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毕业生到“哈大齐走廊”可在黑龙江落户
今年黑龙江省共有高校毕业生11.3万人,比上年净增1.7万,加上前几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实际就业人数达近15万。截至到4月初,我省高校研究生就业签约率为59.64%、本科生为31.86%,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有关人士认为,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日前,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事业单位优先录用大学生
省人事厅要求,各地人事部门要对现行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进行清理、修改,取消不利于毕业生资源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努力打破毕业生就业中的性别、地域、行业和单位所有制等限制。
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要优先从高校毕业生中录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大对高校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力度,支持和鼓励国家机关尽量多拿出空缺岗位招收毕业生。积极推行事业单位用人的公开聘用制度。
人事部门设专门服务窗口
按规定,对到我省“哈大齐工业走廊”、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艰苦边远地区、农村等就业的专科以上毕业生,根据本人自愿可在全省范围内的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进行人事代理,并办理落户手续。
省人事厅规定,各地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要设立专门服务部门或窗口,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培训、推荐等服务,提供集体户口办理,党团关系、人事关系接转、社会保险金缴纳等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并积极为所代理人事档案的毕业生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
开展职业见习试点工作
据了解,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对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将普遍开展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代管档案、代办社会保险参保手续等“一条龙”服务。
目前,全省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已将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纳入创业培训的总体规划,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与项目开发、开业指导、税费减免等服务内容。据了解,今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还将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见习试点工作。对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积极引入“政府购买见习成果”的机制,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促进毕业生尽快掌握就业技能,实现就业。
来源:哈尔滨日报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落户政策
西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在市区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落户的规定
(西安市人控办摘编 2009年5月)
一、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与市区用人单位签订聘(招)用协议或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可直接办理落户;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可“先落户,后就业”。
根据《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市政发„2006‟17号)第七条、第八条和《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市政办发„2006‟52号)第十三条规定: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含科研院所)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不含定向生、委培生),与本市市区用人单位签订聘(招)用协议或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均可申请迁入本市市区非农业户口;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配偶、未婚子女也可以随迁。应届毕业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还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根据《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市政办发„2006‟52号)第十二条,参加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本科毕业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的,可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对待。取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后一年内在西安市区初次就业的,可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超过一年在西安市区就业的,按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专科应届毕业生与本市市区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并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即可申办落户。
根据《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市政发„2006‟17号)第九条和《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市政办发„2006‟52号)第十四条规定: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专科(含高职)应届毕业生,与本市市区用人单位依法订立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本市社会保险的,可迁入本市市区非农业户口。
三、本科及以上往届毕业生已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在本市市区就业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均可申办落户。
根据《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市政发„2006‟17号)第八条和《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市政办发„2006‟52号)第十三条规定,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及以上往届毕业生已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可参照《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执行。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但已在本市市区用人单位就业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可迁入本市市区非农业户口。
四、经公开考试被正式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员的高校毕业生,或被驻军单位聘为文职人员的高校毕业生,可直接办理落户。
《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市政发„2006‟17号)第十条规定:经公开考试被驻本市市区内的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正式录用的人员,可迁入本市市区 非农业户口。
经公开考试被驻本市市区内中央和省、市、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正式录用的人员,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根据《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军队单位聘用文职人员和军队院校无军籍学员户籍管理的意见》(市政办发„2008‟51号)规定:人民解放军(含武警部队)驻本市市区各单位聘用的文职人员申请户籍迁转以及配偶子女随迁,按照中央驻本市市区企事业单位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政策和程序执行。
五、普通中专应届毕业生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市社会保险实际缴费满1年以上即可落户。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补充规定的通知》(市政办发„2006‟284号):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与本市市区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就业满2年以上,依法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实际缴费满1年以上的,可迁入本市市区非农业户口。
六、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各类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均可落户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解决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批复》(市政办发„2008‟50号)规定:持外省市常住户口,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与本市市区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并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实际缴费满5年以上,在本市市区具有合法固定住所并持有《房屋所有权证》的人员,可迁入市区非农业户口,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 随迁。
这些规定,同时适用于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各类大中专学校历届毕业生,包括全日制普通大中专学校和非全日制(如高自考、电大、函授、夜大等)大中专学校毕业生,也包括从各类大中专学校毕业已在外地就业并落户后重新在西安市区就业的社会在职人员。
七、支持大学生创业者落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通知》(市政办发„2009‟114号)规定:市人控办、市公安部门要支持大学生创业者落户,对于已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的2006年及以后毕业的大专学历以上的毕业生,一律支持帮助其办理落户手续。
八、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到西北五省区和西藏自治区的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可将户口保留在本市或落回本市。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05‟18号)、《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
(一)和《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市政办发„2006‟52号)第十七条的规定,西安市生源的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不包括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人员)到我省其他地市和青海省、甘肃省、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的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可将户口保留 在本市;从外地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毕业生要求将户口落回本市的,可以恢复户口。
问题解答
(一)“用人单位”的具体含义?
