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金分割教学方案赏析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
这份教学设计我认真学习了,概述独特新鲜,教学目标注重了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教学设计流畅,注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堂生成中得到了锻炼,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
概述中对于《黄金分割》一课的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学科(中学数学)年级(八年级下册)课时(1课时)时间(45分钟)都进行了详细说明。这样的概述很是独特新鲜:对于学习内容(《黄金分割》)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凸显出来(以往的教学中,大都将“黄金分割”作为比例线段的应用来处理,学生学过以后,丝毫感受不到“黄金分割”的实用价值,体会不到“黄金分割”所带来的美的享受,本节课除了讲授黄金分割的定义及其作图方法之外,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从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黄金分割的例子,使学生亲身感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从而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以及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出,教材处理方面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发现黄金比,感受发现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方案设计,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让学生在尝试知识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存在于身边,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知识得到升华”的学科先进思想。
学习者特征分析到位,清楚(学习者是佛山市汾江中学跨越式发展试验初二 1班学生,学生对网络教学比较感兴趣,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掌握“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基础知识扎实,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但个别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分析很透彻、合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动力的不同等都有差异。老师已针对个别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做好调控预防。
教学策略选择了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教学环境优越:有广播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提供的 V-class 教学平台系统、“几何画板”等工具软件。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从问题引入,引发思考——投票选举,激发兴趣——动手操作,发现新知——运用新知,练习训练——介绍作图,验证作图——浏览资料,感受价值——运用新知,设计方案——课后拓展,知识提升,条理清楚,环环相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实效性极高。
个人认为可以再改进的地方:
1、对黄金分割的定义讲得不够清楚。
2、在教学环节6中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黄金分割的有关应用方面资料,自己进行巡视,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可以看看生生互动能否在质疑之后自行交流解决,或者是否是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小结。
3、评价环节少,课堂反馈不足。
第二篇:《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的赏析与评析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的赏析与评析
我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可借鉴之处:
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北师大的数学教材关于《黄金分割》的知识是研究相似图形的展开,教师出示的新鲜的图片和话题,比较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学习方式多样化
整节课学生查找资料、亲自测量、计算、讨论等贯穿教学过程,学生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尝受到了探究问题的艰辛,这能有效激励学生建立自信心,产生学习兴趣,也正是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正确确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位置,充分发挥了主人的学习积极性,较好解决了知识上的难点问题。
3、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本节课中,教师利用 Flash 将有关图片以滚动的形式出现,教师根据图片的内容提出问题,让枯燥的定义的建构变得生动而形象。另外,教师应用电脑上的投票系统,在给出的一组矩形选出一个自己心目中觉得漂亮的矩形,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练习环节,要求学生在 V-class 教学平台进行随堂练习,并适当进行评讲,这种练习的方式使得练习反馈的更及时,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对学生深化理解本课内容起到的促进作用。
我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1、在“动手操作发现新知”的环节,学生根据老师要求从操作中归纳概念,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归纳概念,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2、评价环节少而单一,没有充分开展学生之间的互评,反馈不够,建议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促进教学效果的再提高
第三篇:《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
我认真阅读了《黄金分割》一课教学设计有以下感想;
1教学概述,教学概述完美。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排都有清晰的说明,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也都有清晰的介绍。
2学习目标:能紧扣学习课题,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致,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并制定了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3学习者特征:从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对学习者的兴趣、动机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也有分析,如个别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4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用Flash课件进行形象演示,并指导学生利用电脑软件理解数学概念,解决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实现的操作。在这节课上,信息技术成为这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解决问题中,模拟实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离开这些课件,这节课能取得如此成功是不可想像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增大了课堂容量,资源准备非常充分,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恰到好处,既突破了难点,又缩减了教学时间。教学过程:尽管没有采用表格,但是仍从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三个方面设计对教学环节的操作进行具体、清晰的说明,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活动设计具有层次性,体现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
不足没有设计当堂检测。建议课堂上必须设计一些紧扣本节教学目标的检测环节。评价方式没有明确体现。建议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用到课堂上,在每一个主要的活动环节都可以出现,师评或互评等补充。设计可操作的评价方式,能够体现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观点。
第四篇:《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
2013年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
在认真学习《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之后,我认为本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概述详细、具体,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介绍的清晰明了;教学媒体的选择、学习活动的设计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操作、发现、探究,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黄金分割的美和应用,经历发现和验证黄金比的过程,探究黄金分割的奥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内涵,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
我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可借鉴之处:
1、贯彻新课程理念,注重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线索,从问题出发组织教学。教师从头到尾都用一步步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教师演示、学生查找资料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考的乐趣,探索成功的喜悦,更尝受到了探究问题的艰辛。引导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内涵。这些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激励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
2、利用信息化资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利用 Flash 将有关图片以滚动的形式出现,让枯燥的定义的建构变得生动而形象。教师应用电脑上的投票系统,让学生在给出的一组矩形中选出一个自己心目中觉得漂亮的矩形,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练习环节,要求学生在 V-class 教学平台进行随堂练习,这种练习的方式使得练习反馈的更及时,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对学生深化理解本课内容起到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解决问题中,模拟实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不仅增大了课堂容量。而且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
1、在动手操作发现新知的环节,即教师布置任务测量黄金矩形的长与宽,五角星中的对角线所分成的线段的比(工具:“几何画板”),学生根据教师要求从操作中归纳概念,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归纳概念,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2、对于课堂评价的方式上建议教师注重过程评价,引入学生自我评价,生与生互相评价,生与师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渠道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本课例整个过程都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使学生过多的依赖电脑,缺少了自己利用尺规动手操作。
第五篇:中学数学:《黄金分割》 赏析与评论分享
中学数学:《黄金分割》 赏析与评论分享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除了讲授黄金分割的定义及其作图方法之外,同时联系日常生活中黄金分割的例子,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以及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一、借鉴之处:
(1)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情境创设,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非常好,资源准备充分。整堂课在网络教室里进行,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思想。
这个教学设计很不错,每一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整个过程很流畅,环节中的每一个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具体可操作。教学目标恰当准确,三维目标清晰,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对媒体资源的运用表述得很清楚。
二、不足之处:
教学反馈不够。课堂上应该设计一些检测环节,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又检验了课堂效果。