只顾为本单位甚至个人谋取私利,不惜损害......

    马克思

    1.正像邓小平所说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哲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2.“我不能否认...马克思是......

    马克思

    哲学视角:论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特色”的必要性 摘要: 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特色”必要性 正文: 7月23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马克思

    上海体育学院2011---2012学年 第一学期 马克思科学方法论期终作业 关于论文 “许昌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择业现状” 的方法论考察 因笔者本科专业是英语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