依据《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市政办发„2006‟52号)第二十一条的解释,《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市政发„2006‟17号)所称“用人单位”,“是指在本市依法注册并办理税务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用人自主权、依法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并缴费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包括各类民办学校、医院等非企业单位,但不包括外地公司在西安设立的分公司或办事处、联络处等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二)哪些学校属于“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五条和第十八条规定,“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指实施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不包括实施非学历高等教育的、非全日制的其他高等院校。具体是指纳入国家、省教育和发展改革部门普通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计划的高等院校。
(三)对“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如何理解?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是指:按照国家或省教育和发展改革部门下达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招生,入学后依 法注册学籍,完成规定的学业,取得毕业证书和相应的学位证书并经电子注册,毕业离校时持有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核发的《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的人员。依据《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教学„2001‟4号): “2001年起国家对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实行电子注册制度,未经注册的学历证书,国家不予承认”。
(四)对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如何理解?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是指:毕业当年在规定时间内离校,按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或未落实就业单位,按期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人事部门报到后等待就业的毕业生。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2‟105号)精神,毕业后一年内初次就业的毕业生,视同应届毕业生对待。
(五)对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往届毕业生”如何理解?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往届毕业生”,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号)下发执行后,自毕业之日起超过一年、但不超过两年才在西安市区初次就业并持有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核发的《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的毕业生;不包括在此之前毕业已按计划分 配就业的毕业生,亦不包括在此之后按就业协议已在外省、市就业落户的毕业生,也不包括毕业后到外省、市就业而将户口保留在原就读学校超过两年的人员。这些人员均属社会在职人员。
(六)申请户口迁入市区人员的年龄如何计算? 依据《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市政办发„2006‟52号)第十九条,申请户口迁入人员的年龄按参加本市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时的实际年龄计算。
(七)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年限如何计算?
依据《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市政办发„2006‟52号)第十条,按《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有关条款规定,用人单位为迁入本市市区人员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年限,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计算。用人单位须为申请户口迁入人员提供市地税部门开具的社会保险专用缴款书和省、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证明。
(八)“合法固定住所”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依据《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市政办发„2006‟52号)第二十四条解释,所谓“合法固定住所”,包括本人或夫妻共同通过购买、房改、接受赐予、继承、经批准自建等途径获得房屋合法产权并持有《房屋所有权证》的住所,直系亲属拥有房屋所有权并供其居住的住所,租住属公有产权的房屋并持有使用证明的住所。
第三篇:黑龙江2018年高校毕业生
黑龙江省2018年高校毕业生 “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公告
2018年,黑龙江省将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募岗位和对象
今年全省共设置426个“三支一扶”岗位(详见附件1)。招募对象为2018届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和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黑龙江省生源毕业生,2016、2017年离校未就业且未参加过“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的毕业生也可报名参加。同时,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志愿服务基层,服从服务单位安排管理;
(二)具有岗位所需的文化程度及专业知识;
(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敬业奉献精神;
(四)具备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报考支教岗位须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报考小学岗位须具有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证,报考中学岗位须具有中学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且专业与岗位要求学科相符),报考支医岗位应为医疗卫生类专业毕业生;
(六)年龄在25周岁以下(1993年6月30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可放宽至28周岁以下(1990年6月30日以后出生);
(七)具备报考岗位要求的其他条件。
二、招募程序
(一)网上报名
1.报名时间。6月30日上午9:30-7月9日下午15:00。2.报名方式。报考人员登录黑龙江省人才评价网(http://www.xiexiebang.com/),注册并填报各项信息,提交报名申请、上传本人照片,每人限报一个岗位。
3.资格初审。各市地指定专人对报考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初审,及时确认初审结果。初审通过者报名状态将显示“审核通过”。资格审查通过的,不能再改报其他岗位;资格审查未通过的,可以在规定报名时间内改报其他岗位;对审查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报名时限内提请仲裁。
4.其它事项。报考人员未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资格。上传本人照片应为近期免冠彩色证件照。
(二)现场审核
通过网上初审的报考人员,须在规定时间、地点接受现场审核。未参加现场审核或现场审核未通过者不能参加考试。1.时间地点。7月11日前,各市地将分别组织现场审核。具体时间、地点可7月4日左右登陆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三支一扶”专栏查看。
2.有关要求。报考人员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毕业证、户口、《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等原件及复印件,《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登记表》(附件2,一式三份、双面打印);报考支教类岗位的还应提供教师资格证,已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但尚未领取教师资格证的人员,须提供相关部门证明材料。
(三)统一笔试
1.打印准考证。7月17日上午9:30-7月20日16:00,考生可登录报名网站查询考试时间、地点,并打印准考证。
2.笔试安排。本次考试在各市地设立考点,考生在报考岗位所属市地考点参加考试。考生应按准考证明确的具体时间、地点参加笔试。笔试重点测试综合知识与能力水平,满分为100分。报考本人户籍所在市地岗位的,笔试成绩加5分。
(四)录取工作
1.查询成绩。考生可于7月25日左右登陆网络报名系统查询本人成绩。2.首批录取。省“三支一扶”工作办公室根据整体成绩划定最低分数线。各岗位按报名考生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低于最低分数线者不予录取。
3.岗位调剂。因考生弃权、取消资格等出现的岗位空缺,按同岗位笔试成绩依次递补。对其他空余岗位,经征得用人单位和考生本人同意,按照“先本乡镇、再本县区、最后本市地”的报考顺序,从符合条件考生中择优调剂。
4.体检。各市地组织拟录取人员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体检相关规定执行,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时间、地点及有关要求另行公布。对体检不合格或放弃者,从报考该岗位的考生中按成绩进行依次等额一次性递补。
5.公示拟录取人员名单。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期满无异议的正式录取。
(五)岗前培训
各市地统一对新招募人员开展岗前培训,重点培训政治思想、岗位知识、地域文化等方面内容。
(六)报到上岗
岗前培训结束后,各市地统一组织新招募人员报到,由服务单位安排上岗服务。
三、政策待遇和管理服务
“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为2年,服务期满后自主择业。有关政策待遇和管理服务事项如下:
(一)按规定享受工作生活补贴,参加社会保险。
(二)对在岗服务满6个月以上的“三支一扶”人员,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安家费补贴。
(三)服务单位为“三支一扶”人员安排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承担日常管理服务职责。
(四)“三支一扶”人员人事档案统一转至服务单位所在的县(市、区)级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服务单位。
(五)县级“三支一扶”工作机构负责开展“三支一扶”人员考核和期满考核,考核材料存入个人档案。服务满1年且考核合格后,可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定。
(六)“三支一扶”人员提前离岗或因个人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经市地“三支一扶”办公室同意并报省“三支一扶”办公室批准后,取消其服务资格。
(七)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享受下列政策:
1.三年内参加省内市地级以上、县级、乡镇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分别加5分、10分、15分,期满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再加2分;
2.我省在考录公务员时,制定专门计划定向考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
3.贫困地区服务期满人员可通过直接考察等公开招聘方式进入服务地的乡镇事业单位;
4.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 5.两年内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招聘)、各类企业吸纳就业、自主创业等方面,同等享受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
6.国家和我省规定的其它扶持政策。
四、报名和政策咨询
各市地“三支一扶”工作办公室负责接受政策咨询,落实本地工作任务。联系方式:
哈 尔 滨:0451-87739267 齐齐哈尔:0452-2419053 牡 丹 江:0453-6172097
佳 木 斯:0454-3986535 大 庆:0459-6363178 鸡 西:0467-2386646 双 鸭 山:0469-6136681 伊 春:0458-3878516 七 台 河:0464-8252330 鹤 岗:0468-3230505 黑 河:0456-8260750 绥 化:0455-8388256 大兴安岭:0457-2756505
农垦总局:0451-55195211、55198364 网络报名技术咨询:0451-82672690
附件:附件1黑龙江省2018年“三支一扶”计划岗位需求表.xls
附件2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登记表.doc
黑龙江省“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
2018年6月27日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到西部
●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将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为了吸引应届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建功立业,国家出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惠政策:
1.对原籍在中、东部地区而去西部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根据本人意愿,户口可迁到工作地区,也可迁回原籍,由政府主管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提供免费人事代理服务;到西部贫困边远地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高定工资标准。人事部还要求各地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进入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及承担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单位。
2.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
3.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单位服务1—2年,服务期间计算工龄。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自主择业;服务期满一年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总分加10分,各高校出台的政策如优惠于此政策,则参照高校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服务期满一年考核合格,可以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国家机关公务员,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和东、中部地区公务员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西部地区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5分;在录用党政机关公务员和新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优先录用、招聘志愿者。●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享受哪些政策优惠?
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安机关将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及时、便捷地办理落户手续。用人单位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所聘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其合法权益。从事个体经营和自由职业的高校毕业生要按当地政府的规定,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交纳社会保险费。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
劳动、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将为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集体户口、人事代理、存放人事关系等服务,同时还将为这些毕业生办理人事关系接转、人事档案管理、转正定级、党团关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社会保险金缴纳等服务,实行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解除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对于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以及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按照有关规定,在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维护其合理权益。
相同之处
就业协议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就确立劳动关系这一点来说,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相通的,可以这样认为,就业协议的实质就是准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们的相同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合同的性质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这类劳动者,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劳动者,在培养、使用、待遇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但从确立劳动关系这一点来说,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一致的。
(2)主体的意思表达一致。签订就业协议的双方在表达主观愿望,意思表示真实、无强制胁迫方面与劳动
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劳动合同而双方的主观意思表达所处的状态完全一致。
(3)法律依据一致。由于就业协议是确认劳动关系的一种协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录用、接受之后,要有
见习期(或试用期),最低劳动年限的规定,这与劳动合同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就业协议应遵循《劳动法》中劳动合同等有关规定,发生争议纠纷,应依法解决。
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都是与就业相关的,但有本质上的区别。就业协议书是教育部统一印制的,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所在高校三方签定的就业协议书,是在毕业生派遣之前签订的;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定的关于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书,受劳动法的约束与保护,并且是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后签定的。云滇人才网小编提醒,不论有何区别,但在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一经签定,都具备法律效力,不论是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内容不同。在毕业生就业协议当中,毕业生的义务是向用人单位如实地介绍自己的情况,并按时到用人单位进行报到。用人单位的义务是如实向毕业生介绍自己的情况,负责办理毕业生有关手续。学校的义务则是负责完成有关的派遣工作,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分配的具体体现。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主体不同。就业协议书主体有三方,毕业生、用人单位、高等院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是人才市场上的平等主体,双方经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而达成协议。劳动合同的主体双方,则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法律依据不同。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无名合同,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分配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政策规定,这个协议一经签订,各方应严格履行,任何一方要变动这个协议,需提前一个月取得另外两方面的同意,否则按违约处理。劳动合同是有名合同,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规范。
签订时间不同。一般来说就业协议签订在前,劳动合同订立在后。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落实用人单位后签订的,就业协议的签订在学生离校前。劳动合同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订立的。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工资待遇、住房等方面有事先约定,可在就业协议的约定条款中注明,附后补充**日后订立劳动合同时对此内容应予以认可。
适用的人员不同。劳动合同可以适用与各类人员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只要有劳动能力并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经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一经录用都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只适用与高校毕业生。
纠纷解决方式不同。毕业生因就业协议发生纠纷,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能提请劳动争议仲裁。若因劳动合同发生纠纷,任何一方均可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如当事人就劳动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创业优势
1、知识优势。结合上面分析的大学生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大学生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是一个知识、智力
和活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他们享受了专业领域的分工,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因此,知识资源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如计算机网络知识。
2、活力优势。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无太重负担,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信
心较强,对自己认准的事物会有激情去体验。
3、创意优势。大学生有强的领悟力,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思路活跃,创意新颖,能
将所学的知识很快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创造。具有创意就意味着创新,创新能力来源于创造性思维,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一定具有独立性、求异性、想象性、新颖性、灵感性、敏锐性等人格特质。因此,创意能力影响着创业实践的特质,是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主要包括在专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意,因此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4、其他优势。除了以上的明显的优势外,大学生还具有策划、组织、领导、管理、公关等方面潜在特质,经过创业的体验,这些能力都将产生很强的外部性。
创业除了有自身优势外,外部优势对其成功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国家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学校提供的就业培训、社会服务机构的积极扶持等。
1、政府的优惠政策。国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又有以下突破。
(1)内容更全面。我国首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税收优惠的政策。新出台的政策在这方面填补了我国
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空白。
(2)服务更广泛。创业优惠政策首次覆盖毕业内在校创业的大学生,而不是像以往扶持政策都只针对
社会人员。
(3)方式更先进。首次采用网络申领方式,便捷、高效,充分体现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的工作理念。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劣势
1.时间精力有限。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对于正在为自身素质提高而努力的大学生而言,学习本 身就需要极大时间和精力,如果再加上创业,那绝大多数大学生会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2.大学生仍没有全面成长。他们心智、品格还不够成熟,人文素养不够深厚,所以在大学生能力有欠缺的 情况下贸然创业,那不仅注定了失败,还会给未来人生带来阴影。
3.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 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所以这样一批素质不高的创业者会导致创业的低水准,影响 未来商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4.大学生的经济条件有限。现今,大学生一般是在校学习,都没有独立的经济条件。所以,当一股热血想要投身创业时,资金却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虽说现在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力提倡,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不得不承认,仍需要一些父母的支援,这不利于得到父母家长们的支持。
5.我国的创业环境较差。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来说,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环境还是不容乐观,他们的创业之路还是比较艰难。他们创业的所需的各种服务还在完善中,加上我国社会上的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
毕业生离校时取得以下材料:
(一)毕业证:学籍管理科发放;
(二)毕业时已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或申请回原籍的学生,除了取得已以上两证外,还应取得以下材料:
1、派遣《报到证》:学校招生就业处(一般委托各学院辅导员)发放;
2、户口迁移证:招生就业处办理证明材料,公安处户籍科发放迁移证;
3、组织关系:学生党员必须到院办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4、档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凭毕业生的报到证白色通知联转寄档案。到单位后,须关心、查询自己的档案是否已转到保管地,如有问题可与学生处学籍管理科档案管理员联系。
毕业生离校时应做工作及应取得材料
1、填写“毕业资格审查信息表”,获得毕业资格,填写“毕业生推荐表”、“就业协议书”、“毕业生登记表”,办理离校手续。
2、学历证书:包括毕业证、学位证,由教务部负责发放
3、报到证:原称“派遣证”,现仍有人习惯此称法。“报到证”是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是办理户档转迁的凭证,是办理“五险一金”的凭证,是计算工龄的凭证,相当于存入档案的毕业证,也是大学毕业生档案资料必须组成部分。“报到证”可证明持有人是经国家计划招生、录取与培养,毕业时未开出的,也要在毕业后两年内(择业期内)去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出。
4、户口迁移证:凭户籍卡、录取通知书/报到证到东湖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再凭户口迁移证落户。
5、组织关系(党/团)结转。
6、档案:通过调档函从学校转到研究生学校/就业单位。毕业时未签就业单位可办理人事代理/人事托管/申请回原籍等方式来专业管理个人档案。
第五篇:2013年上海高校毕业生落户最新政策
2013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
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办法
一、申办条件
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须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用人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以及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注册资金达到人民币100万元(含)以上且在2012年3月1日前注册登记(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企业除外)、信誉良好的各类直接录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用人单位,如确需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原则上须在2013年4月1日前由其主管政府部门、所在区县政府或园区主管机构的人力资源工作部门,以正式公文形式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予以受理。
中介机构派遣人员,不属于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范围。
(二)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已与第(一)款规定的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直接录用协议);
2.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在校期间无违法违纪记录和行为; 3.学习成绩基本要求:应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培养方式为委托、定向或在职培养的毕业生不属于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范围。
(三)根据《2013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另行公布)评定后,达到落户标准分。
二、申请材料
申请办理本市户籍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由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作为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主体,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其他单位、个人代理申报)递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填写完整并签字加盖公章的《2013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户籍申请表》(含申请材料清单);申请表须在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以下简称“就业信息网”)的“用人单位管理服务平台”上填报后下载打印(申请材料清单将根据网上填报内容自动生成,须一并打印提交)。
(二)填写完整并加盖公章的《2013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个人信息表》(含学习成绩评定和学校推荐意见;表中所涉及学科(专业)代码与学科(专业)名称必须按照教育部相关学科(专业)目录填写,自设专业须填写上级学科名称和代码;表格可在就业信息网上下载)。
(三)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毕业生推荐表。
(四)填写完整并加盖公章的就业协议书(如该协议书含有毕业生未能办妥落户手续将解除就业协议内容的,不予受理)。
(五)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务部门盖章的成绩单(按学期分列)。
(六)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务部门或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复印件(本专科文科专业学生须提供“一级”以上,本专科理工科专业学生须提供“二级”以上)。
毕业研究生及数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电气信息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免于提交计算机等级证书。所学专业为体育学类和艺术学类毕业生,其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可免于提交。
(七)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毕业生在其最高学历学习阶段所获奖项证书的复印件(验原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校级以上(含校级)“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受理截止日前尚未领到有关证书的,须提供发证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并在2013年6月30日前提交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盖章的证书复印件(验原件)。
2.全国性竞赛(含地方赛区)获奖证书。
(八)用人单位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非法人企业须另提供以下材料(已连续3年获准受理落户申请的,只需提交下述第4项材料):
1.上级法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且注册资金一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2.2013年上级法人的自主招聘授权书原件(当年有效); 3.上在职员工在沪社保缴纳通知书复印件(用人单位加盖公章);4.上在沪缴纳营业税或增值税税单复印件(用人单位加盖公章)。
(九)其他材料:
1.毕业生父母双方或一方为本市“支边”、“支内”职工的,须提供:
⑴由父母当年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 ⑵父母双方或一方“支边”、“支内”工作经历证明; ⑶由公证部门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2.毕业生父母双方户口已迁入上海市的,须提供: ⑴父母双方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⑵由公证部门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3.毕业生已婚且在申报截止日期前夫妻分居已满一年的,须提供:
⑴夫妻另一方上海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⑵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
4.在本市出资创办企业(不含股份制转让、后期补注入资金的创业企业)并担任法人代表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应与其创办的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并须提交公司非零注册验资证明和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自主创业证》复印件(验原件),以及企业经营状况证明材料(具体要求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决定,并在就业信息网上另行公布)。
5.毕业生在本人最高学历学习期间获得的各类专利证书(发明专利证书、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须提交专利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并须提供经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在本校网站上公示无异议、由带教导师签名的书面证明材料原件。在2013年6月15日前,学校须出具当年本校所获专利毕业生名单确认函(以高校校办发文形式提交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
除上述材料以外,如用人单位认为确有必要,可提交其他相关材料或有关说明。
三、申报流程
(一)初审机构须在3月上旬前向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交《初审机构基本情况及下属(辖)用人单位登记表》(见附件3)
(二)用人单位登录就业信息网的“用人单位管理服务平台”,在网上填报相关申请信息,核对无误后网上提交给相应初审机构。
(三)用人单位须备齐单位和毕业生的相关书面材料,由人事工作人员带好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原件及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至相应初审机构进行现场申报。
(四)相关初审机构确认相关网上填报信息和纸质材料一致,审核通过后,在网上提交相关申请信息并预约时间,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进行现场受理。
(五)其他特殊情况(如用人单位尚无相对应初审机构等)可登录就业信息网上的“用人单位管理服务平台”,在网上填报相关申请信息,核对无误后网上提交给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按照预约时间携相关材料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进行现场申报。
四、受理期限
2013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申请,自2013年3月上旬起受理。受理截止时间为2013年5月31日(不含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
五、受理单位、联系方式及结果查询
详见上海高校(www.xiexiebang.com)。
毕业生就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